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精選15篇)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話講解詩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課
除了欣賞美景,我們對于如何學習古詩也有了一些嘗試,這節課我想與同學一起再欣賞一首古詩,題目是——《江畔獨步尋花》。
二、新授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同學們,請大家讀一讀這首古詩,首先看看這首古詩是誰寫的,你還記得他嗎?你曾經讀過他的哪些古詩?(簡介作家,說出自己讀過的作品。)
(2)請你再看看今天的這首古詩,你自己能不能把它讀出來呢?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同學們自讀古詩)
2.創設情景感受詩境。
(1)小組之間互讀詩文,說一說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
(2)這是一篇寫景的詩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里的景色呢?這里的景是什么樣的呢?請你們再讀一讀古詩。
(3)請同學們邊看插圖邊讀,結合書上的注解自己先學一學。
(4)把你的學習成果向旁邊的伙伴做匯報。
(二)理解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1.我們一同理解了詩句的意思,下面我們就隨作者一同到江邊走一走,看一看。
(1)出示課件1。怎樣的景象就可以和書中描寫的詩句一樣了呢?請同學們動手選擇。
(2)請同學邊看課件邊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句古詩的意思。
(3)現在是怎樣的景象了呢?(充分理解“滿”“壓枝低”)
(4)出示課件2。讓同學感受到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5)請同學邊看課件邊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二句古詩的意思。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句,想想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3.請同學們先自己讀一讀。
4.讀給身邊的小伙伴聽聽。
5.老師配樂范讀后,也請學生配樂練習朗讀。
6.通過反復誦讀,進一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意思。
7.總結:
第一句:從整體上說花的樣子。
第二句:從局部說每枝花的樣子。
第三句四句:講蝶鶯對花的喜愛。
(三)在有感情地朗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1.請學生邊看課件邊背誦這首詩。
2.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人背一句。
三、練習
1.請同學們想想,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呢?
2.你也可以根據你的理解把這首詩變成一幅畫。
四、總結
黃四娘家的花長得非常茂盛,花枝花葉把小路都遮蓋住了;數不清的盛開的花朵,把枝條都壓彎了腰。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好似戀戀不舍一樣,恰好這時,黃鶯也發出了動聽的`叫聲,真是自由自在的小鳥。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經離亂戰后得以安居的喜悅心情。
五、作業
1.聯系春游中觀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結合詩句說說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鳥這些景物的特點,再動筆把這首詩描寫的意境繪成一幅畫。
2.請你再找出一些描寫春天景象的詩句,寫在你們的好詞好句本上。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生字詞,理解詩句意思。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體會兩首古詩的異同。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愛美情操,激發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喚起記憶,營造氛圍
談話: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你瞧,微風輕拂,萬樹搖綠,百花綻放,到處生機盎然,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都對春天充滿深情,歌頌贊美它!今天就讓我們盡情地享受春天、贊美春天,享受生活、熱愛生活吧!說到春天你會想到哪些詞語呢?(播放春天美景的圖片)生:春暖花開、萬紫千紅,花紅柳綠……
春天是一個鮮花爛漫、充滿生機活力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春景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⒉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⒊作者簡介: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資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圣”,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4.解題:
江畔:江邊。獨步尋花:一個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題目的意思是:詩人在江邊一個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二、自學古詩,初步感知
⒈朗讀古詩:自讀——個別讀——齊讀
⒉結合注釋同位間相互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
⒊交流理解情況。可根據文中注釋加上自己的感悟理解詩意。
學生理解:詩句之意: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千朵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和諧動聽,美妙無比。
三、賞析品讀,領悟情感
師:通過讀詩你知道了什么?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的?
生:了解到黃四娘家的花很多?黃四娘家花滿螇,千朵萬朵壓枝低。
⒈賞讀前兩行句:黃四娘家花滿螇,千朵萬朵壓枝低。
⑴指名讀,齊讀。
師:第一行點明了尋花的地點。哪些詞寫出了黃四娘家的花多?
生:“花滿蹊”是說繁花將銷路都蓋住了,連成了片,“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
師:詩中哪兩個詞最能體現花多?(壓、低)
師:詩中“壓枝低”中的“壓”和“低”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的,把枝條都壓彎了。第二行是對上句“滿”字的具體化。
⒉賞讀后兩行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⑴指名讀,齊讀。
⑵師:什么樣的蝴蝶怎么飛舞?黃鶯的叫聲怎么樣?它好像在說什么?
