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健康教育教案(精選10篇)
中學健康教育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2.了解健康生活的方式和方法
3.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4.學會如何應對常見的健康問題
二、教學內容:
1.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2.健康生活的方式和方法
3.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4.應對常見的健康問題
三、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討論法
3.案例分析法
4.實踐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1.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過講解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導學生認識到健康對人們的重要性,并讓學生了解健康的定義和健康的標準。
2.健康生活的方式和方法
通過討論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健康生活的方式和方法,包括飲食、運動、休息、心理健康等方面。
3.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包括個人衛生、防病預防等方面。
4.應對常見的健康問題
通過討論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應對常見的健康問題,包括感冒、發熱、腹瀉等。
五、教學評價:
1.學生的參與度
2.學生的表現和成績
3.教學效果的評估
六、教學資源:
1.教師講義
2.教學PPT
3.教學視頻
4.教學案例
七、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教學,我深刻認識到健康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也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需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中學健康教育教案 篇2
健康教育是以傳授健康知識、建立衛生行為、改善環境為核心內容的教育。我校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及貫徹衛生工作“預防為主”的方針,積極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積極推動學校各項衛生保健工作的順利實施。
一、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管理
學校要成立“學校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嚴格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健康評價方案》的要求,做好學校健康教育和衛生工作。健康教師要有學年度教學計劃及總結。
二、加強教學管理,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健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得到重視并加強,學校要將健康教育列入課堂,走進課堂,并保質保量,上好每兩周的1課時的健康教育課,做到健康教育教師上課有教案,期末有學生考核評價。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及格率達100%,健康行為形成率達100%。健康資料規范、齊備存檔。
1、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一個健康的體質是保證學生們生活學習的基礎,因此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2、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飲食和衛生習慣。要注意飲食衛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讓學生知道暴飲暴食的危害。
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課的效果。
4、對學生進行生理衛生教育,低年級從睡眠衛生教育入手,根據自己的年齡,每天的睡眠時間不少于8——10小時,睡前后注意什么,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5、學生上課時,嚴格要求學生做到眼離書本一尺遠,身離課桌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使學生知道從小要養成良好的讀書姿勢習慣。坐、立、行、走姿勢要正確。
6、平時生活中,預防皮膚病,沙眼、肝炎等傳染病,還要讓學生了解怎樣預防牙病,使學生能健康成長。
7、積極開展預防和遠離毒品教育。
三、關注學生身體健康
堅持每天進行晨、午檢,及時發現和掌握學生身體狀況,做好記載,及時處置,杜絕學生疾病互相傳染。組織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每天保證做兩操。嚴格控制學生不喝生水,杜絕零食進入校園,不吃生冷食物。
四、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接受學生心理咨詢,舒緩學生心理壓力,排解學生郁悶心情,提高學生心理品質。
總之,學校衛生工作,必須抓緊抓好,使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身心健康,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及衛生管理工作再上一個臺階。
中學健康教育教案 篇3
教育目標:
1、 充分認識安全工作的重要意義。
2、 在學習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進行預防災害,防“H1N1”流感的教育。
教育內容:家庭、學校、社會安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的學期又開始了,我們將一起開始快樂而有緊張的學習生活,在開學之初,我們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為不論是國家還是家庭,都希望你們安全的生活和學習。
二、學生應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學生討論。作為學生,我們應從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體歸納。
(1)人身安全,在校園內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鬧;不在樓道內做游戲;上下樓梯靠右行;勞動時,不揮舞勞動工具,以免誤傷他人;不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別是吸毒者;課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鬧,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車輛,騎自行車寧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車,通過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
(3) 飲食安全,不飲生水,不吃不衛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雞肉、豬肉等,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變或過期食品。
三、交流對“H1N1”的了解。
