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題教案動物(精選3篇)
大班主題教案動物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2、教育幼兒愛護小動物,保護它們的家。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掛圖2幅
2、音樂磁帶《森林的早晨》、《動物世界》VCD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音樂《森林的早晨》,請幼兒欣賞。
二、展開
1、提問:
從剛才播放的音樂中,你聽到了誰的聲音?(各種鳥的叫聲、小朋友的嬉鬧聲、流水聲等)
2、(依次出示圖1、圖2)請幼兒觀察掛圖上的小鳥怎樣了?寶寶是怎樣做的?誰對誰錯?并引導幼兒講述畫面內容。
爸爸捉到一只小鳥,把它關在籠子里,送給寶寶。寶寶雖然很喜歡小鳥,但他想到小鳥被關在籠中回不了家,多想媽媽呀!再說老師也講過鳥是人類的朋友,就把小鳥放飛了。
3、提問:
①你們喜歡小動物嗎?為什么?
②怎樣保護動物?
4、教師小結
因為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比如:狗能幫人們看家;啄木鳥是大樹的醫生;貓頭鷹能捉田鼠等等,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捕捉小動物,也不能傷害小動物,更不能破壞小動物的家。
活動結束
播放《動物世界》VCD,請幼兒欣賞,激發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延伸
請幼兒做個“宣傳員”,將保護小動物的知識講給周圍的人。
大班主題教案動物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本月我班主題是《動物世界》,幼兒對小動物們有著與身俱來的好奇心,在分主題“不同的衣裳”的學習中,幼兒發現動物身上的顏色和斑紋,都是保護它們自己的武器。而在這些眾多的動物中,孩子們對各種各樣的魚,產生濃厚的興趣。魚類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形態,各種各樣不同的花紋,這些花紋單純用水彩筆、水粉、油畫棒色塊的對比,涂色是很難充分表現出來。而線描畫這一形式,對大班孩子的畫畫有很大的質的提高,尤其對孩子想象力和表現力。并且我班的孩子對畫畫興趣都很濃厚。
活動目標
1、運用點、線、形來裝飾魚和表現魚不同的外形特征。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用點、線、形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活動準備
1、《海底世界》錄像
2、教室墻壁內一側墻壁作為海底世界背景圖,并在墻上貼好塑料袋垃圾,牛奶瓶、水草、珊瑚、石頭、哭泣的魚媽媽。
3、投影機、下載各種魚的照片
4、白紙、剪好的各色“心”卡片,幼兒水彩筆、剪刀(與幼兒人數相等)
5、各種點、線、面的范例,教師畫好的魚的范例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觀看錄像《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賞各種各樣的魚。
(1)幼兒觀看錄像《海底世界》,提出要求:看看你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么樣子的?
師:你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么形狀的?身上的花紋是什么樣的?(特別是對形狀怪異的魚,啟發幼兒盡可能講詳細一點。)
(2)通過投影,讓幼兒更仔細觀看各種魚的照片,讓幼兒進一步感知魚的外形和花紋。
(3)引出海底世界背景圖(珊瑚,水草及一條哭泣的魚媽媽),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引入課題。
二、教師展示線描畫的(點、線、面)的范例,引導幼兒觀察思考,提出自己不懂和不會畫的(點、線、面),并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1、點畫法。
2、勾線畫法。
3、面的畫法。(點和線的排列組合)
三、欣賞教師畫的魚的范例,請幼兒互相說一說,這些魚的形狀及裝飾的線條,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樣的花紋。
四、示范講解如何對魚進行裝飾?如何處理分割畫面?處理畫面中點、線、面的疏密關系的畫法:
(1)教師簡單在魚身上示范分割畫面的塊,畫出各種形狀的線條,并重點講解如何處理畫面中點、線、面的疏密關系。
(2)引導幼兒討論,你準備畫一條什么樣的魚?用什么線條來裝飾?