生:留連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叢中上下追逐著、戲鬧著。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宛轉動人,好像在說:這里多美呀!詩人認為蝴蝶在為自己跳舞。
⑶師:第三行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末句是說詩人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因詩人心情愉快,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在為自己歌唱。這兩行的寫法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⒊寫法:前兩行為靜態描寫,后兩行由靜轉動,移情于物。
⒋歸納主題:《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幅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的春景圖,抒發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對幸福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四、拓展
介紹詩的寫作背景,進一步了解詩的內含。
在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之后,杜甫終于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這一年,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到處鳥語花香。這天,江水的歌聲,孩子的笑聲,鳥兒的叫聲,吸引著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著江邊一路走來,尋找春的氣息。不知不覺間,一幅美妙的畫卷展現在眼前,花兒是那樣美,草兒是那樣翠,宛如仙境。原來他來到了鄰居黃四娘的家門口。望著這一美景,詩人靈感突現,才思泉涌,他飛奔回家,揮筆成就了這一千古絕句。
學生再讀古詩并能有感情地吟誦出來。體會詩人那種輕松愉快的心情。
師出示古詩《游園不值》學生讀古詩,并簡單理解詩的含義。
師:詩人滿懷期待的去拜訪朋友,可是朋友不在家,正在失望之時看到墻上一枝開得正旺的紅杏從園內探出了頭。
讀一讀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師:這滿園春色是怎樣的?想象一下:我們仿佛也和詩人一起站在園外,看到那伸出墻的一枝紅杏,不禁想到了園內的春景……你能描述一下那園內會是怎樣的美景嗎?
生:a、有柳樹,有美麗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濃郁的花香。
對比一下這兩首古詩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能背一背嗎?
生:《春曉》、《游園不值》……
把這幅美麗的鄉村圖用自己的筆描繪下來。
教學反思:
古詩以誦讀為主,要求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意思,在誦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感悟詩中描繪的景象,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所傳達的思想感情,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會讀到會吟誦再到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因此對詞義的理解相應弱化,只要求一個模糊的認識。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尤其低年級更側重于對實在事物的感受。因此應引入情境教學法,先創設與詩相關的情境、氛圍,在課堂上讓學生畫一畫心中古詩中的景象,并通過對比的感悟《游園不值》中的春景,體會作者眼中兩種不同的春景,了解到春天的美來自于詩人的心中是關不住的。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3
教學要求: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
3、背誦這三首詩。
4、以家鄉的自然風光為內容,練習寫一個片斷。
教學重點:
1、理解詞句,讀懂詩句。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詩。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江畔獨步尋花》,體會詩人感情。
2、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指名背誦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二、指導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解題。
2、簡介作者。
杜甫,唐代偉大詩人,詩圣。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其他同學想每句的意思。
4、再讀,逐句講解,師生訂正,補充。
江畔:江邊。
蹊:小路。
留連:舍不得離開。
時時:不停地。
自在:自由自在。
5、連起來說說詩意。
6、教師指導有感情朗讀。
(1)范讀,指導節奏與重音。
黃四娘家/ 花/ 滿蹊,
千朵/ 萬朵/ 壓/枝低。
留連/ 戲蝶/ 時時舞,
自在/ 嬌鶯/ 恰恰啼。
(2)指導讀出春天景色的美和詩中蘊含的情趣。
(3)自由讀。
(4)指名讀,師生評讀。
7、練習背誦。
8、學習生字。
(1)引導學生自己記憶畔嬌鶯。
(2)指名說是怎樣記住的。
(3)書寫生字,每字寫三遍。
三、自由練習讀《游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作業
1、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2、預習后兩首詩。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在語言環境中懂得每個生字的意思,學會寫這些字。
2、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同學通過詩的文字想象畫面,讀出詩歌展示的美景和自身的喜悅之情。
教學準備:
反映古詩美景的教學掛圖。(學習課外收集杜甫資料。)
教學效果:
一、激趣導入,開啟同學想象思維的大門
1、同學們,以前俺們已經通過課內課外接觸了不少古詩,這些古詩語言簡潔,節奏明快,富于感情,膾炙人口,給俺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畫面。讀到“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俺們的頭腦中就會展開一幅美景:兩岸青山相對聳立,江水與天相接的遠處,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緩緩飄移過來。
2、請同學們自身回憶曾經讀背過的古詩,口中吟誦詩句,頭腦中想象詩所描寫的畫面。
3、抽2~3名同學背古詩句。再用自身的語言描述一下詩句所展示的畫面。
二、學習本課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1出示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2教師范讀這首詩,不認識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讀正確。
3 重點解決“倚yǐ”的讀音。注意“簇”字的讀音。
4讀誦這首詩。
5理解本詩意思。
(1)解題:這首詩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時所作。同學們收集了杜甫的相關生平,能在班上將你收集的資料交流交流嗎?
(2)同學交流杜甫生平資料。
(3)教師歸納介紹:杜甫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后來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身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開,他獨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麗景色,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題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錦江,“尋花”是賞花的意思。
(4)理解詩的第一、二行。
①同學借助預習,理解“黃師塔”、“江水東”。
②讓同學用自身的語言,敘述詩的一、二行所描寫的景象。
③教師歸納小結這兩行詩的大意:在黃師塔前,錦江水向東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風,讓人感覺困倦。
(5)理解本詩的三、四行。
①理解“無主”的意思。
②師生一起交流第三、四行詩的大意:不知是誰家的一簇桃花開得十分艷麗,讓人不知是欣賞深紅色的好呢,還是欣賞淺紅色的好。
(6)引導同學美讀全詩。
①展示體現本詩意境的教學掛圖,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同學看圖聽教師朗誦。
②同學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用自身的話簡述全詩大意。
③抽同學單個朗讀,教師對同學的停頓、節奏相機作指導。
④讓全班同學閉眼想象全詩所描寫的畫面,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7)體會詩的感情。
①同學們感覺全詩寫出的畫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寫賞花,寫得花兒艷麗,景致明快,可見其心情怎樣?字里行間,看出杜甫對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種什么態度?
