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五指歌》教案(精選4篇)
小班音樂《五指歌》教案 篇1
兒歌:五指歌
活動目標:
1、感知每只手有五個手指,喜歡用手指做游戲。
2、能一邊念兒歌一邊做相應的手指動作
活動準備:
讓幼兒學會手指游戲《小手拍拍》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認識自己的小手小朋友我們伸出你們的小手,我們來一起來玩一玩《小手拍拍》吧。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放腿上!
小朋友,《小手拍拍》好玩么?小朋友把小手拿出來,看看我們的小手有幾個指頭!
師:對,我們的小手有五個手指,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兒歌,名字叫《五指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學習兒歌并進行手指游戲。
。ㄒ唬┬蕾p兒歌,理解內容。
1、教師邊念兒歌邊做手指游戲。
2、請小朋友們再來聽一遍,并理解兒歌內容。
。ǘ⿲W習邊念兒歌邊進行手指游戲。
1、嘗試跟著老師邊念兒歌邊進行手指游戲。
剛剛我們已經聽過了兒歌,也看了手指游戲,我們再來聽一遍,會念的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一邊念兒歌一邊來做這個手指游戲。
2、幼兒表演兒歌。
先集體后個別(教師做適當?shù)膸椭?/p>
3、完整的朗誦兒歌并進行手指游戲。
三、小結提升。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新的手指游戲《五指歌》,可以一邊念一邊拍,有空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念一念,拍一拍,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玩,、在家里也可找爸爸媽媽一起玩。我們還有很多有趣的手指游戲呢,下次老師帶我們小朋友再來玩!
《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幾只,讓我數(shù)一數(shù),數(shù)來又數(shù)去,一二三四五。
小班音樂《五指歌》教案 篇2
教具分析:
教具除了課件運用,主要還以圖表為載體,統(tǒng)一的圖表,完整、清晰地呈現(xiàn),讓圖表連成一句完整地句子,幼兒看見圖表就猶如看見句子一般,幫助幼兒清晰地理解兒歌的意思,并為記憶兒歌服務。
活動過程分析:
一開始由手指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在玩手指游戲中引領幼兒進入學習狀態(tài)。接著,以課件為手段,讓幼兒視聽結合,初步感受兒歌的內容。第三為重點環(huán)節(jié)運用圖表,層層遞進,幫助幼兒清晰地理解、記憶兒歌。在此過程中,通過有效提問、集體練習、個別指導等手段,幫助幼兒有節(jié)奏的朗誦兒歌,突破難點。為了增進語言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快樂學習,還讓幼兒在朗誦兒歌中通過有節(jié)奏的拍打身體部位來調動學習的樂趣。最后為仿編活動,準備了小朋友最喜歡、最熟悉的小動物圖表,根據幼兒的回答呈現(xiàn),以教師示范、幼兒自主編、教師提煉,集體學習的方法完成教學。
活動目標:
1、掌握詩歌內容,能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念兒歌。
2、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編兒歌。
3、在快樂的節(jié)奏活動中大膽表現(xiàn)自己。
活動準備:
課件、雙面老虎圖標8張、松鼠圖標5張、各種常見小動物圖標。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導入。
教師:小朋友,伸出你們的小小手,給高老師看看在哪兒呢?現(xiàn)在我們和小小手做個游戲。
“小手、小手、變變變,變成鴨子,嘎嘎嘎。
“小手、小手、變變變,變成蝴蝶,飛飛飛!
“小手、小手、變變變,變成小兔,跳跳跳!
教師:小朋友真能干。一只手上有幾個手指頭呢?請小朋友手心對著自己的小臉,小棒準備好,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從大拇哥開始數(shù),“1、2、3、4、5”,再來一遍,“1、2、3、4、5”。倒過來會數(shù)嗎?從小指弟開始數(shù),“5、4、3、2、1”,再來一遍,“5、4、3、2、1”。我們連起來數(shù)一數(shù),“1、2、3、4、5,5、4、3、2、1”,真棒,再來一遍, “1、2、3、4、5、5、4、3、2、1”.小朋友真聰明!我們知道了一只手上有五個手指頭。
教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叫五指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這首兒歌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欣賞課件,感知兒歌內容。
第一遍觀看。
教師:這首兒歌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幼兒自由講述,提醒幼兒連成一句講述。
教師:小朋友說的真好,我們再來看一看。
第二遍觀看。
教師:原來今天來了一位小獵人。他去上山干什么呢?用什么打的?老虎打到了嗎?后來打到誰啦?打到了幾只?(教師一邊出示圖片,一邊用兒歌總結。)
教師:我們連起來說說這件事情。(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念兒歌。)
教師:這個動畫片里藏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們已經把它說成了一個很好聽的兒歌,小朋友真棒!那請小朋友聽一聽,除了說話的聲音還有好聽的什么呢?
