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教案范文(精選14篇)
編織教案范文 篇1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
2、通過游戲提高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培養他們互相協調、團結友愛的精神。
3、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設計意圖】
編花籃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游戲,趣味性強,操作簡單,不需要什么器械,它不但能鍛煉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還能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團結,培養他們之間的感情,是孩子們非常喜愛的游戲。
【活動準備】
《健康歌》光盤、一塊平坦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播放《健康歌》,幼兒隨著《健康歌》的音樂在教師的指導下做熱身運動。
二、游戲指導
游戲玩法:
孩子們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名孩子將自己的一只腿放在旁邊兩孩子的手上,單腿站立,然后,孩子依次將自己的一條腿放在另一小孩的腿上,所有孩子將腿搭好后,最先那個孩子的腿放在最后一名孩子的腿上,開始游戲,邊單腿跳邊唱兒歌:“編、編、編花籃,花籃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籃”。
游戲規則:
1、參加游戲的人數在三人以上。
2、若有一個小孩的腿掉下來了,游戲必須重新開始。
三、放松活動
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活動活動四肢,使身體完全放松。
【活動延伸】
回家和小朋友們繼續玩《編花籃》的游戲。
【活動反思】
孩子們很喜歡編花籃的游戲,能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鍛煉了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培養了他們之間的感情,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編織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線條,了解不同的材料可以編織出的不同效果,運用線條進行簡單的編織,表現裝飾效果。
方法與過程——教師演示操作幾種編織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思路。學生通過欣賞、小組合作討論,實踐練習等方法認識和表現各種線條的編織效果。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編織與生活的聯系及親手編織的樂趣。
教學重點:學習認識、繪畫各種線條并組合編織。
教學難點:線條的排列與裝飾
教師準備:各種材料的編織圖片,編織實物。
學生準備:自己收集的編織物品,紙、彩筆等。
教學建議:本課建議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感受用各種材質編織的不同效果,認識各種線條及給人帶來的各種感受與聯想。第二課時運用線條畫出不同的裝飾效果,并剪出各種生活物品的造型。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1、教師表演編織
2、揭示課題
二、欣賞
1、學生交流自己認識的編織物品及紋理效果
2、圖片欣賞更多的編織物或教師配合學生的交流出示一部分編織實物
三、紙條編織的方法探究
1、出示紙條編織
2、教師演示
3、學生討論編織的方法
4、師生交流總結,如:橫線條和豎線條可以深淺搭配著編織,一條隔一條地編織,或二條隔著一條編等多種方法。
四、學生作業
學生練習用紙條編織
五、評價
以教師的鼓勵為主
編織教案范文 篇3
一、教學目標:
學習短針的織法。
二、教學準備:
鉤針一枚;毛線一團
三、教學過程:
(一)教師示范拿線的方法。
(二)教師示范短針的編織方法,學生學習
(三)學生看著圖解練習編織短針,教師巡視。
