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精選14篇)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發布時間:2023-10-30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精選14篇)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畫龍點睛》。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總是”、“不是……而是……”造句

  3、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完了《金蟬脫殼》這篇課文,知道課題“金蟬脫殼”就是一個成語。你還知道哪些成語,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8 成語故事

  3、什么樣的成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于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但這些在成語中都占絕對少數。)

  二、初讀課文

  1、布置課內預習要求。

  過渡: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三則成語故事了?請大家自己讀課文。

  (1)輕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生字。

  (2)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3)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疑。

  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導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hǔ

  戳 腮 俸  祿 壁 韻    唬

  (2)指導詞語,注意正確書寫。

  騰空 俸祿 自相矛盾 畫龍點睛

  戳穿 墻壁 濫竽充數 張口結舌

  4、質疑不理解的詞語,小組討論。

  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三、指導預習及寫字。

  1、再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2、指導書寫習字冊。

  四、作業設計

  1、課堂作業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每則故事的意思。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自相矛盾  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請同學上黑板板書三個成語。

  二、精讀《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們能分得清嗎?請同學看圖指一指。“矛”(古文字圖) 上象其鋒,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納柲(古代兵器的柄)。

  “盾””(古文字圖)  ,瞂也,所以捍身蔽目。“廠”象盾之側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銳利”,銳利就是鋒利的意思,矛“銳不可當”。

  (2)“魯迅的文筆很銳利”,這里的“銳利”是(目光、言論、文筆等)尖銳的意思。

  (3)“盾”很“堅固”,堅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堅不可摧”、“牢不可破”。

  3、討論:“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

  “張口結舌”的意思。剛剛還“夸夸其談”的楚國人,為何“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

  4、聯系實際說說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

  三、精讀《濫竽充數》。

  1、濫竽充數,“濫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調的竽。真是“竽”的錯嗎?

  2、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 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當他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俸祿,他想            

  (3)當他得知齊湣王喜歡聽別人一個一個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樣俸祿的南郭先生,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頭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對他說些什么?

  (6)對于今天的那些“濫竽充數”“以次充好”的廠家,你會對他說            

  四、精讀《畫龍點睛》。

  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⑴張僧繇畫的龍點睛前是什么樣子的?(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美中不足)

  ⑵“點睛”的結果怎樣?“點睛”的作用?(騰空飛去——化腐朽為神奇、點石成金)

  (3)“點睛”在現實中的運用(包裝,好的產品加上好的包裝,就是“畫龍點睛”的作用;劣質產品加上好的包裝,就是“濫竽充數”)

  2、背誦課文

  (矛的篆書)

  (盾的篆書)

  第三課時

  1.成語大比拼:

  (1)以“自”字開頭的成語:自相矛盾——自吹自擂——自以為是——自命不凡——自不

  量力——自鳴得意——自圓其說……

  (2)成語接龍:濫竽充數——數一數二——二龍戲珠——助人為樂——樂不思蜀

  (3)趣味成語:

  最重要的一筆:畫龍點睛

  最貴重的東西:價值連城

  最近的距離:近在咫尺

  最激烈的競爭:龍爭虎斗

  最多的罪行:罄竹難書

  最高超的醫術:妙手回春

  最短的見識:鼠目寸光

  最緊急的情況:十萬火急

  最快的閱讀:一目十行

  最深刻的見解:入木三分

  最快的速度:一日千里

  最誠懇的道歉:負荊請罪

  最大的決心:破釜沉舟

  最吝嗇的人:一毛不拔

  最徒勞的做法:海底撈月

  最機靈的人:八面玲瓏

  最堅固的防守:固若金湯

  最出眾的人:百里挑一

  最難過的日子:度日如年

  最重的病情:病入膏肓

  最迫切的心情:歸心似箭

  最好的記憶:過目不忘

  最貴重的稿費:一字千金

  最大的嘴巴:氣吞山河

  最珍貴的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

  最快的時間:光陰似箭

  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世外桃源

  最小的地方:方寸之地

  最懊悔的事:一失足成千古恨

  2.成語故事新編。(把故事寫完整)

  濫竽充數

  無業游民賈莊這天正在街上閑逛,突然……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品讀課文,感受鐘子期與俞伯牙的.深情厚誼。

  3、抓住文中描寫人物動作、神態的詞句,感知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體會友誼的可貴,知音的難求。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了解俞伯牙與種子期是怎樣成為知音的。

  2、感知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體會友誼的可貴,知音的難求。

  教具準備:

  《高山流水》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

  1、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回顧課文內容,理清脈絡

  1、回憶這篇課文講的是誰和誰的故事?

