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精選17篇)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1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繪畫經驗,表現爸爸的形象特征與動作特征。
2、通過和爸爸的交流,對爸爸進行有意識的觀察,知道爸爸的本領并嘗試表現。
3、增進對爸爸的了解,進一步萌發愛爸爸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勾線筆、蠟筆。
2、對爸爸進行有意識的觀察,有條件的話在家里給爸爸寫生。
3、音樂《我愛我的家》。
4、幼兒用書:《爸爸的本領》。
活動過程:
(一)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爸爸。
1、教師:每個小朋友都很喜歡自己的爸爸,今天我們請大家來說說自己的爸爸。
2、先請個別幼兒交流,然后再相互交流。教師重點提煉爸爸們的外形特征,為后期的創作打下基礎。
(二)引導幼兒學一學自己的爸爸。
1、教師:每個小朋友的爸爸都很能干,他們都會做什么呢?誰愿意來學一學,讓我們大家來猜一猜。
2、教師重點分析幼兒擺出造型的特征,為幼兒的后期創作進一步打下基礎。
(三)教師提供幼兒用書并播放音樂,幼兒創作。
1、教師:今天我們要畫爸爸。可以把爸爸畫在紙的什么地方?為什么?畫什么才能讓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你的爸爸呢?你想畫爸爸在做什么?
2、教師:畫完以后,想一想可以對爸爸說些什么,老師會幫你記下來。
(四)集體欣賞作品。
教師:喜歡自己畫的爸爸嗎?你最滿意什么地方?
活動延伸:
進一步了解自己的爸爸特長、愛好,喜歡做的事情,喜歡吃的食物,喜歡穿的衣服等,增進情感和對爸爸的關注。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蔬菜拓印小花,用手指拖動畫小草的技能。
2.對美術活動感興趣,感受蔬菜拓印的樂趣。
3.通過拓印發現蔬菜的美麗圖案,進一步發現、感受生活中美的事物。
活動準備:
范畫一幅、紙盤、水粉顏料、蔬果(藕、青菜梗、芹菜梗、花菜)切面、蝴蝶貼紙、抹布。
活動重點:
用手指拖動畫小草,用蔬菜拓印小花,感受蔬菜拓印的樂。
活動難點:
能夠將小草、小花布滿畫面。
活動過程:
一、出示花園里的花,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范畫)這是一幅秋天里的花園,秋天不光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還是一個多彩的季節。在這個花園里,開滿了各種顏色美麗的花。你們喜歡嗎?
二、美麗的花園
1.認識各種蔬菜的切面,讓幼兒欣賞它橫切面的美麗。
你知道這些花是怎么畫出來的嗎?就是由這些蔬菜寶寶的切面印出來的。
(出示藕)這是藕,你們知道藕的切面在哪里嗎?老師來告訴你們,我先用刀把藕切開來變成兩半,切開來的這一面,我們稱為藕的切面。老師這里還有好多種蔬菜,我們來認識一下其他蔬菜寶寶的切面吧!
2.示范選擇用不同的蔬菜拓印小花,讓幼兒觀察了解不同蔬菜拓印的效果。
我們先選擇一節藕,把它的切面放在紅色顏料里蘸一下,在空地上按一下,馬上提起來,這樣一朵小花就印出來了,然后再換一種蔬菜或者一種不同的顏料點印不同的小花。小蝴蝶喜歡草地上開滿各種顏色的小花,哪沒開我們就給那里印上小花,紅的、黃的、藍的真漂亮。
現在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學習印小花的方法吧:蘸一蘸,按一按,提一提,一起拿出小手來做一做。
3.教師示范用手指拖動畫小草。
花園里開滿了花,我們是不是還可以在空地上種上綠綠的小草呢?這就要請我們能干的食指寶寶幫忙了。
首先用食指在盤中蘸綠色水粉,然后在盤子的邊上舔一舔,舔掉多余的顏料,從下往上在紙上拖動,這樣我們就種上了綠綠的小草。顏色沒了,我們再去盤子里蘸一蘸、舔一舔、拖一拖,這樣就有越來越多的小草陪在小花的身邊了,我們也一起來學一學。
三、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現在請你們也去為自己的花園添畫花朵,待會你先選擇一種蔬菜來印畫花朵,然后再選擇另一種蔬菜繼續拓印,可以把手里的蔬菜與同伴換一下,把花朵印滿以后,再添畫小草。
四、作品評價,將幼兒作品展示在作品欄。
我們的花園真美麗啊!小蝴蝶喜歡哪些花園,就飛到那里去做客。(老師在作品上貼上蝴蝶貼紙)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各種材料的收集與欣賞,充分感受材料的質感與美感。了解現代裝飾對材料的運用。
2.通過收集不同材料,開展探究嘗試,互相交流,展開想象的翅膀創作一件或兩件工藝作品,培養學生對材料靈活運用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對材料粘、折、剪、添等處理方法。
2.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材料,創作作品。
難點:靈活的運用材料的質感,色彩等。
三、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各種材料、制作工具。
(教師)古今中外一些藝術大師對材料運用的圖片、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各種材料。
教學過程
1.組織學生收集材料。
教師根據各地的資源,請學生收集相關的材料(如貝殼、石頭、樹葉、廢舊材料等)
2.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材料分類。
第一種分類:自然原始材料,如:石頭、貝殼、樹葉等。人工材料,如可樂瓶、報紙、廢舊零件等)
第二種分類:紙類材料、布繩材料、竹木材料、泥石材料、泡塑材料、金屬材料、廢舊材料。
(2)出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用我們收集來的材料創作一幅作品。
2.作品欣賞。
大師作品:
(1)出示畢加索的作品《吉他與啤酒杯》。
分析:①作品用了什么材料?
②吉他與啤酒杯分別用了什么材料?
③作品表現了什么?
(2)出示簡·丁克利的作品《宇宙垃圾》。
分析:①作品用了什么材料?
②作品表現了什么內容?
