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生態文明教案(通用5篇)
四年級下生態文明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感悟生活,培養創新能力。
2、開放形式,讓學生寫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寫我心,提高寫作興趣。
3、使學生懂得保護環境,愛護人類資源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快樂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例如:我們每天不可缺少的淡水,新鮮的空氣和優美的自然環境,而且還生活著我們人類共同的朋友——小鳥、老虎、熊貓……可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災害,大氣和河流污染,文物古跡、基礎生活設施遭到破壞,土地、森林、草原在戰爭中被摧毀,人們日常飲用的井水、河水受到了污染,變成血水、毒水。有些在長時間內無法排除,形成持久而可怕的環境隱患。近年來,全球氣溫變暖,最高氣溫達到40攝氏度左右,由于缺少干凈的飲用水對農業生產造成極大的危害。全球變暖對自然地球生態系統影響十分明顯,由此造成的社會經濟后果將非常嚴重,特別是對與生態脆弱區。我們生存的地球已經千瘡百孔。
二.情感激發
1、提問:除了剛才老師介紹的內容之外,同學們還了解到什么關于環境受到破壞的'事例嗎?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傷害?如果你是科學家,或者保護環境的綠色使者,你將任何去做?(讓學生各抒己見)、
2、激發學生的感情,讓他們有創作文章的欲望,呼吁人們來保護自然環境。
三.出示習作要求
【習作要求】
1、作文緊緊圍繞保護環境這一話題展開
2、對當前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進行介紹
3、對環境污染的根源進行分析
4、對家鄉未來的環境變化進行一個大致的構想
【本單元作文參考題目】家鄉環境的變化
(一)1、題目自擬
2、文體不限
3、有真情實感
(二)讓學生獨立思考或找人合作,選擇詩歌、童話、劇本、記敘文、書信、倡議書等文體,確定題目和文體。
(三)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的文本開始寫作,教師進行指導。
(四)交流評價
1.四人小組互賞,推薦一篇佳作。(點評者要做到:你最欣賞哪一點給他提一個意見。)
2.佳作評賞:推薦好的文章,師生共同賞析探討。
【引路】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叫環境污染嗎?家鄉小河里的水還清澈嗎?家鄉的天空有沒有煙霧彌漫?仔細觀察生活,找找家鄉存在的環境污染現象,想想環境污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危害?保護環境從我做起,考慮自己應該怎樣才能做一個環保小衛士,你踐踏過路邊的花草嗎?你把手中的垃圾及時地扔到垃圾箱里了嗎?整理好以上內容寫一篇環保作文。
四年級下生態文明教案 篇2
一、活動背景: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二單元課文都與環保有關,學生學習之后,有了環保意識,為增強學生環保意識、環保責任感,結合學校“美化校園”的活動,特組織一次環保主題的班會活動。
二、活動目的':
在地球環境日趨惡劣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關注人類共有的生存環境——地球,通過贊環境、憂環境、護環境等形式,使同學們了解環境污染的現狀,激發學生愛環境的情感,并激發他們以實際行動參與綠化,宣傳環保活動,人人爭做環保小衛士。
三、活動方法:
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講授、活動與表演相結合,在自由、輕松地氛圍中激發他們的.責任感,發出倡議,保護環境。
四、活動準備:
1、活動前,需要班級環保小衛士在網上搜集環保的圖片、視頻等資料。
2、活動前,需要班級環保小衛士調查周圍環境污染的現狀。
3、班級環保小衛士排練好環保節目。
五、基本步驟:
(一)主持人講話:
同學們,地球是我們賴以生活的美麗家園,創建一個文明、潔凈的環境,保護地球,愛護地球是我們的責任。今天這節班會課的主題是“環保從我做起”。
(二)班級環保小衛士情景表演《地球媽媽笑了》,從中感受一些比較突出和嚴重的環境污染。
主持人:下面讓我們再來聽一聽我班環保小衛士所了解的情況吧。(三)請同學從社會、學校、家庭等說說保護環境的事例。
(三)實踐活動
為了讓天空明凈,讓地球媽媽青春常在,請同學們以“我為環保做貢獻”為內容進行討論。
(四)讓學生了解環保知識。
世界水日: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世界氣象日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
地球日:4月22日。
世界無煙日: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
世界環境日: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被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9月16日。
世界動物日: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
世界糧食日:10月6日被定為“世界糧食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12月29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五)“環保小衛士”宣誓。
我宣誓:我將以實際行動做到
珍視天空,關愛大地;
抵制污染,植綠護綠;
珍愛生命,節約資源;
保護環境,保護自然;
