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永生的眼睛教案(通用4篇)
四年級語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永生的眼睛》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眼睛”單元的第三篇主體課文,作者是美國的琳達·里弗斯。課文講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經和準備為盲人捐獻角膜的動人事跡,贊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題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則弘揚了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必將世代相傳,永不泯滅。從更深的意義上理解,“永生的眼睛”體現的就是一種熱愛生命的情懷。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2、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捐獻器官、幫助他人并為此感到高興和驕傲的高尚情操。培養學生熱愛生命、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理解作者一家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的高尚情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配樂朗誦)“你的眼睛,像遠方淡藍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塵埃,隱沒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我曾經是一位遠離光明的人,當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時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邊的親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運的,因為我接受了溫迪捐獻的角膜。是她給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尋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溫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師: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天日的人的呼聲,他要呼喚、感謝的是誰?(學生齊答)對,是金發碧眼的溫迪!今天,就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次走進《永生的眼睛》,看看溫迪一家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吧!回顧上節課學習內容,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的三位親人去世后捐贈角膜,使他人重見光明的感人故事)
【評析:課初,趙老師以獲得器官捐獻者寫下的一首感謝詩導入新課,再配之教師深情的朗誦,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了情感基調和閱讀期待。】
(二)品味永生,感受語言美、人性美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琳達的親人有(板書):母親、父親、溫迪
2、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想琳達在母親、父親、女兒捐贈角膜這件事前后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生匯報:由開始的強烈反對捐贈母親的眼角膜到后來主動捐贈女兒的眼角膜。
3、品讀感悟作者的感情變化
(1)聯系生活,體會作者的悲痛,母親的偉大
a、是什么讓作者的態度發生了這么大的轉變呢?讓我們一起回到1965年那個炎熱的夏日,當14歲的琳達突然失去了媽媽,又聽到父親同意捐贈媽媽的角膜時,態度是:生:強烈反對(板書),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學生找出句子,指讀:“我驚呆了——完整地離去。”
b、當你最摯愛的親人——媽媽離你而去,你再也吃不到她親手做的飯菜,再也聽不到她那親切的叮嚀,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悲痛欲絕)這時又有人要取走你母親身上的一部分,你又會怎樣?(氣憤、發怒)帶著這種感受讀讀這幾句話:
評價:孩子,我聽出了你對母親深深的愛!從父親平靜的話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對多么偉大的父、母親。
過渡:失去親人的痛苦使琳達難以接受器官捐贈,后來她的看法改變了嗎?
是誰改變了她的看法?(她的父親和女兒溫迪)
(2)感悟父親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品質
a、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4——7自然段,邊讀邊劃出父親說的話,并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閱讀體會,再與同桌交流。
b、當琳達沖著父親哭喊時,父親這樣對她說:出示課件一:生齊讀:
你能給予他人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那么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指1——2名學生讀句子,并談體會。
教師引導:父親認為這份禮物對誰是最珍貴的?這樣的死有怎樣的意義?
c、孩子們,你們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生:布娃娃、小水槍、音樂盒、水彩筆等。你愿意把它送給素不相識的人嗎?生:愿意(不愿意)
d、大家剛才談到的都是我們身體之外的東西,送給別人以后,還可以用金錢買到,可是我們身體的器官送給別人后,就再也買不到了。這么珍貴的東西,父親愿意在他死后捐贈別人,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預設生: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e、這就是父親的心愿,父親看似普通的話語,給了作者怎樣的影響?
預設生:一下子明白過來了(給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文中有一個詞語寫出了作者的醒悟,這個詞語是:振聾發聵
你怎么理解“振聾發聵”
預設生:連耳聾的人都聽得到,形容使糊涂的人一下子明白過來了。
評價:理解得非常透徹!帶著你的理解自己再讀讀父親的話。
f、父親還有哪些話也給了琳達深刻的影響?
生找出句子,師出示課件二:如果一個盲童能夠借助我們的幫助而重見光明,并像你的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么美妙!
