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司馬光砸缸教案(精選6篇)

司馬光砸缸教案

發布時間:2023-11-10

司馬光砸缸教案(精選6篇)

司馬光砸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話題“如果有人落水了,怎么樣去救人?”展開討論,積極發言,表達個人的想法。

  2、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思考自己闡述的救人方法和方式是否有效。

  3、能愉快的圍繞話題討論,尊重他人意見的同時表達自己的意見。

  重點難點重點:通過傾聽故事了解司馬光在緊急情況下是怎么沉著、勇敢的解決問題。

  難點:能圍繞主題展開討論,不跑題。

  活動準備

  視頻資源、白紙、筆、故事圖片、情景圖片

  活動過程

  一、再次了解《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1、導入:分頁解讀故事

  2、討論一:這些孩子在干什么?

  (幼:在玩游戲)

  4、討論二:他們發生了什么事情?

  5、(有個小朋友掉水里了)

  小結:孩子們在玩兒捉迷藏,一個孩子爬到樹上不小心掉進了水缸里

  二、關于“司馬光砸缸救人方法”展開討論

  1、一邊講述一邊提問,切入話題司馬光救人的方法、。

  2、討論一:其他孩子看見同伴落水了,是怎么樣做的?司馬光是怎么做的?

  (幼兒自由討論:如:在跑,找大人幫忙。司馬光在那兒站著想辦法)

  小結:其他孩子看見有人落水了,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去找大人幫忙。只有司馬光沉著冷靜,觀察周圍,怎么去救那個落水的孩子。

  3、討論二:司馬光除了用石頭砸缸救人,還可以用什么其他方法?

  (幼:用繩子、可以用棍子)

  4、討論三:水缸比我們要高還要大,拿棍子夠不著,繩子也扔不進去呀,還有什么其它的辦法嗎?

  (幼:積極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意見,也可對他人的意見進行質疑和反問。)

  小結:觀察周圍,冷靜下來的司馬光,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

  三、關于“遇見有人落水,怎么樣去救人?”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1、討論一:你會怎么去救他?(小組討論,并記錄在紙上,選一人來說說你們的辦法)

  幼:自由發表意見。

  小結:我們會去找救生員、找棍子、找游泳圈等。

  2、討論二:剛才有小朋友說跳下去救他,那他會獲救嗎?有什么又能保護自己又能救起落水人的方法?

  幼:自由發表意見。

  小結:即使小朋友會游泳,老師也不太建議下水去救他,因為小朋友的體力不夠,不僅救不起別人,還會讓自己失去生命,我們可以找找周圍有沒有可以救助水里人的工具,如果沒有應及時去找達人幫忙,或者打119求助

  活動總結

  在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司馬光遇事冷靜、勇敢,不慌不亂積極向案發解決問題,從而知道自己遇事時也要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哭。在活動中孩子們對“如遇別人落水了,應該怎么做的問題時”說出來各式各樣的方法,思維非常的活躍。對于孩子們所提出的方法我們進行討論是否可行,最后孩子們得到了即能保護自己也能救助別人的方法。整個活動幼兒能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話,也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氣氛很活躍。

司馬光砸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的主要情節線索圖,嘗試創編故事。

  2、在與老師、同伴共同觀察、講述和討論圖片的過程中,豐富講述經驗。

  3、知道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故事主要情節的圖片兩幅(①孩子掉進水缸里;②司馬光砸缸)。

  活動過程:

  1、觀察、講述第一幅圖片,大膽猜測故事情節的發展。

  2、觀察、講述第二幅圖片。

  3、嘗試根據故事主要情節線索圖,講述故事。

  (1)自由結伴講述。

  (2)集體交流講述。

  4、猜想和創編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嘗試完整地講述故事。

  (1)猜想和創編故事的開頭和結尾。

  (2)討論故事名稱,完整講述故事。

  附:司馬光砸缸

  從前,有個男孩叫司馬光。有一天,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捉迷藏。花園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裝滿了水的大水缸,有個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來。

  大家玩得正高興時,忽然聽見“撲通”一聲。哎呀!那個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這可把大家嚇呆了:如果不趕快把這個小朋友救上來的話,他就會淹死在水缸里!