(1)交流對“H1N1”的了解。
(2)說說如何預防這種病。
四、學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強注意。
中學健康教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青少年愛看愛情小說的原因,討論愛情小說對青少年的影響以及如何對待愛情小說,引導學生端正態度,消除消極影響。
教學過程:
活動一:以一個學生的實例----“瓊瑤迷”為例,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少年愛看愛情小說的原因。
原因一:青春期是充滿幻想希望,充滿愛的時期,但現實卻是枯燥平淡的,朦朧的初中生漫無目標的愛往往受到壓抑,愛情小說是他們尋求感情寄托的好去處。
原因二:青春期是一個渴望理解的時期,渴望理解別人,渴望被別人理解,渴望理解人生,渴望理解生命,但在現實世界中卻很難得到滿足,而成人則對少年的性渴望,要么粗心地忽視了,要么冷漠地加以禁錮,要么粗暴地加以制止。少年難在成人世界中得到理解,于是轉向在小說中尋找感情滋潤。
原因三:在小說中尋找自我,他們希望和小說中的人物相互映照,逐漸形成自己對愛情的穩定看法,找到合適自己的愛情位置。
活動二:引導學生如何選擇地閱讀有關愛情的書刊,先詢問學生課外書的主要來源,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述,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看一些有益的、高尚的書刊,要堅決杜絕下流.淫穢的書籍。學生在必要的時候要請求老師或父母幫助。
活動三:引導學生千萬注意:不要沉迷于愛情小說而荒廢了學習引導學生千萬注意:在人的生命旅程中,愛情決非生命的全部內容,家庭與社會都期盼你,家庭與社會都看你快快長大,去探索人生與自然的更多奧秘。
活動四:互相幫助
中學健康教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讓學生理解自戀現象及自戀原因和解決辦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以古希臘神話中的美少年自戀事故引入,學生討論提出自己對自己的欣賞,師生一起剖析是否屬自然現象,青春期身體發育進入高峰期,第二特征出現,引起心理上的關注,這時期少男少女對自己身體的了解體會與欣賞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但這種反應在某些人身上出現----性心理歧變----自戀現象。
活動二:剖析自戀的原因
1、自戀是性驅力的一種不合理的釋放方式,在青少年中尤為多見,指個體在欣賞自己時產生強烈的性沖動,同時伴有強烈的情緒體驗。通過性幻想來獲取性快感,真正的自戀是排異性,興趣完全集中于自身。
2、原因是由于強烈的社會原因而造成,如嚴重的性禁錮、與異性交往的心理創傷等,性格都比較內向,自我封閉性很強,缺乏自信心,生活空間狹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不健全的人格上。
活動三:討論解決的辦法
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形成開朗堅強的性格,才會避免陷入性心理歧變。
第九課時怎樣克服單戀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分析產生單戀的原因及如何才能避免單戀,并從單戀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教學過程:
活動一:以宋朝詞人聶勝瓊的詞勾勒出飽受單戀之苦的多情人的形象,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單戀及如何區分單戀與戀愛。
活動二:通過分析回顧知道產生單戀的原因
中學生心理尚未成熟,那些性格內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的同學,他們有著火一般的熱情,但不善于交際,故比較容易在周圍的異性同學中尋覓自己的心中偶像,而且,心中偶像大都是熱情大方、活潑開朗、親切和藹、樂于助人的異性,而他們往往沒有勇氣與信心向對方挑明,故只好默默愛著對方。
活動三:在分析原因的基礎,引導學生得出單戀的危害
單戀猶如一劑慢性毒藥,侵蝕著年輕人的心靈,它使單戀者浪費寶貴的青春,而且常常造成心理上的失調,精神上的痛苦,往往在心靈上留下深深的創傷,甚至可導致學業荒廢,心理失常,情感失控等。
活動四:讓學生先進行充分的討論,然后每組派代表答:
如何才能避免單戀,從單戀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①樹立起正確的觀念,中學時代是人的一生學習的最佳時期,應當以學習為首要任務。
②不要跟隨感覺走,以免作出自縛。
③要學會激流勇退。
④要學會排遣心中郁悶。
⑤要轉移喜愛對象。
中學健康教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變化特點,并對照自身的心理發育階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說明,使學生能順利地度過人生心理發育這一黃金時期。
教學過程:
活動一:引導學生回顧青春期的生理變化,進而引導學生回顧自身的心理發展過程,是否發現自己這幾年有了很大的'變化。
學生七嘴八舌,經充分思慮后,說出自己的心理變化及感受,教師適時地加以小結。如:自己和父母之間不再像以前那樣融洽了,頂撞父母的事逐漸多了,不少人在這里開始寫日記,對《日記》傾訴自己的感受,他們不允許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記。
活動二:引導學生分析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學生分組討論后,每組派代表發表各自的意見后,教師及時小結。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學校、家庭和社會向他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們自己意識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對待成人的態度來對待他們,而這種成人感,其實只是他們對自身的一種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時最擔心的也正是孩子這種貌似成熟實則不成熟的現象,父母還會象對待孩子一樣地對待這些小大人,這樣,兩代人之間難免要產生分歧。
2、孩子成人感的產生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的離心力增強,他們要求在處理事情時處于與父母同等的地位,要求更大的生活空間,孩子要按自己的意見行事。其實,孩子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并敢于堅持,這意味著他們在走向成熟。
3、自我意識在青春期這一階段里飛躍發展,這是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的迅猛變化。
中學健康教育教案 篇7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如何把握與異性同學交往的分寸,使同學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
教學過程:
活動一:教師詢問學生:
你們平常與異性同學交往得多嗎?有沒有碰到過引起別人誤會的時候?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指出:異性同學間交往次數多些、時間長些、周圍的人就會認為不正常,甚至飛短流長,這是正常的。
活動二:是什么原因導致上述現象發生的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1、是封建思想殘余的作用。
2、是青春期發育時對異性交往的敏感和排斥心理以及猜忌心理的作用,是出于少年特殊好奇心理。
活動三:教師引導學生如何對待周圍的誤會。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強調:
①友誼要真誠。
②只要沒有摻雜雜質,對周圍的冷眼猜疑,可不屑一顧。③要用理智控制感情,把握分寸,防止逆反心理破壞純真的友誼。
活動四:如何與異性同學處理好關系呢?