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他們的女兒也能像溫迪一樣將會多么自豪,況且當你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時候,又會多么驕傲。
g、像溫迪一樣是哪樣呢?能有像溫迪這樣出色的女兒,盲童的父母能不感到自豪嗎?“況且當你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時候,又會多么驕傲。”誰為誰驕傲呢?
師描繪畫面,生想象:孩子們請閉上眼睛想像一下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畫面!那位接受捐贈角膜的盲童,沖出了黑暗,走向了光明,睜開眼睛,他看到了——生:五顏六色的花兒;看到了——生:明媚的陽光;看到了——生:夢中的親人;看到了……
h、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幸福的憧憬,來一起讀出這美妙的畫卷:
生齊讀課件二的句子。
i、此時此刻,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位老人?生回答,師總結板書:關愛他人,無私奉獻
j、讓我們再來讀讀老人那質樸的話語:出示課件三:如果我們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那么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齊讀。
k、多可敬的老人啊,此時你對這句話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課件出示句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生補充句子。
總結過渡:受父親的影響,琳達的態度由當初的強烈反對捐獻母親的眼角膜,到后來遵從父親的遺愿,在父親去世后捐獻了父親的角膜,(板書:遵從)令琳達感動的不僅是她的父親,還有誰?(溫迪)
(3)感悟溫迪的懂事與善良
a、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到描寫溫迪動作和語言的句子,邊讀邊想,外公的心愿給溫迪留下的是什么?(驕傲)
生找出句子:
孩子熱淚盈眶,走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
“媽咪,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驕傲。”
“當然,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多么痛苦嗎?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送給失明的人。”
b、溫迪以外公的什么感到驕傲?以母親的什么感到驕傲?
c、女孩子們,一起來讀出溫迪的驕傲吧!師生配合讀母女的對話。
d、在這一刻,作者才真正感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幅角膜,而是(指黑板):父親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
(4)感悟作者的自豪與安慰
a、失去父親兩周后,琳達又失去了可愛的、才華橫溢的女兒溫迪,這對于她來說是多么大的打擊呀!可她現在卻能平靜地對待這一切,琳達同樣遵從了溫迪的心愿,主動地捐獻女兒的眼角膜。(板書:主動)
b、對于父親來說這是多么令人驕傲的女兒;對于溫迪來說這又是多么令人驕傲的母親呀!溫迪去世三周后,琳達夫婦收到了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銀行的一封信:
出示課件四:
親愛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
c、誰能聲音響亮地讀給他們聽?師接讀最后一段。
【評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環節,在學生自由感悟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課文,讀中談感受,讀中進行角色互換。文中父親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情懷如涓涓流水滲入學生心田,受到刻骨銘心的熏陶和感染。】
(三)課外拓展,抒寫感悟
1、其實,像溫迪這樣慷慨的施主不僅僅是他們一家三口,在全世界還有很多這樣感人的事例,請看下面的資料:出示課件五:(配樂播放一組角膜捐贈事例的圖片)
2、通過課下查找資料、作調查,你還知道哪些事例?生匯報
3、孩子們,學完這篇課文,你一定有話要對文中的某一個人物說,拿起手中的筆,在這個人物的插圖旁邊,讓你心中最真摯的感情在筆尖流淌。
4、生寫完后匯報。
【評析:課上到這兒,學生已全然融于琳達一家的感人故事中了,而此間舒緩的音樂及盲人的生活圖片,無異于催淚濟,牽引著師生的情感,那一刻,從學生們那凝重、感動的眼神中,我們感到了一股愛的力量在涌動。我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最想傳達給學生的東西———愛的傳遞。情到深處自然流,此時,老師水到渠成地設計了一個小練筆,既是讀寫結合的語言訓練,也是學生對文章最后的總結和感受,“人文性”和“工具性”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四)點明主題,升華情感
1、透過溫迪那雙閃爍著驕傲光芒的眼睛,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外公曾經說過(出示課件六)生讀:如果我們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那么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溫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14歲的小溫迪也做到了。他們雖然去世了,但是他們的眼睛仍煥發著生命的光彩。此時,你對“永生的眼睛”又有了怎樣的理解?“永生”的是什么?