  大家圍著水缸伸出手去,想把他拉上來。可是,水缸太高,小朋友們個子矮,根本就夠不著,沒有辦法把小伙伴救上來。去叫大人吧,又怕時間來不及。怎么辦呢?有的小朋友嚇得哭了,有的小朋友嚇得跑了。只有司馬光不哭也不跑,站在那里想辦法。當他看到路邊的石頭時,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他急急忙忙抱來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過去。只聽到“喀嚓”一聲,水缸被砸出了一個大洞,水嘩嘩地從洞口流了出來。不一會兒,水就流光了。掉進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情傳開以后,大家都夸司馬光又聰明又勇敢。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司馬光砸缸教案 篇3

  一、教材簡析:司馬光是我國北宋時期的歷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寫的是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大水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過這個故事啟發學生遇事不慌,沉著勇敢。這正是這單元的主題內容——小故事里學大智慧。這個小故事生動形象,是訓練學生說、寫的好素材。

  二、目標擬定:

  教學目標:

  1、感悟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想象的習慣。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

  3、讀懂故事蘊含的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體會,自覺去做。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想象的習慣,

  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

  教學重點:感悟內容中蘊含的道理,有所體會,自覺去做。

  教法、學法

  1、教法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隨機點撥提升。

  2、學法

  填換詞語,補充空白,提出問題,說心里話。仿說仿寫訓練。

  三、教學設計

  (一)、回顧全文,交代目標

  2、給出詞:司馬光,使勁,砸缸,救出。學生連詞說主要內容。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這樣訓練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進入課堂情景。

  (二)、自主學習,交流訓練

  1、課件出示學法提示:

  (1)、填換詞語——

  (2)、補充空白——……

  (3)、提出問題——?

  (4)、說心里話——!

  2、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按學法進行邊學邊標注。這幾招學生都會,很樂意參與學習,為展示自己的能力做準備。

  3、先交流前兩項,有的在花園前填“美麗’,在假山前填“高高”……在1自然段后補充掉水缸里的小朋友的動作、叫喊,在2自然段后補充一些小朋友的救法,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語言得到了訓練。這時,課件出示一組句子:

  (1)、有個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兒,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2)、小朋友們都慌了,有的叫著喊著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3)、司馬光沒有跑。他拿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誰流出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終于得救了。

  相機指導朗讀。之后,告訴學生這是對比的寫法,更突出司馬光的果敢睿智。接下來點撥提升,訓練學生用對比的句式說話。先給出例句:

  “上課預備鈴響了,同學們有的連忙擺好書本,有的背著手靜等老師來上課,還有的看看生字,準備發言。只有小明還蹲在地上偷著玩自己的卡片”

  這樣一步一步的把讀,想,批注,說,有機的融在一起,落實了教學重點。

  4、交流后兩項,學生自主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和故事里的人物說心里話,如、為什么司馬光有那么好的辦法?他不怕別人找他賠缸嗎?我對司馬光說——,我對掉在水缸里的小朋友說——,我對跑了的小朋友說——,我對找大人的小朋友說——,我對全班同學說——學生學的津津有味,樂此不疲。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三)、寫話訓練,提高能力

  指導學生仿上邊的例句,用對比的方法,寫一段話,為拓展學生的思路,照顧差生,可以給出提示語:

  下課鈴響了,——————————————————。

  讀書課上,———————————————————。

  秋天到了,花園里的花————————————————。

司馬光砸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課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5、緊扣重點詞句,感悟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教學重點

  借助注釋和聯系上下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課文大意,體會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大意,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重點)

  2、準確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筆順動態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談話導入。

  展示圖片(一):你知道這是誰嗎?

