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社會植樹節教案(通用2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植樹節教案 篇1
◆ 主題目標
(1)通過植樹活動,感受勞動的樂趣。
(2)熟悉樹木的外形特征,利用繪畫、粘貼等多種形式制作美術作品。
(3)懂得愛護植物、保護環境。
◆ 主題墻面環境
“小動物的家”:創設小鳥和猴子在自己的家——大樹上快樂生活的場景;同時,鼓勵幼兒利用繪畫、廢舊物粘貼等形式,制作毛毛蟲、花草等,參與環境創設。
互動墻面環境(低矮墻面環境)
(1) “五彩大樹”:粘貼一棵大樹, 然后請小朋友將制作好的彩色手印圖形粘貼到樹枝上,為小樹裝扮五彩的樹葉。
(2) “小畫家筆下的`樹”:展示幼兒創作的關于大樹的美術作品。
◆ 相關區域融合
圖書區:與幼兒共同準備“千奇百怪的樹”的圖片冊,并和小朋友交流分享:談談認識的樹木種類,講述這些樹木的外形特點。
美工區:提供樹的輪廓圖和彩色碎紙屑, 讓小朋友發揮創造力自行進行添畫創作。
一、語言活動《身邊的大樹》
◆ 活動目標:
(1) 能用簡短的語言說出自己熟悉的樹木的名稱及特征。
(2) 通過觀看視頻產生愛護樹木的愿望。
◆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活動之前帶領幼兒觀察小區及園所的樹木。
材料準備:多張不同種類樹木的照片;《植樹造林》的視頻。
◆ 活動重點:
重點:會用簡單的語句介紹自己身邊的樹木。
難點:感受樹木對人們的重要作用,學會愛護樹木。
◆ 活動過程:
1、 幼兒自由結伴參觀“身邊的的大樹”照片展
師:和你的伙伴一起找找自己認識的大樹的圖片,并介紹一下這顆樹!(樹木的外形:高、矮、粗、細、樹葉的樣子、顏色等)
2、 集體活動:說說我身邊的大樹
(1)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見過的樹木。
師: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看到過的樹木,告訴大家你所看到的樹木長什么樣子(高、 矮、粗、細等),樹葉是什么樣子、什么顏色的,你是在哪里看到的這棵樹。
(2)組織幼兒觀看視頻《植樹造林》,說說地球上如果沒有樹木會變成什么樣子,幫助幼兒感知樹木和植物的重要性。
3、 生活經驗遷移,啟發幼兒回憶并說說自己家周圍的樹木都為人們做了什么貢獻,進 一步增進幼兒愛護樹木的情感。
4、小結:小朋友應該愛護身邊的樹木。
◆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與父母討論如何愛護樹木, 并將討論的結果告訴老師。
二、科學活動《我們的植樹節》
◆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們國家的植樹節。
(2) 具有保護樹木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3)了解保護樹木的途徑和方法。
◆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了解植樹節的相關活動;學會了用水壺給植物澆水。
材料準備:水、大水桶、班級卡片、水壺。
◆ 活動重難點:
重點:體驗植樹節的快樂。
難點:能更好地與伙伴合作,相互幫助。
◆ 活動過程:
1、介紹植樹節的來歷
師:小朋友們,今天是3月12號,也就是植樹節。你們知道為什么會有植樹節嗎?(為了鼓勵人們植樹造林,保護環境設立的)
2、帶領幼兒朗誦有關植樹節的兒歌
小朋友,快快來,大家一起來植樹。
小樹苗,要長大,需要我們去愛護。
你愛樹,他爰樹,小樹長成通天樹。
3、認領樹木
帶領幼兒到幼兒園的院子里,將代表本班級的卡片系在樹枝上,要求本班幼兒定期為這棵小樹松土和澆水,讓幼兒能夠親身體驗愛護樹木的快樂。
4、指導幼兒給小樹澆水
對幼兒的要求:水壺里的水要少裝一點,因為小樹喝多了水,也要生病的;取水時不能擁擠,要按照先后順序;小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提水的路線和返回的路線要記清,以免撞到其他小朋友。
◆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假期和父母一起去郊外認領小樹,這不僅能加深親子之間的感情,更能將保護環境發張成一件長久的樂事,讓幼兒體驗到其中的快樂。
三、美術活動 《美麗的大樹》
◆ 活動目標
1、利用繪畫、粘貼等形式,制作“樹木”。
2、產生熱愛樹木、保護環境的情感。
