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節奏活動教案(通用2篇)
小班節奏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能用快樂的情緒演唱,感知廚房里的各種聲音。(幼兒通過學唱歌曲,感受廚房里聽到的炒菜聲、瓶罐聲、油鍋聲,從而關注某些特定環境中的特殊聲音,感受聲音的奇妙之處。)2.能按樂句敲擊樂器,進行初步的合作表演,樂于在集體中大膽地表現。(通過與同伴的合作表演,嘗試制造簡單的聲音效果,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活動重點: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初步的合作。
活動難點: 理解歌詞內容,唱準附點音;能夠按樂句敲擊樂器。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分成四組,每組的"樂器",分別是勺子(乒乓乒乓聲),塑料紙(嘩啦嘩啦聲),筷子(嘭恰嘭恰聲),果奶瓶(嘶嘶喳喳聲)。
2.鋼琴,琴譜,音樂《廚房里的聲音》。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①師:小朋友們昨天晚上誰在廚房里做的晚飯呢?(以幼兒熟悉的生活場景,引起幼兒的共鳴,從而引出課題。)②幼:是奶奶。
(二)廚房里有什么聲音。
①師:想一想,奶奶在廚房勞動時會發出哪些聲音,誰來告訴老師呢?②洗菜的時候會發出什么聲呀?那炒菜呢?
③幼:嘩啦嘩啦"的洗菜聲、"嘶嘶喳喳"的炒菜聲,"乒乒乓乓"的瓶罐聲,"丁丁冬冬"的勺子聲,"沙沙沙沙"的筷子聲。
④師:請小朋友們聽聽老師唱的《廚房里的聲音》,等會老師要請小朋友告訴老師你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
⑤主要有哪些聲音?
⑥幼:乒乓乒乓聲,嘩啦嘩啦聲。
(三)唱唱廚房里的聲音。
1.教師帶領幼兒齊念象聲詞。(根據歌詞中象聲詞的節奏念。)2.引導幼兒猜想并討論:歌曲中的"乒乓乒乓"(廚房里碗跟調羹碰在了一起,發出了乒乓乒乓的聲音)、"嘩啦嘩啦(洗碗、洗菜打開水龍頭就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嘭恰嘭恰(切菜聲,菜刀與菜板碰在一起發出了嘭恰嘭恰的聲音)"、"嘶嘶喳喳"分別是做什么事情發出的聲音。教師適當地加以提醒。(這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猜想、討論廚房里發出的聲音,使幼兒更好地熟悉歌曲節奏和歌詞。)3.帶領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四)廚房里的大合唱。(節奏練習)1.先讓幼兒根據歌詞中象聲詞的節奏,徒手練習。
2.出示果奶瓶、筷子、勺子和塑料紙,請幼兒聽一聽敲擊果奶瓶、筷子、勺子或揉搓塑料紙發出的聲音。(利用幼兒平時熟悉的材料作為打擊樂器,引起幼兒 演奏的興趣。)3..廚房里的聲音這么多,就像大合唱。讓我們用這些樂器來學學這些廚房里的聲音吧。
3.分四組,每組幼兒分別手拿不同的材料,教師彈到象聲詞樂句時由幼兒表演。如第一句|3· 3 1 1 0|為碗筷組敲擊兩個勺子發出聲音,|2· 2 4 4 0|為洗菜組揉捏塑料紙發出聲音,|5· 5 3 3 0|為切菜組用筷子碰觸桌面發出聲音,最后一句|4 · 4 2 2 0|為炒菜組用果奶瓶互碰發出聲音。( 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合作敲擊。初步感受合作的樂趣與聲音的奇特。)4.教師做指揮,幼兒合作敲擊樂器演奏歌曲。
四、活動延伸: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學會了廚房里的這么多聲音,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好聽的聲音,一會我們再到區角活動室里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物品能發出好聽的聲音。(活動延伸到區角,老師也還有更多機會來教孩子,讓他們整齊的、有規律的敲打。)音樂活動《廚房的節奏》,活動前備課時,我覺得這活動想要達到理想效果,可能對于我們還沒怎么接觸過打擊樂的'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有難度的。活動前我準備了孩子吃飯時用的勺子,準備了筷子、果奶瓶、塑料紙,能讓孩子用這些物品敲打節奏,有節奏的敲打出不同的聲音。