  展示圖片(二):看到這幅圖片你想到了什么故事?(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才七歲,他很聰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生動有趣的故事,對低年級兒童具有特別的吸引力。這一設計,旨在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提示:其實,上面的故事是從文言文譯來的,文言文和我們現代的文章有很大的區別。

  文言文代表著短小精悍的語言問世了,現代文代表著一個通俗易懂的語言誕生了,他們之間各有自己的長處,也有各自的短板:

  第一,文言文語言精練,簡短,而現代文剛好相反,長篇大論的寫一篇作文,文言文用不多的字數就可以描述出作者所寫的內容。比如題西林壁,這七言絕句寫出了一個動人的詩,畫出了一幅逼真的山景畫。但是,翻譯成現代文,就比較多,像一篇小日記

  第二,文言文的概括力強,那幾行話,就可以抒發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就能寫出作者的真情實感,而現代文就沒有這個特殊的功能,無論怎樣寫,總要有幾百字,才可以將文章寫的細致。這就是文言文的好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現代文也有自己的閃光點,那就是一聽就懂,而文言文不好懂。文言文中的奧秘似乎深不可測,但是經典短小,現代文中的語言優美通順,但沒有概括的能力。

  導入課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司馬光》。(板書:24司馬光)學生齊讀課題。(學習生字“司”,讀準平舌音。)

  教師解題:本文節選自《司馬光傳》。《司馬光傳》出自《宋史》,《宋史》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后主持修撰,《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宋史》全書有本紀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共計496卷,約500萬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

  二、介紹人物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三、初讀感知

  2、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3、學生初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4、檢查初讀情況

  (1)學習生字

  ①小聲讀課文,畫出生字和不懂的詞。

  ②學生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a、回憶復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驟。

  b、回憶復習自學生字、詞的方法步驟: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或課外資料等方法理解詞的意思。

  c、看注釋理解詞語。

  ③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學生字、詞。

  ⑤看注釋理解詞語、

  (2)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悉皆人人皆知皆大歡喜

  (重點指導生字“持”為翹舌音;“司”為前鼻音。)

  (3)學習多音字:得(děi dé)

  練①讀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水迸,兒得活。

  得(děi dé)

  dé1>獲取,接受,如得到、得失、得益、得空、得便、得力、心得;2>適合,如得勁、得當、得法、得體;3>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4>完成,實現,如得逞、得志;5>可以,許可,如不得隨地吐痰;

  děi1>必須,須要,如可得注意;2>極舒服,極適意,如這時要能洗上涼水澡,就得了。

  ②讀一讀:

  a、得(děi)虧司馬光反應快砸破水缸,掉進缸里的孩子才得(dé)救了。

  (4)理解詞語

  (5)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5、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本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

  四、學習“會寫字”

  司庭登跌眾棄持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本課要求寫的字,要注意歸類總結。“司”“庭”等右上包圍和左上包圍的字,注意筆順規則為先外后內,可回顧二年級下冊“書寫提示”中關于半包圍結構的書寫要點:左上包圍的字,書寫時包圍部分的撇畫要寫的舒展;上下結構的字“登”,寫上邊部分時撤、捺要舒展;左右結構的字“持”注意幾個橫畫之間距離要均等;“品字形”結構的字“眾”注意第二個“人”捺變點,整個字呈三角形。還可把本課的生字組成詞語,練習書寫。比如:“庭”組成“庭院”,“登”組成“登山”,“眾”組成“眾人”,“棄”組成“放棄”,“持”組成“支持”。)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登、持”和左右結構的字“跌、棄”,學生練寫。

  司:橫折鉤的橫要短,豎要長,里邊的“ ”位置稍靠上。

  庭:“廷”左邊是“廴”不是“辶”,右邊“壬”上邊是短平撇,中間一橫稍長。

  登:左上邊的橫撇橫短撇長,右上邊有兩個短撇,捺要長。

  跌:左邊窄小,右邊高大,“止”下橫變為提,“失”中間一撇要長。

  眾:上邊的“人”要寬大,下邊兩個“人”并排,左邊“人”的捺變為一點。

  棄:上邊要扁小,最下邊一橫要長,左邊是一豎撇,右邊是一豎。

  持:右上邊“土”下橫最長,中豎與“寸”的豎是兩筆,“寸”的豎要靠右一些。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對于低、中年級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寫字指導時讓學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間架結構,加深印象,到自己寫字的時候就能正確、美觀地把字寫在田字格里了。

  五、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讀完這篇課文,讓我們感受到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準確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2、能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重點)

  3、了解文章特點,激發閱讀興趣,懂得關愛他人。(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課件出示:24司馬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3、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二、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1、讀課文,想一想怎樣讀好這樣的課文?

