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精選5篇)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

發布時間:2023-10-22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精選5篇)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 篇1

  數鉛筆課題:數鉛筆 課型:新知課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會數、會讀100以內的數;

  2、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

  3、初步感受一列數蘊含的規律;【教學重點】用多種方法數數;

  【教學難點】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合作探究式教學法

  【教學準備】小棒、鉛筆

  教學設計

  一、數鉛筆教師出示鉛筆,比一比,誰數鉛筆的方法多。(學生可能會一根一根地數,十根十根地數,還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數。)如果鉛筆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數,一十一十地數,還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數。

  二、說一說

  1、圈一圈,數一數

  2、問:下面畫了幾個圈?你怎樣數比較快?你是怎樣數的?把你數的'方法表示出來。

  3、用圓圈圈起來。

  4、請幾名學生回答。

  三、撥一撥

  1、拿出計數器,做撥數游戲。

  2、一個學生說數,另一個同學撥珠子,并說說方法。(十位上撥____,表示____個十;個位上撥____,表示____幾個一。)

  四、練一練

  1、在下面各數的后面,連續數出5個數來。二十三 (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五十六 (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八十五 (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五 (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

  2、看誰數得快?請同學們找出格子的規律,小組討論。(一個一個地數;移一移,再十個十個地數)看誰的方法最好?

  3、接力賽找出女孩子數數的規律,男孩子按此規律接著往下說,看誰發現規律最快?女生:34,36,38 (相差2)男生:40,42,44女生:20,30,40 (相差10)男生:50,60,70女生:45,50,55 (相差5)男生:60,65,70女生:22,32,42 (相差10)男生:52,62,72

  五、全課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理,熟練進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提高他們的口算技能.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理.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智慧老人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演示課件“智慧老人”他給我們帶來了一組題,你們想不想做?

  1、口算:3+2= 2+7= 6—3= 9—4=

  2、口答:30里面有個十,60里面有個十.4個十是,9個十是.

  師:智慧老人發現沒有難倒你們,他又出了一道比較難的題,你們想不想試一試?繼續演示課件“智慧老人”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的加法

  (1)師:誰來讀一讀這道題?(板書:20+10=)

  師:20加10表示什么?(表示把20和10這兩部分合并起來.)你能用小棒分別擺出20和10嗎?下面就請你試著擺一擺、算一算.

  學生擺小棒算結果,并小組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2)全班匯報: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擺、怎么算的?誰和他的想法不一樣?

  (先擺兩捆小棒表示20,再擺一捆小棒表示10,把這兩部分合并起來是3捆小棒,也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0是2個十,10是1個十,2個十加1個十是3個十,3個十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教學例1的減法

  板書:30—10=

 。1)師:30—10表示什么?(表示從30里面去掉10)這樣的減法題你知道怎樣想嗎?請你試著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可以擺小棒,也可以口算.

 。2)小組交流自己是怎樣想的.

  (擺3捆小棒表示30,拿走1捆就是去掉了10,還剩2捆,2捆就是20,所以30減10等于20.)

 。30是3個十,10是1個十,3個十減1個十是2個十,2個十就是20,所以30減10等于20.)

  (想:10加20等于30,所以30減10等于20.)

  3、小結:

  剛才我們研究的題目有什么特點?(都是整十數相加減)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師:做這樣的加減法,怎樣想呢?(和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相似,只是計數單位不同,10以內的`加、減法是幾個一加、減幾個一,得幾個一;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是幾個十加、減幾個十,得幾個十.)

  智慧老人看到同學們這么會學習,非常高興,他獎給我們全班同學一顆智慧星,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希望同學們在后面的學習中表現更出色.

  三、鞏固練習

  1、看圖列式計算

  出示圖片“做一做(1)”.(教材第48頁做一做的第1題)師:誰來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左邊有40瓶墨水,右邊有20瓶墨水,一共有多少瓶墨水?)

  誰會列式?(40+20=)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這幅圖還可以理解成什么意思?(兩邊一共有60瓶墨水,右邊有20瓶,左邊有多少瓶?)

  怎樣列式?(60—20=)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請你獨立計算出這兩道題的得數,把它寫在書上.

  2、口算:3+2=4+5=6—4=

  30+20= 40+50= 60—40=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題.

  訂正:每組題各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拷M題相加或減的數相同,但計數單位不同.每組的第1題是幾個一加或減幾個一,還得幾個一;第2題是幾個十加或減幾個十,還得幾個十.)

  3、列式計算

  出示圖片“做一做(3)”.(教材第49頁做一做的第3題)

  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珠子,怎樣列式?請你獨立完成這兩道題.訂正:比較一下,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計算時要注意什么?(第1題是40+3=43,第2題是40+30=70,注意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

  4、對比算:40+3=60+2=7—5=

  40+30=20+60=70—50=

  同桌一組,各做一行,完成以后互相檢查,對比說不同.