③引導同學帶著贊美、喜愛的感情,吟誦全詩。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5
《江畔獨步尋花》是一首描寫春天美麗景象的古詩,全詩表現了詩人對多姿多彩的春天的贊美之情。課前,我先讓學生積累古詩,培養學生對古詩的興趣。上課,我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運用導入激發學習新課的欲望,指名背誦一首杜甫寫過的古詩,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古詩時,為了使學生初步對古詩內容的感知,先采用自由讀,要求讀古詩正確流利,接著播放視頻范讀,學生邊聽邊練讀,學生在練讀時,我巡視學生朗讀古詩的情況,從中發現學生沒有讀出古詩的節奏,我再采用同桌、齊讀的朗讀方式,經過多次反復朗讀,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在讀出古詩韻味的基礎上,讓學生借助注釋、插圖小組合作交流理解詩句的意思。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每個小組的組員都積極參與,到匯報時,每個學生都積極舉手,大膽發言。詩讀幾遍,學生對古詩內容更進一步的感悟詩情,我提問學生,詩人來到江邊看到什么景物,作者是帶著怎樣的心情來江邊散步,愉悅的心情,我就要求學生再帶愉悅的心情全班朗讀古詩,通過朗讀學生能夠在誦讀中感受古詩的畫面,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情感,在誦讀到會吟誦。
上完這首古詩,我覺得效果好,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意,會讀出古詩的韻味。不足的地方是沒有把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時間是前松后緊,造成沒有很好反饋測試的練習。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6
《江畔獨步尋花》是一首描寫春天美景的古詩,我每次吟詠時春的氣息撲面而來。但現在生活中已經到了涼爽的秋季,我面對的又是二年級這樣年齡較小的學生。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導入時選擇了《春天在那里》這首孩子們都很喜歡的歌曲,讓他們聽音樂,說說自己眼睛里的春天,以此來把孩子們帶入那個五彩繽紛的季節。接下來,初讀自主學習生字,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再讀畫出節奏,掌握古詩基本韻律;精讀感悟詩情,體會詩人愛春的情感;配樂讀情感升華,此時學生對春的情感自然而生。在層次性的誦讀中感悟詩的意境,這也是我這節課的重點。
本節課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和我配合得相當默契,對這首優美的古詩領悟較快,都能感受到春之美,春之可愛!在課下好多學生告訴我他們都會背誦了。學生要求我下節課還要我給他們上課。(我是借班上課)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再有一點就是孩子們敢于評價,善于評價,雖然他們的評價語言還很稚氣,很平實,但經過老師在今后教學中的正確引導肯定會有所提高,有所完善。
本節課也有些令人遺憾的地方,畢竟是新課,有預設也有生成,在畫出節奏這一環節比我計劃的時間要多花費幾分鐘,這里一個原因是學生年齡較小學過的古詩不多,對古詩韻律掌握經驗不足,在一個原因可能是學生有自己的獨特體驗。致使有一個機動環節沒有完成。以后在教學中將繼續努力,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歷練自己,提高自己。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感知和理解古詩描繪的景象。
2、感受古詩的文學語言。
活動準備:
1、古詩《江畔獨步尋花》ppt課件。
2、柳條兩枝(一條葉子多的,一條葉子少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請小朋友喊出“黃四娘”的名字,加深幼兒對古詩人物的印象。
師:小朋友今天有位老婆婆要帶我們去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讓我們快把老婆婆請出來吧!噓!我悄悄的告訴你們她叫“黃四娘”,我們一起把她喊出來吧!(“黃四娘”“黃四娘”)
師:黃四娘年紀大了,耳朵聽不清,小朋友再大點聲。(“黃四娘”“黃四娘”)
【出示“黃四娘”的圖片,加有錄音:“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黃四娘,我住在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快來看看吧!” ppt課件】
師:啊!這位老婆婆就是黃四娘。你們想去那個美麗的地方嗎?(想!)
師:小朋友起立,來吧!跟著我一起隨著音樂到黃四娘家去看看吧。我們出發了!
【響起《桃花朵朵開》的音樂,做動作。ppt課件】
【出示黃四娘家的圖片,加錄音:“孩子們歡迎你們到我家!” ppt課件】
師:哇!黃四娘家到了,快和她打個招呼吧!(黃四娘你好!)
二、 古詩欣賞。
(一)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師:“黃四娘家美嗎?你都看到了什么?”(花、房子、大樹……)
師:是的,詩人杜甫,也非常喜歡黃四娘的家,為此他創作了一首古詩,【出示古詩名稱:《江畔獨步尋花》ppt課件,并讓幼兒熟悉古詩名稱】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古詩的題目《江畔獨步尋花》。你們想聽聽這首古詩嗎?(想)那我們一起來欣賞吧!認真看、認真聽,要回答問題的!