學生作品
引導學生欣賞教科書范作第28、第29頁,看一看哪一個形狀最好看的?他們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學生欣賞教材范作并自主思考其他制作方法。
3.材料想象。
分別出示麻袋、棕繩、樹葉等材料,讓學生來想象可以制作成什么物象?
——地面、頭發、小樹…
4.粘貼技法的指導
材料:①細小的:豆子、木屑、沙子…
②柔軟的:布、紙、棕繩…
③塊狀的:鐵釘、石頭…
粘貼方法:細小的、柔軟的可以直接鋪撒,在涂上膠水的紙上。塊狀的可以直接沾著膠水或雙面膠粘上去。
5.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1.要求:(1)運用已有的材料創作一件工藝作品。
(2)把握材料的綜合運用。
2.學生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3.學生作品展示和評價。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泥工的興趣。
2、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分泥、搓長條等泥工技能。
4、培養幼兒從小愛惜糧食的好品質。
二、活動重難點:搓面條用力要均勻
三、教學準備:
彩泥,盤子,碗,勺子,灶具,實物面條,音樂
四、活動過程:
1、談話:今天有幾位小娃娃到我們小班來做客(小娃娃坐在一排小凳子上),打招呼:小娃娃好,小朋友們好(小聲),小娃娃聲音小,沒勁,肚子餓了,那我們請他們吃什么呢?老師問問小娃娃,哦……,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放U盤,出示一碗香噴噴的面條,那我們今天就來當大廚師做面條給小客人吃吧。
(1)面條是什么做成的呢?(出示實物面粉)
放圖片:廚師揉面團——一個個面團——各種各樣的面
(2)面條的形狀?(細細的、長長的)
師:看看這個是老師做的面條(原味白面條),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來的么?
2、老師示范做面條的方法。
教師示范搓面條:
首先用把彩泥分成很多小團,然后用手掌將每個小團揉成小團圓,接著上下搓、前后來回的搓成細長條,用力要均勻,可不能讓面條斷額,面條的粗細要勻稱。
搓成各種品種:紅蘿卜面條、菠菜面條、蛋黃面條等。
附兒歌:小面團,手里拿,兩只小手揉揉它,上下輕輕搓,前后用力使勁搓,變成面條樂哈哈。
3、讓幼兒分成四組(橘紅色的紅蘿卜面條、白色的原味面條、綠色的蔬菜面條、黃色的'雞蛋面條)自己操作,老師巡回指導。——放輕音樂。
師:小朋友們趕緊一起來做面條吧,小娃娃們餓得等不及了。
4、煮面條
師:小朋友們,把我們搓好的面條煮一煮吧
5、一起請娃娃來吃面條吧。(喂面條)
師:小朋友在喂小娃娃吃面條的時候,地上掉了一些面條,地上掉這么多面條可不好哦,平時小朋友進餐時也不要掉飯粒,做面條的面粉和米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不能浪費哦。我們從小就要做個珍惜糧食的好寶寶。
五、活動延伸:
啟發幼兒想想,除了又細又長的面條,還能做出什么樣的面條?鼓勵幼兒自己做出來,如:寬寬的面條、彎彎曲曲的方便面、漂亮的蝴蝶面等等。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魚生活在水里,學會粘貼小魚。
2.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性。
活動準備
1.畫紙-魚缸里的魚
2.幼兒手工紙(小魚)若干。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畫紙-魚缸,引起興趣。
教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魚缸)
魚缸可以干什么用呢?(養魚)
可是,現在魚缸空著呢,我們養一些魚好嗎?
2.教師示范講解如何養小魚。
教師將小魚貼到魚缸上
看看,老師養了這么多小魚呢,它們游來游去的可開心了。
可是,還有許多魚缸里沒有小魚呢,你們愿意養小魚嗎?
3.幼兒動手操作,粘貼小魚,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完成作業。
4.布置成展覽館,一起欣賞大家養的小魚。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6
目標:
1.嘗試用各種線條為太陽寶寶設計發型,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2.愿意用點、線、面裝飾畫面,感受黑白對比的色彩美。
準備:彩色卡紙、油性筆。
(第四周:美麗的花瓶)
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線描畫獨特的美。
2.嘗試用點、線、面的裝飾手法表現燈籠的美。
準備:彩色卡紙、油性筆。
(第五周:奇妙的漢字)
目標:
1.通過裝飾漢字的技巧,體驗漢字的神奇。
2.利用漢字的形狀進行想象添畫。
準備:油性筆、水彩筆、白紙。
(第六周:神氣的獅子)
目標:
1.引導幼兒用多種裝飾的方法給獅子穿漂亮的衣服。
2.提醒幼兒點、線、面,可以配合使用。
準備:記號筆、白紙。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7
參與幼兒:10名
活動時長:30分鐘
活動安排:1入場與前引部分8分鐘;
2示范與討論環節7分鐘;
3幼兒實操彩繪環節10分鐘;
4幼兒作品展示與欣賞環節4分鐘;
5結束語部分1分鐘。
活動目標:1開發幼兒想象力與藝術鑒賞力;
2鼓勵幼兒將想象與實操結合,創作出自己的藝術作品。 活動準備:1動物園門一個,放映室門一個,
2收銀員一名,動物介紹員名牌、收銀員名牌各一張,
3投影儀,手形彩繪圖片若干,手繪視頻一個,
4彩繪用品三份(廣告色顏料,排筆),
5防水罩衣10件,不透水桌布兩張,桌子兩張,秀臺(大積木一組); 6手形彩繪圖片寫真8張
活動過程:
一、 幼兒買票進場——“神奇動物園”(動物園里播放著與動物有關
的歌曲);
二、 動物介紹員在場內迎接小朋友們
1問好,介紹自己,并請小朋友稱呼自己為姐姐。
2帶領小朋友參觀神奇動物園的動物們(ppt播放不同的手形彩繪
動物)
引導幼兒說出動物的名字,顏色(站著觀看)
三、 帶領小朋友走進“神奇放映室”
1“我們的神奇放映室里有一段非常神奇的動物小電影,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提前錄制好帶音樂的視頻)
2邊放視頻,動物介紹員邊講故事
3看完視頻,提問并討論:小朋友猜一猜,神奇動物園的動物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嗎?(是畫在手上的,學習詞語“手形彩繪”) 4討論:是用什么畫的呢?(用什么工具,并在討論中播放工具的圖片)
5討論:是怎么畫上去的呢?播放不同的彩繪圖片,分別講解 (畫的順序、畫的構圖、畫的顏色)
四、 老師示范
1展示自己用的彩繪工具;
2提醒彩繪時的必備裝扮—防水袖頭、防水罩衣,為什么要這樣 3邊示范,邊講解。
五、 詢問:小朋友自己想不想試一試?小朋友想畫什么動物?單獨提問2、3個小朋友
1你想畫什么小動物?
