2023愛惜糧食教案(通用13篇)
2023愛惜糧食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2、初步學會仔細觀察圖畫,并且會展開合理的想象。
3、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并在行動上落實。
教學重點: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教學難點:學會仔細觀察,并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學過程:
1、揭題后,讓學生先說說題意,現雯過去我們寫過哪些記事的文章。
2、學習課文課文,明確“習作要求”
①、要仔細觀察圖畫,理解圖章;
②要發揮想象。
3、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理解圖章。
按課文中的第1、2、兩題邊想象,然后口述圖章。
4、指名說說圖章,進行口頭作文。
圖章內容:屋子里一家三人正在吃午飯,小明嫌菜差不喜歡吃,一碗飯沒有吃完正要把剩下的半碗飯倒掉。這時,爸爸媽媽連忙過來阻止。爸爸告訴小明,飯不能倒掉。又指著門外正在插秧的農民伯伯說:“要愛惜糧食,你看農民伯伯是怎么種糧食的?現在,他們正彎著腰在插秧,以后要耕田除草、收割。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怎么能隨便地浪費呢?”小明一拍腦袋說:“對!我怎么忘了。以前學過的兩篇課文都是講糧食來之不易的,一篇是《白米飯和花衣裳》,還有一篇是《鋤禾》。”媽媽說:“既然你已經懂得了愛惜糧食的道理,就要落實到行動上啊?這樣吧,你嫌菜不合口味,我去給你燒雞蛋湯吧。”小明說:“謝謝爸爸媽媽!”說著,轉過身回到飯桌旁又去吃飯了。
5、評議后老師小結:看圖作文,注意兩點
(1)要仔細看圖,正確理解圖意。
(2)想象要合理,事情經過要寫得具體些。
6、讓學生思考課后第3題。考慮怎樣寫好這篇作文。
2023愛惜糧食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懂得要愛惜糧食。
情感:
1.對糧食有愛惜之感。
2.對浪費糧食的現象感到不滿。
行為:
1.愛惜糧食,愛惜食物,不浪費。
2.愛護莊稼,不踐踏。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勤勞節儉”德目中“愛惜糧食”的有關要求設置的。
設置本課有很強的針對性。由于小學生年齡小,一般沒有直接參加過農業生產勞動,有的甚至連莊稼也沒見過。他們對于糧食與生產糧食的勞動是聯系不起來的,認為糧食就是父母用錢買來的,吃完了再去買就是了,沒有節糧的意識。本課教學要使學生初步了解糧食的用途,尤其是糧食與國家建設的關系,與國情的關系,懂得糧食浪費不得,從小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
課文采用兒歌配圖的形式,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講糧食是個寶,用處很大。這里主要從生活方面講人與糧食的關系。每人每天都要吃飯,主食是用糧食做的,誰也離不了。然后擴展到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食品,像糕點、糖酒、副食品、豆制品、調味品等,這些人們也經常食用。使學生體會人與糧食的關系。
第二部分,講糧食來之不易。讓學生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種出來的,是用汗水換來的。教學中可結合“千人糕”等傳統故事或是多媒體課件,使學生體會到從種糧到制成供人享用的食品,要經過多少人的勞動,浪費掉了太可惜,也是對勞動的不尊重。
第三部分,從國情角度出發,使學生認識節約糧食與國家建設的關系,知道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每人每天都要吃飯,需要多少糧食。在有限的耕地上種出糧,供這么多人享用,實在不容易,也實在不富裕。再說,我國國土面積大,有時這里鬧災,有時那里鬧災,旱澇、地震、風雹、蟲災等自然災害,都影響糧食產量。而且遇到大災難,首先要救人,這時如果缺糧、斷糧,會出現大問題,一地受災要八方支援。使學生懂得節糧不僅為自家,更重要是為人民。為國家,培養他們的義務感。
第四部分,講的是積少成多的道理。我國人口多,每人浪費一粒米,就是個不小的數字。反過來,每人節約一粒米,積少成多也是了不起的數字。讓學生初步懂得要從小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愛惜每一粒糧食。
教法建議
1.從實際出發,不同地域的學生對糧食及節糧的意義認識不同,對糧食愛惜的程度不同,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要求,不要一律。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把糧食的生長過程表現出來,有利于城市孩子的理解。
3.對節約糧食做得好的同學要表揚,尤其是農村學生對糧食還是很愛惜的,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4.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對糧食的充足供應,學生容易產生“浪費一點沒關系”的思想,要講清節糧的意義,遠遠不只限于個人家庭,而更多的要從國情的度角看問題,加強學生愛惜糧食的義務感。
2023愛惜糧食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教育幼兒應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2、 培養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3、 教育幼兒學會尊重他人。
4、 大膽說出自己對愛惜糧食的理解。
5、 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教學重點、難點
對古詩《鋤禾》的意思的理解。能夠背誦古詩。
活動準備
配套的教學用書,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米飯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資,所以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2、教師引導幼兒翻開幼兒用書第7頁,仔細觀察。
師:快看,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為什么?