【播放古詩《江畔獨步尋花》視屏,請幼兒欣賞古詩。】
師:這首詩是誰寫的?這首詩的名字叫什么?什么是古詩?(引導幼兒說出作者與古詩名稱。)
(二)分四段出示四句詩句的圖片【ppt課件】
1、出示古詩的第一句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黃四娘家花滿蹊。”
師:詩中說黃四娘家的花是什么樣子的?(有很多花)
師:你看見小路了嗎?(沒有、讓花擋住了……)
師:黃四娘家栽植的花非常多,連園中的小路都被各種花兒遮住了。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詩句來表示:“黃四娘家花滿蹊。”【出示詩句,朗讀時加上有趣的動作】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黃四娘家花滿蹊。”詩句中的“蹊”字,是小路的意思。
2、出示古詩的第二句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千朵萬朵壓枝低。”
【出示兩枝柳條讓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觀察一下這兩枝柳條。(一枝樹葉很多,一枝樹葉少。)
師:這兩枝柳條那枝更彎一些?為什么?(樹葉多的柳條彎,因為樹葉多把它壓彎了。)
師:哦!樹葉多可以把枝條壓彎。
【出示古詩的第二句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我們來看看黃四娘家到底有多少花呢?(好多、很多很多、一百朵……)有許多許多,千朵萬朵。花枝會不會被壓彎壓低呢?為什么?(會,因為花有許多許多。)
師:哦!千萬朵兒花兒競相開放,把花枝都壓得低垂了。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詩句來表示:“千朵萬朵壓枝低。”【出示詩句,朗讀時加上有趣的動作】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千朵萬朵壓枝低。”
3、出示古詩的第三句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留連戲蝶時時舞。”
師:快看誰飛來了?(蝴蝶。)
師:美麗的蝴蝶在干什么?(看花、跳舞、玩……)
師:在花間戲耍的蝴蝶上下飛舞,總是舍不得離開。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詩句來表示:“留連戲蝶時時舞。”【出示詩句,朗讀時加上有趣的動作】我們一起來讀一下:“留連戲蝶時時舞。”詩句中的“留連”是舍不得離開的意思。
4、出示古詩的第四句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自在嬌鶯恰恰啼。”
師:小朋友快看誰又來了?(小鳥。)
師:它的名字叫“黃鶯”。噓!你聽!聽到了什么?【播放黃鶯的叫聲,ppt課件】(黃鶯的叫聲、她在唱歌……)
師:自由自在的黃鶯在花枝間穿來穿去,非常美麗可愛,它的叫聲也非常悅耳動聽。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詩句來表示:“自在嬌鶯恰恰啼。”【出示詩句,朗讀時加上有趣的動作】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自在嬌鶯恰恰啼。”
三、朗誦古詩
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完整朗讀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一)請幼兒邊看課件邊一起跟著朗讀。
(二)表演古詩,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讀古詩。
師: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吧!聽口令:“起立”。
活動小結:
整節課小朋友們的興趣很高,愿意和老師一起表演、朗讀古詩。課后有的小朋友還會經常問小伙伴:“你家有黃四娘家美嗎?”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8
遼寧省阜新市 站前小學 四年一班 甄慧
春暖花開的一天,杜甫的心情特別好,他獨自一人來到了江邊散步。
他聽別人說,黃四娘家的花開得很茂盛,于是他就向黃四娘家走去,想親自看一看。
他來到黃四娘家一看,驚訝地說:“黃四娘家的花太多了,可謂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呀!”枝頭上的花一串連一串,一片片花葉密得把彎曲的小路都給遮住了,花的顏色也很多,有白的、紅的、黃的……
花又大又重,花枝都被它壓得低下了頭,而小的花像豆粒兒大,在微風中抖動。
一陣輕風吹過,花的香氣撲鼻而來。這時,一群群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舍不得離開。
美麗的小黃鶯在花枝上跳來跳去,歡快地唱著歌,杜甫聽到了這動聽的歌,陶醉了。
杜甫情不自禁地贊嘆道:黃四娘家的花真是名不虛傳啊!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9
對于古詩教學,葉圣陶先生曾經說:“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處指導一二句話,也許就夠了。不一定需要繁復冗長的講授,古詩的教學,一定要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詩情畫意地教古詩,教出古詩的詩情畫意。
一、古詩擂臺賽
1、背詩
2、賞畫吟詩(同學們能給下面的畫面題上詩句嗎?)
①畫:柳枝隨風飄搖,倒掛在小河上……
生:《詠柳》……
②畫:春天到了,杏花兒也競相開放了,偷偷地伸出了墻外……
生:《游園不值》……
③畫:河里鴨子總是最先知道春天到來……
生:《惠崇春江晚景》……
孩子們通過給畫題詩,對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想通過這樣的活動之后,孩子們見到某一處景,嘴里就會不由地哼出幾句詩來,真正做到了活學活用。
二、學新詩《江畔獨步尋花》
㈠從題入手
1、出示古詩,讀題。(隨機指導“畔”的讀音)
2、從詩題中你讀懂了什么?(生:詩人在江邊獨自一個人在尋花)從哪里看出?
㈡賞讀古詩,詩中尋畫
學習古詩,必須設法引導學生把詩句變成一幅幅風景畫,使之展現在眼前,從中受到熏陶或啟發。
(1)尋花寫花:
師:有一位詩人說讀著一首好詩,就如同看到一幅美的畫,輕輕讀讀這首詩,讓我們走進那美麗的畫里,感受畫的美。生輕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境。
師:你從畫里看到了什么?從哪里看出?