編織教案范文 篇4
一、教學目標:
學習用短針的織法編制樹葉,激發學生對編織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鉤針一枚;毛線一團
三、教學過程:
(一)教師示范拿線的方法。
教師示范拿線的方法。
教師展示鉤織好的樹葉,學生欣賞。
(二)學生看視頻嘗試編織樹葉
視頻分段展示起針方法和編織方法,學生邊觀看視頻,邊學習鉤織。
(三)學生邊看邊學,教師示范編織,巡視指導有需要的學生。
編織教案范文 篇5
活動目標:
1、運用晴綸毛線編織出小丑的造型。
2、能大膽想象,積極動手參與活動。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材料:
乒乓球、晴綸毛線、彩帶、花布(邊角料)、膠水。
工具:
剪刀、錐子
制作:
1、先用晴綸毛線扎出小丑的身體和大小不同的彩線球,再把花布裱糊在紙上,卷成錐形帽子。
2、結實
3、裝飾眼睛、嘴,加工完成。
做做玩玩----絨線編織《手套娃娃》
材料:
白色勞動手套、棉花、毛線(二、三種顏色)、縫紉線(黑、白、紅)、花布(邊角料)。
制作:
1、將手套的無名指退進手掌里。再剪下小手指套,把小指套縫在與大拇指套對應的位置上。
2、向手套內填塞棉花。用毛線在大拇指套的根部扎出脖子的位置、調整好娃娃頭的大小造型,即可將娃娃頭的翻口處縫合;至此,手套娃娃的基本形體就組成了。
3、在恰當的位置上用紅縫紉線綴上嘴巴、黑縫紉線綴出眼睛、黑毛線縫制頭發。
4、根據需要制作各種服飾。
布袋木偶系列
★材料與工具
材料:硬泡沫、毛巾、布、線等。
工具:美工刀、銼、剪、針、乳膠、大頭針、砂紙。
★制作方法
1、選一塊泡沫用美工刀削去邊角,再鋸成粗胚(圓球形),然后修成小熊的頭,再用木工銼、砂紙打磨平滑加工制成;
2、在頭上包貼一層布,可用毛巾以及舊針織品,包貼時乳膠要圖勻;
3、用8cm×20cm的卡紙涂上乳膠,卷成比食指略粗的紙筒,在頭下方挖一個交紙筒略小的圓洞,將紙筒插入固定在里面;
4、用卡紙或棕色絨布做耳朵,在頭頂開槽口,將耳朵嵌進去;
5、用紐扣做眼睛,用細鐵絲穿在孔中,做一道小小插腳,醮上乳膠液插在頭胚上,眼睛會顯得水靈靈的,鼻子可以用包扣法做,抹膠粘上;
6、根據表演者的手形大小,用布縫制布袋;
7、按布袋的大小設計縫制木偶的服裝,要求穿脫方便,以便更換;
8、用橡皮筋將布袋的頸部扎牢在頭的頸部上,再穿上衣服,小熊布袋木偶就好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通過小丑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丑的外形。并讓幼兒嘗試描繪自己喜歡的小丑。引起幼兒的興趣。感受小丑夸張的外形,讓幼兒作畫,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夸張、滑稽的小丑。幼兒都能順利完成所要求的滑稽小丑的制作。并且有大部分孩子的作品可稱得上很完美,漂亮。幼兒在了解了小丑的形象特點后,開始大膽想象,積極制作滑稽的小丑。
編織教案范文 篇6
一、教學目標:
復習短針的織法,學習中長針的編織方法,培養手工編織興趣。
二、教學準備:
鉤針一枚;毛線一團
三、教學過程:
(一)教師示范拿線的方法。
(二)學生看著圖解嘗試編織長針
(三)學生練習編織長針,教師巡視指導。
編織教案范文 篇7
[size=16px]課 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欣賞、示范和編織練習相結合民間編織教案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我國民間編織的特色及風格,民間編織教案增強學生熱愛傳統民間美術的感情。初步掌握民間編織的基本方法,并要求學生按步驟用棕編或紙編做一個編織小動物民間編織教案。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民間編織的特點及制作方法與步驟。
難點:掌握紙板、紙條的軟硬程序及紙編時折紙的角度與手法。
三、教具與學具準備
教 具:竹編、草編、藤編、紙編工藝品各式各樣~2件,繪畫紙,硬紙片,膠水,紅毛線,黃毛線,剪刀,引渡針
學 具:繪畫紙、硬紙片,膠水,紅毛線,黃毛線,剪彩刀,引渡針。
四、作業要求
按照紙編方法紡織一只貓頭鷹,要求圖樣美觀,比例協調,制作精細。
一、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組織教學。檢查學生課堂常規及學習的準備
(二)導入新課.