2先畫什么?(底色)你想畫的小動物是什么底色的?
3再畫什么?(頭部)眼睛畫在哪里?
4花紋畫在哪里?花紋畫什么顏色?
注:所有的互動提問都要求小朋友要指著自己的手臂上的具體位置。
六、 請小朋友自由選擇作畫的位置
1穿上罩衣
2認識桌面上的用具
3提規則——①認真的創作自己的彩繪作品;
②完成后請到作品展示秀臺上請各位攝影師拍照。 4小朋友自己彩繪,老師從旁指導(播放與動物、森林有關的背景樂)
七、 引導先畫完的小朋友到秀臺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拍照
八、 全部孩子完成,秀臺拍照后,坐回觀看視頻時的位置,欣賞自己
的作品(用ppt播放剛才的照片)
九、 動物介紹員表揚每一位小朋友的彩繪作品,說結束語:“小朋友
們今天來到神奇動物園游玩,不止參觀到了神奇的動物,還在自己的手臂上畫出了一個特別漂亮的動物朋友,小朋友們開心嗎?請小朋友們下次帶著爸爸媽媽一起到這里來體驗神奇之旅,好嗎?親愛的小朋友們再見!”
在音樂聲中,小朋友愉快的結束了神奇動物園之旅。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8
【教學目標】
1、掌握瓶子對稱特點的折剪方法,能較順利地剪出一個大小合適、造型好看的瓶子,并能進行美化與裝飾。
2、通過欣賞與感受活動,了解瓶子藝術的造型特點及其美化方法。
3、培養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體驗創造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感受瓶子藝術魅力,掌握瓶子對稱造型的剪法。
【教學難點】
剪對稱瓶子時,如何使瓶子的大小及外形美觀。
【教學準備】
教師:40張小白紙、課件、剪刀、圖畫紙。花瓶。
學生:剪刀、水彩筆,彩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穩定紀律,檢查用具。筆袋、彩筆、繪畫本、美術書、彩紙擺放整齊。
二、激趣導入。
1、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又走進這整潔漂亮的美術教室上課來了,看,今天老師講臺上多了一樣什么呢?(花瓶)漂亮的花瓶可以用來裝飾我們的環境。
2、師:這是一樓陶藝教室的陶泥花瓶,上面還畫著漂亮的荷花紋樣。那你見過哪些漂亮的花瓶呢?
指名說說。
3、師:從古至今呀,世界各地的人們就喜歡制作各種各樣的瓶子。它們不僅實用,而且非常精美,有的甚至還成了世界藝術珍品。如今,瓶子不光可以用來陳放物品,還用來欣賞。
欣賞:各種造型的花瓶。
長頸瓶、圓桶形、寬肩花瓶、瘦長形、葫蘆形、矮胖形、帶柄花瓶。
4、說說你最喜歡的花瓶。找找花瓶的共同點:對稱形。出示虛線。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對稱形。蝴蝶、動物、圖形、樹葉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說說花瓶的造型特點及制作過程,對稱圖形的特點,引發學生說說生活中對稱圖形的運用。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學生的生活積累。)
三、學習制作。
1、師:今天我們就要用彩紙來制作一個花瓶。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剪出一個左右對稱的花瓶呢?
2、指名學生講講、畫畫。師投影儀上示范畫一畫,剪一剪,指導繪畫時要畫的大些。畫兩種。再展示其它造型的花瓶。指導:如果要制作一個矮胖形的花瓶,我們可以怎么做:將紙橫著對折。
3、指導添加花紋。用以前學過的點線面來裝飾。
(設計意圖:在欣賞中逐步認識花瓶的造型特點,感受不同的造型帶來的不同的外形美,并且讓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提高審美能力。)
4、看書:看看書上的小朋友制作的花瓶造型。可以創作一個特殊造型的花瓶。
5、出示要求:剪一個有創意的花瓶外形,畫一畫貼一貼。
6、學生制作,教師巡視輔導。
四、展示作業(機動)
1、比一比誰設計的瓶子最美、最新奇、富有創意。
2、請學生將作業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自評互評:A、造型美的瓶子B、有創意的瓶子。
3、欣賞現代的漂亮花瓶。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9
一、課題:家鄉的奇石
二、課時:2課時
三、教學目標:通過觀賞和畫出家鄉的奇石,使學生加深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培養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并增強自豪感。
四、教學準備:
1、 學習用品:油畫棒、水粉顏料、圖畫紙等,鼓勵用其他的材料和工具。
2、 課前要求學生考察“臨朐奇石市場”,把自己認為最精美的奇石用攝影、速寫等形式記錄下來;師生共同收集有關奇石的圖片,開展“家鄉的奇石圖片展”活動。
3、 老師用不同的形式制作范畫4—5件。
五、活動過程:
1、 參觀“家鄉的奇石圖片展”, 交流信息。
(1)了解奇石市場,增強愛家鄉的自豪感。
我縣奇石市場是江北最大的奇石批發零售交易場所。市場在縣城龍泉路中段,占地2.7萬m2;主要經營紫金石、紅絲石、五彩石、龜石、木魚石、燕子石等當地品種;經銷安徽、河南、貴州、滇、鄂、四川、青海、新疆、西藏、內蒙古、遼寧、吉林、福建、浙江、緬甸、越南、阿富汗等國內外的名石珍品;還兼營根雕、書畫、古玩、花卉、盆景、工藝品等,商品輻射到全國各地及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或地區。 我縣有著優美的旅游環境、豐富的奇石資源、傳統的文化優勢、龐大的文化產業隊伍、促進了奇石市場的發展。全縣從事奇石、怪石開采、加工、運輸、銷售的專業戶已達6400戶,從業人員2.2萬人,市場年交易額2.2億元,是國內較大的奇石集散中心和文化交易市場。、連續兩年被評為“省級規范化文明市場”。