3、教師鼓勵幼兒回答問題。
4、.教育總結幼兒回答,教育幼兒吃飯時應坐端正,不撒飯。
5、教師朗讀古詩《鋤禾》,幼兒跟讀。
師: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
6、讓幼兒談談自己在今后吃飯時應該怎樣做。
7、活動結束。教師再次強調要珍惜糧食。
本節課我在講解時不夠生動,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飯時的表現舉例來說明怎樣吃飯才是正確的課會更生動,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在課程要結束時讓幼兒談談自己在今后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百科: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又稱為“谷物”,含營養物質豐富,主要為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脂肪等。
2023愛惜糧食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簡單的調查方法,并樂于和同學合作。
2、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能關注糧食問題,從小樹立“愛惜糧食”的意識,自覺做到節約糧食。
教學的重點:
引導學生進行調查活動,培養“愛惜糧食”的意識。
教學的難點:
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做到節約糧食。
教學準備:
對身邊浪費糧食的現象進行小調查。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歌曲導入
1、孩子們,今天和徐老師一起來上一節綜合實踐課,愛惜糧食。(貼課題)
2、聽《鼓上的小米粒》。上課之前,我送給大家一首歌。(出示歌詞)
3、小米粒是我們生活中每天必不可少的糧食,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閉上眼睛,坐上徐老師的時空穿梭機到莊稼地里去看一看。(機器配樂)
體驗插秧,了解水稻的種植過程
1、出示《插秧圖》。看,農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2、是啊,插秧的好壞直接決定農民伯伯的收成。找兩位同學,我們來學習農民伯伯是怎么插秧的。
3、老師示范插秧動作,讓生模仿做20次。(插秧我們可要認真做好,看誰的動作最規范。)
4、交流插秧感受。孩子們,僅僅20次,你們就感到累了,可是你們知道嗎,在種水稻的繁忙時節,農民伯伯要每天連續插秧十幾個小時,要連續工作十幾天。你想對農民伯伯說些什么?
