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端午粽的教案(通用5篇)

端午粽的教案

發布時間:2023-10-26

端午粽的教案(通用5篇)

端午粽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朗讀好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教學重點

  積累"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中午分開葉子大米節日

  2.指名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聽寫字詞,觀察圖片,回憶課文內容,盡快進入到課堂中。

  二、品讀課文

  1.品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讀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外婆總會煮好了盼我們回去)

  (3)從"一到""總會""盼著"你體會到什么?(外婆濃濃的愛)

  (4)指導朗讀,讀出外婆端午節的期盼。

  2.品讀第2自然段。

  (1)同桌相互讀一讀,讀好長句子。

  (2)外婆包的端午粽看起來怎么樣?誰來讀讀相關的句子。(指名讀)

  課件出示: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①你能把表示顏色的詞圈出來嗎?你有什么感覺?(美)

  ②我們來欣賞一下吧。【課件出示粽子的圖片】

  ③美美地讀一讀這句話吧。

  (3)這粽子不僅看起來好看,聞起來也很香,從哪兒能看出來?

  課件出示:

  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

  你覺得這清香是什么樣的味道?(箬竹葉的味道,糯米的味道,棗的味道)

  你能用"一……就……"說個句子嗎?(我一回到家就寫作業)

  (4)現在來看看粽子吃起來味道怎么樣?(又黏又軟,十分好吃!)

  課件出示:

  剝開粽葉,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同學們,你們吃過的粽子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課件出示:

  看起來--美

  聞起來--香

  吃起來--甜

  (5)指導朗讀。讀出粽子的香甜。

  3.品讀第3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

  課件出示: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樣也多。"

  (2)讀讀這句話,你覺得文中哪兒寫了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哪兒又寫出了花樣多?

  (第2自然段寫了粽子十分好吃,第3自然段第2句話寫了花樣多)這樣的句子就叫過渡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3)外婆包的粽子有哪幾種?這幾種你都吃過嗎?

  【課件出示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的圖片】

  課件出示:

  "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4)仔細讀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什么?(外婆不僅勤勞能干,而且質樸大方)

  (5)指導朗讀。讀出粽子的花樣多,讀出外婆的勤勞能干、質樸大方。

  4.品讀第4自然段。

  (1)自讀這一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課件出示:

  "人們端午節吃粽子,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同學們,你知道屈原是誰嗎?

  【課件出示屈原相關圖文資料】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創造出新體詩"楚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于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

  (3)據說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五月五日設為端午節,并在這一天互相贈送粽子作為禮物。現在你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了嗎?

  (4)原來,這小小的粽子,不僅包含著外婆的愛,還寄托著我們中國人這么豐富的感情,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4自然段吧。

  【設計意圖】逐段分析文章,可以從多角度把握內容,包括文章的結構、文章的內容、還有涉及課本之外的知識的,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總結拓展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品嘗"了外婆包的端午粽,感受到濃濃的親情。我們還知道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認識了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是收獲多多。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課文吧。

  2.你還知道我們國家有哪些傳統節日嗎?你能說說這些傳統節日都有什么習俗嗎?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習俗:熬年守歲。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習俗:看燈、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

  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習俗:起火燒飯、吃冷食。

  清明節:農歷三月初八(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那一天,公歷4月5日左右);習俗:掃墓、踏青。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習俗:吃粽子、賽龍舟。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習俗:穿針乞巧。

  重陽節:九月初九;習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習俗:賞月。

  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習俗:喝臘八粥。

  【設計意圖】總結端午節的來歷,同時拓展我國傳統的節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掌握文章內容、掌握傳統節日,更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四、課堂練習

  插入動畫"端午粽節日與美食"。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跟父母交流我國的傳統節日。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教師資訊、教師交流、教師學習

  盡在小學教師幫!

端午粽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兩個偏旁;正確美觀地書寫7個生字。

  2.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箬竹葉、糯米、掀開、剝開、裹著”等詞語的意思;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教學難點

  了解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并對傳統文化感興趣。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學生查找屈原的資料和端午節的習俗。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教師:同學們,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端午節)

  2.學生自由說端午節的習俗。

  3.教師:端午節,你都做過什么?(吃粽子、賽龍舟……)

  4.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端午粽》。(板書課題:端午粽)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橫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2.出示詞語:

  端午節總會粽子中間十分紅豆鮮肉帶回知道據說紀念

  你認識它們嗎?學生自讀。

  3.誰能當小老師來領讀?學生跟讀。

  4.出示生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1)按結構劃分,鞏固讀。如,左右結構:“端、粽、知、據”。