生: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的花,把枝條都快要壓斷了。因為詩中有一句“千朵萬朵壓枝低。”我是從這句想象到。
生:“四娘家花滿蹊”這句中也能看出花很多。
師:“滿蹊”什么意思?“蹊”又是什么意思?
生:“蹊”就是小路。師:那“滿蹊”就是什么鋪滿了小路?
生恍然大悟:是落下來的花鋪滿了小路。
師:誰能讀讀看,能不能讀出“花滿蹊”的感覺來?(自讀后交流讀)
師:小朋友,春天都開得什么花呀?
生:有油菜花、桃花、梨花……
師: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把黃四娘家的花寫下來好不好?
出示:你瞧,黃四娘家的花真多!
生1:你瞧,黃四娘家花真多啊!有粉紅色的桃花,金燦燦的迎春花,紅中帶白的杏花,這么多的花讓人看了真是心醉喲!
生2:你瞧,黃四娘家的花真多啊!各種各樣的花兒競相開放,花香撲鼻。吸引了無數的蝴蝶來采花粉。蝴蝶翩翩起舞,這幅景象多美啊!
生3:你瞧,黃四娘家花真多啊!桃花笑紅了臉,迎春花兒穿上了金燦燦的黃衣,還有粉中帶白的杏花探出了頭,好像要跟梨花比美似的!這么多的花兒都擠在黃四娘家的花園里,整個花園成了花的海洋,好美啊!
貼花(黃四娘家的花可真多,真美啊!讓我們把剛才寫了話的花片貼到黑板的花枝上吧!學生紛紛上臺貼花)黑板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真是千朵萬朵壓枝低呀。
詩中尋花,感覺那飄著花香的花兒還在我們的眼前。憑著孩子們多彩的想象,課堂成了一個花的世界。“閱讀中練寫”更是一種非常好的寫作方式,寫心中所想,抒心中所意。孩子們不再會為作文“無米下鍋”而咬筆尖,我們可以欣喜地發現孩子們很愿意下筆,真是下筆如有神。
(2)詩中尋蝶,蝶戀花
師:這首詩中除了花,還有什么呢?
生:蝴蝶。“留連戲蝶時時舞”
師:蝴蝶在花叢中干什么?你是從哪里讀懂的?
生:蝴蝶在花叢中采花粉、跳舞……
師:蝴蝶可能會對花兒說些什么呢?誰來做只可愛的小蝴蝶飛到花叢中去跟花兒們說說話。(一生上臺)那我們在座的同學可都成了花兒了。
生戴上頭飾,展翅飛舞,飛到了一位學生面前。有禮地說:花兒,花兒你怎么開得這么美?
生答:謝謝你的夸獎,你也很美,你身上的花紋,你那優美的舞姿不知為春天增添了多少光彩。
生展翅又飛到了另一學生面前:花兒,花兒,你們為什么開得這么旺盛?
生略一沉思:春天到了,花兒都想看看美麗的春天。
師:(“蝴蝶”戀戀不舍地飛舞著)這么美的花兒,這只“小蝴蝶”都不愿飛走了,這就是——留連戲蝶時時舞”。
好一個留連戲蝶時時舞,教師的這一創意真是一舉兩得。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活躍了氣氛,而且又使學生很深刻地理解了詩句,“因為愛花,所以留連時時舞”整個活動充滿著濃濃的童趣。
(3)嬌鶯枝頭啼春美
師:蝴蝶不愿飛走了,還有誰也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呢(黃鶯)
生齊讀:自在嬌鶯恰恰啼
師:小黃鶯可能會唱些什么呢?你能來唱一唱嗎?(略)
有的小朋友動情地唱起了歌,有的小朋友歌頌春天真美,有的小朋友還學起小黃鶯叫了起來,課堂頓時熱鬧非凡,課堂成了鳥的天下。
師:這么美的景,詩人陶醉了,蝴蝶、黃鶯陶醉了,連我們都被陶醉了,看到這么美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生談感受)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讀整首詩。生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背詩
孩子們天生好動,在活潑的課堂上,生動的課堂上,孩子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這樣的課堂往往是最富有情趣的,也是孩子最喜愛的。
㈢擴展延伸,走近詩人,領悟詩情
師:(質疑)有這么多的花,詩人為什么還要去尋花呢?
出示背景資料:天寶十四年,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發兵15萬在范陽舉行反叛,準備大舉進攻中原地區,打到長安去,推翻唐朝,自己當皇帝。由于唐軍疏于防范,再加上政治腐敗,很快這次戰爭席卷了大片土地,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師:還有兩首詩,也能讓我們感受到這場戰爭
出示: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灑,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師:這首《江畔獨步尋花》正是作者介于這兩首之間寫的,那時正是安史之亂平定,詩人心情比較愉快,有種久經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所以整首詩筆調比較明快輕松。
師:帶著我們的理解,讓我們再把這首詩來讀一讀。最后,老師還要送給同學一句話:文學的大門,永遠為那些愛好它的人打開著。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10
[案例]
在理解完詩題,認識作者后。
教師:請小朋友們自由讀古詩,讀完后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
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思考。
學生1:我看到了蝴蝶。
教師:你是從哪一行看出來的,蝴蝶正在做什么?
