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優秀教案(精選14篇)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1
目標
1、能進入角色品讀劇本第二幕,為課后表演做好準備。
2、感悟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3、積累詞句,豐厚學生的語文底蘊。
教學重難點
進入角色品讀課文,說好臺詞。
教學準備
1、練讀第二幕。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課前板書:21 負荊請罪,廉頗,藺相如)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劇本《負荊請罪》,這個劇本主要講的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讀了劇本的第一幕,廉頗和藺相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廉頗:小肚雞腸、心胸狹窄、傲慢無禮、自私自利、爭名奪利、居功自傲、盛氣凌人、耀武揚威
藺相如:忍辱負重、心胸寬廣、顧全大局、大公無私、寬容大度、一心為國
二、初讀劇本
1、過渡:讀了劇本的第一幕,廉頗和藺相如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來到了劇本的第二幕,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發展,廉頗和藺相如還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印象呢?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劇本的第二幕,一邊讀一邊體會。
2、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初讀了劇本的第二幕,廉頗和藺相如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書:知錯能改,寬容大度
三、角色品讀
1、過渡:像這樣的廉頗和藺相如,他們的臺詞我們應該怎樣來讀呢?從他們的臺詞中,我們還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樣才能通過他們的臺詞把這兩個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呢?這堂課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啟。幾天以后。藺相如在客廳踱步。一會兒,韓勃匆匆走上!
韓 勃 (緊張地)大人!大人!
藺相如 什么事?
韓 勃 廉將軍來了!
藺相如 (奇怪地)什么,廉將軍來找我?
韓 勃 廉將軍他沒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呢。
藺相如 快請廉將軍進來!
韓 勃 是!
教學思路: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檢查本課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2、練習排演小話劇。
3、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表現人物形象的習作方法,并練習仿寫。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表現人物形象的習作方法,并練習仿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本課生字詞,同桌相互訂正。
2、展示評價學生書寫,并復習改進提高。
3、回顧課文內容,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戰國時代的廉頗和藺相如,他們分別是怎樣的人?
二、領悟表達方法,仿寫。
1、回讀課文,領悟表達方法。
(1)再讀課文,看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和廉頗的知錯就改的精神分別體現在哪些具體的描寫中,這些描寫給你什么啟發?
(2)學生自讀自悟,然后小組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感悟寫法。
作者主要通過描寫刻畫了人物性格特點。
2、學以致用,完成寫話。
(1)激發興趣,提出訓練要求。
在描寫人物時,抓住人物的進行細致地描寫,可以使讀者對所描寫的人物有深入地了解,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請同學們仿照這種寫法用一段話來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人,注意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來體現人物的特點。
(2)學生完成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寫話,集體評議修改。
三、排練小話劇。
1、練習分角色朗讀全文。先讓學生讀好劇中人物各自說的話,再琢磨怎樣把這些話的感情表達出來。
2、排演小話劇。讓學生自由結合,練習排演,再指名表演。
四、課堂總結。
1、交流本節課學到的寫作方法,說說自己以后怎樣運用于習作。
2、教師根據學生表現進行評議總結。
五、作業:
閱讀歷史故事《將相和》。
六、板書設計:
5負荊請罪
廉頗 藺相如 勇于認錯 顧全大局 知錯就改 寬容大度 (語言 動作 神態)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3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5課《負荊請罪》是篇歷史小話劇,它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描寫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向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在擋道與避讓,請罪與攜手的對比之中,突出了人物鮮明的個性,讓我們明白了一個人要具有廣闊的胸襟,一切應以國家利益為重,一切應以全局利益為重;在犯錯之后,如果能夠知錯能改,洗心革面,同樣也會得到別人的諒解和尊重。
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走進文本,自己去體會文中這兩個主要人物的性格與品質,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加以有針對性的認真的討論,相信學生能夠把握住他們那鮮明的個性特征。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劇本這種文學形式。
2.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個人恩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懷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什么劇本?(四年級下冊的獨幕劇《公儀休拒收禮物》)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么?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人物。劇始和劇終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人物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如對話、內心獨白,來推動故事的發展,展示人物的性格特點。閱讀時,要仔細品味人物語言,弄清故事情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教師板書課題:《負荊請罪》。
學生齊讀后師問:“荊”是什么結構?右邊的“刂”表示什么意思?左上角的“艸”表明了什么?而“開”又告訴了我們什么?(師相機介紹荊這種植物:荊,是一種落葉灌木,它葉柄很長,葉片成手掌形,生有藍紫色的花。荊的枝條韌性很大,是編織籮筐、籃子的好材料。它之所以被用來作打人的刑具,可能也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吧,畢竟用它來打人不容易折斷。另外,由于有的荊上長有刺,與它共同生長在山野的棘也長有刺,人們又把荊、棘相提并論,比作艱難險阻、障礙重重,有成語為“披荊斬棘”,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或創業過程中掃除障礙,克服困難。“負”在這兒是什么意思呢?(背著)讓學生試解釋“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求責罰,希望得到對方的原諒。)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完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生字。
。2)分析并指導書寫“廉、懼、庸”等生字。
(3)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
。4)聯系課文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簩捜。
昏庸:糊涂而愚蠢。
府邸:指舊時高級官員的住所。
上卿:戰國時,諸侯的高級長官稱卿,分上中下三級,上卿職位最高。
門客:古代寄食于豪門貴族之家并為之服務的人,又稱為食客。
針鋒相對: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在觀點、言論、行動上尖銳對立。
唇槍舌劍:嘴唇像槍,舌頭似劍。形容論辯時言辭鋒利,爭辯激烈。
寬容大度:形容心胸開闊,度量大,能容人,能容事。
負荊請罪:背著荊條去請罪,表示愿意受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理解“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ù祟}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四、課堂小結,學生用鋼筆進行生字描紅。
五、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復習檢查
1、板書:負荊請罪
學生讀課題。
2.師問:
、“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于什么?(歷史故事)
②、誰向誰請罪?(廉頗向藺相如請罪)讓學生說說他們分別是什么人。(師明確:一個是戰功卓著,一個是謀略過人,一個是大將軍,一個是上卿,但同時他們都是趙惠文王的肱股之臣,是趙國的擎天支柱。)
過渡:廉頗為什么請罪?他是怎樣請罪的?結果怎樣?從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幾個主要問題。
二、精讀劇本第一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有不懂的,也請在相應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重點討論:從這段中,你認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廉頗呢?你喜歡誰?為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廉頗 : 沖撞 心胸狹窄
藺相如: 避讓 寬容大度
4.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一幕內容,一男生讀藺相如,一女生讀韓勃,其他學生讀方括號里的內容,師讀課題及報幕。
三、精讀劇本第二幕
1.自由讀這部分內容,找出廉頗評價藺相如的那句話,齊讀這一句,思考: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聯系這兩幕的相關內容來說。
2.在這一幕中,你對廉頗的態度怎樣?為什么?(喜歡他了。國為他知錯就改。)
3.討論:廉頗為什么對藺相如的態度有了這么大的變化?(他最終知道了藺相如避讓他的原因并非是因為怕他,而是為了趙國的緣故。他深感自己當初的一切是多么的無知與荒唐。于是親自上門,負荊請罪。)
結合學生的回答,師板書:
廉頗 :請罪 知錯就改
藺相如:相迎 深明大義
4.填補文中空白:同學們,你能想像一下廉頗是怎樣知道事情真相的嗎?想好后請說給大家聽一聽,看誰的想像力更為豐富、合理?
5.表演“負荊請罪”這一幕。請三名同學上講臺前進行表演。師:這幾位同學能夠勇敢地上臺表演,請大家認真欣賞,如果表演成功,請給予熱烈掌聲;如果失敗了,也以微笑給予鼓勵,大家能做到嗎?
6.師:剛才的表演很精彩,現在請大家看文中的插圖,再請你們想像一下,假如你是趙惠文王,看了這個感人的場面后,會怎樣想,怎樣說呢?