(2)、了解奇石種類,開闊知識視野。
我縣山丘多,地質結構復雜,巖石主要有片麻巖、混合花崗石、砂質灰巖、灰礫巖、玄武巖等,蘊藏著豐富的奇石資源。紅絲石系鈣質細砂巖。顆粒均勻,質堅而潤。色彩各異,紋理天成,千姿百態。目前常見有紅地黃絲、紫紅地褐絲、紅褐地紫絲、紫地黑絲等,尤以黃地紅絲、紫地黑絲者為上。臨朐彩石屬沉積巖,其石堅硬細膩、石玉間雜混合自然、結構奇妙。臨朐太湖石多分布在境內西南部山區。色以青、紅、黃為多,型以瘦、漏、皺、透、秀居首,形態生動,俊秀自然,古樸典雅,妙趣橫生。臨朐紫金石相傳有鎮宅、避邪、保平安之說,深受群眾的喜愛。該石呈紫色,間青綠花紋,有豆綠色圓眼,含瞳子、暈三、五層,有些部位映日泛銀星。除此,還有龜石、竹節石、燕子石、千層石、鐘乳石、沂山石、嵩山玉等,至目前,已發現的就有十多個系列、八十多個品種石,瑰麗而神奇,觀賞、實用價值頗高。
(3)、漫談奇石,增長見識。
奇石,又稱觀賞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稱之為水石,韓國稱之為壽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包括奇特的化石,礦物晶體和巖石等。奇石具有獨特的形態、色澤、質地、紋理。奇石具有觀賞、收藏及科研價值。古人云:“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賞石清心,賞石怡人,賞石益智,賞石陶情,賞石長壽。”觀賞奇石,要講究瘦、漏、透、皺、清、丑、頑、拙、奇、秀、險、幽等十二個方面,更主要是要從質、形、色、紋、勢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
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千百年來,國人的愛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風源遠流長,形成了一種傳統的賞石文化。并進而影響到海外諸國家和地區,時至今日,賞石漸成國際潮流。據統計,全世界至少有20xx萬天然奇石愛好者,并成立了國際愛石協會,國際自然藝術石愛好者協會等國際性賞石團體
2、 欣賞奇石范畫,師生共同探究繪畫方法。
抓住奇石不同種類的質地特點,選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如油畫棒或水粉等,大膽落筆,小心收拾,畫出自己喜愛的奇石作品來。
(1)、定位、勾畫輪廓:先畫石頭后畫幾座;
(2)、刻畫細節:重點刻畫最美、最感人的地方;
(3)、涂色均勻,大膽細心:主要形象和背景要和諧統一;
(4)、整體調整,小心收拾;
(5)、題字落款,寫下感想:包括奇石的題目、畫時想法、自己的名字等。
3、 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活動,組員分工合作或獨立完成后再組合成一幅有特色的畫都行。
4、 相互觀摩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議。
5、 小結:老師對整個活動過程(包括考察活動過程)作以簡要總評,重點表揚同學們的合作、探究和創新精神,并希望大家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善于發現家鄉中的美的事物,并把表現出來。
六、課后記:
本次美術活動持續時間為80分鐘,同學們在這一活動中,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從考察奇石市場,收集奇石資料,到繪制奇石作品等過程都情緒飽滿,全身投入,有的同學還寫出了參觀市場的體會,對司空見慣的奇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到了許多奇石知識,更值得一提的是同學們為自己的家鄉有如此精美的奇石而自豪。高巖同學在她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我從來沒有發現家鄉還有這么美的石頭,它不僅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而且還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它為我們臨朐贏來了很高的聲譽,創造了很多的商業機會。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熱愛自己的家鄉,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熱愛家鄉的奇石”。實際上,不論學生的作習作質量有多高,學生有這樣的體驗,這次活動就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更何況同學們帶著對家鄉的深情去完成活動任務的,作業質量一定是沒問題的。在活動中,孩子們創造性地運用了許多材料,如瞿夢笛、馬峻等同學用橡皮泥、吹塑紙版等制作的《姜太公釣魚》、《米芾拜石》非常自然質樸,充分顯示了孩子們的獨巨匠心。總之,在這一活動中,孩子們用自己的雙眼發現了美,用智慧和靈巧的雙手創造了美,盡享了創造的快樂。用王雅君同學的話說,就是:“這次活動我發現了許多美麗的奇石,我和同學用手中的畫筆,把家鄉的奇石表現的更漂亮,我對自己的家鄉更熱愛了!”