  2、學生帶著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初讀課文,教師強調: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多讀幾遍。

  3、教師指名讀課文,強調學生注意傾聽,相機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教師指導,讀準節奏。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4、教師范讀,指導朗讀,讀準節奏

  5、集中交流初讀課文后的發現和收獲。

  6、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停頓方法,自己再試著讀一讀課文。指名讀,齊讀。

  7、自由練習朗讀。(文言文和白話文在朗讀上有不同之處,要讀出古文的韻味,自己試著讀一讀,相信你會比老師讀得更好。)

  方法指導:根據意思停頓,讀好簡短文言文

  理解古漢語中的一些句子時,有的要進行調整,有時還要增添,翻譯時才會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通順的講述。

  運用:如課文第一句話,調整為:群兒于庭戲,(庭中有甕)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8、司馬光與其他孩子表現有哪些不同?(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設計意圖:朗讀是語文課堂活動中的重要方式。朗讀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課文內容、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獲得充滿靈性的感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讀書讀懂課文的內容,想象課文的情境。通過朗讀,可以讓學生腦中再現小朋友驚慌的表現,體會慌亂的場面。通過演讀,讓學生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三、品讀釋疑

  1、參考注釋,自學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要求:將注釋中重點詞語的解釋再次批注在文中,據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2、小組交流。

  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全班交流:

  (1)群兒戲于庭。

  ①群兒:很多孩子。這里指小伙伴們。

  ②戲:做游戲。

  ③于:在。

  ④庭:庭院。

  ⑤群兒戲于庭。(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戲。)(板書:原因戲)

  (2)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①一兒:有個小孩。

  ②登甕:爬到缸沿上玩。

  ③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④沒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沒頂了。

  ⑤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一個小孩爬到甕缸上,失足掉進缸里沉沒到水里。)(板書:經過登跌沒)

  (3)眾皆棄去。(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①眾:別的孩子們。

  ②皆:全,都。

  ③棄:丟棄。

  ③去:離開。

  ④眾皆棄去。(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

  ①光:指司馬光。

  ②持:拿。

  ③石:石頭。

  ④擊:擊打。

  ⑤破:被打破。

  ⑥之:它,指水缸。

  ⑦迸:涌出。

  ⑧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司馬光立刻拿起石塊擊打甕缸,甕缸被打破了,水從破口處噴涌出來。)(板書:經過持擊破迸)

  (5)兒得活: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夠活下來。(板書:結果活)

  4、簡述故事。

  (1)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引導學生了解在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時,為了使語句通順、內容連貫,需要加入恰當的內容。)

  (2)全班交流,教師小結: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戲。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一個小孩爬到甕缸上,失足掉進缸里沉沒到水里。大家都丟棄失足者離開了。司馬光立刻拿起石塊擊打甕缸,甕缸被打破了,水從破口處噴涌出來,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夠活下來。

  5、男生讀原句,女生讀譯文。

  6、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原文,并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教師評議。

  7、課文講了怎樣的小故事?作者寫了司馬光的表現,還寫了其他孩子的表現,為什么這樣寫?(課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司馬光的不慌張,沉著冷靜。)

  設計意圖:故事情節簡單,通俗易懂,在引導學生主導通課文的同時,初步體會司馬光的品質。

  8、借助注釋,想一想怎樣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生動,然后講給別人聽。

  (1)小組交流。

  (2)小組派代表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9、熟讀成誦。

  (1)這么聰穎機智、沉著冷靜的孩子,你們喜歡嗎?(喜歡)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出喜歡的感受,讀出古文的韻味,請幾個同學讀。(課件配樂)