四、總結:學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根據學生的回答,師引導學生編寫對聯來概括人物的品質。
藺相如——唇槍舌劍斗秦王,寬容大度讓廉頗。橫批:一心為國
廉頗 ——心胸狹窄小巷相遇來沖撞,知錯就改相府門前負荊條。
橫批:國家至上
三、作業
將課文改寫成一篇記敘文或者改編為一出三幕劇。
板書:
負荊請罪
廉頗 沖撞 請罪 心胸狹窄 知錯就改
藺相如 避讓 相迎 寬容大度 深明大義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4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和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廣博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什么劇本?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么?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鹃_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和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抵觸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考慮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簩捜荨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理解“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謄寫詞語、朗讀課文。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5
[廉府。
廉頗(內唱二黃導板)老廉頗在府中心中暗想,
(上唱回龍)想起了封相事悶轉愁腸。
(轉二黃原板)藺相如小孺子未曾把功勛立上,
一旦間封首相位壓朝堂。
想此事不由人氣往上撞。
想老夫東擋齊國,西抗強秦,立下蓋世之功,才得上將軍之職。那相如小兒,不過是口巧舌能,僥幸成功。如今封為首相,位居老夫之上,真真氣煞人也!
(接唱碰板)怨君王有偏向埋沒了功臣亂封賞,
思來想去叫老夫怒滿胸膛。
(轉二黃散板)為此事終日里心中不爽,
誓不與小孺子并立朝堂。
(廉府家將上)
家將啟稟老將軍,虞大夫到。
廉頗虞大夫到?有請。
家將有請。(虞卿上)
虞卿老將軍。
廉頗虞大夫。大夫到此,有何貴干?
虞卿老將軍數日未朝,敢莫是身體不爽嗎?
廉頗唉,廉頗雖老,我這銅筋鐵骨,卻還不老,數日不朝,為了一人。
虞卿莫非為了藺丞相?
廉頗哼,什么藺丞相!
虞卿啊,老將軍,想那藺丞相有功于趙國,人人敬重啊!
廉頗僥幸成功。
虞卿那藺丞相膽識過人,老將軍不可輕視于他呀。
廉頗你道他膽識過人,依老夫看來,不過是個懦弱的書生。
虞卿老將軍何以見得?
廉頗老夫在長街之上,三次擋他的去路,他都不敢向前。
虞卿你道他三次退讓是懼怕老將軍你嗎?
廉頗嗯。
虞卿哎,請問老將軍,那秦王可有吞并我趙國之意?
廉頗怎么無有?
虞卿他為何不來?
廉頗你道為何?
虞卿他不敢進犯,怕的是我趙國有人。
廉頗人是哪個?
虞卿老將軍與那藺丞相。
廉頗哎,那藺相如是甚等樣人,怎能與老夫相提并論?
虞卿老將軍此言差矣!
廉頗何差?
虞卿想那藺丞相首次入秦,完璧歸趙,澠池會上,迫使秦王擊缶,那時兵似兵山,將似將海,他尚且不懼,難道說他懼怕老將軍不成?他怕的是將相不和,國家之害呀!想你二人,一將一相,一文一武,同心輔趙,秦兵不敢侵犯。倘若你二人,一旦失和,那秦邦不動刀兵,便可滅趙。那時國破家亡,宗廟無存,社稷不保,這誤國殃民之罪,應在哪個的身上?
廉頗這個……
虞卿那藺丞相言道,他以國事為重,私見不去計較,情愿讓將軍,不愿亡趙國!
廉頗呀!
(唱二黃散板)一番言問得我無有話講,
這是我自己錯愧在心房。
低下頭口問心暗自思量,
好似刀割肉箭刺胸膛。
廉頗呀,廉頗!想你身為上將軍,只顧自己私見,不以國事為重。倘外邦聞之,趁機而入,那時國破家亡,黎民涂炭,這誤國殃民之罪,就在你的身上,你于心何忍,問心何安!這這這……唉!
虞卿老將軍,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只要老將軍回心轉意,那藺丞相還要親自過府與老將軍賠禮呢!
廉頗哎呀大夫啊!這都是廉頗一人之錯,怎敢勞動丞相。待俺身背荊杖親到相府賠罪便了!
(唱二黃散板)我心中愧對藺丞相,
負荊請罪走一場。(下)
虞卿不免回復我主便了。(笑下)
[藺府。藺相如上。
藺相如(唱二黃搖板)虞大夫過府去勸說老將,
這件事倒叫我掛在心旁。
每日里思國事愁眉難放,
都只為虎狼秦暗算我邦。
(藺府舍人上)
舍人啟稟丞相,老將軍單身一人,闖進府來!
藺相如怎么,老將軍他他他來了嗎?帶路!(廉頗負荊上,跪)
藺相如老將軍,你,你這是何意?
廉頗哎呀,丞相啊!(舍人下)
廉頗廉頗老邁昏庸,居功自傲,感蒙丞相寬宏忍讓,
如今身背荊杖,過府請罪。望丞相念在同朝之情,
打也打得,罵也罵得,還望你多多教訓哪!
藺相如(唱二黃散板)見此情不由我傷心淚降,
我和你秉忠心扶保朝堂。
讓將軍為的是國家為上,
怕的是文武不和手足相傷。
廉頗(唱二黃散板)深感你大義心將我來讓。
藺相如(接唱)藺相如敬你蓋世無雙。
廉頗(接唱)從今后你如同我的師尊一樣。
藺相如(接唱)你,你,你是個前輩的老先生,
廉頗(接唱)愧不敢當。
藺相如(接唱)保國家我憑文,
廉頗(接唱)我憑武,
藺相如
(同唱)忠心秉上,
廉頗
從今后將相和國富民強。
五年級北師版《負荊請罪》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學會閱讀劇本。
教學重點:學會閱讀劇本。
教學難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
么劇本?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么?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理解“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1、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2、收集廉頗、藺相如的有關資料。
五年級北師版《負荊請罪》教學反思
《負荊請罪》,是一篇劇本。上課伊始,我讓孩子們介紹“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接著講講這個成語的來歷、出處等,孩子們顯得饒有興趣。緊跟著我讓同學們回憶劇本的基本特征,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的發言顯得瑣碎而不完整,指名幾個同學交流后,我隨即做了總結_的概括,讓孩子們對劇本的特點進行再次強化。
初讀課文階段,我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即出示詞語:府邸、唇_舌劍等。請一名后進生讀,此生起立后無語,心中慶幸抓得準,又請一生,又無語,無奈只得請一名“尖子生”來救場,此生流利地將背投上的五個詞語非常準確地讀了出來。生詞檢查完,該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了,指名幾位同學分角_分別扮演藺相如、廉頗、韓勃……孩子們讀得比較投入,個別同學感情非常充沛,已超出了我的要求,值得表揚。讀完后,生點評,由我來做最后總結_的發言。
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部劇本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生聚精會神地默讀課文,不久一名男生舉手,回答得簡潔、準確,這讓我信心大增。感慨:語文能力是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訓練的結果。概括完全文,又讓同學們概括每一幕的主要內容,當然是手到擒來,吹灰之力即搞定。離下課還有幾分鐘,拿出補充習題做幾道簡單的題目。
今天的課堂,簡單、務實,沒有華麗的設計,只有扎實的訓練。我想,對于六年級的語文課堂來說,扎實、有效的訓練要比精美設計來得更加實惠些,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既為第二課時的閱讀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也能讓孩子在無形之中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整堂課基本上是在檢查孩子的預習,不僅有字詞的掌握情況,課文的朗讀情況,更包括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把握文章能夠脈絡的能力。我覺得,扎實上好第一課時是高效完成第二課時的前提,那些沒有進行第一課時教學而直接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看似高效,實則有些囫圇吞棗,孩子們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師上課硬塞的“知識”。又到底能夠吸收多少?是有待于進一步了解的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6
【教材解析】
《負荊請罪》是一個歷史小話劇。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中的人物。劇本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人物活動情況;圓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通過人物對話,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向遭其侮辱卻不計較的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第一幕講述了藺相如的門客不滿藺相如在廉頗面前表現的懦弱,藺相如解釋了自己不與廉頗計較的原因。第二幕講的是廉頗明白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著荊條去藺府登門謝罪的事。課文贊揚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的高貴品質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
【資料搜集】
故事背景:《負荊請罪》這則故事是根據司馬遷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第三個小故事改編的小話劇。
原本是一官員家門客的藺相如,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為趙國屢立奇功,深得趙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職位比廉頗還大的上卿。廉頗很不服氣,就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的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而藺相如光靠耍嘴皮子,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等我見到藺相如,非得給他點兒顏色看看不可!” 這些話很快傳到藺相如的耳朵里,他就裝病不去上朝,坐車出門遇到廉頗也盡量避讓,直到廉頗認識到藺相如的苦心,才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
【教學預設】
請罪原因:廉頗為何請罪,他有什么罪?這需要我們從第一幕話劇中尋找答案。從第一幕中,了解廉頗的請罪原因。第一幕廉頗并沒有出現,而是藺相如和他的門客的一番對話。地點是藺府。為了更好地把握請罪原因,可在課前讓學生了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故事。請罪過程:廉頗“負荊請罪”是劇本第二幕內容,學生通過學習,領悟請罪情節,特別對廉頗當時的表現作了仔細揣摩:廉頗從原先的傲慢轉為真誠道歉,每一個動作、荊條的背負、說話的表情以及頭微低側,滿臉愧疚的神態都把握到位。從而讓學生感受廉頗有錯就改的大度,體現大將軍的肚量。 在這兩幕劇中表現的人物品質各有側重,在劇情的發展上,實際上存在著前因后果的關系。教學中要把握好文體特征,大膽地通過對話訓練,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熟悉劇本語言的特點,結合課后練習4,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對于這一多幕劇本,學生在感知和理解上存在以下一些障礙:一是劇本并沒有提供歷史故事清晰的來龍去脈,二是劇本的呈現方式學生并不習慣。因此,本課的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悟臺詞所烘托的人物形象,并能根據括號內人物的神情、動作等揣摩出人物的內心;
二、在學生充分感悟人物特點的基礎上排演劇本,加強語言實踐活動;
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分析人物形象和體現人物特點的方法指導。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由來。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品質。
5、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表現人物形象的習作方法,并練習仿寫。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顧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2、領悟本文的表達方法,練習仿寫。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閱讀“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個小故事