  2、課文圍繞這兩個主人公講述了一個非常感人肺腑的故事,你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嗎?用上高山流水這個成語說說。

  3、俞伯牙與鐘子期是怎樣成為知音的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走進課文去了解故事的重要內容吧。

  一、學習知音難求部分

  1、自讀1-2自然段說說你對俞伯牙的了解。

  2、理解“琴藝高超、遺憾、始終”等詞語的意思,從中談體會。

  3、學生匯報所得體會

  4、老師總結

  二、學習巧遇知音部分

  1、默讀課文3-4自然段,勾一勾傍晚美景的句子。

  2、學生勾畫、匯報、朗讀。

  3、聽音樂《高山流水》,邊聽邊想象他們倆相遇時的動人場面,老師隨音樂范讀課文3-4自然段。

  4、聽了這美妙的音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鐘子期聽了這美妙的樂曲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自讀課文5-7自然段畫出描寫鐘子期語言、神態的句子。理解詞語“嘖嘖贊嘆、意味深長、按捺不住、一見如故”,體會“猛地、站、拉、說”感受俞伯牙當時激動的心情。

  6、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匯報。

  7、俞伯牙聽了鐘子期的兩次贊嘆之后的表情是怎樣的?

  8、抓住重點詞、句子、體會并指導朗讀。

  9、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抓住關鍵詞有感情地朗讀。

  10、老師小結

  三、學習痛失知音部分

  1、抽一名學生讀課文

  2、品讀遺言,談體會

  3、當俞伯牙得知鐘子期去世的消息后,心情如何?找一找文中的相關詞語讀一讀。(十分傷心、失聲痛哭、噙著淚水、琴聲嗚咽、如泣如訴、催人淚下)抓住“站、嘆、摔”體會伯牙悲痛的心情。

  4、傾聽俞伯牙吊唁鐘子期的樂曲,感受痛失知音的悲傷心情。

  5、老師小結

  四、學習紀念知音部分

  1、老師導讀引出“紀念”知音并板書

  2、學生齊讀最后一部分內容

  3、體會題目內涵

  4、老師小結

  總結延伸聯系生活:

  1、相知滿天下,知心能幾人?一段段珍貴的友誼就在你我左右,在這里老師把幾句名言送給大家,希望你們能珍惜身邊的友誼。

  2、出示珍惜友誼的名言警句,學生齊讀一遍

  3、播放動畫片成語故事《高山流水》,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總結全文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聽,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這就是友誼,這就是知己,這就是知音。讓我們永遠銘記《高山流水》的故事,讓我們永遠珍惜身邊的友誼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的生字詞。

  2、詳細講解前兩則成語故事。

  3、讓學生認真領悟兩則成語故事的寓意。

  二、教學重點:

  1、理順故事發展的思路,把握重點字詞句。

  2、讓學生體會兩則成語故事包含的寓意。

  三、教學方法:講授法,一抓一放。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不少成語了,誰來說幾個給大家聽聽?

  (生回答)

  師:同學們積累得還真不少,那有同學知道成語的來源嗎?

  (生思索回答)

  師引導學生:讓學生知道成語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民間口語,一是書本記載,本記載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師:今天啊,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八課《成語故事》。帶領學生讀課題。

  2、精讀《自相矛盾》。

  (1)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則故事《自相矛盾》。老師想問問同學們你們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聽過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嗎?

  生:聽過或沒有。

  師:有人聽過。那有人能說說你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嗎?

  (生回答)

  師: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學了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2)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把這則故事讀一讀,讀的時候注意畫出本課的生字詞。

  (生讀課文。)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本課的生字詞。

  “矛(茅)盾楚銳戳”

  請學生讀生字詞,讀準字音。請學生自己說一說在寫這些生字詞時有哪些注意點。最后讓學生組詞。

  (3)師:好。本課的生字詞我們就學到這里,我們來看這里“矛”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生思索)盾呢?(生思索)

  矛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在長桿的一頭有金屬槍頭。盾是古代的一種兵器,用來遮擋提防兵器。

  師:我們這里還有一個字“戳”,這是一個動詞,同學們你們能做做戳的動作嗎?

  生拿出筆紙。讓他們聽指令做動作。第一次“矛”戳不穿“盾”,第二次“矛”戳得穿“盾”。同時講解并板書

  戳不穿→→矛不銳利

  戳得穿→→矛很銳利

  盾很堅固盾不堅固

  師:文中的楚國人是怎樣夸獎他的矛和盾的呢?請同學們找一找,用∽∽∽畫出。

  生找到后請生朗讀。

  師:你們注意到楚國人說此話時的提示語了嗎?

