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精選17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2個字,理解“澄澈、困窘、天賦”三個詞語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掌握大膽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發現”的過程,“我”的偉大的“發現”是怎么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發現問題尋根問底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師出示一些關于胚胎發育的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生自由回答)師:“這叫做胚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這么小小的一個胚胎發育形成的。人胚胎發展的規律現在對你們來說還比較難懂,但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究竟他真的發現了什么,又是怎么發現的呢?今天我們來看一下他童年的發現。”(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詞,進修生字。
指名讀詞語,正音。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賦(fù)、豈(qǐ)止、絞(jiǎo)盡腦汁(zhī)困窘(jiǒng)
理解“澄(chéng)澈、天賦(fù)、困窘(jiǒng)”的意思
2.帶問題默讀課文,找出“我”的“發現”是什么,畫出相關句子。
生匯報:“我”的“發現”集中在第十三段
三、循果查因,理解“發現”的過程
1.師:“作者為什么會得出這樣的結果呢?是誰告訴他的呢,還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2.仔細閱讀第三到十三自然段,畫出“發現”過程的相關信息并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小組合作進修總結出“發現”的流程圖。(10分鐘)
(在小組合作進修過程中老師做必要的指導并維持課堂紀律和注意時間的把握)
3.推選小組代表自由回答得出的答案,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一個清晰的過程
①我做夢總回夢到自己在飛翔,而且發現其他同學也一樣,于是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借助課文中優美的句子,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是否有過同樣或類似的經歷,大膽想象)
②我們一起請教老師,請老師回答我們的問題
(“為什么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么為什么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會是鳥?”通過這些一連串的句子讓學生感受“我”的求知若渴。)
、劾蠋煹幕卮饹]有完全揭開“我”心中的謎,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來的。于是通過抓魚等的活動進行探究。
、芡ㄟ^自我思考,終于找到的答案。
流程圖: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來的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
從圖中的信息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的這一偉大的“發現”源于對事物的好奇心,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引導學生平時要大膽地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舉例科學家的例子說明這個道理。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問題勇于發現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來的思考問題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2
案例: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文章,這篇文章理解起來不難,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問題都很快地解決了,然而在最后一個環節卻出現了問題。我問:“你們在生活中也有過許多發現,來,說說吧!”(我預先認為這將是一個精彩的瞬間)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剛才還熱鬧的課堂一下子沉寂了下來,一個個默不作聲,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一定是重大的發現呀,在生活中的,學習中的,只要是你自己通過思考、觀察得來的,都行。”可仍舊沒有一個人舉手,我不禁有一絲慍怒,正要發作時,一個聲音告誡我說:“冷靜,冷靜,千萬不可動怒!”怎么辦呢?此時,我腦中靈光一閃,何不講一講自己童年的發現來啟發啟發學生呢,于是我馬上想到一篇文章,即蜘蛛在雨天結豎網,晴天結橫網。于是面帶微笑對學生說:“這樣,我先來講一個我童年時候的發現吧!”“好!”頓時,全班同學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慢慢地講到:“小時候呀……”話音剛落,教室里便慢慢地嘀咕開了。
“我發現壁虎的尾巴斷了會再長出來!
“很小的時候,我在玩水時發現天要下雨、天氣很悶時,魚兒都要浮到水面上來吸氣……”
“我發現螞蟻是靠嗅覺聞氣味來找伙伴和回家的……”
“我發現了天氣很熱時,往空中噴一口水會出現小小的彩虹……”
“我發現螞蟻搬要下雨,是因為……”
“我發現魚的尾巴是用來掌握方向的,有一次我把魚的尾巴剪了,它就……”
反思:
課堂中,我們常會遇到學生思路不暢的情況,該怎么辦呢?
首先,教師切忌動怒.必須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駕馭感情,保持冷靜。
其次,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課堂中的意外情況。我們雖然可以在課前作好充分準備,但再有預見性的教師也不可能預料到課堂偶發情況的出現;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為偶發情況事先設計好具體的解決方法和步驟.因為教學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情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
最后,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淀,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案例名稱: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一、背景:
《童年的發現》是上教版第十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但因為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課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說,也就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于是,整堂課都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進行:
二、教學過程:
二、深入重點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
2.從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從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組輪流讀一遍,討論。
。2)發言。
。3)打出投影:仔細讀這句話,你能體會出什么含義來?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边@里的驅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師的處罰嗎?