  (2)同偏旁識記:“總、念”都是心字底。

  (3)圖片、猜謎識記。如,“分”:分蛋糕的圖片,理解記憶。大米、粽子、肉等圖片。

  (4)字形演變識記。如:“帶”的甲骨文“ ”,最初的時候,上面表示束在腰間的一根帶子和用帶的兩端打成的結。下面像垂下的須子,有裝飾作用。本義:大帶,束衣的腰帶。也指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隨著時代的發展,扁平狀的物體、條形的區域也常用“帶”表示,如,帶魚、熱帶、溫帶。后來,“帶”還可以表示隨著,拿著,如,攜帶、帶回去。

  5.過渡:同學們,一個漢字可以演變出這么多的意思,我們祖國的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啊!

  6.聯系生活鞏固,你在哪里見過這些字?

  三、指導書寫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午、節、葉、米、真、分、豆”,指名認讀、領讀。

  2.觀察結構,說說哪些筆畫需要提醒。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提示:“真”字中間有三橫,長橫平、長、穩,橫畫之間的間距大體相等。“豆”字寫時要注意上窄下寬,下面的長橫要舒展,托住上部。

  4.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5.評價修改。

  四、課堂總結

  在這節課上,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教師:同學們,知道了端午節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們提前準備什么材料啊?(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下面讓我們一起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精讀感悟

  1.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4個自然段)

  2.想一想,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請用圓圈圈出來。

  粽子是用、和做成的。(提示: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把話說完整。)

  3.出示箬竹葉實物:同學們見過箬竹葉嗎?出示圖片或實物。這就是箬竹葉。你們看,尖尖的箬竹葉多像是一把劍啊!用箬竹葉包成的粽子,就再也不怕汨羅江里的魚蝦和蛟龍了。

  4.引導:一個粽子還有這樣的故事,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還真豐富呢!

  5.出示對比句子:

  ①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②粽子是用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糯米,中間有一顆棗。

  你發現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①有“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等詞語。②沒有。)

  6.這樣的短語,我們在第二單元中曾經學過,你會讀嗎?注意讀出節奏感。指名讀。

  7.作者為什么要加上“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呢?(顏色鮮艷,板書:顏色)

  8.粽子的顏色多么鮮艷,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齊讀。

  9.練習讀長句子:標出停頓符號進行練讀。

  10.賽讀長句子:聽的同學要認真,聽后評價。

  小結:剛剛我們通過讀好一個詞,然后讀好一個短語,最后借助停頓和標點符號,讀好了長句子,這真是一個朗讀的好方法。

  11.作者為什么要加上“里面、中間”這樣的詞語呢?出示課文的圖片,請同學們對照圖片,然后分別再讀這句話,這句話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呢?你是從哪幾個詞語中知道的呢?

  仿說訓練:出示元宵圖片。

  元宵是用的糯米粉包的,有芝麻餡。

  小結:同學們,你們可真了不起,可以把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老師可真的要給你們點個大大的贊呢!看著圖片一齊讀。

  12.粽子包好了,就等著吃了。請你用剛剛我們學過的讀長句子的方法讀讀下面的話。注意“一”的讀音。

  出示句子:“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剝開粽葉,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1)讀好帶“一”的短語。出示“一掀開、一股清香、一口粽子”。再加上前后文的“一鍋粽子”“一小籃粽子”讀準確。

  (2)讀好關鍵詞:又黏又甜。

  (3)讀好句中的停頓: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

  (4)糯米的香氣伴著箬竹葉的清香,在掀開鍋蓋的那一瞬間,真是香氣撲鼻。我已經忍不住要讀一讀了。教師范讀。請同學們邊想象畫面邊做動作讀。

  13.姥姥包的粽子真是色香味俱全,讓我們齊讀第2自然段,感受這好吃的端午粽吧!

  14.讀好長句:“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1)讀好關鍵詞:美滋滋。

  (2)讀好停頓: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3)外婆為什么要我們分給鄰居吃?

  小結:如今,會包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外婆在端午節這一天把她親手包的粽子分享給周圍的人,也是在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啊!讓我們也學著外婆一起來包端午粽吧!

  15.用以上學到的方法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請幾位同學讀,大家認真聽,說說誰讀得最好,好在哪里。

  16.關于端午節的由來。

  (1)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教師:誰能給大家講講屈原的故事?(學生可以試講,教師補充。)

  (3)補充《屈原的故事》或是視頻。

  (4)交流聽故事的收獲。

  教師:同學們,聽了故事以后,你能說說屈原是個怎樣的人嗎?