學生2:從“留連戲蝶時時舞”看出來的,蝴蝶正在跳舞。
教師:“留連”就是留連忘返,忘記了回家的意思,“時時”說明蝴蝶是在怎樣地跳舞。
學生3:蝴蝶在不停地跳舞。
教師:誰能把這一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學生個別說,教師補充。
教師:誰能把這只蝴蝶的快樂讀出來。
3—4個學生讀,師生共同評議。
教師:你們還看到了什么景色?
學生5:看到了花。
教師:花怎么樣?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學生6:花很多。從“千朵萬朵”看出來的。
學生7:從“滿”、“壓枝低”看出花很多。
教師:“蹊”是什么意思?
學生不理解。
教師:“蹊”左邊有一個足字旁,是小路的意思。
教師:誰能把花的多讀出來。
學生個別試讀,師生共同評議。
教師:你們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1:看到了黃鶯在叫。
教師:“自在”是什么意思?
學生2:是自由自在的意思。
教師:“恰恰”呢?
學生3:恰好的意思。
教師:誰能用自已的話把這一行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學生試說,教師補充。
教師:這首詩描寫的景色多美啊,現在我來良誦古詩。你們閉上眼睛想象古詩中所描寫的畫面,聽完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朗誦,學生閉上眼睛聽,邊聽邊想象。教師補充后非常興奮。
學生1:我看到了杜甫在黃四娘家與黃四娘一邊喝酒一邊賞花。
學生2:我看到了這些蝴蝶在花上面跳拉丁舞,我也忍不住在這些花上面跳起來。
學生3:我看到了黃鶯在花上面唱歌。
學生4:天色都晚了,蝴蝶媽媽叫小蝴蝶快回家。小蝴蝶說:“不嘛,我不愿回去,這里的花太美了。”
教師:你們能把美麗的景色讀出來嗎?
學生齊讀古詩。
[反思]
詩歌都有美好的意境,可以說,一首古詩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首詩所描寫的春天的景色,學生基本在生活中都見過。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出示掛圖,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去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結果,學生的想像既合理又富有個性,甚至“蝴蝶都會跳拉丁舞了”。在理解詩意時,教師并沒有要求完整和強求一致,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在想象中體會了詩歌的意境。
大膽把自己的一個教學片段發在這里,請各位批評指正.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11
之一
佚名
一、教學目的要求: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等詞的意思
3、背誦這首詩
4、利用學校園藝景點資源引導學生創作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具安排: 錄音
四、板書設計 :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花多
留連戲蝶時時舞 花美
自在嬌鶯恰恰啼
五、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板書課題
1、啟發談話: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誰來背一首,指名學生背誦。本課我們學習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師板出課題,學生擠讀。
2、釋題;題目什么意思,你能說說嗎?不行的話,請看詩后注釋⑴,指名學生說說詩題意思。
(二)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學生自讀古詩3分鐘左右,然后指名說說讀懂了什么?
2、精讀第一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⑴指名讀這一句
⑵問:讀了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寫出了黃回娘家花的多?
⑶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3、精讀第二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⑴指名讀這一句
⑵問:黃四娘家的花很多了,這些花怎么樣,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黃鶯會說話,它們看見這么多這么美的花,會說些什么?
⑷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4、品味、賞析;你最喜歡詩中的哪句或哪詞?說……為什么?
5、感情朗讀古詩
(三)遷移、應用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寫出了春天草長鶯飛,生機勃勃的景象,寫得妙極了,同學們,看看窗外的植物園,想想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能將本詩換何字變成你的嗎?
學生的詩:
⑴植物園獨步尋花
植物園內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⑵學校獨步尋花
楊園小學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花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⑶尚湖獨步尋花
尚湖公園花滿蹊
………………………
四、作業
抄寫古詩
簡評:在學生充分誦讀詩句,深入地體會詩句的意境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利用學校園藝景點,資源,進行簡單仿寫詩句。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12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3單元的第一課。教材結合單元主題“花”選編了兩首描寫春花的古詩。
《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里的第六首, 記錄了詩人在四川成都錦江邊獨自散步尋花的所見。全詩圍繞著花景來寫,前兩句從滿蹊(分布)、干朵萬朵(數量)、壓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寫花之狀態。后兩句細致刻畫了蝴蝶和黃鶯流連花間的景象,由寫靜態轉為寫動態,動靜相應,有聲有色,意境優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 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學生經過一年級到四年級的語文學習,接觸過不少的唐詩,已經基本能夠通過誦讀,結合插圖等理解古詩大意的方法對古詩含義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齡限制,對詩句中一些字詞的準確把握和理解感覺較為困難,對于詩人所要表達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深入理解。另外學生生活在市區,對繁花似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利用好圖畫,喚起學生對美好自然的回憶和向往。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古詩等方法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體會春景的美麗,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具準備:
自制課件(朗誦伴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
這首歌是什么歌?
春天的景色,我們都非常熟悉,在你們的眼里,春天都在哪里呢?
2、春天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走進春天,不過我們今天不去山林里也不去草地上,我們要走進一首詩里,去感受詩中的美麗春景。齊讀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3、題目是什么意思?