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由來。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了解劇本的特點,學會閱讀劇本。
4、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顧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仔細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什么劇本?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么?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師簡要小結: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味人物性格特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劇本是《負荊請罪》,板書課題,學生齊讀。理解“負”和“荊”的意思。
2、圍繞課題質疑,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識、寫。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生字,展示學生書寫的生字,評價指導。 (2)學生復寫自己寫錯的和寫得不滿意的生字。
2、讀準下列詞語,并說說它們的意思。
上卿 府邸 針鋒相對 唇槍舌劍 寬容大度 負荊請罪
3、檢查朗讀課文。
(1)開火車讀課文,做到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難讀的地方指導學生多讀幾遍。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精讀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1、品讀負荊請罪的原因。抓住韓勃和藺相如的對話,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藺相如的話,體會藺相如心系國家利益、不計個人得失的寬廣胸懷。
(1)默讀第一幕,抓住括號里的詞語,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說說藺相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討論交流,說說藺相如的哪些言行令人敬佩。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國,就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會怎么樣?”
(3)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回答
(4)指導朗讀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
2、品讀負荊請罪的經過。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感悟人物精神。
(1)過渡:藺相如顧全大局,一心為了國家的利益著想的品質令人敬佩,就連心高氣傲的廉頗在明白了藺相如的一番苦心后也滿懷愧疚,前去藺府請罪。那么,他是怎樣請罪的?藺相如又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藺府去欣賞那感人的一幕。
(2)默讀第二幕,邊讀邊標出描寫廉頗負荊請罪時語言、動作、神態的詞。
(3)理解“負荊請罪”,結合標畫的詞語說說廉頗是怎樣負荊請罪的。(圖文結合)從這里你感受廉頗是怎樣一個人?
引導學生抓住“跪下來”、“抽我一頓”、“實在對不住”、等詞讓學生感受廉頗的勇于認錯,知錯就改。
(4)想象廉頗負荊請罪的景象,練習感情朗讀,讀出廉頗的真誠。
(5)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又是怎樣表現的呢?再次默讀課文第二幕,標出描寫藺相如表現的句子。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
引導學生抓住“連忙仍”、“伸手扶”、“快請起”等詞語體會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聯系上下文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6)最后的結果怎樣? (和好如初,齊心協力共同保衛趙國。)讀讀句子,想象當時情景,練習感情朗讀。
(7)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幕。重點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中感受人物形象。
四、課堂總結。
1、交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課堂總結與評價。
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對學生的表現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恰當的評價。
五、板書設計:
5負荊請罪
廉頗 藺相如 勇于認錯 顧全大局 知錯就改 寬容大度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聽寫本課生字詞。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7
教學 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全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綠線中的一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聯系課文,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來源;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通過對課文的分析,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風貌。 教學內容分 析 本文是一篇歷史小話劇,課文分兩幕——第一幕:藺相如勸韓勃;第二幕:廉頗負荊請罪。兩幕中鮮明地刻畫出藺相如委曲求全的大局為重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大將風范。本文通過語言文字和人物神態動作深刻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由于是歷史劇本,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再加以分角色朗讀和劇本表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現歷史,感受人物,和韻味十足對仗工整的對聯,來串聯全文,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與運用,最后表演劇本,鞏固認知,傳承美德。 重點難點 1、根據劇本特點,弄清故事情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抓住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語句,體會人物的精神。 教學準備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什么劇本?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么?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簩捜荨 昏庸:糊涂而愚蠢。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理解“負荊請罪”。(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2)誰向誰請罪?(3)為什么要請罪?結果怎樣?(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劇本這個體裁學生初步接觸,讓學生了解劇本,走進劇本。 . 初步梳理文脈 寫好每個字,讀好每一篇文章,也許是我們真實的語文教學所能做的最平常的、也是最應該做的事。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㈠詞語為引,親近人物 ⒈出示詞語,請學生讀詞語,明白這些詞是寫誰的?——(藺相如) 針鋒相對 以和為貴 唇槍舌戰 深明大義 寸步不讓 寬容大度 ⒉左邊的三個詞語是藺相如對誰的呢?——(秦王) ⒊右邊的詞語又是藺相如對誰的呢?——(廉頗) 過渡:上節課我們大致領略了藺相如智斗秦王的智勇雙全。這節課我們接著思考藺相如如何深明大義,寬容大度?廉頗為何“負荊請罪”? ㈡一笑一跪,將相風范 ⒈大局為重,“付之一笑” ⑴回顧廉頗之過,探究韓勃之憤 請學生找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談一談。 如:語段一:(氣憤地)大人,別怪我多事,廉將軍一再擋我們的道,太欺負人了,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語段二:(不滿地)想當年,秦王那么厲害,您毫不懼怕,針鋒相對地跟他斗,唇槍舌劍,寸步不讓,多解氣! 語段三:(不解地)那么大人為什么好幾天不敢上朝?分明就是怕見到廉將軍嘛! 引導學生注意括號里的詞語,讀懂,想通,說明韓勃的氣憤與不滿。 (2)深究笑中大度,領略人物風采 ①當韓勃氣憤地說出他咽不下這口氣,藺相如卻“笑笑”,這一笑是為什么? ②當韓勃弄不懂藺相如官位比廉頗高,竟然還那么怕他,藺相如“依然笑笑”,這一笑又是為什么? ③從這些笑中,你還讀懂了什么? ④請學生用成語概括這一笑。 (3)品味藺相之勸,感受語言魅力 ①再讀藺相如說的話,品一品,感受語言魅力。 ②韓勃聽懂了藺相如的話了嗎?他能理解藺相如的“笑”嗎? ③引導學生抓住三個“對”理解若有所悟。 ④韓勃究竟“悟”出了什么? (4)分角色朗讀,第一幕閉 ⒉負荊請罪,“跪出風范” ⑴一“笑”過渡,質疑留白思考 過渡:面對廉頗的一再欺負,藺相如以和為貴;面對韓勃的憤憤不平,藺相如一笑了之。這一笑,笑出了他的委曲求全,笑出了他的大局為重,也笑出了他的博大胸襟!韓勃聽懂了他的笑,我們讀懂了他的笑,廉頗能懂嗎? ⑵放手自學,從側從輕輔導 請學生自主學習,圈圈畫畫,書寫感受,老師適當指點。 ⑶交流語句,撥開重重云霧 如:語段一:藺大人,請您寬恕我這個老邁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別人面前侮辱您。現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過錯。 語段二:藺大人,最初我還以為您怕我哩,后來經人提醒,才明白您這樣做完全是為我們趙國著想。您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引導學生讀,思,辯出廉頗的敬佩與羞愧。 ⑷初次看圖, 驚嘆“跪”的風范 ①這一跪,跪去了自己的 ,跪得了自己的 ? ②這一跪,跪去了藺相如的 ,跪得了藺相如的 ? ③這一跪,跪去了秦王的 ,跪得了趙國的 ? ⑸再次看圖,體會“扶”的真情 引導學生讀懂“扶”中所蘊含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廣闊胸襟。 出示短語:伸手去扶 雙手扶起 ①“伸手去扶”能看出什么? ②“雙手扶起”又能讀懂什么? ③這一扶,對將相扶起的是什么? ④這一扶,對趙國扶起的是什么? ⑹再讀劇本,大話將相風采 如:藺相如的“迎”“取”“扔”等動作的詞語和說的話。 廉頗赤膊上身、背著荊條等方面。 小結:到這里課本劇的第二幕也落下了帷幕。可謂大快人心。趙國的文官藺相如與武將廉頗將相同心,成了刎頸之交!豈不快哉? ⑻分角色朗讀,第二幕閉 ㈢表演劇本,傳承美德 ⒈回顧全文,即成一詩 ⑴交流感受。 ⑵總結:今天我們又學習一篇課本劇,劇本選材于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從劇本中我們領略了藺相如付之一笑,兩度相扶的寬宏大度,也感受到廉頗知錯就改,負荊請罪的大將風范。這真是——(生讀板書) ⒉表演劇本,發揚美德 “負荊請罪”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請學生表演劇本,發揚中華美德。 以“‘笑’看風云淡,‘跪’請云霧散”為突破口,即深入揣摩藺相如的“笑”和廉頗的“跪”,來體會人物風采,傳承中華美德。 以文本為抓手,品味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根” 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 這個填空有些深度,看學生理解文章的程度。 表演時學生喜愛的一種形式,表演的過程其實就是把外在的文本內化,而后二次創造,再外顯。 板書設計 21、負荊請罪 廉頗 藺相如 爽直豪邁 深明大義 知錯就改 寬容大度 反思重建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結合課文感受廉頗的知錯就改以及藺相如的顧全大局的精神品格。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廉頗的知錯就改和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品格的感受指導。
教學過程:
一、憶“避”,明品格(復習第一幕)
1.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第一幕的內容。
2.藺相如見到廉頗后的表現(用一個字概括):避(板書)
3.說說藺相如“避”的原因?(板書:顧全大局)
二、閱讀第二幕
1.場景引讀。
(1)學生讀。
。2)“藺相如在客廳踱步!