(1)談談你對“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2)指名回答。
2、“永生的”是什么?
兩個含義:捐獻的器官“永生”;捐獻的精神——“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永生”。
【評析:常言道,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這篇文章的標題《永生的眼睛》突出了文章重點,表達了作者對無私奉獻精神的贊揚。教師在本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再次理解文章題目,深化了對主題的理解,升華了情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角膜捐獻是有限的愛,但生命不止卻是無盡的愛!這種愛可以跨越國界,穿越靈魂,這世界因為有愛才轉動,這世界因為有愛才永恒,讓我們祝福這藍色的星球,永遠擁有綠色的和平,祝福這斑斕的世界,永遠擁有最美的和聲。在這節課的最后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題:永生的眼睛。永遠記住文中偉大的母親、父親和溫迪。讓我們為他們、也為所有捐獻器官的人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四年級語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讀懂課文內容,培養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4.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理解作者一家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的高尚情操。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相關資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課前調查,搜集信息
1.調查采訪:你周圍的人對捐獻角膜等器官有什么看法?
2.通過讀書、上網等途徑了解有關捐獻角膜的知識.史料。
一、啟動情智
1.器官捐獻,這是一個社會關注的問題,結合這個問題大家在課下進行了調查,你周圍的人對此有什么看法?
誰來談一談
學生說調查結果,并著重分析不愿意捐獻的原因:
(1)有的人怕醫生會因為自己是捐獻器官志愿者而疏忽對他的救治。
(2)有些人認為現在還很健康,談這事不吉利。
(3)死后被摘取器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不愿意那樣做。
2.很多人都有這種“身體發膚,受之與父母”“入土為安”的傳統思想,但是世界上有不少像安靜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盲人,她多么盼望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感人至深的課文《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學們在學習課文以后,一定會對器官捐獻,移植產生新的看法的。
板書課題《永生的眼睛》,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大家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做到不漏讀.不錯讀,不斷句。想辦法處理不認識的字。
2.學生朗讀課文
3.課文中的詞語大家能讀準字音嗎?來試一試吧!
(出示文中詞語)
給予摯愛捐贈盲童熱淚盈眶屢次遵從振聾發聵仍然
4.不理解的詞語想一想怎么解決。(學生互相交流或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
三、再讀課文
1.再次認真閱讀課文,想一想文中都有誰捐贈了角膜?
母親--→父親--→女兒
2.你試一試用幾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作者的三位親人死后捐獻角膜,使他人重見光明的感人故事。
3.請大家分別讀一讀“母親父親女兒”捐贈角膜這三部分內容。(生自由讀課文)
四、精讀課文,并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部分:
母親捐獻角膜
(1)默讀課文,找出“我”對父親同意母親捐獻眼角膜這件事態度的句子,體會一下當時“我”的態度是怎樣的?
(2)畫出父親說的話,出示投影:
父親平靜地摟著我,“你所能給以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自由讀父親說的這段話,思考:父親認為怎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我們的死亡之軀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父親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流露出了怎樣的心情?他認為捐獻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義?
在談論生與死這個話題的時候,父親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兒!
你能夠聯系上下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身體比任何金錢.地位等都更重要,因為一旦給予了他人,自己將不再有了;對人來說死亡就是走向終結,然而生命卻能夠在別人身上得到延續,使他們能夠重獲新生,更多地為社會作出貢獻。
聽了父親的話,“我”的情感有了怎樣的變化?(理解了父母的心情,并且為他們而驕傲。)
指導朗讀:多么無私的奉獻精神啊,你們自己也讀一讀。
2.學習第二部分:
父親捐獻角膜
(1)自由讀課文,畫出父親的心愿。
出示投影:他愉快地告訴我:“我去世后要捐贈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個盲童能夠借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并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
大家體會一下父親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愉快)
你們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什么?
