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精選15篇)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冬日暖陽,喜歡在暖陽下活動。
2、對人們利用太陽取暖的方式感興趣。
活動準備
找一塊陽光充足,便于幼兒圍坐在一起討論的地方。如戶外木地板區、草地等。
活動過程
一、自由結伴曬太陽。
1、帶幼兒到室外去找找陽光。
師:上次我們一起到戶外,體驗到冬天的風吹在身上很冷。今天我們一起去尋找冬天的太陽,感受有什么不一樣。
2、在操場上,幼兒自由結伴,尋找陽光充足的地方,享受冬天的太陽。
師:你找到太陽了嗎?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曬曬太陽,讓陽光抱抱你。
幼兒曬曬太陽,和好朋友輕松愉快地聊天,或是自由地在陽光下追逐游戲。
二、感受暖暖的陽光。
1、沐浴在陽光下,感受身上暖暖的。
——選一個陽光充足的地方,大家圍坐在一起集中交流曬太陽的感受。
——幼兒互相摸一摸衣服、頭發,感受到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師:你喜歡曬太陽嗎?冬天的太陽曬在身上是什么感覺?(暖洋洋、暖和、很舒服)
2、欣賞兒歌《冬天的太陽》
——師:小朋友喜歡太陽,小動物也喜歡太陽。我們一起來欣賞兒歌《冬天的太陽》吧!
——師:我們班里哪位小朋友特別喜歡曬太陽?笑臉是不是紅彤彤的?山上是不是暖洋洋的?
——教師和幼兒一起改變兒歌,念到小猴和小羊時,換成兩個小朋友的名字。
三、討論怎樣利用太陽取暖。
1、教師和幼兒一起看幼兒用書。
2、討論:冬天,還有什么東西需要曬一曬?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2
【教材分析】
冬天到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準備過冬。動物們也有自己的過冬方式:小青蛀躲在自己的洞里呼呼睡大覺,小兔子換上了厚厚的皮毛,大雁飛到了暖和的南方,小松鼠則在自己的家里儲存了大量的食物。幼兒對于動物們在冬天的變化充滿好奇,他們也愿意關注和思考動物們的這些生活習性與冬季環境的關系。本活動通過討論講述、分享交流、操作實踐等環節,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認識常見動物的過冬方式,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生存環境的關系,滿足幼兒探究的欲望,激發幼兒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冬眼、遷徒、換毛、儲存食物等幾種動物過冬方式,知道動物采用不同的過冬方式是為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2、能大膽交流自己的看法,與同伴協商合作,對動物過冬方式進行簡單分類。
3、萌發探索動物生活習性的興趣,體驗搜集、分享、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有關動物在冬天里生存方式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24,動物的圖片若干(數量與幼兒人數相同),分類圖每組1張,“幼兒學習材料”一一《擁抱冬天》。
【活動建議】
1、引導幼兒交流查閱到的資料,簡單介紹動物的過冬方式,使幼兒感受到搜集分享的快樂。
(1)提問:寒冷的冬天來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你知道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嗎?
(2)引導幼兒利用搜集的圖片、圖書等資料,采用自由談話的形式,向大家介紹動物的過冬方式。
2、借助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故事,了解不同動物的過冬方式。
。1)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觀看課件《冬天的動物》,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鼓勵幼兒講述故事里的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提問:故事里的動物朋友是怎樣過冬的?還有哪些動物的過各方式和它們樣?它們為什么這么過冬?
。3)結合幼幾回答和課件,引導幼兒進行分析。如:什么是冬眼?還有什么動物冬?狗熊的過冬方式有什么不一樣?換毛的動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還有哪些動物是換毛過冬的?大厘和燕子為什么要遷移到別的地方?
3、引導幼兒分組協商合作,將動物圖片按過冬方式歸類并進行分享、交流,激發幼兒探素動物生活習性的興趣
(1)小組協商,將圖片分類。
每組幼兒1張分類圖,組內協商哪一欄貼哪種過冬方式。做好標志后,將動物圖片貼到相應的過冬方式欄中。提醒幼兒將故事《動物怎樣過冬)中沒有提到的過冬方式貼到最后一欄。
。2)展示小組分類圖,由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分享、交流。
每組選派一位代表,說明自己組是怎么分類的,哪些是故事中沒有的過冬方式。教師及時引導、糾錯、提升
小結:今天我們知道了動物的過冬方式有冬眼、換毛、遷徙、儲存食物、留卵過冬、躲在暖和的屋里過冬等。
4、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知道動物過冬是為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1)提問:動物們為什么要想這么多辦法過冬?
。2)小結:動物采用不同的過冬方式是為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活動延伸】
請幼兒自主閱讀《擁抱冬天)第12-13頁,繼續探究動物的過冬方式。。
冬季對動物來說是很危險的季節。一方面,天氣太冷,容易被凍死;另一方面,不容易找到吃的東西。那么動物們有哪些辦法過冬呢?
第1種方法是冬眼,如蛇、青姓、烏龜等動物。它們冬天躲在自己的洞里睡大覺直到春天才醒來。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它們不吃不喝也不動,靠緩慢地消耗身體里的脂肪度過寒冷的冬天。狗熊冬天也在睡覺,可稍有響聲就會醒來,肚子餓了也會出來找東西吃,這叫假冬眠或半冬眼
第2種方法是遷到暖和的地方,知大服、燕子等動物。它們飛到南方方面是因為那里溫暖,另一方面是能找到食物。這都有利于它們的生存。
第3種方法是加厚自己身上的度毛或者羽毛,知兔子、鹿、孤貍、麻、烏等動物。它們冬天身上的度毛成毛比夏天要厚得多。至于吃的東畫,它們也不用發愁。因為它們在夏天和秋天盡量多吃水西,吃得辟的,冬天能找到食物的時候就吃、找不到吃的東西幾天也沒問題。
第4種方法是儲存食物,如松鼠、蜜蜂、媽蟻等動物。秋季時,它們在自己家里儲存大量食物,這樣到各天它們就不用出門了。
第5種方法是留卿過,如坡、蟲等昆蟲。秋季時,它們產卵,讓卵在樹枝上、草叢里、泥土里度過冬天。這些的外邊有特球的卿保護,不怕寒冷,等到春天來臨時,它們的蟲就會由來,快樂地到處去玩了。當然,還有些動物是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如蒼蠅、蚊子飛進人們暖和的屋里過冬。它們是害蟲,在家里看到它們要趕快消天。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3
設計意圖:
中班小朋友對小動物特別感興趣,但對它們的特征并不是十分了解。目前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幾乎所有的勞動,即便是力所能及的勞動也被家長取而代之。孩子們缺乏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綜合以上兩種情況的存在,并結合新綱要的要求以及農村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我選擇了《冬天的小路》這一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小動物的了解,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情感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美妙的雪景,領略冬季的自然風光。
2、培養幼兒能清楚表達圖片內容,大膽表演故事。
3、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體驗勞動的快樂。
4、引導幼兒認識動物的不同特征。
活動準備:
1、兩張背景圖、活動的小動物圖片12張。
2、下雪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天冷了,小朋友換上了毛衣,穿上了棉襖,誰能告訴我現在是什么季節?
雪花落在那些地方?(出示下雪圖片)
下雪后周圍是什么樣子?下雪了,小路上是什么樣子?
二、教師有表情地講述一遍故事。
提問:故事叫什么名字?有那些小動物?它們怎么了?
三、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邊操作圖片變講述故事的一、二自然段。
提問:下雪了,大樹上、屋頂上、小路上是什么樣子?
大雪把小路蓋住以后,就在這條小路上發生了什么事情?
哪些小動物在雪地上摔倒了?
小松鼠怎么說?
2、講述故事第三自然段。
小鴨子是怎么掃雪的?請小朋友學一學。
大肥豬、大黃狗、小松鼠是怎么掃雪的?
小路上的雪掃干凈了嗎?掃完雪后,它們心里感覺怎么樣?
3、講述故事第四、五自然段。
小鴨子怎么說?大肥豬、大黃狗、小松鼠怎么說?
四、鼓勵幼兒跟老師一起邊看圖邊復述故事。
小結:你們看,這些小動物多聰明,它們利用自己的身體特點做成了掃雪的工具,它們都知道關心自己的'朋友,假如下次我們這里也下了大雪,大雪吧小路蓋住了,你們會怎么做?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主要反映語言和藝術兩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我在設計活動時要體現語言、藝術的整合。所以我就將幼兒對景色美的表達以及幼兒表演的能力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融合在一起。在教學中,讓幼兒通過表演故事,使幼兒對故事情節,內容進行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講故事時,我注意語速較慢,吐字清晰,語言生動,并特意加重了“鏟、推、扒、掃”的讀音,加上多次地重復,幼兒很快便學會了這四個詞。復述故事階段也是一個識記的過程,幼兒在復述故事時不僅可以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回答問題也鍛煉了幼兒語言組織能力。在回答問題時,小朋友們都很積極,回答得也很準確,這說明孩子們能把簡短的,重復性強的對話記清楚了。表演時,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舉起小手,他們強烈的反應,充分表現出對表演活動的興趣及喜愛。表演活動進行的也比較順利,孩子們表演的還算不錯。表演有利于促進幼兒自信心的形成,幼兒在表演過程中,可以按照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自身的生活經驗、發展水平來反映故事且容易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易受挫折。所以,在以后的語言活動中,我應多加一些表演活動,這樣既可以鍛煉孩子的表演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
附:故事:《冬天的小路》
下雪了!下雪了!雪花飄呀飄,飄到大樹上,大樹好像穿上了羊皮襖;飄到屋頂上,屋頂好像蓋上了大棉被;落到小路上,小路不見了。
小鴨子搖搖擺擺走來了,撲,滑了一跤,痛得呷呷叫,大肥豬一搖一晃過來了,撲,滑了一跤,痛得嗷嗷叫,大黃狗蹦蹦跳跳跑來了,撲,滑了一跤,痛得汪汪叫,小松鼠在樹上看見了:“糟糕,糟糕,真糟糕,小路不見了,大家快來把雪掃!
小鴨子用嘴巴鏟呀鏟,大肥豬用鼻子推呀推,大黃狗用爪子扒呀扒,小松鼠用尾巴掃呀掃。不一會兒,就把雪掃得干干凈凈。。⌒÷酚殖鰜砹恕
小鴨子拍拍翅膀:“呷呷,我心里真高興。”大肥豬晃晃腦袋:“嗷嗷!累得我直喘氣。”大黃狗又蹦又跳:“汪汪,誰也不會再摔跤。”小松鼠高興地轉起圈子:“我們一起跳個舞,好嗎?”
太陽出來了,小路曬干了,他們手拉著手兒,高高興興地跳起舞來。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4
活動目標:
1、能嘗試用滴灑的方法繪畫,能表現冬天的雪景,感受滴灑畫呈現的獨特效果。
2、能控制手部力量創作滴灑畫。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水粉筆水桶水粉顏料圖片掛圖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名作,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波洛克的作品,請幼兒觀察特殊的繪畫效果、教師:“你看到什么?這樣的畫見過嗎?猜猜看畫家用什么方法畫出來?”
2、教師講述并演示滴灑畫的方法。
。1)教師出示畫好大樹的畫紙,邊用水粉筆演示滴灑邊講述。教師:“看,冬天的風呼呼地刮著,把樹葉都吹走了,帶來很多雪花!保▎l幼兒將滴灑的顏料想象成雪花。)
(2)教師:“滴灑在樹上的顏料像什么?讓你想到了什么?(激發幼兒使用其他顏色進行滴灑。)
(3)找一找還可以在哪里滴灑顏料。(鼓勵幼兒在樹上、樹下、空中、地面上灑上各色顏料。)
。4)教師鼓勵幼兒用水粉筆滴灑,并注意控制手部力量及甩動方向。
3、教師強調活動注意事項,幼兒創作。
。1)教師:“這種作畫的方法有意思嗎?你想不想試一試?
。2)教師:“試一試向不同的方向甩,畫面會出現怎樣的不同的變化。(引導幼兒向不同方向甩)
。3)教師:“在滴灑過程中顏料不要太多,使顏料滴下來畫面就不美觀了。“
。4)鼓勵幼兒使用不同顏色作畫。
4、欣賞與評價。
。1)教師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作品,感受畫面的特殊效果。
(2)教師:“誰來說說你分別在哪些地方進行滴灑?這種繪畫方法給你怎樣的感受?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冬天多運動身體就會暖和。
2.做個不怕冷、勇敢的孩子。
3.初步了解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
活動目的:
1.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運動。
3.能積極主動的說出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PPT圖片
2.音樂《一分鐘健康操》、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音樂《聽》)
1.師:現在是什么季節?
幼:冬天
師:冬天天氣怎么樣?
幼:很冷
師:是的,冬季是一年里最冷的季節,小朋友們,你們有什么辦法讓自己不冷呢?
。ㄒ龑в變赫f出各種取暖方法)
幼:(自由發言)。
師:哇,小朋友有這么多的好辦法,真棒!
師:其實,冬天里我和我的好朋友淘淘一樣,喜歡睡懶覺,因為冬天實在是太冷了。有一天,兔媽媽告訴我的好朋友淘淘,兔姥姥有一件不怕冷的大衣。你們猜猜什么才是不怕冷的大衣?
。ㄓ變鹤杂砂l揮猜想)
師:那我們來聽一聽,什么才是不怕冷的大衣吧!
二、初步欣賞故事的前半段,了解故事的人物和情節。
1.出示PPT圖片,教師分段講述故事。
2.提問并讓幼兒理解故事。
。1)淘淘為什么不肯起床呀?