綠色消費,綠色人生。
宣誓人:
主持人:同學們,我們可以為環保做很多事情,我希望全體同學們積極行動起來,讓我們更多地了解環境污染與環保的重要,用我們的雙手為地球增添新綠,請班長帶領同學們宣誓。
(六)談感受:
主持人:今天的班會活動將要結束了,我想同學們一定收獲很大,下面請同學們每人用一句話說一說這節課的感受。并動手設計環境保護的標語,并解說。
主持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為了共同的綠色世界,用我們的雙手和智慧,讓綠色家園更加美好,讓我們小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帶動身邊的人共同保護我們的地球。
(七)宣布結束
四年級下生態文明教案 篇3
時間:
星期二
地點:
四年級一班教室
參加人:
本班全體學生
主持人:
班主任
活動目標:
1、知道治理環境的緊迫性,懂得環保的意義。
2、能從自身做起,踐行綠色生活,構建環保和諧校園,共享綠色美好校園。
3、宣傳環保,倡導綠色生活和節能減排,為環境保護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你是希望生活在花草艷麗,綠樹成蔭,到處都是鳥語花香的環境中,還是愿意生活在到處都光禿禿的、非常臟亂的環境中呢?(學生回答自己喜歡的地方)。
2、全球的環境:
主持人:同學們,大家都喜歡在美麗的地方生活,可是你知道嗎?我們的地球正在遭受著苦難,她正在變窮、變臟,我們要怎樣才能挽救我們的地球呢?今年的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我國把主題定為“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這又是為什么呢?同學們談有關人類破壞環境的事例,如:濫砍濫伐、亂捕亂殺、破壞臭氧層、亂扔垃圾、汽車尾氣排放等。
3、身邊的環境:
主持人:地球已經危在旦夕,可人們仍在摧殘著她的身體,而且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身邊那些破壞環境的行為隨處可見。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校園近兩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走進校園,讓人耳目一新,有一種美的享受,但校園內卻出現了與環保不和諧的現象,破壞了我們的校園。
同學們列舉我們校園中出現的種種不文明的現象:如在教室內,有些同學常把紙片扔在地上;在操場上,有些同學把吃完零食的包裝袋隨意亂扔等等。
最后大家表示: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亂扔垃圾,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注意節能減排,種樹植綠護綠。
4、主持人:
我們這次主題班會將要結束了,讓我們從小做起,為環境保護事業做出我們的一點貢獻吧!為了使我們的家園更美,我們一起來制定“綠色決心書”,全體師生共同制訂倡議書,并在倡議書上鄭重地寫上自己的`名字,決心互相監督,共同保護好我們的校園。
5、教師總結:
同學們,經過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今天的綠色環保主題班會取得了圓滿成功,大家在這次活動中了解到許多環保知識,也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我希望大家能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具有良好社會公德的人。
6、主持人宣布班會結束。
四年級下生態文明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生物在一定區域 內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會形成一個生態群落。
過程與方法:
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相互聽取意見、共同協作、好象管理和觀察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
能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教學難點】
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
【教學準備】
大飲料瓶、剪刀、建造生態瓶需要的材料、活動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認識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環境:
1、看書14面的`池塘圖,討論池塘中的生物關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魚類,蝦,軟條類如田螺河蚌,水鳥類如鴨,水生昆蟲,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條件?
(3)池塘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哪些幫助?
(4)動物為植物 生長做了哪些貢獻?
(5)我們還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們對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氣、水、泥土、巖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群落。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群落。
二、設計生態瓶:
1、說明:我們現在要模擬池塘群落建造一個生態瓶,研究其中的關系。
2、學生討論:該怎樣設計這個生態瓶呢?問題提示:
(1)你們準備讓哪些生物來生活?