◆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知道如何使用肢棒。
材料準備:水彩筆、油畫棒、碎紙肩、膠棒、繪畫紙。
◆ 活動重難點
重點:愛護樹木,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對樹木的喜愛。
難點:利用繪畫、粘貼等形式,制作出自己最喜愛的“大樹”。
◆ 活動過程
1、鼓勵幼兒講述植樹節活動中的快樂見聞
師:植樹節當天咱們去哪里了?都做了哪些 事情?你都看到了什么樣子的樹呢?(重點引導幼兒說出樹木的外形特點)
2、指導幼兒制作“美麗的大樹”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重點介紹樹的不同造型。
(2)指導幼兒繪畫:先畫出樹木的外形輪廓, 再進行添畫,即要先創作樹干,后粘貼樹枝、樹葉。
3、分享與交流
提問:請你介紹一下,你創作的是什么樹, 這棵樹有什么特點。
◆ 活動延伸
將幼兒繪畫的作品《美麗的樹》展示在互動墻上,幫助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社會植樹節教案 篇2
一、情況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保護環境已成為全人類日益關注的問題。而對孩子們進行環境啟蒙教育,使孩子們知道環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簡單的環保知識并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為他們長大以后成為具有牢固的環保觀念的人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是很有必要的。
隨著孩子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們進一步結合勞動教育,組織孩子們自己動手美化環境,保護環境,使他們把初步的環保意識轉化為自己的行動,并在活動中鞏固這種意識。于是我們在植樹節這天,為美化、凈化環境,組織孩子們給種路旁的植物澆水,宣傳綠色植物的好處,教育小朋友要愛護樹木。
二、活動目標
1、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
2、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們懂得保護植物就是保護環境的意識。
3、活動中培養孩子們的耐心、愛心,體驗同伴間相互勞動的喜悅。
三、 活動準備
1、 介紹植樹節的相關活動。
2、 已學會用水壺給植物澆水的技能。
3、 提醒孩子們注意安全,知道要保護好植物,不能隨便折斷樹枝。
四、 活動過程
1、交代具體要求,告訴孩子們今天是植樹節,我們將為路邊的植物澆水,為環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孩子們提著水壺出發到路邊。
3、師提出要求,要按順序給路邊的植物澆水并注意不碰斷小樹苗不踩壞小花蕊。
4、孩子們開始給植物澆水,教師巡回觀摩并給予指導,引導孩子們用正確的方法。
5、教師對孩子們的勞動給予肯定并進行評價。
6、孩子們收好小水壺回園。
7、互相交流體會,師總結活動。
效果評析:
從活動的結果來看,我們對孩子們進行的愛護植物保護環境的教育是有成效的。我們不是通過說理、說教的方法對孩子們灌輸環保知識,而是重視讓孩子們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讓他們從有趣的活動中去體驗、去認識。
孩子們的這些情感及知識是來自于他們的自身經驗的,其中的因果關系也基于思維可及的范圍,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的經驗做出判斷,獲得正確的認識,作出正確的反應,從而調節自己的行為和習慣。
雖然很累,但是他們很開心,一張張小臉干的紅彤彤的,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特別好看。因為他們知道植樹能美化環境,使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生活中的教育無處不在,生活中的美麗點點滴滴,讓我們的心更溫暖,真正生活在“藍天、綠地、紅積木;健康、快樂、我最棒”的教育藍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