  突出“夸口”一詞,夸口是說大話的意思。讓生再讀一遍,注意讀出“夸口”的語氣。

  師:聽了楚國人的話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由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師:我們的同學都很聰明,看出了這個楚國人的破綻。其實看穿他的不止我們同學,文中的路人他是怎么問的?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由生讀出路人的話。

  師:那路人問完之后,那個楚國人有什么反應?請一大組的同學來讀一讀。

  師: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個楚國人的神態?

  生:張口結舌。

  重點講“張口結舌”——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了。

  師:這里的“張口結舌”可以換成哪些詞語呢?

  生:瞠目結舌啞口無言目瞪口呆

  師:到這里,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些什么呢?

  生:說話,做事不要前后抵觸,否則吃虧的是自己;不要夸口,要老老實實,實事求是。

  師:現在你能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嗎?

  自相矛盾比喻一個人的言語或行為前后抵觸。

  在黑板上抄下寓意。

  師:最后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A同學當楚國人,B同學做路人,其他的同學讀旁白。

  3、引讀導悟《濫竽充數》

  (1)師:《自相矛盾》我們就學到這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則故事。板書課題(濫竽充數)讓學生齊讀。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把課文讀一讀,你們思考一下你們在讀的時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畫出本課生字詞,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讀課文。

  師:老師來檢查一下你們讀書的情況。

  開火車讀,講生字詞讀及寫的時候的注意點,齊讀,組詞擴詞

  (2)師:我們已經學過了本課的生字詞。下面老師請一位同學來朗讀這篇課文,其余的同學注意思考小黑板上的幾個問題。

  先出示問題,讓學生讀問題。

  小黑板上的問題是:

  ①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②他為什么要充數?

  ③他為什么能充數?

  ④他充數的結果如何

  生讀課文,其余學生思考。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個問題的答案。

  ①這則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②他想得到俸祿,但又不會吹竽,所以他要充數。

  ③齊宣王在世時總是喜歡大家一起吹給他聽,給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機

  重點講“居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師:這里的居然能換個詞嗎?

  生:竟然。

  師:從居然你看出了什么?

  生:南郭先生蒙混騙人,不該得到俸祿。

  ④充數的結果是:當齊宣王在世時他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

  齊湣王在位時他只好逃走了。

  師:通過南郭先生命運的轉變,你有什么收獲呢?

  生1:人要有真才實學,否則只能混一時而不能混一世。

  生2:作為管理者要善于識別那些沒有真本領的人,他們往往冒充有真本領的人混飯吃。

  (3)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裝模作樣的語氣。

  師:你能說說你對濫竽充數的理解嗎?

  生:濫竽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或比喻把不好的東西放在好的東西里面充數。

  在黑板上寫出寓意。

  4、作業

  師:這節課我們就講到這里。今天的作業是:

  (1)仔細體會我們所學的兩則成語故事中包含的寓意

  (2)搜集與我們課文類似的成語故事

  (3)搜集成語包括除了四個字以外的三個字,七個字等字數不等的成語。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成語故事“望梅止渴”的含義,理解故事內容,理解詞語“望”“止”“沉思”的含義。

  2、通過故事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3、初步體會成語的結構特點,對成語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梅子每人一顆。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44、磁帶/CD。

  【活動過程】

  一、品嘗梅子,通過提問,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師:你吃過梅子嗎?你感覺吃梅子的時候有什么感覺?(請幼兒品嘗梅子,說說自己的感覺。)

  師:你聽過有一個成語,叫做望梅止渴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如果有幼兒知道這個成語,可以鼓勵他說說自己對成語的理解。)

  二、教師講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出示掛圖,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講的是關于誰的故事?

  師:究竟什么事望梅止渴呢?

  —教師再次進行講述故事,邊講述,邊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播放故事CD,請幼兒看著圖書,進一步理解故事。

  —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看著圖書,試著說一說望梅止渴的故事。

  三、通過討論,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師:你還知道哪些成語?它是什么意思?

  四、拓展經驗,進一步了解成語。

  1、鼓勵幼兒積極說出自己知道的成語以及含義。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成語的結構特點。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2、通過多種形式鞏固所學過的成語,激發幼兒對中國豐富的語言文化的興趣。

  3、豐富幼兒的語言,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數字卡;圖書、成語字卡若干;

  2、表情類、動物類成語圖卡若干。

  3、油畫棒、白紙。

  活動過程:

  一、通過書的排序,鞏固一至十的成語。

  1、幼兒選擇一本圖書,提問:你選擇的是什么圖書?它的價錢是多少?