4、通過預習,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他是哪個朝代的? 誰對他有了解呢?
師:杜甫的詩不論是形式還是用字方面都很有成就,堪稱一代宗師,我們今天在學習這首古詩的時候要仔細的體會看看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的。到底是什么使詩人詩興大發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詩里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學古詩,理解大意。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詩
3、讀給同桌聽。
4、你們可真厲害,才讀了幾遍就把詩讀得這么流暢了,在平時我們都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詩大意的呢?
⑴、一個字詞一個字詞理解意思,再連起來;
⑵、查工具書;
⑶、多讀,讀中理解;
⑷、借助插圖想象理解。
5、就用這些方法,先來自讀自悟這首古詩的意思,如果有疑惑,就請同組的伙伴幫忙。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大意。
⑵ 指生說“蹊、留連、戲、嬌鶯、恰恰”分別是什么意思?
⑵誰愿意把這四句連起來說一說。
三、再讀古詩,體會意境。
1、齊讀古詩
2、邊讀邊想畫面,想象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3、結合看到的景色和詩句及下面這組圖片,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美景?邊讀邊體會詩中哪個字或詞用的好?為什么?
⑴“滿”——花多(想象都可能有什么花?都會有什么顏色?你可能會聞到什么?
這回再來體會第一句,你會怎樣來想象?用自己的`話再來說說?
⑵“戲”——歡樂才會嬉戲 為什么蝴蝶會這樣?
⑶ “恰恰”——形容鶯的聲音動聽
為什么會叫聲動聽?你如果就是這只小黃鶯,你在高興的叫什么?
⑷ “留連”——蝴蝶都玩得入迷了
如果你就是這只入迷的蝴蝶,你會干什么呢? 如果你是這只小鶯,蝴蝶,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4、請帶著那種快樂、高興、興奮的感覺,再來讀讀古詩。
⑴齊讀
⑵指名讀(誰愿意把你的這種感覺讀給大家聽?)
5、咱們理解了詩意,也體會了好詞好字了,老師相信這回你再來讀古詩,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試著有感情地說出來。(播放繁花的圖片)
⑴同桌說一說
⑵指名說
6、帶著美麗畫卷再讀古詩,試著背下來。
⑴師范讀
⑵指生讀
師:聽了老師的朗讀和同學們得朗讀,這回你再來想象,你可能有新的體驗,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7、真迷人呀,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的朗讀加表情加動作,把你們這種陶醉的感覺讀出來。
8、面對這優美的景色,你體會到詩人現在的心情了嗎?
四、總結拓展
這首詩是公元760年,在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之后,杜甫終于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這一年,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到處鳥語花香。這天,江水的歌聲,孩子的笑聲,鳥兒的叫聲,吸引著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著江邊一路走來,尋找春的氣息。不知不覺間,一幅美妙的畫卷展現在眼前,花兒是那樣美,草兒是那樣翠,宛如仙境。原來他來到了鄰居黃四娘的家門口。望著這一美景,詩人靈感突現,才思泉涌,他飛奔回家,一口氣寫了七首《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是其中第六首。
五、作業
1、收集其它幾首江畔獨步尋花。
2、寫一首描寫春天的小詩。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一、打破常現,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節,啟發學生共同探討。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為了改變串講串問的教學結構,老師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兩首古詩沒有平均地使用力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
二、主導作用發揮得當。
在學習難點的設計上,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句詩,這是詩的點睛之處。老師在處理“滿園春色”時,提出“拍電視片段”,讓一幅春天美景圖在學生頭腦中再現。另外,激勵語言的運用,也體現出素質教育的思想,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少了老師個人風采的展示,多了切實為學生服務的應變。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目的:熟讀詩歌,感受春光的美好。
一、導入
1、師:沒有一種情感是孤立的,沒有一種思想是無源的,人的情感和思想總與他的生活、與他生活的時代息息相關的。
2、上元二年(761),當時,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江畔獨步尋花》此詩雖題為尋花,實為遣愁散悶,因而隱藏著悲的情調。這里所選的一首,是七絕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現的是桃花之美和詩人愛花、賞花的審美心理。
二 、誦讀詩歌《江畔獨步尋花》
1、出示詩歌《江畔獨步尋花》,師范讀。
師:喜歡這首詩嗎?想不想自己來讀一讀?(學生自由讀)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2、指名讀。
師:現在誰愿意來讀一讀?(指名讀)
3、逐句學讀。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師:從哪些字詞中你感受到了詩人的憂傷?(黃師塔前 無主)
(“黃師塔前”句,在制造氛圍方面,尤為重要。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說道:“蜀人呼僧為師,葬所為塔,乃悟少陵‘黃師塔前’句。”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夾雜著幾分悲愴之情。)
然而詩人畢竟在尋春,風和日麗,春光怡人,不覺困倦,且倚微風,以寄雅懷。詩人以一“倚”字,就將自己與大好春光融合為一,達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4、男女生分讀
-----師生合作讀
師:孩子們,你們真棒!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已經看到了杜甫在花海的海洋里徜徉。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14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能進入詩人描繪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這首詩。
3、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悅的心情。
教學重點:進入詩歌所描繪的蜂飛蝶舞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體會詩歌中蘊涵的詩人之情感。
教學準備:春天畫面的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春天多么美好,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為之傾心,寫下無數千古傳誦的佳句。誰來說一說?