  (2)學到這里,你能試著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著書朗讀。

  (3)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司馬光》這篇文言文,知道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釋、聯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遇到難句——反復多讀幾遍、還讀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也能用上這些方法,去讀懂其它的古文。

  四、總結課文主旨

  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司馬光解救伙伴沉著冷靜的表現的贊頌之情。(板書:沉著冷靜破甕救人)

  方法指導:

  1、怎樣讀好簡短的文言文?(根據意思停頓,讀好簡短文言文。)

  停頓:一般指說話中話語的短暫停歇。在文章中指語意的斷和連,分為句間停頓和句中短暫停頓。

  好處:正確停頓,能幫助理解課文意思,了解課文表達的特點。朗讀時富有節奏。

  運用:本文第一句,“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反復誦讀后,可以用“/”畫出停頓,“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這樣都就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

  五、學習寫作方法

  2、通過學習課文,你了解到什么寫作方法?(運用襯托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課文作者在描寫司馬光砸甕救友的故事時,簡潔的語言中還有對其他孩子的描述,“眾皆棄去”反襯出“光持石擊甕”的難能可貴,突顯出司馬光的沉著冷靜,凸顯出司馬光機敏聰慧。

  3、舉例:

  海鷗在大海上飛竄,轟隆隆的雷聲把海鴨嚇壞了,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軀躲藏在懸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沒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海燕》高爾基

  這段文字用海鷗、海鴨、企鵝的驚慌襯托出海燕的勇敢,重點突出。

  4、練一練:你最喜歡什么人?認真觀察后寫一寫,注意試著運用其他人的表現,襯托這個人的特點。

  六、課堂小結

  本課是一篇文言文。全篇內容簡單,言簡意賅,但故事情節完整。它以精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個機敏的七歲男孩形象。“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實為文眼,凸顯了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我們學習并掌握了學習古文的方法。(板書:風景優美物產豐富)

司馬光砸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閱讀圖書,了解司馬光砸缸救人的過程。

  2、知道遇到危險要沉著機智,學會保護自己和幫助他人。

  活動重點:

  觀察主要角色的表情和動作。

  活動難點:

  大膽猜測角色的心理活動和語言。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司馬光砸缸》、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1、認讀故事名稱:

  教師簡單介紹故事大概,幼兒認讀故事名稱。

  2、自主閱讀教師觀察:

  (1)說說故事里發生了什么事?

  (2)根據講述的情況請幼兒尋找出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有關情節圖片。

  (3)重點觀察角色的表情和動作,大膽猜想角色的心理活動和對話。

  3、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你覺得司馬光的方法好嗎?好在哪?”

  4、完整欣賞并大膽質疑:

  (1)教師引疑:“看了這個故事,你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師生共同解答疑問。

司馬光砸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別、到、那、都、嚇、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3、感受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4、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流程:

  一、指導看圖,從圖中質疑。

  1、出示插圖,從圖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看不懂得嗎?

  學生質疑,教師歸納問題:(1)爬出來的孩子是怎樣掉進缸里的?

  當時的情況怎樣?(2)是誰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題釋題。

  1、板書課題,讀題。(1)知道“司馬”是復姓。(2)識記司,組詞。

  2、簡介司馬光。(學生或教師)

  三、初讀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識記生字。自主選擇生字識記,組內交流,全班反饋。(采用各種形式認讀生字,隨機選擇生字擴詞或選擇句子指導朗讀。)

  3、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問題(1)(2)

  4、小組討論交流讀懂的問題。

  四、再讀感悟。

  1、學習1~3段,解決問題(1)。

  (1)借助插圖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這是怎樣的一口缸。

  (2)讀文后討論,理解:不小心。

  啟發想象:掉進缸里的孩子會怎樣?

  (3)朗讀指導。

  2、學習4~6段,解決問題(2)

  (1)看圖讀文了解別的孩子的表現,板書:哭喊叫找

  小組討論這些孩子當時是怎么想的?