(2)兔媽媽說兔姥姥有什么東西要送給淘淘?
。3)淘淘去姥姥家時穿的什么衣服?
(4)淘淘怎么會這么熱的呀?
(5)淘淘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嗎?
(6)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
小結:原來運動會使身體變得暖和,早早起床,多做運動,這樣我們也會有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哦!我們再來一起看看淘淘最后有沒有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吧。
3教師完整地講故事
師:小朋友們,你們以后上學的時候還會賴床嗎?
幼:不會!
三.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要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嗎?
幼:想!
師:那我們怎么才能穿上它呢?
幼:(自由發言)。
師:那我們一起穿著這件不怕冷的大衣出去做運動吧。úシ拧兑环昼娊】挡佟芬魳罚┯變弘S音樂出班級。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6
教學目標
1. 感受作者對朱自清《冬天》一文的賞析。
2. 了解賞析的一些基本方法——如: “總-分-總”的邏輯順序,蒙太奇的手法;
說明:
學生曾經學過朱自清的《背影》,在《背影》里,我們看見了一個如何用心來給予兒子一切的老父親形象,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父愛”;而作者耿光怡對朱自清《冬天》一文的賞析,擷取了生活中三個畫面,從朱自清慣常寫的父愛,擴展到友愛、情愛。在感受親情美好的同時,揭示了友情的綿長。全文像一部無聲的電影,亦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把質樸、自然的情感,通過三個鏡頭——親情、友情和愛情,一一展現出作者文字里的深厚情韻。
因此,課堂里可以細細品味作者賞析中的三幅畫面:父子四人圍坐在“洋爐子”旁邊吃水煮豆腐的情景;和兩個朋友月夜泛舟西湖的情景;在寂寞山城中,因為有了妻兒天真的微笑,冬天也“老是春天”的情景,最后感悟出:濃濃的情,可以驅散冬天的寒意,化解冬天的冰冷。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把握作者以總、分、總的形式,“搖出了”三幅畫面,全面地對《冬天》一文進行賞析。
2. 難點:朱自清《冬天》一文采用了“攝影藝術手法”,那么,《〈冬天〉賞析》一文哪些地方也體現了“攝影藝術手法”呢?
說明:
這是一篇賞析的文章,針對九年級學生的閱讀,教學的重點可以從賞析一篇文章,該如何入手進行設計,一定要指導學生整體閱讀,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抓住細節進行品讀,并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賞析。如《〈冬天〉賞析》一文是以“總——分——總”的邏輯順序進行賞析,在賞析的過程中亦滲透了蒙太奇的手法。什么是蒙太奇的手法,它是如何表現的,可結合課文后的“學習建議”中的知識點,滲透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進入情境
1.朱自清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卓有建樹、風格獨特的著名散文家。我們讀過朱自清的不少文章,你最欣賞哪一篇?請用兩三句話來談談你的感受。
2.這些文章反映的是人間濃濃的情,讓我們感到了絲絲暖意和溫馨。即使是寒冬,作者《冬天》也不寒冷,反而覺得很溫暖。
3.如果你不信,或感到好奇,就請大家一起走進耿光秋的《冬天》賞析一文,看看耿光怡是如何在美好畫面里帶給讀者一股股無形的力量,揭示親情的美好,友情的綿長。
自由發言,談自己感觸最深的,最喜歡的、最欣賞的文章及其理由。
從學生所學的教學內容入手,喚醒學生已有的情感積淀,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下一步的學習情境中。
朗讀課文——《冬天》,
初步感知
1.請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朱自清的《冬天》一文,初步感受冬天里的親情、友情、愛情。
2.在自由朗讀后,有五分鐘的自學安排:(1)掃除文字障礙:讀音、難寫的字形。
。2)圈劃含義深刻,富有表現力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2(1)借助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如:覷著眼睛qù,氤氳yīnyūn
(2) 如:“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在這個細節里,父親顯得那么笨拙又那么可敬,我們從中體會到父親濃濃的愛意,父子之間的天倫之樂,家庭中融融的親情,無疑給童年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又如:“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币粋特寫鏡頭,把對家人的牽掛和肩頭的責任躍然紙上。
朱自清認為文學作品的成功“最大因由卻在情感的濃厚”,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他的散文里一股股清風拂面、綠茶彌香的清新之感。
積累詞句,仿句練習
對你喜歡的詞語句子進行圈劃、品讀后仿寫,可仿內容,也可仿句式。
如:文章開門見山,點明題目“冬天”,先描寫父子四人圍坐在“洋爐子”旁邊吃水煮豆腐的情景。那高高豎起的“洋爐子”,熏得烏黑烏黑的“小洋鍋”,以及“嫩而滑”“熱騰騰”的豆腐,一個個物象,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凸現出冬天的寒冷和父愛的溫馨。
那么,在冬天里,自己家里的景象又是怎樣的呢?請學生做些描繪。
作為九年級學生,仿句題的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感,在閱讀中滲透對句子的錘煉,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做到學以致用。
再讀課文——《〈冬天〉的賞析》,深入感知
1.第一幅畫面中寫道“豆腐”,除了作者談到的有攝影藝術的再現效果外,還有什么用意?
2.第二幅畫面中寫道“一彎明月”時,作者談到“在藝術創意上玩出一種佳境,你能體會這是怎樣的一種佳境?
3.第三幅畫面中為什么要寫妻兒天真的微笑,作者是如何賞析的?
4. 讀了作者的賞析后,也來談談你讀了《冬天》一文后對冬天有什么新的感受。
1.“豆腐”是一個特殊的意象。它是作者心靈上的亮點,代表著一種童年的深刻記憶,是一種親情的溫暖喚起。
2.用月色之美來烘托平和、溫馨的朋友情。
3.寂寞山城中作者一生漂泊,居無定所,但即使客居他鄉,生活在寂寞的山城,有了妻兒天真的微笑,冬天也“老是春天”,寂寞只屬于屋外空曠的山城,而不屬于屋內情意綿綿的家。
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寫作手法有一個更為清晰的理解,進而逐步掌握這樣的寫法,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學習新的知識點
請學生閱讀課后知識點,思考什么叫蒙太奇手法?
見課后知識點
又一種新的知識點的學習,能幫助學生更好進行賞析,讀懂了才能有所領悟,領悟了才能巧妙地嫻熟地運用。
課后作業
學習反饋
1.請學生再捕捉一些《冬天》一文中課堂里沒有分析過,卻在文中有深刻含義的詞與句子,細細品味。
2.“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此句如何體會?
1.如:“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里面”一句中“養”字妙極!妙在它的動感十足,寫活了豆腐在沸水中的樣態。
又如:“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一句中“覷著”一詞尤其傳神。這個細節與著名的“背影”有異曲同工之效。
2.映射出在世事慘淡的背景下作者對親情的依戀和珍惜。同時,這些句子是在造勢,為下文作鋪墊。
郁達夫曾經贊賞朱自清的散文“滿貯著那一種詩意”,李廣田也明確指出“他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
應倡導:經典的作品是要讓學生自己不斷品味、反復咀嚼,才會讀出其中的味道。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曲直、長短、粗細不同的線條表現冬天里的樹,探索樹枝由粗變細的表現方法。
2、通過對比觀察,了解樹干和樹枝的不同特征。
3、感受大樹在深冬的變化,并愿意用畫筆表現。
【活動準備】
1、幼兒已了解在深冬季節落葉樹的葉子會落光;幼兒已欣賞過四季中樹的圖片。
2、冬天里的樹的圖片多幅。
3、小號水粉筆,水粉顏料(黑色、咖啡色、灰色、褐色),抹布,洗筆筒,畫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經驗。
師:冬天到了,大樹媽媽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師:樹葉都掉光了,剩下了什么呢?
2、引導幼兒欣賞樹的圖片,整體感受樹干和樹枝的不同造型。
師:光禿禿的大樹給你什么感覺呢?讓你想到了什么?
師:你喜歡哪棵樹?它是什么樣子的?它像什么?
3、教師引導幼兒對比觀察樹干和樹枝的不同特征。
。1)師:現在我們來找一找,樹干在哪里?樹枝在哪里?樹干是什么樣子的?樹枝呢?
。2)師:這棵樹上的樹枝有什么不一樣呢?(引導幼兒用手臂的動作表現樹枝的不同)
。3)師:靠著樹干的樹枝和最上面的樹枝一樣嗎?有什么變化?
。4)師:用什么方法可以畫出由粗變細的樹枝呢?
要點提示
。1)在探索樹枝由粗變細的表現方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筆的側面進行作畫,或用筆的力度由重到輕,類似于“提”的感覺。
(2)畫大樹時一定要引導幼兒從下往上,按生長的方向進行繪畫。
4、幼兒繪畫。
師:你想畫一棵什么樣的樹呢?像什么?樹干是什么樣子的?樹枝呢?
5、欣賞幼兒作品。
師:找一找,你最喜歡哪一棵樹?為什么?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賻ьI幼兒到戶外對落葉樹或者常青樹進行寫生活動,感受大樹的豐富造型。
②帶領幼兒到公園里觀察大樹的樹皮和樹結等并嘗試表現這些特征。
☆區角活動
①美術區:提供黑色紙,讓幼兒撕出大樹的樹干和樹枝并進行拼貼,造出樹的剪影效果。
、诳茖W區:提供各種不同的樹的圖片,幼兒根據不同標準進行分類。(如落葉樹、常青樹)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8
活動目標
了解我國不同地方的冬季溫度、景象各不相同。
愿意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冬天景象。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
待布置的主題墻區域。
課件準備:
“冬天各不同”組圖。
材料準備:
畫筆、畫紙。
活動過程
組織談話,鼓勵幼兒自由講述自己所在城市冬季的特點。
——冬天來了,我們生活的城市到了冬天的時候變化大嗎?
——有哪些變化呢?(天氣變得很冷/樹葉掉光了/下雪/沒有什么變化……)
出示組圖“冬天各不同”,引導幼兒了解祖國不同地方的冬季溫度、景象各不相同。
——其他城市的冬天也和我們住的地方一樣嗎?一起來看看吧。
——這里的冬天是怎樣的?哪些景象是我們城市冬天時沒有的?
——和我們城市的冬天比,哪里比較冷呢?
小結:我們的祖國很大,所以不同城市的冬天差別非常大。有的地方冬天溫度特別低,冰雪將整個城市變成白茫茫的一片;有的地方到了冬天依舊溫暖,花草樹木郁郁蔥蔥,四季如春;在最南邊的海島,人們到了冬天也能像夏天一樣在海邊度假、玩水。
發放繪畫材料,鼓勵幼兒繪畫自己最喜歡的冬天景象。
——這么多城市的冬天,你最喜歡哪個呢?為什么?
——你最希望的冬天是什么樣的呢?有哪些景象?可以做哪些事?請用畫筆把你最喜歡的冬天畫出來吧。
組織幼兒分享繪畫作品,并鼓勵幼兒一起布置主題墻“我最喜歡的冬天”。
1.組織幼兒分享作品,講述自己最喜歡的冬天。
——你畫的是哪里的冬天?是具體的某個地方還是很多地方的結合?
——和大家說說你最喜歡的冬天吧。
2.組織幼兒一起布置主題墻“我最喜歡的冬天”。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家長可以帶領幼兒觀看世界各地冬天的視頻,增進幼兒關于冬天各不同的認知。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9
【教材分析】
冬天在幼兒的眼中是充滿樂趣和生機的。散文詩《冬天》形象地刻畫了紛飛的雪花、挺拔的松樹、芬芳的梅花和堆雪人的孩子們等鮮明景象,描繪了一幅靈動、豐富、有趣的冬之畫卷。散文詩語言凝練,意境優美,富有童趣!按蟮仄酌C,好似穿上銀衣裳”一句將冬天的情景做了巧妙的比喻;“狗熊躲在樹洞里睡覺,小兔換上厚厚的皮襖”等詩句采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手法,易于幼兒理解和接受;對于快樂的孩子們的描寫更是形象而生動。本活動通過欣賞、交流、朗通等形式,引導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感知冬天的主要特征,感受散文詩充滿童趣的意境和冬天的美好。
【活動目標】
1.學習散文詩,理解散文詩所描述的冬天的主要特征。
2.能根據詩歌內容自編動作,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感受散文詩充滿童趣的意境,知道在冬天要堅持鍛煉身體。
【活動準備】
1.《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25,“幼兒學習材料”一擁抱冬天》,舒緩、優美的背景音樂。
2.活動前引導幼兒觀察并了解冬天的變化和特征。
【活動建議】
1.引導幼兒交流、分享對于冬季特征和變化的認識。
請幼兒說一說冬天里天氣、動植物的變化以及在冬天里最喜歡做的事情,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散文詩,初步理解詩歌內容,感知冬天的主要特征。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幼兒欣賞詩歌。
提問:詩歌描述了冬天里的哪些景象?引導幼兒用詩歌中的語言進行描述,加深對冬季特征的認識,理解詩歌內容。
3.請幼兒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感受詩歌充滿童趣的意境。
。1)結合課件,師幼完整朗誦詩歌,感受松和梅堅強、勇敢的品質。
提問:松樹為什么依然碧綠健壯?在冬天里,你最喜歡哪種植物?為什么?
