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石頭書》教案范文(精選17篇)

《石頭書》教案范文

發布時間:2023-11-05

《石頭書》教案范文(精選17篇)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一堆石頭、一本思品書、小黑板、掛圖。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跟書有關,板書課題。

  2、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指名逐個讀。

  (2)指名理解部分詞語。

  (3)齊讀生字詞。

  (4)指導書寫生字。

  3、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5、理輕脈絡。

  出示思考題,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說了這個意思。

  (1)川川和磊磊發現一位勘探隊員趴在石頭上看著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隊員叔叔的介紹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頭書的含義,了解了有關化石的知識。

  (3)川川和磊磊很高興,也想讀這本書。

  三、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讀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整件事的過程中感情是在不斷變化著的,請在文中勾畫出有關感情的詞語。

  2、引讀1、2自然段

  好奇是什么意思?川川為什么覺得好奇?

  3、指導朗讀

  4、過渡:勘探隊員叔叔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么,勘探隊員究竟在干什么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四、作業

  1、讀讀寫寫(書后第三題)。

  2、比一比,再組詞。

  探(            )礦(            )刨(             )煤(                )

  深(            )擴(            )炮(             )謀(                )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出示石頭)同學們,你們看,這些是什么?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這些石頭,你們還想不想繼續探索這些石頭的奧秘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石頭書》。

  二、檢查朗讀

  1、生分小節朗讀課文。

  2、課文中的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這節課我就看看哪位同學能做到刨根問底。

  三、質疑激趣。

  出示: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1)指名讀這句話。

  (2)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3)根據學生的回答相繼出示投影。

  出示:石頭怎么能做成書呢?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呢?該怎樣讀這本石頭書呢?

  (4)這些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把書讀懂了,自然就會明白。

  四、精讀課文

  1、理解問題

  (1)現在請你自由讀第五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自己解決。

  (2)學生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問題。

  (3)指名回答,師邊說邊板書: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把?改成像)。

  (4)過渡:石頭怎么能像書呢?平常看到的書它們都有什么特點?它哪兒像書呢?

  2、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拿起筆來,一邊默讀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用筆在每一自然段前作一個記號。

  3、理解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1)生默讀課文,作記號。

  (2)指名回答問題。

  (3)理解第五自然段。

  *指名讀第五自然段,思考:這一段寫了哪兒像書?

  *生回答,師板書。(一頁一頁)

  *指導朗讀。

  *練習說話。

  *能不能連起來說一說石頭哪兒像書?

  *能不能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說石頭像書?

  (4)理解第七自然段

  *讓學生毛遂自薦讀第七自然段,思考:書上有字,石頭上有字嗎?

  *大聲讀第七自然段,思考問題。

  *生回答,師板書。

  *練習說話:

  *你們能學習第五自然段那樣說幾句話嗎?

  *中間用像把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過渡:石頭上也有字呀!那石頭上有畫嗎?

  *學習第九自然段

  *愿意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讀第九自然段,同時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石頭哪兒像書?

  *指名回答,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出示掛圖

  *練習說話:方法同第五、七自然段。

  *學習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指名比賽讀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指導朗讀,輕聲練讀。

  *讀了書后我們能獲得知識,那石頭會告訴我們什么?

  *自由讀第十一、十三自然段,思考。

  *指名回答,師板書。

  *練習說話: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                              后來,這里變成了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                              ,這里又變成了                              。石頭書會告訴我們                            。

  *學生總結,練習說話。

  (4)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秘,知道石頭里原來有這么多的學問呢!你們還想了解更多的關于石頭的知識嗎?那么就請多讀課外書,到大自然中。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2

  一、 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石頭書”這篇非常有趣的課文(顯示題圖) 22、石頭書 (齊讀課題)

  二、 整體感知:

  1、看圖(顯示),師述: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川川和磊磊感到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很多問題,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的?

  2、指七名學生讀課文。

  (1-3)、(4-5)、(6-7)、(8-9)、(10-11)、(12-13)、(14)。

  師指名評價。

  如果能將這些小問號讀好了那肯定會更棒。

  3(顯示:6個問題)

  把握提示語,逐字逐句指導朗讀。

  川川和磊磊提了這么多問題,一直要到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找一找,書上有個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4、(刨根問底)指名在黑板上板書:刨根問底

  那我們就來看一看,這節課誰最會刨根問底?

  我們讀了這六個問題,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其中有哪些問題也是你想知道的?

  學生表述。

  5、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標出這些問題并帶著這些問題認真地朗讀課文(5-13)節。看看會有哪些收獲?

  一、 學習課文

  1、 師:好!我們就先來看看咱們感興趣的第一個問題。

  師:石頭書上有字嗎?

  指讀第7節。

  師:石頭書有字?誰來說說這些字分別是什么。

  顯示:這些字分別是:--------------,

  --------------------,

  --------------------。

  我們怎么認識這些字呢?勘探隊員叔叔已經告訴了我們認讀這些文字的方法。

  顯示:(雨痕圖 波痕圖 礦物圖)的圖片。

  2、 學生判斷說。

  這些是------------,因為我們可以看到---------------------。

  師相機指導。

  過渡:剛才我們認讀了這些石頭書上的文字,石頭書上還有更精美的畫等著我們去欣賞呢!

  4、指名讀第9節

  師問:大家想看一看石頭書上的畫嗎?

  (顯示:樹葉 貝殼 小魚 三類化石圖)

  師指說:這些都是---------?

  師:(板書:化石)大家看看這兩個字,老師相信你們能從這兩個字中看出什么是化石!誰來說說看?

  生:是什么變化來的,像石頭一樣。

  師:說的是。可是什么變化來的?書上有些地方能看出來。大家瀏覽一下課文第9節,看誰能發現。

  生:樹葉,小魚,貝殼

  師:是呀!他們的遺體或者是足跡都可以變成化石。可是,馬上就能變成化石嗎?書上有介紹,只是這需要你仔細地讀、仔細地向才能發現。大家看看第11節,看看誰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生:這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師:大家怎么來讀這句話,才能讀出時間很長的意思?

  生:(練習朗讀,讀出很長很長的感覺)

  5、那么這些化石能告訴我們什么呢?

  顯示:

  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能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然后說給你的同位聽。

  分別說,總說。(指導讀11節)

  6、老師這兒也有幾幅化石圖片(出示化石圖片),你能向大家講述這些化石嗎?

  (學生看圖練說)

  師小結:這些年代久遠的化石為人類研究古代的地殼及環境變化提供了非常具體而又詳細的標本。那讀懂這些化石有什么作用呢?

  7生讀課文14節回答,

  省略號告訴我們:--------------------------------。

  當我們了解了這么多的石頭書,你有什么感受?

  那我們來看看川川和磊磊的心情又怎樣呢?

  生說,讀

  顯示: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

  師指導。看看這樣是不是容易了點。

  顯示:哇!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

  比較讀。

  四:總結。

  同學們,川川和磊磊通過刨根問底讀懂這些石頭書,我們通過認真讀課文并對化石進行觀察和想象,也讀懂了這些石頭書。你們還想了解更多的關于石頭的知識嗎?

  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我們所學的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就要多讀書,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發現,去讀懂大自然這本奧妙無窮的書!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培養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究底,樂于探究的態度。

  重點難點:

  讀好對話,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石頭、小黑板、掛圖、一堆石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指導書寫生字。

  一、我的十分鐘,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 師: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板書:書)同學們,你們能說說書的好處嗎?