5、出示水稻種植過程圖,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插秧僅僅是種植水稻的第一步,還有施肥、除草、捉蟲……最后才有了香噴噴的大米飯。此時,我相信你心里一定有話要說。(學生發言)
6、是啊,糧食來之不易,可是偏偏,我們身邊卻還有很多浪費糧食的現象。課前,我提前讓大家做了調查,下面,我們來分組匯報。
小組匯報:身邊浪費糧食的現象
1、各小組上臺匯報。(補充資料學校學活動,做超連接)
2、我們班同學在課前也做了各種形式的調查,我們來看一看。
3、老師課前也做了相關的調查,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公益廣告。
4、孩子,你從視頻中聽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結過渡語:是呀,(手指視頻最后一個圖片)你的揮霍正伴隨著別人的饑餓,全球有約7、95億饑餓人口,相當于9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挨餓。孩子們,節約糧食、刻不容緩,作為小學生的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行動環節
分組討論:節約糧食的金點子。
動手制作節糧標語。
展示成果
延伸
老師有個更好的創意,請同學們在條幅上簽下自己的名字,表達自己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的決心。(簽字)
師總結: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讓我們走出班級,走進校園,走向社會,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節糧行動中來。讓節糧的火炬一直傳遞下去。現在我就把它傳遞給咱們班的小班長(動作),課下,請你讓更多的人神圣地簽上自己的名字,表達節糧的決心。(下課)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節約糧食和我們的行為息息相關。
板書設計:
略
教學反思:
《愛惜糧食》這節綜合實踐活動課,通過生活中真實的案例,多種形式的呈現,生動形象地對學生進行了愛惜糧食的深刻教育。通過以個環節有序進行,達到了從生活中發現到學習中思考再到生活中實踐的教學理念。
相信今后同學們一定能夠在生活中注意勤儉節約,增強愛惜糧食的意識,養成文明習慣。
2023愛惜糧食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使學生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2、讓學生明白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活動準備:
教材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學生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學生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窩嗎?為什么萌萌被抬進螞蟻窩?請聽故事《小螞蟻的倉庫》。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倉庫怎么會有那么多好吃的?
故事總結:萌萌吃東西的時候總會把食物浪費,小螞蟻把萌萌丟下的食物抬回了家。當萌萌來到螞蟻倉庫后,羞愧極了,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小朋友,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珍惜糧食的好孩子。
3、"看"動畫提問導入: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后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5、學生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學生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學生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學生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吃飯時要把碗里米飯吃干凈,不掉桌上和地上,圖中的寶寶吃飯時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講衛生又浪費,讓我們一起做個愛干凈不浪費的好孩子。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
小雞吃米粒
準備:一些廢舊的紙揉成的紙團,幾個紙箱或者塑料桶
規則:教師請幾位小朋友變身為小雞"吃地上的米粒",伸出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雞狀。每次只可以用手夾一粒米粒,然后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紙箱或塑料桶里。看誰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凈,給與獎勵。
活動延伸
(1)帶領學生誦讀《弟子規》經典。