七、附部分學生作品: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10
一、教材分析
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皎潔的星光、五彩斑斕的燈光、千變萬化的焰火,閃爍的霓虹燈,金碧輝煌的高樓大廈,彩虹一樣的立交橋與忙碌的汽車使我們的夜晚變得更加美麗、迷人。本教材以此為描繪對象,啟發學生回憶夜晚的萬家燈火和五彩的節日焰火,給我們的居住環境披上了美麗的霞衣,感受現實生活的美好。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善于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識:認知黃色、橙色等明亮的色彩與深藍、深紫等深暗的色彩,了解明亮的色彩與深暗的色彩在同一畫面出現會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關系。
技能:學習使用色彩明暗對比、襯托的造型手段,運用水彩筆,油畫棒、彩色紙等美術媒材,采用剪貼、描繪等方法,創作表現家鄉或城市美麗夜景的藝術作品。
2、過程與方法
認知生活中夜晚景物與白天景物明暗、色彩的`不同,了解運用明亮的色彩與深暗的色彩在畫面互相襯托的方法,通過畫夜景掌握色彩的明暗對比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啟發學生感悟身邊的美,體驗生活的樂趣,大膽的運用藝術創作抒發內心感受,表達對生活、對家鄉的熱愛,培養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對夜景的觀察、回憶和感受,表現夜景的美感,認識深淺色使畫面產生的對比效果。
難點:巧妙使用亮色與暗色,運用對比效果使畫面表現出夜色的美感。
四、學習材料
課件、彩筆、油畫棒、黑色卡紙、剪刀、膠棒等。 五、教學設計 組織教學,師生問好(穩定情緒,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1、變魔術, 激發藝術激情
師:(黑板上出示準備好的畫)同學們,看看老師的這幅畫上有些什么?(樹、建筑)
其實在這幅畫中還隱藏著很多奧秘,你們想知道嗎?接下來,老師要變魔術了。
魔術表演:白晝變黑夜
演示:黑板上貼有依仗表現城市白晝的圖畫,畫面中老師事先用粉筆畫好了太陽、云彩等,只見老師用蘸滿黑色水粉顏料的大刷子在畫面上一刷,白晝立刻變成了黑夜,天空中出現了月亮、星星、煙花等。學生贊嘆不已。
師:今天我們就要一起去探訪夜的奧秘,來畫一畫夜景。(教師指向畫面) 出示課題:《畫夜景》 (設計意圖:心理學認為,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學好功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內驅動力,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學習才能有效。本環節我利用油畫棒和水粉顏料不相融的科學原理,在白紙上表演了一個色彩魔術。這樣的導入,巧創教學情境,營造一個神奇有吸引力的學習氛圍,不僅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感受夜晚的美。引發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更喚起學生對獲得知識的渴望。)
2、找不同,分析夜晚色彩明暗對比
師:老師這里有兩張天安門的圖片,我們來做一個“找不同”的游戲,看誰找到的色彩不同的地方最多。
教師分別出示天安門白天和夜晚同一角度的圖片。根據圖片找出天空、天安門、燈光等處色彩不同。
(設計意圖:對比分析晚景色與白天景色的不同之處,找出夜景的特點。)
3、欣賞感受,提煉夜景色彩
⑴ 接下來,老師當導游,帶大家去欣賞美麗的夜景,繼續探尋夜晚色彩的秘密。 多媒體欣賞:各種各樣寧靜的夜晚:城市、鄉村、海洋 ⑵ 逛了這么多地方,你對夜晚是否有了新的感知?在這些夜景中,你發現了哪些顏色?(黃色、粉紅、粉綠、藍色、紫色等)
⑶這些明度高的顏色在深色背景上給你什么感覺?你能用詞語來表達一下你的感受嗎?(鮮艷、明亮、對比強烈、五彩繽紛、色彩斑斕......)
⑷出示同樣的色彩,不同的背景,讓學生感悟亮色與暗色互相襯托形成的強烈對比。
教師總結:亮色與暗色產生強烈的明度對比,這就是美麗夜景的色彩秘密。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感受、表達三個步驟,讓學生逐步提升對夜晚美的體驗。特別是在欣賞部分,結合悠揚舒緩的音樂,寧靜優美的圖片,伴隨老師輕輕的吟誦,讓學生沉醉在大自然的風光美景中,有的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的合著音樂低聲吟唱,一起感受和體驗夜晚的美妙,這一切仿佛把學生帶進了充滿趣味和奇妙而又絕對真實的童話世界。)
4、教師示范
師:是什么讓高樓大廈擁有了這么多漂亮的顏色?是絢麗的燈光給他們披上了美麗的彩衣,使夜晚變得如此迷人,接下來老師來示范一下如何讓高樓大廈披上彩衣。
首先我們要選擇各種明亮的顏色,因為燈光的作用,一棟樓房顏色會比較多,也也可以有一種主色,配以少量的其他顏色,展示兩種處理效果的半成品。
(引導學生解決本科的重、難點,認識深淺色使畫面產生的對比效果,并知道如何利用顏色對比表現夜色的美感。這樣,不僅使課堂煥發了勃勃生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獲得了有力的翅膀。)
5.放飛想象——創造藝術作品 ⑴ 除了煙花,還有什么事物可以扮靚夜色呢? ⑵ 讓我們一起去尋找扮靚夜色的好方法。 多媒體欣賞:五彩繽紛的夜晚:彩燈、星月、倒影、閃電 ⑶ 欣賞學生、畫家表現的夜晚美景油畫棒畫、水粉畫、剪貼畫、水彩筆畫 提出問題: ①這些學生作品是以什么為內容來表現夜色的?給你印象深刻的夜色在哪里? ②從書上看,表現夜色都用了哪幾種方法?還有什么樣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要用繪畫的方法小組合作完成一幅美麗的夜景,你們可以自己分工畫房子、馬路、樹等。
6.春風化雨——感動生活藝術 ⑴展示評價 ①向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你畫的是哪里?畫面中都表現了些什么? ②欣賞其他學生的作品。交流經驗。 ⑵感動生活 欣賞其他學生的作品。你覺得那位小畫家的夜景最美? ②總結:原來,美麗的夜景就在我們身邊,生活是如此美麗,讓我們好好珍惜。 (設計意圖: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這樣才能使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本環節運用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家鄉夜景,把本課所學和生活顯示聯系起來,使學生產生共鳴,升華了熱愛生活的感情。)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11
一、教學目標
了解線是藝術造型的主要表現手段和線在美術造型表現中的運用與作用。運用直線、曲線、細線、粗線、長線、短線、實線、虛線、有規則的線和自由的線表現各種頭發。
通過欣賞、交流,學生充分認識和體驗線的特性及在繪畫創作中的作用,豐富視覺和審美經驗,培養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
二、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教師教學用書、中外優秀繪畫名作、學生作品圖片。 學生:鉛筆、水彩筆、油畫棒、紙。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和了解線在美術造型表現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大膽地運用各種線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
三、教學思路
根據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為了能順利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建議采用以下教學策略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一)運用“觀察比較法、啟發式談話法”,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界中線的種類,比如線有粗有細、有長有短。
(二)通過欣賞評述,利用“簡介強化法”,使學生在欣賞、觀察中,充分認識到線在美術造型中的運用,積累豐富的視覺和審美經驗,促進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三)運用示范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用各種手段表現人物頭發。
結束時可以展示不同類型的作品,開拓學生視野,鼓勵學生大膽表現。
四、導入階段
1. 播放課件《球的運動軌跡》。
思考:把球的運動軌跡連接,最終能形成什么?