  生交流匯報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把書比作是燈塔,書是方向性的。”

  “讀書可以讓我們學到豐富的知識,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還可以使人進步。”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師,說得真好,希望大家今后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學知識,長見識,增長才干。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共同來讀一本書。 (在“書”前板書:石頭)

  2.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

  3.同學們,你們剛才提出的疑問,書上已有明確的答案,只要我們認真學習課文,就會弄明白的。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 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 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勘探 足跡 聚精會神

  礦物 地殼 刨根問底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足跡 礦物 一冊 腳印 叔叔 勘探隊員

  奇怪 礦石 煤炭 化石 貝殼 刨根問底

  (2)指名逐個讀,注意讀準平舌音:冊、足 翹舌音:叔叔

  前鼻音:印、勘、炭 后鼻音:礦

  (3)找出正確的讀音。

  地殼(qiào ké) 好奇 (hǎo hào) 埋藏(cáng zàng)

  貝殼(qiào ké) 好看(hǎo hào) 寶藏(cáng zàng)

  (4)課文中有很多與地質勘探有關的詞語,通過課前查課外書,你知道了哪些詞語的意思,給大家介紹介紹。

  (5)齊讀生字詞。

  (6)出示生字黑板。指名讀,你能給他們找朋友嗎?(成語)

  這些生字中,你認為哪些特別容易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選擇你認為比較難的字描一描,寫一寫。

  (7)試讀課文。

  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輕聲試讀課文。

  找出自己認為讀得好的段落展示給大家聽。

  三、自主練習

  1.出示多音字組詞

  殼ké ( ) 禁jīn( ) 好hǎo( )

  qiào( ) jìn( ) hào( )

  2.擴詞。

  怪 ( ) ( ) ( ) ( )

  礦 ( ) ( ) ( ) ( )

  跡 ( ) ( ) ( ) ( )

  3.讀句子,再用帶點詞語造句。

  (1)川川好奇地問:“叔叔,你在看什么?”

  好奇——

  (2)石頭是一本很特別的書。

  特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一、導入新課

  (1)(指著石頭)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2)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這些石頭,你們還想不想繼續探索這些石頭的奧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石頭書》。

  (3)檢查朗讀:指名分節讀課文。

  過渡:課文中有這樣一個詞“刨根問底”,誰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學問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這節課,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學能做到“刨根問底”。

  (4)我的十分鐘

  師:“什么”這個詞在文中出現了兩次,意思一樣不一樣?

  生討論

  師總結:同樣的詞,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樣。

  想一想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課中“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個“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個“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意義。

  “如果我們光讀書,卻不用心思考,提不出問題,這可是個問題”

  “提不出問題”的“問題”是想回答的題目。

  “這可是個問題”的“問題”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師:例子舉得不錯,兩個“意思”“問題”的意思的確不一樣,通過剛才的討論,你

  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有些詞語,用在不同的地方,他們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一樣,我們要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二、質疑激趣,精讀課文。

  1.書上有這樣一句話。出示

  “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1) 指名讀這句話。

  (2) 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根據學生回答相繼出示:石頭怎么做成書呢?

  “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呢?

  該怎么讀這本“石頭書”呢?

  2.這三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答案就在課文里,現在請你自己讀讀課文,讀完后再與同座同學交流交流。(給予充分的時間)

  3.全班交流。

  (1)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第幾小節?誰把這一小節讀一讀,再回答第一個問題。板書:石頭 像 書

  a聽同學們這樣說,老師倒有個問題了:石頭怎么能像書呢?你看我們平常用的書,語文書啦,思品書啦,它們都有什么特點?(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b 而這石頭光禿禿的,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你能幫老師解答嗎?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師教你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一邊默讀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用筆在這些自然段前做一個記號。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這一段讀一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石頭哪兒像書?(一頁一頁)

  指導朗讀這一段。

  練習說話。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說石頭像書?

  d 按以上步驟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們讀書能獲得知識,那石頭會告訴我們什么呢?

  a 自由讀十一、十三自然段。

  b指名回答。

  C練習說話:(出示)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 )。后來,這里變成了(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 ),這里又變成了( )。石頭書會告訴我們( )···

  (3)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話后高興地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這里的“讀”是我們平常讀書的讀嗎?那這個“讀”字該怎么理解?

  (讀:鉆研、探索)

  (3) 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

  1、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2、理解練習

  3、小結:今天,我們跟隨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石頭里竟蘊含了這么多的學問。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我們現在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知識,長大了去揭示那些奧秘。

  四、布置作業

  練習朗讀課文

  自主練習

  1、“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哪個歇后語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從石頭書中“刨”到了哪些學問?

  板書設計:

  石頭→書

  一層一層 一頁一頁

  雨痕、波痕…… 字

  樹葉、貝殼、小魚…… 畫

  告訴…… 獲得知識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4

  教學內容:蘇教版實驗教材,P95——98第17課《石頭書》。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在反復朗讀中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大意,認識人物對話。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課文大概內容,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與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

  課前準備:各種石頭、生字卡片、電腦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對比導入:

  1、同學們,再一次看到大家,老師心里很高興,所以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禮物,這第一件禮物就是:出示語文書,問這是什么啊?那你們能告訴老師語文書用什么用么?(生答)說得真好,老師帶來的的第二件禮物就是:出示石頭(生答)其實這也是一種書,他同樣教給我們知識,這叫做石頭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

  2、板書課題:17石頭書(齊讀課題)

  3、當你們第一次讀到這一課題,讀到石頭書這三個字時,你們想到了什么?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疑:

  (1)石頭怎么能做書呢?

  (2)石頭書有多重啊?

  (3)石頭書的作者是誰?

  (4)石頭書上有什么內容?

  (5)石頭書有什么作用啊?

  過渡: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不少啊!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石頭書,你們來看看里面有哪些學問?(課件)

  過渡: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富有想象力,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里是怎么說石頭書的。

  二、初讀指導

  1、出示自學要求。(投影)

  2、學生自學課文。

  3、檢查詞語自學情況。

  (1)快速認讀生字。(生字卡片)

  (2)開火車認讀生字。

  (3)學生認讀詞語。(投影)

  4、檢查讀書自學情況。

  (1)師生分句對讀。

  (2)男女生分節對讀。

  過渡: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那他們都看到了哪些呢?

  5、默讀課文,然后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相機板書)

  6、小結。

  學到這里,你們覺得石頭書到底是一本的書。(課件)

  三、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石頭書里有很多知識,里面既有字,還有畫,那這些字啊、畫啊是怎么形成的,石頭書里還有哪些知識,我們將下節課來學習。

  四、鋼筆字指導。

  1、指導寫法。

  2、學生描紅。

  字:雨痕、波痕、礦物

  板書設計:17、石頭書畫(化石):樹葉、貝殼、小魚

  教后記:通過多遍朗讀課文,以老師的感情帶動學生的感情,整體感知課文,學懂課文。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5

  一、教材分析:

  《石頭書》是一篇科學小品文。講述的是川川和磊磊這兩個孩子與勘探叔叔的交流,告訴我們石頭就像一本書,外形像書,內容上也像書,蘊含著許多學問。課文還表現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愿望。文章人物感情的變化為線索貫穿全文,使課文的各部分銜接自然,有效地激發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課文借著川川和磊磊這兩個孩子與勘探叔叔的交流,介紹了石頭的價值和作用讀來引人深思,耐人尋味。

  二、教學理念:

  這篇課文層次清楚,構思精巧。所以全文設計以問答為主,在問答中有關"石頭書"的含、如層層剝筍,逐次展開。由“好奇”——“奇怪”——“高興”人物感情的變化為線索貫穿全文,使課文的各部分銜接自然,有效地激發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能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能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

  2、指導學生學習本課中提示語擺放位置的不同及標點的不同用法。應用提示語擺放位置的不同及標點的不同用法進行寫話的訓練。

  教具準備:

  掛圖、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談話:上接課,我們讀通課文,知道了兩個小朋友看見一位叔叔正看著一塊大石頭,這位叔叔還說他在(讀書)他讀的是什么書呀?(石頭書)為什么要讀這石頭書呢?請大家來讀讀這句話。(出示小黑板上的句子)

  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1)指名讀讀這句話。

  (2)質疑:讀了這句話,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二、學習課文,感悟解疑:

  1、剛才,你們讀了句子,也在一個接一個地提問,這就是(出示詞語:刨根問底。齊讀)

  2、課文中是誰在刨根問底呢?他們問了那些問題呢?現在你們要不知道呢?(要)好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3、請大家一起讀讀第一、二節

  這兩節告訴我們什么呢?