(2)教師可在日常學生吃飯的時侯提醒學生不要浪費食物。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2023愛惜糧食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練習帶物鉆爬高度為60~80厘米、長度為90厘米的障礙物。
2、體驗與同伴一起玩游戲的快樂。
3、懂得遵守游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系帶的沙包(糧食)、裝水的瓶子(油瓶)、大小不等的球(水果)、高度不超過70厘米的滾筒、布置糧倉、音樂《健康歌》等。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練習帶物鉆爬高度為60~80厘米、長度為90厘米的障礙物。
2、活動難點: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運糧食。
3、指導要點:引導幼兒以正確的方法進行鉆爬練習,并及時表揚那些能自己探索和解決鉆爬時遇到的困難的幼兒。
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
教師扮演鼠媽媽,幼兒扮演鼠寶寶,聽兒歌《健康歌》做熱身運動,重點活動頸部、手腕、腳腕和膝蓋部位。
2、基本活動。
(1)教師示范并講解鉆爬的動作要領。
動作要領:手、膝著地向前爬,頭稍微向下低。
(2)幼兒學習鉆爬技能。
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鉆爬的練習。
(3)游戲:小老鼠找糧食。
玩法:幼兒鉆爬滾筒,然后將沙包用各種方法(如手拿水瓶,背馱沙包等)沿原路運回家。第一次游戲是,幼兒拖著東西爬出來后,請幼兒示范自己是怎樣將沙包或水瓶拖出來的。
第二次游戲時,教師提醒幼兒要與上次找東西一樣,嘗試用其他方法運。
3、放松活動
教師和幼兒們聽著音樂相互輕揉身體各部位,而后將“糧食”運回家。
自我反思:
小班的孩子特別喜歡戶外活動,所以本節活動我帶領孩子們練習帶物鉆爬高度為60~80厘米、長度為90厘米的障礙物。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運糧食,引導幼兒以正確的`方法進行鉆爬練習,并及時表揚那些能自己探索和解決鉆爬時遇到的困難的幼兒。孩子們不僅從中學到了遇到困難自己解決,還體驗到與同伴一起玩游戲的快樂。但活動常規有待培養。
2023愛惜糧食教案 篇7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2、初步學會仔細觀察圖畫,并且會展開合理的想象。
3、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并在行動上落實。
教學重點: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教學難點:學會仔細觀察,并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學過程:
1、揭題后,讓學生先說說題意,現雯過去我們寫過哪些記事的文章。
2、學習課文課文,明確“習作要求”
①、要仔細觀察圖畫,理解圖章;
②要發揮想象。
3、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理解圖章。
按課文中的第1、2、兩題邊想象,然后口述圖章。
4、指名說說圖章,進行口頭作文。
圖章內容:屋子里一家三人正在吃午飯,小明嫌菜差不喜歡吃,一碗飯沒有吃完正要把剩下的半碗飯倒掉。這時,爸爸媽媽連忙過來阻止。爸爸告訴小明,飯不能倒掉。又指著門外正在插秧的農民伯伯說:“要愛惜糧食,你看農民伯伯是怎么種糧食的?現在,他們正彎著腰在插秧,以后要耕田除草、收割。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怎么能隨便地浪費呢?”小明一拍腦袋說:“對!我怎么忘了。以前學過的兩篇課文都是講糧食來之不易的,一篇是《白米飯和花衣裳》,還有一篇是《鋤禾》。”媽媽說:“既然你已經懂得了愛惜糧食的道理,就要落實到行動上啊?這樣吧,你嫌菜不合口味,我去給你燒雞蛋湯吧。”小明說:“謝謝爸爸媽媽!”說著,轉過身回到飯桌旁又去吃飯了。
5、評議后老師小結:看圖作文,注意兩點:
(1)要仔細看圖,正確理解圖意。
(2)想象要合理,事情經過要寫得具體些。
2023愛惜糧食教案 篇8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設計了“愛惜糧食”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糧食的由來,知道農民的辛苦,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2、培養幼兒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活動準備: 1、課件。 2、幼兒剩飯視頻。