4.自由讀第三件事,你體會出什么?
5.通過你的朗讀,讀出這份天真來。
6.指名讀這一部分,強調有感情地讀。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夢中飛行――>人的進化
地理課上――>胚胎發育
生物課上――>驅逐迫害
三、反思:
開始便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課題的板書,引發學生的思考;并以此作為切入點提出兩個問題:①你從作者的發現過程中能發現什么?②對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學生便開始分組讀、議。借用文中的一句話“孩子的想象力是驚人的”,我想說孩子的領悟力也是驚人的。他們在閱讀時能從文中領悟出許多讓人欣喜的東西,像陳重明談對課文最后一句“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的理解時認為這是作者的自嘲;宋昊杰則能引經據典地聯系到中外一些科學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學們敘述、爭論時,我總感覺到不夠盡興。學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說的都與教學參考差不離,似乎與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離。
我想要的應該是精彩紛呈的“哈姆雷特”!
反思這堂課,沒有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老師引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是癥結所在。像這樣的課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該如何理解“學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覺得老師還是應該學會在課堂上“尋找矛盾”、“挑起矛盾”。這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老師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課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組讀、議的過程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更深入,以至于“能夠盡興”呢?這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既促進學生發展又不會降低任務水平,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呢?這個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胚、豈、癡、嬰、窘”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我”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2、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自制電腦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錄像,引入新課
1、觀看人“發育和進化”的錄像帶。
2、這是偉大的科學家達爾文發現的生物進化的過程。然而,一個九歲的孩子居然也有生物進化的發現,你相信嗎?不信,請讀課文《童年的發現》。(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出示課件:讀書要求。
。1)同學們,請再讀讀“預習提示”,看能否完成預習要求。
。2)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問題?
(3)你們覺得這一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生自由讀課文,師巡回。學生可以討論。
三、細讀課文,把握課文的重點與難點
1、學生自由選擇以上問題回答。
2、教師相機,點撥重點問題。
(1)本文的主要內容。
出示課件:作者在九歲時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后來在聽老師講達爾文的進化論時,由此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在課堂上情不自禁笑出了聲,被老師誤解,當場受到懲罰。從而是作者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一切重大發現,有時可能面臨著受到驅趕和迫害的危險。表現出作者是一個認真研究科學、追求真理的人。
。2)請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出示課件:世界上一切重大發現,有時可能面臨著受到驅趕和迫害的危險。四、拓展延伸
你自己是否有過童年的發現,說出來跟同學交流。
五、理清文章層次,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以讀為主,分析各段意思,教師適時板書。
六、課堂練習
1、讀讀下列詞語所在的句子,并說說詞語的意思。“迷戀、隨心所欲、癡迷、不懷好意”。
2、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
出示課件:情不自( ) 隨心所( ) 一本正( )
絞( )腦汁 ( )來覆去 ( )不作聲
七、作業設計
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讀后感。
板書設計:
16*、童年的發現
(1-2節)發現規律
(3-11節)激發思維
。12-13節)無比高興
(14-19節)當眾受罰
“一切發明起源于問題”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句話的含意,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激趣導入
師:人在長大或變老的時候,常常回憶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評價,那么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發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發現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二、明確要求學有目標
1、指名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4)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生: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四、再讀課文、釋疑解難
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提示”的三個問題。
。1)“我”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自由讀1、2自然段。
2、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發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眾受到懲罰的憤懣。
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體會作者的感受。
3、細讀體會童年秘密的發現過程
“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
4、從“我”的發現過程中,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個秘密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6、體味作者秘密被證實后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讓學生通過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說出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這句話。
7、引導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憤懣的感受。
五、總結交流開放拓展
1、從課文中,你覺得文中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2、通過學習課文,受到了什么啟發?
3、學生聯系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學生自由發言)
六、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以《童年趣事》為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設計:
16、童年的發現
起因: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
經過:胎兒再現了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結果:面臨受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啟示:善于觀察,大膽發現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5
之一
佚名
一、填空
。 )不自( ) 默( )( )聲
。 )盡腦( ) 隨( )所( )
二、把下面每組詞中,不是一類的詞用“—”劃出。
1.小學 中學 大學 學校
2.杏花 雪花 荷花 菊花
3.小稻 小麥 糧食 玉米
4.沙發 茶幾 衣柜 家具
三、修改病句。
1.我的家鄉是山東人。
2.麥子已經成熟了,真是豐收在望。
3.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他改進了自己的缺點。
四、排列下列這段話,把序號寫在括號里。
牛頓見了,覺得很奇怪,他想:“這個蘋果為什么會掉下來呢?”