  (2)討論司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個怎樣的人?

  劃出司馬光的動作。理解:使勁砸。

  (3)質疑釋疑。(針對課文內容提問,自由解答,教師引導)

  4、你喜歡司馬光嗎?用一句話夸夸他吧!

  5、朗讀指導。

  五、學會背誦技巧。

  教師引導,讓學生悟出背誦的方法:看圖背誦、想情節背誦、看板書背誦。

  六、指導書寫。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訓練。

  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做呢?

  要求:大膽想象。

  八、作業 布置。

  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九、板書設計

  20 司馬光

  都慌了

  掉進缸里 別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沒慌

  司馬光———————拿砸(幾下子) 得救了

司馬光砸缸教案(精選6篇) 相關內容:
  • 不要再讓“司馬光”砸“缸”了 ——《司馬光》教學反思

    記得以前,每次教學完《司馬光》后,我總是在拓展延伸階段問:你還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嗎?此問題一經拋出,小朋友們便嘰嘰喳喳地連比帶劃談論開了。可,每次在班上匯報交流時,小朋友們的臉上便會被沮喪之情籠罩著。...

  • 11《司馬光砸缸》教學設計之三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別、到、那、都、嚇、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3、感受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 11《司馬光砸缸》教學設計之二

    教學要求: 1.認讀生字、詞語,讀懂課文。 2.教育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要沉著、冷靜,只有動腦筋,才能想出好辦法。 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學時間:3課時。...

  • 11《司馬光砸缸》教學設計之一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de)。 2.理解圖意和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 13《司馬光砸缸》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de)。 2.理解圖意和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 《司馬光砸缸》教學設計之一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de)。 2.理解圖意和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 《司馬光砸缸》板書設計 之一

    《司馬光》主要講司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板書設計如下: 標點符號、幾何圖形、簡筆畫等在板書中的運用,改變了過去板書設計刻板的模式,拓寬了學生想象的空間。...

  • 《司馬光砸缸》教學設計之三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別、到、那、都、嚇、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3、感受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 《司馬光砸缸》教學設計之二

    教學要求: 1.認讀生字、詞語,讀懂課文。 2.教育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要沉著、冷靜,只有動腦筋,才能想出好辦法。 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學時間:3課時。...

  • 變換角度,培養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司馬光》教學偶得(通用14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60變換角度,培養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司馬光》教學偶得作者:吳懷林 轉載自課程資源站變換角度,培養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司馬光》教學偶得吳懷林創造想像是不依靠現成描述而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

  • 《司馬光》課堂教案(精選17篇)

    教學要求:1.理解圖意和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個聰明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朗讀能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思維訓練。...

  • 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精選14篇)

    為了達成目標,我在教學時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看圖說話后回歸課文朗讀,想象情境后帶著感受個性讀,重點段落對比讀,理解重點詞語“舉、使勁砸”后帶上動作讀一讀,還有回顧故事從頭...

  • 《司馬光》教學實錄(通用16篇)

    一、設疑導入: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畫像,想看嗎?看著這幅畫像,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他是誰?生:我想知道他是哪個年代的人?師:這個人啊,是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歷史學家和文學家。...

  • 《司馬光》教案設計(精選13篇)

    教材分析《司馬光》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 司馬光教學反思(精選16篇)

    《司馬光》教學反思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黃鶴小學許新志《司馬光》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孚县| 海淀区| 新野县| 满洲里市| 元江| 邓州市| 九江市| 浦城县| 高邑县| 金秀| 汶川县| 江口县| 三台县| 阜平县| 金乡县| 和林格尔县| 台东县| 红原县| 达拉特旗| 南陵县| 儋州市| 浦城县| 濉溪县| 白沙| 嘉义县| 南岸区| 吕梁市| 阳高县| 乳源| 武夷山市| 诏安县| 长沙市| 浦北县| 恩施市| 嘉兴市| 和政县| 右玉县| 琼结县| 甘孜县| 湘阴县| 安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