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愛耳日教案(精選9篇)
小班愛耳日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耳朵的重要,了解愛護耳朵的簡單常識。
2、聽辨同伴的聲音,發展聽覺的靈敏性。
活動準備:
掛圖3號;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1、猜謎引出主題
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大山看不見。
2、游戲“猜猜我是誰”
教師交代游戲玩法,進行游戲。
提問;游戲時眼睛看不見為什么還能猜出小朋友的名字呢?
3、耳朵還能聽見什么聲音?
你的耳朵聽到過什么聲音?
請幼兒聽聽磁帶中的各種聲音,說說是什么發出的聲音,并學一學這些聲音。
4、看看我們的耳朵
引導幼兒相互觀察耳朵,摸摸同伴的耳朵。
出示掛圖,進一步了解耳朵。
教師小結。
5、愛護我們的耳朵
說說我們該怎么愛護自己的耳朵?
教師小結。
小班愛耳日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耳朵的功能,會用耳朵辨別不同的聲音。
2、懂得耳朵對人的重要性,了解保護耳朵的辦法。
活動重難點:
知道耳朵的功能,了解保護耳朵的'方法。
活動準備:
音樂、鈴鼓、黃豆、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通過復習歌曲《小手拍拍》導入活動
播放《小手拍拍》音樂視頻,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律動。
2、重點提出耳朵來講。提問:耳朵在哪里,長什么樣?幼兒討論并回答。
教師總結:耳朵摸起來軟軟的,像數字3,每個小朋友有兩只小耳朵。
二、具體過程
1、了解耳朵的用處
(1)耳朵能聽見聲音直接提問:耳朵有什么作用?幼兒討論并回答。教師總結:我們的小耳朵能聽見各種各樣的聲音。
(2)游戲環節—猜一猜。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把眼睛閉上,看看你們能不能猜到老師在干什么?我看看你們誰最厲害,猜的又對又快。
幼兒們閉上眼睛后,教師做動作,讓幼兒猜出老師在干嘛。
師:咦,奇怪,你們不是都閉著眼睛嗎,怎么還知道我干了些什么呀?
幼:我們聽見了,用耳朵聽的。
(3)再次游戲,讓幼兒感知耳朵的用處。
讓幼兒閉起眼睛,分別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話,讓其與幼兒猜出他是誰。提問幼兒耳朵能干什么?教師總結:
我們的耳朵可以聽見各種各樣的聲音,說話聲、拍手聲、音樂等等。通過游戲讓幼兒知道耳朵除了能聽見聲音,還有分辨聲音的功能。
2、討論保護耳朵的方法
教師播放ppt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的行為,并進行討論提問。
(1)不用力揪耳朵。
(2)不用棍子或者尖的東西戳耳朵。
(3)避開噪聲,例如鞭炮的爆炸聲,當發現有人燃放鞭炮時,我們應該站得遠一些,或用手捂住我們的耳朵。
(4)天氣還冷時還要戴耳帽、圍巾等,保護好耳朵,不要被凍傷。
(5)繼續討論保護耳朵的其他方法
A、教師拿出黃豆提問:那我現在想把這顆黃豆塞進耳朵里行嗎?