踱步:慢步行走。踱步時,藺相如在思考什么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藺相如時刻為國著想的品格,為下文的閱讀、理解作鋪墊
。3)“韓勃匆匆走上”。
匆匆:急急忙忙的樣子。韓勃為什么匆匆?(廉將軍來了!他沒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呢。)
(4)想象:廉頗突然來訪,如果你是韓勃,你會怎么想?
廉頗突然來訪,如果你是藺相如,你會怎么想?
(5)廉頗突然來訪,藺相如什么表現?(奇怪)
為什么奇怪?(廉將軍來訪、廉將軍沒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呢。)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引導學生猜測廉頗此行的目的,結合“奇怪”一詞,讓學生知道藺相如對廉頗此行目的也不知情,為下文感受藺相如的人物品格做個鋪墊
2.“快請廉將軍進來!”
。1)廉頗是來干什么的?藺相如知道嗎?
(2)平時,看到廉頗就避讓的藺相如,在不明其來因的情況下,為什么叫快請廉頗進來?
想象:如果你是一個老百姓,看到平時和藺相如不和的廉頗沒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來到藺相如的門口,你會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國在趙國的奸細,看到平時和藺相如不和的廉頗沒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來到藺相如的門口,你會怎么做?
如果你是趙國的大臣,看到平時和藺相如不和的廉頗沒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來到藺相如的門口,你會怎么做?
(3)小結:快請廉將軍進來!“快”中可見藺相如的顧全大局。
設計意圖:藺相如的顧全大局并不是單單表現在和廉頗的關系上。對于任何細節,藺相如考慮到的都是趙國的利益。廉頗赤膊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邸來請罪,不知情的人會以為廉頗又是來搗亂的。因此在教學這個部分時,我抓住一個“快”字,讓學生想象趙國的老百姓、秦國在趙國的奸細、趙國的大臣看到這一幕的想法、做法。(趙國的老百姓看到廉頗的樣子會認為廉頗有失體統,同時這也會給趙國的臉上抹黑,這是對趙國不利的;秦國的奸細看到這一幕后,會以為廉頗和藺相如的關系更加惡化了,會趕緊回去報告,讓秦來攻打趙國,那樣趙國就更危險了;趙國的大臣看到這一幕后,看到趙國的大將和上卿不和,會以為他們都要打起來了,會認為趙國快完了,甚至會離開趙國,這對趙國更是不利的)讓學生知道“快”請廉頗進來的急迫性,也加深了學生對藺相如顧全大局品格的認識。
3.“廉將軍,別這樣,快請起,快請起!
(1)韓勃領廉頗上來了,藺相如怎么做的呢?
。2)“迎上去”:以前藺相如見到廉頗是“避”,現在卻是“迎”,可見藺相如不是真的怕廉頗!
設計意圖:用“迎”與前文的“避”形成對比,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課文的整體性,體會藺相如的顧全大局。
(3)看到迎上來的藺相如,廉頗是怎么做的呢?
廉頗趕忙跪下來。á倭H跪下來的原因?認識到自己的錯了,來向藺相如請罪的②“趕忙”一詞可見廉頗認錯的真誠!)
廉頗的錯在哪兒?(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不理解藺相如的顧全大局)
(4)廉頗的錯誤大嗎?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懲罰廉頗呢?
(5)藺相如是怎么做的呢?
課件出示:“(連忙取下荊條扔在一邊,伸手去扶廉頗)廉將軍,別這樣,快請起,快請起!
。p手扶起廉頗)請起來,廉將軍,請起來吧。
過去的事就別提了。
。6)小結:面對處處刁難自己的廉頗,藺相如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用雙手扶起他,還說過去的事就別提了。可見藺相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不計前嫌、既往不咎、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設計意圖:錯誤的改正過程應包括:認識錯誤、承認錯誤、改正錯誤三個層次。教學時,我設計讓學生談廉頗錯在哪兒,再讀廉頗承認錯誤的句子,扣住“趕忙”一詞感受廉頗的光明磊落、知錯就改,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學生復述了廉頗的錯誤,認識到了廉頗的錯誤之后,再引導學生讀藺相如的做法的句子,抓住“快”“雙手扶”“過去的事”來體會藺相如的任務品格。
4.“韓勃,快叫人準備筵席,我要跟廉將軍痛痛快快地飲幾杯!”
(1)廉頗明白藺相如的心思了,藺相如高興極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2)課件出示:韓勃,快叫人準備筵席,我要跟廉將軍痛痛快快地飲幾杯!
(3)學生讀,抓住重點詞分析人物品格。
快:真的高興。
幾杯:(酒逢知己千杯少)為何是幾杯?
(4)想象:假如他們開心地喝酒,都喝得酩酊大醉,
如果你是一個老百姓,看到藺相如和廉頗喝醉了,你會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國在趙國的奸細,看到廉頗和藺相如喝醉了,你會怎么做?
如果你是趙國的大臣,看到廉頗和藺相如喝醉了,你會怎么做?
。5)藺相如在高興之余,仍不忘大局,真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啊!
設計意圖:設計中,緊緊抓住“快”“痛痛快快地飲幾杯” 來感受藺相如在廉頗負荊請罪,認識了他的良苦用心后的開心。同時利用“幾杯”一詞讓學生進行想象:如果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兩人喝得酩酊大醉后的結果,體會藺相如在高興之時,也不忘為國著想的高貴品格。
三、總結人物品格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人物品格。
1.廉頗:知錯就改,爽直磊落。
2.藺相如:深明大義、不計前嫌、既往不咎、寬容大度。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感受藺相如和廉頗的品格。
板書設計:
負荊請罪(第二幕)
(深明大義)
。櫲缶郑 避
藺相如 →→→→→→→→ 廉頗
(顧全大局) 快 知 爽
。ú 畏 懼) 迎 錯 直
。ú挥嬊跋樱 快 就 磊
。韧痪蹋 快 改 落
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是從人物形象入手的,因為這篇課文是一個歷史小話劇,而劇本本身就是要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的,根據劇本表演最重要的也是要塑造出鮮明的人物形象。 在引導學生品讀人物的臺詞時,我是從這兩方面來引導的:一是抓住人物的臺詞、小括號動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號背景的提示來品讀好人物的臺詞;二是聯系人物的職位、身份、經歷等等屬于人物個人的東西來品悟想象人物的內心,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品讀好人物的臺詞。感覺這樣的教學策略效果挺好的。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認識故事主要人物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品質。
2、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文章的命題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地講述故事,并給每個小故事加標題,培養朗讀能力、復述能力、概括能力。
4、幫助學生認識“璧、廉、頗、缶”;會寫“趙、壁、騙、怯、廉、頗、辭、缶、卿、削”;理解“膽怯、推辭、侮辱、擊缶、上卿、大夫、削弱、無價之寶、完璧歸趙、理直氣壯、負荊請罪”等詞語。
5、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編寫小劇本,并嘗試進行排練表演。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故事主要人物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品質。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勢力,機智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難點: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并給每個小故事加標題,培養朗讀能力、復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
2. 根據課題,提出自己的問題
(1)“將”“相”各指文中的誰?