五、師提出作畫要求:
六、幼兒創作,教師給予及時指導,對幼兒創造性表現的作品及時給予肯定。
七、觀賞評析作品:
在活動中教師始終處于指導者,能用故事來貫穿整個活動,活動一開始老師就用故事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們有的說:魚媽媽看到魚走了傷心的;有的說:水太臟了,魚都死了;有的說:水里都是塑料袋和牛奶瓶……老師沒有否定孩子的回答,一直根據孩子的問題啟發幼兒,教師的每個環節環環相扣,為后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教師課前準備充分,向幼兒展示大量不同的圖片,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孩子在觀察電視、投影等多種圖片的直觀感知下,對魚的形態和線條能很好的把握,活動興趣一次比一次高漲。在繪畫前老師要求明確,對線描畫的技法和點、線、面講解清楚,孩子在繪畫時能很好地運用,并向我們展示不同形態的魚。雖然整節課的授課時間較長,但孩子的完成情況和熱情高漲,尤其在活動結束,孩子們都有很多的話對小魚叮嚀,有的幼兒說:小魚你要和媽媽在一起不要亂跑,不然會被大魚吃掉。有的幼兒說:小魚我下次到海底世界和你一起玩。
本次活動不僅將主題與班級布置結合,美化班級環境,讓孩子自己成為班級的主人,參與其中,而且對孩子進行人與動物的和諧教育。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介紹點、線、面中,老師講解過于羅嗦,應該出示點、線、面,介紹畫法和技法后,應讓幼兒自己提出疑惑或問題?
大班主題教案動物 篇3
活動目標:
1、提高腿部肌肉力量及協調能力
2、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只布袋。
2、皮球若干、障礙物若干、大的塑料筐若干
活動過程:
1、跟音樂活動身體教師扮演袋鼠媽媽,幼兒扮演小袋鼠,邊聽音樂邊活動身體
2、幼兒學習雙腳行進跳幼兒練習,教師觀察個別幼兒示范雙腳行進跳"怎樣才能跳的又快又穩呢?"(幼兒交流討論)個別幼兒將雙腳放進布袋,進行雙腳跳,并進行簡單的追族游戲。
3、幼兒游戲"孩子們,你們的本領練的真棒,媽媽現在請你們到河對岸收糧食。"交代玩法:幼兒將雙腳放進布袋,進行游戲。游戲時袋鼠運球必須先跳過障礙物,到前方拿一個皮球裝進布袋,然后跳到"家"里將皮球放在塑料筐里。
4、結束游戲,放松身體集體活動二(10.25-10.55)音樂;《小烏鴉愛媽媽》
活動目標:
1.積累一定的語匯,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語言、動作、打擊樂伴奏,感受樂曲的結構、性質及樂曲所蘊藏的內涵。
2.發展幼兒感受的能力,激發幼兒在嘗試活動中提高對欣賞的興趣。
3.培養幼兒熱愛、尊重媽媽的情感。錄音機一臺、樂曲磁帶幾盒、畫有"小鳥愛媽媽"幻燈片若干幅、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反思:
動物是小朋友們最為熟悉的朋友,一提起小動物,小朋友們便滔滔不絕地講起與動物相關的故事,愛動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怎樣讓幼兒了解動物,進而能根據它們的特征、生活習性進行分類,并簡單的掌握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概念呢?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們幼兒園的新課程里設計關于動物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能更加貼近動物、愛護動物。
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讓幼兒觀察獅子、牛、燕子、雞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給孩子們一個主動學習與發展的機會,讓幼兒自己總結出動物的分類,使他們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征有個清晰的認識,從而掌握野獸、家畜、飛禽、家禽的概念,進行一個概念上的提升。
孩子們對于動物的喜愛程度是根據小動物的可愛程度來決定的,我們班的孩子喜歡兔子、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通過游戲的形式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教師以游戲的身份介入游戲中,既便于觀察幼兒又拉近了與幼兒的距離,在《動物找家》游戲中幼兒又進一步鞏固了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認識,另外在第二遍游戲中,教師可以增加幼兒難以歸類的動物,再一次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幼兒在活動中增強了膽識,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能直接在游戲中展示自己的才能。當然,在游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還有三個家的布置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場所的特征應更加的明顯些,這樣“小動物”們就不會進錯“家”了。教師應該真正的參加游戲,以獵人的身份去抓捕動物,這樣孩子們才會對游戲更感興趣,才能起到預設的效果。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孩子們應該保護它們,教師提出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觀看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孩子們了解了動物為什么會越來越少的原因,通過觀看視頻,孩子們真正了解到保護動物從我做起。
在教學中,我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其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做,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嘗試用這種形式來開展以后的教學中,充分拓展孩子的潛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使自己不斷地進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