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通用8篇)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3、能伴隨音樂做各種小動物的動作。
4、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大家庭,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一套;背景圖一幅;投影儀一臺;錄音機和詩歌朗誦的磁帶VCD一片;電腦三臺;幼兒操作用具2人一套
活動指導:
一、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小朋友模仿小動物的動作進場。
二、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剛才模仿了哪些小動物呀?天黑了,小動物們找不到家了,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的家在哪嗎?”出示“家”的背景圖,嘗試討論“圖上有哪些景物?他們各是誰的家?”;同時,幼兒2人合作,把小動物送回家,并互相交流(要求說出地方是家)
三、請個別幼兒上來將小動物送回家(投影儀),并說出“藍藍的天空是小鳥的家”。
四、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的學這首兒歌“今天老師也編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1、詩歌里講了哪些家?
2、這些家分別是誰的家?(幼兒邊說,教師邊操作課件)
3、教師播放錄音,幼兒邊學習兒歌邊用動作進行表演
五、嘗試仿編詩歌:師“藍藍的天空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
幼兒自由發言,先互相交流,再告訴大家。
六、分組活動:
1、看電腦中的VCD圖片進行仿編
2、提供小動物圖片看圖進行仿編
3、能力強:畫圖仿編
4、能力弱:復習所學的兒歌
七、在音樂聲中,大家一起到戶外仿編兒歌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幼兒園建立了圖書館,但我發現本班幼兒對圖畫書閱讀的興趣并不濃,報名辦理“幼兒園圖書館借閱證”的孩子也只有11名。分析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南于他們體驗閱讀樂趣的機會不多,對閱讀沒有深刻的認識。基于此,我認為借幼兒同圖書館開館之際,帶領孩子們到圖書館看書,將是一個引導他們感受閱讀樂趣的契機。于是,我通過帶領幼兒參觀圖書館,讓幼兒感受閱讀的樂趣,激發他們進入圖書館閱讀的愿望和初步培養幼兒遵守圖書館各種規則的意識。
活動目標:
1、體驗閱讀圖畫書《維利床下的鬼》的樂趣,激發來圖書館閱讀的愿望和興趣。
2、初步了解幼兒同圖書館是藏書、看書、借書的地方。
3、初步了解在圖書館閱讀的規則。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在圖書館準備圖畫書《維利床下的鬼》《好安靜的蟋蟀》和已經閱讀完畢的《三個強盜》。
2、經驗準備:借幼兒園圖書館開館之際,教師從圖書館借閱《貓太噼哩噗嚕在海里》《三個強盜》等幾本充滿趣味的圖畫書,與幼兒一起分享,激發幼兒閱讀圖畫書的興趣和參觀幼兒園圖書館的愿望。
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對圖書的閱讀興趣。
難點:初步了解閱讀的規則并嘗試遵守。
活動過程:
一、走進圖書館之前的準備活動
1、引導幼兒發現圖書館的指向標。
教師:哪個小朋友能發現去圖書館怎么走?
幼兒:(指著箭頭說)走這里。
幼兒:這上邊寫著“圖書館”。
隨后幼兒順著箭頭指向來到幼兒園圖書館門口。
2、討論圖書館的作用及閱讀規則。
教師:你們知道圖書館是做什么用的嗎?
幼兒:是用來看書的。
教師:在圖書館看書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呢?
幼兒:安靜,要一頁一頁地翻閱,看完后書要放回原處。
二、圖書館里的活動
1、認識圖書館的兩位老師。
介紹圖書館的兩位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向他們問好,告訴幼兒如果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可以請這兩位老師幫忙。
2、認識不同類型的書。
(1)認識大書:出示大書《白羊村的美容院》,讓幼兒感知大書的特點。
教師:你們覺得這本書和我們平時看的書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很大,就是站在最后的小朋友也能看到書的畫面。
教師:看看這本書的封面上有什么?
幼兒:有不同顏色的小羊,有小河。
幼兒:老師,我們家有這本書,是《白羊村的美容院》。
教師:是《白羊村的美容院》,可以讓爸爸媽媽帶你們來這里借閱。
(2)認識帶聲音的書:出示《好安靜的蟋蟀》。
教師:請幼兒猜一猜這本書會講什么樣的內容。
幼兒:“蟈蟈”“蛐蛐”……
教師:翻閱到書中的最后一頁,讓幼兒聽一聽書中發出的叫聲。幼兒非常安靜,專注地聽著從書中發出的聲音。
教師:我忘了這本書是從哪里拿的?