“那一定是因為它太熟了,”他自言自語地說:“可是為什么蘋果只向地上落下,而沒有向天上飛去呢?也不向左或右邊拋開呢?”
牛頓是世界上有名的發明家。
牛頓發現了這個問題,便專心研究。后來,終于發現了蘋果向下落的秘密是因為地球有引力。
一天傍晚,他坐在蘋果樹下,忽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落在他的身邊。
答案:
一、(情)不自(禁);(絞)盡腦(汁);默(不)(作)聲;隨(心)所(欲)
二、1、學校2、雪花3、糧食4、家具
三、1、我的家鄉是山東。2、麥子已經成熟了,真是個大豐收。3、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他改正了自己的缺點。
四、3 4 1 5 2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6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這一課的資料學生在理解上有必須的難度。首先課文篇幅長,其二資料上有些復雜,學生在理解胚胎發育規律這一抽象的問題時困難比較大。我深知本課教學有困難,因此我進行了充分的備課,吃透教材,還較為全面地思考學生的實際狀況,讓他們課前進行胚胎發育規律這方面的資料搜集,為課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這篇課文充滿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在教學這篇課文中,我首先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尤其是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作者講到“我的發現始于夢中飛行!蔽乙龑W生交流自己有沒有做過這樣的有關飛行的夢,學生暢所欲言,爭先恐后說到自己的或奇怪或美妙的夢。這樣,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也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在課堂上,我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去勾畫、批注,隨著問題的解決,不光理解了課文資料,也領悟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并受到了必要的思想教育。
四、資料的適時引用為課堂錦上添花。對于課文最后一段的學習比較重要,這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在講解課文的最后一句話:“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睍r,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于這句話的理解,及時補充了有關大科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和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的資料,學生聽得都入迷了,從他們那一雙雙癡迷的眼神中,我明白他們的情感火花正在腦際閃現。學生對于這句話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巧妙地突破了文中的難點。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
這篇課文需要學生課前了解的知識比較多,但是,在課前布置預習時,我對學生提的要求有些籠統,文中有些科學術語學生不是很明白,而通過課上的補充又有些生硬,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這也是今后需要我改進的地方,針對不同的課文,在提問題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7
《童年的發現》雖然是略讀課文,但文章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我在上課前認為學生必須有話可說,我放心地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于是,整個課堂都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進行。開始就由學生根據自我的理解設計板書,孩子們能從課文中領悟到許多讓人欣喜的東西,如,孫佳慧對最終一句的理解是對“我‘的自嘲,孫樂易能引經據典地聯系到愛迪生、貝多芬等科學家、藝術家的遭遇,進行充分的.辯論。但在他們的敘述爭論中,對他們的理解,我總覺得似乎少了點什么,好像與我想的有必須的距離。
反思這堂課,我沒有處理好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的關系。作為這樣的課,能不能放任自流?該如何理解領悟到什么程度?那里給我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深思考的問題: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教師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課堂交出去?在分組讀議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更深入。這也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呢?這就是如何把握課堂教學“放”的度?
課堂教學既要“放得開”還要“收得攏”。
“放得開”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手段是改變課堂教學節奏慢、容量少、費時多、成效差的有效途徑。盡管如此,課堂教學中也不能一味地“放”,否則教學任務就無法完成,課堂教學結構就會松散。“放”是為了教學主題服務的,所以放開之后還得收攏,“收”的目的要明確,“收”的時機要及時。
1、收在學生認知本事提高時: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流于表面,顯得糊涂而膚淺,不能具體深入這就需要教師引導提示,經過點撥學生的認識就清晰了,就深刻了。
2、收在學生語文本事提高時: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和提高學生的語文本事,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文,使他們具有交際需要的各種本事。如果在學生弄明白了文本中的“我”的發現,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我童年的發現,讓學生在實際的訓練與文本的結合中感悟到了口語交際的特點,就會在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語言表達本事就會提高!胺拧迸c“收”是辨證的,僅有處理好這二者的關系,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發揮“放”的作用。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化,“放”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會大放光彩。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句話的含意,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激趣導入
師:人在長大或變老的時候,常;貞浧鹜甑氖虑椤C绹骷野偷率鏍柌裢涣烁改赣腥ざ纸厝徊煌脑u價,那么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
二、明確要求學有目標
1、指名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4)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生: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四、再讀課文、釋疑解難
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提示”的三個問題。
。1)“我”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自由讀1、2自然段。
2、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發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眾受到懲罰的憤懣。
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體會作者的感受。
3、細讀體會童年秘密的發現過程
“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
4、從“我”的發現過程中,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個秘密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6、體味作者秘密被證實后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讓學生通過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說出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這句話。
7、引導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憤懣的感受。
五、總結交流開放拓展
1、從課文中,你覺得文中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2、通過學習課文,受到了什么啟發?
