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秋天教案(通用5篇)
中班語言秋天教案 篇1
橘子是秋季水果中較典型的一種水果。我在設計此活動前,考慮到幼兒雖然對橘子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午點時已多次吃過、剝過橘子),但對橘子的觀察還不夠細致,不會用語言來描述橘子的主要特征(內外),因此,活動中我重點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觀察橘子、剝橘子的活動,鼓勵幼兒用恰當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幫助幼兒進行經驗梳理,讓他們對橘子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現對本次活動反思如下:
一、優點
1.目標合理:目標制定全面、具體,考慮到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也能緊緊圍繞目標來開展每個環節。
2.環節緊湊:整個活動設計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從開始的桔子豐收引起孩子的興趣,到隨后通過看看、摸摸、聞聞、嘗嘗、說說等多種形式進行觀察、探索,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習得桔子特征的經驗,幼兒至始至終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興趣。
二、不足之處
1.探索不夠扎實、引導不夠到位:這是我本次活動最大的缺憾。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幼兒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本次活動結束后,我經過回想和反思,發現自己有些心急,缺乏等待,感覺幼兒探索不扎實,教師引導不到位。如:在引導幼兒觀察桔子外部特征的過程中,缺乏運用啟發性的語言鼓勵孩子繼續細致觀察探索的話(如:“桔子是圓圓的,除了像皮球還像什么呢?”)這樣的引導將更有效。活動的后半部分也是老師講述的比較多,沒有給幼兒充分觀察、探索、發現、講述的時間和機會。
2.缺乏激勵性的教學語言。對于小班孩子而言,教學活動中老師的激勵性語言更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但在教學中我只注意運用簡單的語言激勵幼兒,如:你真聰明,你真棒等,像“老師喜歡你,抱抱你”等激勵性語言或肢體動作則運用的非常少。
總之,科學活動應注重過程的探究,引導幼兒觀察、探索、發現,并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講述給大家聽,今后在組織科學活動時我將謹記這一點,將《指南》精神、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中,實現“孩子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這一理念,力爭使自己在科學活動的教學組織方面有更大進步、更多收獲!
中班語言秋天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秋色迷人的季節里,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感觀發現秋天的變化,并感受到秋天是絢麗多彩的。正是這樣的生活經驗,為本次的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秋天的顏色》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詩。它從多角度引導幼兒感受秋天的變化,以及顏色的絢麗多彩。重復的句式讓幼兒更加便于記憶和理解。同時,通過仿編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散文詩,理解、感受散文詩所表達的秋天的多姿多彩。
2、嘗試根據散文詩的句式結構仿編單句散文詩。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蘋果、桔子、葡萄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問現在是什么季節?好,就讓我帶你們看一下美麗的秋天。
二、觀看課件第一遍,欣賞散文詩"秋天的顏色",感受秋天的絢麗多彩
1.我們來看一看、聽一聽它們到底是怎么贊美秋天的。(播放第一遍PPT)
2.你們剛才聽見詩歌里有誰?它們是怎么贊美秋天的?
3.詩歌里說秋天是什么顏色的?
三、觀看課件,欣賞第二遍,引導幼兒討論:
1.小草說:秋天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它是怎么說的?(請個別幼兒學一學)
2.楓葉說:秋天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它是怎么說的?(請個別幼兒學一學)
3.白菊認為秋天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它是怎么說的?(請個別幼兒學一學)
4.誰說秋天是綠色的?這又是為什么?(松樹)它是怎么說的?(全體幼兒一起學一學)
5.大地告訴我們秋天是怎么樣的?為什么?
四、請幼兒一起朗誦散文詩。
(1) 教師帶讀,幼兒跟讀。
(2)問答式朗讀。教師說上句,幼兒說下句。如,教師:"我問小草......"幼兒:"小草輕輕地告訴我說:'秋天是黃色的`。'"
(3)幼兒之間進行問答式朗讀表演活動。
教師帶著幼兒一起朗誦。注意輕輕地、沙沙地、微笑地、大聲地、驕傲地。
五、仿編詩歌
1、還有許多東西也想說說秋天的顏色,出示蘋果(桔子、葡萄),你覺得蘋果會說什么呢?
2、鼓勵幼兒進行仿編。
3、把幼兒仿編的話編成一首新的詩歌。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讓我們去外面尋找大自然中秋天的顏色,看看絢麗多彩的秋天吧.