  (待學生回答后小結:第1、2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看著什么,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4、誰來朗讀課文3、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回答后為什么感到很奇怪?(兩個孩子對勘探叔叔的回答感到摸不著頭腦。)

  5、比較"奇怪"與"好奇"的異同。(指導朗讀2、4這兩個自然段。)"好奇"表現了川川看到勘探隊員對一塊大石頭入迷時感到的疑惑,從而引發了他濃厚的興趣。"奇怪"則表示兩個孩子對勘探叔叔的回答感到摸不著頭腦。

  6、朗讀學習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可他為什么說自己在讀書?(引導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考慮)

  ⑴川川和磊磊聽了勘探叔叔的話,為什么"不禁笑了起來","不禁是"什么意思?(不禁是抑制不住的意思)

  ⑵石頭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畫指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看掛圖認認石頭上的字和畫。(出示掛圖)石頭書第二課時相關內容:23日月潭的傳說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爭吵》教學設計田忌賽馬說課稿三年級語文試題——七顆鉆石練習《雪兒》反思《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三年級語文荷花練習題查看更多>>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⑶讀第12自然段,聯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什么來判斷這里曾經是海洋和密林?第8、10自然段

  ①出示小黑板上的第8、10自然段

  ②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石頭的字畫和貝殼恐龍的化石,來判斷這里曾經是海洋和密林的

  ③再讀讀這兩句注意提示語和標點符號在用法上的區別。

  ④學生觀察練說后小結:注意提示語在前,標點是(:)提示語在后,標點是(。)

  ⑤應用提示語擺放位置的不同及標點的不同用法進行寫話的訓練。

  ⑷"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什么?這本書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據什么來推斷的?

  ("刨根問底"是問個明白,探個究竟。)

  誰能用"刨根問底"說句話?

  7、朗讀第14自然段。川川和磊磊為什么高興?為么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這里的"讀"字應怎樣理解?

  8、分角色朗讀課文。(設計意圖:為了把課文讀好,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為學生設置情景,讓學生把自己當成課文中的人物來讀不謂是一種很好的手段。讓學生抓住一些重要的詞、句,讓學生了解其中的對話場景更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讓學生充分地讀好對話,為后面的復述教學作好鋪墊。)

  三、總結全文:

  1、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2、小結:今天我們隨著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有關石頭里蘊藏了這么多知識。在大自然種,還有許多類似的"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究,去研究。我們現在應努力學習長大了去揭示哪些奧秘。

  四、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課內外的延伸繼續采用學用結合,與課堂中創設的說話寫話情境保持一致。為了提高學生對本課字、詞掌握的能力,讓本課的字、詞得到更多的訓練特設計這些字、詞的練習)

  1、給下面帶“-”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并打“√”。

  地殼(kéqiào) 好奇(hàohǎo) 地殼(kéqiào)

  好看(hàohǎo) 足跡(jījì)畫冊(cèchè)

  2、寫出近義詞

  好奇( )高興( )刨根問底( )聚精會神( )石頭書第二課時相關內容:23日月潭的傳說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爭吵》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6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通過川川和磊磊兩個孩子與勘探隊員的交談,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也表現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愿望。全文有14個自然段,可以分為3段。

  (一)、(1~5)勘探隊員告訴兩個孩子,山上的石頭一層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二)、(6~11)介紹了“石頭書”上的字和畫。

  (三)、(12~14)石頭書里的學問真不少,石頭書的用處可大了。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5個二類字,理解有關的詞語。

  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究底,樂于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究底,樂于探究的態度。

  四、教學時間: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學習有關的字、詞。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與書有關,齊讀課題:石頭書

  2、看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同桌互相讀讀,做做小老師。

  3、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三、弄清課文脈絡,出示思考題:

  根據下面的意思,對照課文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說了這些意思。

  (1)、勘探隊員告訴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頭一層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2)、勘探隊員叔叔介紹了“石頭書”上的字和畫。

  (3)、川川和磊磊很高興,也想讀這本書。

  四、學習生字:

  1、學生合作、交流學習10個生字的讀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學、領讀二類字

  3、檢查朗讀有關的詞語。

  五、布置作業:

  1、練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7

  A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殼”,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初步了解問話提示語表達的不同順序,理解文中“雨痕、波痕、礦物”等科學名詞。

  B類

  1.初步了解作者采用“對話設問、層層推進”介紹科學知識的方法。

  2.通過學習課文,初步體會文章中科學推想的嚴密、合理。

  C類

  1.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1.讀課文,做到字音正確,不添字,不漏字。

  2.自學生字新詞,畫出不懂的詞語,并試著理解。

  3.收集有關“化石”方面的資料,準備交流。

  4.聯系課文說說“刨根問底”的意思。

  5.文章第10小節是勘探隊員根據化石得出的科學推斷,你認為他的推斷有根據嗎,為什么?

  教學板塊(注明各板塊時間及解決目標序號)

  學生課堂練習單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揭示課題,疑問導入。【C;3分鐘】

  1.揭示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石頭書》(板書)

  2.疑問導入:看到“石頭書”這三個字,你想到的是什么?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讀了課題,同學們有很多疑問,大家都想把這些疑問探個明白,弄個究竟,這就叫“刨根問底”(板書)現在,就請同學們打開書本,到課文中去刨根問底吧。

  自讀課題

  自主質疑

  輕聲讀文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理解科學名詞,整體把握。【目標A1、A3;15分鐘】

  1.學生自讀課文,老師也輕聲讀課文。

  2.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課文主要寫了有著刨根問底精神的川川和磊磊從勘探隊員那里得知了許多石頭書的學問。)

  指導:畫出文中的主人公(川川、磊磊、勘探隊員)

  他們在做什么?

  3.分角色練習讀,邊讀邊想為什么稱它為石頭書呢?

  石頭書的外形

  石頭書上的字

  石頭書上的畫

  石頭書上畫的作用

  4.指導理解:“勘探隊、雨痕、波痕、礦物、化石、地殼、礦石”等離學生生活實際遙遠的科學名詞

  自讀課文。

  學生交流

  動筆圈畫

  分角色讀

  感受了解

  第三板塊——檢查生字,了解問話中的提示語【目標A2、A3;15分鐘】

  1.生字識記。

  ①二類字——勘、趴、讀、禿、殼

  ②生字

  隊、怪、礦、煤、叔、印(左右結構)

  冊、跡、殼、炭(其它結構)

  指名學生讀,領讀,齊讀

  指導:“殼”是多音字,qiáo 、 ké

  2.指導書寫。

  指導時重點注意生字各部分的比例和“縱讓”關系,如“叔”要左寬右窄、左松右緊;“礦、怪”等則左窄右寬,左緊右松。

  “怪”字右下是“土”不是“工”,“殼”下面是“幾”不是“兒”,“炭”字下邊是“灰”,不能寫成“廠”字頭。

  3.學習問話中的提示語。

  出示:川川好奇地問:“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提示語在前)

  “我在讀書呢。”叔叔笑著說。(提示語在后)

  “石頭就是書。你們看,這石頭一層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沒有提示語)

  指導:根據表達的需要,提示語有時放在說話的前面,這時要用冒號(:)提示下文說話內容,再把說話內容用雙引號引起來;提示語也可以放在說話內容的后面,這時說話內容需要用雙引號引起來,句末只需要句號就可以了;提示語有時也被省略,我們只要將說話內容用雙引號引起來就可以了。

  出示:

  “我在讀書呢。”叔叔笑著說,“你有什么事情嗎?”

  指導:提示語也可以放在句子中間。

  小結:對話中的提示語還是我們說話內容的一個補充,它會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讀懂人物。我們來看——

  川川好奇地問 (好奇)

  川川和磊磊高興地說 (高興)

  川川特別愛刨根問底 (特點)

  ……

  生讀生字

  學生領讀

  學生練寫生字

  自讀語句

  感受交流

  再讀有提示語的句子,交流

  感受理解

  第四版塊——課堂作業【目標A2、B1;7分鐘】

  1.抄寫詞語。

  好奇、足跡、礦物、貝殼、叔叔

  奇怪、煤炭、礦石、化石、腳印

  2.練習朗讀,注意文中的提示語。

  3.課堂作業本。

  學生作業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8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讀書嗎?都讀過哪些書呢?

  (生答)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啊;這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你們讀的書真多啊。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本書(板書:石頭書),誰來叫叫它的名字?(指讀課題、齊讀課題)你讀得真響亮;你讀得真不錯;非常正確,你讀出了輕聲。一起讀。 

  3、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想問的嗎?(生提問題,師歸納并板書)石頭書是什么樣子的,石頭書上有字嗎,石頭書上有畫嗎,石頭書真的是一本書嗎,石頭書是誰發現的…同學們真會提問題,愛動腦、愛思考是個好習慣,今天我們一起來解決這樣幾個問題:石頭書是誰發現的,它的樣子是怎樣的,石頭書上是否有字有畫。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到文章中去探索、去發現吧。

  二、初讀課文:

  1、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老師這里有些詞語誰來領讀?讀得真不錯,讀得正確聲音還很響亮,讓我們來學著他的樣子齊讀這些詞語。詞語都讀準了,真棒。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14個)

  3、老師想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課文,誰愿意來讀?(指名四名學生讀課文,相機指導幾個比較難讀的生字。)

  過渡:生字讀準了,課文讀順了,下面我們就一起去探索石頭書的奧秘吧!