3、學生聯系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學生自由發言)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9
今天我教學了《童年的發現》,《童年的發現》是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文章,這篇文章理解起來不難,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問題都很快地解決了,然而在最后一個環節卻出現了問題。我問:
寂了下來,一個個默不作聲,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課堂中,我們常會遇到學生思路不暢的情況,該怎么辦呢?
首先,教師切忌動怒。必須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駕馭感情,保持冷靜。
其次,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課堂中的意外情況。我們雖然可以在課前作好充分準備,但再有預見性的教師也不可能預料到課堂偶發情況的出現;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為偶發情況事先設計好具體的解決方法和步驟。因為教學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情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
最后,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淀,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10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你是否有過童年的發現,將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
學生甲:我發現蝸牛爬行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延線。
學生乙: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
學生丙:我發現了彩虹。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發現吧!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全文。思考:童年時“我”發現了什么?
。ㄟ_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2.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禍患:災難。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絞盡腦汁:費思慮,費腦筋。
眉目:事情的頭緒。
隨心所欲:一切都由著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礙: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阻礙。
困窘:為難。
驅逐:趕走。
3.按照課文的不同內容給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講了“我”在九歲時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然而這一發現卻給“我”帶來了懲罰。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問過老師后仍沒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觀察,思考發現了人類進化的規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課上當老師講到人的起源時,“我”想到了自己的發現便笑出了聲。老師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便把“我”轟出了教室。
三、細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內容。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他善于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并有著執著的精神。)
3.課文最后說:“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痹嚺e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師簡介有關史料:
布魯諾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布魯諾為了他的發現,為堅持真理而獻出了生命。
。2)學生簡介他們收集的資料。
4.通過學習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緦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是略讀課文,教學過程 主要是指導學生自讀自悟。以人和生物發育及進化的圖片、視頻導入 新課后,先讓學生讀讀閱讀提示,再按閱讀提示多讀幾遍課文。然后圍繞重難點讀一讀,議一議。課文的重點是童年的發現,教師引導的著眼點放在了發現的過程上。這樣,通過讀議,學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時為什么會有這個發現:1、敢于提問;2、反復思考;3、大膽想象。對課文中兩個比較難以理解的句子,通過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教師相機點撥,加以理解。課后讓學生收集一些科學家發明、發現的故事進行交流。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童年時的天真可愛以及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語言的幽默活潑的風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教師介紹有關胚胎發育的科學知識。
2、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猜測一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
二、循題讀文,理解“發現”
1、自由朗讀文章,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默讀課文,思考:“我”童年的發現是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3、反復朗讀課文的第13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F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4、仔細地讀讀著幾句話,并用自己的話轉述。
5、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
“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6、朗讀這兩句話,比較兩句話表達上的不同,體會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2、根據學習計劃,分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計劃: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語。
。3)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發現流程圖。
3、小組匯報,課堂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我”的發現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感悟“發現”
1、默讀課文,思考:從“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并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畫出相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根據學生的理解,大概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隨機指導。
。1)“我”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孩子。
、佟懊刻煲估镒鰤粑叶紩w......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輕聲朗讀這段話,閉上眼睛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這樣一個夢,或者你真的能飛了,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
。ǜ吲d、驚喜、新奇......)
◇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②“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朗讀這段話,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當“我”發現或者是幻想了這樣一個規律時,“我”是怎樣的心情?
。ǜ裢飧吲d、得意......)