(2)“和”是什么意思?
(3)課文圍繞“和”寫了他們之間的`什么故事?有幾個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
二、帶著問題,初讀全文
1. 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2. 全班交流:
(1)“將”指廉頗,“相”藺相如;
(2)課文寫了三個小故事。
、1-10自然段講的是“完璧歸趙”的故事;
、11-15自然段講的是“澠池相會”的故事;
、16-18自然段講的是“負荊請罪”的故事。
3. 梳理第二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
1.“和”是什么意思?
2.課文中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
3.“相”“將”各是什么樣的人?
4.課文為什么用“將相和”作題目?
三、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 自由朗讀課文。
2. 標注自己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
3. 運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詞
4. 全班共同學習
(1)“頗”讀pō,不讀pó;
(2)書寫“璧”時,注意下面是“玉”,不是“土”
(3)書寫“辭”時,注意它是左右結構,左邊的“舌”略窄稍小,右邊的“辛”略寬稍大。
(4)膽怯:膽小。
無價之寶:指極珍貴的東西。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因而說話有氣勢。
負荊請罪:表示認錯賠禮。
5. 摘抄三個詞語
無價之寶理直氣壯負荊請罪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 復習上一節課整理的問題
二、根據問題細讀課文,認識人物形象。
1. 學習完璧歸趙
(1)默讀課文1-10自然段,概括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秦王倚仗強勢,要騙寶玉;
經過:藺相如向趙王獻策,并與秦王面對面斗爭;
結果:藺相如派人送寶玉回趙國。
(2)深入閱讀,認識人物形象,回答下列問題:
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②帶著問題深入閱讀
③在什么情況下,藺相如向趙王獻策?
理解“戰國”“和氏壁”“說愿意拿15個城池換這個寶玉”“為難”。
、芴A相如獻策時說了什么,他的態度、想法、心情怎樣?
理解“我愿意帶著寶玉到秦國去”“如果”“理屈”。
⑤藺相如怎樣把獻給秦王的寶玉又拿到手并送回趙國?
“……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他是真撞還是假撞?由此你領悟出什么?
、弈阍鯓诱J識這個故事的結果?取得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課文哪些語句描寫突出了藺相如的精神品質?有感情的朗讀。
三、總結第一段的學習方法。
1. 默讀課文,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 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 帶著問題細讀課文,認識人物形象。
4. 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質。
四、運用學習方法,學習第二個小故事。
1.提出有價值問題。
2.閱讀,思考以下問題:
、 趙王在什么情況下動身去澠池赴會?
、 澠池會見時,藺相如怎樣與秦王針鋒相對?
、 這個故事的結果是什么?取得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么?
3.引導討論,著重體會重點詞句,明確當時情況;針鋒相對;事情結果及原因。
總結:藺相如進一步發揚維護國家尊嚴與利益的精神及機智勇敢的品質戰勝了秦王;廉頗大力配合,用武力作后盾,雙方配合一致。
4.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五、自學第三段。
1、把這一段分成三層,理出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將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樣和好的,促使他們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藺相如和廉頗的行動和表現有哪些感人之處?
4、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六、總結。
1、迅速瀏覽全文,思考:
(1)把三個故事連起來看,前一個故事的結果與后一個故事的起因有什么聯系,具體說一說。
(2)從課文中找到三個故事連接、過渡的句子,讀讀并體會它們的作用。
2、評價人物,著重認識二人的品質。
藺相如和廉頗各自表現的品質是什么?共有的品質是什么?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3、朗讀,欣賞人物的描寫。
第三課時
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編寫小劇本,并嘗試進行排練表演。
板書設計:
將相和
三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
兩個人物: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
廉頗—知過改過主動認錯
共有品質:以國家利益為重、維護國家利益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負荊請罪”的起因,交流《將相和》中的“完璧歸趙”和“湎池之會”這兩個小故事,初步認識廉頗和藺相如這兩個人物形象。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3、了解劇本的特點。
教學過程預設:
一、揭示課題,故事激趣。
1、揭題板書。談話。
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你由這個這個成語想到了哪些問題? (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 根據初步的回答板書:廉頗 藺相如
2、在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之前,還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呢?
(1)請一生介紹戰國時期七雄并立的情況,了解秦國的實力。
(2)請幾生介紹“完璧歸趙”和“湎池之會”這兩個小故事,老師和同學做補充和評價。
(3)說說從故事中你認識了怎樣的廉頗和藺相如? (英勇善戰 忠心為國的廉頗 有勇有謀、忠心為國的藺相如)
3、導入課文。
因為這樣,趙國的兩根頂梁柱一個文官,一個武將之間竟有了隔閡。故事又是如何發展的呢?我們今天一起來走進課文。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這篇文章與其他課文從形式來看,有什么特別之處?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簩捜。 昏庸:糊涂而愚蠢。
(3)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這篇文章與其他課文從形式來看,有什么特別之處?
認識多幕劇。了解劇本的一般特點和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來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味人物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分別講了什么?
2、交流。
四、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劇本中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揣摩,體會廉頗知錯就改、顧及大局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和他寬廣的心胸。
2、體會當時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預設:
一、復習“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來源。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課文又是如何描述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一幕。
二、品讀第一幕,感受藺相如這個人物形象。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認識了怎樣的藺相如?你是通過那些語句感受他的這些品質的?
2、交流
感受藺相如:顧全大局 胸懷寬廣 深明大義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樣?” 態度的對比:藺相如笑笑 再笑笑 韓勃:生氣 不滿 )
3、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這結果藺相如有沒有考慮到了?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4、分角色朗讀第一幕。評點。
三、品讀第二幕,感受廉頗的鮮明特點,深化藺相如的形象。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認識了怎樣的藺相如?怎樣的廉頗?你是通過那些語句感受他的這些品質的?
2、交流
(1)藺相如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謙虛有禮的人。
(2)廉頗知錯就改 ,態度誠懇,深明大義。
3、品析表現廉頗特點的語言行為的詞句
(1) 負荊請罪、身為大將,光著上身,到門上來請罪。
(2) 跪、抽、不肯起來。
(3) 重點品味:老邁昏庸。
※如果說他是老邁昏庸的,表現在哪?(聯系第一幕,處處侮辱、為難藺相如)
※如果說他并不老邁昏庸,從哪里看出來?(經人提醒明白。也能從趙國的利益出發來負荊請罪。出示廉頗的話,指導學生讀好。并恰當地加上提示語)
4、品析表現藺相如特點的語言行為的詞句
(過去的事就別提了 迎上去 扶起 雙手扶起 扔在一邊)
5、賞析:“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3)指導朗讀。
6、指導分角色朗讀。
五、作業
將劇本連同其他兩個故事講給家長聽。并準備進行表演。
板書設計:
負荊請罪
廉頗 藺相如
勇于改過 顧全大局
態度誠懇 謙虛有禮
英勇善戰 有勇有謀
深明大義 深明大義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11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進入角色品讀劇本第二幕,為課后表演做好準備。
2、感悟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3、積累詞句,豐厚學生的語文底蘊。
教學重難點
進入角色品讀課文,說好臺詞。
教學準備
1、練讀第二幕。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復習:(課前板書:21 負荊請罪,廉頗,藺相如)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劇本——《負荊請罪》,初讀了劇本,我們知道這個劇本主要講的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學習了劇本的第一幕,廉頗和藺相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隨機板書:一心為國。
這里有一幅對聯,說的就是他們的事情,讀:廉頗揚威盛氣凌人,相如忍辱顧全大局,將相不和。
2、小結過渡:廉頗和藺相如是水火不容、誓不兩立,那么后來他們又是怎樣成為志同道合、同心協力、合力衛國的親密朋友的呢?這堂課我們就來讀讀劇本的第二幕,說好劇本第二幕的臺詞。
二、角色品讀
1、通讀第二幕:學習第一幕時,我們體會到了讀好劇本說好臺詞的兩個要求:一是要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一是要注意方括號背景的提示,小括號動作、神情的提示,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現在請大家運用這樣的方法讀好劇本的第二幕,說好第二幕的臺詞。
2、指導朗讀第一個片斷
出示文本:
〔幕啟。幾天以后。藺相如在客廳踱步。一會兒,韓勃匆匆走上!