  三、精讀課文1~9自然段

  1、生再次朗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細細地讀讀課文1~9自然段,邊讀邊圈圈畫畫,試著解決剛剛提出的問題。

  2、生交流。(學生回答到哪個問題,就相機教學相關段落)

  把話說完整,你發現了哪個問題的答案?

  (1)回答誰發現的?哪發現的?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相機出示第1自然段)石頭書是勘探隊員發現的。石頭書就是…(一塊大石頭)大家都來讀讀這段話,讀了這一自然段你還知道了什么 ?(勘探隊員是怎樣看著石頭書的啊?)聚精會神。你能給它找個近意詞嗎?誰來讀好這個詞語。請你們一起再來讀好這一自然段。

  (2)回答石頭書的樣子(相機板書:一層一層的)

  預設1 生:石頭書就是一塊石頭。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師:你知道了石頭書就是一塊石頭。大家都來讀讀這段話你還知道了什么?(勘探隊員是怎樣看著這石頭書的呢?)生:聚精會神。師:你能給他找個近意詞嗎?誰能來讀好它?(指名讀,齊讀)師:勘探隊員正聚精會神地看著石頭書,那么石頭書具體是什么樣子的呢?(生回答,相機出示第5自然段)

  師:我們平時見到的石頭是一層一層的,而我們的書是一頁一頁的,(拿出書做動作)這兩者有著相似之處呢,這是一個多么有趣的發現呀!你們能試著讀好這段話嗎?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你讀出了他們的相似之處。

  預設2生回答(第5自然段)相機出示

  師:是的,你說的內容是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我們平時見到的石頭是一層一層的,而我們的書是一頁一頁的,這兩者有著相似之處呢,這是一個多么有趣的發現呀!你們能試著讀好這段話嗎?你讀出了他們的相似之處。

  (3)回答石頭書上有字

  師:這是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的呢?(出示第7自然段)

  師:請大家再來讀讀這一自然段,說說這石頭書上的字是指什么?(雨痕、波痕、礦物,相機板書)

  師:你們見過這些字嗎?想看看嗎?(出示圖片)今天老師把它們帶來了,瞧,這就是石頭書上的字。誰來認一認?(這是波痕,這是雨痕)為什么呢?是啊。像雨點,這就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礦物)是啊,這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顏色還真不少呢。課文中的“腳印”、“足跡”都是描寫人的,用在這,多有趣呀。誰來讀讀這段話。讓我們一起讀好這一自然段。(生自由練讀、指讀、評價、齊讀)

  (4)回答石頭書上是有畫的

  師:這是課文第9自然段告訴我們的內容(出示第9自然段)。石頭書上有哪些畫呢?讀讀這段話,找找看。(樹葉、貝殼、小魚)今天,老師把這些奇怪的石頭帶進了課堂,你們想見見嗎?(出示圖片)這是…這是…

  師:看了這些圖片,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發表意見)

  師:老師告訴你們,這些圖案并非人工雕刻,而是自然形成的呢,這可真是…(神奇)讓我們帶著這樣的驚喜和神奇,把這段話讀好吧!

  (練讀、指讀)

  三、小結,整體感知2~9自然段內容:

  通過剛剛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石頭書的樣子——(一層一層的),從外形看象書;上面有字,分別是——(雨痕、波痕、礦物),還有畫呢,就是——(化石),從內容上看,也像書。邊說邊點著黑板。

  你們發現了嗎?這些內容都是文章的對話告訴我們的。讓我們拿起書讀讀1——9自然段(齊讀)

  四、升華

  川川和磊磊發現石頭書是很偶然的,可他們后來是怎么獲得那么多知識的呢?

  (學生說到提問即可)

  不停地問直到知道問題答案就叫…(刨根問底)來讀讀這個詞語。看來會思考、會提問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也要會使用它哦。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描紅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9

  一、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理解什么是石頭書上的字和畫,以及讀懂石頭書的用處。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

  學習三種不同提示語位置的引號用法。

  二、教學重點:

  理解什么是石頭書上的字和畫,以及讀懂石頭書的用處。

  三、教學難點:

  知道提示語會在不同位置出現,引號該如何使用。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身邊有著各種各樣的書,誰來介紹自己知道有什么種類的書。

  這么多的書提供給我們學習、娛樂、增長知識,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種特殊的書。(板書:石頭書)  生讀題。

  二、梳理課文,了解寫作特色。

  1、回顧課文如何分段落的。

  2、板書引號,課文里有許多這個符號,它叫什么?為什么課文里要用這符號呢?

  3、小結:課文通過兩個小朋友和勘探隊員叔叔的對話介紹了石頭書。

  三、理解第二段。

  1、叔叔稱石頭為書,川川和磊磊一開始還不太明白這是為什么?我們來看第二段,他倆分別問了什么問題?自己讀一讀,用劃下來。(板書:字、畫)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回答了他們的問題?自讀,說說什么是字,什么是畫,像不像,有沒有道理?

  3、叔叔告訴我們化石說明了什么?齊讀課文

  叔叔就像講親身經歷的故事給我們娓娓道來,他是怎樣知道的呢?

  4、指導看圖:

  (1)用一句話圖上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在干什么?

  (2)觀察a圖上畫了什么地方。b叔叔的衣著怎樣。c叔叔的包里會有什么

  (3)從圖上可以看出叔叔的工作怎樣,用一個詞來形容。

  (4)小結:叔叔每天翻山越嶺,餐風露宿,背著沉重的儀器,帶著簡單的干糧,這種工作真辛苦,而且這項工作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還要有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才能完成。

  四、理解第三段。

  1、叔叔為什么要干這么辛苦的工作,看懂這石頭書有什么用呢?川川也問了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叔叔是怎樣回答的?

  2、指讀課文回答  (板書:煤炭、礦產)

  叔叔找到了這些,為祖國的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資源叔叔的工作為祖國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學習第一段。

  1、出示2-5自然段,我們知道這篇課文就是以對話組成的,下面請大家來看這組對話,觀察一下提示語的位置。說說每句話是誰說的。

  討論:第5節沒有提示語,你怎樣判斷是誰說的話?

  分角色讀一讀。

  2、觀察標點,說說提示語在前、在后和沒有提示語如何加標點。

  3、抄寫2-5節,同桌互查格式、字和標點是否正確。

  投影展示,進行評價。

  4、師生進行對話(各2句)請學生記錄對話內容,仿照2-5自然段來寫,注意提示語的位置。

  投影展示,進行評價。

  六、總結全文

  1、川川和磊磊通過與叔叔的對話,他們刨根問底學到了許多學問,你能幫他們介紹嗎?

  2、我們要向勘探隊員叔叔學習他不怕苦,為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也要向川川和磊磊學習遇到不懂的多問多學,刨根問底的探究精神,向科學高峰攀登。

  板書設計

  17石頭書

  雨痕

  字 煤炭

  波痕

  礦物

  畫 礦石  化石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10

  (第一課時)

  教 學 目 標 備注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勘探”、“地殼”、“刨根問底”等詞語的意思。

  教 學 過 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板書17、石頭書)。請齊讀課題什么書?(石——頭——書——)

  石頭書?!有這樣的書嗎?太奇怪了!你見過嗎?你對石頭書感興趣嗎?(感興趣)那好,咱們今天就研究石頭書。你想了解石頭書的什么?請告訴大家,咱們共同研究。(學生依題質疑,師相機板書:樣子?字?畫?作者?出版社?作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語:看來同學們跟我一樣,對石頭書充滿了好奇。咱們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揭開這些謎呢?(去讀課文)好!咱們來讀課文,蘇格蘭王子普魯斯進行了八次激烈的戰斗才把侵略軍趕出國門,我們多讀幾次課文,一定能解決這些問題。

  1、 自由讀全文。要求:①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問老師問同學或查字典。②讀通讀順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③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生自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2、 檢查效果:

  ①認讀生字、詞語(先后出示四組字詞)

  a組:川 川川 磊 磊磊 叔 叔叔

  b組: 地殼 貝殼

  c組: 腳印 足跡

  d組:礦物 一冊書 奇怪 煤炭 趴下 光禿禿 勘探

  刨根問底

  ② 指名接讀課文,評價。

  ③說一說這篇課文大概內容是什么。

  三、 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 齊讀全文。要求:邊讀邊注意,你在文中找到了哪些問題的答案。讀完課文你就可以把你知道的答案說給大家聽,看誰最聰明?學生齊讀。

  2、交流找到的答案,解決一個個問題,適時指導片段朗讀

  樣子(1-5段):大石頭、光禿禿、一層一層。

  字 (6-7段): 雨痕、波痕、礦物……

  畫 (8-11段):樹葉、貝殼、小魚

  作用(12-14段):找到煤炭礦藏……

  作者:地球媽媽

  出版社:大自然

  四、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練習鋼筆描紅。

  仔細觀察課后生字表上的生字,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寫?書寫時應注意什么?重點指導寫“勘”、“叔”。

  六、作業

  1、比一比,再組詞。

  探(    )   礦(    )  刨(    )  煤(      )

  深(    )   擴(    )  炮(    )  謀(      )

  殼   ké  (      )  好   hào(     )

  qiào(      )       hǎo(     )

  2、熟讀課文。  

  17、石頭書(第二課時)

  教 學 目 標 備注

  1、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勘探隊員為什么把巖石稱為“石頭書”,體會石頭書的內容及其作用,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 學 過 程

  一、揭示課題

  出示課題:“石頭書”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非常有趣的課文。

  二、整體感知:

  1、師述: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聚精會神”什么意思?(專心致志、一絲不茍、全神貫注、一心一意、目不轉睛)

  川川和磊磊感到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很多問題。

  2、快速朗讀課文,找找川川和磊磊問了幾個問題?

  3、(出示:6個問題)(只要讀引號里的對話內容)

  師:川川和磊磊提了這么多問題,目的就是要把一個問題弄明白,探個究竟,什么問題---“為什么叫石頭書?”找一找,書上有個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出示:刨根問底)指名讀讀,說說意思(刨根問底、打破沙鍋問到底)

  過渡:做學問都應該這樣,下面請大家也進入“石頭書”的世界去“刨”個明白,把你認為能找到“為什么叫石頭書”的自然段好好讀讀,或者做個記號。

  三、學習課文:

  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五節

  交流(板書:一層一層)

  (從外形上看,書是一頁一頁、一冊一冊的,石頭是一層一層的,很像)

  2、“你們看,……厚厚的書嗎?”這是一句反問句。

  叔叔這樣說是想加強肯定的語氣,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導朗讀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4、齊讀第五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1、交流:書上有字,石頭上也有字(板書:字)

  2、指名讀第7自然段,評價讀書(來啊,是比較興奮的語氣)

  3、通過朗讀,你知道這石頭書上的字是什么:雨痕、波痕、礦物

  這里的省略號里讓你明白了什么?(礦石還有其他的顏色,說明石頭書上的字也是很多的)可以用那些詞來形容。(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彩斑斕、色色俱全)

  4、師生分角色讀6、7兩節

  第九自然段

  1、找到這一自然段的同學起立讀讀。

  2、說說理由:書上有畫,石頭書上也有畫(板書:畫)

  3、“樹葉、貝殼、小魚”都叫---化石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等埋藏在地下,經過很長時間變成的像石頭一樣的東西。

  你在哪看到過化石?

  欣賞化石

  4、分角色讀8、9兩節

  5、師引導質疑:看到了這些化石,同學們有問題要問嗎?

  師:我們有一個問題能解決:化石能說明什么呢?

  十一自然段

  1、指名當勘探員叔叔讀11節(讀好“很久很久”慢些)

  (1)顯示:______________化石說明___________。(根據石頭書上的雨痕和樹葉判斷出這里曾經是“一片密林”;根據石頭書上的波痕和貝殼、小魚判斷出后來這里變成“大海”,現在又變成高山。化石可以讓我們了解各個地質時期的特點。)

  (2)聯系7、9和11兩節先自己說一說,再同桌練說

  (3)交流:這里怎么能說明石頭是書?(它也能讓我們獲得知識。石頭能告訴我們地殼變化這一知識。)板書:獲得知識

  (4)齊讀11節

  十三自然段

  1、石頭書上還有什么學問?

  (1)“……”省略號說明什么?(石頭書上的知識十分豐富啊,比如我們都沒有見過恐龍,但恐龍骨骼和牙齒的化石是我們了解恐龍生活的主要線索。

  2、從叔叔的回答中川川和磊磊知道了很多,他們是多么高興呀!

  生齊讀14節

  四、總結:

  1、石頭書的外形是        ,看上去就像           。       、       、        是這本書上的字,       、       、      等化石是這本書上的畫,所以我們叫它“石頭書”。石頭就是書,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而大自然更是一本百科全書。同學們更要學會讀這本身邊的無字的書。

  2、自己瀏覽各網站,把你刨到的關于石頭書的知識發在網上。

  五、布置作業

  1、  朗讀課文,體會寫對話時,提示語的安排形式。

  2、  寫一段話,學習用上提示語的兩種形式。

  3、  收集有關化石的資料。

  六、板書:

  17、石頭書

  外形   一層一層

  字   雨痕、波痕、礦物

  內容

  畫   樹葉、貝殼、小魚

  價值   獲得知識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11

  一、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書嗎?

  學生:喜歡。

  老師:都喜歡看什么樣的書啊?

  學生:像語文書一樣,印在紙上的,一頁一頁的書。

  老師:今天啊,老老師請大家見識一本非常奇特的書

  (出示石頭)

  學生:啊

  老師:其實這也是一種書,他也能教給我們許多知識,這就叫做“石頭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請同學們把手拿出來,跟老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注意“頭”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老師板書課題)

  老師:看了這個課題,你們想說些什么?或者有什么疑問呢?

  學生1:石頭怎么能做書呢?

  學生2:石頭書的作者是誰呢?

  學生3:石頭書上有些什么內容啊?

  學生4:石頭書有什么作用?

  二、初讀課文

  老師:同學們對課題提出了許多疑問,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懷有濃厚的興趣,這就叫“好奇”。那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好奇心來讀讀這篇課文。

  (教老師出示自讀要求,學學生興致勃勃地讀課文。)

  老師:(出示詞語)大家先自己讀一下。(學學生自讀)誰能讀的請舉手。(指名讀)現在請大家一起來朗讀這些詞語。(齊讀)

  老師:誰能解決剛才同學針對課題提出的疑問?請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指名回答)

  三、學習學生字(略)

  四、學習課文

  老師:第1、2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看著什么,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你讀了課文明白了什么?學生:他們不知道勘探叔叔在干什么!

  老師:石頭像書嗎?說說你的看法

  學生:不像,那勘探員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怎么說是書呢?

  老師:可他為什么說自己在讀書?(引導學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考慮)

  學生:因為那上面有字和畫。

  老師:石頭書上真的有字嗎?誰能告訴我是什么樣的字?

  [老師]石頭書上真的有字嗎?誰能告訴我是什么樣的字呢?

  [學生]石頭上的字,就是雨點留下的痕跡。

  [老師]還有嗎?

  [學生]還有許多不同顏色的小不點兒,叫礦石。

  [老師]看看他們說得對不對?(教老師通過課件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一段話:“有哇,你們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這些都是石頭上的字。”)請一位同學把這段話朗讀一下。(一位學學生朗讀。)

  [老師]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你知道石頭書上的字是什么了嗎?

  [學生]是雨痕和波痕。

  [老師]誰能說得具體一點?

  [學生]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還有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

  [老師]雨痕和波痕的形狀可能有什么不同?

  [學生]雨痕是一點一點的,波痕是一圈一圈的。

  [老師]石頭書上的字就這些嗎?

  [學生]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

  [老師](教老師指著視幕上的省略號問):這6個小點表示什么?

  [學生]表示還有很多很多。

  [老師]對的。這些小不點兒叫什么?

  [學生]叫礦物。

  [老師](教老師通過課件展示5幅不同礦物標本)這些礦物有不同的顏色,有的金光閃閃,有的晶亮透明。看到石頭書上的這些字,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們?