(2)請幼兒伴隨音樂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用聲音、表情、動作等表現詩歌充滿童趣的意境。
提問:下雪的時候,小朋友們玩了什么游戲?他們的心情怎么樣?分別采用配樂朗通、加動作朗通等方式,引導幼兒表達對詩歌的感受。
。3)請幼兒自主閱讀(擁抱冬天》第18-19頁,再次感受詩歌充滿童趣的意境。
4.使幼兒知道在冬天要鍛煉身體,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冬天的喜愛之情
。1)提問:雪人對孩子們說了什么?你認為它說得對嗎?為什么?
。2)小結:冬天雖然天氣寒冷,但小朋友們一定要勤鍛煉、多活動,這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附
冬天
北風呼呼吹,雪花輕輕飄。
大地一片白茫茫,
好似穿上銀衣裳。
狗熊躲在樹洞里睡覺,小兔換上厚厚的皮襖。松樹,迎著寒風,
依然碧綠健壯梅花,在風雪中散發出陣陣芳香。快樂的孩子們,
不怕寒風吹,不怕雪花飄。浪雪球,雪球越滾越大;打雪仗,打來打去真熱閑
堆雪人,烏溜溜的眼睛鼻子翹
仿佛對孩子們說:來吧,來吧,冬天鍛煉身體好。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10
2003年4月15日,我應邀到鄭州鐵路二中講學,作完報告,校長突然給我提出一個請求,希望我能夠為他們學校的老師上一堂語文課。這可把我難住了,因為我毫無準備,連教材都沒有帶。但校長的熱情真讓我不忍拒絕。于是,我對校長說:“這樣吧,我從我的筆記本電腦中選一篇課本外的文章來上,好嗎?”
打開電腦,我選中了朱自清的《冬天》。這是我非常喜愛的一篇散文,多次給我的學生朗讀。于是,我決定第二天就講《冬天》。雖然沒有這篇文章備課資料,也沒有其他任何教學參考資料,但我想,只要我把學生調動起來,真正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對話,我的課就算成功了。
下面,就是我根據教學錄像整理的課堂教學實錄。
“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我一邊說一邊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大字:“冬天”。
因為是借班上課,面對第一次接觸的學生,我必須先給他們講講我的教學思路,于是我說:“我們怎樣來學這篇文章呢?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我打算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探討這篇文章。同學們第一次接觸我,對我也不太了解,我對你們也不太了解,不過不要緊的,盡管是公開課,但咱們也不要刻意追求什么‘高潮’什么‘熱鬧’,我追求的關鍵,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是不是走進了課文?我經常在想,怎樣才算是讀懂了一篇課文呢?我不知道同學們想過這個問題沒有!
我稍微停頓了一下,看到學生們都目不轉睛地望著我,我知道他們已經開始和我一起思考了。于是,我接著說:“我先把我的觀點講一講。對一篇課文,怎樣才算讀進去了呢?我認為,第一,讀出自己;第二,讀出問題。所謂‘讀出自己’,就是從課文當中,讀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場景,讀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個情節或人物形象,甚至讀出觸動自己心靈的一個時代或一段歷史……舉個例子,比如有人讀《紅樓夢》會流淚,幾百年前的《紅樓夢》和現在的讀著有什么關系呢?這是因為讀著從中讀出了某些和自己感情相通的東西,所以要流淚。這叫‘讀出了自己’。又如,李老師看過一部電影,叫做《我的兄弟姐妹》,大家看過沒有?”
學生們紛紛答道:“看過!”
“大家看的時候流淚沒有?流淚的同學請舉手。”我一邊問一邊注意清點舉手的學生, “嗯,流淚的同學很少。但是,李老師看的時候流淚了!為什么?因為影片所反映的那段生活,就是李老師的童年時代!你們看的時候,只是把它當電影看,而我卻看得流淚,因為我讀出了自己――這就是所謂‘共鳴’!同學們,‘讀出自己’就是欣賞!
我看到已經有不少學生情不自禁地會意點頭,便接著說:“除了‘讀出自己’,我們還要‘讀出問題’。什么叫‘讀出問題’呢?這就是研究。對于沒有讀進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問題的。假如現在拿一本關于基因的書給我看,或者拿一些最新考古方面的書給我看,一個問題都提不出來,這并不說明我讀懂了,我提不出任何問題,恰恰證明我根本看不懂!但是,如果拿一本我教過很多遍的語文書給我,我可以提出很多問題,而且問題是越來越多,為啥?因為我讀懂了。所以,問題越多,恰恰證明你讀懂了。因為你在已經在以研究的眼光去讀課文!x出問題’,還包括質疑。面對課文,面對作者,當然也包括面對老師,沒有什么是不可以質疑的!同學們對某一段話不理解,或者對某一句話甚至某一個詞不理解,都可以提出來研究。我剛才說了,‘讀出問題’,就是‘研究’。那么今天,我們就以這樣的態度――讀出自己,讀出問題,來學習《冬天》!
然后,我問大家:“這篇文章,同學們以前讀過沒有?”
學生們回答:“沒有!
“沒有讀過?哦。李老師卻特別喜歡這篇文章。這樣,對于這篇文章,我先不忙讀,而由你們先讀一遍。不要齊讀,而是自己按自己的理解去讀,同學們也許會讀出些味道的。好,現在大家開始讀吧!”
學生們開始朗讀。我來回巡視,不時提醒沒有大聲朗讀的學生讀起來。
我看到一位同學一邊讀一邊勾畫,便走到他身旁表揚他:“這位同學們做得非常好!他一邊讀一邊勾。大家要向他學習!”
五分鐘過去了,學生們朗讀的聲音漸漸小了,顯然,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朗讀完畢。于是我說:“好,剛才同學們讀了一遍。下面,李老師也給大家讀一遍,請大家認真聽。注意,朗讀本身就是一種理解。剛才我聽有同學讀,我就感到他沒有讀進去,他只是在發音。其實,當你在讀的時候,就已經表達出了自己的理解――抑揚頓挫,哪些地方舒緩,哪些地方急促,都體現了你對課文的理解并加進了你的感情。同樣,下面李老師的朗讀,也體現了李老師的理解并加進了我的感情。請同學們在聽的時候,拿起筆,把課文中最能打動你心靈的語句勾畫一下!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我開始朗讀。這篇文章雖然不是語文教材中的文章,但我已經給我歷屆學生讀過多次,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今天,當我再次朗讀的時候,朱自清文中那樸素而溫馨的情感氣息撲面而來,也洋溢在教室里,感染著每一位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的學生!盁o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弊x完這最后一句,我久久沒有說話,學生們也沒有任何聲息,大家仿佛都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而沉浸在了朱自清所營造的愛的氛圍里……
我終于打破了沉寂:“今天李老師之所以選這篇文章給大家講,當然是因為我很喜歡這篇文章,我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感受,F在我想聽聽同學們的感受。“我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好,我們現在就按照剛才我說的‘讀出自己’‘讀出問題’的順序來交流一下各自的體會。先看‘讀出自己’。鄰近的同學可以交流一下,哪些語句最能打動你的心扉,哪些語言最能扣動你的心弦?”
學生們開始交頭接耳地互相交流,教室里呈現出活躍的氣氛……
“好,我們現在請幾位同學起來給大家談談自己最欣賞的語句。好嗎?”我對全體學生說道。當一位女學生舉起手時,我對她說:“好,先請這位女同學說說!
她站了起來:“我最喜歡的是這一句:‘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我讀到這一句,想像朱自清和他父親一起吃豆腐,屋子雖然很暗,但親情卻很濃。我想起了我父親給我講過的他小時候吃豆腐的故事。那種親情很能引起我的聯想和共鳴!
“好,請坐!碑斔潞,我對全班學生說道,“她說她父親給她講過類似的生活,讓她產生了共鳴。我不禁感慨,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使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迅速地拉大。在現代家庭,到了晚上,一家人都各做各的事情。像你們,可能是做作業 ,爸爸媽媽呢可能是看電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多么懷念那種吃豆腐的生活呀!所以,朱自清這篇文章就勾起了我對一種久違了的溫馨人情味的回憶。好,哪位同學再說說?”
一位女同學站起來說:“我對這幾句特別感動:‘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腋械竭@句話特別溫馨!”
“呵呵,我真是感慨萬千,真想和你握握手呀!”我情不自禁地說道。學生們和全場聽課的老師們都大笑了起來!盀槭裁茨兀恳驗槲乙蔡貏e喜歡這一句!好,咱們握過手吧!”我走向前去,和這位同學緊緊握手:“這叫共享!”全場鼓掌。
這位女同學繼續分析道:“雖然是在冬天,他們住的地方人也少,冷清,但一家人卻,卻……”可能因為緊張,這位女同學竟然說不下去了。
“好,請坐下,你不用說了。”我充滿理解的對她說,“有時,感動是難以言說的!”
可是她居然并沒有坐下,而是補充道:“還有一句,我也很感動:‘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葑与m然簡樸,但很溫暖!”
我鼓勵她說:“很好很好!這位同學非常會鑒賞!”
另一位學生發言說:“我最喜歡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易x出了一位慈愛的父親,他是多么慈祥地為孩子夾豆腐。還有孩子餓了的時候那急切的心情,眼巴巴的望著那鍋。這一細節特別形象,特別……”
“特別傳神!是吧?”我補充道,“聊聊數語,卻把孩子那眼巴巴的神態寫得非常形象!
她使勁地點頭:“對對。還有第二段的最后一句,‘P君聽說轉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稅局里收特稅了,以后便沒有消息。’就這么淡淡的一句,寫出了思念朋友的惆悵,多年前的好朋友沒有了消息。冬天總是令人想起往事,令人惆悵。”
“很好!請坐。后面那位舉手的同學請說!”我又抽了一位學生。
“我覺得第一段很好,這一段與我過去看過的一部電影很像。這部電影叫《我最中意的雪天》,是荷蘭故事片。寫了一個家庭非常溫馨的情景。我的家庭也很溫馨,所以我對這一段感觸頗深!
“好呀!那你也可以寫一篇以你家溫馨生活為內容的《冬天》!”我說,“這位同學由這篇散文聯想到了自己看過的電影,進而又聯想到自己的家庭。這也是一種‘讀出自己’!”
我看到一位女生把手舉得高高的,表情非常急切,便請她發表意見。她先讀了文中的一段文子:“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她停了一下說,“讀到這一句,我特別感動,引起了我的共鳴。因為這讓我想起了,我和家人在吃飯的時候……”她突然說不下去了,眼淚已經流了下來,但她稍微頓了一下,還是帶著哭腔繼續說:“爸爸,爸爸,總是把,把……最好的菜往我碗里夾……”
她又說不下去了,只是抽泣,看著她那流淚的臉龐,全場的人都感動了,鼓掌響了起來!
她平息了一下情緒,接著說:“還有‘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這一句,也逼真地寫出了孩子急切盼望的心理。另外,還有一句我很感動。就是第三段的那一句:‘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還有‘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讀到這里,我想起了每當我放學回家打開門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是微笑著看著我!
她的發言讓我也很感動:“非常好!我覺得這位同學不只是一個善于閱讀的人,她首先是一位非常孝順的孩子,是一位非常善于感受愛的孩子!想一想,她由朱自清的文章想道自己爸爸給自己夾菜。可是我們有的同學也許就不是這樣想的,面對飯桌上爸爸媽媽給自己夾菜,他們不能理解父母,甚至可能會埋怨父母:‘煩不煩呀?’我經常給我的學生講,什么叫孝心?每天按時回家,不要讓爸爸媽媽在陽臺上張望自己,就是最大的孝心!而這位同學就是一位非常有孝心的孩子!”我突然提高了聲音:“讓我們向她表示敬意!”
如雷的掌聲再次響起……
我繼續引導:“同學們看,上面幾位同學就叫‘讀進去了’!他們所說的,都不是我分析出來的,也不需要我分析。同學們只需要用自己的心盡可能貼近作者的心就行了!把自己擺進去,就會發現文章中很多地方都能引起共鳴的。――還有沒有同學要說呀?好,請這位男同學發表看法。”
一男生:“我讀了全文,最后一段,也就是最后一句最能打動我:‘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因為我由這一句想到了我的班級生活,也是充滿溫暖的;我還想到過去初中的同學,雖然現在我已經上高一了,但常常想念初中的班級生活,想起來就感到溫暖!
“好,這位同學由文中的語句想到了班級生活。這也叫‘讀出了自己’!蔽覄傇u論完,就看到又有許多手舉了起來,我說:“是呀,這篇文章可圈可點的地方,實在太多!舉手想發言的同學還有很多。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能聽更多的同學談他們的感受,但僅以上同學所提到的文中精彩之處,就足以讓我們獲得一種美的享受!同學們體會到的更多的美,大家還可以在課后繼續交流!
剛才舉手的學生帶著遺憾表情的把手放了下去。于是我說:“除了欣賞之外,我們還要進行研究,同學們同樣可以發表看法的。哪些同學有什么問題呢?甚至不喜歡這篇文章的同學也可以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質疑。我們這是一個自由論壇,不喜歡這篇文章的同學,也可以說說自己不喜歡的理由;蛘哂型瑢W感到文中有不太懂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來。總之,什么問題都可以提!好,有同學舉手了。請!”
一位男生說:“第二自然段中有這樣一句:‘我漸漸地快睡著了!矣X得這‘漸漸’和‘快’疊在一起有些不太通順。”
“嗯,‘我漸漸地快睡著了!阌X得不太通順。那么其他同學同不同意他的觀點呢?”我沒有急于解答這位學生的問題,而是先把目光投向全體學生,“呵呵,同學們提出問題,不要都等著我來解答,你們也可以動腦筋,你們也可以解答的。嗯,沒有不同意見,那說明大家都同意這位同學的質疑。那我說說我的看法吧!我認為,這句話按現代漢語的標準來看,‘漸漸’與‘快’放在一起,是不太規范。但是大家要注意,這篇文章寫于新文化運動開始不久,白話文還不是很成熟的時候。類似的語言現象,我們在讀魯迅的文章時,讀冰心早期的作品時,都可以發現。因此,我認為,似乎不必苛求。好,還有啥問題呀?”