第一活動部分中讓孩子模仿媽媽在廚房勞動時發出的聲音,孩子們模仿的聲音多種多樣,活動的激情好似一下被點燃,表現的興趣十足,使這個音樂活動很好的開始。
第二部分學唱部分,孩子們學唱的積極性很高,當我彈唱歌曲時,有部分孩子已經開始跟著在學唱,為了容易使幼兒記憶歌詞,因為整個歌曲中,有多次附點,本是有點擔心孩子一遇附點音,可能需多費點時間學唱,但效果告訴我,孩子對有附點音處也能很好的把握。
第三部分,是這個活動的重難點,也是孩子活動的高潮部分,我將孩子分成四組,按座位分別用不同的材料有節奏的敲擊表演歌曲,與其說是孩子們在打擊節奏樂,還不如說是孩子們快快樂樂地玩、快快樂樂地唱、快快樂樂地在享受這一過程,本是擔心孩子第一次合作敲擊會行嗎?他們用完整的配合告訴我,他們完全可行的。
我認為在此刻,應把節奏圖譜多唱幾遍,并讓幼兒單獨表演,不對的地方馬上一起糾正,達到每人都能大膽正確地表現。
在最后廚房音樂會的表演,我認為還不錯,幼兒拿到廚具寶寶時特別興奮,讓他們隨著音樂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打節奏,幼兒基本都能在所學的節奏型里表演,只是整體性不強,不夠整齊,我認為,這是第一次新鮮的嘗試,幼兒能打出這新學的節奏型已基本達到目標。經過此次的教學,我懂得了音樂課的形式多樣化,已經是不單純的教會孩子怎么唱歌,而是在感受音樂的高層境界,把音樂游戲化。孩子學音樂和我們學音樂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面。如何讓孩子樂于學,勤于思考成為我今后教學的努力方向。
導師說整個活動最大的亮點,是我能通過個人情緒,引導幼兒模仿各種聲音,激發幼兒活動興趣,讓幼兒在短暫的十幾分鐘感知、模仿廚房里的各種聲音。對活動有所改動的地方是第一環節,把讓幼兒自由玩,改為教師出示敲擊,,主要原因是考慮到幼兒同時敲擊時,對聲音的感知不準確。活動中孩子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導師夸獎我調控能力很強,活動的每一目標也達成較好。若我將聲音寬度再拓展些,會讓活動更為豐富。
小班節奏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喜歡。
2、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來感受音樂、認識樂器。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響板、樂曲
活動過程:
1、歡迎歌: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與教師進行相互的問候與介紹自己。
2、認識樂器:教師取出響板,讓幼兒看教師是如何使用的,然后進行傳遞樂器的練習,讓幼兒模仿教師的節奏來進行認識樂器活動。教師也可以讓幼兒來按照節奏節拍的方式進行認識樂器。
3、嗓音練習:讓幼兒能夠看教師的手勢來進行大小聲的發音練習,教師用手握成拳頭,請幼兒看著手勢發“啊”的音。
4、坐地蹦跳:教師以節奏的快慢的方式來進行兒歌“吃豆豆”的學習,第一節幼兒拍節奏學說兒歌。第二節讓幼兒配合動作學說兒歌。
5、唱歌游戲:follow me.學唱歌曲,并會表演。能跟據歌曲內容,創編表演動作幼兒學會問答的形式進行表演唱.
6、成語:刻舟求劍。教師在教給孩子成語的時候,以故事的形式來表現出來,這樣更加能夠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7、手指游戲:湊十歌。學說兒歌并會邊說兒歌邊游戲,幼兒能用雙手表示動作。
8、古詩:楓橋夜泊。讓幼兒能夠感受古詩的韻律,變換節奏學說古詩。用響板代替古詩內容。
9、舞蹈:機器貓,讓幼兒在愉快的互動活動中體驗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和美。
10、結束歌:See you next time。放松幼兒情緒體會歌曲旋律。幼兒跟隨老師幼兒可變換同伴姓名,合理利用空間進行表演唱。
附:兒歌
吃豆豆
小妞妞,吃豆豆,吃了豆豆長肉肉,長了肉肉像球球,像個球球滾跟頭.
湊十歌
一加九,十只小蝌蚪;二加八,十只小花鴨;三加七,十老母雞;四加六,十只金絲猴;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活動反思:
整個教學活動氣氛非常好,因為孩子們充滿了快樂。音樂活動的教學,常常能為孩子帶來莫大的快樂,在快樂的氣氛中,孩子們能夠學習到新的歌曲,也能進行表演,整個活動是非常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