  [學學生紛紛回答]千奇百怪。五顏六色。密密麻麻。千姿百態。姿態各異。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在反復朗讀中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大意,認識人物對話。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課文大概內容,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與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

  課前準備:

  各種石頭、生字卡片、電腦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對比導入:

  1、同學們,再一次看到大家,老師心里很高興,所以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禮物,這第一件禮物就是:出示語文書,問這是什么啊?那你們能告訴老師語文書用什么用么?(生答)說得真好,老師帶來的的第二件禮物就是:出示石頭(生答)其實這也是一種書,他同樣教給我們知識,這叫做石頭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

  2、板書課題:17、石頭書(齊讀課題)

  3、當你們第一次讀到這一課題,讀到石頭書這三個字時,你們想到了什么?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疑:

  (1)石頭怎么能做書呢?

  (2)石頭書有多重啊?

  (3)石頭書的作者是誰?

  (4)石頭書上有什么內容?

  (5)石頭書有什么作用啊?

  過渡: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不少啊!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石頭書,你們來看看里面有哪些學問?(課件)

  過渡: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富有想象力,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里是怎么說石頭書的。

  二、初讀指導

  1、出示自學要求。(投影)

  2、學生自學課文。

  3、檢查詞語自學情況。

  (1)快速認讀生字。(生字卡片)

  (2)開火車認讀生字。

  (3)學生認讀詞語。(投影)

  4、檢查讀書自學情況。

  (1)師生分句對讀。

  (2)男女生分節對讀。

  過渡: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那他們都看到了哪些呢?

  5、默讀課文,然后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相機板書)

  6、小結。

  學到這里,你們覺得石頭書到底是一本的書。(課件)

  三、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石頭書里有很多知識,里面既有字,還有畫,那這些字啊、畫啊是怎么形成的,石頭書里還有哪些知識,我們將下節課來學習。

  四、鋼筆字指導。

  1、指導寫法。

  2、學生描紅。

  字:雨痕、波痕、礦物

  板書設計:

  17、石頭書畫

  (化石):樹葉、貝殼、小魚

  教后記:通過多遍朗讀課文,以老師的感情帶動學生的感情,整體感知課文,學懂課文。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內容:石頭書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邊默讀,邊思考問題,同時在書中做好記號的讀書方法。

  3、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  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一課,我們的兩個朋友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發現勘探員叔叔正

  在聚精會神地看著一本非常奇特的書,還記得那是本什么書嗎?(石頭書)

  2、為什么說它特殊呢?(上面有字有畫有知識)

  3、還留下什么問題?(石頭書上的字是什么樣的?畫是什么樣的?這些字

  畫又告訴了我們哪些知識?)

  4、這堂課我們就讀讀課文,動動腦筋,去解決問題。

  二、 學習課文

  [師]你找到了石頭書上的字或者畫了嗎?(隨機講解“字”“畫”)

  石頭書上的字

  1、勘探隊叔叔告訴我們石頭書上有些什么字呢?(雨痕、波痕還有礦物。)

  (教師通過課件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一段話:“有哇,你們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這些都是石頭上的字。”)(指讀)相機理解波痕、雨痕。

  2、指導讀句。

  3、再結合課件圖片理解礦物。了解“……”的用法

  4、指導讀句

  石頭書上的畫

  1、那么書上的畫又是怎樣的呢?(有樹葉,有貝殼,有小魚。)

  2、相機理解化石是什么

  3、讓學生補充自己看到過的化石有哪些

  4、出示化石的圖片學生辨認

  石頭書的知識

  1、我們的勘探員叔叔從這塊石頭上看到了雨痕、波痕、礦物還有樹葉、貝殼、小魚,那他從中看出了什么?(教師通過課件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三段話:“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這里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山。”)請你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段話。想一想叔叔通過石頭知道了什么。

  (生自讀課文)

  2、他通過這些石頭知道了一些什么呢?

  (知道這里先是密林,再變成大海,最后變成高山。)

  3、叔叔是怎么知道這些的呢?再讀讀這一段話。(從化石看出來的)

  4、這個變化過程有多長?(你能把這個漫長的過程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嗎?(指讀2-3人、分男女生讀)

  5、那么這石頭書就只有那么一個用處嗎?叔叔怎么說的呀?(“用處可大了。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哪座山下埋著煤炭,哪塊地下藏著礦石……”)大家一起把勘探員叔叔說的這一段話讀一下。(學生一起朗讀這段話。)隨即講解“……”

  6、我國有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家,叫李四光,他通過研究 “石頭書”,為我國發現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大量的石油資源,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四.總結課文

  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本奇特的石頭書,正因為我們大家和川川、磊磊一樣

  對它充滿了好奇,刨根問底,所以才會從中獲得那么多知識。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14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預習設計:

  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借助身邊的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

  學習流程:

  一、導入新課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孩子特別喜歡書,回憶一下,你都讀過哪些書?生:

  師:誰能簡單介紹一下讀書的作用?生:(豐富知識)

  師:老師要告訴大家:讀書只是學習知識的途徑之一,你知道嗎,大自然也是一本書,只要我們善于探索觀察,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老師給大家帶了幾張圖片,這是什么?生:(石頭)

  師:你可別小看了這些石頭,他們隱藏著無窮的奧秘。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索石頭中的奧秘。(板書:石頭書)

  師:當你看到石頭書三個字時,你想到了什么?生:??

  師:同學們根據課題,腦海中出現了這么多的問題,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對嗎?

  生:對。

  師:問個明白,探個究竟,這就叫刨根問底,那么就讓我們輕輕找開書,到課文中去刨根問底吧!

  二、檢查預習情況

  詞語、句子大闖關

  A組:川川磊磊叔叔(這是課文中的三位人物)

  B組:地殼好奇藏著(讀了這幾個詞語,你有什么想要告訴大家的呢?)(多音字組詞:貝殼好處西藏等)

  C組:雨痕波痕礦物(這是石頭上的字,)(先讓學生說:文中指什么?文中這樣介紹他們,指名讀)

  出示句子:雨點留下的腳印是波浪留下的足跡是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評價朗讀)

  D組:樹葉貝殼小魚(先讓學生說:文中指什么,還是我們生活中的樹葉和貝殼嗎?這些是石頭上的畫,是動物、植物保存在地層中的遺體、遺跡,他們是地球的日記。叫做化石)

  出示句子: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山。(評價朗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文中的詞語、句子大家讀的很好,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自主學習〉

  1)默讀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復讀,不讀破句。

  2)讀后思考:用劃出川川和磊磊向叔叔問了幾個問題,并用①②等標上次序;用﹏劃出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合作探討〉

  組長組織組內成員討論交流自讀課文的收獲。

  〈交流展示〉

  1)、交流,相機出示:

  在看什么?書哪里有書?石頭就是書。書上有字嗎?雨痕、波痕、礦物

  書上有畫嗎?樹葉、貝殼、小魚化石說明什么?以前后來又過了(地殼變化)

  看懂石頭書有什么作用?煤炭礦石

  2)、刨根問底:川川和磊磊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真是不達目的不罷休,這用我們課文中的詞語來說就是什么?(刨根問底)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打破砂鍋問到底。

  3)、這六個問題,要是老師把第一、二個放在一起,第三、四、五放在一起,第六個單獨在一起。你覺得課文要怎樣劃分段落嗎?(1---5、6---11、12---14)

  〈自我完善〉

  四、總結課文學習生字

  課文主要寫了有著刨根問底精神的川川和磊磊從勘探隊員那里得知了許多石頭書的學問。下節課老師繼續和大家探索石頭中的奧秘。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生字。

  1、認讀識記。2、交流識記方法。3、重點指導4、學生練習書寫。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三個多音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板書:17、石頭書)一起讀課題

  當你看到石頭書這三個字時,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是石頭書?石頭怎么能叫書?石頭書上有什么?石頭書在哪里?)同學們根據課題,腦海中一下子就閃現了這么多問題,真好。那么就讓我們輕輕地打開書,到課文中去問個明白,探個究竟吧!