又一位男生站了起來:“我發現這篇文章通篇并沒有寫到冬天,好像有些文不對題。這是為什么?”
“嗯,這位同學認為本文通篇都沒有寫冬天,文不對題。我認為,這位同學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具有科研價值!”我笑著這樣評價他的提問。
全場大笑,這位男生也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認真地說:“那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吧!請大家都發表自己的看法!
一女生說:“我不同意他的說法。因為他沒有讀進去,沒有‘讀出自己’。”
全場又大笑。
但她繼續說:“朱自清主要是著力寫感情,而不是寫景。同時這種感情的表達是很含蓄的,而不是張揚的,因此,他的文章不是水樣的文章,而是酒樣的文章!”
我說:“好,這是你的看法。還有沒有同學有其他理由呢?”
另外一女生舉手發言說:“《冬天》在這里不只是為了單純寫冬天,我覺得朱自清寫冬天是為了寫出對過去往事的懷念,對友情親情的懷念。而這些體現友情、親情的事都發生在冬天。所以用《冬天》這個題目。”
“好,我認為她說得非常好!就是說,這幾件事情都是發生在冬天。”我一邊評價她的發言,一邊看了看剛才提問那個男生,他搖了搖頭,“哦,好像剛才題問的那位同學還是不同意,好,你說吧!”
他反駁道:“剛才第一位同學說得好像有點不太對吧!所謂含蓄并不等于不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呀!比如你到珠寶行去,一個勁地說這戒指非常漂亮非常漂亮,可別人仍然不知道你是想買還是不想買呀!”
我問他:“那么剛才第二位同學說這幾件事都發生在冬天,所以以《冬天》為題,你同不同意這個觀點?不要緊的,你實話實說,我非常欣賞你堅持自己觀點的精神。這不叫固執,沒有想通就是沒有想通嘛!”
“還是不同意!彼f。
我問:“為什么?”
“因為即使這些事都發生在冬天,但既然以冬天為題,還是應該有一些寫冬天的句子才好。”
“哦,你認為還是應該直接寫冬天,就像《濟南的冬天》一樣,是吧?那么,這篇文章究竟寫冬天沒有呢?”
多數學生紛紛說:“寫了!倍也簧賹W生舉起了手。
“你看,又有不少同學要反駁你了。好,那位穿紅衣服的同學說!
被叫的女生發言說:“我想說,這篇文章所寫的都是生活中非常平淡的小事,而且溶注的感情也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生離死別之類的,而是一種非常平凡而樸素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在嚴冬的襯托下,特別溫暖。”
我又抽一位舉手的學生發表看法,她說:“我想補充的是,作者以《冬天》為題,是因為這幾件事不但都發生在冬天,而且這幾件事都給作者以溫暖的感覺!
我追問:“為什么會給作者以溫暖?”
“因為這些親情友情令作者懷念,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作者想起來就特別溫暖。這種心中的溫暖與自然界的冬天形成反差,是一種襯托!
我點頭道:“嗯,她又說出一個理由:以‘冬天’為題不僅僅是因為所寫的事情都發生在冬天,而且更因為以冬天為背景,更能反襯出這些小事的溫馨。”
我轉身問那位提出問題的同學:“請問這位同學,你同不同意她的觀點:以冬天的寒冷,反襯出家庭和友情的溫馨?”
他點頭說:“嗯,我基本同意作者以冬天來襯托家庭和友情的溫暖。”
“好,他基本接受了那幾位同學的觀點。這種勇于服從真理的精神更加可貴!”我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家都笑了起來,并報以熱烈的掌聲。
“語文課應該充滿思想的碰撞,這種碰撞不僅僅是老師和同學之間的碰撞,同學之間也可以碰撞。我還想補充一點:剛才這位同學說文章沒有寫到冬天,其實,文章是寫了冬天的,只是很少像《濟南的冬天》那樣直接描寫冬天的景物,但文章通篇不時都在提到冬天:‘說起冬天’‘又是冬天’‘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特別是最后一句:‘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你們看,這幾天有大風大雪嗎?呵呵,沒有。所以,這篇文章是寫到了冬天的,只不過是把冬天作為背景來寫的!
我繼續問:“還有其他什么問題嗎?好,這位男同學請說!
一男生說:“作者這樣寫,‘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話是什么意思?”
“好,請問有沒有同學能夠幫他解答?無人解答?”我忍不住開了個玩笑,“嗯,關鍵是同學們現在還沒有這個體會!”
學生們開懷地大笑起來。
一女生舉手發言說:“我理解,朱自清是剛搬到這里的,他這里是想說明他們在這里人生地不熟,正因為這樣,一家人才顯得很溫馨!
我問:“你的意思是說,朱自清這里寫寂寞都是為了鋪墊,正是在這寂寞中,一家人的心貼得更緊了。是嗎?”
“是的!彼c點頭坐下了。
又一女生站了起來:“對這句話,我的理解是,那時候,他們不象我們現在有許多消遣,他們沒有電視看,沒有電腦玩――那時的社會背景就是那樣,所以他們一家人只能團坐在火爐旁,心貼得更緊了,彼此互相溫暖著!
“嗯,很好!我完全同意你們的理解。看,我想說的話都被你們說完了!
一男生舉手問:“第二自然段說‘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念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我想問,他們醒的是哪一場夢?”
“好呀,我們來研究一下:‘好像醒了一場夢!窃趺椿厥履兀空l能回答?”
沉默。學生們都在思考。
一位女生舉手了:“前面寫的環境一直非常安靜,作者和朋友在一起心境恬靜,冬天的西湖游人也很少,后面到了寺里面,就很嘈雜,還有佛婆念佛的聲音也很大,所以就像一場夢醒了!
我補充道:“是的,剛才作者和他的朋友在湖面上已經陶醉了,快睡著了,F在一下來到這喧囂的地方,好像夢被吵醒了。這里是個對比。是嗎?好,請坐。”
又一位男生提問:“‘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也幻靼祝齻兡缸尤齻’為什么要對著‘我’笑。”
“是呀,為什么要對他笑呀?呵呵呵呵……”我忍不住笑了起來。
學生們也笑了起來。
我首先表揚這位提問的學生:“我很贊賞這位同學,他有問就提,他不因為這個問題可能比較簡單就不提。誰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呀?”
一女生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平常的親情,因為每次我回到家里,爸爸媽媽都會對我笑:‘回來了?’”
“是呀!”我對那位提問的男生說,“你回家的時候,你爸爸媽媽沒有對你笑?笑不笑呀?”
眾笑。那位提問的男生點頭,小聲說:“也笑的。”
“這就對了!你爸爸媽媽對你的笑和朱自清這里寫到的笑是一樣的――看到自己的親人回來了,情不自禁的笑容就會洋溢在臉上!
學生們大笑。
“好,那位舉手男同學還要提什么問題?”
“第一段的第二行:‘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我覺得這里用‘白狐大衣’的比喻不太恰當。還有這一段最后一句:‘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這里的‘掉’字,我感覺也不太恰當。”
我說:“白狐大衣這個比喻是否恰當,當然是可以討論的。我理解,這里是取其白而滑。白狐大衣外面是光滑的。當然我也沒有穿過白狐大衣。(眾笑)這只是我的想像。另外,關于這個‘掉’字,應該說這里寫的是一種很自然的狀態,從‘筷子上掉下來’,當然是不是還有比掉更好的字,大家還可以研究。大家還有沒有其他問題呀?”
舉手的人越來越多。
“喲!想提問的人越來越多了!呵呵,但是我不問了,(眾笑)因為快下課了。不過,我看到你們那么多的人舉手想提問,我就感覺我這堂課上的特別成功。呵呵。ū娦Γ槭裁茨?你們‘讀進去’了嘛!盡管問題越來越多,但我的任務并不是把你們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我也不可能都解決,剛才同學們提的許多問題都不是我解答的。我的任務是開啟你們思想的閘門,點燃你們思想的火炬!讓你們真正‘讀進去’。其實,你們問我的問題我并非都能解答的,比如剛才有同學私下問我:‘李老師,阿彌陀佛的生日是哪一天呀?’(眾笑)我真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的確不知道阿彌陀佛的生日。但我可以下來查有關資料,下次如果我再講這篇文章就可以告訴我的學生了。不過,,我這里想順便問問,在座有沒有同學知道阿彌陀佛的生日是哪一天,或者哪位聽課的老師知道,幫助我解答一下? ”
沒有人舉手,我正想結束教學,突然一位男生舉手了。
“好,請這位男同學回答!
他站起來大聲說:“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日!”
我正想問他的依據何在,卻看到他剛才是在讀文中的一句話,我恍然大悟:“嗯?啊,對了,文章中前面有一句話:‘記得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劃子’,這不就是答案嗎?”
全場鼓掌!
“哎呀,你這個回答提醒了李老師:我讀得是多么粗心啊!在這一點上,你超過李老師了!同學們,陶行知有一句話: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養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F在我就崇拜他!”
全場大笑,掌聲如雷。
“最后還有幾分鐘――啊,其實沒有幾分鐘了――我簡單談談我的體會。同學們應該注意這篇文章中的細節,要善于關注細節!吃豆腐,‘眼巴巴地望著那鍋’是細節;劃船,‘我們都不大說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著了’ 是細節;還有‘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彩羌毠;打動人的總是細節!還有剛才同學們提到的‘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這是細節……本來我還準備了另外兩篇文章,一篇是寫我和我學生的故事,主要寫我和我學生之間的互相思念;還有一篇是寫我童年的一件往事,是我五六歲時一次迷路后怎樣被一群紅領巾送回家的,我的感受也是通過許多細節來表現的。因為時間關系,我不給大家講了,但同學們可以在課外認真讀讀。當然,關注細節,決不僅僅是寫文章,作文和做人是統一的,剛才那位女同學提到父親給自己夾菜時忍不住流淚了,她想起自己回家時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便很感動,這些都是通過細節來感受的。所以,無論作人還是作文,請從關注細節做起!――下課!同學們再見!”
“老師再見!”
全場再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2003年4月19日 根據實況錄像整理
整理后記:(李鎮西)
這是一次“突然襲擊”的公開課,事前一點準備都沒有。但上下來不但學生和聽課老師反響很好,而且我自己也覺得不錯(教師也需要自我欣賞和自我鼓勵的)。細細想來,這堂課成功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我不追求我講了多少,而追求我引導學生自己悟出了多少。
“對話”是新課程理論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兒之一。但“對話”并不是讓學生自發的討論,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帶著自己的經驗鉆研課文,進而領悟課文的思想感情――所謂“把自己的心擺進去”,或者說“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然后,各自談談自己從課文中的所悟所得,分享各自的收獲,當然,教師也參與其中,分享學生的收獲,共享美文。
那么,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作用何在?教師主要的作用是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舒展的心靈、思考的大腦,然后讓感情融匯感情,讓思想碰撞思想,當然,教師的感情和思想也參與到學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我始終提醒自己:不要老想著把自己對課文“深刻的領會”、“精彩的分析”、“獨到的見解”灌輸給學生,而應該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哪怕學生只領悟出了5分,也比老師灌給他10分強!
而事實上,一旦學生情感的閘門被大開,思想的火炬被點燃,他們精神世界所迸發出的“深刻”、“精彩”和“獨到”……遠遠超出教師的想像,也是教師的一個大腦所望塵莫及的,更是教師的任何事前設計所無法預見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追求的“民主”“平等”“和諧”“自主”“探究”……都自然而然呈現了出來。當那位女生由朱自清的父親“夾豆腐”想到自己父親給自己夾菜而流下眼淚時,當學生們圍繞文章題為《冬天》是否“文不對題”而爭鳴時,當最后一位發言的那位學生說出關于“阿彌陀佛生日”的答案時……我由衷地感到:任何人為“導演”的“高潮”、“亮點”都不及學生感情激蕩、思想噴涌時所自然而然綻放的心靈花朵更為燦爛奪目!