  2、請幼兒按從最便宜到最貴的價錢順序給書排序。

  3、引導幼兒復習一至十的成語。

  二、游戲《成語對對碰》,鞏固所學成語。

  每兩個幼兒為一組選擇兩張圖片,組成一個成語。游戲進行2~3次。

  三、聽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1、幼兒邊看大圖書,邊猜故事情節。

  2、告訴故事名稱,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通過探望與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兒遇事要靈活。

  4、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啟發幼兒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四、通過看圖片,鞏固所學成語,并對成語給以分類。

  1、動物類

  2、表情類

  3、其他

  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創造性的表現學過的成語。

  1、教師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2、個別幼兒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3、教師出示成語字卡,幼兒做動作。

  4、在音樂伴隨下,幼兒自由發揮表演成語。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難點:

  成語故事三則-教案教學設計

  通過閱讀課文,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包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擬訂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從一年級至五年級學到了許多成語,誰能說 說你所知道的成語。

  指名說

  揭題: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幾則成語故事。

  板書:成語故事三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

  (1)課文講了哪三則成語,你能大體說說它的故事嗎?

  (2)邊讀邊畫出文中的生字,力求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2、指名說

  三、檢查自學:

  1、查生字:默寫本課的生字,評議。

  2、理解:俸祿

  結合插圖理解:張口結舌

  ⒊說一說通過預習理解的新詞。

  四、學習《自相矛盾》

  1、師揭示題目,提問:“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呢?

  2、自由輕聲讀課文

  3、楚國人賣矛又賣盾他先后說了兩句話,指名說一說,及時板書:

  戳不穿

  能戳穿

  ⒋同學們,通過老師的板書你發現什么嗎?

  (他說的兩句話前后相抵觸)

  ⒌師小結:這就叫自相矛盾。

  ⒍練習朗讀楚國人說的話。

  ⒎聯系實際,談談自己或周圍的其他人有沒有犯過自相矛盾這樣的錯誤。

  7、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五、小結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成語故事三則,成語故事三則-教案教學設計棒,希望對你有幫助!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我們的頭腦里已經記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6、成語故事三則

  二、初讀指導

  1、安排課內預習。

  過渡:課文中講了哪三則成語故事呢?

  ⑴輕讀課文,圈出文中生字。

  ⑵拼讀生字,記住字音,字形。

  ⑶朗讀課文,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⑷畫出不理解的詞。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生字詞(幻燈片)。

  ⑵分析哪些字音易錯。

  ⑶文中哪些詞不理解。

  ⑷指名讀課文。

  三、指名書寫。

  四、安排作業。

  謄寫生字,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1、認讀生字詞。

  2、填詞。

  自相(矛)盾畫龍點(睛)(濫)(竽)充數張口(結)舌

  二、精讀《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么事?

  2、討論:“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張口結舌”的意思。那人為什么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

  3、聯系實際說說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

  三、精讀《濫竽充數》。

  1、查字典:濫、竽、充、數4個字分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么也得到了和他人一樣的俸祿?

  理解句子: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3、后來他怎么又裝不下去了呢?

  4、朗讀課文。

  四、精讀《畫龍點睛》。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⑴張畫的龍為什么不“點”睛?

  ⑵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了?

  ⑶“點睛”的結果怎樣?

  2、逐題討論,指導朗讀

  3、啟發想象,領悟寓意。

  五、安排作業。

  朗讀課文,造句:不要……而要……。

  板書設計

  6、成語故事三則

  自相矛盾 夸口 張口結舌

  濫竽充數 得俸祿 逃走了

  畫龍點睛 點睛 飛走了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8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成語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因而適合兒童閱讀。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課文。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會用“總是”、“不是……而是……”造句

  2、過程與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在理解寓意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清成語故事中精辟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2、強朗讀和復述訓練。

  3、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文朗讀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達成目標:激趣揭題,講解“成語”“則”的意思。)

  1、同學們,我們頭腦里已記下不少成語,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6

  成語故事三則

  3、什么樣的成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4、這里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二、初讀課文

  (達成目標:同預習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型,把句子讀正確。

  啟發學生質疑。)

  1、布置課內預習要求。

  過渡: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三則寓言故事了?請大家自己讀課文。

  (1)、輕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生字。

  (2)、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4)、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疑。

  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導生字、正音。

  chuō

  yú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戳

  竽

  腮

  俸

  祿

  壁

  韻

  (2)指導詞語,注意正確書寫。

  夸口

  俸祿

  自相矛盾

  畫龍點睛

  戳穿

  圍觀

  濫竽充數

  張口結舌

  (3)請你說說哪些字音容易讀錯,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翹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濫”、“祿”是邊音;“竽”是第二聲,不能讀成第三聲。

  4、質疑不理解的詞語,小組討論。

  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通過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三、指導預習及寫字。

  (達成目標:學習預習及正確書寫。)

  1、再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2、指導書寫習字冊。

  3、小組交流,預習下節課內容。

  作業設計:

  1、課堂作業

  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每則故事的意思。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三則

  自相矛盾

  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園小朋友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2、通過多種形式鞏固所學過的成語,激發幼兒園小朋友對中國豐富的語言文化的興趣。

  3、豐富幼兒園小朋友的語言,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數字卡;圖書、成語字卡若干;

  2、表情類、動物類成語圖卡若干。

  3、油畫棒、白紙。

  活動過程:

  一、通過書的排序,鞏固一至十的成語。

  1、幼兒園小朋友選擇一本圖書,提問:你選擇的是什么圖書?它的價錢是多少?