幼:不行,那樣就聽不見了。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說的很對,我們千萬不能把這些小東西放進我們的耳朵里,那樣做是很危險的,會傷害到我們的耳朵。
B、游泳玩水、洗澡時,要加強對耳朵的保護,一旦有水入耳,應及時將水倒出,或者用毛巾馬上擦干。C、耳朵生病時,要及時看醫生。
三、結束部分
做律動《小手拍拍》結束活動。
小班愛耳日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耳朵的作用,了解保護耳朵的方法。
2、喜歡玩聽覺游戲,有初步的保護耳朵的意識。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4、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重點:
感知耳朵的作用。
活動難點:
有初步的保護耳朵的意識。
活動準備:
小鏡子、耳朵圖片、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1、播放歌曲,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導入主題。
2、觀察圖片,認識耳朵及作用。
讓幼兒感知自己耳朵的位置,耳朵是用來聽聲音的。
3、游戲:《你的耳朵在那里?》每人一個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耳朵。
(1)出示耳朵的圖片,進一步觀察耳朵。
(2)幼兒討論:
耳朵的外型,觀察發現每個人的耳朵都不一樣。
怎樣保護耳朵。
小結:每個人都有耳朵,耳朵能幫我們聽到許多聲音。我們要保護好耳朵,不要讓耳朵受傷;不要往耳洞里塞小物品,不能對著小朋友的耳朵大聲吼叫等等。
4、游戲:《聽聽說說》繼續感知耳朵的用途,通過游戲分辨出各種聲音。
5、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小班愛耳日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耳朵的功能,知道耳朵的基本特點,增強保護耳朵的意識。
2、了解噪音,糾正不良行為,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準備:
1、錄音機,磁帶,棉花。
2、有關靜音標志。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動聽的兒童歌曲、各種動物叫聲:你聽到了什么?感覺怎樣?師小結:耳朵如同收音機一樣,它能讓我們聽到世界上一切美妙的聲音。
2、在耳朵內塞上棉花再聽:你聽到了什么?
師:塞上棉花就好像我們的耳朵受到了傷害,它就聽不到剛才那動聽的`歌聲、動物叫聲,也聽不到別人的說話聲。如果這樣,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些不便呢?
3、揭題:保護眼睛
二、了解噪音
1、哪些事情會傷害耳朵呢?(自行用硬物挖耳朵、噪音……)
2、播放事先錄制的噪音:你聽到了什么?感覺怎樣?
你還在哪里聽到過這樣的聲音?是怎么來的?
師:這就是噪音。如果我們長時間地處于這種環境中,會怎么樣呢?
三、認識靜音標志
1、逐一出示P7的三個標志,分別說說有什么作用,它應該出現在哪里。
2、你還看到過什么其他類似的標志嗎?
小組活動:畫畫、寫寫、說說。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四、爭當“噪音控制員”
師:僅僅在需要保持安靜的地方掛上標志就行了嗎?
倡議:減少噪音,從我做起,爭當噪音控制員。
1、小組討論,制訂噪音控制員行動計劃。
2、展示計劃,全班評議,評選出“小小噪音控制員”。
五、課堂小結,完成判斷題。
六、課后延伸:
“噪音控制員”在行動。
小班愛耳日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玩具塞入器官后的不良后果,知道玩具不能塞進耳朵等身體器官。
2、知道發生意外是要去醫院的。
3、具有初步的安全常識。
活動準備:
教學用的PPT一份,小男孩玩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玩過穿珠子的游戲嗎?明明小朋友也來玩穿珠子,發生不了什么事情呢?”
二、教師操作玩偶,表演故事情節
1、玩偶表演
(旁白:游戲的時間到了,明明選了自己最喜歡的穿珠子游戲。)
明明:小珠子,真有趣。(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里)
2、師:“明明玩穿珠子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你們覺得明明這樣做對嗎?為什么呢?”
三、教師引導幼兒觀看PPT,繼續講述故事
1、師:“我們看看后來怎么樣了?小珠子塞在耳朵里出不來了,老師趕緊把明明送到了哪里?一聲師怎么做的呀?”
2、教師操作玩偶,模仿明明的聲音說:“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里了。”
四、拓展幼兒經驗
1、師:“我們身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這些小小的孔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不能把東西塞進這些小孔里哦!想想看,還有什么東西像小珠子一樣的啊?什么東西比小珠子還要小呀?它們可千萬不能塞進我們身體的'小孔孔里呀!”