永遠不要自以為是,永遠不是低估學生的智慧,做一個學生心靈海洋的推波助瀾者,而不要做學生心靈的屠宰者!――這次執教《冬天》,我再次這樣提醒自己。我的成功也在于此。
附:
冬 天
朱 自 清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熏,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并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劃子,S君剛到杭州教書,事先來信說:“我們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現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吧。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只劃子。有點風,月光照著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 我們都不大說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著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夫問要不要上凈慈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里,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念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著信,P君聽說轉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稅局里收特稅了,以后便沒有消息。
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臺州是個山城,可以說在一個大谷里。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戶里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著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聲,跟天上一只兩只的鳥影。夏到那里,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著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著。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里出來,滿自在,F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著她那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
。ㄟx自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朱自清散文》)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11
活動目標
1、了解雪的特征,感受雪景的美。
2、理解故事內容,能嘗試表演出動物的不同特征。。
3、豐富并理解詞匯:“推”、“鏟”、“扒”、“掃”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體驗合作創編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下雪課件。
2、小鏟、笤帚等
3、小豬、小鴨子、小花狗、小松鼠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導入活動。
二、基本部分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好看的圖片,你們想看嗎?(想)
2、觀看課件,引導學生觀察:這是什么季節?(冬季)天空中有時下什么?(雪)下雪后周圍景象有什么變化?小路變得 怎樣了?走在雪地上有什么感覺?(學生自由發言)
師:在這條小路上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們想知道嗎?(想)
3、教師邊操作教具邊講故事一遍《冬天的小路》。
提問: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討論:下雪了,大樹、房子、大地都變成什么樣子了?小路哪里去了?有哪些小動物在雪地上摔倒了?他們怎么樣了?小松鼠是怎樣做的?小動物用什么方法掃雪的?(學生模仿“推”、“鏟”、“扒”、“掃”的動作,理解詞義)他們掃完雪后,在小路上干什么?他們的心情怎樣?(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4、表演故事
學生自選頭飾表演故事
重點表演:“推”、“鏟”、“扒”、“掃”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
我們也和小動物一樣到外面小路上去跳舞,好嗎?教師帶學生走出活動室。
四、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是讓學生繼續表演故事。
2、區角活動時讓學生在閱讀區繼續講故事“冬天的小路”。
設計意圖
冬天來了,天氣越來越冷了,寒冷的氣候給學生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有的學生不能堅持上學生園,有的學生不愿意參加戶外鍛煉。同時冬季又是流感的季節,那么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環境適應能力尤為重要,冬天又是美麗的,冰雪會給學生帶來新奇和驚喜,因此我設計了“冬天的小路”這節課,主要讓學生感受雪景的美,體驗冬日活動的樂趣。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12
我教《冬天》(課堂實錄)
李鎮西
2003年4月15日,我應邀到鄭州鐵路二中講學,作完報告,校長突然給我提出一個請求,希望我能夠為他們學校的老師上一堂語文課。這可把我難住了,因為我毫無準備,連教材都沒有帶。但校長的熱情真讓我不忍拒絕。于是,我對校長說:“這樣吧,我從我的筆記本電腦中選一篇課本外的文章來上,好嗎?”
打開電腦,我選中了朱自清的《冬天》。這是我非常喜愛的一篇散文,多次給我的學生朗讀。于是,我決定第二天就講《冬天》。雖然沒有這篇文章備課資料,也沒有其他任何教學參考資料,但我想,只要我把學生調動起來,真正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對話,我的課就算成功了。
下面,就是我根據教學錄像整理的課堂教學實錄。
“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我一邊說一邊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大字:“冬天”。
因為是借班上課,面對第一次接觸的學生,我必須先給他們講講我的教學思路,于是我說:“我們怎樣來學這篇文章呢?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我打算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探討這篇文章。同學們第一次接觸我,對我也不太了解,我對你們也不太了解,不過不要緊的,盡管是公開課,但咱們也不要刻意追求什么‘高潮’什么‘熱鬧’,我追求的關鍵,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是不是走進了課文?我經常在想,怎樣才算是讀懂了一篇課文呢?我不知道同學們想過這個問題沒有!
我稍微停頓了一下,看到學生們都目不轉睛地望著我,我知道他們已經開始和我一起思考了。于是,我接著說:“我先把我的觀點講一講。對一篇課文,怎樣才算讀進去了呢?我認為,第一,讀出自己;第二,讀出問題。所謂‘讀出自己’,就是從課文當中,讀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場景,讀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個情節或人物形象,甚至讀出觸動自己心靈的一個時代或一段歷史……舉個例子,比如有人讀《紅樓夢》會流淚,幾百年前的《紅樓夢》和現在的讀著有什么關系呢?這是因為讀著從中讀出了某些和自己感情相通的東西,所以要流淚。這叫‘讀出了自己’。又如,李老師看過一部電影,叫做《我的兄弟姐妹》,大家看過沒有?”
學生們紛紛答道:“看過!”
“大家看的時候流淚沒有?流淚的同學請舉手。”我一邊問一邊注意清點舉手的學生, “嗯,流淚的同學很少。但是,李老師看的時候流淚了!為什么?因為影片所反映的那段生活,就是李老師的童年時代!你們看的時候,只是把它當電影看,而我卻看得流淚,因為我讀出了自己――這就是所謂‘共鳴’!同學們,‘讀出自己’就是欣賞。”
我看到已經有不少學生情不自禁地會意點頭,便接著說:“除了‘讀出自己’,我們還要‘讀出問題’。什么叫‘讀出問題’呢?這就是研究。對于沒有讀進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問題的。假如現在拿一本關于基因的書給我看,或者拿一些最新考古方面的書給我看,一個問題都提不出來,這并不說明我讀懂了,我提不出任何問題,恰恰證明我根本看不懂!但是,如果拿一本我教過很多遍的語文書給我,我可以提出很多問題,而且問題是越來越多,為啥?因為我讀懂了。所以,問題越多,恰恰證明你讀懂了。因為你在已經在以研究的眼光去讀課文!x出問題’,還包括質疑。面對課文,面對作者,當然也包括面對老師,沒有什么是不可以質疑的!同學們對某一段話不理解,或者對某一句話甚至某一個詞不理解,都可以提出來研究。我剛才說了,‘讀出問題’,就是‘研究’。那么今天,我們就以這樣的態度――讀出自己,讀出問題,來學習《冬天》!
然后,我問大家:“這篇文章,同學們以前讀過沒有?”
學生們回答:“沒有!
“沒有讀過?哦。李老師卻特別喜歡這篇文章。這樣,對于這篇文章,我先不忙讀,而由你們先讀一遍。不要齊讀,而是自己按自己的理解去讀,同學們也許會讀出些味道的。好,現在大家開始讀吧!”
學生們開始朗讀。我來回巡視,不時提醒沒有大聲朗讀的學生讀起來。
我看到一位同學一邊讀一邊勾畫,便走到他身旁表揚他:“這位同學們做得非常好!他一邊讀一邊勾。大家要向他學習!”
五分鐘過去了,學生們朗讀的聲音漸漸小了,顯然,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朗讀完畢。于是我說:“好,剛才同學們讀了一遍。下面,李老師也給大家讀一遍,請大家認真聽。注意,朗讀本身就是一種理解。剛才我聽有同學讀,我就感到他沒有讀進去,他只是在發音。其實,當你在讀的時候,就已經表達出了自己的理解――抑揚頓挫,哪些地方舒緩,哪些地方急促,都體現了你對課文的理解并加進了你的感情。同樣,下面李老師的朗讀,也體現了李老師的理解并加進了我的感情。請同學們在聽的時候,拿起筆,把課文中最能打動你心靈的語句勾畫一下。”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我開始朗讀。這篇文章雖然不是語文教材中的文章,但我已經給我歷屆學生讀過多次,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今天,當我再次朗讀的時候,朱自清文中那樸素而溫馨的情感氣息撲面而來,也洋溢在教室里,感染著每一位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的學生。“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弊x完這最后一句,我久久沒有說話,學生們也沒有任何聲息,大家仿佛都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而沉浸在了朱自清所營造的愛的氛圍里……
我終于打破了沉寂:“今天李老師之所以選這篇文章給大家講,當然是因為我很喜歡這篇文章,我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感受。現在我想聽聽同學們的感受!拔疑晕⑼nD了一下又說,“好,我們現在就按照剛才我說的‘讀出自己’‘讀出問題’的順序來交流一下各自的體會。先看‘讀出自己’。鄰近的同學可以交流一下,哪些語句最能打動你的心扉,哪些語言最能扣動你的心弦?”
學生們開始交頭接耳地互相交流,教室里呈現出活躍的氣氛……
“好,我們現在請幾位同學起來給大家談談自己最欣賞的語句。好嗎?”我對全體學生說道。當一位女學生舉起手時,我對她說:“好,先請這位女同學說說。”
她站了起來:“我最喜歡的是這一句:‘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我讀到這一句,想像朱自清和他父親一起吃豆腐,屋子雖然很暗,但親情卻很濃。我想起了我父親給我講過的他小時候吃豆腐的故事。那種親情很能引起我的聯想和共鳴!
“好,請坐。”當她坐下后,我對全班學生說道,“她說她父親給她講過類似的生活,讓她產生了共鳴。我不禁感慨,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使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迅速地拉大。在現代家庭,到了晚上,一家人都各做各的事情。像你們,可能是做作業 ,爸爸媽媽呢可能是看電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多么懷念那種吃豆腐的生活呀!所以,朱自清這篇文章就勾起了我對一種久違了的溫馨人情味的回憶。好,哪位同學再說說?”
一位女同學站起來說:“我對這幾句特別感動:‘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腋械竭@句話特別溫馨!”
“呵呵,我真是感慨萬千,真想和你握握手呀!”我情不自禁地說道。學生們和全場聽課的老師們都大笑了起來!盀槭裁茨?因為我也特別喜歡這一句!好,咱們握過手吧!”我走向前去,和這位同學緊緊握手:“這叫共享!”全場鼓掌。
這位女同學繼續分析道:“雖然是在冬天,他們住的地方人也少,冷清,但一家人卻,卻……”可能因為緊張,這位女同學竟然說不下去了。
“好,請坐下,你不用說了!蔽页錆M理解的對她說,“有時,感動是難以言說的!”
可是她居然并沒有坐下,而是補充道:“還有一句,我也很感動:‘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葑与m然簡樸,但很溫暖!”
我鼓勵她說:“很好很好!這位同學非常會鑒賞!”
另一位學生發言說:“我最喜歡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易x出了一位慈愛的父親,他是多么慈祥地為孩子夾豆腐。還有孩子餓了的時候那急切的心情,眼巴巴的望著那鍋。這一細節特別形象,特別……”
“特別傳神!是吧?”我補充道,“聊聊數語,卻把孩子那眼巴巴的神態寫得非常形象!
她使勁地點頭:“對對。還有第二段的最后一句,‘P君聽說轉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稅局里收特稅了,以后便沒有消息!瓦@么淡淡的一句,寫出了思念朋友的惆悵,多年前的好朋友沒有了消息。冬天總是令人想起往事,令人惆悵。”
“很好!請坐。后面那位舉手的同學請說!”我又抽了一位學生。
“我覺得第一段很好,這一段與我過去看過的一部電影很像。這部電影叫《我最中意的雪天》,是荷蘭故事片。寫了一個家庭非常溫馨的情景。我的家庭也很溫馨,所以我對這一段感觸頗深。”
“好呀!那你也可以寫一篇以你家溫馨生活為內容的《冬天》!”我說,“這位同學由這篇散文聯想到了自己看過的電影,進而又聯想到自己的家庭。這也是一種‘讀出自己’!”
我看到一位女生把手舉得高高的,表情非常急切,便請她發表意見。她先讀了文中的一段文子:“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彼A艘幌抡f,“讀到這一句,我特別感動,引起了我的共鳴。因為這讓我想起了,我和家人在吃飯的時候……”她突然說不下去了,眼淚已經流了下來,但她稍微頓了一下,還是帶著哭腔繼續說:“爸爸,爸爸,總是把,把……最好的菜往我碗里夾……”
她又說不下去了,只是抽泣,看著她那流淚的臉龐,全場的人都感動了,鼓掌響了起來!
她平息了一下情緒,接著說:“還有‘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這一句,也逼真地寫出了孩子急切盼望的心理。另外,還有一句我很感動。就是第三段的那一句:‘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有‘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x到這里,我想起了每當我放學回家打開門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是微笑著看著我!
她的發言讓我也很感動:“非常好!我覺得這位同學不只是一個善于閱讀的人,她首先是一位非常孝順的孩子,是一位非常善于感受愛的孩子!想一想,她由朱自清的文章想道自己爸爸給自己夾菜?墒俏覀冇械耐瑢W也許就不是這樣想的,面對飯桌上爸爸媽媽給自己夾菜,他們不能理解父母,甚至可能會埋怨父母:‘煩不煩呀?’我經常給我的學生講,什么叫孝心?每天按時回家,不要讓爸爸媽媽在陽臺上張望自己,就是最大的孝心!而這位同學就是一位非常有孝心的孩子!”我突然提高了聲音:“讓我們向她表示敬意!”
如雷的掌聲再次響起……
我繼續引導:“同學們看,上面幾位同學就叫‘讀進去了’!他們所說的,都不是我分析出來的,也不需要我分析。同學們只需要用自己的心盡可能貼近作者的心就行了!把自己擺進去,就會發現文章中很多地方都能引起共鳴的。――還有沒有同學要說呀?好,請這位男同學發表看法!
一男生:“我讀了全文,最后一段,也就是最后一句最能打動我:‘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因為我由這一句想到了我的班級生活,也是充滿溫暖的;我還想到過去初中的同學,雖然現在我已經上高一了,但常常想念初中的班級生活,想起來就感到溫暖!
“好,這位同學由文中的語句想到了班級生活。這也叫‘讀出了自己’!蔽覄傇u論完,就看到又有許多手舉了起來,我說:“是呀,這篇文章可圈可點的地方,實在太多!舉手想發言的同學還有很多。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能聽更多的同學談他們的感受,但僅以上同學所提到的文中精彩之處,就足以讓我們獲得一種美的享受!同學們體會到的更多的美,大家還可以在課后繼續交流。”
剛才舉手的學生帶著遺憾表情的把手放了下去。于是我說:“除了欣賞之外,我們還要進行研究,同學們同樣可以發表看法的。哪些同學有什么問題呢?甚至不喜歡這篇文章的同學也可以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質疑。我們這是一個自由論壇,不喜歡這篇文章的同學,也可以說說自己不喜歡的理由;蛘哂型瑢W感到文中有不太懂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來。總之,什么問題都可以提!好,有同學舉手了。請!”