  2、請幼兒園小朋友按從最便宜到最貴的價錢順序給書排序。

  3、引導幼兒園小朋友復習一至十的成語。

  二、游戲《成語對對碰》,鞏固所學成語。

  每兩個幼兒園小朋友為一組選擇兩張圖片,組成一個成語。游戲進行2~3次。

  三、聽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1、幼兒園小朋友邊看大圖書,邊猜故事情節。

  2、告訴故事名稱,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通過探望與討論,幫助幼兒園小朋友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兒園小朋友遇事要靈活。

  4、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啟發幼兒園小朋友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四、通過看圖片,鞏固所學成語,并對成語給以分類。

  1、動物類

  2、表情類

  3、其他

  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園小朋友創造性的表現學過的成語。

  1、教師做動作,幼兒園小朋友猜成語。

  2、個別幼兒園小朋友做動作,幼兒園小朋友猜成語。

  3、教師出示成語字卡,幼兒園小朋友做動作。

  4、在音樂伴隨下,幼兒園小朋友自由發揮表演成語。

  附:《鄭人買履》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一下,做了一個尺子。可是臨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現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對賣鞋的人說: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說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

  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說:我寧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

  寓意: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會說成語:亡羊補牢;理解成語的意思。

  2.知道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3.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個性化的進行人物的表現。

  活動準備:

  《亡羊補牢》ppt圖片、牧羊人、老農、狼和羊頭飾。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激發幼兒的興趣,理解成語的意思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想聽嗎?請小朋友們認真聽,聽完了我要提問的哦。

  (1)有誰知道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亡羊補牢)

  (2)故事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牧羊人的羊圈破了個洞,狼從洞里進去把羊給叼走了。)

  (3)他的鄰居對他說了什么?牧羊人有沒有這么做,他說了什么?(鄰居說: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牧羊人沒有這么做,羊都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

  (4)后來他有沒有后悔?最后他怎么做的?(他很后悔沒有聽鄰居的話,最后他把羊圈修好了)

  (5)亡羊補牢不僅是這個故事的名字,它還是一個成語,所以我們就稱它為成語故事,理解成語意思。

  二、師幼一起完整講述,熟悉故事中各角色的臺詞

  1.鄰居說的什么?應該用什么語氣說話?

  2.牧羊人羊丟了他的心情怎么樣?應該要怎么說?

  3.你們生氣時會怎么表現,那牧羊人生氣時候的語氣應該怎么表現?

  4.完整講述故事。

  三、出示頭飾,幼兒自選角色表演,教師以導演的身份介入游戲

  1.今天導演要來挑選最佳小演員,最棒的將獲得最佳演員獎。

  2.演員上臺第一步應該做什么?(演員自選頭飾,介紹自己)

  3.教師提問臺詞,重點指導幼兒的表情、動作語言。

  四、師幼分享點評

  1.小朋友你們最喜歡誰的表演?為什么?

  2.我們下次表演游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五、我們在這個故事里知道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并不要緊,只要及時改正,就不算晚。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11

  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大家一再要求,張僧繇只好         ,         。霎時間,只見          ,         ,被點上眼睛的龍              。游客們驚嘆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               。

  1、將上文的空白處補充完整。

  2、文中“驚嘆不已”的意思是:                                                     

  游客們“驚”的是                             ,“嘆”的是                               。

  3、這段話出自成語《         》,用來比喻                                           

  4、你還知道哪些帶“畫”字的成語,寫幾個:

  5、這段話主要寫                                                             。

  二、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掩耳盜鈴

  從前有一個人,看見人家大門上掛著一個鈴鐺,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個鈴鐺(    )用手一碰,(   )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   )會被人發覺。可是他想:“(     )把耳朵掩住,響聲不(   )聽不見了嗎?”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沒想到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覺了。

  下列成語和《掩耳盜鈴》一樣均屬于寓言故事,請劃出其中的錯字并修改。

  座井觀天(  )克舟求劍(  )守珠待兔(  ) 撥苗助長(  )

  杞人優天(  )黔驢伎窮(  )壞弓蛇影(  ) 南轅北澈(  )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關聯詞,并用其中的一個說一句話。