教學反思:
秋天到了,大地的顏色也愈加美麗了。詩歌中的菊花、楓葉、松樹孩子們都已經認識并熟悉了,這些顏色雖然是單一的,但是綜合在一起就巧妙的形成了美麗的顏色,通過讓每個孩子都說說自己對秋天的認識,在秋天都能看到哪些不同的顏色,孩子自然就會知道秋天是五顏六色的,看來孩子的體驗感受比什么都來得真實。活動中第二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通過讓孩子們欣賞散文詩《秋天的顏色》,讓他們感受詩歌所表達的秋天的色彩美和語言美。這一環節的順利開展教師采用了多種方式。如圖文并茂的電腦課件的使用;教師與幼兒的提問互動中回憶、思考,從而達到對散文詩的識記;師生合作朗誦詩歌;幼兒分組扮演角色朗誦詩歌等等,都為這一環節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在于引導幼兒積極創編,發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讓每個孩子將原有經驗與散文詩相結合進行仿編,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最后的仿編詩歌,我發現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很仔細,小朋友對仿編詩歌很感興趣,于是我就把他們編的句子合起來編到詩歌里,小朋友聽到是自己編的句子,都非常興奮,編的就更起勁了。如有的孩子想象力強我就讓孩子自己仿編詩歌,有的孩子稍弱一些,我為孩子提供了很多的圖片,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中,一句句詩歌創編的有模有樣。另一方面我想到大部分幼兒都會從常見的事物,比如水果、小草等等來詮釋秋天的色彩,但幼兒對一些平常不關注的事物不會引發他們的思考,因此我準備了很多的圖片引起孩子們創編的興趣,這些活動前的思考讓我得教學更加嚴謹、細致。
中班語言秋天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內容,感受散文詩優美意境。學習詞匯:飄落、千姿百態、黃澄澄等。(重)
2.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能根據詩歌內容自編部分動作,大膽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難)
3.感受秋天的美麗,進一步萌發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觀察、感受秋天到來給自己的生活、周圍環境帶來的變化等生活經驗。
2.物質準備:PPT 課件、秋天風景的圖片、樹葉、優美輕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引導幼兒討論對秋天的印象和感受,對秋天天氣、樹木、典型花卉、豐收的作物等方面的變化和景象進行交流。
2.出示不同的秋天美景圖,引導幼兒分別仔細觀察,鼓勵幼兒用自己
的語言描述秋天的美景。回憶、豐富對秋天的已有生活經驗。
3.提問:現在是什么季節?你從哪里發現秋天到了?
二、欣賞詩歌,理解內容。
此環節解決活動重點目標。
1.教師結合詩歌 PPT 課件,完整朗誦詩歌,請幼兒欣賞,初步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優美。
提問:詩歌里說了秋天的哪些美景?
2.分段欣賞詩歌,結合圖片引導幼兒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學習重點詞匯:飄落、千姿百態、黃澄澄,感知重點語句“秋天多么美麗”、“秋天的 分外好看”。 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等,多感官參與,理解感知每一段詩歌的`內容。
提問:秋天的樹葉有什么變化?花園里的菊花長什么樣?秋天的果園是都有什么?還有哪些水果也是黃澄澄的?
3.教師配樂,再次隨課件完整朗誦詩歌,幫助幼兒梳理分段學習時的零散經驗,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和秋天美景。
提問: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引導幼兒嘗試使用原文回答。三、創編動作,表達情感。
此環節解決活動難點目標。
1.請幼兒跟隨老師觀察圖片,嘗試完整朗誦詩歌。啟發幼兒抒發自己對秋天美景的喜歡之情,引導幼兒使用輕柔、優美的語氣有感情的配樂朗誦詩歌,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提問:你們覺得秋天的景色怎么樣?這么優美的景色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來朗誦、表達它的美呢?
2.在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意境的基礎上,鼓勵幼兒自
編動作,邊朗誦邊表現。大膽表現自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四、分享交流,梳理小結。
教師梳理所學散文詩內容,啟發幼兒聯系生活,尋找生活中、大自然中秋天的美景,并與同伴、老師交流自己的發現和經驗。鼓勵幼兒嘗試使用詩歌中的重點語句句型“秋天的 分外好看”,表達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的發現。
活動延伸
請幼兒尋找幼兒園、小區、大自然等自己生活中秋天的變化及美景, 和老師、同伴及爸爸媽媽一起分享自己的發現。
改編自《青島市幼兒素質發展課程》教師用書大班上《美麗的秋天》
附詩歌:
美麗的秋天
秋天多么美麗!藍天格外高,白云格外白。樹上的葉子變紅了,變黃了,秋風吹過,葉子從枝頭上飄落下來,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飛舞。
秋天的花園分外好看:菊花向著太陽開放,金黃、艷紅、玉白、淡紫…… 千姿百態,發出陣陣的清香。
秋天的果園分外好看:圓圓的蘋果笑紅了臉,黃澄澄的柿子像一個個小燈籠掛滿了枝頭。
秋天的田野分外好看:稻田一片金黃,棉田一片雪白,到處是豐收的景象。
啊!秋天多么美麗!