第三遍觀看。
教師:這首兒歌是有節(jié)奏的,我們來學一學節(jié)奏的聲音。加了節(jié)奏的兒歌你覺得怎么樣啊?
三、學習兒歌。
組織幼兒重點練習根據節(jié)奏念兒歌。
教師:那我們跟著節(jié)奏來說說吧。
幼兒跟隨教師念兒歌1遍。
教師:我們的小手也加進來,一邊說,一邊拍手打節(jié)奏,好嗎?
幼兒跟隨教師念兒歌2遍。
四、創(chuàng)編兒歌。
教師:小朋友,你想做小獵人也去大老虎嗎?如果你去打老虎,你可能會打到什么小動物呢?
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我們把那個小男孩打到的兔子編進兒歌里去,好嗎?
教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教師:你可能會打到誰呀?你會自己把小動物編進兒歌嗎?
幼兒自編兒歌2~3個。
五、結束部分。
教師:我們今天把小獵人打獵編成了一首長長的五指歌,我們把它們連起來說一說。
第一首原創(chuàng)兒歌,第二首開始為幼兒自編兒歌。
幼兒和老師一起,聽鼓聲音樂,邊朗誦兒歌邊表演 拍打身體部位(手、肩、腿、腰、屁股等),在鼓點聲中結束。
小班音樂《五指歌》教案 篇3
《五指歌》反思 小班幼兒正是自我意識萌發(fā)期,對于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認識,手部動作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但手指的精細動作還不是很協(xié)調。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觀察圖片,認識手指的名稱,并跟老師做有趣的動作,從而加深了對手指的認識,并且為后面復習兒歌做了鋪墊。
本次活動的學唱歌環(huán)節(jié),我沒有刻意去教,而是自己通過有表演的演唱和夸張的動作來進行示范,在唱第二遍的時候,幼兒就很自然的跟隨著我做手指的動作,嘴里也開始跟唱。可見通過老師的示范,孩子們得到了最直觀的知識,我和孩子們也邊唱邊游戲。在玩中就掌握了歌曲。而且他們還非常的開心。這一過程的設計符合幼兒的特點。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較多地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如教師和幼兒范唱,幼兒分配角色對唱,即提高了幼兒對歌曲表演的興趣,又發(fā)展了音樂的表現(xiàn)力。
小班音樂《五指歌》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3歲的寶寶正是自我意識萌芽期,對手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認識,手部動作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但手指的精細動作還不是很協(xié)調。手指游戲是小班最常見的一種手口一致的練習,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手指靈活及協(xié)調能力,還可以鍛煉孩子的大腦,有利于孩子語言及動作的發(fā)展。因此,我設計了觀察圖片,認識手指名稱,并跟隨老師一起做有趣的模仿動作,從而加深對手指的認識。
活動目標
1.會根據詞義做相應的模仿動作。
2.愛爸爸、媽媽及周圍的人,體會表演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手偶。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
1.根據教師的提示,伸出相應的手指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旁邊是媽媽,個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旁邊是姐姐,小小指頭就是我。”教師邊說邊觀察幼兒的手指是否正確伸出。
2.猜猜爸爸媽媽等他們各自會做些什么,并學習各種模仿動作
、俳處煟喊职謺鲂┦裁词?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媽媽會做些什么事?我們也來學一學。
、谟變汉徒處熞黄疬呑瞿7聞幼鬟叞l(fā)出象聲詞。
(二)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幼兒學習完整說歌詞。
2.幼兒學唱歌曲。
3.提醒幼兒唱出休止符。
(三)邊唱歌曲邊進行表演
1.先用手指點動三下表演,表示打招呼,互相交流感情。
2.在較協(xié)調地伸出手指活動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做開汽車、洗衣服等模仿動作,邊唱邊表演。
溫馨提示
爸爸媽媽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手指游戲引導寶寶認識自己的手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