  3、默讀課文,回答問題。

  (1)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2)用自己的話說說“掩耳盜鈴”這個成語的意思。

  4、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后的感想。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為幼兒一個展現自己的平臺,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

  2.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幼兒的詞匯。

  活動準備:

  1.每個孩子事先準備一個成語故事

  2.小禮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解比賽規則

  1.要求幼兒口齒清楚、有表情、生動地講述故事。

  2.可以適當地配上動作等肢體語言。

  3.做有禮貌的.小聽眾。

  二、幼兒按順序進行比賽

  三、請幼兒評選出最佳故事大王,并給獲獎的幼兒頒發獎品。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園小朋友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2、通過多種形式鞏固所學過的成語,激發幼兒園小朋友對中國豐富的語言文化的興趣。

  3、豐富幼兒園小朋友的.語言,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數字卡;圖書、成語字卡若干;

  2、表情類、動物類成語圖卡若干。

  3、油畫棒、白紙。

  活動過程:

  一、通過書的排序,鞏固一至十的成語。

  1、幼兒園小朋友選擇一本圖書,提問:你選擇的是什么圖書?它的價錢是多少?

  2、請幼兒園小朋友按從最便宜到最貴的價錢順序給書排序。

  3、引導幼兒園小朋友復習一至十的成語。

  二、游戲《成語對對碰》,鞏固所學成語。

  每兩個幼兒園小朋友為一組選擇兩張圖片,組成一個成語。游戲進行2~3次。

  三、聽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1、幼兒園小朋友邊看大圖書,邊猜故事情節。

  2、告訴故事名稱,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通過探望與討論,幫助幼兒園小朋友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兒園小朋友遇事要靈活。

  4、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啟發幼兒園小朋友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四、通過看圖片,鞏固所學成語,并對成語給以分類。

  1、動物類

  2、表情類

  3、其他

  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園小朋友創造性的表現學過的成語。

  1、教師做動作,幼兒園小朋友猜成語。

  2、個別幼兒園小朋友做動作,幼兒園小朋友猜成語。

  3、教師出示成語字卡,幼兒園小朋友做動作。

  4、在音樂伴隨下,幼兒園小朋友自由發揮表演成語。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 篇14

  一、教學提示

  本文是三則成語故事,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都是將某一意味深長的哲理蘊含在故事之中,篇幅短小,語言明白如話。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二、教學流程

  板塊(一)引出話題

  1、你知道成語是怎么來的嗎?它的來源有多少種呢?請同學們說說看。

  2、同學們的知識還真不少啊,成語是有固定結構和特定意義的現成話,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不少來自口語的成語,有三個字、五個字、六個字的,甚至更多的,如“閉門羹”“十年磨一劍”“人貴有自知之明”“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等等。我們現在使用的成語,一般有兩個來源。一是來自書本記載,包括古代寓言、古典作品、歷史典故等。二是來源于民間口語,如“不三不四”“七手八腳”等。

  ※——課件(文字): 成語來源

  一是書本記載:古代寓言、古典作品、歷史典故……

  二是民間口語

  板塊(二)初讀了解

  1、你讀讀第八課的三則成語,是其中的哪一類?

  大家都發現了吧,這三則成語都屬于古代寓言。

  2、你知道寓言是怎樣構成的嗎?

  寓言一般由故事和寓意兩部分組成,有的故事直接說出寓意,有的寓意蘊含在故事中。

  3、你猜猜看讀懂寓言故事的方法是什么?

  其實,讀懂寓言故事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將故事和寓意聯系起來,讀懂了故事也就明白了寓意。

  板塊(三)深入理解

  1、我們先來學習《自相矛盾》

  ※——課件(文字+插圖):自相矛盾+插圖

  (1)故事中的生字,誰來讀一讀?

  ※——課件(文字)矛 máo  盾dùn  楚chǔ  銳ruì

  戳 chuō

  第一行是三會字,要求會認、會讀、會寫。第二行是二會字,要求會認、會讀。注意要把翹舌音讀準確!

  大家一起來讀。(師讀)

  (2)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個成語。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同時,想想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這則寓言講了一個楚國人賣矛和盾的故事,它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呢?我們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抓關鍵詞句,揣摩蘊含的道理。

  ※——課件(文字)抓關鍵詞句,揣摩蘊含的道理

  (4)請特別注意文中這個楚國人的兩處語言描寫:

  ※——課件(文字)1、“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2、“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在這兩句話中,藍顏色的字告訴我們什么?