  學生:屈原是個憂國憂民的人,愛國的詩人,和祖國共存亡的人。

  教師: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學生: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三、課外拓展

  1.把屈原的故事或者端午節吃粽子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查找其他的傳統節日的資料。如:清明節、中秋節、春節。

  四、總結全文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飲雄黃酒、游百病、懸鐘馗像。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向我們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我們要熱愛我國的傳統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端午粽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等十三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午、節、葉、米、真、分、豆”等七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3、通過圖文結合,理解“箬竹葉、糯米、裹著”等詞語,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紅紅的棗”等詞語。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了解端午節習俗和來歷。

  德育目標了解傳統節日和習俗。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

  教學難點

  課后生字的書寫。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討論法總結法

  教學準備

  教學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

  生:端午節。

  師:端午節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賽龍舟。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端午粽》這篇新。(板書課題:端午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想,講了什么事情?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指名讀。

  (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最佳認字小組。

  2、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午、節、葉、米、真、分、豆”,指名認讀、領讀。

  (2)教師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學生書空。

  書寫要領:“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后一豎不要寫出頭。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總結

  在這節課里,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端午粽的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學設計旨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教學目標:

  1、認識“端午節、粽子、總是、糯米、中間、十分、鮮肉、帶回去、知道、據說、紀念”等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

  2、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教師)

  2.預習生字,做字卡。(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播放視頻,展示端午節豐富多彩的習俗活動。

  (1)師生共同欣賞視頻,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氣氛。

  (2)導問:說一說在端午節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里,人們都會做什么。

  預設1:我們家人會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預設2:我們家人會起早去山上采艾蒿葉、掛香囊。

  預設3:還有一些地方舉辦端午節賽龍舟活動……

  (3)教師追問: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有包粽子的習俗。孩子們,你們喜歡吃粽子嗎?和大家說一說,你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預設:水果粽、豆沙粽、紅棗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課題。

  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種粽子,想必同學們一定都很喜歡吃粽子,這節課我們就走進《端午粽》,來共同品味一下課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設計意圖:端午粽對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上課伊始,創設濃厚的節日氣氛,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體驗中出發,談一談自己對端午粽的了解,貼近生活實際的導入法,更能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詞

  1.自由朗讀課文。

  (1)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2)學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學情,及時糾正字音。

  2.學生認讀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復拼讀圈畫的生字;認識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檢查,當小老師糾正對方讀得不準確的字音,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記憶這些生字的。

  3. 教師指導學生認讀生詞。

  (1)游戲環節:我是讀詞王。

  (2)多媒體出示生詞:端午節、粽子、總是、糯米、中間、十分、鮮肉、帶回去、知道、據說、紀念。

  (3)以小組為單位,搶讀生詞,讀正確的小組得到詞卡,并且領讀,得到詞卡最多的小組獲勝。

  (4)齊讀課文,注意生詞在課文中的讀音。

  設計意圖: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本環節通過初讀課文,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設計游戲環節,巧妙地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三、再讀課文,練習書寫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2.指名學生逐段匯報朗讀,把句子讀通順。

  3.教師指導學生多種方法朗讀。

  (1)出示朗讀要求。

  ①說一說課文共由幾個自然段組成。

  ②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并讀給同桌聽。

  (2)學生按照要求朗讀課文。

  (3)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把長的句子畫出停頓。

  4.教師指導學生書寫生字——葉。

  (1)出示:箬竹葉的圖片。

  (2)學生觀察圖片,從顏色、形狀上來描述箬竹葉的樣子。

  (3)多媒體出示生字——葉,看圖學習生字。

  (4)師生共同書寫生字,比一比誰寫得工整、漂亮。

  5.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真。

  (1)觀察生字結構,總結書寫規律,學習書寫。

  (2)巧記生字:筆畫中橫最多,中間三橫才封口。

  6.研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師提出問題:外婆包的粽子花樣很多,結合課文說一說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種類。

  (2)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端午粽的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端午粽》一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節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節的由來。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語言生動優美,文章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濃濃的思親、思鄉的情懷。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形態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應運用多種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端午粽的香甜滋味,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感受文中濃濃的親情。

  教學目標

  1、會認"端、粽、節"等13個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會寫"午、節"7個生字。

  2、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糯米、掀開、剝開、裹著"等詞語。

  教學重點

  會認"端、粽、節"等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你們聽過端午節嗎?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你知道端午節有什么習俗嗎?【課件出示相關圖片: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葉、吃粽子等】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叫《端午粽》,你在端午節的時候吃過粽子嗎?能說說它的味道嗎?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播放情境課文《端午粽》。