2、今天我們學習一位唐朝詩人寫的詩,他可是一位了不得的詩人,人稱“詩圣”,又稱為“詩史”。這位詩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一首描寫美麗的春景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板書課題)
3、讀課題:從題目中你讀懂了些什么?
二、初讀,指導讀正確、有節奏感。
1、學生自由讀;要求是:響亮、正確、有節奏。
2、指名讀,隨機糾正字音、節奏。
3、齊讀。
三、精讀,入詩境,悟詩情。
1、詩我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同學們,詩人來到江邊,看到哪些景物?
板書:花 蝶 鶯
2、古詩最講究語言的錘煉,作為大詩人的杜甫也不例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杜甫,與詩人共賞這美好春光。同學們再細細讀詩,你認為詩人哪些詞錘煉的好,盡顯了春光美好的意境。你特別喜歡哪個詞?
理解:戲蝶、嬌鶯、時時舞、恰恰啼
3、這樣一幅有聲有色,春光旖旎的圖畫實在讓人陶醉。此時,哪幅畫面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讓我們也來抒發一下我們心中的贊嘆吧!(出示多媒體)
啊,———(景物)真———啊,你看———————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嚴嚴實實的了。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語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飛蝶舞,你們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4、教師放課件,用優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錦的美景啊,你們看,杏花開了,遠遠看去,就象天邊粉紅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臉粉粉的;梨花擠滿枝頭,仿佛一夜間枝頭墜落了滿樹的白雪,香氣四溢,引來了蝴蝶在花叢翩翩起舞,黃鶯飛落枝頭,自由自在地唱起動聽的歌。)
美吧,這情景讓蝴蝶醉了,黃鶯醉了,我們也醉了。下面同學們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讀、表情、動作讓老師感受到你們的陶醉吧!
5、賽讀。
6、表演讀。
四、深化,體會詩情。
1、介紹詩寫作背景。
(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之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這首詩,全詩都透著詩人喜悅的心情。)
2、是不是該把詩題再讀讀,讀出詩人心情的歡愉。
3、讓我們用自己的誦讀讀出詩人對春天美景的喜愛吧。
五、拓展延伸
1、“詩”是“文”的濃縮,今日,我們與詩圣一起欣賞了美麗的春景,更領略了詩圣用詞的精妙。而“文”是“詩”的詮釋,現在,我們提起筆來,把我們和詩人一起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得如詩如畫,意境優美,讓杜甫老先生不由得說:“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
板書設計:
花: 多、美
江畔獨步尋花(愉悅) 蝶: 舞
鶯: 啼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 篇15
在理解完詩題,認識作者后。
教師:請小朋友們自由讀古詩,讀完后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
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思考。
學生1:我看到了蝴蝶。
教師:你是從哪一行看出來的,蝴蝶正在做什么?
學生2:從“留連戲蝶時時舞”看出來的,蝴蝶正在跳舞。
教師:“留連”就是留連忘返,忘記了回家的意思,“時時”說明蝴蝶是在怎樣地跳舞。
學生3:蝴蝶在不停地跳舞。
教師:誰能把這一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學生個別說,教師補充。
教師:誰能把這只蝴蝶的快樂讀出來。
3—4個學生讀,師生共同評議。
教師:你們還看到了什么景色?
學生5:看到了花。
教師:花怎么樣?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學生6:花很多。從“千朵萬朵”看出來的。
學生7:從“滿”、“壓枝低”看出花很多。
教師:“蹊”是什么意思?
學生不理解。
教師:“蹊”左邊有一個足字旁,是小路的意思。
教師:誰能把花的多讀出來。
學生個別試讀,師生共同評議。
教師:你們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1:看到了黃鶯在叫。
教師:“自在”是什么意思?
學生2:是自由自在的意思。
教師:“恰恰”呢?
學生3:恰好的意思。
教師:誰能用自已的話把這一行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學生試說,教師補充。
教師:這首詩描寫的景色多美啊,現在我來良誦古詩。你們閉上眼睛想象古詩中所描寫的畫面,聽完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朗誦,學生閉上眼睛聽,邊聽邊想象。教師補充后非常興奮。
學生1:我看到了杜甫在黃四娘家與黃四娘一邊喝酒一邊賞花。
學生2:我看到了這些蝴蝶在花上面跳拉丁舞,我也忍不住在這些花上面跳起來。
學生3:我看到了黃鶯在花上面唱歌。
學生4:天色都晚了,蝴蝶媽媽叫小蝴蝶快回家。小蝴蝶說:“不嘛,我不愿回去,這里的花太美了。”
教師:你們能把美麗的景色讀出來嗎?
學生齊讀古詩。
[反思]
詩歌都有美好的意境,可以說,一首古詩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首詩所描寫的春天的景色,學生基本在生活中都見過。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出示掛圖,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去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結果,學生的想像既合理又富有個性,甚至“蝴蝶都會跳拉丁舞了”。在理解詩意時,教師并沒有要求完整和強求一致,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在想象中體會了詩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