韓 勃 (緊張地)大人!大人!
藺相如 什么事?
韓 勃 廉將軍來了!
藺相如 (奇怪地)什么,廉將軍來找我?
韓 勃 廉將軍他沒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呢。
藺相如 快請廉將軍進來!
韓 勃 是!
教學思路:
(1)過渡:這是第二幕劇本開始的一個片斷,先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韓勃和藺相如的內心先后是怎樣變化的?試著用朗讀表現出這種變化。
。2)請兩位同學說一說這個片斷的臺詞。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你能不能聽出韓勃和藺相如的內心的變化。
要求:人物的姓名、方括號和小括號里的內容都不讀,直接說臺詞。(下同)
。3)品讀韓勃的臺詞
引導:
你覺得韓勃的內心先后是怎樣變化的?
點撥要點:
、俅笕!大人!
第一層:韓勃看到廉頗上門了,心里會怎樣想?(上門尋事,點:讀書如果能注意前后聯系起來看,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想到了這些,韓勃能不緊張嗎?誰再來說說這句話?
第二層:聯系方括號中“韓勃匆匆”,老師描述:韓勃說這句話時,是急匆匆地,也可能是一路小跑了,他一邊跑一邊喊,那是一聲比一聲近,一聲比一聲高,誰會喊?
、诹畬④妬砹耍
還在緊張之中。
、哿畬④娝麤]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呢。
緊張之中還有什么?
、苁
。n勃這句話怎么讀呢?我們等說好了藺相如的話再來看)
韓勃能領會藺相如的意圖嗎?(聯系第一幕,多元解讀,肯定學生聯系上下文的讀書方法)根據學生的理解,給這句話加提示語。
(4)品讀藺相如的臺詞
引導:
你覺得藺相如的內心先后是怎樣變化的?
點撥要點:
①什么事?
其一:聯系藺相如的身份說:藺相如是文人,慢條斯理。
其二:聯系藺相如的經歷說:想當年,完璧歸趙、澠池相會,面對兇殘的秦王,藺相如生死不顧,勇斗秦王,那是何等的壯烈,現如今,一個門客的緊張他會放在心上嗎?
、冢ㄆ婀值兀┦裁,廉將軍來找我?
看臉上有沒有奇怪的表情,同座位互讀互看臉上有沒有奇怪的表情。
、劭煺埩畬④娺M來!
藺相如知道廉頗來干什么嗎?態度怎樣?為什么要熱情主動?
設難:我有點想不通,在這之前,廉頗是三番五次地擋道,還侮辱藺相如,藺相如這么做不是太沒有骨氣了嗎?為什么不趁這個機會好好羞辱廉頗一番呢?
從這句臺詞可以體會到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不計前嫌,寬容大度,一心為國,心胸寬廣)隨機板書:寬容大度,點藺相如寬容大度是為了什么?為國而寬容大度,為國家而熱情迎接廉頗。
。5)總結讀書要領。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應該能體會到,要讀好劇本說好臺詞,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不僅要注意小括號、方括號里面背景、動作、神情的提示,還要注意說話人的身份,注意說話人的經歷,體會說話人的心理活動和內心感受,如果沒有動作、神情的提示,你還可以補充出動作、神情的提示。
。6)自由練讀。
。7)男女生分角色讀。
3、運用學法品學劇本后面內容
教學思路:
。1)運用讀法,自主試讀,
讀好了這個片斷,讀好劇本后面的內容就容易了。下面請大家運用讀好劇本說好臺詞的方法,讀讀劇本后面的內容,說說后面的臺詞,請大家一邊讀一邊動筆給沒有小括號和提示語的地方添上小括號和提示語。即使有小括號和提示語的地方,你也可以寫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
(2)交流品評,隨機點撥,練讀句子。
引導語:剛才你寫了些什么呢?能告訴我們嗎?如果你還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點撥要點:
、侔パ,廉將軍,您這是——
破折號表示語氣的延長,表現吃驚。
、谔A大人,請你用這根荊條狠狠地抽我一頓吧。
一是體會自責、悔恨的心理,強調“狠狠”、“抽”。
二是介紹荊條是古代刑具,體會真誠:廉頗說這句話的動作是怎樣的?(提示看背景介紹)跪。還有接下來藺相如一再地請他起來他都不肯起來。
機動:從這句臺詞中,你能想到廉頗是個什么樣的人?(知錯能改、爽直磊落)板書:知錯能改,點廉頗知錯能改是為了什么?為國改錯,為國向藺相如請罪。
廉頗的這種真誠的認錯行為不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還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成語:負荊請罪。
③藺大人,請你寬恕我這個老邁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別人面前侮辱你,F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過錯。
一是自責、悔恨;二是罵人,哪些詞是在罵自己 (機動:由此,你體會到廉頗是個怎樣的人) ;三是動作——低頭。
廉頗對藺相如說這句話,實際上是在向藺相如表白,他以后要怎樣做?
。ㄍ锤那胺、棄舊圖新、洗心革面、浪子回頭、迷途知返、改頭換面、改過自新)
④哈哈哈,廉將軍,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實在太高興了!韓 勃,快叫人準備筵席,我要跟廉將軍痛痛快快地飲幾杯!
討論藺相如的笑法。(機動)(文人身份:藺相如用您,廉頗用你)
藺相如此時的心情如何?高興什么?(提示聯系后面方括號背景的提示想)
藺相如的心思是什么?你想到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含有“國”字的成語有哪些?(深明大義、顧全大局、大公無私、赤膽忠心、精忠報國、以身許國、憂國憂民)藺相如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興,為廉頗知錯能改而高興,更多的是為了國家而感到高興。
另外隨機點撥:迎——笑,扔——急切,別提——原諒,明白——由衷贊美等。
4、三人小組分角色朗讀第二幕。
要讀好劇本說好臺詞,使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表現得更加鮮明,劇本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詞語都值得細細地推敲。課堂上,我們沒有時間對每一句臺詞來進行討論,但是我相信,有了剛才的學習,大家再來讀劇本,一定能讀得更好,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F在請前后座位的同學三人一組,分角色完整地說一說第二幕的臺詞。
5、推薦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幕。(或者男女生分別做廉頗和藺相如,老師做韓勃,或者根據學生的愿望,自定角色參與朗讀。)
三、感悟提升
1、感悟內容(機動)
師:讀了劇本的第二幕,說了劇本第二幕的臺詞,相信同學們心里一定會有很多的話要說?能不能請你選用下面的關聯詞語來說說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也可以選用其他的關聯詞語。
不僅……還……,雖然……但是……,因為……所以……,如果……就……,無論……都……,寧可……也不……
2、感悟人物
(1)第二幕中的廉頗和藺相如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2)廉頗和藺相如是兩個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可以用這樣一組成語來形容他們,一起讀讀。
廉頗:知錯能改,迷途知返;負荊請罪,痛改前非。
藺相如:顧全大局,寬容大度;深明大義,一心為國。
。3)自從廉頗負荊請罪后,兩個人就團結合作,共同保衛趙國。趙國也因為有了他們兩個人,國勢大增,成為當時非常強大的諸侯國。像他們的這種親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讀:親密無間,志同道合;同心協力,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生死與共。
四、拓展延伸
1、編寫對聯
這是邯鄲市回車巷的碑亭,碑亭高4.4米,寬2.3米。碑文記載就是藺相如回車避讓廉頗的歷史故事。邯鄲市市政府想重新整修這個碑亭,還想在碑亭的兩個高高的石柱上寫上一幅對聯,F在上聯已經有了,下聯還沒想好。如果請你來對下聯,你準備對什么樣的下聯?