  二、初讀指導,掌握生字詞

  根據老師的要求去讀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出示要求:①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和同學。②讀通讀順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③思考課文的主要講了什么。

  2、檢查效果

  剛才同學們讀得可認真了,現在老師就來檢查一下大家的讀書效果。

  認讀生字詞語,指導字形,理解詞義

  A組:川川磊磊叔叔

  a、指讀正音

  b、這是課文中出現的三個人物再讀

  B組:地殼貝殼好奇好處藏著藏語

  a、指讀

  b、強調這是兩組多音字,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c、齊讀

  C組:腳印足跡雨痕波痕礦物煤炭礦石

  a、指讀

  b、讀句:雨點留下的腳印是指導讀流利。

  c、再讀理解:雨點留下的腳印是波浪留下的足跡是還有哪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勘探員叔叔說石頭書還會告訴我們,哪座山下埋著哪塊地下藏著

  D組:一冊書奇怪刨根問底指讀齊讀

  咱們的讀書效率可真高呀!你看,才一會兒功夫,大家就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再次認認真真地讀讀課文,找一找①川川和磊磊問了幾個問題,用橫線畫出來②他們刨到了哪些問題,用曲線劃出來。

  1、學生讀課文,做記號

  2、交流板書

  書?哪里有書哇?一層一層的

  這書上有字嗎?雨痕、波痕、礦物

  這書上有畫嗎?樹葉、貝殼、小魚

  化石?化石能說明什么呢?

  看懂了這些又有什么用呢?

  3、小結:同學們,川川和磊磊通過這三個問題就明白了石頭書的樣子,通過這兩個問題就明白了石頭書的用處。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石頭書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四、精讀課文1-5小節,了解石頭書的樣子

  (一)學習石頭書是一層一層的

  1、這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得正開心,咦?那邊有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他在看什么呀?真好奇呀!咱們一起來問問叔叔吧!引:川川好奇地問:叔叔,您在看什么呀?齊讀再好奇一點,再讀

  叔叔笑著說:我在讀書呢。

  2、哦!他在讀書。同學們,這時你心里的疑惑已經全部解開了嗎?(沒,我感到更疑惑了。)疑惑什么呢?

  出示:書?哪里有書哇?眼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大石頭,真奇怪呀!怎么在石頭上讀書啊?

  3、趕緊讀讀勘探員叔叔的話吧!出示:石頭就是書。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一層又一層的石頭,(圖片)誰來看著圖片讀好這個詞?指名讀齊讀

  把這個詞語放進句子里,你能讀好嗎?出示整句指名讀。

  4、比較句子初步了解反問句句式

  叔叔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指名說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再讀讀這兩句話,你更喜歡哪一句?哦,好多同學喜歡第一句用問號結尾的句子。老師告訴你們,像這種不就是嗎?的句式稱為反問句,第二課中我們也見過。這不就是對驕陽似火最好的解釋嗎?反問句能加強說話的語氣,這里叔叔想加強肯定的語氣,肯定石頭就是一冊厚厚的書。能讀好這句話嗎?指名讀齊讀

  5、小結:同學們,1-5小節咱們已經學完了,你知道了些什么呢?(勘探員叔叔告訴孩子們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哦!石頭就是書!明白了,不過,這時川川又有疑問了,他真好學,想來個打破砂鍋問到底,勘探員叔叔又會告訴他什么呢?默讀6-9小節,這幾小節又告訴了我們什么呢?(石頭書上有字又有畫)

  (二)學習石頭書上的字

  1、石頭書上有哪些字呢?大家趕緊讀讀第七小節。誰來匯報一下你的讀書收獲?

  2、出示圖片加文字。邊指邊引。你們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這些都是石頭書上的字。

  3、今天川川和磊磊遇到勘探員叔叔,可增長了不少見識呢!川川明白了許多,你明白了嗎?趕緊讀讀這段,你能用上書上的文字來給我們介紹一下這石頭書上的字嗎?趕快多讀幾遍,能背出來就更好了!指名介紹2個

  (三)學習石頭書上的畫

  勘探員叔叔又幫川川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可說他們兩個是個愛刨根問底的孩子還真沒錯。這不,磊磊有疑問了。(引讀第八節:磊磊問:這書上有畫嗎?)

  1、出示圖片。你們知道嗎?石頭上的這些樹葉、貝殼、小魚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化石。

  2、介紹化石。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等埋藏在地下,經過幾千年、幾萬年,甚至幾億年之后,變成的像石頭一樣的東西。

  4、你在哪里看到過化石呢?

  5、說得真讓人感興趣呀!再來一起讀這一節吧!

  五、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新的生字詞,還了解了一種奇怪的書---石頭書的樣子,它是一層一層的,上面既有字,又有畫。那么到底讀懂了這本書有什么用處呢?我們將在下節課繼續來學習。

  六、作業:

  搜集有關石頭書的資料,明天課上和同學交流。

  七、指導寫字:

  今天咱們認識了好多生字新詞,一定要及時寫一寫才不會忘記。出示:

  叔煤礦怪

  注意各部分的比例關系叔左寬右窄左松右緊

  煤礦怪左窄右寬左緊右松

  描紅一次描成不能涂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探討了石頭書是什么樣的,它是石頭書上既有又有。是石頭書上的字,是石頭書上的畫,那看懂了這本書又有什么用呢?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

  二、精讀課文

  1、出示第十一小節

  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這段文字,也許你能從中刨到答案。

  A、勘探隊員是根據什么推斷這里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引導學生理解上下文思考。師小結:勘探隊員根據石頭書上的字、畫推測到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經是密林,后來變成大海。

  B、了解化石的形成。(有些動物或植物,由于地殼運動被埋了起來,幾千年、幾萬年甚至幾億年以后,這些動植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就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

  C、指導朗讀。

  2、讀懂了石頭書還有什么用呢?(找礦、了解人類的發展、生物的進化)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我們班哪些同學特別喜歡刨根問底,就請你們讀讀川川、磊磊的話,愛解決問題的同學就讀勘探隊員的話。

  4、指名分步讀六次對話。

  5、讀了這些對話我們懂得了哪些知識?

  師小結:

  (1)難怪川川和磊磊最后高興地說---石頭書里的學問還不少呢!(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他們之所以能讀懂這些知識,是因為好奇、善問。文章開頭說:他們本來是在山上玩的,看到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感到好奇,就提出問題向他請教。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什么?(刨根問底,深入思考)

  三、了解提示語

  1、這篇課文除了第一自然段,通篇都是寫人物對話的,我們現在來看看提示語的安排形式有幾種。

  (1)默讀課文,仔細分析歸類,相互討論后回答。

  (2)歸納:提示語在前共5處

  提示語在后共4處

  不加提示語共4處

  四、總結深化,激發探究欲望

  1、今天我們和川川、磊磊一起刨根問底,了解到石頭書上的學問可真不少。學到這里,老師也想和他們一樣來刨根問底------

  川川和磊磊怎么會刨到這么多的學問的?(善于觀察、充滿好奇、不懂就問)

  勘探隊員怎么會知道那么多知識的?(知識豐富、觀察仔細、研究投入)

  2、教師小結:這樣看來,不僅石頭是一本書,川川、磊磊和勘探隊員也是一本書啊!你們同意嗎?

  3、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竟然有這么多學問,看來生活中許多看似普通的東西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善于思考、樂于探究也能學到許多知識,真可以說生活處處皆學問。

  五、作業

  1、從老師推薦的網站、書目當中,你又刨到了哪些知識?能自信地告訴大家嗎?

  2、你還知道自然界中有什么可以被稱為書的?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16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正確辨識字音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找文中的對話,梳理文章的脈絡,讓學生初步認識石頭哪兒像書?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課文大概內容,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與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在書中能學到許多的知識,增長自己的才干。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本與眾不同的書——(補充課題:石頭書)。齊讀課題

  師:看到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有疑問嗎?生回答。

  師歸納。板書(樣子?、字?、畫?、作用? )

  同學們的腦中出現了這么多的疑問,下面就讓那個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堂。

  二、初讀指導,掌握生字詞。

  1、出示自讀要求:自由的大聲地讀課文,讀正確每一個字音,讀通順每一句話。

  2、檢查詞語。

  A組:川川磊磊叔叔(這是課文中的三位人物。疊詞的第2個詞要讀輕聲,指名再讀。)叔叔是干什么的呢?生:(勘探隊員)

  B組:勘探隊員

  師:勘探隊員就是探索地殼的變化,尋找礦物、化石、煤炭天然氣等礦產資源的人。

  C組:地殼、礦物、化石、煤炭

  (課件:地殼、礦物、化石、煤炭依次出現)

  師:大家看,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球,它從內到外有4部分構成,這是內地核,這是地核,這是地幔、這是地殼。地殼就像雞蛋的外殼一樣,只是沒有蛋殼來得光滑,而是凹凸不平的一層巖石。

  師:“殼”在文中還組成了另外一個詞,那就是“貝殼”。(課件:貝殼)

  礦物提供一組圖片

  化石師古代生物的遺體等埋藏在地下,經過幾千年、幾萬年、甚至幾億年之后,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

  煤炭出示圖片那我們該怎樣記住這兩個字呢?知道書寫。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有沒有發現,這篇課文多數地方在寫人物的——對話。而且問句很多,請快速讀課文,用——劃出問句。

  師:出示整理的6句話。你們看,川川和磊磊一問接著一問,他們意思那個要把問題弄清楚,這就是——刨根問底。

  2、他們刨到了什么學問?