  5、口算比賽:教材第50頁練習十一的第2題、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前五名同學發小紅旗)練習十一2.20+50= 60—20= 60+30=

  50—30= 40+10= 80—70=

  3.40+7= 30+60= 9+50=

  25—5= 90—30= 68—8=

  20+80= 6+70= 100—50=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 篇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高矮”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體會到高和矮也是相對的,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

  教學準備:掛圖、三枝筆

  教學過程:

  一、 情境體驗、感知高矮

  師:同學們,開學的第一天我們到學校來,都做了什么事,誰還記得 呢?

  生1:發新書,大掃除。

  生2:安排座位。

  師:誰還記得當時我們是按怎樣的順序安排座位的嗎?

  生:我們是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

  師:高矮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請少武到前面來,你們說他是高還是矮呢?

  生:有的說高的,有的認為矮的.,有的說不出。

  師:有的認為少武是高的,有的認為少武是矮的,少武是高還是矮的呢?現在來比比看,請你找一個比你矮的同學上來。(學生去找)

  師:你們比一比,誰高,誰矮?

  生:少武高,寧輝矮。(請兩 個同學說)

  師:請你再找一個比你高的同學上來。(學生去找)

  師:你們比一比,誰高,誰矮?(請兩個同學說)

  生:建東高,少武矮。(請兩個 同學說)

  師:為什么少武一會兒高,一會兒矮呢?

  生:因為少武和寧輝比,少武高;少武和建東比,少武就矮了。

  師:說得好!誰來說一說,少武和他們兩 人比,少武比寧輝怎么樣,少武比建東怎么樣?

  生:少武比寧輝高,少武比建東矮。

  師:比高比矮至少要有兩 個人才能判斷。

 。ㄔO計意圖:學生參加比高比矮的活動,不僅體會到高與矮是相對的,而且也初步學會比較高矮的方法。)

  二、 積極參與,理解高矮

  師:請同桌同學站起來比一下,誰高誰矮?(同桌同學比較)

  同組同學互相交流,運用( )比( )高,( )比( )矮的互相說一說。

 。ㄈ嗤瑢W交流反饋)

  師:誰能說說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嗎?

  生1:爸爸長得比媽媽高。

  生2:椅子比桌子矮。

  生3:課桌比講臺矮。

  ……

  (設計意圖:學生年紀小,語言滯后于思維,組織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高矮的比較,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語言口頭表達能力。)

  三、 體驗相對、確定高矮

  (教師手握三枝筆)

  師:老師手里握著三枝筆,你們猜一猜,哪枝筆最長?

  生:(隨便猜一枝)

  師:(亮出謎底)要怎么比,才能道哪枝筆最長呢?(學生上臺比)

  師:這個同學把三枝筆的一端都放平,也就是說:有幾樣東西比較長短,必須有一端對齊,或者說要站在同樣的高度才能比較?墒怯袝r候碰到像這樣的情況怎么比呢?(出示課本“三只小兔比高矮”的掛圖)

 。ㄔO計意圖: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事物比長短或比高矮時,必須一端對齊的比較方法。隨后又引出,現實生活中無法達到一端對齊后再比較的特殊情況:領獎臺上小兔高矮的比較,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的方法。)

  四、 應用知識、開展探索

  師:三只小兔比高矮,從這幅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他們沒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師:那該怎樣比呢?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嗎?

  (學生討論交流,再反饋)

  師:同學們想了好多辦法,真棒!老師在這張圖上畫了一些格子,不知道這些格子能不能幫上你的忙?(出示第二張掛圖)我們看,大白兔的后面,有一格一格的格子,請大家邊看邊想一想,可以同組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比的,誰最高誰最矮?

  (討論交流,再反饋)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

  2、正確地掌握10以內連加的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課型

  教學關鍵

  運用圖理解連加含義

  教具

  小棒等

  板書設計

  連加

  5+2+1=84+3+1=8

  教學反思

  復習時反復鞏固兩個數相加表示把兩個數和起來的意思,由此自然將知識遷移到三個數相加,也表示把三個數和起來,從算式意義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將計算弄懂深化,效果較好。

  教學過程

  環節設計說明或修改

  一、復習:

  1、口算。

  8+2=10-3=8-7=6+4=0+9=

  5+5=10-8=2+5=3+7=10-2=

  4+3=7+1=

  2、看圖寫算式。

  (手繪圖)

  提問:為什么這兩道題都用加法計算?