  二、初讀識字

  1、范讀《端午粽》,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聽準生字詞的讀音。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第一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2)第二遍: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并畫出不理解的詞。

  (3)第三遍:邊讀邊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3、檢查自讀效果。

  (1)在朗讀中你發現了哪些難讀的生字詞?找出來提醒大家。教師相機指導。

  (2)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讀音。

  端午節粽子總是糯米中間分開

  紅豆鮮肉帶去知道據說紀念

  ①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正音:"間"是多音字(jiān中間,jiàn間隔);"總"是翹舌音。

  ②去拼音讀。

  ③交流加點字的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編字謎、做動作)

  形近字:端—瑞、粽—宗、綜。

  ④摘蘋果識字游戲。

  三、指導書寫

  課件出示:

  午節葉米真分豆

  1、識記生字。

  2、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書空。

  3、教師范寫,重點指導"午、節、真"。

  午:4畫,獨體字,注意兩橫的長短、間距,最后一筆豎要又直又正。

  節:5畫,上下結構,上窄下寬,上扁下長,橫平豎直。

  真:10畫,上下結構,上窄下寬。

  4、學生描紅、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注意糾正學生的坐姿及握筆姿勢。

  5、識字練習。

  四、感知理解

  1、指名分段讀課文。

  ①指生逐段讀課文,教師正音。

  ②教師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A、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B、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C、長大了我才知道,人們端午節吃粽子,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端午節外婆包粽子、送粽子及端午節的由來)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或查查端午節的資料,了解端午節。

端午粽的教案(通用5篇) 相關內容:
  • 小學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通用5篇)

    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本課的重點是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 中班端午教案(通用3篇)

    活動目標: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活動準備:1、故事錄音。...

  • 大班端午古詩教案范文(精選2篇)

    活動目標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 端午的教案(精選9篇)

    一、來源和目標:(一)主題來源:夏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活動。...

  • 走進端午感受傳統班會教案(通用2篇)

    【活動導入】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2、那么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 端午習俗教案(精選4篇)

    教學目標:1、通過課文,了解湘西地區端午日的風俗習慣,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2、讓學生感受賽龍舟場面描寫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動精煉的語言。3、讓學生感受槳手的風采,明白“力量從團結中來”這一道理。...

  • 端午龍舟手工教案范文(精選3篇)

    活動目標:1、了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2、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風俗習慣,并愿意與家長一起合作制作龍舟。3、嘗試運用畫、剪、貼等多種方式和家長共同裝飾美麗的龍舟,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 關于迎端午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認識“端、粽、節”等13個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個偏旁;會寫“午、節、葉”等7個生字。2、聯系實際,結合圖文,了解與粽子相關的詞語。3、朗讀課文,學會讀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 慶六一迎端午活動教案(通用11篇)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

  • 中班慶端午教案范文(精選2篇)

    活動目標:1、懂得識別過馬路的標志,安全地過馬路。2、能夠大膽地進行交流,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3、體驗游戲扮演的樂趣,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品質。活動準備:有關交通規則的DV、自制的紅綠燈、布置公路場景所需的道具。...

  • 中班端午美術教案(通用3篇)

    設計思路農歷五月是賽龍舟的節日,兒童在報紙中或電視上均看到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資訊,包括吃子和賽龍舟。當老師提到龍舟競賽,兒童便興奮不已,七嘴八舌地討論,教師藉此機會與兒童共同認識賽龍舟,激發兒童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 《端午的由來》說課稿

    下面是關于四年級下冊說課稿《端午的由來》歡迎參考!《端午的由來》說課稿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精讀課文《端午節的由來》的第二課時。...

  • 艾在端午閱讀答案

    我們在語文學習中,語文閱讀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艾在端午閱讀答案》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 姥姥的端午閱讀答案

    端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姥姥的端午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姥姥的端午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個端午,便匆匆離去。...

  • 活動主題:話說“端午”

    活動設計: 活動目的:1.讓學生簡單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各種傳說。2.通過活動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習慣。3.在活動中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门市| 青龙| 宣恩县| 手游| 股票| 蓬莱市| 丹寨县| 即墨市| 大兴区| 芦溪县| 新化县| 武穴市| 富顺县| 藁城市| 陆河县| 万宁市| 井冈山市| 汝州市| 舒兰市| 灌阳县| 治县。| 池州市| 肥西县| 温泉县| 鄂温| 饶平县| 烟台市| 军事| 汉源县| 申扎县| 哈巴河县| 屏边| 延长县| 炉霍县| 安福县| 新郑市| 依安县| 迁西县| 高陵县| 遵义市|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