上聯:廉頗知錯負荊請罪
下聯:( )
對聯是一個充滿智慧的語文活動,課后請同學們繼續比試,一定要分出個高低。
2、自由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課本劇《負荊請罪》
板書
廉 頗 知錯能改……
負荊請罪 一心為國
藺相如 寬容大度……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12
一、教材解讀:
這篇課文是個歷史小話劇。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中人物。劇本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人物活動情況;圓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通過人物對話,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軍廉頗向遭其侮辱卻不與之計較的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
二、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2個字只認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三、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語音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不計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2、體會話劇的文本特點,排演話劇,深化語言訓練。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總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語意思。
2、整體感知劇本特點,了解每一幕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了解劇本特點
1、直接板書課題,負荊請罪
2、齊讀課題,據題質疑。
看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
。ㄊ裁唇小柏撉G請罪“?誰負荊向誰請罪?為什么要負荊請罪?……)
3、大家進行了預習,說說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不一樣的地方。
4、回憶劇本的一般特點,說說怎樣閱讀劇本。
5、小結: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劇始和劇中的方括弧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人物活動情況;圓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據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來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楚故事情節,仔細品味人物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文中的四字詞語。
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正音:“趙、唇”是翹舌音,“廉、韓、唇”是前鼻音;“廟、卿”是后鼻音。
辨析字形:懼——俱廉——庸
。2)、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想一想:這兩幕劇獎了什么?
2、小結
四、學習寫字
1、觀察字形,了解生字的比劃、筆順和結構。
2、重點指導
“廉”:不能丟掉“兼”字的第一橫上面的點和撇。
“懼”:右邊“具”字有三橫,不能少一橫。
“唇”:半包圍結構,不能寫成上下結構。
3、生描紅、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評議。
作業設計
一、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精讀劇本第一幕,初步感悟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
2、排練第一幕話劇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板書,復習導入
1、指名上臺板書“負荊請罪”
2、根據上節課學習回答:課文寫誰向誰“負荊請罪”?
3、過渡:廉頗為什么要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呢?我們一起到第一幕當中找找原因。
二、精讀劇本第一幕★
1、輕聲讀這一幕,想一想,藺相如和廉頗是怎樣的人?提示: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體會
2、分組討論
3、指名讀
A體會主要人物藺相如
B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C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提示:注意小括號中的內容,抓住人物的臺詞、動作、神情,聯系人物的職位、身份、經歷等來體會人物的內心。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品質讀課文。沒有動作神情提示的地方,我們可以自己動筆補充動作、神情的提示。
4、分角色朗讀第一幕
三、排練第一幕話劇
分小組排練第一幕
1、討論:排練好這幕話劇要注意些什么?
人物分工:揣摩人物表情,模仿人物動作、語言;在課文記敘的基礎上爭取有創新;適當利用道具。
2、分組排演,教師巡視。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朗讀課文和話劇表演,我們明白了成語“負荊請罪“的來歷,也對主人公廉頗和藺相如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三課時
一、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精讀劇本第二幕,讀懂廉頗和藺相如的精神品質
2、完整地表演話劇《負荊請罪》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讀了劇本的第一幕,廉頗和藺相如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不同的。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發展,在劇本第二幕中,廉頗和藺相如還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二、精讀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還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梳理出要重點解決的問題:藺相如和廉頗分別是怎樣的人?你從哪些詞句讀出來的?
3、抓重點詞句討論:
。1)廉頗:沒穿上衣、背著一根荊條、趕忙跪下、老邁昏庸、緊緊地拉、親密地交談
。2)藺相如:快請、取、扶、披、緊緊地拉、親密地交談
。3)觀察課本插圖,想象當時兩人不同的神態和心情:廉頗滿面羞愧、滿心悔恨,藺相如滿面驚訝、滿心歡喜。
。4)出示:“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理解“深明大義、寬宏大度”
4、小結: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廉頗勇于改過、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和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宏大度的性格特點。他們兩個人都能為了國家利益顧全大局。
5、練習排演第二幕話劇
。1)自讀第二幕劇,體會圓括號中人物的動作、神態及其心情。
(2)說話前面沒有圓括號內容的,小組內討論補充內容恰當。
。3)根據圓括號中的這些提示,體會怎么表演,小組內分工練習表演。
6、完整地表演兩幕話劇
7、學生相互評價,教師小結。
三、總結課文
1、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成了千古佳話。對于這樣的兩個的歷史人物,我們可以用一組成語來形容他們。對于劇本的特點,我們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齊讀詞語
廉頗:負荊請罪知錯就改
藺相如: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作業設計
一、按要求改寫句子
1、按要求改寫句子
改為陳述句
秦王我都不怕,我會怕藺將軍嗎?
2照樣子,改寫句子
例:劉星今天沒來參加活動,是因為他生病了。
劉星因為生病了,所以今天沒來參加活動。
秦王不敢侵犯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
三、閱讀故事《將相和》
板書設計
5負荊請罪
藺相如: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愛國
廉頗:負荊請罪知錯就改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負荊請罪”這個詞語的意思和來源。
2、學會閱讀劇本第一幕,能分角色朗讀劇本第一幕,能夠把劇本第一幕編排成小話劇。
3、通過對劇本語言的新工藝閱讀口味,感受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劇本第一幕,感受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風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關于演戲的話題。
由學校的藝術教育談到學生看過的文藝節目,由文藝節目談到小品《彩排》,(讓學生過把癮),然后讓學生簡單評價一下小品中的演員,印象最深的是誰,為什么?
老師順勢再談談如何才能演好小品,出示:一、走進劇本:認真讀劇本,吃透劇本情節;二、走進人物:認真揣摩劇本的人物,劇本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自己不再是現實中的自己,而是劇本的人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想不想向老師那樣在舞臺上東西走一回?(想)那好,就讓我們今天就過把戲癮。在看劇本之前,老師首先為同學們帶來非常好看的動畫片,看完后,老師要考考你們,看你們能不能把故事情節復述出來。
一、導入課題
1、讓學生觀看成語故事片《負荊請罪》,看完后讓學生說說故事情節。
2、猜一猜,今天老師打算讓演員們演什么戲?(負荊請罪)
3、對了,想不想演?敢不敢演?下面我們進入演戲第一關:走進劇本。首先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把劇本名子寫下來。(指名板書:負荊請罪),順勢請學生教大家讀詞語(讀準“荊”字音)
4、過渡: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廉頗為什么要向藺相如請罪呢?下面我們首先閱讀劇本第二幕。
二、初讀劇本第二幕。
1、學生默讀劇本第二幕,并且用筆劃出能回答這兩個問題的語句。
2、分組討論剛才提出的兩個問題。
3、小組派代表發言。
。1)回答第一個問題出示投影圖片,讓學生對照圖片說。
(2)回答第二個問題。
4、搶答:通過剛才的討論,你明白了“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指名說)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藺相如是怎樣的一個人,請在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哪。┱垖W生將“深明大義”、“寬容大度”板書在黑板上。
5、過渡:為什么說藺相如是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走進劇本第一幕。
三、精讀劇本第一幕。
1、指導劇本朗讀方法。
(1)默讀劇本第一幕,注意括號里的詞語。
。2)搶答提問:括號里的詞語在劇本中起什么作用?
。3)老師小結過渡:括號里的詞語除了提示劇本人物的動作、表情和說話語氣外,能不能從中揣摩出說話人的心理呢?
2、輕聲讀劇本第一幕,如果你能通過括號里的詞語體會出說話人的動作、表情、說話語氣、心理等,你就用五角星來表示。
3、指名把括號里體會得最透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氣憤地 不滿地 不解地 若有所悟地
笑笑 依然笑笑 ( )
4、以劇本與上面的詞語為線師生配合表演,邊演邊指導。
5、以“若有所悟” 重點突出人物性格:
。1)黑板上“若有所悟”這個詞語是誰寫的?
。2)讓老師考考你,看你是否真的悟出了什么。
。3)學生集體表演藺相如,該學生表演韓勃。
(4)你真的悟出來了,還有誰悟出來了?請沒有悟出來的學生站起來。悟出來的學生再次表演藺相如,沒有悟出的學生表演韓勃。然后請學生說說,明白了什么?
