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一對好朋友(精選2篇)
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一對好朋友 篇1
活動目標:
1、能理解物品兩兩之間的關系,能準確、流利地表達“和是好朋友。”
2、在配對游戲中,能發現生活中配合使用的兩種東西,初步關注這些物品之間的聯系。
3、在語言情景和配對游戲中,逐步鍛煉幼兒聯想力,發展幼兒語言表達力及擴散性思維。
4、引導幼兒珍愛生活用品,珍惜朋友情誼,懂得好朋友之間要友愛、合作。
活動重難點:
重點:發現生活中配合使用的兩種物品。
難點:理解配合使用的事物兩兩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能認識茶壺、鑰匙等日常生活用品,初步了解各種物品之間存在的關系。
2、教學用具:
(1)一體機(多媒體互動教學系統)、圖片(茶壺和水杯、雨傘和雨鞋)、句卡(和是好朋友。)
(2)實物:鉛筆和橡皮、牙膏和牙刷、鞋和襪子、乒乓球和球拍、酸奶和吸管、鋼筆和墨水。
(3)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教室還來了幾位小客人,我把它們請出來,認識一下它們。(出示茶壺、雨鞋、桌子、鎖、小鳥,小朋友說名稱,并貼在黑板上)今天,它們非常高興,因為它們要在大屏幕上找好朋友。接下來,我們看一看,它們的好朋友是誰呢?
二、新授:
師:咦?它們這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1、茶壺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看一看,茶壺找到的好朋友是誰呢?
生:茶杯。
師:我們聽一聽他們說了什么?(播放一體機)奧,我知道了,它們兩個是好朋友。小朋友喝水的時候,要請他們來幫忙,茶壺倒水,茶杯接水。所以呀,他們誰也不能離開誰。我們可以說一句好聽的話,先聽老師說“茶壺和茶杯是好朋友。”小朋友一起說。
生:茶壺和茶杯是好朋友。(領讀——跟讀——個別讀)
2、雨傘的好朋友
師:雨傘也找到了好朋友,是誰呢?
生:雨鞋。
師:仔細聽,他們說了什么?(播放一體機)雨傘對雨鞋說,我們是好朋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什么時候要用到雨傘和雨鞋呢?
生:下雨的時候。
師:下雨的時候我們要打雨傘,穿雨鞋。這樣我們就不會被淋得濕濕的了。它們這兩個好朋友真厲害,下雨天的時候會一起保護我們。我們可以說“雨傘和雨鞋是好朋友。”
生:雨傘和雨鞋是好朋友。(領讀——跟讀——個別讀)
三、復習拓展:
1、復習:今天,小客人都找到好朋友了。我們再來說一說它們的好朋友是誰,分享它們的快樂。茶壺和水杯是好朋友。雨傘和雨鞋是好朋友。
2、還有誰想找好朋友呢,我們再來看看。小朋友幫幫它們,好不好?哪個小朋友知道,舉手。(幼兒操作一體機,并說句子)聽一聽,你說的對不對?
3、今天小朋友表現的太棒了!你們都是助人為樂的好孩子,幫助小客人找到了好朋友。老師今天收拾東西的時候把盤子里的東西弄亂了,現在請你們幫一幫老師,找一找誰和誰是好朋友呢?快快開動你們的小腦筋。
(教師請幼兒將實物進行配對。回答:和是好朋友。)
牙膏——牙刷
鞋——襪子
鉛筆——橡皮
乒乓球——球拍
鋼筆——墨水
酸奶——吸管
謝謝小朋友們,幫老師把東西都整理好了。
四、結束:
小朋友今天表現的真棒!我們生活中總有許多東西是兩個、兩個在一起的,它們在一起可以幫我們做好多的事情,現在我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學校里找一找吧!
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一對好朋友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聽聽、說說、比比等多種手段,理解故事內容掌握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初步學會復述故事。
2、在配對游戲、語言情境中,鍛煉幼兒想象力,發展幼兒語言表達力及擴散性思維。
3、激發幼兒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5、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6、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1、 知識準備:事先和幼兒交談了解生活中各種物品之間的關系。
2、物質準備:故事中涉及的事物圖片及頭飾若干;音樂錄音"找朋友"、錄音機;磁性黑板一塊、磁鐵若干。
3、動態準備:幼兒分四組成八字為坐,教師坐中間,即便于交流,又便于幼兒動手操作。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活動興趣,談話導入主題。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好朋友?你和誰是一對好朋友?為什么?"二、引導幼兒操作,進行童話教學。
1、幼兒操作活動"給圖片配對",教師觀察了解幼兒操作情況。
師:"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老師今天就要考考小朋友,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東西有沒有好朋友?請小朋友看看你們桌上有哪些東西,和你們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誰和誰是一對好朋友?"
2、組織幼兒交流討論,提問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事物與事物之間好朋友的含義,激發幼兒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們組的小朋友是怎么為圖片配對的?為什么?"(幼兒講述時,教師貼上相應圖片)
(1) 提問:茶壺和水杯為什么是好朋友?桌子和椅子為什么是好朋友?鑰匙為什么和鎖在一起?雨傘和雨鞋為什么是一對好朋友?
(啟發幼兒小結:它們都是好朋友,它們在一起很快樂)
(2) 討論:為什么小鳥不愿意和鳥籠在一起?它的好朋友是誰?
你想不想作小鳥的好朋友?那你怎么才能作一個愛鳥的孩子?(激發幼兒 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教師小結,欣賞故事。
(1) 師:"小朋友講的真棒!現在老師把小朋友講的話,編成一個童話好不好?"提問:它們是怎么對話的?誰來表演一下?誰來給我們的童話起個好聽的名字?
(2) 集體看圖講述故事一遍。
4、討論: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是好朋友?
三、音樂游戲"找朋友",結束活動。
師:"生活中除了小朋友剛剛配對的東西是好朋友,還有許多東西也是好朋友,請你們看看你的小椅子下藏了什么東西,讓我們帶上它們,在音樂聲中找朋友吧!""小朋友,讓我們和好朋友一起到戶外去做游戲吧!"
教師提供給幼兒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和動手動腦的機會,以物品擬人化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但幼兒對茶壺、水杯、鎖、鑰匙等較感興趣,對筆、紙、圍巾、手套不是很感興趣,我應該考慮到這個問題,準備一些較有新意的,激發幼兒的興趣,改變一下兒歌的內容。在學習兒歌內容中利用圖片加深幼兒對于作品的理解,并加入了漢字,將口頭語與書面語結合,培養幼兒對于漢字的興趣。在最后一段中以全球最關心的問題——環境保護為切入口,將作品的句式做了改變,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并把語言的發展與時代的要求緊密結合。幼兒注意力集中,也很感興趣,在活動結束后應加上活動延伸:收集一些資料反映環境的惡化,讓幼兒深入的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