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公開課數積木教案(精選3篇)
大班數學公開課數積木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大班數學:《數積木》
教學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形。
2.體驗數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準備:
1.課件。
2.一只口袋,內裝若干長方形、正方形的積木,畫有立體圖形的圖板若干,正方形積木若干。
教學重點與難點:
正確點數立方形,體驗數型關系。
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
一、復習幾何形體的特征。
1.出示一口袋,玩“摸摸奇妙口袋”游戲。
教師請幼兒在口袋里摸一摸,有什么?
2.取出所摸的積木。
3.師出示畫有立體圖形的圖板。幼兒在口袋里摸一摸,并說一說:我摸到一個積木,它是長方形(正方形)的。
全體幼兒驗證。
幼兒玩“看圖說圖形”的游戲。通過游戲感受幾何形體的特征,為正確點數立方形做準備。
二、播放課件,學習數立方體。
1.出示若干正方體積木,并堆成樓房。師:這座樓房是由什么形狀堆成的?它有多少塊?我們數數看。
將“樓房”拆開,讓幼兒數一數,并說出總數。
3.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師:圖板表示什么意思?圖板上有多少立方體呢?我們數一數。幼兒自由數一數后交流。
幼兒仔細觀察藏在后面的立方體,數一數后把數量填在圖下面的括號內。通過實物感知和課件觀察,體驗數形關系,發展空間想象力。
三、幼兒操作練習。
有困難的幼兒課先用正方體積木按圖拼搭,再數數并記錄。
幼兒拼搭圖形,要求要有一部分積木藏(起來)在里面看不到。
幼兒每人一張立方體圖,看圖在括號里記錄相應的數。通過自己拼搭、記錄,進一步正確點數立方形。
大班數學公開課數積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
2.體驗數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了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多媒體、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活動過程: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2.學習數立方體。
1)看圖數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正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暢想我們可以理解為在美術活動中的想象,既然活動的名字叫“藍色暢想”,那幼兒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在活動中應該重點體現出來,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大海、星空、海底世界三個情境,讓幼兒在這三個情境中進行充分的暢想,說出自己的暢想,再將想的東西表現出來,拓展幼兒的思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是我們美術活動的重點。
大班數學公開課數積木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積木是幼兒常見的玩具,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喜歡搭積木,他們搭出的建筑各式各樣。《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問題。大班的孩子們已經有一定的空間概念,因此我設計了《數正方體》這一數學活動,旨在發展幼兒感知立體圖形的能力,建立起圖形和數量的關系。
二、活動目標:
1、學習有序地觀察,正確點數正方體的數量,體驗數形關系。
2、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重點: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空間概念。難點:學習有序地觀察,正確點數正方體的數量,體驗數形關系。
三、活動準備:
幼兒認識正方體、電子白板、投影儀、正方體積木若干、操作紙2張、筆等。
四、教學方法:
為了突破重難點,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課件演示法。2、操作練習法。3、觀察記錄法。
五、活動過程:
(一)復習認識正方體。(出示一個正方體)
請孩子們看一看,說一說:這是什么圖形,它有什么特點?
師:總結正方體就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合的形體。(并點擊正方體展開圖。)在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和孩子們復習了正方體的特點,并播放了動態的正方體的展開圖。
(設計意圖:這個正方體具有開合功能,使孩子們看起來更加直觀,同時也加深了孩子們對于正方體的認識,為后面的數正方體活動做了鋪墊。)
(二)看實物數正方體。(出示喜洋洋圖片)
1、(創設情境)喜洋洋今天要和小朋友玩一個游戲,數正方體。(設計意圖:以孩子們喜愛的動物形象喜洋洋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孩子們易于接受,也更容易激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2、看圖片來說出有幾個正方體搭建而成。
(出示第一幅圖片)因為這幅圖相對比較簡單,沒有遮擋,所以可以請小朋友一起來回答,老師在課件上做上記錄。
(出示第二幅圖片)這里有幾個正方體呢?可能有的孩子會說6個,有的孩子會說7個。這里可以追問回答是7個的小朋友,為什么不是6個,而是7個,讓孩子們說出被遮擋住的那一個積木。(接著點擊課件出示下一幅分解圖)讓說6個的孩子看清楚被遮擋住的那一個積木。在這里,可以請小朋友上來寫上數字7,這樣就加強了與孩子們之間的互動,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出示第三幅圖片)請小朋友看看這里又有幾個正方體呢?如果小朋友說出了不正確的個數,那么可以請他上來看著圖指一指,這樣就可以發現他哪里漏數了,然后大家一起來幫他糾正。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先后出示了3幅圖片,圖片由易到難,最后一幅圖被擋住的有2個,通過觀看分解圖片讓孩子們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三)學習數正方體的方法。
師引導:剛才我們數積木的時候可以移動,把遮擋住的積木移開來,那現在看圖示不能移動了,我們怎么數呢?
1、看圖猜測和驗證。(出示一份操作紙)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猜一猜有幾個?然后把猜測結果記錄下來。小朋友根據自己猜測的結果取相應數量的正方體積木來搭一搭,看看能不能搭出圖紙上的圖形。成功與否請小朋友在括號里做個記錄。
2、交流操作結果。
師:哪位小朋友上來介紹自己用了幾個正方體積木搭出來的,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出來的。
指名回答:有的孩子可能會說是一層一層數的,有的孩子可能會說是一幢一幢數的,還有的孩子可能會說先數外面的,再數里面的。
師:那哪一種方法又快又不會漏數呢?
師演示并小結:我們可以把這些正方體看成一幢幢小房子,這幢是1層,我們就在上面寫1,這幢是2層,我們就在上面寫2,這幢有3層,我們就在上面寫3,這幢有4層,我們就在上面寫4,然后把這些數字加起來就得到了正確的正方體個數。在分享這一好方法時,我把這些立方體畫上了不一樣的顏色,并把前面的做了透明化處理,這樣看上去一目了然,也能更好地理解這一方法。
(設計意圖:實際操作,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會思考,有序地觀察,正確點數正方體的數量,體驗數形關系。)
(四)復習、鞏固數正方體的方法。
1、運用剛才的方法進行記錄。(出示一幅正方體圖示)和孩子們一起運用剛才分享的數正方體的方法來數一數這幅圖有幾個正方
體。
2、(出示一份操作紙)人手一份操作紙,請孩子們運用剛才的方法數出正方體的數量。
3、交流操作結果。
在這里可以請個別幼兒上來記錄自己的結果,尤其是可以請幾個做錯的小朋友上來寫一寫,看看他錯在哪里,大家一起幫他糾正。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充分運用了電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既增強了與孩子們之間的互動,也能讓孩子們看得一目了然,便于孩子們的學習,同時也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整個活動環節層層遞進,從易到難,活動中讓孩子們動手操作、驗證,體現了孩子們自主探索的過程,提高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