(5)出示藺相如說的話:韓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國,就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廉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么樣?這一點你想過沒有?
a:這句話前面沒有括號,假如請你為劇本加個括號以提示說話人的動作、表情或語氣等,你會加什么詞語?(指名說)(認真地)
b:請學生根據所加的提示語表演。
c:在這段話中有“要是我跟廉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么樣?”,你認后果會怎么樣呢?(指名說)
d:你能用恰當的詞語的詞語來形容藺相如的精神品格嗎?(指名說)
e:請學生走進藺相如的內心世界再次表演這段話。
6、小結過渡:剛才我們走進了人物內心世界表演了劇本,下面請演員自選搭檔表演劇本第一幕,等會兒我們將來一個最后大比拼,正式表演劇本。
四、排演話劇,總結課文。
1、學生自由選擇搭檔排演。
2、指名表演,師生評點。
(1)請學生談談談怎樣體會藺相如這個物的。
(2)請學生切身體會說說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3、教師小結過渡:是啊,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不計較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確是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哪。
五、劇本拓展。
其實這種精神無處不在,我們同學整天生活在一起,也難免會有點小摩擦,這些小摩擦如果處理不好,同樣會影響班級整體利益。假如你和同學遇到了小摩擦、小誤會,你會怎么做呢?(指名說,教師表揚鼓勵)
《負荊請罪》優秀教案 篇14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
今天我上的是《負荊請罪》,這篇課文是一篇劇本,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文學樣式。我想,編者為什么沒有人教版的《將相和》,而改成劇本,無非是讓學生接觸一下這種新體裁。所以,教學中,我把了解劇本作為教學的重點之一。本篇又是話劇,全文主要是人物對話,文章是通過怎樣的語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這又聯系到習作教學了。
課時,我從理解課題出發,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負荊請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誰請罪,為什么請罪?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接著,我讓學生說說本篇課文與平時學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借機了解戲劇、劇本等相關知識。學習字詞,提醒“廉”、“庸”的寫法。詞語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課中的許多詞語都要學生查工具書或資料理解。指名讀課文,力求讀正確、流利。
在理解課文階段,我抓住幾個關鍵問題:藺相如真的怕廉頗嗎?你的理由是什么?廉頗為什么有轉變?學生能從課文中找出答案,說明已大致理解文意了。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階段,我提醒學生注意圓括號里的提示語。
文中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特點就是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的,我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并思考說說從這些語言和動作中看出什么,學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訴學生,要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就要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來體現。 課余,我還組織學生演課本劇,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我認為不能什么都講,這樣不但時間不夠,而且教師也講得很累,應選擇一個重點,組織學生訓練,使學有所獲。教學中,我覺得只有教師一言堂的課堂是很糟糕的,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訓練,教師也不知學生心里想些什么,教學就會顯得盲目。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可以暢所欲言。閱讀教學不能把理解課文內容作為唯一的目標,應與習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因為每一篇課文其實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學生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使閱讀與寫作不脫節。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
《負荊請罪》是篇歷史小話劇,它通過人物對話,描寫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向上卿負荊請罪的故事,在擋道與避讓、請罪與攜手的對比之中,突出人物鮮明的個性。
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我通過緊扣戲劇沖突,揣摩“潛臺詞”,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繼而挖掘文本資源,認識中國的“和”文化。課前重視學生的預習作業,讓學生讀通、讀準、讀懂,為上課打好基礎。課中啟發誘導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思、樂想、樂說。
第一幕的教學主要抓戲劇沖突,這是閱讀劇本的關鍵。我拋出一個問題:“藺相如與韓勃在討論什么問題?”學生很容易就了解到一個信息,即“韓勃認為藺相如怕廉頗,而藺相如自己卻堅持說不怕”,這就是戲劇沖突。我帶領學生緊扣這個沖突,深入文本,揣摩臺詞,引出“和為貴”這一個中心。
第二幕的教學通過研究廉頗是怎樣請罪的,抓藺相如寬恕廉頗的細節描寫,體會到廉頗請罪是誠心誠意的,藺相如也是真心原諒廉頗的,彼此的真,彼此的誠,才有了負荊請罪這樣好的結局。
整堂課上下來,雖然是流暢的,學生也是投入的,但總感覺少了什么。過后,王校長跟我聊了一下,指出朗讀不夠,如果能指導朗讀,借朗讀來體會品質、升華情感,學生的心與課堂就更融洽了!再想想自己的課堂,朗讀的確做得不夠。其實有很多環節可以設計朗讀,更好地品味“潛臺詞”。第一處:藺相如的兩次“笑”。原設計是出示這兩處“笑”,讓學生模仿藺相如的口吻,任選一句,繼續往下說說他的想法,然后總結藺相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F在想想,如果在學生說過之后,再指導朗讀這兩處“笑”,然后總結人品,是不是更好呢?第二處:分角色朗讀。課上隨機選了呂鎵均、呂嘉偉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了第一幕,但都沒能很好地把握藺相如、韓勃的語氣,特別是藺相如的兩處“笑”,沒能讀出他的寬容大度。當時我怕后面的環節跟不上,草草地評了一下,讓他們注意讀出人物的語氣,體現人物的特點,沒再指導讀,就進入到下一環節。如果我當時讓學生評評讀的不足,應該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讀,或許能更好地體現人物的特點。第三處:藺相如的五處“請”。這是藺相如寬恕廉頗的細節描寫,教學中,我只設計了學生從五個“請”字中體會到什么。如果當時我把這五處“請”出示出來,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話,再從“請”字中體會,學生是不是更能體會到其中的內涵呢?
對“和”文化的拓展,設計時考慮到人際關系的和諧,社會的和諧,乃至世界的和平,還播放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活字印刷——和。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少了和諧,有些倉促,沒能與學生融洽地交流“和”文化,現在想想,有點遺憾。
關注課堂,反思課堂,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愛上課堂。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
今天,我教《負荊請罪》,上課的一剎那,突然想起一個詞——放手。
于是,我對孩子們說,我給他們二十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自學:自己讀生字,自己讀詞,自己理解不懂的字詞,自己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不會的可以來問我,可以問同桌,也可以下位與別的同學交流,還可以去查閱手頭的資料,可以去問不開口的老師……
二十分鐘左右,匯報開始,我想,可以讓學生先說說對詞語的理解,學生只要一開口,字音的問題就可以隨機解決了。 拋出來了磚,引來的是學生的玉了,我這樣想。
生:(一位同學率先站了起來)我向大家匯報“府邸”這個詞的意思,“府邸”就是指當官司的人家住的地方。
生:我來補充一下,“府邸”不僅是指做官的人家住的地方,只要是有權有勢的人家住的地方都可以叫府邸。
生:大財主家住的地方也叫府。
師:你們這一說,老師心里明白了,“府邸”絕對不是茅草房,那種連大門口都掛著燈籠,都臥著石獅子,都站著門衛的人家,他們住的地方一定是府邸了。
生:我知道“針鋒相對”就是“針尖對麥芒,寸步不讓”。
生:我知道“寬容大度”就是心胸很寬廣。
生:“寬容大度”就是宰相的肚量,能撐船。
生:“寬容大肚”就是大肚之人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生:“昏庸”就是耳聾眼花老糊涂。
生:“昏庸”就是不明白糊里糊涂。
生:我知道“上卿”是古代的一種官職。
生:“上卿”大概相當于宰相。
生:就像國務院總理,像外國的總統。
生:“懼怕”就是害怕。
生:跟害怕還不一樣,“懼怕”是說內心很恐懼,非常害怕。
生:我弄懂了“門客”就是指家里的傭人。
生:是跑堂的。
生:不是,“門客”是藺相如出錢供養的能為他出謀劃策的人。
師:對,門客可不是傭人,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很對,門客可是謀士啊!
生:我知道“負荊請罪”就是背著帶刺的荊條到別人的家里去請罪。
生:“負荊請罪”就是指登門謝罪。
生:“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負荊請罪”還是一個成語,比喻誠心誠意地道歉。
……
不知不覺,下課的鈴聲響了,我們卻久久地沉醉在交流的氛圍里。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精彩的有智慧的語文課,不在于教師講授無數個知識點,而在于學生提出更多的為什么;不在于教師運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于設計的課堂有無其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于他們是否展開想像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在于學生對自己的發展是否有足夠的自信。”能夠讓學生借助課本發展語言、訓練思維、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雖然我的課堂還存在著許多缺點,還留下了不少遺憾,但正是有了這樣地探索,我們才能不斷地前進。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的主題,是時代的呼喚。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更應該巧妙點撥,善于激勵,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