父親仿佛看到盲童重見光明的快樂,盲人家庭的快樂。
我覺得盲童恢復視力后,將會更加珍惜生活,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指導朗讀:那個盲童將多么快樂,多么幸福,帶給家人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讀出你的感受嗎?(學生快樂.無限憧憬的朗讀這句話。)
(2)“我“將父親的心愿告訴了溫迪,溫迪有什么表現?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出示句子:孩子熱淚盈眶,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體現出溫迪對外公的敬佩之情。)
(3)父親也遵照遺愿捐贈了他的角膜,這使溫迪有了怎樣的認識?體會最后一句話: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還有輝映在我女兒眼睛里的一種驕傲!
自己默讀這句話,體會“驕傲”指的是什么?
溫迪為外公的行為而感到驕傲,為外公的精神而感動。
(4)帶著這份驕傲與自豪齊讀這句話。
3.學習第三部分:女兒溫迪捐贈角膜師:祖孫兩代人對角膜捐獻的支持,使得琳達在失去了可愛的小溫迪后主動捐獻了女兒的角膜,她再也看不到女兒那栩栩如生的畫兒,但她卻仿佛看到了(生接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投影:我的金發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你又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結合題目“永生的眼睛”來理解這個句子。
人已去世,精神永存,她那雙可愛的眼睛將永遠留在人間。
指導朗讀:是呀,可愛的金發的小溫迪無時無刻不活在每一個人心中,她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4.我們了解了琳達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么新的體會嗎?
角膜捐獻真是太重要了,人們應該覺悟,主動捐獻角膜;一家人很無私,它們的生命在別人身上得到了延續,獲得了永生……
永生的僅僅是他們的角膜嗎?
溫迪外公.外婆還有她雖然永遠離開這個人世,但是他們留給世界的是他們無私的愛,是他們的奉獻的精神。是他們為別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
五、回顧課文,升華主題師:
這雙眼睛里留下了捐贈者寶貴的角膜,留下了父親的諄諄教導,留下了為別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更留下了生命的崇高價值。這真是一雙永遠閃亮的永生的眼睛。最后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朗讀課題,永遠記住文中偉大的母親.父親和溫迪。讓我們為他們也為所有愿意捐獻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六、交流體會,課外延伸電腦課件出示:
當人體的某一器官出現病變導致功能衰竭,威脅到人的生命時,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為現代醫學延長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紀人類醫學三大進步之一。每年數以萬計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得以生存,腎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經超過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經達到50%以上,前景非常可觀,然而器移植供體短缺的矛盾也日趨嚴重,目前大約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體的過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決器官移植供體的來源問題。
四年級語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他們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生動細致地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質疑課題探永生(2分鐘)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指讀課題。這里的“永生”是什么意思?(永遠存在,永遠也不會死的。)永遠存在好不好?陳老師也想永遠存在,長生不老,可以嗎?看來人是不能永遠存在的,那人身上的器官就更不能了,對不對?那文章的題目叫“永生的眼睛”,我們要在腦海中打一個問號的,是吧?看我們學了課文,這個問號能不能解決。
二、整體感知現話題(8分鐘)
1、課前大家已經做過預習,是吧?你讀過幾遍?(你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你呢?(你也是愛學習的孩子。)你知道老師讀了多少遍嗎?(20遍)同學們,讀書切戒太慌忙,涵詠功夫興味長。請再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還要注意把生字詞讀正確。
2、老師先來檢查生字詞。都認識了嗎?看這個詞:角膜,(知道什么是角膜嗎?它有什么作用呢?)第二個,摯愛;你摯愛的人是誰?這個詞兒跟熱愛有什么區別?第三個,給予,(給,是一個多音字。)第四個,天壤之別,它是什么意思?