  一問一問解答

  ①

  ②生:讀“書?哪里有書哇?”

  師回答:石頭就是書。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石頭就是一冊厚厚的書。(課件)

  看圖,誰來找找它們的相似點。

  師:看,這就是一層又一層的石頭,誰來看著圖片讀好這個詞?(指名讀齊讀)(板書:一層一層的)

  比較反問句和陳述句。

  師:用了反問句加強語氣的作用。誰能來讀好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③學習石頭書上的“字”

  a、石頭書上有哪些字呢?大家默讀第七小節去找一找。誰來匯報一下你的讀書收獲?

  b、出示圖片加文字。邊指邊引。“你們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這些都是石頭書上的字。”(指導朗讀)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④、

  a、石頭書上的畫有:(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出示圖片)你們知道嗎?石頭上的這些樹葉、貝殼、小魚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化石。

  b、指導朗讀。

  ⑤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10—13自然段,說說這部分內容又告訴我們什么?(石頭書的作用)(板書:了解地質發現礦藏)

  ⑥

  四、指導寫字:

  今天,咱們認識了好多生字,新詞,一定要及時寫一寫才不會忘記。

  重點指導:怪殼炭印

  五、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新的生字詞,還了解了一種奇怪的書。石頭書的樣子是一層一層的,上面既有字,又有話,那么這些字和畫是怎么形成的呢?讀懂了這本書又有什么用處呢?我們將在下一節繼續學習。

《石頭書》教案范文 篇17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書嗎?

  生:喜歡。

  師:都喜歡看什么樣的書啊?

  生:像語文書一樣,印在紙上的,一頁一頁的書。

  師:今天啊,老師請大家見識一本非常奇特的書——

  (出示石頭)

  生:啊……

  師:其實這也是一種書,他也能教給我們許多知識,這就叫做“石頭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請同學們把手拿出來,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注意“頭”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師板書課題)

  師:看了這個課題,你們想說些什么?或者有什么疑問呢?

  生1:石頭怎么能做書呢?

  生2:石頭書的作者是誰呢?

  生3:石頭書上有些什么內容啊?

  生4:石頭書有什么作用?

  ……

  二、初讀課文

  師:同學們對課題提出了許多疑問,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懷有濃厚的興趣,這就叫“好奇”。那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好奇心來讀讀這篇課文。

  (教師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興致勃勃地讀課文。)

  師:(出示詞語)大家先自己讀一下。(學生自讀)誰能讀的請舉手。(指名讀)現在請大家一起來朗讀這些詞語。(齊讀)

  師:誰能解決剛才同學針對課題提出的疑問?請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指名回答)

  三、學習生字(略)

  四、學習課文

  師:第1、2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看著什么,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你讀了課文明白了什么?生:他們不知道勘探叔叔在干什么!

  師:石頭像書嗎?說說你的看法

  生:不像,那勘探員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怎么說是書呢?

  師:可他為什么說自己在讀書?(引導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考慮)

  生:因為那上面有字和畫。

  師:石頭書上真的有字嗎?誰能告訴我是什么樣的字?

  [師]石頭書上真的有字嗎?誰能告訴我是什么樣的字呢?

  [生]石頭上的字,就是雨點留下的痕跡。

  [師]還有嗎?

  [生]還有許多不同顏色的小不點兒,叫礦石。

  [師]看看他們說得對不對?(教師通過課件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一段話:“有哇,你們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這些都是石頭上的字。”)請一位同學把這段話朗讀一下。(一位學生朗讀。)

  [師]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你知道石頭書上的字是什么了嗎?

  [生]是雨痕和波痕。

  [師]誰能說得具體一點?

  [生]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還有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

  [師]雨痕和波痕的形狀可能有什么不同?

  [生]雨痕是一點一點的,波痕是一圈一圈的。

  [師]石頭書上的字就這些嗎?

  [生]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

  [師](教師指著視幕上的省略號問):這6個小點表示什么?

  [生]表示還有很多很多。

  [師]對的。這些小不點兒叫什么?

  [生]叫礦物。

  [師](教師通過課件展示5幅不同礦物標本)這些礦物有不同的顏色,有的金光閃閃,有的晶亮透明……看到石頭書上的這些字,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們?

  [學生紛紛回答]千奇百怪。五顏六色。密密麻麻。千姿百態。姿態各異。

《石頭書》教案范文(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石頭書》教案(通用12篇)

    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石頭書教案(精選6篇)

    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石頭書》教案

    一、導入:1、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讀書嗎?都讀過哪些書呢?(生答)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啊;這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你們讀的書真多啊。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本書(板書:石頭書),誰來叫叫它的名字?(指讀課題、齊讀課題)你...

  • 石頭書 教案2

    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石頭書教案

    (第一課時)教 學 目 標 備注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解主要內容。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勘探、地殼、刨根問底等詞語的意思。 教 學 過 程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板書17、石頭書)。...

  • 石頭書 教案

    一、 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石頭書”這篇非常有趣的課文(顯示題圖) 22、石頭書 (齊讀課題) 二、 整體感知: 1、看圖(顯示),師述: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

  • 石頭書 教案3

    教學內容:石頭書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邊默讀,邊思考問題,同時在書中做好記號的讀書方法。3、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 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 17 石頭書 教案

    一、教學目標:學習課文,理解什么是石頭書上的字和畫,以及讀懂石頭書的用處。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學習三種不同提示語位置的引號用法。二、教學重點:理解什么是石頭書上的字和畫,以及讀懂石頭書的用處。...

  • 《石頭書》第二課時教學案例(通用17篇)

    教材分析《石頭書》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通過川川和磊磊兩個孩子與勘探隊員的談話,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也表現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愿望。...

  • 《石頭書》第二課時(精選14篇)

    教學內容 17、石頭書 共幾課時 3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2 教學 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石頭書》教后記(精選17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134《石頭書》是一篇以對話形式組成的文章,它的語言生動風趣,特別適合分角色朗讀。所以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就主要采用多種形式的分角色朗讀來理解這篇課文。...

  • 聽《石頭書》的啟示(精選14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116純潔冰心 發表 聽了光盤上無錫某校華蓉蓉的一節閱讀課——《石頭書》,又有了一些感觸。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寓科學知識與人物對話中。...

  • 《石頭書》第二教時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第二課時第五版塊檢查預習,體會科學推想的嚴密、合理【目標a2、c;18分鐘】1.檢查預習情況①指名讀第11小節出示: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

  • 構筑支點 簡化頭緒——談《石頭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4篇)

    說教材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教材第六單元課文《石頭書》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這篇課文通過川川和磊磊兩個孩子與勘探隊員的交談,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

  • 3年17課《石頭書》測試(通用14篇)

    一、看拼音寫詞語:z j q gui y c jiǎo yn mi tn kung sh po gēn wn dǐ j jīng hu shn( )( )( )( )( )( )( )( )二、多音字注音組詞:禁 殼 刨 藏三、給畫線字注音:不由分說( ) 警覺( ) 勘探( ) 趴著(...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南县| 兰州市| 长治市| 兰溪市| 镇宁| 晋宁县| 友谊县| 新干县| 临洮县| 武冈市| 田林县| 湘潭市| 肇庆市| 巴青县| 克什克腾旗| 金塔县| 黄平县| 合水县| 蒲江县| 达拉特旗| 常德市| 合肥市| 灵丘县| 福鼎市| 河间市| 武川县| 金坛市| 通河县| 北安市| 温州市| 贵南县| 沧源| 石柱| 淳化县| 高唐县| 兴隆县| 唐海县| 石棉县| 涟水县| 榆林市|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