  二、新授課:

  1、教材72頁小雞圖(1)

  電腦顯示:先出現地上有5只覓食的小雞,然后,從竹林后面跑來2只小雞,然后再出現1只小雞,觀察完動態畫面后,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l提問:地上的小雞由哪幾個部分組成?(3個部分)

  l要求地上有幾只小雞,該怎樣求?(把這3個部分合并起來)用什么方法計算?你會列式嗎?

  l教師:以前我們學的都是兩個數加起來,而這一道是3個數相加,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連加

  l連加算是怎樣算呢?我們可以按照小雞出現的先后順序來計算。原來的5只小雞和先跑來的2只小雞先加起來,并在連線下面寫7,成5+2+1,再把7只小雞和最后跑來的1只小雞加起來,(把7和1用線連起來,成5+2+1,就是8只小雞,在算式后面寫=8)

  l讓學生說一說連加應該怎樣計算?

  l小結:三個數連加,要先加前面兩個數,再把得數和第三個數相加。

  2、教材72頁做一做左邊第一道題。

  l擺小棒。在自己的課桌上先擺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與前面4根要分開距離)最后再擺1根小棒。

  l根據自己擺的圖,想一想該怎樣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l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板演。4+3+1=8

  l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計算連加的時候要怎樣計算呢?這些問題先讓學生自由說然后老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的是3個數連加,計算連加的時候,要先把前面兩個數加起來,再把得數加第3個數。

  三、鞏固練習

  1、教材73頁練習十一的第一題。

  看圖。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4表示什么?2+3+4又表示什么?2+3+4該怎樣計算?

  2、教材73頁練習十一的第二題。

  l引導看燕子圖,先把題意理解清楚。

  l問:電線上停著幾只小燕子?又飛來幾只?后面又再來幾只?讓學生填寫算式。

  l問:3+4表示什么?再加2又表示什么?

  3、教材73頁的練習十一的第三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評講,對個別題進行提問:你是怎樣算的?

  4、教材73頁的練習十一的第四題。

  l要求:每個數字和每個符號都要占一小格兩個算式之間要空兩個小格。然后讓學生獨立練習。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人,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在我們來玩一玩,好不好?

  師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說:小朋友,我問你,9和幾湊滿十?

  學生:邵老師,告訴你,9和1湊滿十

  [評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口令游戲不但復習了10的組成,也為學生探索8、7加幾的算法提供了依據。]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小號圖。

  (1)提問:這是一幅小號圖,誰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式?

  [評析: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提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問:8+7等于幾?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在小組里說一說。

  (3)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可能會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谧筮8個加2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

 、塾疫7個加3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個。

 、軆蓚盒子一共20格,現在空掉5格,就是15個。

 、8+7=8+2+5=15。

 、8+7=7+3+5=15。

  學生在交流第②、③種方法時電腦動畫演示小號移動的過程。

  [評析:教師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8+7的計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學生的三種認知水平:第①種算法表現出動作把握傾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種算法表現出圖形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對圖形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種算法表現出符號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認知水平較高。]

  2.教學小棒圖。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辦法計算8+7=15,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樣想的?

  小青椒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的,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是怎樣想的?指名說一說。

  動畫演示,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點不一樣,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又是怎樣想的?指名交流。

  [評析:設置一個幫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讓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有利于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同時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3)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是湊十法。

  3.(1)教學想想做做第1題。

  請小朋友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學生完成后交流。

  (2)(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下面我們來做個圈十游戲。先圈出10個,再計算。

  (3)教學想一想。提問:不看圖、不擺小棒,你們會這樣想嗎?請你在書上填一填。

  提問:計算8+9還可以想哪些有聯系的算式?

  誰來說一說。學生可能想到:

  ①因為9+8=17,所以8+9=17。

 、谝驗9+9=18,所以8+9=17。

 、垡驗8+10=18,所以8+9=17。

  ④因為17-9=8,所以8+9=17。

  [評析:讓不同的'學生表現不同的思維過程,使他們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4)小結:我們計算8+9的時候可以想以前學過的算式,這個辦法真不錯。(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嗎?

  學生口答。

  [評析:通過題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較小數加較大數,可以利用學過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數,同時體會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三、尋找規律,鞏固新知

  1.電腦出示8加幾的題目,學生口答,引導學生發現,只要把加上的數分成2和幾,就知道得數是十幾。小結:發現了這個規律,就會算得又對又快。

  [評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他們去觀察、比較,從而發現8加幾得數的規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思考的習慣。]

  2.電腦出示7加兒的題目。提問:那么7加幾有這樣的規律嗎?誰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目的得數?