2. 教師歸納小結:線是點的運行軌跡。與點和面相比較,線是最活躍、最富于變化最有個性的表現元素。
3. 出示中國畫線描圖片。
引導學生說說圖中主要是用什么來表現畫面的?
教師小結:看來線是表現造型的主要手段。這節課就和老師一起來研究一下“線與造型”。(教師出示課題——《線與造型》)
五、講解演示階段
1. 線和我們的生活也是分不開的。出示生活中跟線有關的圖片。
2. 說說你在生活中見過的其他和線有關的場景?
3. 組內交流:通過剛才的欣賞和交流,你發現線有哪些特點呢?
線的特點:直線 曲線 粗線 細線 長線 短線 波浪線 折線
4. 課件出示藝術家作品
觀察后說說藝術家們是如何運用這些線的?
5. 教師小結:
線的組合:
水平垂直傾斜水平波浪垂直拆線自由組合
有規則的排列:整齊、有秩序,富有節奏的美感。(出示圖片)
自由性的組合:自由、優美、富有創造性。在創作時,根據物象的特性,啟發引導學生可抽象地表現畫面。(出示抽象作品圖片)
剛才同學們說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線條,其實我們人的身體上也有線條,最明顯的就要屬頭發啦。
6. 多媒體出示不同發型的圖片,用頭發作比喻,直發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鬈發又有什么樣的感覺?教師戴假發演示。
7. 教師找學生作模特,然后簡單演示怎樣畫人物,如何用不同的線表現不同的發型,并板書繪畫步驟。
8. 學生看教材第11 頁“表現人物頭發的學生作品”,拓展學生創作思維。
六、發展階段
現在老師給大家當一回模特,請同學們給老師設計一款發型,看誰是最優秀的設計師。(學生動手嘗試用不同的線來表現人物頭像,提出可以畫自己的同學,畫時重點表現人物的頭發。)
七、展示與評價
展示優秀學生作品,讓學生互相說說誰畫得更好,頭發畫得怎么樣,還應該怎么改進。評選出優秀設計師。
八、課堂小結
通過同學們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家對線已經十分了解,并且能用線來表現頭發的造型,我們可以把今天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以后的作品創作中,讓我們的畫面更加豐富。
1. 能否找出線的特性與組合規律。
2. 能否感受到線與造型是分不開的,并用線的多種組合方式來表現人物的頭發。
3. 能否大膽地創作出新穎的作品,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
第6課 讓剪影動起來
教學目標:
1、學習用黑色卡紙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藝術的特點。
3、增強對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了解。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皮影的圖片、文字資料。
2、準備黑色卡紙、針線、竹條、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選擇幾個傳統劇目或故事(民間故事、成語故事)。所選擇的劇目或故事,內容和情節應簡單、易懂。
第一課時
一、引導階段。
1、學生之間交流搜集到的有關皮影的圖像和文字資料,談談他們所知道的皮影知識。
2、分組討論皮影戲中人物的造型特點。(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
3、指導學生
觀察教科書上的圖例、技法點擊欄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過程,想一想皮影該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針線縫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裝上木棍。
二、發展階段。
1、將學生根據劇目或故事,分成8組,分小組進行構思、合作創作。(提示學生要根據故事的內容和情節來考慮人物的造型特點。)
2、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3、未完成的可以在課后接著制作。
4、準備下節課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樣表演。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12
單元名稱:形狀的游戲
編者的話:找找、剪剪、拼拼、貼貼做張彩紙來畫畫,不涂顏色作品也會很漂亮。
體驗:在拼貼中感受類似色的和諧、對比色的強烈。
欣賞:感受色紙上作品的美感,激發同學學習的欲望。
活動一:
尋找顏色類似的彩紙拼貼成底紙,在描畫中體驗色彩的和諧美。
活動二:
在用類似色拼貼的底紙上剪貼小塊的互補色紙,感受色彩的和諧與對比。尋找身邊的物品寫生在拼貼的彩紙上,并用淺色的油畫棒裝飾,作品的色彩就更豐富了。
拓展:同學能依據繪畫的主題運用類似調和、對比調和拼貼底紙進行描畫,并添涂色彩豐富畫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拼貼中感知類似調和與對比調和,在描畫中掌握先整體后局部的描繪方法。
過程與方法:同學在小組協作中找到色彩相似的紙剪一剪、拼一拼,感受色彩的和諧與對比。嘗試用水筆描畫、寫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中提高同學的協作意識,感受畫面色彩的整體美。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感知類似色和互補色,剪出不同形狀的彩紙拼貼組成和諧的底紙。
難點:能在色紙上,先整體后局部的描繪事物,運用線的疏密、添畫粉色增加畫面的色彩。
教材分析:
本課屬造型要素單元的內容,同學對色彩的和諧一般不容易感知,但是已經了解了三原色,認識了三間色。借助游戲找一找類似的顏色容易激起同學對類似調和的感受,通過小組協作完成拼貼以此提高同學的合作意識,降低涂色的難度,提高同學學習的興趣。在和諧的底紙上描畫同學熟悉的內容,掌握先整體后局部的描畫方法,運用線的疏密豐富畫面的色彩,體驗底紙色彩的和諧美。
同學感知類似調和后,請同學找一找與類似調和的底紙相對比的色彩,嘗試剪貼小塊
互補色拼貼在底紙上,體驗色彩對比調和的美感。啟發同學尋找自身身邊的物品組成一組靜
物進行寫生,并能用淺色油畫棒裝飾作品豐富畫面的色彩層次。
欣賞導入:
1、 欣賞畫家的作品感知作品整體的色調。運用多媒體放大作品的局部,發現作品中的類似色和對比色。
2、 欣賞生活中的物品感知設計中色彩的和諧與對比。例如:超市的廣告、網頁、書包、鉛筆盒等等。
中間環節建議:
1、 色彩游戲找一找類似色:同學分成四人一組,每組提供一種色彩相同的底紙和一疊彩色紙,
要求同學找出和底紙相似或類似的色紙,比一比那組同學找到的色彩紙最多,并在討論交流中認識類似色。