引言:我們從小就有一個習慣,用彩繩編織花籃,過端午時用粽葉編織花籃、斗笠、水桶等民間編織美術教案,這些都是最簡單的編織。假如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編織出更多的花式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課-----民間編織。
板書:民間編織
(三)講授新課。
1、欣賞民間編織的藝術特色。
(1)指導、啟發學生認識教材上各圖編織美的特點。
(2)大家談談最喜愛的作品,以及在生活中所見到的編織品。
(3)小結:竹編是我國南方傳統的工藝美術品。它發竹篾材料,以造型生動、做工精美著名。請欣賞教材p.21圖片竹編的背簍、果盒。草編裝飾品,取材廣泛,以草為材料、編制成各式作品,以夸張,變形為多。民間編織教案,棕編以棕樹葉為原料,其作品有鄉土氣息和質樸的風格,教材p.22的仙鶴、蜻蜓造型生動、逼真。
1. 民間編織的實用性與審美性融為一體的事例。民間編織教案
用廢棄不用的包箱扎帶編織的菜籃、提袋等。
用紙條、篾絲、毛線、麥稈編織的墊板、薄團、玩具等。民間編織教案
3、棕編蚱蜢制作步驟。
(1) 棕葉泡制,在開水中煮3分鐘
(2) 編織:a.觸須;b.頭;c.背、腹、翅。
(3) 整形修剪:觸須、腿、翅。
(4) 用紅毛線點眼。
由于棕葉材料較困難,我們學習另一種編織------民間紙編,它同樣是人民群眾喜愛的工藝品。
1、 準備工作。
(1)做線穗。
把一根1米的紅毛線裁為三段,其中兩段各15cm,一段70cm,把長段的線毛線纏成8cm的圈,然后用黃毛線(15cm)束緊一端打結,把另一端剪開,再用一根15cm長的紅毛線穿過上端。
(2)用硬紙片裁剪貓頭鷹頭部。
頭高7 cm, 眼睛寬14cm,如圖一。
a.畫圖、裁剪頭部; b、挖眼洞
(3)用繪圖紙裁紙條。
一條3cm×70cm的紙折成1 cm 寬的邊,七條1cm×50cm的紙條。
(二)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為下節課紙編貓頭鷹作好了準備工作,希望大家把這些紙條及貓頭鷹的頭部保存好,不要搞皺了,因為平滑的紙面做出來的圖形效果更好一些。請同學們下節課帶齊學具。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具。
(二)復習提問
民間編織的種類有哪些?各有什么特色?
(三)導入新課。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民間編織并做了紙編貓頭鷹的準備工作,這節課我們進行編織。
板書:民間紙編------貓頭鷹。
(一)講授新課。
1、教師先編織好范樣。
2、教師示范,學生仿做,同步進行。
3、編織步驟如下:
外框;先把3cm×70cm的繪圖紙折成三折,做貓頭鷹的外框,身長12cm,身寬11cm,尾部的高度4.5cm,再用膠水在圖中黑點所表示的地方固定。如圖二。
羽毛:把1cm×50cm的紙條,用膠水粘接,按圖三所示的折法來回編織,并把靠近外框的紙條用膠水粘住。折時,手法要準、穩,紙條不能有多次折痕。
尾部:把紙條如圖四所示,上下折疊編織。
上線穗:如圖五所示,在貓頭鷹頭部穿一根15cm的紅毛線,把線頭兩端合在一起打結,再在尾底部中間把線穗裝上。
整理定型:把外框修正,羽毛擺勻,線穗拉直。
4、課堂巡視、提示。
在編織過程中,要注意清潔,不要把紙條搞皺搞臟,編織要均勻,發現普遍的問題及時解決,提示學生按程序進行,牢記操作要領。
5、課堂總結。
(1)選出優秀作品掛在黑板上進行講評。
(2)從實用變為藝術品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大特色,鼓勵學生多看多練多做,為弘揚我國民間藝術作出貢獻
編織教案范文 篇8