◇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我”是一個喜歡刨根問底的孩子。
、佟澳翘煳覀儙讉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找一找“我”問了幾個問題?把問題畫出來。
◇想一想,這些問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一個問題套著另一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
◇想象當時的情景,分角色朗讀這段話。
、凇拔铱释靼,人究竟是怎么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條魚的樣子,朗讀這句話。
◇你覺得“我”會翻來覆去的看些什么?會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個幽默的孩子。
、佟靶姨澦麤]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你覺得這段話哪些地方很幽默,為什么讓你讀著想笑?
◇舉例說說“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例,比如:哥白尼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
◇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我們無論想做一件什么事情,還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著危險,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
②“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的幽默和機智。
二、聯系生活,向往“發現”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
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自由的討論,教師要鼓勵支持。比如:
。1)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要大膽創新,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亂想就是一種“發現”。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12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詞
2、聽寫,訂正。
3、復習發現過程。
二、精讀“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學到這兒,你覺得費奧多羅夫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你再次讀課文,找到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我”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孩子。
1、交流讀句子。
2、輕聲地讀讀第三自然段,把表示“飛行”意思的詞語畫出來。
3、交流畫了哪些詞語?
4、讀著這些詞語,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5、老師也來讀讀這段文字,請大家閉上眼睛,想像感受那夢中飛行的無拘無束和興奮驚奇)范讀——指名讀——配樂齊讀。
6、不僅“我”會在夢中飛行,我的小伙伴也都會在夢中——飛騰。多么快樂的一群孩子!讀到這兒,一個怎樣的孩子出現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書:充滿幻想)
●“我”是一個喜歡刨根問底的孩子。
1、同桌讀讀我和老師之間的對話,你感受到了什么?(追問,急切,打破沙鍋問到底)
2、師生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指名板書:打破沙鍋問到底)
●“我”是一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1、是呀,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在田野里抓到一只青蛙,我就會——;以至于看到猴子,我就會——;我就這樣絞盡腦汁地想,想啊想啊,嘿!終于想出了眉目:哈!
2、一個怎樣的小男孩出現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書: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我”是一個幽默的孩子。
1、交流,讀句——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2、你能談談“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嗎?(教參: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
3、小結:我們無論想做一件什么事情,還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著危險,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一切。
三、拓展延伸,向往“發現”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四、總結。
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要大膽創新,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希望我們的同學都能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板書設計
8.童年的發現
發現規律——尋找答案——大膽猜想——得到證實
仔細觀察 大膽創新 堅持不懈 勤奮鉆研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13
[這堂課準備較充分,還準備了小黑板,所以雖然學生還是老樣子,但我卻從容多了,自信多了,而課堂的容量也得到了較明顯的擴充]
一、導入
師:每個兒童都會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與疑問。我有一個同事,他有一個孩子,三歲,他在“空間”里記下了孩子的許多問題:
充滿好奇與疑問。我有一個同事,他有一個孩子,三歲,他在“空間”里記下了孩子的許多
1.我怎么看不到自己的眼睛?
2.劉翔為什么不跑了?
3.四川為什么會發生地震?
4.人為什么必須吃飯?
5.車子餓了吃什么?
6.奧運會上,為什么都是女孩和女孩比賽,男孩和男孩比賽?
7.火車為什么有那么多的輪子呀?火車為什么比汽車跑的快?
8.祖祖(曾祖父)為什么不長牙齒呀?
本書的作者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在他的童年時代又有著怎疑問和發現呢?
。ǔ鍪拘『诎澹瑢W生齊讀作者的發現)
二、作者的發現
1,提出問題
師:既然有發現,就必定先有疑問。作者首先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生:人為什么總是在夢里飛行。
師:作者由這個問題引出了另一個重點探究的問題?
生: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師:第一個問題來自文中何處?
生:文中第三、四自然段。
師:(板書)齊讀第三自然段。
生:讀
師:此段寫得很美,在自學時有畫記的同學舉手?(16人)在邊上寫批注時有寫到這段語言很美的同學舉手?(2人,羅縈和蘇婷)其中還運用了一種修辭手法?
生:排比
師:讀了之后你覺得飛的感覺怎樣?
生:奇妙
師:那請你帶著“奇妙”的感受再讀一讀。
師:全體同學帶著“奇妙”的感受讀。大家要圈記以下詞語:青青的草地、澄澈的湖面、雙臂舒展、雙腿彈動。
2,探索答案
師:作者是怎樣去探索答案的?