一位男生說:“第二自然段中有這樣一句:‘我漸漸地快睡著了!矣X得這‘漸漸’和‘快’疊在一起有些不太通順!
“嗯,‘我漸漸地快睡著了。’你覺得不太通順。那么其他同學同不同意他的觀點呢?”我沒有急于解答這位學生的問題,而是先把目光投向全體學生,“呵呵,同學們提出問題,不要都等著我來解答,你們也可以動腦筋,你們也可以解答的。嗯,沒有不同意見,那說明大家都同意這位同學的質疑。那我說說我的看法吧!我認為,這句話按現代漢語的標準來看,‘漸漸’與‘快’放在一起,是不太規范。但是大家要注意,這篇文章寫于新文化運動開始不久,白話文還不是很成熟的時候。類似的語言現象,我們在讀魯迅的文章時,讀冰心早期的作品時,都可以發現。因此,我認為,似乎不必苛求。好,還有啥問題呀?”
又一位男生站了起來:“我發現這篇文章通篇并沒有寫到冬天,好像有些文不對題。這是為什么?”
“嗯,這位同學認為本文通篇都沒有寫冬天,文不對題。我認為,這位同學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具有科研價值!”我笑著這樣評價他的提問。
全場大笑,這位男生也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認真地說:“那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吧!請大家都發表自己的看法。”
一女生說:“我不同意他的說法。因為他沒有讀進去,沒有‘讀出自己’!
全場又大笑。
但她繼續說:“朱自清主要是著力寫感情,而不是寫景。同時這種感情的表達是很含蓄的,而不是張揚的,因此,他的文章不是水樣的文章,而是酒樣的文章!”
我說:“好,這是你的看法。還有沒有同學有其他理由呢?”
另外一女生舉手發言說:“《冬天》在這里不只是為了單純寫冬天,我覺得朱自清寫冬天是為了寫出對過去往事的懷念,對友情親情的懷念。而這些體現友情、親情的事都發生在冬天。所以用《冬天》這個題目。”
“好,我認為她說得非常好!就是說,這幾件事情都是發生在冬天!蔽乙贿呍u價她的發言,一邊看了看剛才提問那個男生,他搖了搖頭,“哦,好像剛才題問的那位同學還是不同意,好,你說吧!”
他反駁道:“剛才第一位同學說得好像有點不太對吧!所謂含蓄并不等于不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呀!比如你到珠寶行去,一個勁地說這戒指非常漂亮非常漂亮,可別人仍然不知道你是想買還是不想買呀!”
我問他:“那么剛才第二位同學說這幾件事都發生在冬天,所以以《冬天》為題,你同不同意這個觀點?不要緊的,你實話實說,我非常欣賞你堅持自己觀點的精神。這不叫固執,沒有想通就是沒有想通嘛!”
“還是不同意。”他說。
我問:“為什么?”
“因為即使這些事都發生在冬天,但既然以冬天為題,還是應該有一些寫冬天的句子才好!
“哦,你認為還是應該直接寫冬天,就像《濟南的冬天》一樣,是吧?那么,這篇文章究竟寫冬天沒有呢?”
多數學生紛紛說:“寫了。”而且不少學生舉起了手。
“你看,又有不少同學要反駁你了。好,那位穿紅衣服的同學說!
被叫的女生發言說:“我想說,這篇文章所寫的都是生活中非常平淡的小事,而且溶注的感情也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生離死別之類的,而是一種非常平凡而樸素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在嚴冬的襯托下,特別溫暖。”
我又抽一位舉手的學生發表看法,她說:“我想補充的是,作者以《冬天》為題,是因為這幾件事不但都發生在冬天,而且這幾件事都給作者以溫暖的感覺!
我追問:“為什么會給作者以溫暖?”
“因為這些親情友情令作者懷念,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作者想起來就特別溫暖。這種心中的溫暖與自然界的冬天形成反差,是一種襯托!
我點頭道:“嗯,她又說出一個理由:以‘冬天’為題不僅僅是因為所寫的事情都發生在冬天,而且更因為以冬天為背景,更能反襯出這些小事的溫馨。”
我轉身問那位提出問題的同學:“請問這位同學,你同不同意她的觀點:以冬天的寒冷,反襯出家庭和友情的溫馨?”
他點頭說:“嗯,我基本同意作者以冬天來襯托家庭和友情的溫暖!
“好,他基本接受了那幾位同學的觀點。這種勇于服從真理的精神更加可貴!”我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家都笑了起來,并報以熱烈的掌聲。
“語文課應該充滿思想的碰撞,這種碰撞不僅僅是老師和同學之間的碰撞,同學之間也可以碰撞。我還想補充一點:剛才這位同學說文章沒有寫到冬天,其實,文章是寫了冬天的,只是很少像《濟南的冬天》那樣直接描寫冬天的景物,但文章通篇不時都在提到冬天:‘說起冬天’‘又是冬天’‘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特別是最后一句:‘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你們看,這幾天有大風大雪嗎?呵呵,沒有。所以,這篇文章是寫到了冬天的,只不過是把冬天作為背景來寫的!
我繼續問:“還有其他什么問題嗎?好,這位男同學請說!
一男生說:“作者這樣寫,‘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話是什么意思?”
“好,請問有沒有同學能夠幫他解答?無人解答?”我忍不住開了個玩笑,“嗯,關鍵是同學們現在還沒有這個體會。
學生們開懷地大笑起來。
一女生舉手發言說:“我理解,朱自清是剛搬到這里的,他這里是想說明他們在這里人生地不熟,正因為這樣,一家人才顯得很溫馨!
我問:“你的意思是說,朱自清這里寫寂寞都是為了鋪墊,正是在這寂寞中,一家人的心貼得更緊了。是嗎?”
“是的!彼c點頭坐下了。
又一女生站了起來:“對這句話,我的理解是,那時候,他們不象我們現在有許多消遣,他們沒有電視看,沒有電腦玩――那時的社會背景就是那樣,所以他們一家人只能團坐在火爐旁,心貼得更緊了,彼此互相溫暖著!
“嗯,很好!我完全同意你們的理解?矗蚁胝f的話都被你們說完了!
一男生舉手問:“第二自然段說‘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念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蚁雴,他們醒的是哪一場夢?”
“好呀,我們來研究一下:‘好像醒了一場夢!窃趺椿厥履?誰能回答?”
沉默。學生們都在思考。
一位女生舉手了:“前面寫的環境一直非常安靜,作者和朋友在一起心境恬靜,冬天的西湖游人也很少,后面到了寺里面,就很嘈雜,還有佛婆念佛的聲音也很大,所以就像一場夢醒了!
我補充道:“是的,剛才作者和他的朋友在湖面上已經陶醉了,快睡著了,F在一下來到這喧囂的地方,好像夢被吵醒了。這里是個對比。是嗎?好,請坐!
又一位男生提問:“‘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我不明白,‘她們母子三個’為什么要對著‘我’笑!
“是呀,為什么要對他笑呀?呵呵呵呵……”我忍不住笑了起來。
學生們也笑了起來。
我首先表揚這位提問的學生:“我很贊賞這位同學,他有問就提,他不因為這個問題可能比較簡單就不提。誰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呀?”
一女生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平常的親情,因為每次我回到家里,爸爸媽媽都會對我笑:‘回來了?’”
“是呀!”我對那位提問的男生說,“你回家的時候,你爸爸媽媽沒有對你笑?笑不笑呀?”
眾笑。那位提問的男生點頭,小聲說:“也笑的。”
“這就對了!你爸爸媽媽對你的笑和朱自清這里寫到的笑是一樣的――看到自己的親人回來了,情不自禁的笑容就會洋溢在臉上!
學生們大笑。
“好,那位舉手男同學還要提什么問題?”
“第一段的第二行:‘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我覺得這里用‘白狐大衣’的比喻不太恰當。還有這一段最后一句:‘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這里的‘掉’字,我感覺也不太恰當!
我說:“白狐大衣這個比喻是否恰當,當然是可以討論的。我理解,這里是取其白而滑。白狐大衣外面是光滑的。當然我也沒有穿過白狐大衣。(眾笑)這只是我的想像。另外,關于這個‘掉’字,應該說這里寫的是一種很自然的狀態,從‘筷子上掉下來’,當然是不是還有比掉更好的字,大家還可以研究。大家還有沒有其他問題呀?”
舉手的人越來越多。
“喲!想提問的人越來越多了!呵呵,但是我不問了,(眾笑)因為快下課了。不過,我看到你們那么多的人舉手想提問,我就感覺我這堂課上的特別成功。呵呵。ū娦Γ槭裁茨兀磕銈儭x進去’了嘛!盡管問題越來越多,但我的任務并不是把你們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我也不可能都解決,剛才同學們提的許多問題都不是我解答的。我的任務是開啟你們思想的閘門,點燃你們思想的火炬!讓你們真正‘讀進去’。其實,你們問我的問題我并非都能解答的,比如剛才有同學私下問我:‘李老師,阿彌陀佛的生日是哪一天呀?’(眾笑)我真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的確不知道阿彌陀佛的生日。但我可以下來查有關資料,下次如果我再講這篇文章就可以告訴我的學生了。不過,,我這里想順便問問,在座有沒有同學知道阿彌陀佛的生日是哪一天,或者哪位聽課的老師知道,幫助我解答一下? ”
沒有人舉手,我正想結束教學,突然一位男生舉手了。
“好,請這位男同學回答。”
他站起來大聲說:“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日!”
我正想問他的依據何在,卻看到他剛才是在讀文中的一句話,我恍然大悟:“嗯?啊,對了,文章中前面有一句話:‘記得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劃子’,這不就是答案嗎?”
全場鼓掌!
“哎呀,你這個回答提醒了李老師:我讀得是多么粗心。≡谶@一點上,你超過李老師了!同學們,陶行知有一句話: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養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F在我就崇拜他!”
全場大笑,掌聲如雷。
“最后還有幾分鐘――啊,其實沒有幾分鐘了――我簡單談談我的體會。同學們應該注意這篇文章中的細節,要善于關注細節!吃豆腐,‘眼巴巴地望著那鍋’是細節;劃船,‘我們都不大說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著了’ 是細節;還有‘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也是細節;打動人的總是細節!還有剛才同學們提到的‘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這是細節……本來我還準備了另外兩篇文章,一篇是寫我和我學生的故事,主要寫我和我學生之間的互相思念;還有一篇是寫我童年的一件往事,是我五六歲時一次迷路后怎樣被一群紅領巾送回家的,我的感受也是通過許多細節來表現的。因為時間關系,我不給大家講了,但同學們可以在課外認真讀讀。當然,關注細節,決不僅僅是寫文章,作文和做人是統一的,剛才那位女同學提到父親給自己夾菜時忍不住流淚了,她想起自己回家時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便很感動,這些都是通過細節來感受的。所以,無論作人還是作文,請從關注細節做起!――下課!同學們再見!”
[1] [2] 下一頁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13
2003年4月15日,我應邀到鄭州鐵路二中講學,作完報告,校長突然給我提出一個請求,希望我能夠為他們學校的老師上一堂語文課。這可把我難住了,因為我毫無準備,連教材都沒有帶。但校長的熱情真讓我不忍拒絕。于是,我對校長說:“這樣吧,我從我的筆記本電腦中選一篇課本外的文章來上,好嗎?”
打開電腦,我選中了朱自清的《冬天》。這是我非常喜愛的一篇散文,多次給我的學生朗讀。于是,我決定第二天就講《冬天》。雖然沒有這篇文章備課資料,也沒有其他任何教學參考資料,但我想,只要我把學生調動起來,真正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對話,我的課就算成功了。
下面,就是我根據教學錄像整理的課堂教學實錄。
“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我一邊說一邊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大字:“冬天”。
因為是借班上課,面對第一次接觸的學生,我必須先給他們講講我的教學思路,于是我說:“我們怎樣來學這篇文章呢?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我打算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探討這篇文章。同學們第一次接觸我,對我也不太了解,我對你們也不太了解,不過不要緊的,盡管是公開課,但咱們也不要刻意追求什么‘高潮’什么‘熱鬧’,我追求的關鍵,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是不是走進了課文?我經常在想,怎樣才算是讀懂了一篇課文呢?我不知道同學們想過這個問題沒有。”
我稍微停頓了一下,看到學生們都目不轉睛地望著我,我知道他們已經開始和我一起思考了。于是,我接著說:“我先把我的觀點講一講。對一篇課文,怎樣才算讀進去了呢?我認為,第一,讀出自己;第二,讀出問題。所謂‘讀出自己’,就是從課文當中,讀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場景,讀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個情節或人物形象,甚至讀出觸動自己心靈的一個時代或一段歷史……舉個例子,比如有人讀《紅樓夢》會流淚,幾百年前的《紅樓夢》和現在的讀著有什么關系呢?這是因為讀著從中讀出了某些和自己感情相通的東西,所以要流淚。這叫‘讀出了自己’。又如,李老師看過一部電影,叫做《我的兄弟姐妹》,大家看過沒有?”
學生們紛紛答道:“看過!”
