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教案(通用8篇)

《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教案

發布時間:2023-11-10

《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教案(通用8篇)

《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使學生掌握運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正確運用正、反比例知識解決有關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學習重難點:

  重點:運用正、反比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正確判斷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學習方法:

  嘗試教學法、引導發現法等。

  學習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下面各題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1)一輛汽車行駛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時間。

  (2)從甲地到乙地,行駛的速度和時間。

  (3)每塊地磚的面積一定,所需地磚的塊數和所鋪面積。

  (4)書的總本數一定,每包的本數和包裝的包數。

  過程要求:

  ①說一說兩種量的變化情況。

  ②判斷成什么比例。

  ③寫出關系式。

  如:

  2、根據題意用等式表示。

  (1)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速度,3小時行駛210千米。

  (2)汽車從甲地到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56千米,要5小時到達。

  70×4=56×5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5

  (1)出示課文情境圖,描述例題內容。

  板書:8噸水10噸水

  水費12.8元水費?元

  (2)你想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

  過程要求:

  ①學生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

  ②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解答情況,并引導學生運用比例解決問題。

  ①匯報解決問題的結果。

  引導提問:

  A、題中哪兩種量是變化的量?說說變化情況。

  B、題中哪一種量一定?哪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c、用關系式表示應該怎樣寫?

  ②板書: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

  8X=12.8×10

  X=

  X=16答:略

  (3)與算術解比較。

  ①檢驗答案是否一樣。

  ②比較算理。算述解答時,關鍵看什么不變?

  板書:先算第噸水多少元?

  12、8÷8=1.6(元)

  每噸水價不變,再算10噸多少元。

  1、6×10=16(元)

  (4)即時練習。

  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過程要求:

  ①用比例來解決。

  ②學生獨立嘗試列式解答。

  ③匯報思維過程與結果。

  想:因為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說,水費和用水噸數的比值相等。

  解:設王大爺家上個月用了X噸水。

  12.8X=19.2×8

  X=

  X=12

  或者:

  16X=19.2×10

  X=

  X=12

  1.教學例6。

  (1)出示課文情境圖,了解題目條件和問題。

  (2)說一說題中哪一種量一定,哪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式表示兩種量的關系。

  每包本數×包數=每包本數×包數

  (4)設末知數為X,并求解。

  (5)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

  1、完成課文“做一做”。

  2、課堂小結。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九第3~5題。

《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運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并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和假設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信心。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2)靈活運用學過的解題策略,體會策略價值。

  課時安排

  7課時

  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68~69頁例1、練一練,第72頁練習十一第1~3題。

  教科書第89-90頁的例1“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解決用假設策略時總量不變的實際問題,認識假設的策略。

  教學難點:

  運用假設策略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出示問題,選擇策略

  1、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例1,要求學生邊讀邊看圖。

  2、引導交流:題中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大杯與小杯容量的關系還可以怎樣表示?

  3、提問:根據題目給出的條件,求每個小杯和每個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難?

  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幾個小杯,你會求出每個小杯的容量嗎?

  4、提出假設: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幾個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運用策略

  1、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幾個小杯?

  結合例題中的示意圖提問:

  一個大杯可以替換成幾個小杯?

  把1個大杯替換成3個小杯的依據是什么?

  由1個大杯可替換成3個小杯,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個小杯。

  2、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幾個大杯?

  (1)提出問題后,要求讓學生看圖思考。

  (2)交流中明確:將倒入6個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據“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3個小杯的果汁正好可

  以倒滿1個大杯,6個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滿2個大杯。

  (3)小結: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個大杯。

  3、列式解答:

  引導:根據上面替換的結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學生嘗試列式解答,交流計算結果。

  4、檢驗。

  引導:求出的結果是否正確?我們可以怎樣檢驗?交流中明確:要看結果是否符合題目中的兩個已知條件。學生

  通過計算進行檢驗,并完成答句。

  三、回顧與反思,提升策略

  提問:在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過哪些步驟?你覺得哪些步驟是關鍵?你能說說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嗎?

  學生交流、匯報。

  四、拓展應用,鞏固策略。

  1、指導完成“練一練”。

  (1)出示問題,讓學生逢主閱讀,并要求嘗試畫出表示題意的草圖。

  (2)提問:這個問題與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打算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3)追問:威懾么這道題假設全部買椅子而不是假設全部買桌子?