3、好,字詞掌握的很不錯,看來同學們已經養成了認真預習的好習慣。課文讀完了,能不能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呢?(學生自由說)概括起來說,就是父親、琳達、女兒圍繞捐獻角膜發生的事。那么,在捐獻角膜這個問題上,他們的態度一樣嗎?(不一樣)就琳達自己來說,前后的態度一樣嗎?(也不一樣)同學們,他們的態度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用剛認識的一個詞兒來說,這就是“天壤之別”。我們先來看看琳達跟父親的認識態度有什么天壤之別吧。好嗎?
三、天壤之別悟永生
(一)琳達和父親對待捐贈態度的天壤之別(14分鐘)
1、請大家推薦一位同學來讀1-3小節。(1)你叫什么名字?相信你一定不負大家的推薦,讓大家從你的讀中就能聽出琳達是怎樣的態度。指讀。你想讀出琳達的什么態度?(痛苦、反對、氣憤!)你告訴我們,哪些語句最能讓我們感受到你的氣憤?請你再讀一遍,只讀這些語句,讓我們好好感受一番。生:讀。請你注意--我沖著父親哭喊。為什么不是哭著說,不是哭叫。而是哭喊呢?(痛苦,反對,氣憤。師引導:你平常會對父母、長輩喊嗎?我們認為對父母、長輩喊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從中你又讀出什么了?你給我們讀讀吧。)老師提醒你標點也很重要,你要注意哪個標點?(嘆號)。嘆號是表示驚訝或感嘆的,這里是驚訝還是感嘆啊?(不相信,驚訝)是啊,琳達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把這種不相信讀給大家吧!(生讀)你來讀吧。我們一起讀吧。
2、琳達的反應是哭喊(板書),那么父親是怎樣的反應呢?請同學自由讀一讀第四小節,各人讀各人的。讓你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父親的反應,你會選哪個詞?(板書:平靜)什么叫平靜?(自然、平常)父親為什么會很平靜地說呢?(因為“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他們早已決定死后捐贈器官。”在父親看來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所以是平靜的。)一個這樣的壯舉,父親卻認為是理所應當的,平平常常的,這難道不是一種偉大嗎?請你用平靜的語氣來表現這種偉大吧。(課件:“你能給予......)
3、同學們,父親和琳達的反應是天壤之別,哪個是天?哪個又是壤呢?老師再問你,琳達愛母親嗎?(愛)父親愛自己的妻子嗎?(也愛)是啊,兩者都是愛,為什么會有天壤之別呢?(不著急,這個問題需要好好想一想。)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父親的大愛之言吧:
(二):琳達和女兒對待捐贈態度的天壤之別(6分鐘)
1、同學們,以上是琳達和父親對待捐獻態度的天壤之別,文中還有誰和琳達也有這種天壤之別呢?(琳達與女兒的不同)女兒溫迪在聽到器官捐獻時又是怎樣的反應呢?請你讀第八小節。是啊,熱淚盈眶,緊緊地擁抱,孩子她理解外公啊。
2、后面的9、10、11小節老師和你分角色讀,不讀提示語。(我看你聽的很認真,你聽出了什么?(女兒的理解,懂事,驕傲)如果也用文中的詞來形容溫迪的態度,你認為是什么呢?(板書:驕傲)那就請你再驕傲地讀一讀溫迪的話吧。
(三):琳達對待家人捐贈前后認識的天壤之別(8分鐘)
1、在琳達與女兒的不同態度中,哪個是天,哪個是壤?為什么?(大愛,小愛)前面琳達是壤,是一己之愛,琳達有沒有行為讓她的表現也能稱為”天“,也能稱為無私的愛呢?(捐獻父親、捐獻女兒的角膜)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捐獻女兒的角膜)
2、拿起書,聽老師讀。(我的......)同學們,這樣一個女孩,才華橫溢、善良可愛,在生命最燦爛的時候離開了我們。孩子們,如果你是母親,這個時候你一定--(悲傷,難過,傷心......)是啊,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啊,琳達一定比大家更悲傷、更難過。這個時候她是怎么做的呢?(當我......)你想說什么?(悲傷還想著別人)是啊,在悲痛萬分之下,想到的是別人,這不是一位普通母親能做到的。
3、此刻能撫慰這位母親的應該是這封信吧,你愿意讀給琳達聽嗎?琳達啊,你看到這封信,你心里是什么感受?(為溫迪驕傲,自豪。)是啊,請你驕傲的再讀一遍吧。(配樂:《真》)他們成為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他們分享的僅僅是溫迪的美麗嗎?還分享了她的什么?(是啊,溫迪的眼睛得到了永生,美麗得到了永生,生命得到了永生。指課題:這就是永生的眼睛!你明白課題的意思了嗎?)我們一起為溫迪得到永生而讀吧。
四、一片愛心鑄永生(2分鐘)
是的,那兩位盲人是幸運的,他們借助溫迪的角膜而重見光明,可是同學們,你知道嗎?我國因為角膜病而導致失明的人大約有400萬,而每年能得到捐獻治療的不到4000人,其他人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啊。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應該永遠銘記琳達一家人,永遠銘記那些用自己的大愛做出表率的人。(課件,配《真》出示一些捐獻器官的人物。)同學們,在這些人的感召下,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這個行列。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麗,光明。下課。
永生的眼睛
平靜
驕傲
哭喊
四年級語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①認識6個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③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
①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②師生共同搜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及相關事例。
③小調查:問問你身邊的人們,他們對器官捐獻的事情了解多少?他們愿意捐獻自己的器官嗎,為什么?
A案
●閱讀資料,交流感受
①教師導入:《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下面的資料:
(投影出示)
資料一: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xx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②看了這兩段資料,心中有什么話要說?
引導學生談一談對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獻器官或遺體,你會同意嗎?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獻自己的器官或遺體?