  3.組織口算比賽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勢。

  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提問:光會計算還不夠,我們還得學會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裝了9個,第二袋裝了8個,第三袋裝了6個。幼兒園王阿姨要為班上15個小朋友準備點心,你覺得買哪兩盒比較合適?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

  小結: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只要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小學數學一年級暑假作業(精選2篇)

    一、細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48分。1.6個一和1個十合起來是。個十是20。2.個位是0,十位上是1,這個數是,15里面有個十和個一。3.找規律填數。246122019104.(1)上面一共有個;(2)給從左數起第4個涂上顏色。把右邊的4個圈在一起。...

  • 小學數學一年級備課教案(精選4篇)

    課題認識物體教學內容:課本第59-60頁教學目標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和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2.對簡單的幾何形體進行分類3.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教學重難點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教學準備學生搜集盒子教學過一、創設...

  • 北師大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動物樂園》優秀教學案例(精選12篇)

    教學內容課本第12、13頁。教學目的1、通過數數、比較活動,體驗多少的比較方法。2、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讀法和作用,并能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建立符號感。3、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 新世紀小學數學一年級冊《動物樂園》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一、教學內容分析“比較”這一單元主要是使學生經歷比較事物的多少、高矮、長短、大小、輕重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領悟比較的方法。 “動物樂園”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是學生學習比較的一個啟蒙,因此,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十分強調學...

  • 北師大小學數學一年級上《跳繩》優秀教案(通用16篇)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34頁—35頁),8、9的加減法。教學目標:1.通過說一說、畫一畫等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問題,并能正確計算8、9的加減法。...

  • 北師大小學數學一年級上《操場上》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能夠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發展他們的數感。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2、使學生能夠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備課教案1

    課題0的認識教學內容:課本第10頁的例1、例2、例3,課堂活動第1——4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觀察和實踐活動,使學生知道“0”的兩種含義:沒有的含義和起點的含義。規范0的寫法,使學生規范整潔地書寫0。...

  •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備課教案2

    課題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教學內容:第35頁練習三第6-9題。第6課時教學目標1、體會減法算式之間的關系。2、鞏固6、7的加減法。教學重難點目標1教學準備小棒一、完成第六題1、讀題:先連線,再填空。...

  • 小學數學一年級最新暑假作業

    一、細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48分。1.6個一和1個十合起來是。個十是20。2.個位是0,十位上是1,這個數是,15里面有個十和個一。3.找規律填數。246122019104.(1)上面一共有個;(2)給從左數起第4個涂上顏色。把右邊的4個圈在一起。...

  • 小學數學一年級暑假作業

    一.我仔仔細細填一填。(50%)1.5個十和9個一組成的數是,與它相鄰的兩個數是和。2.這個數寫作,讀作,它里面有個十和個一。比它少2的數是。3.找規律填數。32343025804.6元5角=角58角=元角4角+6角=角=元5.在○里填上、或=。...

  • 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的暑假作業

    一、口算。3+5=60-5=18+7=2+4=6+4=3+3+20=83-3=26+8=76-4=32+20=2+28=6+6-8=5+5=41-5=3+23=7+18=48-30=76+8-3=4+3=26-20=3+6=70-40=20+50=78-5-50=二、讀一讀,填一填。1、2、40里面有個十。2個一和6個十合起來是。...

  •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備課教案4

    課題9加幾第三課時練習課教學內容:86~87頁練習十5~9題教學目標1、進一步鞏固9加幾的計算方法2、熟練計算9加幾3、聯系生活應用教學重難點9加幾的計算方法教學準備卡片、紅旗一、基本練習9+5=9+8=9+2=9+7=9+4=看卡片,讀算式,說...

  • 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認圖形"教學設計

    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認圖形"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圖教學目標:1、讓學生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和圓柱體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形體的畫面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備課教案3

    課題認識物體教學內容:課本第59-60頁教學目標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和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2.對簡單的幾何形體進行分類3.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教學重難點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教學準備學生搜集盒子教學過一、創設...

  • 北師大小學數學一年級上《乘車》說課稿

    各位評審老師大家好,我叫李坤,來自渾南新區第二小學,現任一年三班班主任,我的說課內容是選自北師大版一年級(上)數學第三單元第12節的《乘車》一課。...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通市| 永春县| 郑州市| 怀宁县| 谢通门县| 和林格尔县| 普洱| 保亭| 潍坊市| 汉阴县| 江山市| 峨眉山市| 通河县| 青州市| 衡南县| 平江县| 澄江县| 瓦房店市| 隆林| 抚松县| 阳新县| 皋兰县| 新和县| 青田县| 东乌珠穆沁旗| 成安县| 原平市| 白山市| 东乡| 新巴尔虎左旗| 宝丰县| 彭泽县| 龙川县| 乐昌市| 盐亭县| 象州县| 花垣县| 灵山县| 祁东县| 黄骅市| 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