  (4)為了計算方便,要根據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合理選擇假設。運用假設策略時,怎樣根據數量間的關系假設也

  很重要。

  (5)讓學生自主進行檢驗。

  (6)反思小結: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2、課堂作業:做練習十一第1題。

  獨立完成,同桌互說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3、做練習十一第2題。

  提問:根據填充里的想法,這道題可以怎樣假設?還可以怎樣假設?

  獨立完成解答,指名板演。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70~71頁例2、練一練,第73頁練習十一第4~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假設”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假設”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解決用假設的策略時總量變化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假設時數量的復雜關系。

  教學過程:

  一、出示問題,討論策略

  1、出示例2,讀題。

  2、小組討論:你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用什么策略?

  3、你準備怎樣假設呢?

  二、自主探索,運用策略。

  1、出示提問:

  (1)這題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2)你是怎樣理解題中數量之間關系的?

  通過交流理解:1個大盒里的球的個數+5個小盒里球的個數=80,1個大盒里球的個數—8=1個小盒里球的個數,或者1個

  小盒里球的個數+8=1個大盒里球的個數。

  2、列式計算:

  (1)你能根據假設后的數量關系列示解決嗎?

  (2)提問:如果假設6個全是大盒,球的總數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請大家先想一想,再根據這樣的假設算出結

  果,看看答案是不是相同。

  集體評議,重點討論球的總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引導比較:

  (1)剛才我們用兩種思路解決了例2,假設6個全是小盒或者假設6個全是大盒,雖然假設的方法不一樣,但你發現

  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

  小結。

  三、反思比較,內化策略。

  1、比較異同。

  引導: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例1,明確了假設的策略,今天又學習了例2,用假設的策略解決了另一類比較復雜的問題。回想一下,例1和例2的條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解決時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桌討論后全班交流。

  2、反思內化。

  引導:回顧例1和例2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么體會?

  四、拓展應用,鞏固策略

  1、做練一練第1題

  提問:兩種不同的假設有什么區別,解題時有什么不同?

  讓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做練一練第2題。

  指出:當已知大、小兩種量相差多少時,用假設策略時要按假設的方法,思考總量有什么變化,是增加了多少還是

  減少了多少。

  3、做練習十一第5題

  引導學生課業用三種不同的假設方法說明。

  五、全課總結:

  1、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本領?你有什么想法或還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2、作業:

  完成練習十一第4、6、7題。

《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一輛汽車行駛的速度不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

  2.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行駛的時間和速度。

  看上面的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1)各有哪三種量?

  (2)其中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

  (3)哪兩種量是變化的?這兩種量是按怎樣的規律變化的?他們成是什么關系?

  3、這節課,我們就應用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新授

  1、教學例5

  (1)出示例5:張大媽家上個月用了8噸水,水費是2.8元。李奶奶家上個月用了10噸水,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錢?

  (2)學生讀題后,思考和討論下面的問題:

  ① 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② 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③ 根據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3)根據上面三個問題,概括:因為水價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元。

  12.8/8=/10

  8= 12.8×10

  =128÷8

  = 16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6元。

  (5)將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進行檢驗。

  2、修改題目:王大爺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多少噸水?(學生獨立應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并交流訂正,使學生明確例5的條件和問題改變后,題目中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正比例關系沒變,只是未知量變了)

  3、教學例6

  (1)出示例6:書店運來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學生根據例5的解題思路,思考:題中已知兩個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兩個量成什么關系?思考后獨立解答。

  (3)指名板演,全班評講。

  4、做一做:教科書P59“做一做”1、2題,讓學生先判斷兩個量的關系,再進行解答。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P61練習九第3、4題。學生讀題后,先說說題中哪個量是一定的,再獨立進行解答。

  2、完成練習九第5、6、7題。

  四、總結

  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運用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初步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2、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重點: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并解決用乘除兩步運算的數學問題。

  難點:初步分析用乘除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數量關系。

  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同學們,看今天的數學課,老師為你們帶來了誰?

  (課件出示一個導游姐姐)

  今天我們就跟著她去春游,好不好?同學們,春游中也有許多數學問題,今天老師就與大家一起去研究,好嗎?你們看,在去春游的車上,這個導游姐姐想出幾道題考考我們,你們愿意嗎?請同學們注意看題。

  (課件出示題目:

  1、今天我們有48個同學坐車,6人坐一排座位,需要幾排座位?