“大家看的時候流淚沒有?流淚的同學請舉手!蔽乙贿厗栆贿呑⒁馇妩c舉手的學生,“嗯,流淚的同學很少。但是,李老師看的時候流淚了!為什么?因為影片所反映的那段生活,就是李老師的童年時代!你們看的時候,只是把它當電影看,而我卻看得流淚,因為我讀出了自己――這就是所謂‘共鳴’!同學們,‘讀出自己’就是欣賞。”
我看到已經有不少學生情不自禁地會意點頭,便接著說:“除了‘讀出自己’,我們還要‘讀出問題’。什么叫‘讀出問題’呢?這就是研究。對于沒有讀進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問題的。假如現在拿一本關于基因的書給我看,或者拿一些最新考古方面的書給我看,一個問題都提不出來,這并不說明我讀懂了,我提不出任何問題,恰恰證明我根本看不懂!但是,如果拿一本我教過很多遍的語文書給我,我可以提出很多問題,而且問題是越來越多,為啥?因為我讀懂了。所以,問題越多,恰恰證明你讀懂了。因為你在已經在以研究的眼光去讀課文。‘讀出問題’,還包括質疑。面對課文,面對作者,當然也包括面對老師,沒有什么是不可以質疑的!同學們對某一段話不理解,或者對某一句話甚至某一個詞不理解,都可以提出來研究。我剛才說了,‘讀出問題’,就是‘研究’。那么今天,我們就以這樣的態度――讀出自己,讀出問題,來學習《冬天》!
然后,我問大家:“這篇文章,同學們以前讀過沒有?”
學生們回答:“沒有!
“沒有讀過?哦。李老師卻特別喜歡這篇文章。這樣,對于這篇文章,我先不忙讀,而由你們先讀一遍。不要齊讀,而是自己按自己的理解去讀,同學們也許會讀出些味道的。好,現在大家開始讀吧!”
學生們開始朗讀。我來回巡視,不時提醒沒有大聲朗讀的學生讀起來。
我看到一位同學一邊讀一邊勾畫,便走到他身旁表揚他:“這位同學們做得非常好!他一邊讀一邊勾。大家要向他學習!”
五分鐘過去了,學生們朗讀的聲音漸漸小了,顯然,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朗讀完畢。于是我說:“好,剛才同學們讀了一遍。下面,李老師也給大家讀一遍,請大家認真聽。注意,朗讀本身就是一種理解。剛才我聽有同學讀,我就感到他沒有讀進去,他只是在發音。其實,當你在讀的時候,就已經表達出了自己的理解――抑揚頓挫,哪些地方舒緩,哪些地方急促,都體現了你對課文的理解并加進了你的感情。同樣,下面李老師的朗讀,也體現了李老師的理解并加進了我的感情。請同學們在聽的時候,拿起筆,把課文中最能打動你心靈的語句勾畫一下。”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我開始朗讀。這篇文章雖然不是語文教材中的文章,但我已經給我歷屆學生讀過多次,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今天,當我再次朗讀的時候,朱自清文中那樸素而溫馨的情感氣息撲面而來,也洋溢在教室里,感染著每一位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的學生!盁o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讀完這最后一句,我久久沒有說話,學生們也沒有任何聲息,大家仿佛都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而沉浸在了朱自清所營造的愛的氛圍里……
我終于打破了沉寂:“今天李老師之所以選這篇文章給大家講,當然是因為我很喜歡這篇文章,我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感受,F在我想聽聽同學們的感受!拔疑晕⑼nD了一下又說,“好,我們現在就按照剛才我說的‘讀出自己’‘讀出問題’的順序來交流一下各自的體會。先看‘讀出自己’。鄰近的同學可以交流一下,哪些語句最能打動你的心扉,哪些語言最能扣動你的心弦?”
學生們開始交頭接耳地互相交流,教室里呈現出活躍的氣氛……
“好,我們現在請幾位同學起來給大家談談自己最欣賞的語句。好嗎?”我對全體學生說道。當一位女學生舉起手時,我對她說:“好,先請這位女同學說說!
她站了起來:“我最喜歡的是這一句:‘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易x到這一句,想像朱自清和他父親一起吃豆腐,屋子雖然很暗,但親情卻很濃。我想起了我父親給我講過的他小時候吃豆腐的故事。那種親情很能引起我的聯想和共鳴。”
“好,請坐。”當她坐下后,我對全班學生說道,“她說她父親給她講過類似的生活,讓她產生了共鳴。我不禁感慨,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使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迅速地拉大。在現代家庭,到了晚上,一家人都各做各的事情。像你們,可能是做作業 ,爸爸媽媽呢可能是看電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多么懷念那種吃豆腐的生活呀!所以,朱自清這篇文章就勾起了我對一種久違了的溫馨人情味的回憶。好,哪位同學再說說?”
一位女同學站起來說:“我對這幾句特別感動:‘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腋械竭@句話特別溫馨!”
“呵呵,我真是感慨萬千,真想和你握握手呀!”我情不自禁地說道。學生們和全場聽課的老師們都大笑了起來!盀槭裁茨兀恳驗槲乙蔡貏e喜歡這一句!好,咱們握過手吧!”我走向前去,和這位同學緊緊握手:“這叫共享!”全場鼓掌。
這位女同學繼續分析道:“雖然是在冬天,他們住的地方人也少,冷清,但一家人卻,卻……”可能因為緊張,這位女同學竟然說不下去了。
“好,請坐下,你不用說了!蔽页錆M理解的對她說,“有時,感動是難以言說的!”
可是她居然并沒有坐下,而是補充道:“還有一句,我也很感動:‘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葑与m然簡樸,但很溫暖!”
我鼓勵她說:“很好很好!這位同學非常會鑒賞!”
另一位學生發言說:“我最喜歡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易x出了一位慈愛的父親,他是多么慈祥地為孩子夾豆腐。還有孩子餓了的時候那急切的心情,眼巴巴的望著那鍋。這一細節特別形象,特別……”
“特別傳神!是吧?”我補充道,“聊聊數語,卻把孩子那眼巴巴的神態寫得非常形象!
她使勁地點頭:“對對。還有第二段的最后一句,‘P君聽說轉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稅局里收特稅了,以后便沒有消息。’就這么淡淡的一句,寫出了思念朋友的惆悵,多年前的好朋友沒有了消息。冬天總是令人想起往事,令人惆悵!
“很好!請坐。后面那位舉手的同學請說!”我又抽了一位學生。
“我覺得第一段很好,這一段與我過去看過的一部電影很像。這部電影叫《我最中意的雪天》,是荷蘭故事片。寫了一個家庭非常溫馨的情景。我的家庭也很溫馨,所以我對這一段感觸頗深!
“好呀!那你也可以寫一篇以你家溫馨生活為內容的《冬天》!”我說,“這位同學由這篇散文聯想到了自己看過的電影,進而又聯想到自己的家庭。這也是一種‘讀出自己’!”
我看到一位女生把手舉得高高的,表情非常急切,便請她發表意見。她先讀了文中的一段文子:“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彼A艘幌抡f,“讀到這一句,我特別感動,引起了我的共鳴。因為這讓我想起了,我和家人在吃飯的時候……”她突然說不下去了,眼淚已經流了下來,但她稍微頓了一下,還是帶著哭腔繼續說:“爸爸,爸爸,總是把,把……最好的菜往我碗里夾……”
她又說不下去了,只是抽泣,看著她那流淚的臉龐,全場的人都感動了,鼓掌響了起來!
她平息了一下情緒,接著說:“還有‘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這一句,也逼真地寫出了孩子急切盼望的心理。另外,還有一句我很感動。就是第三段的那一句:‘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有‘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讀到這里,我想起了每當我放學回家打開門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是微笑著看著我。”
她的發言讓我也很感動:“非常好!我覺得這位同學不只是一個善于閱讀的人,她首先是一位非常孝順的孩子,是一位非常善于感受愛的孩子!想一想,她由朱自清的文章想道自己爸爸給自己夾菜?墒俏覀冇械耐瑢W也許就不是這樣想的,面對飯桌上爸爸媽媽給自己夾菜,他們不能理解父母,甚至可能會埋怨父母:‘煩不煩呀?’我經常給我的學生講,什么叫孝心?每天按時回家,不要讓爸爸媽媽在陽臺上張望自己,就是最大的孝心!而這位同學就是一位非常有孝心的孩子!”我突然提高了聲音:“讓我們向她表示敬意!”
如雷的掌聲再次響起……
我繼續引導:“同學們看,上面幾位同學就叫‘讀進去了’!他們所說的,都不是我分析出來的,也不需要我分析。同學們只需要用自己的心盡可能貼近作者的心就行了!把自己擺進去,就會發現文章中很多地方都能引起共鳴的。――還有沒有同學要說呀?好,請這位男同學發表看法!
一男生:“我讀了全文,最后一段,也就是最后一句最能打動我:‘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因為我由這一句想到了我的班級生活,也是充滿溫暖的;我還想到過去初中的同學,雖然現在我已經上高一了,但常常想念初中的班級生活,想起來就感到溫暖!
“好,這位同學由文中的語句想到了班級生活。這也叫‘讀出了自己’。”我剛評論完,就看到又有許多手舉了起來,我說:“是呀,這篇文章可圈可點的地方,實在太多!舉手想發言的同學還有很多。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能聽更多的同學談他們的感受,但僅以上同學所提到的文中精彩之處,就足以讓我們獲得一種美的享受!同學們體會到的更多的美,大家還可以在課后繼續交流。”
剛才舉手的學生帶著遺憾表情的把手放了下去。于是我說:“除了欣賞之外,我們還要進行研究,同學們同樣可以發表看法的。哪些同學有什么問題呢?甚至不喜歡這篇文章的同學也可以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質疑。我們這是一個自由論壇,不喜歡這篇文章的同學,也可以說說自己不喜歡的理由;蛘哂型瑢W感到文中有不太懂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來。總之,什么問題都可以提!好,有同學舉手了。請!”
一位男生說:“第二自然段中有這樣一句:‘我漸漸地快睡著了。’我覺得這‘漸漸’和‘快’疊在一起有些不太通順!
“嗯,‘我漸漸地快睡著了!阌X得不太通順。那么其他同學同不同意他的觀點呢?”我沒有急于解答這位學生的問題,而是先把目光投向全體學生,“呵呵,同學們提出問題,不要都等著我來解答,你們也可以動腦筋,你們也可以解答的。嗯,沒有不同意見,那說明大家都同意這位同學的質疑。那我說說我的看法吧!我認為,這句話按現代漢語的標準來看,‘漸漸’與‘快’放在一起,是不太規范。但是大家要注意,這篇文章寫于新文化運動開始不久,白話文還不是很成熟的時候。類似的語言現象,我們在讀魯迅的文章時,讀冰心早期的作品時,都可以發現。因此,我認為,似乎不必苛求。好,還有啥問題呀?”
又一位男生站了起來:“我發現這篇文章通篇并沒有寫到冬天,好像有些文不對題。這是為什么?”
“嗯,這位同學認為本文通篇都沒有寫冬天,文不對題。我認為,這位同學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具有科研價值!”我笑著這樣評價他的提問。
全場大笑,這位男生也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認真地說:“那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吧!請大家都發表自己的看法!
一女生說:“我不同意他的說法。因為他沒有讀進去,沒有‘讀出自己’!
全場又大笑。
但她繼續說:“朱自清主要是著力寫感情,而不是寫景。同時這種感情的表達是很含蓄的,而不是張揚的,因此,他的文章不是水樣的文章,而是酒樣的文章!”
我說:“好,這是你的看法。還有沒有同學有其他理由呢?”
另外一女生舉手發言說:“《冬天》在這里不只是為了單純寫冬天,我覺得朱自清寫冬天是為了寫出對過去往事的懷念,對友情親情的懷念。而這些體現友情、親情的事都發生在冬天。所以用《冬天》這個題目!
“好,我認為她說得非常好!就是說,這幾件事情都是發生在冬天。”我一邊評價她的發言,一邊看了看剛才提問那個男生,他搖了搖頭,“哦,好像剛才題問的那位同學還是不同意,好,你說吧!”
他反駁道:“剛才第一位同學說得好像有點不太對吧!所謂含蓄并不等于不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呀!比如你到珠寶行去,一個勁地說這戒指非常漂亮非常漂亮,可別人仍然不知道你是想買還是不想買呀!”
我問他:“那么剛才第二位同學說這幾件事都發生在冬天,所以以《冬天》為題,你同不同意這個觀點?不要緊的,你實話實說,我非常欣賞你堅持自己觀點的精神。這不叫固執,沒有想通就是沒有想通嘛!”
“還是不同意。”他說。
我問:“為什么?”“因為即使這些事都發生在冬天,但既然以冬天為題,還是應該有一些寫冬天的句子才好。”
“哦,你認為還是應該直接寫冬天,就像《濟南的冬天》一樣,是吧?那么,這篇文章究竟寫冬天沒有呢?”
多數學生紛紛說:“寫了!倍也簧賹W生舉起了手。
“你看,又有不少同學要反駁你了。好,那位穿紅衣服的同學說。”
被叫的女生發言說:“我想說,這篇文章所寫的都是生活中非常平淡的小事,而且溶注的感情也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生離死別之類的,而是一種非常平凡而樸素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在嚴冬的襯托下,特別溫暖。”
我又抽一位舉手的學生發表看法,她說:“我想補充的是,作者以《冬天》為題,是因為這幾件事不但都發生在冬天,而且這幾件事都給作者以溫暖的感覺!
我追問:“為什么會給作者以溫暖?”
“因為這些親情友情令作者懷念,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作者想起來就特別溫暖。這種心中的溫暖與自然界的冬天形成反差,是一種襯托!
我點頭道:“嗯,她又說出一個理由:以‘冬天’為題不僅僅是因為所寫的事情都發生在冬天,而且更因為以冬天為背景,更能反襯出這些小事的溫馨!
我轉身問那位提出問題的同學:“請問這位同學,你同不同意她的觀點:以冬天的寒冷,反襯出家庭和友情的溫馨?”