生:問老師 獨立思考……(答不上來了)
師:老師提示你一下:第四自然段
生:問伙伴
師:第十二自然段,
生:觀察動物
師:你從魚概括到了動物,誰再概括一下
生:觀察生物
生2:觀察環境
生3:觀察自然。
師:觀察環境讓我想到了三單元學到的一句名言。
生:從無字句處讀書(師板書)
師:沒錯,從大自然中尋找知識。從作者探索答案的歷程,你體會到什么?
生:我們要善于質疑。
生2:我們要學習作者尋根究底的求學精神
生3 :我們要善于向我們身邊的同學學習
師:昨天老師去某同學家家訪,就說了其中一個觀點:要想提高成績,一定要多問。
3,得出結論
師:答案找到沒有
生:因為他在生長。
生2:從簡單的生命進化而來的?
師: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的
生:兩次分別是11和14自然段
師:具體得出結論的過程,相信大家已經有了了解,老師就不細講了。請大家看到第一自然段,齊讀
生:讀
師:這段話是本文的總寫。老師讀三遍,你聽聽,領悟這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分別重讀“七八歲”“胚胎的規律”“獨立思考”。
生:作者很小的時候就服自己的發現。
生2:作者的發現很了不起
生3 :作者靠獨立思考有了發現,非常的自豪。
二、“發現”的風險
師:讀第二自然段,作者受到了什么懲罰?是怎么回事?用自己的話說[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生:(略)
師:事情發生在哪些段落。
生:14-19
師:劉讀
生:讀
師:此處我們要重點學習作者的最后一句話,畫記沒有。
生:畫記了
師:看了作者的經歷以及這句話你有什么感想?
生: 我想到了愛迪生。他在火車上做實驗,結果著火了,列車長便將他從列車上趕了下來,還給了他一耳光,將他的所有實驗設備摔壞了。
師:還有沒有
[沒有學生回答了,他們課外知識很欠缺。老師補充事例:布魯諾和司馬遷的故事]
板書設計:
16.童年的發現
為什么總是在夢中飛行? 問伙伴 1,因為人在長身體
問老師
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觀察自然 2.是由簡單的生命進化來的
獨立思考
。ㄌ岢鰡栴})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14
學習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2、學會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積累的詞語。
學習重難點:
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趣,明確目標
1、導入:難忘的童年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地成長著,有笑,也有淚,有喜,也有憂……今天我們學習俄國作家奧普多羅夫的《童年的發現》,不知它又能帶給我們哪些感受。(齊讀課題)
從課題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2、明確目標。(見上)
二、檢查字詞預習
1、學生匯報自己本課積累的詞語(一讀)
2、抽查認讀本課詞語(二讀)
胚胎、禍患、雙臂、天賦、淘氣、妨礙、豈止、癡迷、厘米、慚愧
幸虧、困窘、澄澈、一本正經、情不自禁、運轉自如、隨心所欲
翻來覆去、默不作聲、絞盡腦汁(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3、聽寫學生易錯的詞語:胚胎、禍患、天賦、幸虧、豈止
4、再讀詞語,(三讀),猜詞游戲
。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隨心所欲)
。2)夏夜悶熱,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翻來覆去)
。3)一道數學攔路虎出現了,我左思思右想想,一點兒頭緒都沒。
。ńg盡腦汁)
。4)上天賜予我的本領、能力。(天賦)
(5)清亮清涼的,一點兒雜質都沒,用來形容天空或湖面。(澄澈)
(6)它是吊兒郎當的反義詞。(一本正經)
……
三、圍繞“發現”,學習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及學習方法:
自學提示:默讀課文,小組學習:
a“我”童年的發現是什么?
b“我”是怎樣發現的?(小組匯報)
c發現的結果如何?