  2、參加春游的男同學今天打算分組活動,他們分成了7組,每組4人,參加春游的男同學共有幾人?)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導游姐姐出的題目一點也難不倒我們,是不是?我們都非常高興,一路上說說笑笑,旅游車很快就來到了游樂場,這時,我們發現有所學校一年級的小朋友也去春游了,他們玩了一些什么項目呢?猜猜他們先玩了什么,再玩了什么?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可是,他們在玩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是什么困難呢?你們能幫這些小弟弟、小妹妹解決嗎?

  1、出示圖畫,讓學生看圖,說信息。

  (1)先觀察兩幅圖,前、后兩人互說信息。

  (2)派代表在班上匯報圖意。然后讓學生思考:我們這么多人,是指哪些人呢?

  (3)先獨立思考再前、后兩人討論:要想知道需要幾輛碰碰車?必須先求出什么呢?

  (4)派代表交流討論情況。那么我們可以從哪里知道他們有多少人呢?學生嘗試解答整個問題并分別請不同方法的同學匯報,然后說說你是怎樣想的,最后引導學生小結剛才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并揭示課題。

  2、學習脫式以及運算順序

  (1)如果有學生列出了綜合式:463=8(輛),則按下面步驟學習脫式寫法:首先告訴學生這個式子的計算還有另一種書寫格式,請大家看課本59頁自學,然后問:誰愿意教老師怎么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板書時故意對著4寫=,看學生是否有意見,等學生提出修改意見,可再強調一下:原來等號要往前寫一格,再用彩筆板書如下:

  463

  =243從左到右

  =8(輛)

  (說明橫線和箭頭是告訴大家先算46的積得24,然后再除以3。強調乘除混合運算也象加減混合一樣都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并板書順序。)

  (2)如果沒有學生列出綜合算式解答,則引導:能將這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嗎?接著再按(1)那樣學習脫式寫法。

  三、鞏固練習,應用提高

  1、小導游對大家剛才樂于幫助小朋友的表現相當的滿意,接下來就帶我們去玩游樂場所有的項目。

  (課件出示整個游樂場的玩項并且每項都標有價錢)

  (1)你最喜歡玩什么項目?你想玩幾次?讓學生盡情地說說。

  (2)現在老師要聘請一位小當家,誰敢來試一試,敢進入小當家的面試挑戰嗎?出示第1題,讓學生解答,然后叫個別學生說說思路。

  (3)看來同學們都很棒,但是只解決一個問題是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小當家的。同學們還有信心再接受挑戰嗎?那你們還能提出其他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解決的問題嗎?出示最后一題,兩人一人提問題,一人解答,互相考考。然后把全班分成紅、黃兩隊來出題互考展示剛才兩人考的成果。

  2、通過挑戰,紅、黃兩隊個個都成為小當家了。導游姐姐說:剛才我們玩了那么多項目又解決了那么多問題,同學們一定很渴了吧?那導游姐姐現在就帶你們去分水喝,好嗎?

  出示60頁第2題。解完后讓用不同方法的學生交流方法與思路。

  四、總結升華

  今天這節課,你們玩得開心嗎?你們學到了什么呢?

《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熟練掌握簡單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是讓學生畫線段圖來分析題意,這部分內容是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題思路來分析。從而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這種稍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為下一步學習稍復雜的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熟練掌握簡單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例2分析一個數量的兩個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確定把什么看作單位1學生不難理解,教學時,要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學生就不會感到有太大的困難了。例3分析的是兩個量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與例1相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解答稍復雜的求一個數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思路,并能正確解答。

  2、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培養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單位1及誰是誰的幾分之幾。

  【教學難點】分析和理解兩個數量的比校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些。

  【教學過程】備注

  活動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題意。

  1、教師出示例2的情境圖。

  2、讓學生結合圖敘述題意。

  活動二:動手畫圖,分析題意。

  1、你能不能用上節課我們講過的學習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來分析一下這道的意思呢?

  學生動手畫線段圖,分析。小組交流。

  與教師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畫線段圖。(教師板書)

  重點讓學生明確誰是單位1。

  2、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確定解題的思路。

  3、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思路。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訂正。

  5、問:這兩種解法有什么區別?有什么聯系?

  活動三:教學例3.

  教師出示例3。

  1、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根據這句話應當把什么看單位1?