一、生成活動在我園的民族教育活動中,我班的民族工藝展示臺上,展示著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其中有各類編織的物品。一天,班上的李元溶小朋友拿著一個竹編的小動物好奇地問:"咦?這是什么做的呀?真好玩。"他的一句話馬上吸引來幾名幼兒。他們又拿起其它的幾件編織的物品,看著、摸著、說著。幾天后,班上的小朋友先后拿來了竹編、草編、布編、繩編等各種編織物。見孩子們的興趣越來越濃,我準備就編織開展幾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通過觀察編織物品,激發幼兒參與學習的欲望。培養幼兒多種能力。
三、活動過程(一)欣賞活動目標:
⑴ 觀察編織物的特點,激發幼兒參與的欲望;⑵ 了解幼兒對圖示的理解水平。
材料:各種編織物品若干,紙編作品若干,彩條若干,說明書一份。
過程:
⑴ 出示展示臺,讓幼兒欣賞,并介紹自己所帶的物品,找異同點,引導幼兒小結用的材料不同,都是編織而成的;⑵ 教師出示紙編作品組成的畫面,讓幼兒欣賞,引起幼兒的興趣;⑶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出示作品所用的材料,并出示相關的紙編說明書,提出探索問題上面符號代表什么,和以前看過的折紙圖示有什么不同;⑷ 幼兒熟悉材料,嘗試看圖學習直編。
分析:幼兒對參與活動,尤其是說明書的投放很感興趣,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熱情,但是說明書的第五步對幼兒較難,需成人指導,所以在說明書的旁邊應投放相應的供幼兒拆編的紙編作品,提高對圖示的理解。
(二)操作活動(一)小組活動㈠目標:引導幼兒能自己看說明書,進行直線編。
材料:說明書,彩條及相關成品,教師邊觀察邊幫助小組。
過程:
⑴ 幼兒分組自選編織成品,學習看說明書直線編,發現說明書中圖示的規律;⑵ 幼兒自由編織,教師輔導個別幼兒;⑶ 引導幼兒在仿編后進行變化;⑷ 請幼兒介紹自己作品。
分析:幼兒基本學會了看說明書,在第五步時,不少幼兒借助旁邊可拆收的作品。但投放的彩條的寬度要有變化,以利于幼兒選擇組畫。幼兒的作品種類少,主要是因為幼兒間的相互模仿和幼兒的感性經驗少所造成的。針對這種情況,應從豐富幼兒的經驗入手。
操作活動(二)目標:引導幼兒自己看曲線編的說明書。
材料:說明書,彩條等。
過程:
⑴ 幼兒小組自學曲線編的方法;⑵ 和幼兒共同總結曲線編織的特點,教師輔導個別幼兒;⑶ 組織幼兒賞析幼兒作品。
分析:幼兒能根據說明書自學曲線編,個別幼兒不再需要教師的輔導,但有十名幼兒需旁邊的輔助說明才可以編。
操作活動(三)目標:
⑴ 鼓勵幼兒利用兩種編織方法編織出自己需要的形 象,⑵ 鼓勵幼兒大膽地創新,并能與同伴協商合作。
材料:彩條,膠棒,各色彩紙,水彩筆,大白紙等。
過程:
⑴ 請幼兒自由組合,協商所要組合的畫;⑵ 引導幼兒按自己的主題分工;⑶ 引導幼兒自己解決組畫過程中的分歧意見;⑷ 作品展示,引導幼兒自評、互評。
分析:幼兒經過相互協商,把各自喜愛并想表現出來的作品歸納為三類,并自覺分組,組合出的三幅畫是:海底世界、森林小動物、公園一角。幼兒情緒高,興趣濃厚,當不知道的形象出現時,幼兒會去相關的區域尋找答案。幼兒學會了協商解決問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另外,幼兒沖出了紙條的局限,能使用多種材料進行組畫。
編織教案范文 篇9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繞8字花,并嘗試美麗的菊花。
2、在編織活動中體驗制作成功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鉛絲、皺紙、各色絲帶、雙面膠等
三、重難點:
掌握8字繞的技能
四、活動過程:
1、上次我們去上海大學參觀了菊花展,你們覺得菊花漂亮嗎?漂亮在哪里?
2、幼兒交流各自的意見
3、教師小結:菊花顏色多,形狀比一樣,所以看上去很美很漂亮。
4、那今天你們想不想做彩色的菊花?
幼兒嘗試制作菊花:
1、教師出示各種材料請幼兒看看說說
2、幼兒嘗試制作,教師指導
3、幼兒交流
(1)請個別幼兒演示:“你是怎樣做的?”
(2)教師結合示意圖講解操作重點。
關鍵點:毛線在大拇指和食指上繞“8”字花。
(3)幼兒再次動手制作
作品展示,活動講評:
1、作品展示交流,誰做的菊花漂亮?為什么?
