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不倒玩具》教案(精選2篇)
《制作不倒玩具》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不倒翁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或容易見到的玩具,它們可能曾一次次地被扳倒可又一次次搖擺著立起,逗得孩子們樂個不停,他們只覺得好玩,有意思,對于不倒玩具扳不倒的原因,它們還未曾想過。在這次活動中,就是通過一組研究不倒玩具不倒秘密的對比實驗,找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1)教學目標:
1、過幼兒自身的活動,感知“不倒玩具”的秘密,發現這些不倒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體的。
2、通過幼兒的動手操作,讓幼兒了解“不倒翁”的原理。使幼兒認識到將不倒玩具中裝入物體后,不倒玩具上輕下重就可以站住,但是一扳就倒,需要將重的物體固定在半球體的底部中央才能做成不倒玩具。
3、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及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重點:
引導幼兒發現底部是半秋形的上輕下重的物體不易倒。只有在底部裝進重的東西,還要把它固定在中間,才能讓玩具怎么扳也扳不倒
。3)教學難點:在幼兒操作探索的過程中總結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二、說教學方法
1、活動發現法:本活動的教學思路是孩子們玩玩具城的各種玩具,通過玩一玩,發現玩具的不同和相同點。
2、比實驗法:通過幼兒往不倒玩具中裝入不同的材料來發現會發生的現象,并小結得出結論。
3、師做對比實驗:教師拿兩個透明的不倒玩具一個裝入滾動的玻璃球另一個裝入橡皮泥做對比實驗。
三、學法指導:
在這次活動中一改老師說教幼兒被動的聽的學法,讓孩子們變成主體,自己動手操作、體驗、發現、探索其中的秘密,并制作各種各樣的不倒玩具。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巡回觀察,并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和材料來制作玩具,并讓幼兒間交流一下成功經驗并體會成功的樂趣。
四、說教學程序
1、導入: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題,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自由探索
師交代任務:讓幼兒在玩時看看能發現什么?(發現倒和不倒)
讓幼兒自由說說發現什么秘密教師并進行小結:小朋友發現了“玩具城”里的玩具都是半球體的,再比一比中,小朋友們發現了玩具有的會倒,有的不會倒。
3、嘗試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幼兒交流體驗“不倒玩具”不倒的秘密:玩具中裝有東西,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紙團、塑料球、玻璃球沙子、豆子、橡皮泥等東西,可以幼兒自由的把每一種東西分別裝進玩具里試一試,看玩具能不能站起來。
。1)組織幼兒討論:
你們在玩具里裝進了什么,發現什么現象?為什么放進紙團玩具倒了而放進沙子等物玩具能站?(沙子等比紙團重)
小結:原來,在玩具底部裝進重的東西,這樣下重上輕,玩具就能站住。
當操作搖晃裝有沙子的玩具時,發現了什么?
(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裝進什么不倒?(橡皮泥)為什么?
4、演示對比實驗
引導幼兒邊觀察邊分析原因:搖動裝有玻璃球的玩具時玩具里重的東西也隨著滾到旁邊,旁邊重,玩具就倒向重的一邊。把橡皮泥固定在底部中間,它不會滾來滾去,那玩具的重心就穩了,不倒翁就作成了。
5、完成制作,玩一玩,體驗樂趣成就感。
《制作不倒玩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感知“不倒翁”的秘密,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2、學會觀察比較,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倒翁。
活動準備:
不倒翁、果凍殼、紙團、米粒、一次性紙杯、方形盒子、娃娃圈。
教學重點:
引導幼兒發現底部是半圓形的物體,只有在底部裝進重的東西,還要把它固定在中間,才能使物體不倒。
教學難點:
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教學過程:
一、站一站
。ㄒ唬┏鍪静牧希堃晃挥變簞邮衷囋嚹男〇|西能站,哪些東西不能站。
(二)提問:哪些東西能站?哪些東西不能站?為什么?
。ㄈ┰鯓幽軌蜃尣荒苷镜奈矬w站起來?
。ㄋ模┙處煶鍪静坏刮蹋瑸槭裁床坏刮痰牡撞渴菆A的,卻不會倒呢?
二、嘗試制作不倒玩具
。ㄒ唬┯變航柚郎系牟牧,嘗試讓果凍殼站起來。
(二)組織幼兒討論:你在玩具里裝了什么?發現了什么現象?
(三)為什么放進紙團,玩具倒了,而放進米粒的玩具卻能站?
(四)當搖晃裝有米粒的玩具時,發現了什么?裝進什么不會倒?為什么?
三、教師小結不倒翁的秘密,上輕下重,固定底部物體。
四、幼兒玩自己制作的不倒翁。
五、出示娃娃圖,請幼兒嘗試讓娃娃圈站起來。
六、娃娃圈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