教師帶幼兒認識熟悉一下書的標志與柜格的對應:這本書應該放在這里,你是怎樣知道的?你看到了什么?
(3)認識英文及日文書。
(4)介紹正常大小的圖畫書。
教師拿出《維利床下的鬼》與幼兒共同閱讀。
教師:看看這個小朋友在干什么?他睡著了嗎?你們想一想他為什么沒有睡著?
幼兒:他在睡覺,可是沒有睡著!
幼兒:他害怕!
幼兒:他后邊有鬼!
教師:那你們知道什么是鬼?你們怕鬼嗎?我們看看這個叫維利的小朋友怕不怕鬼,同時介紹作者及出版社。
教師翻到在有眼睛的一頁時,孩子們神情緊張地盯著畫面,屏住呼吸,紛紛來猜測媽媽是否看到鬼了。當幼兒發現媽媽看到的是老鼠時,都笑了。
3、幼兒自主閱讀,體驗閱讀的快樂。
(1)分散閱讀。
孩子們自由選擇圖畫書閱讀大約10分鐘,觀察孩子選書并給予相應的閱讀指導。
(2)分享——我看了什么書?
通過分享,使幼兒感受到圖書館的書非常多,是一個藏書的地方。
4、解還書、借書。
一位教師來還《三個強盜》一書,并請圖書館的老師再推薦一本有意思的書書,宋老師推薦了一本《魔法師爸爸》。通過老師的還書、借書使幼兒了解借閱規則。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1)初次帶幼兒參觀圖書館,陌生的環境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新鮮的刺激;由于選擇的圖書故事情節比較曲折,因此幼兒在活動中情緒比較愉悅,參與熱情也比較高。
(2)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能夠感受圖書館的氛同,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同時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閱讀規則,活動的目標基本達到。
(3)對幼兒一些意外而迫切的需求的滿足(如幫幼兒找到《哪吒鬧海》這本書),更加強化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2、活動中的不足:
幼兒在圖書館閱讀的過程中,表現出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如交談、跑跳等。這些可能和幼兒關于閱讀規則的前期經驗不足有關,如果能夠在參觀圖書館之前讓幼兒去參觀真實的圖書館,或者看一些圖書館閱讀的錄像,強調圖書館的規則,也許他們會有比較直觀的感受。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以在以后的活動中,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培養。在活動中,當幼兒爭著在地毯上看書的時候,可以讓他們體驗一下很多人在地毯上擠著看書時的感覺,也許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規則的作用。
主要內容:
1、活動中教師對圖書的選擇與講述到位。從類別及內容上講,教師選擇的圖書適宜,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教師對所選擇的圖書了解深入,如在講《維利床下的鬼》一書時,有些內容的節奏非常快,有些節奏則非常慢,速度契合故事的情節發展,幼兒完全被吸引到故事當中去了。
2、教師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以確定下一步活動。觀察幼兒看書時的表現,可知他們對圖書館的閱讀規則并不了解,應在閱讀后組織幼兒對圖書館的規則進行討論,會更為有效。
3、教師的教態以及與幼兒的互動自然順暢。去圖書館的路上,教師拉著幼兒走過去,輕聲介紹,給人以溫馨之感;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應答,雜而不亂。
4、在圖書館要遵守安靜閱讀的規則,而在圖書館和幼兒一起大聲閱讀圖書是否適宜還需探討。
綜合評析:
1、教師目光敏銳,抓住適宜的時機生成活動。活動來源于教師對本園特有的“幼兒圖書館”這一教育資源的關注,以及圖書館開放后本班幼兒興趣不大、熱情不高的現狀分析,教師敏銳地抓住這一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思考,進而設計了一次生動、自然、流暢、富有意義的教育活動。這樣的活動是幼兒需要的,是基于幼兒已有經驗的,是有發展性的。
2、靈活的教育策略使活動流暢開展。親切的談話讓幼兒輕松地了解了圖書館的內容;圖畫書的共同閱讀讓幼兒感受在網書館閱讀的快樂;集體的討論與教師的示范讓幼兒初步了解了圖書館的閱讀與借閱規則……各個環節的策略運用適宜,教師的提問引導簡潔,使活動自然而有序地開展,身臨其境的真實觀察與閱讀體驗讓幼兒喜歡上了圖書館,有效地達到了活動目標。
3、教師個人反思中對于活動中出現的“幼兒表現出不遵守圖書館規則”的現象進行了反思,并對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教師的這種發現問題與尋找原因,從原因出發解決問題的反思方式值得學習。但教師僅從自己的認識水平出發來分析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若教師反思小組就這個關鍵問題來共同反思,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分析則能更加客觀深人地幫助教師找到問題的根本與解決問題的適宜途徑。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內容
我在長大
重點領域
語言
相關領域
藝術
活動目標
1、通過兒歌、故事,比高矮等多種方式,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已長高、長大。
2、愿意與同伴中交流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
3、感受到成長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活動,發現自己已有的變化。
難點:
大膽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活動中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幼兒成長冊、小時侯的照片成套。
2、收集幼兒去年穿過的鞋、襪等、小孩、公雞、青蛙的對照圖片。
活動過程
一、看圖說話導入活動。
教師:“小孩、公雞、青蛙小時侯是怎樣的,比較一下他們小時侯和現在有什么不同,兩三人結伴,”
教師:“一人一句輪換著想想說說:我們小時侯和現在不同的地方。”
二、收集去年穿過的鞋襪、戴過的手套和帽子,試著穿戴一下,談論各自的感想。
三、故事:我長高了
討論:“小猴到底長高了沒有,小猴子該在哪里測量?”