(2)什么樣的生物可以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生活?
(3)如果要有動物,那它們的食物來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還需要其他一些東西嗎?
(5)生物放入的順序需要考慮嗎?
3、為了讓這些生物在生態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們還應該考慮些什么?(生物品種搭配和數量多少問題)
4、給每個小組發設計紙,用圖文結合法記錄下設計方案,注意標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種類、數量等。
三、制作生態瓶:
1、說明制作步驟: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把本組成員的名字做才標簽貼在生態瓶的外面。
2、根據討論的設計方案,選擇材料完成制作生態瓶。
3、小組商量決定生態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記錄。(16面的生態瓶觀察記錄表),提醒注意每天觀察生態瓶里發生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四年級下生態文明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生存的生物必須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即生態系統。 過程與方法: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難點:
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教法、學法
小組討論法、提問法,談話法
教學準備
科學視頻《維護生態平衡》,沙塵暴資料
教學程序設計
一、復習引入
投影圖片——一片草地
提問:你們知道在一片草地上有哪些生物嗎?
在這些生物中,你能不能找出一條或多條食物鏈?
生討論回答
師:在自然界中有將近200多萬中生物,它們之間并不是簡單的一條鏈,一種植物可
能被多種動物吃,一種動物也可能吃多種食物,這樣就形成一張錯綜復雜的食物網。
過渡:當然在草原上,除了剛才我們認識的生物以外,還有許多非生物,如陽光、水、
土壤……這些生物與非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這就是生態系統。今天就讓我們選擇其中的一條食物鏈去研究如何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
投影圖片——鷹、兔、草
二、新課教學
說一說:草、兔、鷹之間的食物關系。
師:假設在草原的某個區域,只生存者草、兔、鷹三種生物,設想一下,如果在這條
食物鏈中的某個環節發生了問題,會發生什么現象?
小組討論:
1、如果鷹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2、如果兔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3、如果草少了,又會發生什么現象?
師:也就是說,上面任何一種現象發生,草原會變成什么樣子?(生態不平衡)過渡:剛才我們的討論是基于在沒有人類活動的情況下的分析,那么在有人類活動的
草原上,人類的哪些行為會導致這些生物數量減少?
小組討論:
1、人類的哪些活動會造成草的減少?
2、人類的哪些活動會造成兔的減少?
3、人類的哪些活動會造成鷹的'減少?
過渡:可見人類的這些活動都會引起草原生態系統的失衡,在我國北方也有這樣一個例子。
生閱讀書本P20頁材料。
討論:人類的哪些干擾活動造成了當地生態系統正在遭到破壞?
生小組討論
總結:人類的這些行為最終導致了草原生態系統的失衡,草原上的綠色再也沒有了,留給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當強風吹起后,就會形成——沙塵暴,你知道沙塵暴的危害嗎?播放沙塵暴視頻
思考:面對人類大肆破壞,大自然也發怒了,面對我們環境日益惡化,我們應該怎么辦? 資料閱讀:書本P21資料庫
板書設計
生態系統:自然界某一區域的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整體。
生物群落:自然界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
本節課是本章最后一節內容,學生學習了食物鏈、食物網和生態系統后,對生態系統的組成以及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系,生物之間的關系均已掌握,本節課是五、六、七節內容知識的匯總,因此本節課首先回顧了食物鏈、食物網以及生態系統的知識,從而引出生物群落的概念,是新舊知識自然地銜接。
對于如何維護生態平衡的教學,在教學程序上遵循循序漸進,從易到難的原則。首先從最簡單的食物鏈出發,假設草原上某個區域只有鷹、兔、草這三種生物,分析在這條食物鏈中任意一個環節的破壞都會導致草原生態系統失衡。接著討論有人為干擾時,哪些活動會造成這些生物的減少,然后討論更為復雜的草原生態系統——書本P20頁,我國北方的某個草原生態系統被破壞的原因。最后了解由于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所導致的沙塵暴及其影響。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注重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