2、教師總結:教室里的小珠子、小插片、小磁釘,家里的小紐扣、小橡皮都不能塞進我們的耳朵、鼻孔、嘴巴里;如果不小心掉了進去,一定要馬上去醫院請醫生來幫助我們。
小班愛耳日教案 篇6
活動時間:
20xx年3月3日
活動地點:
小班(3)教室
活動人員:
全體學生
活動目的:
通過愛耳班會活動,使學生知道愛耳的重要性,掌握愛護耳朵的一些知識,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東一片,西一片,隔座山頭不見面。猜不著,你再聽我說一遍。(耳朵)
二、講授耳朵結構
由外向內依次是,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聽小骨、鼓室、咽鼓管;內耳:(前庭、半規管)、耳蝸。
聽覺的形成:外界聲波被耳廓收集,經過外耳道傳遞,引起鼓膜振動。振動波通過聽小骨增大振動力量,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聽神經,傳入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三、保護耳朵的方法
1。洗澡時,用棉花球輕輕堵住耳朵,防止水流入。
2。感冒時不要老吸鼻涕。
3。有聽力的同學,聽到巨響,要迅速張開口,捂住耳朵。
4。不要隨便掏耳朵。
5。經常捏耳垂,促進內耳血液循環。
四、助聽器的作用
助聽器只是一種輔助裝置,它能幫助人們聽到聲音,從而有力的幫助人們學習語言,但不能代替人們學習掌握語言。助聽器的作用是讓我們“聽到”聲音,而“聽懂”(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聽得清楚)聲音則是由大腦的語言識別中樞系統來完成的,而不再是耳朵的功能了。
五、正確佩戴助聽器
初步帶助聽器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先在家里這樣安靜的環境下帶,一天帶兩三個小時,每天佩帶的'時間逐步增加,大約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全天佩帶。之后就可以去大街上等一些嘈雜的地方佩帶就沒有問題了,佩帶助聽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急功近利。最好是天天佩帶,一方面解決您的聽覺困難,言語分辨不清的現狀;另一方面可以保護自己的殘余聽力,免受過大聲音的刺激;第三方面就是可以長時間刺激大腦神經,恢復大腦對某些頻率聲音的記憶功能,提高分辨率。有利而無害!
小班愛耳日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說說、聽聽、玩玩、畫畫中了解耳朵的功能,學習保護耳朵的方法。
2、知道“愛耳日”的涵義,學做一名愛耳宣傳員。
活動準備:
請保健老師進課堂、音樂、繪畫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
2、為什么要把保護耳朵特別設立一天呢?
3、交流:耳朵有什么作用?如果耳朵聽不見我們會怎么辦?
4、小結:耳朵是我們身體重要的器官,我們身邊的所以聲音都是依靠耳朵的聽覺來完成的。
二、耳朵的秘密
1、聽保健老師介紹耳朵的構造。
2、討論:我們怎么樣來保護耳朵?
3、小結:我們不能把臟東西塞入耳朵,也不能大聲吵鬧,很大的聲音耳朵聽了會不舒服的。
4、設疑:什么時候耳朵會聽不到聲音?
三、游戲體驗:
1、游戲1:這是誰的聲音?
請全部幼兒蒙上眼睛,然后請其中一個幼兒說一句話,其他幼兒猜猜剛才說話的是誰?
2、游戲2:好聽的聲音:
播放各種動物的叫聲,幼兒說說,學學動物的聲音。
3、游戲3:我說你聽
兩個幼兒距離一米遠,其中一個幼兒拿起紙質的“話筒”輕輕的講一句話,另外一個用小耳朵聽出同伴講的內容。
4、小結:生活中有各種聲音,我們只要安靜地傾聽就能發現和感受。
四、表達表現
1、保護耳朵很重要,我們把保護耳朵的方法畫下來,告訴弟弟妹妹。
2、幼兒自由繪畫:保護耳朵
3、把保護耳圖畫送給弟弟妹妹,并介紹保護耳朵的方法。
小班愛耳日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懂得保護自己的耳朵,并學會正確的自護方法。
2.知道 3月3日 是愛耳日,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多媒體、樂器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趣。
摸摸小耳朵,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兒看不見。
二、討論耳朵的作用。
1.介紹耳朵的作用:小朋友你們知道耳朵是用來干嗎的嗎?(幼兒回答)先請幼兒用耳朵去聽音樂,然后請幼兒用雙手捂住耳朵,感受一下能否聽到聲音。
2.幼兒講感受,知道耳朵的作用很大,可以聽出不同的聲音。
3.播放各種動物的聲音,讓幼兒聽辨。
4.請幼兒閉上眼睛,請一位小朋友們熟悉的老師說一句話,讓幼兒猜測,再次體會耳朵能聽見聲音。
5.教師小結:耳朵的作用很大,可以聽見不同的聲音。
三、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耳朵。
1.那耳多對我們重不重要啊?