四、和同伴比高矮
1、兩人比高矮——身體站直背對背。
2、三人、四人比高矮——兩個兩個輪換著,身體站直背對背。
3、一組小朋友排排隊比高矮——議論:我們一組誰最高?誰最矮?
五、歌曲笑呀笑
學唱歌曲《笑呀笑》,按歌曲中的角色,隨著音樂節奏做動作模仿。
活動延伸:我們會長高
將長條紙一折四,在第一格畫臉,第四格畫腳,畫好后拉開,畫手和身體,按此方法,選擇不同長度的長條紙畫人,從矮到高地排一排。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有序地觀看圖書、閱讀畫面,基本理解畫面的人物形象的故事情節。
2、初步學習根據畫面的提示,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小熊的語言,認讀漢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3、感受小熊珍惜樹木、關心他人的真情,體驗關心他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會玩音樂游戲《小熊是誰》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出故事
師:小朋友,你認識小熊嗎?你知道小熊的家住在哪里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熊住山洞》。
二、幼兒自主閱讀圖書。
1、一天,熊爺爺要小熊去砍大樹造間木房子,小熊砍樹造房子了嗎?下面請小朋友打開畫冊。、,一頁一頁地接著往下看。
2、幼兒打開畫冊,自主地閱讀圖書,教師在幼兒閱讀過程中,觀察了解幼兒的閱讀情況,并請一兩位幼兒在集體面前說說:你在書里看到了什么?
三、出示用實物投影儀放大的幼兒用書,幼兒欣賞故事《小熊住山洞》
老師邊講述故事,邊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圖書,讓幼兒了解書中的主要內容。并提問:
1、故事里有誰?小熊的家住在哪里?熊爺爺對小熊說什么?
2、你能看出來這是什么季節?小熊走進樹林,樹林是怎樣的?小熊說什么?(帶領幼兒認讀書上的漢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并說一說小熊的心里話)
3、后來,小熊和爺爺住在哪里?它們快樂嗎?為什么?
4、森林里的動物為什么送花給小熊?它們為什么要感激小熊的語言。
四、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得閱讀故事,鼓勵幼兒有表情地講述小熊的語言。
五、組織幼兒討論,理解故事內容。
1、師:你喜歡小熊嗎?為什么?
2、我們應該怎樣向小熊學習呢?
通過討論使幼兒明白,小熊愛護樹木,寧可住山洞,也不砍樹,我們小朋友更應該愛護樹木,不損壞樹木。
六、音樂游戲:誰是小熊
1、通過提問引出故事。
教師:小朋友,你認識小熊嗎?你知道小熊的家住在哪兒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熊住山洞》。
2、幼兒自主閱讀圖書。
教師:一天,熊爺爺要小熊去砍大樹造間木房子,小熊砍樹造房子了嗎?下面請小朋友打開畫冊,一頁一頁地接著往下看。
幼兒自主的閱讀圖書,教師在幼兒閱讀過程中,觀察了解幼兒的閱讀情況,并請一兩位幼兒在集體面前說說:你在書里看到了什么?
3、演示用實物放大的幼兒用書,幼兒欣賞故事《小熊住山洞》。
教師邊講述故事,邊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圖書,讓幼兒初步了解書中的主要內容。
(1)故事里有誰?小熊的家住在哪里?熊爺爺對小熊說什么?
