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名師復習教案(通用4篇)
五年級語文下冊名師復習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真讀文,進一步感悟散文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當時的寫作意境及思想感情。
2.學習本課6個一類生字,4個二類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指導學生抓住課文所描寫的具體景物,感悟作者所展開的聯想,并學會在寫作中運用聯想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抓住作者所描寫的具體景物展開的聯想,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
教學準備:
搜集茅盾的資料。
教學時數:三課時。
基礎知識:
喇(lǎ) (喇叭)(喇嘛)
叭(bā) (喇叭)
鷗(āu) (海鷗)(鷗群)
燥(zào) (干燥)(燥熱難當)
轟(hōng) (轟動)(轟鳴)(轟轟烈烈)
疊(dié) (重疊)(堆疊)(峰巒疊嶂)
焰(yàn) (焰火)(氣焰)(勢焰)
溶(róng) (溶洞)(溶解)(溶液)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都想到了什么?(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畫面……)大作家茅盾筆下的黃昏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一起看課文。
二、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
2.指名讀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習基礎知識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分清段落。(1—4,5—13)
2.讀文思考: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事物?
(浪頭、白鷗、風、夕陽、白鴿、笳聲)
3.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認真讀一讀。
4.了解作者生平,學生匯報課外查閱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認真讀文,通過作者對所見景物展開的聯想,進一步感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文章脈絡。
1.指名讀1-4自然段。
思考:作者主要描寫了哪種景物?怎樣描寫波浪的`?自己讀一讀。看到波浪展開了怎樣的聯想?(正步走的隊伍、憤怒、沖鋒號、喊殺聲、一排怒似一排。)體會當時作者內心的情感,再讀文。
2.自由朗讀5-13自然段。
思考:在這幾段文字中,作者主要描寫了什么?
什么樣的夕陽?(憤怒的、掙扎著的。)
(對明天、未來美好的憧憬與期待)
二、自由讀文,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破折號的停頓。
四、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黃昏
波浪太陽
正步走的隊伍憤怒
憤怒燥怒掙扎著
五年級語文下冊名師復習教案 篇2
教材說明
本次習作的內容為選題作文。教材由五部分內容構成:第一段說明了本次習作的主題范圍。第二段和第三段是本次習作的兩方面選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一個方面,展開來寫。第四段講明了要聯系實際生活,寫清楚,并有真情實感。第五段是對題目的要求,學生可以自擬題目,自由發揮。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聯系學生自己的實際具體事例,寫出真實的心理感受。
2.初步培養學生寫作議論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要點、聯系實際具體寫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預習習作教材,準備要寫的內容。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3課時。
〔操作要點〕
1.指導。
⑴理解題意,明確習作主旨,弄清寫什么。
出示習作要求,讓學生認真思考:
①什么是選題作文?
②這次作文寫什么?
學生經過認真思考之后會有一些初步的理解和體會。在明確寫作目標的基礎上,老師適時幫助學生歸納整理:這次作文是以寫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和感受為主要內容的文章,要把真實的事例具體地寫出來,然后分析這個事例,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⑵指導寫作。
學生在理解習作要求后,組織學生選擇話題,并在小組內討論。以某個學生的具體事例為討論內容,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從具體事例中得出個人的'心得體會。這些個人感受可以不同,這樣做是為了營造一個討論的氛圍,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寫作欲望、開擴寫作思路,取長補短,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習作。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對一些在認識上有偏激的學生加以正面的指導,使學生都能對本次的習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寫法上注意在記事的同時寫出各階段的心理想法。
2.學生動筆打草稿。
要求書寫工整,語句通順,正確使用標點,遇到不會的字要及時查字典。在學生寫作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可及時進行解答。
3.講評。
首先要綜合評述本次習作情況,著重評述兩點:⑴是否按照習作訓練要求去寫。⑵重點部分是否寫詳細了。
具體講評可采用“對比式講評”或“開放式講評”。“對比式講評”即選擇一至兩篇優秀的文章在班級朗讀、讓學生評價,說出它們的主要優點及不足之處,再出示個別較差的片段,師生共同進行評改。然后學生閱讀自己的作文找出問題,認真修改。“開放式講評”即引導學生相互品評,自由交流,讓學生在自我修改中進一步感悟寫作方法,提高表達能力。
五年級語文下冊名師復習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把事情發展順序列提綱、把事情的過程寫具體。
2、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綱、作文。
3、寫人文章寫出人物的語言和行動,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或某一方面的品質。
4、觀察要做到有順序。
5、學會寫書信、發言稿、縮寫。
教學重點:
1、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具體,并把事情經過分幾步寫具體。
2、學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反映人物的品質。
教學難點:
1、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反映人物的品質。
2、列提綱。
教學過程:
1、回顧我們本學期學過的作文類型
學生自由地說說作文的'篇目、要求、內容等。
2、選取學生的優秀作文,進行朗讀與評議,結合每一類的作文要求談談作文的注意點。
(1)復習寫清楚一件事。
學生進行討論注意點:
在寫一件事時,要注意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注意語句的通順。這件事是自己經歷過的或者看到、聽到的事。可以是使自己高興的、有趣的、新鮮的事,也可以寫使自己感到慚愧的、傷心的事。
(2)復習把事情經過分幾步寫具體
討論重點:
怎樣抓住一件生活中的事,雖然這樣的事情看似不起眼,也很小,但要想想是否反映了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質。
仔細回憶事情的經過,想象當時的情景,可以把情況分成哪幾步?怎樣一步一步寫清楚。
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如何把這部分詳細地寫清楚?所反映的人物品是什么?
同樣列舉學生習作中的片段進行評議鞏固。
3、說說作文的一些常規要求,看看自己的作文,找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同學之間作文交流。
五年級語文下冊名師復習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詩人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寫結合,寫寫自己經歷過的微笑。
二、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2、自讀課文。提示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不懂的詞語借助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3、學生試讀課文,指名學生愿意讀哪一節就讀哪一節。
4、整體感知:讓學生說說讀了詩歌以后,你對“微笑”這個詞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理解。
5、認讀生字、生詞。
(二)再讀生疑,研讀感悟。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質疑提問。
如:為什么說微笑的價值很高?為什么說微笑是朋友間交流的信號?為什么說“在人生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證就是微笑?”
2、小組內研讀,討論。
3、集體交流,感悟詩文背后蘊藏的深刻含義。
a、微笑很容易做到,你是不是常常對別人微笑?如果你以前不愛微笑,以后回怎么做?
b、詩人把“微笑”比作“身份證”,想一想還能把微笑比作什么?
(三)反復練讀,背誦課文。
1、指導學生畫出句尾押韻的字,自己反復練讀,體會朗朗上口的感覺。
2、指名讀詩,互相評議。體會這首詩語氣親切的特點。
3、嘗試背誦課文,同桌互背。
(四)讀寫結合,積累詞語。
1、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把微笑送給別人或接受別人微笑的'經歷,先說一說,注意要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為什么把微笑送給別人(為什么接受別人的微笑),“我”的心理活動以及別人的表現(動作、語言、神態)等,然后再寫下來。
2、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如:轉瞬即逝,善良淳厚。在人生道路上,最好的身份證就是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