2.耳朵對我們來講真的很重要,那我們在生活中要怎樣去保護自己的耳朵呢(請幼兒回答)3.我們要怎么樣保護耳朵呢?
(1)防藥物中毒。藥雖然能治病,但有些藥有很強的負作用,吃的量過大或不適當,會造成聽力下降,甚至耳聾。 因此,小朋友吃藥一定要按照醫生規定的數量和時間服用,千萬別多吃亂吃。耳疼或不舒服應馬上去醫院檢查。即使沒毛病,每年也應去體檢一兩次。
(2)防噪聲。過大的聲音,刺耳的聲音都是噪聲,它們能損害人的聽力。要注意遠離噪聲。當突然出現噪聲時,可用手把耳堵住,并張大嘴巴。兒童不用耳機聽收音機。(3)防進水。游泳或洗澡、洗臉時,應特別注意,防止水進入耳內。如感覺耳里進水,應立即側耳單腳跳,讓水流出來,或用棉球棍輕輕放進去,把水吸出來。
(4)防揪打。耳朵不能揪也不能打。揪耳朵,打嘴巴都對耳有害。
(5)不挖耳。有些小朋友愛用耳勺或發卡、別針等物掏耳,這是不好的習慣,應避免。更不能往耳里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
(6)不戴耳環。有些小女孩喜歡扎耳朵眼,佩戴耳環、耳墜等裝飾物,這對耳朵也是有害的。耳朵皮肉很稚嫩,上邊掛個金屬物,玩時容易將耳朵拉扯壞。
(7)了解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增強保護耳朵的意識。
師: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我們發現班上有個別小朋友喜歡將紙塞到耳朵里。今天,小朋友們要懂得保護自己的耳朵,不能將東西塞進耳朵,說話要輕聲,不大聲說話等。
小班愛耳日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懂得保護自己的耳朵,并學會正確的自護方法
2、知道3月3日是愛耳日,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教學準備
各種動物的聲音。
教學重點與難點
知道耳朵的作用,懂得保護耳朵的方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
談話討論法;聲音輔助教學。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激趣。
1、請幼兒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兒看不見。
2、幼兒猜出后,請幼兒摸摸小耳朵。
從猜謎進入活動,使幼兒能夠簡單感知耳朵。
二、討論耳朵的作用。
1、介紹耳朵的作用:小朋友你們知道耳朵是用來干嗎的嗎?
2、請幼兒講感受,知道耳朵的作用很大,可以聽出不同的聲音。
3、播放各種動物的聲音,讓幼兒聽辨。
4、請幼兒閉上眼睛,請本班阿姨說一句話,讓幼兒猜測,再次體會耳朵能聽見聲音。
5、教師小結:耳朵的作用很大,可以聽見不同的聲音。
先用耳朵去聽音樂,然后用雙手捂住耳朵,感受一下能否聽到聲音。
從閉眼傾聽、分辨的活動中感知、體驗耳朵能夠聽到不同的聲音。
三、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耳朵。
1、師:耳朵對我們重不重要?
2、耳朵真的很重要,那我們在生活中要怎樣去保護自己的耳朵呢?
3、我們要怎么樣保護耳朵呢?
4、根據幼兒講述的進行小結。
(1)防藥物中毒。亂吃藥可能會造成聽力下降,甚至耳聾。因此,一定要按照醫生規定的數量和時間服用,千萬別多吃亂吃。
(2)防噪聲。過大的聲音,刺耳的聲音都是噪聲,它們能損害人的聽力。要注意遠離噪聲,不聽耳機。
(3)防進水。游泳或洗澡、洗臉時,應特別注意,防止水進入耳內。
(4)防揪打。耳朵不能揪也不能打。
(5)不挖耳。不用手、其它東西挖耳朵,更不能往耳里塞放異物。
(6)不戴耳環。
(7)了解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增強保護耳朵的意識。
講講自己保護耳朵的方法,或者是自己知道的方法。
學習用手把耳堵住,并張大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