2、 合作拼貼:每組選擇四張和底紙類似的色紙,每個同學一張。教師示范隨意的用一條直線分割彩紙,選擇一塊形狀貼在底紙上。自身貼好后可和同組學員交換類似色紙,繼續分割一次,選擇適合的形狀再貼在底紙上,豐富底紙的色彩。
3、 嘗試描畫:通過多媒體演示,協助同學回憶先前描畫過的事物,(例如:斑馬、長頸鹿、交通工具、高高的樓房)嘗試用單色水彩筆在有色紙上畫自身熟悉的事物,并學會運用線的疏密表示畫面的色彩層次,體驗色彩的和諧美。
4、 色彩游戲找對比色:四人一組,復習拼貼一張類似調和的底紙,紙找一找與底紙色彩相對比的色彩。,比一比那組找到的對比色最多。在討論交流中認識對比色。選擇一組自身喜歡的對比色用直線剪下一小塊拼貼在底紙上,體驗“萬綠叢中一點紅”似的對比調和。
5、 組織靜物畫一畫:尋找身邊的物品(例如:書包和文具的組合,鞋的組合,瓶花,椅子的組合等等)每組布置一組靜物,可以是單個物體、可以是大小有對比,有前后的兩個物體,依據同學的自主布置進行寫生練習。先用鉛筆描畫出寫生物體的基本形,再用水筆直接在描畫的`基本形上邊觀察邊描繪出物體的細節,掌握由整體到局部的描畫方法。
6、 涂色裝飾:在描畫好的作品上用油畫棒皴畫上白色,增強畫面色彩的層次感。
教學評價建議:
1、 小組展示評價:每組的作業展示在同一版面內構成色彩統一的組畫。欣賞各組的作品在討論交流中感受藍綠調的寧靜美、紅調的熱烈跳躍、黃調的明朗等不同的感受。
2、 對比欣賞:類似調和和對比調和的兩組作品擺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欣賞、感受類似色的和諧、對比色的跳躍。
3、 個別展示:開個小型的畫展,同學能品評不同色調作品的美感,能介紹自身作品的設計意圖。
拓展建議:
同學能依據自身的創作主題,主觀能動的拼貼有色調的底紙。能依據色調的意境描繪對象,能用有油畫棒皴畫上淺色,豐富畫面的色彩層次。
教學準備建議:
教具:多媒體、瓶花、展板。
學具:彩紙、鉛筆、水筆、油畫棒
背景資料:
色彩調和: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色彩有序、協調地組織在一起,使人的視覺和心里感到滿足的色彩搭配。
類似調和:包括同一調和近似調和兩類,都追求色彩的共性,使色彩關系趨于統一和諧。
對比調和:在強烈變化的同時,組成和諧統一的色彩。
色彩的面積與調和:小面積地使用高純度色彩可以使畫面和諧、統一。
色調:對象在特定光源和環境條件下的畫面色彩相互對比相互影響形成多變統一的關系。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1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油不溶于水。
2、培養、激發幼兒動手操作及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學習、認識、理解詞匯:融合、分離。
4、探索各類繪畫材料的特性(水粉顏料、油畫顏料、蠟筆等
教具:
1、清水、牛奶、紅色水、藍色水、油各一小杯。
2、圖片一張、一盆清水、一個空盆
學具:
1、桌面:一小碗油、紅色水、黃色水、藍色水各半杯
2、桌底:一盆清水、一個空盆
3、每位幼兒兩個透明杯、一把小勺。
4、記錄筆;大記錄表,標有油水標記的杯子。
活動過程:
一、鞏固已有知識經驗
1、出示水提問:水是什么顏色的?
隔著玻璃杯,透過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圖片上內容。以此幫助幼兒理解:水是透明的。
請小朋友自己進行歸納總結,說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無色、透明、可以流動的。再出示牛奶提問:剛才水顏色是無色,那請小朋友說一說牛奶是什么顏色?幼兒歸納總結。
2、練習盛水、倒水的方法師:請小朋友們將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輕輕的將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誰的本領最大,可以不讓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二、融合小實驗。
1、師: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紅色水會變成什么顏色?幼兒進行猜測。
幼兒進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確結果:清水中加入紅色水后就變成紅色水了。同樣方法,了解清水與黃色混到一起后的變化。
學習新詞匯:“融合”
2、幼兒動手操作,請個別幼兒展示。
請幼兒新詞匯“融合”對于剛才的操作進行總結和歸納
三、油水分離小實驗出示花生油
師:請小朋友說說老師手上的花生油是什么顏色的?
通過觀察知道花生油是黃色、透明的。
師:如果讓它和水放在一起會有怎么樣的變化?
幼兒進行預測、探索。
師:為了證實小朋友們的設想是否正確,現在還是請你們進行小實驗。將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會發生怎么的結果。幼兒動手操作、攪拌。
由幼兒進行總結。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油和水是分離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
四、通過操作感知油、水攪拌后分離的現象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攪拌時的現象和停止后的現象,并作記錄。用竹簽攪拌時是什么現象?停止后是什么現象?
2、幼兒操作說出實驗結果。
學習新詞匯:“分離”
教師小結:油不溶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油比水要輕。
五、操作實驗二:去油污師:那有沒有什么辦法把水和油溶到一起呢?
幼兒討論這就要用到我們的洗滌用品(和幼兒一起把洗滌用品認識一下)幼:洗發水、牙膏······師:哪個洗滌用品能幫我們的忙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老師的手帕弄上了油漬,請大家幫老師洗洗,看誰洗得最干凈。
每組請兩名幼兒來選自己認為洗得最干凈的洗劑用品,讓幼兒動手洗。小結:實驗證明,洗潔精、堿面洗的最干凈,去油污最好。
六、交流實驗結果:
教師:請大家先找你的朋友說說你的實驗。(每組選擇一個有代表的記錄貼在記錄統計單的結果一欄里)。
教師:你剛剛是怎樣做實驗的?結果是怎樣的呢?他們是怎么排隊的?(幼兒自由表達講述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果。)
教師小結:原來不論是把油倒在水里還是水倒在油里還是用筷子攪動,最后結果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他們都是分離的,油是不溶于水的。那么為什么油不溶于水呢?