活動過程: (一)觀察談話:這是誰浪費的 1.讓幼兒觀看幼兒剩飯的視頻,然后分組討論:小朋友挑食、剩飯對不對,為什么? 2.教師小結,讓幼兒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糧食加工成的,浪費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飯的壞習慣。 (二)糧食是怎樣來的 1.請小朋友看圖片,內容是:農民伯伯種莊稼,春天里播種、施肥、澆水,夏天里頂著烈日鋤草,秋天里忙著收割。 2.提問:你剛才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圖片內容再向幼兒完整解說一遍。 3.讓幼兒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教師根據幼兒的提問作出小結,教育幼兒要懂得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三)歌表演《憫農》 1.出示圖片,讓幼兒說一說:農民伯伯在干什么? 2.讓幼兒模仿表演農民伯伯鋤草的動作。 3.幼兒一起朗誦古詩《憫農》,教師教小朋友學唱歌曲《憫農》。 4.放歌曲錄音,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給歌詞加上相應的動作,然后大家一起邊唱邊表演。
活動結束: 觀看饑餓兒童的圖片,激發幼兒同情饑餓兒童的情感。通過教程讓孩子們進一步理解節約糧食的重要意義。
2023愛惜糧食教案 篇9
學期一次的“生活.鄉土.藝術”活動在倉幼拉開了序幕,活動的形式更是別出新裁: 幼兒作品展示、家長作品展示、教師展示課等,我勇于接受了這次的展示課,在教研組的討論與支持下,我決定挑戰一下自我,上一堂中班社會課,社會課對于我來說真的是難以把握的一個領域,那么應該設計怎么樣一堂課呢?無疑給自己出了一個難題。
思考之余我覺得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上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結合鄉土藝術周系列活動,設計了中班社會《珍惜糧食》這一堂課。目的是讓農村的幼兒借助本土原有的農作物來了解糧食來之不易,并知道成人勞動的艱辛,萌發對農民的感激之情, 并懂得要愛惜糧食。
教案設計出來之后便是試教,試教是一個長期與痛苦的過程。一次次的試教,我的教案是改了又改,課堂是改了又試,雖然這個成長的過程是漫長的,但我感覺自己正在一點一點的進步。從第一次的教案目標修改:了解農民種田的辛苦,萌發對農民的感激之情——了解米飯的來歷,感受農民、食堂阿姨、食堂叔叔勞動的辛苦;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要愛惜糧食——懂得要愛惜糧食,萌發對農民的感激之情。到最后一次的執教展示,自我感覺還是有進步的,如:當第一次我試教過后,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就給我提了意見:表揚幼兒的語言可以再豐富些、動作可以再夸張化點、提問幼兒的形式可以在多一些、出示的PPT照片可以再精煉些。聽了大家的意見之后,我又經過了教案的重新修改與自我的重新準備,第二次試教,試教過后,發現自己有一個原則性的問題,就是我每次給幼兒提問題時總是提一半,這無疑給幼兒壟斷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再次自我反思與準備,到最后的展示,我感覺自己又提升了一步。
整堂課上下來,我感覺自己的亮點有三。
一、這堂課選材不錯,能結合幼兒的生活實踐。讓幼兒通過課堂知道農民的辛苦,從而學會珍惜糧食。
二、課堂思路清晰,能夠有效的提問,提問方式多樣性。從個人回答到朋友間的討論。
三、課前準備比較豐富,既有PPT,又有視頻,能夠吸引幼兒眼球。
四、教態好,聲音響亮、待人親切,富有感染力。
當然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如:一、上課時讓幼兒學著做一做時,動作可以再夸張化一些,這樣能夠帶動幼兒的情緒。二、PPT照片可以再精煉些,讓幼兒一目了然,有些鏡頭可以拍的再大些,像農民冒著太陽流汗時的照片。
另外,我感覺自己是幸運的,有一幫姐妹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還有一個師傅在背后默默的幫助我,才使我能夠大膽的展示這堂課,相信我會繼續努力,爭取在下次的展示課上能有更大的提升。
2023愛惜糧食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了解農民的辛苦,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知道珍惜糧食,不浪費食物。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米飯”圖片;《我不浪費糧食》動畫視頻;“不浪費食物”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米飯”,引導幼兒討論米飯的來源。
這是什么?米飯是用什么做的?
你知道大米是從哪里來的嗎?
播放動畫視頻《我不浪費糧食》,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來之不易。
熊貓奇奇和妙妙也想知道大米是怎么來的,他們和小伙伴一起坐上巴士嘟嘟的飛碗來到了田野尋找大米的由來。
大米是什么加工而成的?
稻谷是怎么來的呢?
小結:農民要經過翻地、播種、育苗、插秧等種下水稻,等待水稻長出金燦燦的稻谷,再進行收割、脫粒,最后把谷粒加工脫殼碾出大米。大米來之不易,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的,我們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不挑食,愛惜糧食。
出示組圖“不浪費糧食”,引導幼兒了解珍惜糧食的方法。
1、討論交流珍惜糧食的方法。
糧食來之不易,我們都應該珍惜糧食,你知道哪些節約糧食的方法?
2、出示組圖“不浪費糧食”,討論圖中的現象。
這些行為對不對?應該怎么做?