2、教師提議,我們把我們做好的彩色花裝在花瓶里,大家一起來欣賞。
編織教案范文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彩條穿插編織的方法;
2、能夠準確地沿線剪紙條,邊緣光滑;
3、在細致的編織活動中養成有條理有耐心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能夠較靈活地使用剪刀。
2、材料準備:繪本PPT《花格子大艾瑪》、花格子大象艾瑪花紋圖片一張、剪刀、大象每人一只、彩色卡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用繪本故事《花格子大象艾瑪》導入,集中幼兒注意,引起幼兒興趣;
2、提問,引導幼兒探討。
教師:故事的主要說誰?(花格子大象艾瑪——這時出示艾瑪圖片)
它身上的花紋是什么樣的?(花格子)
花格子的排列有什么特點?(間隔排列)
3、出示操作材料——底板,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是大象一年一度的化妝節,有一群剛出生的小象,它也想穿花格子衣服,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二、教師示范講解
1、引導幼兒觀察底板小象上有什么
教師:老師為每位小朋友準備了剪刀、卡紙、大象
教師:首先先來看看,大象身上有什么啊?(這是老師用刀劃得線條)
教師:卡紙上又有什么?(直線)
教師:好,接下去老師要開始裝扮大象了,小眼睛仔細看。首先將卡紙沿直線用剪刀剪下來,大家一起分享這些顏色。接著我們就用這些彩條進行編織了。先拿一根彩條,將彩條先放在大象的上面,從上往下依次穿,看看老師一次穿過了幾根?
教師:老師是按照什么規律來穿的?一起來說一說?
教師:穿好以后老師有個小秘訣,為了能穿更多的彩條,請穿好以后靠靠攏。全部穿好以后請小朋友將多余的彩條剪掉。
2、教師請個別幼兒嘗試穿彩條。
3、幫助幼兒加深規則映像。
教師:接下去老師就要來考考小朋友了,剛剛的本領有沒有學會,線怎么做,然后。最后。
三、自主操作
教師提醒幼兒注意:
1、剪刀不要弄傷其他小朋友
2、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去給客人老師看看3。聽到鈴鼓聲回到座位做好。
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編織,教師巡回指導。
1、提醒幼兒剪開彩條時注意連續,不能剪斷;
2、建議幼兒穿好一根后向旁邊推緊,彩條與彩條之間不能留縫隙;
3、提醒幼兒在剪的過程中注意安全,及注意桌面地面的衛生。
四、化妝舞會
教師:小象們都化好妝了,接下去我們一起去參加化妝舞會吧!
編織教案范文 篇11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繞8字花,并嘗試美麗的菊花。
2、在編織活動中體驗制作成功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鉛絲、皺紙、各色絲帶、雙面膠等
三、重難點:
掌握8字繞的技能
四、活動過程:
1、上次我們去上海大學參觀了菊花展,你們覺得菊花漂亮嗎?漂亮在哪里?
2、幼兒交流各自的意見
2、教師小結:菊花顏色多,形狀比一樣,所以看上去很美很漂亮。
4、那今天你們想不想做彩色的菊花?
幼兒嘗試制作菊花
1、教師出示各種材料請幼兒看看說說、幼兒嘗試制作,教師指導
3、幼兒交流
請個別幼兒演示:“你是怎樣做的?”
(2)教師結合示意圖講解操作重點。
關鍵點:毛線在大拇指和食指上繞“8”字花。
(3)幼兒再次動手制作
作品展示活動講評
1、作品展示交流,誰做的菊花漂亮?為什么?