中班語言秋天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詞匯的運用能力。
2、引導幼兒學習簡單的口頭作文。
活動重點
培養幼兒對詞匯的運用能力。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學習簡單的口頭作文。
活動準備
有關秋天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提問:
(1)圖上是哪個季節?秋天是什么樣子的?
秋天來時,莊稼、花兒、樹葉都怎么樣了?大雁飛到哪里去了?
(2)翻開幼兒用書的21頁,教師和幼兒一起將短文讀一遍,請幼兒想一想:橫線上應該填什么詞?
2、分組討論。幼兒以組為單位,討論哪些詞都可以用。
3、每組選一個代表,將本組的'口頭作文中的詞念一遍。
活動延伸
帶幼兒去郊外觀察秋天的田野。
活動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教師過于注重活動的結果,對活動的過程有所輕視。每次活動只要幼兒在活動中沒有得出結果,教師就認為活動沒有成功,忽略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和操作學習,以及其他能力的培養。
中班語言秋天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秋天是絢麗多彩的,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對秋天的美有了深刻的感知,在此基礎上,設計這節活動不僅是對主題活動的一個總結,而且還積極激發幼兒把心中對秋天的贊美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本節活動源自太倉市評優課《畫秋天》,教師引導幼兒用疊詞來說,比較的死板,而且呈現的方面是也不美,于是我們重點針對這兩方面加以研討修改。我們的活動內容定位為“話秋天”,首先,活動能體現秋天的絢麗多彩,展現秋天的美,本次活動呈現三美:1、圖片美,背景圖片描繪秋天景色的美麗,一片金黃,給人以美的享受;2、幻燈美,我們選取了秋天里有代表性的水果、花、稻穗,樹,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3、語言的工整和優美,引導幼兒從事物的顏色、形狀、姿態方面來說,并融入一定的節奏感,讓幼兒敢說、想說、知道怎么說,這也是我們把活動名稱改為“話秋天”的原因。
其次,從活動環節上看,我們先通過出示背景圖,讓幼兒對秋天的美有一個初步的感受,其次選擇秋天里有代表性的動植物,引導幼兒關注事物的顏色、形態,并用較為工整的語言來說,一方面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語言贊美秋天,另一方面也為接下來的活動做準備,也就是在讓幼兒獨自繪畫時能從秋天的各個方面來選取自己喜歡的事物說一說。最后再結合一些秋天里的圖片,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經驗。
一研后的調整與反思:
在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語言贊美秋天的同時,教師要有提升,語言簡練。
圖片的順尋稍作調整,課件制作的要美觀些。
在提升四句話時融入節奏,教師在提升時突出節奏感。
二研后的調整與反思:
引導幼兒來說時,教師可從顏色、形狀、姿態上加以提問,引導幼兒觀察、表述。
融入延伸活動,再來看看秋天里其他的顏色,豐富幼兒的經驗。
三研后的調整與反思:
教師環節過渡的慢一些,多讓幼兒來說,注意語言的優美。
最后的幾張圖片可放在一張上,組織幼兒認認秋天的景色并用優美的語言說一說。
附:四研案例:
活動目標:
1.感受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絢麗多彩的。
2.愿意用語言、繪畫、肢體動作等多種方式贊美秋天。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了解秋天里的許多事物;
2、音樂《秋天》;
3、樹葉、記號筆人手一份;
4、秋天背景圖;
5、漢字:話秋天;
6、幻燈兩份:蘋果、稻田、菊花、大雁等
活動過程:
1、音樂《秋天》導入
2.用完整的有節奏的語句贊美:話秋天
3.畫秋天
播放《秋日私語》,幼兒繪畫,師指導幼兒用好聽的話來說。
4.拓展經驗:秋天里的景色
5.結束活動
師:讓我們一起到教室外面找一找秋天里美麗的景色吧!
活動反思:
各環節過渡的.太快,要引導幼兒多說,如說到蘋果時,問一問秋天里其他的水果還有哪些?
對孩子的表述要及時的提升,不正確的要及時的糾正與補充,如桃子糾正完之后,告知幼兒它并不是秋天的水果,再如幼兒說到菊花像“尖尖的針”,可以說“片片花瓣像針尖”等。
在出示秋天的背景圖時,教師可邊播放優美的音樂邊引導孩子欣賞秋天的各種景色,然后再引導孩子來逐個用優美的語言來說。
讓幼兒畫秋天的景色有點難,內容有點多,讓幼兒用優美的語言說說四種景色,然后連起來用優美的語言說一說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