●熟讀精思,探究文本
①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學們學習之后一定會對器官移植產生新的看法。
②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③仔細閱讀,邊讀邊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畫出來,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④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會學習。
⑤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進行研讀:
研讀重點:文章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為題?
研讀重點: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a.投影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為什么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
b.投影出示: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引導學生討論:第二處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么關系?
c.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悟。
研讀重點:含有“驕傲”一詞的句子。
a.引導學生說一說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么感到驕傲,從中體會到什么?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⑥課文到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沒有結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尾,讀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沒有想到,僅僅是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我耳際:
“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來自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發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大膽評議,深化感受
①評價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之后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從而進一步通過朗讀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②評價作品:你認為這篇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么?是否還有不足,應如何修改?
鼓勵學生從作者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多角度進行大膽評議,發表不同看法。
●交流體會,延伸課外
學完課文,你對器官捐獻有什么新的體會?你打算做些什么?
鼓勵學生課后通過辦板報、廣播、寫倡議書等方式向家長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內蒙古包頭市吳秀玲)
B案
●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①盲姑娘只能用于觸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讓許多和盲姑娘有著類似遭遇的人們有了恢復健康的可能。
(師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
②板書課題,激發讀書興趣。
生命是美好的,誰不熱愛寶貴的生命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看看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吧。
●自學反饋,質疑問難
①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正音。
②說說琳達一家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
③質疑問難,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
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并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
②討論交流:課文中的哪些語句深深地感動了你?請你為大家聲情并茂地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會感動你。
③課文的最后一段連續用到了“驕傲”這個詞語,讓我們把帶有“驕傲”一詞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并討論討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賞讀課文,感受人性美
①課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請你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全文。
②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的對話。
③交流感想:讀過課文之后,你又產生了哪些新的感受,與同學們談一談。可以對文中的某
個人物發表看法,也可以對事情本身闡發議論。
●課外拓展,實踐活動
①向你身邊的人講述這個故事,并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向他們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②寫一封倡議書,號召你的小伙伴參與到器官捐獻的事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