  這兩句話都出自楚國人之口,藍顏色的字更反映出他的自吹自擂,先夸口自己的盾最堅固,無所不勝;后又夸口自己的矛最銳利,所向披靡。從“隨你、都”幾個字,我們看出按照楚國人的意思:他的盾能抵擋一切矛的進攻,而他的矛又可以戳穿所有的盾。面對質問“用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么樣呢?”他就張口結舌了。

  請你把這兩句句子讀讀,同學們,現在明白寓意了嗎?

  楚國人對所賣的矛和盾自吹自擂,前后不一致,這就是“自相矛盾”。

  ※——課件(文字)《自相矛盾》這則成語比喻語言、行為前后自相抵觸,無法自圓其說,諷刺無視實際、隨意夸大。

  (5)生活中有“自相矛盾”的例子嗎?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談一談。

  2、剛才學習《自相矛盾》,我們抓關鍵詞句,揣摩蘊含的道理,將故事和寓意聯系起來,就讀懂了寓言。現在,再用這種方法,我們一起來讀懂《濫竽充數》

  (1)有個同學這樣寫的,你看對不對?

  ※——課件(文字)濫竿充數

  同學們善于觀察,一下子就發現“竽”寫錯了,他寫成了竹竿的“竿”,正確的書寫應該是

  ※——課件(文字)濫竽充數

  竽,是古代的一種樂器,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頭,下半部分“于”正是這個字的讀音,這樣記憶就不會寫錯了;濫,失實的意思;濫竽,指吹不成調的竽。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呢?請你把課文讀一讀,想一想。

  讀了課文,你就知道濫竽充數的意思了吧,課文指沒有真才實學的南郭先生蒙混在吹竽的行家隊伍里充數。

  (2)這個成語蘊含著什么道理呢?

  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齊宣王在位和齊湣王在位,南郭先生的境遇分別是怎樣的?找到文中關鍵句子。

  同學們找到了嗎,齊宣王在世時……

  a※——課件(文字)1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

  (這里使用“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了作者鮮明的立場:南郭先生沒有真才實學,依靠裝腔作勢,蒙混騙人,根本不該獲得勞動的報酬。)

  b (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位了……)

  ※——課件(文字)2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這是事情的結果,“只好”二字絕妙地反映出南郭先生的沮喪無奈,黔驢技窮的窘相,還能怎樣呢?請看現在的南郭先生……)

  ※——課件(插圖)課文插圖

  請同學看看插圖,加以合理的想象,說說南郭先生逃走時的動作、神態以及心理活動。

  (3)現在你一定明白《濫竽充數》的寓意了吧?

  ※——課件(文字)《濫竽充數》這則成語比喻沒有本領的人混進來冒充有本領,或以次貨冒充好貨,終究有一天會原形畢露。

  3、我們已經學習了兩則寓言,在故事中讀懂寓意,你能自己來讀懂《畫龍點睛》嗎?試試看。

  你歸納的寓意準確嗎?用“成語字典”來查一查。

  ※——課件(文字)《畫龍點睛》這則成語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辟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板塊(四)拓展練習

  1、古文賞讀

  a《自相矛盾》是一篇現代白話文,同學們一看就懂。這個故事是從哪兒來的呢?出自《韓非子﹒難一》早在兩千多年前,韓非子用古文寫出了這個故事,原文是這樣的。                             ※——課件(文字)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與矛者,譽之自曰(yuē):“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應也。

  鬻(yù):出賣。

  譽之:譽,稱贊;之,它,這里指矛和盾。

  陷:破,本文有“刺穿”的意思。

  于物:對于物體。本句中指盾。

  或曰:有人說。

  (2)大家輕聲讀一讀。古文雖然意思難懂,讀來拗口,但如果對照著剛才學的白話文,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理解。自己再讀讀看!

  (3)把你的理解和同學們交流交流,試著把古文讀好。

  b 再試著讀讀《濫竽充數》《畫龍點睛》的古文,對照課文,和同學交流。

  ※——課件(文字):

  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chù)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yuè)之,廩(lǐn)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hào)一一聽之,處士逃。

  處士:古代稱有才德而隱居不當官的人,這里有嘲諷的意思。

  廩(lǐn)食:供給薪俸。

  畫龍點睛

  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yóu)畫之……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yú),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現在。

  武帝:梁武王蕭衍。

  誕:荒唐的,不合情理。

  須臾:極短的時間;片刻。

  2、同學們,成語故事奧妙無窮啊,再請大家一同走進“成語樂園”。

  ※——課件(文字)成語樂園

  ※——課件(圖片) 三幅成語故事圖(課文插圖)

  請同學們看圖,能給每幅圖說一個成語嗎?