1、要注意培養自身的現代意識和氣質,積極參與男女同學間的廣泛接觸和感情交流,主動友好相處。
2、異性交往接觸時,不要將性別作為能否接觸的前提,多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了解,加深友誼。
3、男女同學交往應注意男女有別,不失禮儀不盡情放肆。
4、自尊自愛,不說粗話臟話等。
5、交往時,言詞舉止要得體,否則易產生誤會。
6、莊重正派,不虛偽、不造作、不小心眼、不粗魯放縱。
中學健康教育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認識到青春期厭食癥的現象及危害。
教學過程:
活動一:教師以實例,引導學生認識青春期厭食癥的現象及危害。
青春期厭食癥也稱神經性厭食癥,它多發生于13-28歲之間的青春期女性身上。
具體表現:拒絕進食,長時間未進食也不覺得餓,精神萎靡不振,整天昏昏欲睡,漸瘦至月經完全中斷,伴隨身體虛弱及其他身心疾病,整個發病過程大致可分2個階段。
開始時,對食物不感興趣,見到食物就煩躁,沒胃口,勉強能吃些愛吃的零食;
后期,則會對食物產生神經性的嘔吐反應。
活動二:引導學生分析產生青春期厭食癥的原因
1、當今的社會風尚的“苗條為美”。
2、青春期身高體重顯著增加。
3、青春期女性偏食挑食,導致體態豐腴,但追求時尚,又不堪忍受鍛煉之苦,而導致此癥發生。
4、青春期少女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胖瘦感覺。
活動三:引導學生分析如何克服與治療這種疾病。
1、首先應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真正地接納自己,認識自己的價值。
2、個人的理想自我主要是受社會風尚的影響,由公認的審美標準決定,我們應順應潮流,又不能為它左右。理想自我的塑造應當以真實自我為基礎,結合實際,決不能舍本逐末,脫離現實。
3、了解青春期的發育特點,明確發胖的原因也至關重要。
4、增強體育鍛煉,加快脂肪消耗,這是值得提倡的減肥方法之一。
5、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6、培養廣泛的興趣,參加有益活動,轉移注意力,減少對自己身材關注,達到預防與治療青春期厭食癥的目的。
中學健康教育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點,從而做好心理準備,順利度過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為將來的事業發展、知識儲備形成健康心態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過程:
活動一:回顧自己及周圍同學、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來的變化,并試圖了解產生該變化的原因。
學生給出的調查結論可能有:身高增加了,體重增加了,喉結有了,長了小胡子,變聲了……
在學生調查的基礎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點。
活動二:歸納總結青春期的年齡階段:12-23歲。
活動三:歸納總結青春期的生理特點:
1、身高體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經系統調節內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長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細胞分裂生長速度加快,同時骨骼、肌肉、內臟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體重迅速增加。
2、心輸出量、肺活量、腦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發育:
4、第二性征出現。它的出現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結突起,嗓音變粗,發音低氣,固聲帶長而寬,出現小胡須,腋毛相繼出現。
女:嗓音高而尖,聲帶比男孩長,乳腺發育,骨盆寬大臂部增寬變圓。
小結:青春期是生理發育突飛猛進的階段,是成熟期,是決定一生的體質、心理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對于身體上的變化,我們不要大驚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準備,迎接人生的這個重要階段。
中學健康教育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友誼,什么是愛情,如何正確區分兩者之間的區別及從友誼發展到早戀的大致過程。
在此基礎上,能加強友誼、杜絕早戀。
教學過程:
活動一:以一個班長、學生會干部、優秀團員過早涉足“愛河”的事例,引導學生討論什么是愛情,什么是友情,兩者之間的細微區別。
活動二:引導學生認識到從友誼發展到愛情有個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從而使他們如何能控制好自己的行為,不把友誼發展到愛情。
1、一般的愛慕階段
流露出對異性的好感,有了一種朦朧而且隱蔽的異性愛慕心理。
2、早戀的情感階段
對異性的愛慕之情,開始慢慢聚集到一個異性身上,對異性的疏遠僅僅是為了掩飾對異性的那份情感。
3、早戀的行為階段
此時已不滿足于對異性暗暗的愛慕,由地下轉入地上,公開遞紙條寫情書,如果雙方有意則發展成為出雙入對,朋友圈子越來越小,只喜歡兩個人單獨相處,紀律松懈,甚至性格都開始變化。
活動三: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友誼與早戀有區別,但并非有鴻溝,一般的愛慕和早熟的情感都應算是友誼,而有早戀的行為則是不折不扣的早戀了。
活動四:提出希望:
愿青少年朋友能慧眼區分早戀與友誼,順利度過青春花季!
活動五:“一幫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