  3、學生試畫出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4、學生自己解答。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析的?與全班交流。

  活動四:鞏固練習。

  1、完成21頁中的做一做。

  教師要求學生畫線段圖。

  2、完成練習五中部分練習題。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分析的思路。

  活動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用數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中的一個新內容。本節課是人教版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19頁的例3。

  2、教材分析:用數學不是孤立專項的訓練,而是分散于新教材的各個單元,其目的在于讓數學更加緊密的聯系實際生活。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用加法減解答問題和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事實上,用數學目的是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進行綜合提升,同時也是為后面文字敘述式的用數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本節課在設計時,力求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社會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根據以上分析,我確立了如下所述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1、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問題的含義。

  2、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經歷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感悟數學價值,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了解并掌握問題的含義并提出問題

  三、教具的準備:

  由于一年級孩子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形象思維占主導,我特意設計了動畫課件,讓課堂充滿趣味性和多變性。

  四、課時安排:

  本節課我安排1課時,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一是給出條件問題完備的應用問題,借助情景圖讓學生理解問題的含義,知道什么是問題;二是給出明確的信息,數據,由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理解意義進行計算;三是由學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受生活閱歷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難以理解,也為了體現數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因此。我設計一個大家到公園游玩的故事,讓孩子們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不斷解決數學問題,在體驗成功的同時輕松完成學習任務。具體的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師:冬天過去了,春天到來了,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們出來活動了,你們猜他們去干什么了?下面我來做動作大家猜好嗎?

  2、教師藏在講桌后面,喊:好了!學生一下子就說出“捉迷藏”;教師又拿出手絹,學生馬上猜出是“丟手絹”;接著教師比劃一個圓圓的東西放在地上一腳踢出去,學生情緒高漲,“踢足球”脫口而出。

  3、教師:你們太聰明了,看來難不倒你們了。小朋友們在活動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想請大家幫忙解決,你們愿意幫忙嗎?(學生會高興地說:愿意!)

  (二)、讀圖明意探究新知

  為了讓學生有針對性的提出并解決問題,把主題圖稍作修改,一塊一塊的出示,如出示捉迷藏區域,丟手絹區域、踢球區域。讓學生看一塊根據相應的條件提出一個問題。)

  1、課件出示捉迷藏圖(伴音提示:13個同學玩捉迷藏,這里有6個人,藏起來幾個人?

  A、找出已知和未知

  (滲透給學生一道完整的文字敘述題至少有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

  B、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c、總結思路,全班交流。

  2、課件出示丟手絹圖(伴音提示: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有6個男同學,你能提出幾個問題?)

  A、組內討論(教師巡回參與,適時點拔,收集資料);

  B、請小組代表發言,介紹自己的問題及想法;

  c、講評、鼓勵;

  3、課件出示踢足球圖(探究過程同2)

  (三)、鞏固反饋深化新知

  1.教師:看到同學們這么聰明,小動物們也來湊熱鬧,都等急了,看,他們來了。(課件出示:第20頁的小動物圖)

  2.教師:都有哪些小動物呀?(學生:有小鳥、小鹿和小魚。)看著這幅畫面,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小組討論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書問題。(這時,每當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課件中把學生提問的部分閃動幾次,以此讓學生進一步的明確所提問題。)

  A、樹上還有幾只小鳥?

  B、草地上還有幾只小鹿?

  c、有幾條小魚在做游戲?

  D、飛走了幾只小鳥?

  E、跑了幾只小鹿?

  f、游走了幾條小魚?

  ……

  4、教師:你能又對又快地解決這些問題嗎?請你拿出練習本解決你喜歡的問題。

  5、學生反饋,集體訂正。

  (四)、練習鞏固

  課本練習四的第一到第三題。

  (五)、知識應用體驗成功

  教師:同學們真是了不起,能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么多問題,而且做得又對又快。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藏著許多數學問題,你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數學問題嗎?和同桌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身邊的事物提出數學問題。)

  (六)、課堂總結

  教師總結:今天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這么多問題,而且還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看來學數學可真重要呀,我們一定要學好它、用好它。

  (七)、布置作業課堂延伸

  請同學們回家后,觀察家里的物品,給爸爸媽媽提個數學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它,好嗎?

  (八)、板書設計

  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條件問題

  來了13人捉迷藏,這里有6個人。藏起來幾人?

  有8個女同學,有6個男同學。一共多少人?

  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還有幾人沒來?