學習方法:
a抓具體事例并簡單概括
b抓關鍵詞句
c聯系上下文
d聯系生活實際
2、探討交流,理清脈絡
。1)完成目標(一)
指生回答:發現是什么?抓關鍵詞“九歲、完全、獨立”,聯系下文,具體到13自然段內容,反復體味朗讀第1自然段,感受小作者的自豪喜悅激動。
。2)完成目標(二)
小組匯報“發現”的過程,相機引導理清文章脈絡:
夢中飛行——產生疑問——請教老師
老師解釋——繼續追問——引出問題
癡迷思索——大膽猜想——發現規律
。3)完成目標(三)
老師講解——得到證實——因笑受到驅逐
。4)小結板書,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發現的過程。
3、學生匯報學習心得。
四、名言積累,布置預學要求
1、名言積累:
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2、預學要求:
。1)圍繞“我”的發現和發現過程,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課文最后說:“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笔占嚓P的事例。
。3)想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發現。
五、課內閱讀練習
我的發現起始于夢中飛行。每天夜里做夢我都飛,我對飛行是那樣(迷戀、留戀),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后來,我甚至學會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清澈)的湖面上盤旋。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輕巧),可以(隨心所欲、忘乎所以),運轉自如,憑著雙臂舒展和雙腿彈動,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1、用劃去括號內運用不恰當的詞語。
2、請給這段話取一個小標題。
3、你曾經做過一個怎樣的夢?能把夢境用幾句話有條理地寫下來嗎?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15
教材淺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渴望求知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句話的含意,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激趣導入
師:人在長大或變老的時候,常;貞浧鹜甑氖虑椤C绹骷野偷率鏍柌裢涣烁改赣腥ざ纸厝徊煌脑u價,那么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發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發現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二、明確要求學有目標
1、指名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4)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生: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四、再讀課文、釋疑解難
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提示”的三個問題。
(1)“我”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自由讀1、2自然段。
生:作者發現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2、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發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眾受到懲罰的憤懣。
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體會作者的感受。
3、細讀體會童年秘密的發現過程
“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4、從“我”的發現過程中,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個秘密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6、體味作者秘密被證實后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讓學生通過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說出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這句話。
7、引導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憤懣的感受。
五、總結交流開放拓展
1、從課文中,你覺得文中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通過學生的讀書,感悟,交流,知道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著執著精神的孩子。
2、通過學習課文,受到了什么啟發?
引導學生說說學習這篇課文后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在生活中要養善于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3、學生聯系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學生自由發言)
師:童年的發現,盡管有時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麻煩,可是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去發現,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發現。也許,這就是你創造、研究的開始。
六、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以《童年趣事》為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設計:
16、童年的發現
起因: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
經過:胎兒再現了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結果:面臨受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啟示:善于觀察,大膽發現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16
之一
佚名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你是否有過童年的發現,將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
學生甲:我發現蝸牛爬行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延線。
學生乙: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
學生丙:我發現了彩虹。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發現吧!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全文。思考:童年時“我”發現了什么?
。ㄟ_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2.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禍患:災難。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絞盡腦汁:費思慮,費腦筋。
眉目:事情的頭緒。
隨心所欲:一切都由著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礙: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阻礙。
困窘:為難。
驅逐:趕走。
3.按照課文的不同內容給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講了“我”在九歲時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然而這一發現卻給“我”帶來了懲罰。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問過老師后仍沒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觀察,思考發現了人類進化的規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課上當老師講到人的起源時,“我”想到了自己的發現便笑出了聲。老師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便把“我”轟出了教室。
三、細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內容。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他善于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并有著執著的精神。)
3.課文最后說:“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痹嚺e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師簡介有關史料:
布魯諾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布魯諾為了他的發現,為堅持真理而獻出了生命。
(2)學生簡介他們收集的資料。
4.通過學習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緦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是略讀課文,教學過程 主要是指導學生自讀自悟。以人和生物發育及進化的圖片、視頻導入 新課后,先讓學生讀讀閱讀提示,再按閱讀提示多讀幾遍課文。然后圍繞重難點讀一讀,議一議。課文的重點是童年的發現,教師引導的著眼點放在了發現的過程上。這樣,通過讀議,學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時為什么會有這個發現:1、敢于提問;2、反復思考;3、大膽想象。對課文中兩個比較難以理解的句子,通過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教師相機點撥,加以理解。課后讓學生收集一些科學家發明、發現的故事進行交流。
小學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教案 篇17
【教材簡析】