他點頭說:“嗯,我基本同意作者以冬天來襯托家庭和友情的溫暖!
“好,他基本接受了那幾位同學的觀點。這種勇于服從真理的精神更加可貴!”我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家都笑了起來,并報以熱烈的掌聲。
“語文課應該充滿思想的碰撞,這種碰撞不僅僅是老師和同學之間的碰撞,同學之間也可以碰撞。我還想補充一點:剛才這位同學說文章沒有寫到冬天,其實,文章是寫了冬天的,只是很少像《濟南的冬天》那樣直接描寫冬天的景物,但文章通篇不時都在提到冬天:‘說起冬天’‘又是冬天’‘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特別是最后一句:‘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你們看,這幾天有大風大雪嗎?呵呵,沒有。所以,這篇文章是寫到了冬天的,只不過是把冬天作為背景來寫的!
我繼續問:“還有其他什么問題嗎?好,這位男同學請說!
一男生說:“作者這樣寫,‘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話是什么意思?”
“好,請問有沒有同學能夠幫他解答?無人解答?”我忍不住開了個玩笑,“嗯,關鍵是同學們現在還沒有這個體會。
學生們開懷地大笑起來。
一女生舉手發言說:“我理解,朱自清是剛搬到這里的,他這里是想說明他們在這里人生地不熟,正因為這樣,一家人才顯得很溫馨。”
我問:“你的意思是說,朱自清這里寫寂寞都是為了鋪墊,正是在這寂寞中,一家人的心貼得更緊了。是嗎?”
“是的。”她點點頭坐下了。
又一女生站了起來:“對這句話,我的理解是,那時候,他們不象我們現在有許多消遣,他們沒有電視看,沒有電腦玩――那時的社會背景就是那樣,所以他們一家人只能團坐在火爐旁,心貼得更緊了,彼此互相溫暖著。”
“嗯,很好!我完全同意你們的理解。看,我想說的話都被你們說完了!
一男生舉手問:“第二自然段說‘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念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蚁雴,他們醒的是哪一場夢?”
“好呀,我們來研究一下:‘好像醒了一場夢。’是怎么回事呢?誰能回答?”
沉默。學生們都在思考。
一位女生舉手了:“前面寫的環境一直非常安靜,作者和朋友在一起心境恬靜,冬天的西湖游人也很少,后面到了寺里面,就很嘈雜,還有佛婆念佛的聲音也很大,所以就像一場夢醒了。”
我補充道:“是的,剛才作者和他的朋友在湖面上已經陶醉了,快睡著了,F在一下來到這喧囂的地方,好像夢被吵醒了。這里是個對比。是嗎?好,請坐!
又一位男生提問:“‘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我不明白,‘她們母子三個’為什么要對著‘我’笑!
“是呀,為什么要對他笑呀?呵呵呵呵……”我忍不住笑了起來。
學生們也笑了起來。
我首先表揚這位提問的學生:“我很贊賞這位同學,他有問就提,他不因為這個問題可能比較簡單就不提。誰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呀?”
一女生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平常的親情,因為每次我回到家里,爸爸媽媽都會對我笑:‘回來了?’”
“是呀!”我對那位提問的男生說,“你回家的時候,你爸爸媽媽沒有對你笑?笑不笑呀?”
眾笑。那位提問的男生點頭,小聲說:“也笑的!
“這就對了!你爸爸媽媽對你的笑和朱自清這里寫到的笑是一樣的――看到自己的親人回來了,情不自禁的笑容就會洋溢在臉上!
學生們大笑。
“好,那位舉手男同學還要提什么問題?”
“第一段的第二行:‘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我覺得這里用‘白狐大衣’的比喻不太恰當。還有這一段最后一句:‘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這里的‘掉’字,我感覺也不太恰當!
我說:“白狐大衣這個比喻是否恰當,當然是可以討論的。我理解,這里是取其白而滑。白狐大衣外面是光滑的。當然我也沒有穿過白狐大衣。(眾笑)這只是我的想像。另外,關于這個‘掉’字,應該說這里寫的是一種很自然的狀態,從‘筷子上掉下來’,當然是不是還有比掉更好的字,大家還可以研究。大家還有沒有其他問題呀?”
舉手的人越來越多。
“喲!想提問的人越來越多了!呵呵,但是我不問了,(眾笑)因為快下課了。不過,我看到你們那么多的人舉手想提問,我就感覺我這堂課上的特別成功。呵呵。ū娦Γ槭裁茨兀磕銈儭x進去’了嘛!盡管問題越來越多,但我的任務并不是把你們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我也不可能都解決,剛才同學們提的許多問題都不是我解答的。我的任務是開啟你們思想的閘門,點燃你們思想的火炬!讓你們真正‘讀進去’。其實,你們問我的問題我并非都能解答的,比如剛才有同學私下問我:‘李老師,阿彌陀佛的生日是哪一天呀?’(眾笑)我真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的確不知道阿彌陀佛的生日。但我可以下來查有關資料,下次如果我再講這篇文章就可以告訴我的學生了。不過,,我這里想順便問問,在座有沒有同學知道阿彌陀佛的生日是哪一天,或者哪位聽課的老師知道,幫助我解答一下? ”
沒有人舉手,我正想結束教學,突然一位男生舉手了。
“好,請這位男同學回答!
他站起來大聲說:“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日!”
我正想問他的依據何在,卻看到他剛才是在讀文中的一句話,我恍然大悟:“嗯?啊,對了,文章中前面有一句話:‘記得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劃子’,這不就是答案嗎?”
全場鼓掌!
“哎呀,你這個回答提醒了李老師:我讀得是多么粗心啊!在這一點上,你超過李老師了!同學們,陶行知有一句話: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養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F在我就崇拜他!”
全場大笑,掌聲如雷。
“最后還有幾分鐘――啊,其實沒有幾分鐘了――我簡單談談我的體會。同學們應該注意這篇文章中的細節,要善于關注細節!吃豆腐,‘眼巴巴地望著那鍋’是細節;劃船,‘我們都不大說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著了’ 是細節;還有‘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也是細節;打動人的總是細節!還有剛才同學們提到的‘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這是細節……本來我還準備了另外兩篇文章,一篇是寫我和我學生的故事,主要寫我和我學生之間的互相思念;還有一篇是寫我童年的一件往事,是我五六歲時一次迷路后怎樣被一群紅領巾送回家的,我的感受也是通過許多細節來表現的。因為時間關系,我不給大家講了,但同學們可以在課外認真讀讀。當然,關注細節,決不僅僅是寫文章,作文和做人是統一的,剛才那位女同學提到父親給自己夾菜時忍不住流淚了,她想起自己回家時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便很感動,這些都是通過細節來感受的。所以,無論作人還是作文,請從關注細節做起!――下課!同學們再見!”
“老師再見!”
全場再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2003年4月19日 根據實況錄像整理
整理后記:
這是一次“突然襲擊”的公開課,事前一點準備都沒有。但上下來不但學生和聽課老師反響很好,而且我自己也覺得不錯(教師也需要自我欣賞和自我鼓勵的)。細細想來,這堂課成功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我不追求我講了多少,而追求我引導學生自己悟出了多少。
“對話”是新課程理論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兒之一。但“對話”并不是讓學生自發的討論,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帶著自己的經驗鉆研課文,進而領悟課文的思想感情――所謂“把自己的心擺進去”,或者說“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然后,各自談談自己從課文中的所悟所得,分享各自的收獲,當然,教師也參與其中,分享學生的收獲,共享美文。
那么,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作用何在?教師主要的作用是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舒展的心靈、思考的大腦,然后讓感情融匯感情,讓思想碰撞思想,當然,教師的感情和思想也參與到學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我始終提醒自己:不要老想著把自己對課文“深刻的領會”、“精彩的分析”、“獨到的見解”灌輸給學生,而應該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哪怕學生只領悟出了5分,也比老師灌給他10分強!
而事實上,一旦學生情感的閘門被大開,思想的火炬被點燃,他們精神世界所迸發出的“深刻”、“精彩”和“獨到”……遠遠超出教師的想像,也是教師的一個大腦所望塵莫及的,更是教師的任何事前設計所無法預見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追求的“民主”“平等”“和諧”“自主”“探究”……都自然而然呈現了出來。當那位女生由朱自清的父親“夾豆腐”想到自己父親給自己夾菜而流下眼淚時,當學生們圍繞文章題為《冬天》是否“文不對題”而爭鳴時,當最后一位發言的那位學生說出關于“阿彌陀佛生日”的答案時……我由衷地感到:任何人為“導演”的“高潮”、“亮點”都不及學生感情激蕩、思想噴涌時所自然而然綻放的心靈花朵更為燦爛奪目!
永遠不要自以為是,永遠不是低估學生的智慧,做一個學生心靈海洋的推波助瀾者,而不要做學生心靈的屠宰者!――這次執教《冬天》,我再次這樣提醒自己。我的成功也在于此。
附:
冬天
朱自清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熏,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并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劃子,S君剛到杭州教書,事先來信說:“我們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現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吧。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只劃子。有點風,月光照著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我們都不大說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著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夫問要不要上凈慈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里,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念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著信,P君聽說轉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稅局里收特稅了,以后便沒有消息。
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臺州是個山城,可以說在一個大谷里。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戶里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著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聲,跟天上一只兩只的鳥影。夏到那里,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著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著。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里出來,滿自在。現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著她那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14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專注傾聽別人的觀點,了解辯論的基本要求。(認知目標)
2、在辯論中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理由,并能堅持自己的觀點。(技能目標)
3、體驗參與辯論活動帶來的樂趣。(情感目標)
活動重點:在辯論中堅持自己的觀點
活動難點:在辯論中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理由,并能堅持自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
1、辯手號牌
2、《冬天與夏天》圖片
3、各隊的標志
4、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ppt,幼兒觀察。
2、幼兒說一說"你看見了什么?"(教案:)"你認為圖片上是什么季節?"(1)、夏季(2)、冬季
3、教師引導幼兒說說
(1)除了圖片上看見的,你認為的夏天是什么樣的?
(2)除了圖片上看見的,你認為的冬天是什么樣的?
二、幼兒自由討論"冬天好還是夏天好"并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三、教師提議辯論
四、交代辯論要求、規范辯論意識。
1、出示各隊標志牌
2、確立觀點,分隊入座--(覺得夏天好的為太陽隊)--(覺得冬天好的為雪花隊)根據自己的觀點進入坐席
3、提出辯論要求
(1)你說我聽:當對方說話時請保持安靜,認真傾聽,并且眼睛要看著對方
(2)表達完整:發言時先說明自己認為的觀點 例如:我認為冬天比夏天好,因為……
(3)依次辯論:從1號到5號
五、辯論賽
1、教師扮演裁判員宣布辯論賽正式開始
(1)幼兒(例:我是太陽隊的1號辯手……)
(2)引導幼兒用到"我認為……因為……
2、自由辯論
(1)教師宣布自由辯論的環節開始
(2)介紹自由辯論的規則*想到你要說的內容或理由,最先站起來的辯手可先闡述。
*一方辯手闡述完觀點后,另一方才可起來闡述。
*當看見別人已經站起來時,不能打斷別人,要傾聽別人說話。
(3)、幼兒開始自由辯論
3、對駁環節
(1)教師引導幼兒說明自己的觀點,例如雪花隊說"我認為冬天好,因為......",太陽隊說"我認為冬天不好,因為......"。
六、辯論結束
1、再次欣賞夏天與冬天,教師根據 PPT有感講訴教師:其實夏天有夏天的好,冬天有冬天的.好……
七、活動延伸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冬天》 篇15
【兒歌內容】:
《冬天》
冬天又來了,北風呼呼叫,
小鳥鉆進窩,小豬睡懶覺。
我們小朋友,天天起的早,
跑跑又跳跳,身體暖和了。
【教材分析】:
兒歌的句子均是短句,富有情節,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的特點。本次活動通過講故事,念兒歌,激發幼兒做個勇敢的小寶寶的愿望,不要怕冷,跑跑跳跳就暖和了。故事的講述、講述后的提問以及到最后的兒歌朗誦,都緊緊圍繞著目標進行,孩子們做個勇敢的不怕冷的小寶寶的愿望不斷增強。
【活動目標】:
1.幼兒勇敢、不怕冷的精神,激發幼兒積極參加鍛煉的愿望。
2.理解兒歌內容,學會朗誦,并發準“鉆“(zuan)”早“(zao)等音。
【教學準備】:
磁帶。
【教學過程】:
一、給幼兒提供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并讓幼兒感受冬天氣候寒冷及參加體育鍛煉后身體暖和。
師:我們早上進行了晨間鍛煉,鍛煉后,我們的寶寶感覺身體怎么樣?
二、將兒歌的內容編成小故事,說給幼兒聽,重點是冬天不怕冷,要鍛煉身體。
1.老師今天要給你們講一個關于《冬天》的故事,你們想聽嗎?(師將兒歌的內容編成小故事,講述給幼兒聽,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師朗誦兒歌。
提問:
。1)你覺得這首兒歌講得是什么季節?
。2)你聽到這首兒歌里面有誰?他們都怎么了?
。3)我們小朋友怕不怕冷?讓幼兒談一談自己參加鍛煉后的感受。
3.幼兒學念兒歌《冬天》。
三、配合體育活動學習兒歌。
四、延伸活動。
活動后,讓幼兒談談還有哪些行為也是勇敢不怕冷—如不賴在被窩里,用冷水洗臉洗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