《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78頁例3,練習十九第1、2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能根據乘法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觀察、談論、匯報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含義解答求相同加數的和的乘法應用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用乘法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突破方法:通過創設情境,合作探討、交流來突破。

  難點: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突破方法:通過討論、交流來突破。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1、口算:

  2×7=3×8=8×5=7×4=

  5×7=4×8=8×3=5×6=

  2、課件出示例3:小軍和小紅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專柜有許多的文具:文具盒每個8元,鉛筆每支3元,橡皮每塊2元,日記本每本4元。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看一看、說一說

  仔細觀察圖,并說說圖意

  2、提出問題

  師:你能根據這幅圖提一個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嗎?

  匯報:如

  文具盒每個8元,買3個文具盒,一共多少錢?

  3、解決問題

  想一想:知道了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怎樣解答?

  匯報:

  (1)如第一個問題中知道文具盒的價格是8元,要買3個,要求一共多少錢?3個文具盒就是求3個8元是多少元?。可以用乘法來解決。

  小結:求3個文具盒的價錢總數,可以用1個文具盒的價錢乘買的個數。

  其余的問題解答寫在作業本中。

  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算一算

  練習十九第2題: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要求:認真審題,將+、×看清楚。

  2、看圖列算式

  練習十九第1題。

  3、解決問題:買東西

  練習十九第3、4、5題。

  四、拓展性學習

  1、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

  2、小蘭買3塊橡皮,每塊橡皮3角錢,小蘭一共花了多少錢?媽媽給了她1元錢,應剩下多少錢?

  五、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教案(通用8篇) 相關內容:
  • 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精選3篇)

    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雁橋中學 麥秋敏我們從學習方法論的層面上看,課堂討論是一種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比較常用的方法。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的教師有著眼于學生“學會”,不重視學生在“學會”的同時達到“會學”的問題。...

  • 《解決問題》教案(精選15篇)

    教師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回顧練習,導入新課1.課件出示練習題:小紅要寫12個大字,已經寫完了7個,還要寫幾個大字?師: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怎樣計算還要寫幾個大字?2.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

  • 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通用6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以前學過的用歸一、歸總方法解答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能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教學設計(通用4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七冊課本p49 一p50 教學目標1 、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教案(精選3篇)

    一、*說教材(一)教學內容蘇教版數學第八冊第一頁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4題。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三位數乘以兩位數,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乘法筆算的基礎上學習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

  •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內容: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目標:(1)經歷觀察、動手制作、展示交流評價等主動探索、互動合作的學習過程,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掌握其繪制方法。...

  •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總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使學生認識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教案(精選2篇)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三步混合運算的計算;2、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感受知識之間的聯系,能用三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獲得發現數學結論的成功體驗...

  • 《怎樣滾得遠》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數學活動課《怎樣滾得遠》是我本學期的第一堂活動課,為此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課前,我仔細的閱讀了教參,制訂了課堂教學目標,盡量考慮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體驗到做實驗是研究事物的一種方法。...

  • 《怎樣滾得遠》教案(通用5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探索斜面與地面成怎樣的角度是物體滾得比較遠的活動過程,進一步體會通過實驗收集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培養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 解決問題(精選17篇)

    教學內容:(p50~p51)教材分析:教材選擇了學生非常喜歡的玩碰碰車的事情,呈現了小朋友到游樂場玩碰碰車和游樂場收費的情境圖,提出了小組合作設計玩碰碰車方案的要求。...

  •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精選2篇)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這一內容,課本設置了三個例題。學生對這三個例題所呈現的各個量的關系并不陌生。...

  • 運用加法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通用2篇)

    課題課型新授第 周第 課時知識、能力教學目標: 1、通過熟悉的場景,使學生從中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2、學會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精選8篇)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這一內容,課本設置了三個例題。學生對這三個例題所呈現的各個量的關系并不陌生。...

  • 新人教版第六冊《解決問題》具體內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通用12篇)

    1.例1與“做一做”的說明和教學建議。例1是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教材呈現給學生一幅廣播操表演的情境圖。圖下面小精靈明明提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接著,顯示出學生收集數學信息和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黄大仙区| 江西省| 天长市| 施甸县| 淮阳县| 左权县| 稻城县| 通渭县| 收藏| 阿巴嘎旗| 句容市| 武平县| 湘潭市| 沈丘县| 南平市| 万载县| 德化县| 奈曼旗| 汾阳市| 隆尧县| 肃宁县| 夏津县| 拜泉县| 万荣县| 新疆| 都江堰市| 修文县| 永嘉县| 调兵山市| 响水县| 瓦房店市| 三江| 会东县| 南城县| 达日县| 旬阳县| 德保县| 唐河县| 顺平县| 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