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歲時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卻在后來因此受到懲辦。第二局部具體敘述“我”發現有關胚胎發育規律的前后經過。最后,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結果被老師誤解受到處分,但“我”從中獲得感悟。本文故事情節充溢童真童趣,語言風趣幽默,并有多處內心活動的描寫,真實展現了小朋友內心世界。
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同學通過自讀自悟和討論交流,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我”發現了什么、是怎么發現的;從中激發同學勤學好問、大膽想象、樂于探究的學習精神;體會心理活動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實表達自身的內心感受。
【設計理念】
課題中的“發現”一詞是本文的文眼,教學中引導同學從課題入手提出疑問,然后進行梳理明確主要學習任務。同學自主學習,了解“我”發現了什么,重點了解“我”是怎么發現的,理清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教學建議】
1、本課故事情節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時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學中放手讓同學緊扣“發現”一詞,自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即“發現了什么?”“怎樣發現的?”“結果怎樣?”通過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形式理解課文,在此基礎上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貴之處。
2、本文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顯得真實可感,又極具情趣。教學中引導同學進行賞析評價,教學后可引導同學借鑒課文寫法,描寫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同學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同學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我”發現了什么,重點了解“我”是怎么發現的。
2、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
1、回憶自身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課時布置】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難忘的童年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得生長著,有笑,也有淚;有喜,也有憂……今天我們學習《童年的發現》,不知它又能帶給我們哪些感受。
出示課題:
童年的發現
從課題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從課題著手,同學提出自身最想了解的問題,五年級的同學已具有較高的閱讀能力,因而同學通過自行梳理,確定有研討價值的問題,如:“我”的發現是什么?是怎么發現的?即明確了本課的主要學習任務。)
二、緊扣“發現”,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我”童年的發現是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F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3、仔細讀讀這幾句話,理解句子意思,并帶上自身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4、聯系整段話,反復朗讀,體會當“我”發現這個規律時,是怎樣的心情。
(格外高興、得意……)
(前后幾句連起來理解,抓住“絞盡腦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詞語體會發現的來之不易,從而更能體會動身現后的興奮之情,才會發出“如此簡單明了”、“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的感慨。)
5、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三、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考慮:
“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談談自身的體會。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談談自身的體會,并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2、研討交流,理清脈絡:
、拧 拔摇笔窃谧鰤糁邪l現自身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發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借這些優美的詞句,閉上眼睛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體會“我”在夢中飛行的無比快樂和愜意。引導同*系自身的生長過程中是否有類似的經歷,進行大膽的想象和擴充,并帶著自身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啤∥覀円黄鹫业嚼蠋,請他給我們解答。
“為什么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么為什么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會是鳥?”
(找出這些問題之間的關系,明白后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從一個又一個的追問中,感受到“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當時的情景,分角色朗讀對話,讀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對人物的印象。)
、恰±蠋煵]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從河里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具備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讀這句話,想象“我“研究一條魚的樣子,會翻來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執著探究的精神。)
、取 拔摇苯涍^考慮、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四、轉述發現,小結課文
用自身的話說一說“我”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五、安排作業
用自身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選擇自身喜歡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讀。
第二課時
一、回憶導入,激趣朗讀
“我”的發現有趣嗎?選擇自身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二、再讀課文,體味感受
1、同學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不懷好意。”
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身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這里絲毫沒有惡意。那么,為什么老師會以為“我”不懷好意呢?
3、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的風險!边@句話的意思。
、拧〗Y合自身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啤∫龑瑢W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身的話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恰⊥ㄟ^朗讀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
三、結合課文,賞析作者
從“我”的發現和發現過程,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理解,并帶著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1、“我”是一個富于幻想的小朋友:
“每天夜里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2、“我”是一個執著探索的小朋友: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小朋友: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辦。”
“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的風險!
四、聯系生活,總結交流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
(鼓勵同學多角度地理解、體會,如:“發現童年的胡思亂想,異想天開也是一種發現、發明”“童年很美好,可以漫無邊沿的幻想”“我們也要培養大膽創新、堅持不懈的鉆研精神”……)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身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安排作業
1、寫一寫自身的“發現”。
2、收集同學間的發現,看看誰的發現最有意義。
【練習設計】
1、寫出近義詞:
禍患── 迷戀── 妨礙──
2、寫出反義詞
輕盈── 澄澈──
3、理解句子: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的風險!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補充資料】
1、胚胎:在母體內初期發育的動物體,由卵受精后發育而成。
2、滑翔:某些物體不依靠動力,而利用空氣的浮力和自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飄行。
3、細胞: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形狀多種多樣,主要由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等構成。植物的細胞膜外面還有細胞壁。
4、繁殖:生物發生新的個體,以傳代。
5、草履蟲: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體圓筒形,前端較圓,中后部較寬,后端較尖;從背上看,形狀像倒置的草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