  ※——課件(文字)

  成語對對碰:

  妙手回春 、手舞足蹈、愛不釋手、握手言和  、情同手足、心靈手巧

  形容極為興奮                    形容心思靈敏、手藝精巧             

  形容醫術高明                    形容重歸于好                 

  形容情誼深如兄弟               形容十分喜愛:                   

  ※    ——課件(文字)分兩步

  第一步出現:成語接龍

  三思而行

  點擊后出現第二步:

  成語接龍

  三思而行 行之有效 笑逐顏開 開卷有益 意在筆先 先睹為快 快馬加鞭 

  鞭長莫及 急中生智 智勇雙全 全力以赴 赴湯蹈火 

  ※    ——課件(文字)

  成語猜猜猜:下列成語中的人物主角是誰?

  四面楚歌       三顧茅廬       煮豆燃萁     紙上談兵      指鹿為馬     草船借箭  

  完璧歸趙       臥薪嘗膽       負荊請罪     毛遂自薦      望梅止渴     圖窮匕見

  今天的成語樂園就此止步了,同學們一定意猶未盡吧。希望大家在課外多讀成語,讀好成語,用好成語,領略成語別樣的風采。同學們,再見!

  三 教學備注

  1、根據課后練習五的提示,引導學生感悟成語的哲理:查成語詞典,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

  2、注重學生在平時對于成語的積累以及運用,舉一反三。

《成語故事》優秀教案(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成語故事(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4、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 《成語故事》練習設計(通用17篇)

    一、看拼音,寫詞語:máo dùn shén yùn pèi fú ( ) ( ) ( )qiáng bì bī zhēn ruì lì ( ) ( ) ( )二、將下列成語補充完整:( )竽充數 畫龍點( ) 張口結( )驚嘆不( ) 張牙( )爪 烏云( )布三、將下列句...

  • 《成語故事》練習評測(精選14篇)

    一、拼音,寫詞語。kuā kǒu sāi bāng wi guān fng l yǎn zu( ) ( ) ( ) ( ) ( )chuō chuān pi f shnyn qing b b zhēn( ) ( ) ( ) ( ) ( )二、造句。總是不要而要還其原貌,把詞語補充完整。...

  • 《成語故事》教材解讀(通用13篇)

    教材解讀高林生先來說說成語和成語故事。大家知道:所謂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于詞的語言單位。成語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詞組或句子,絕大部分是由四個字組成的。...

  • 成語故事的教案(精選5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4、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 成語故事(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4、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 《成語故事三則》教學設計(精選9篇)

    教學目標:1、學習《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的生字詞。2、詳細講解前兩則成語故事。3、讓學生認真領悟兩則成語故事的寓意。教學重點:1、理順故事發展的思路,把握重點字詞句。2、讓學生體會兩則成語故事包含的寓意。...

  • 成語故事教學設計(精選6篇)

    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相關的意思.2.學習第一篇成語《自相矛盾》,理解成語的表面意思,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 8成語故事三則(通用15篇)

    作者:宗陽春發表時間:2004-4-29閱讀次數:153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

  • 《成語故事三則》(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 《成語故事》教材解讀(精選9篇)

    教材解讀高林生先來說說成語和成語故事。大家知道:所謂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于詞的語言單位。成語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詞組或句子,絕大部分是由四個字組成的。...

  • 《成語故事》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第二課時)泰興市大生鎮中心小學袁向軍教學目標:1、學生自主感悟文中的句子,體會南郭先生的人物個性。2、以學生的朗讀文中的語言體會出寓言的含義。...

  • 《成語故事》作業

    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大家一再要求,張僧繇只好 , 。霎時間,只見 , ,被點上眼睛的龍 。游客們驚嘆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 。1、將上文的空白處補充完整。2、文中“驚嘆不已”的意思是: 游客們“驚”的是 ,“嘆”的是 。...

  • 8 成語故事 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相關的意思.2.學習第一篇成語《自相矛盾》,理解成語的表面意思,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 準確定位,深度解讀,尋常陌上綻新葩——《成語故事》教后記

    今天教學第8課《成語故事》的前兩個故事。在備課的時候,我對把這樣淺顯的成語故事安排在五年級教學很不以為然。因為看看課文,直白如話,幾乎找不到訓練點,而這三個成語“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又是學生耳熟能詳的,課前...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化县| 原平市| 新蔡县| 黄石市| 侯马市| 亳州市| 磴口县| 木兰县| 山东省| 宣城市| 扬中市| 正定县| 长宁区| 融水| 区。| 东丽区| 娱乐| 津市市| 宾阳县| 民乐县| 桃源县| 泗洪县| 刚察县| 阜南县| 丹巴县| 湟源县| 霍林郭勒市| 双桥区| 额敏县| 临夏县| 津市市| 鹤岗市| 青浦区| 加查县| 新乡市| 青铜峡市| 化德县| 广元市| 亳州市| 长沙市|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