(2)你能看出來這是什么季節?小熊走進樹林,樹林是怎樣的?小熊說什么?
(3)后來,小熊和爺爺住在哪里?他們快樂嗎?為什么?
(4)森林里的動物為什么送花給小熊?他們為什么要感激小熊?
4、教師帶領幼兒完整的閱讀故事,鼓勵幼兒有表情地講述小熊的語言。
5、組織幼兒討論,理解故事內容
1)、你喜歡小熊嗎?為什么?
2)、我們應該怎樣向小熊學習呢?
6、音樂游戲:小熊是誰。
活動反思:
這一活動開始前,我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顏色寫下了“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為了方便孩子能清楚的認讀。出乎所料,絕大多數孩子已認識了這幾個漢字。這讓我發現其實孩子們已認識了不少漢字,因此我把這個活動的重點練習了看圖識字。我先講了一遍故事后,讓幼兒找一找這個故事中你認識哪些字,也教了怎樣利用熟識的字驗證自己指認的字沒有錯過。
通過三遍練習,不但幼兒會完整地、一字不漏地講述故事,每個孩子還都生怕開小差而找不準字的位置,所以特別認真,儼然一個識字的小學生,整個活動也取得得相當好的教學效果。由此也讓我感悟到,中班的孩子對漢字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些已識字不少的孩子也帶動了其他小朋友回家認讀簡單的漢字,在全班形成了良好的識字氛圍。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傾聽故事內容,并表演故事中的情節,理解故事中的個別詞語:安慰、埋怨、手足無措。
2、通過故事,讓幼兒知道:“當朋友遇到困難時,千句安慰,萬句埋怨,不以伸手拉朋友一把。
二、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張,動物圖片:小猴、狐貍、小白兔。
2、竹竿一根。
3、字詞:安慰、埋怨、手足無措。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許多小客人,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啊?(師依次出示動物圖片:小兔,小猴,狐貍)
師:今天天氣可好了,小動物們可高興了,小兔子、小猴子、小狐貍在草地上玩捉迷藏的游戲,可是玩的正高興的時候,小兔子撲通掉進了河里,哎呀,小朋友們想想看,如果你是小兔子掉進了河里,心里會怎么想?會說些什么呢?
(二)引出故事:
師:今天,老師要講一個關于小兔落水以后的故事。故事《小兔落水后》。有一天,小猴子、小狐貍、還有小兔子在草地上玩捉迷藏的游戲,可是小兔子一不小心踩在了梯臺上,哧溜一聲滑進了河水里,小兔在水里掙扎著,一邊喊“救命啊。小猴子看見了,忙安慰小兔說:小兔子,別害怕,要勇敢的與河水作斗爭,勇敢的向岸邊游去,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小兔子還在水里掙扎著。這時狐貍看見了,埋怨小兔子說:“小兔子,你看你,平時老師說了要注意安全,可你就是不聽,現在好了吧,看你怎么辦?”這時,小山羊忙趕了過來,小山羊不會游泳,它急的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噯,它看見草地上有根竹竿,伸進了河水里,小兔子一把抓住了竹竿,小羊把小兔給拉上了岸。
小兔子很感謝小山羊。老師知道了,批評了小猴子和小狐貍,并告訴他們說:當朋友遇到困難時,千句安慰,萬句埋怨,不以伸手拉朋友一把。
師:我的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們告訴我: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師:是誰救了小兔子?【小山羊】。小山羊想了一個什么辦法把小兔子給就上了來的?怎么做的呢小山羊?
師: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表演。
師:剛我們聽了故事里,小猴子和小狐貍也想了辦法,可是它們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
(三)第二遍傾聽故事。
師: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告訴我,小兔子落水后,小猴怎么說的?(出示字詞“安慰”)
師:你會用安慰來說一句話嗎?
師:可是小猴子說了以后,小兔子還是在水里掙扎著對不對?
師:小狐貍看見小兔子落水后,它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埋怨的動作。(出示字詞“埋怨”)
師:你會用埋怨來說一句話嗎?
師:小狐貍是埋怨小兔子,小猴子給小兔子安慰了,它們都做了,可是小兔子得救了嗎?它喜不喜歡這種方法?不喜歡。為什么?
師:那么小山羊來后,它不會游泳,它看見小兔落到了河里,它是怎么樣?(出示詞語“手足無措”)
師:那你會用手足無措來說一句話嗎?
師:那小山羊想到了什么辦法呢?想到什么辦法?