因為水重一些,它沉在了下面一層;二油稍微輕一些,所以就浮在了水面上。
七、生活中的油水分離現象。
油水分離畫。
回家你可以問問你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也可以自己去試試,下次再來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14
教學目的:
1:初步掌握人物變形的方法,進行人物變形練習。
2: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在了解人體主要結構基礎上初步掌握變形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分析人體結構,導入課題
1:復習導入
四年級時,我們學過畫人物,誰能說出人體的大致結構?
2:出示課件,加深了解
:人體的主要結構包括頭、軀干、四肢、骨胳外面包附著肌肉,人體的各部分由關節相連結。
二:新授
1:設問:變形人物與平常生活中見到的人有何不同?你是從哪些地方認出是一個呢?
板書:抓住基本結構:頭、軀干、四肢
2:討論變形方法
(1)省略法
a:用課件打了人物寫生和變形畫
b:找出不同之處(變形畫五官沒畫,衣上的褶皺沒畫)
變形畫中的一些細節部分沒畫出來,省掉了,誰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
板書:省略法
(2)夸張法
a:用課件人物寫生畫和變形畫
b:設問:寫生畫中大姑娘的頭發給我們什么感覺?(長)變形畫長發畫得更長,像樣有意夸大人物的主要特征,這種變形方法叫什么?(夸張法)
運用夸張法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形象鮮明,如把圓的畫得更圓,胖的畫得更胖....
(3)添加法
a:打出一張學生變形畫作品
b:設問:這張變形人物畫,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兒?(人本來只有兩條腿,現在這個卻有十幾條腿了)
c:像這樣,在原有形象上添加的方法叫添加法,如千手觀音就是一個例子。
(4)綜合法
以上方法可單獨使用,也可綜合使用。
三:教師示范
四:學生作業,老師行間指導
五:講評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寫生窗外的景色,進行景物寫生要素的指導。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記憶以及構思、造型用色等繪畫的綜合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的審美感受能力或豐富的想象。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寫生窗外的景色,進行景物寫生要素的指導。
【教學準備】錄像、圖片、兒童優秀美術作品。
【教學過程】
一、播放錄像中的窗外景色,引導學生初步欣賞,導入本課題。
二、學生回憶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1、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嗎?有什么特色?
2、有時候當你倚著窗戶往外望還會有什么感想?
三、欣賞兒童優秀美術作品學習別人繪畫優點:
1、看看內容。
2、畫面的構圖。
3、畫面的藝術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現手法處理的)
四、組織學生觀察窗外的景色并指導寫生要素:
1、觀察取景:進行取舍,避免面面俱到。
2、示范寫生要點,強調構圖的安排。
3、深入刻畫,進行畫面的處理。(簡單說明)
五、學習要求:
1、寫生窗外的景色。
2、也可以根據想象,畫窗外的各種景色。
六、分組寫生,師作實際指導。
七、展示作業,引導觀摩互相交流評價。
八、拓展:課余有時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紙制作可以打開的窗戶。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16
美術活動:泡泡畫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多種顏色吹泡泡,并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美術教案-美術活動:泡泡畫。
2.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每組1份分別用多種水彩顏色著色的洗潔凈,每人一根吸管。
2.范畫:泡泡畫1張。
3.每人1張作畫卡片。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玩捉泡泡的游戲,引起幼兒興趣。
二.出示范畫,引導幼兒觀察。
(出示范畫)師:瞧!這畫上有各種顏色的圓圈圈,多漂亮呀!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么話出來的嗎?
三.出示工具材料,教師演示泡泡畫的過程,幼兒教案《美術教案-美術活動:泡泡畫》。
1.這里有五種顏色的吹泡泡用的水,他們是紅色、黃色、綠色、蘭色和紫色。還有吸管,用吸管蘸上顏色水后就可以吹出美麗的泡泡畫。
2.教師演示泡泡畫
(1)將吸管一頭蘸上顏色,舔一下。
(2)對著紙,輕輕地吹出一個泡泡,紙上就留下一個彩色的泡泡。
(3)不要總用一種顏色吹,要經常變換顏色吹出不同顏色的泡泡。
四.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現在請小朋友來吹泡泡作畫,要求把畫紙上都畫滿泡泡。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幫助幼兒掌握吹泡泡的方法,完成吹畫作業。鼓勵幼兒把空白畫紙都畫滿。提醒幼兒注意衛生,不要把染色的泡泡吸入嘴中。
五.表揚幼兒作業,并將幼兒作業展出,外出繼續玩捉泡泡游戲。
美術教案-美術活動:泡泡畫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17
教學目標:
1、初步清楚餅干的形狀
2、學習黏貼,進一步提高孩子操作的綜合能力。
3、體會成功的愉快。
教學預備:
1、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餅干數個。
2、供孩子動手操作的教學材料;擦手的毛巾8條。
3、視頻展示臺。
4、小狗狗木偶。
教學過程:
1、孩子觀摩種種外形的餅干,請他們說說餅干的外形。幼兒教師總結餅干的形狀特點。
2、幼兒教師簡易述說餅干的制作過程。
孩子品嘗餅干說說餅干的味道。
3、展示小狗狗木偶,聞聞講:“我聞到了香香的餅干,我的肚皮餓啦,想吃餅干。”
讓孩子想方法。
4、幼兒教師展示動手操作教學材料,在視頻展示臺上出示,并演示黏貼過程(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各黏貼一張)
5、孩子動手操作,要求每一種外形都黏貼到盒子中。幼兒教師巡視來回指導。
6、將孩子的作品在展示臺上出示。
7、孩子把“餅干”贈送給小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