2、教師提議,我們把我們做好的彩色花裝在花瓶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組織教學引出主題
編織教案范文 篇12
一、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
2、通過游戲提高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培養他們互相協調、團結友愛的精神。
3、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二、設計意圖
編花籃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游戲,趣味性強,操作簡單,不需要什么器械,它不但能鍛煉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還能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團結,培養他們之間的感情,是孩子們非常喜愛的游戲。
三、活動準備
《健康歌》光盤、一塊平坦的場地。
四、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播放《健康歌》,幼兒隨著《健康歌》的音樂在教師的指導下做熱身運動。
(二)游戲指導
游戲玩法:
孩子們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名孩子將自己的一只腿放在旁邊兩孩子的手上,單腿站立,然后,孩子依次將自己的一條腿放在另一小孩的腿上,所有孩子將腿搭好后,最先那個孩子的`腿放在最后一名孩子的腿上,開始游戲,邊單腿跳邊唱兒歌:“編、編、編花籃,花籃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籃”。
游戲規則:
1、參加游戲的人數在三人以上。
2、若有一個小孩的腿掉下來了,游戲必須重新開始。
(三)放松活動
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活動活動四肢,使身體完全放松。
五、活動延伸
回家和小朋友們繼續玩《編花籃》的游戲。
六、活動反思
孩子們很喜歡編花籃的游戲,能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鍛煉了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培養了他們之間的感情,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編織教案范文 篇13
第一課時 認識編織工具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與感受鉤織作為一種民間工藝對生活和社會的影響與意義,認識常見的鉤織材料,了解它們的特性。
2.認識常用的編織工具:鉤針和毛線。
3.掌握鉤針的握法。
二、教學準備:
各種鉤針編織物件;鉤針一枚;毛線一團
三、教學過程:
(一)鉤針的起源
(二)鉤針編織物的欣賞。
1.請學生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看見過哪些鉤針的編織物?
視頻播放編織物的圖片,欣賞漂亮的,有創意的手工小物件
2.學生說說觀看后的想法
(三)認識鉤針和線
1.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鉤針,并說一說鉤針有哪些特點?和我們平時見過的毛衣針有什么區別?
2.教師示范鉤針的握法以及用法
學生模仿教師的手法,體驗鉤針的運針方法
3.教師示范毛線的拿法,學生模仿體驗毛線的拿法。
(四)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編織短針
一、教學目標:學習短針的織法。
二、教學準備:
鉤針一枚;毛線一團
三、教學過程:
(一)教師示范拿線的方法。
(二)教師示范短針的編織方法,學生學習
(三)學生看著圖解練習編織短針,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 編織長針
一、教學目標:復習短針的編織法,學習長針的編織方法。
二、教學準備:
鉤針一枚;毛線一團
三、教學過程:
(一)在短針的基礎上編制長針
教師先向學生示范長針的編織方法。
(二)學生看著圖解嘗試編織長針
(三)學生練習編織長針,教師巡視指導。
一、教學目標:
復習短針的織法,學習中長針的編織方法,培養手工編織興趣。
二、教學準備:
鉤針一枚;毛線一團
三、教學過程:
(一)教師示范拿線的方法。
(二)學生看著圖解嘗試編織長針
(三)學生練習編織長針,教師巡視指導。
一、教學目標:
學習用短針的織法編制樹葉,激發學生對編織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鉤針一枚;毛線一團
三、教學過程:
(一)教師示范拿線的方法。
教師示范拿線的方法。
教師展示鉤織好的樹葉,學生欣賞。
(二)學生看視頻嘗試編織樹葉
視頻分段展示起針方法和編織方法,學生邊觀看視頻,邊學習鉤織。
(三)學生邊看邊學,教師示范編織,巡視指導有需要的學生。
編織教案范文 篇14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繞8字花,并嘗試美麗的菊花。
2、在編織活動中體驗制作成功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鉛絲、皺紙、各色絲帶、雙面膠等
三、重難點:
掌握8字繞的技能
四、活動過程:
1、上次我們去上海大學參觀了菊花展,你們覺得菊花漂亮嗎?漂亮在哪里?
2、幼兒交流各自的意見
2、教師小結:菊花顏色多,形狀比一樣,所以看上去很美很漂亮。
4、那今天你們想不想做彩色的菊花?
幼兒嘗試制作菊花
1、教師出示各種材料請幼兒看看說說、幼兒嘗試制作,教師指導
3、幼兒交流
請個別幼兒演示:“你是怎樣做的?”
(2)教師結合示意圖講解操作重點。
關鍵點:毛線在大拇指和食指上繞“8”字花。
(3)幼兒再次動手制作
作品展示活動講評
1、作品展示交流,誰做的菊花漂亮?為什么?
2、教師提議,我們把我們做好的彩色花裝在花瓶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組織教學引出主題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