小結:我們要懂得珍惜糧食,吃飯的時候雙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隨意丟棄;去飯店用餐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費糧食。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1、教師在用餐環節提醒幼兒不隨意倒飯菜,珍惜食物。
2、在過渡環節可適當播放“寶寶巴士APP”中的“古詩國學”第一集《憫農》供幼兒欣賞,引導幼兒懂得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
2023愛惜糧食教案 篇11
班會目的:
對學生進行愛惜糧食教育,讓學生懂得愛惜糧食的重要性,明白愛惜糧食從我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要承擔自已的責任和義務。
活動準備:
收集相關資料、圖片、事例等。
活動過程:
一、開場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談談對這首詩的感想。
2、我們為什么要珍惜糧食?
二、關于珍惜糧食的警句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
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三、日常生活中,你身邊有哪些浪費糧食的現象?
學生自由發言并總結。
四、珍惜糧食,我們可以怎么做?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定餐一定吃,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盡量帶回家。
8、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五、節約糧食、文明就餐倡議
2023愛惜糧食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在情景游戲中,練習手腳著地屈膝爬。
2、能積極愉快的扮演角色,體驗游戲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一定重量的小米袋若干;籬笆三個,紅黃藍花朵分別為:2、3、4;相關的音樂。
活動過程:
1、“螞蟻媽媽”帶著寶寶找糧食,激發幼兒的興趣。
“今天天氣真正好,媽媽帶著寶寶去找糧,左看看,右看看,前看看,后看看,找到糧食好過冬”。老師帶著幼兒爬行。
2、根據身體部位,采用兒歌形式帶幼兒做運動。
“誰來告訴媽媽,我們是用什么來爬行的?”(手、腳、膝蓋)認識一下膝蓋。找糧食要爬許多的路,很累的,我們要做個勇敢的寶寶,先來活動活動關節吧。(根據爬行時用到的身體部位來運動)
第一節:點頭。(我的頭兒動起來,左點點,右點點,前點點,后點點,轉個圈兒再點點。)
第二節:揮手。(我的小手伸起來,搓一搓,揉一揉,甩一甩,揮一揮,繞了圈兒再拍拍。)
第三節:碰腳。(我的小腳翹起來,這轉轉,那轉轉,翹一翹,再翹翹,我的小腳碰碰碰。)
第四節:揉膝蓋。(我的膝蓋指出來,摸一摸,揉一揉,摸一摸,揉一揉,我的膝蓋最厲害。)
3、練習往同一個方向爬行。
我們運動了身體,現在準備出發了。(帶幼兒爬行一會)“好香呀,媽媽聞到了草地的花香,看看有什么顏色的花呢?”(紅花、黃花、藍花)“我們先去給紅花姐姐問好吧”!數一數,有幾朵?用同樣的方法,向藍花黃花問好并數數(可以請個別幼兒數)。
4、嘗試肩負一定重量的物體來練習爬行。
圍坐在地上,“媽媽用望遠鏡瞧瞧,什么地方有糧食呢?”穩定幼兒的高漲情緒。
1、討論如何來搬運糧食。(手、頭、背)
2、幼兒用喜歡喜歡的方式來運糧食。提醒幼兒小心糧食掉下來。
5、帶幼兒做放松運動:敲敲、揉揉、拍拍(手、膝蓋、腿等)
瞧瞧,我們已經找到多少糧食了?一袋一袋放在一起變成了(許多)。現在我們最也不怕寒冷的冬天了,我們可以躲在洞里慢慢吃了……
2023愛惜糧食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懂得要愛惜糧食。
3、知道浪費糧食是不對的,要學習愛惜糧食。
4、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5、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水稻、麥子、農民種田圖片。
2、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2、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小朋友,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嗎?(據學生所答出示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糧食做成的,糧食與我們的關系怎么樣?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們所學的古詩《憫農》講的那樣,誰會背誦請舉手。
3、怎樣愛惜糧食
(1)請小朋友講一講你們是怎樣對待糧食的。
(2)那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對待糧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