師:那小朋友們說說看,這個故事,誰的辦法最好?為什么?
師:那我們要學習誰呢?那小猴子和小狐貍它們只是說了沒有動手去做,那如果你看到小兔子掉河里了,你會用什么辦法去就小兔?
(四)分組表演。
師:下面我想請我們小朋友們分組表演這個故事。
師:那你們知道故事里,老師是怎么對它們說的啊?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老師的話:當朋友遇到困難時,千句安慰,萬句埋怨,不以伸手拉朋友一把。當朋友遇到困難了,不要只會說,而不去伸手去做。小朋友們有沒有懂得這個道理啊?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小熊乘飛機》是看圖講故事,通過引導幼兒觀察一定順序的、有具體意義、形象生動的單頁單幅畫面,以觀察圖片來了解故事內容,并了解乘飛機的基本常識和注意事項,從而對幼兒進行綜合局部特征猜測整體這樣一種思維方式的啟蒙教育。《小熊乘飛機》這個故事內容所營造的氣氛充分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并在看圖講述過程中從頭至尾一直強烈牽動著幼兒的心。
活動目標:
1.了解乘飛機的過程,感受先進交通工具為生活帶來的方便。
2.能正確排列關于登機順序的圖片,并按順序完整的講述登機的過程。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引出主題
1.誰坐過飛機?坐飛機的感受是什么?
2.做哪些事情才能順利登機?
小結:飛機是空中交通工具,它幫助人們快速的到達很遠的地方。但是要乘飛機必須去機場,所以很多大城市都造了機場方便人們出行。
二、傾聽故事——了解登機的順序
今天小熊要去坐飛機看他的爸爸啦,我們一起看看它坐飛機前要做哪些準備。
1.熊媽媽把飛機票換成了什么?山羊大叔把小熊媽媽的行李放到了哪里?
小結:小熊去機場做飛機,先要把機票換成登機卡,把行李交給機場服務人員,接受安檢后登機。
哪些東西不能帶上飛機?(集體討論)
小結:他們是文明的乘客,通過安全檢查后才登上飛機。為了大家的安全,我們都應遵守機場的規定,不帶違禁物品上飛機。(違禁物品:槍、刀、打火機、煙花爆竹、瓶裝水、酒精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輻射的。)
2.小熊終于乘上飛機了,我們一起看看飛機里是什么樣的?它在飛機上做了哪些事?
了解飛機上的設施。為什么要系安全帶?
3.熊寶寶去完洗手間后它想弄明白什么?飛機上的小便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4.小熊覺得坐飛機怎么樣?
5.看完這個故事,你能來說說到底怎么坐飛機嗎?
小結:原來乘飛機前要做很多事:首先要把機票換成登機卡、然后把行李交給機場工作人員、最后通過安全檢查后才能登機。但小熊覺得乘飛機真開心。因為飛機上有好吃的、好喝的、還可以看書或者睡覺。不過下飛機時可別忘記去傳送帶邊取行李。
三、排圖講述——按順序完整講述乘機過程
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把《小熊乘飛機》故事排排說說。看看哪張在前,哪張在后?比比哪組說的對又好!
小結:今天我們跟著小熊一起了解了怎么乘飛機。乘飛機真是又快又舒服。但是為了大家的安全,我們必須遵守機場的規定。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古力和古拉,并把蛋變成蛋糕的樂趣,觀察畫面,敢于表達。
2、感受古力和古拉一起動腦筋想辦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古力和古拉的PPT;
2、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哇,小朋友們今天教室里來了這么多的客人老師,那先請小朋友們和客人老師打招呼吧(幼兒和老師們熱情的打招呼)今天啊,不光是來了很多的客人老師,老師我今天還帶來了兩位好朋友。
二、基本過程:
你們瞧(出示古力和古拉的圖片)他們是誰啊?(幼兒回答)他們還有一個非常洋氣的名字呢,他們的名字是古力和古拉,他們是一對非常好的朋友,每天都在一起,瞧,他們今天又出去了。他們走著走了,咦?發現了一個什么呢?(出示雞蛋的圖片)提問幼兒:這是什么呢?(雞蛋)哇,這么大的雞蛋你們覺的可以干什么呢?(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哎呀,這個大雞蛋可以做這么多的東西,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做個大蛋糕你們覺著怎么樣?(幼兒回答)可是,古力和古拉有一個問題,這么大的蛋糕怎么拿回家呢?你們有沒有好的辦法呢?(幼兒回答)你們這么厲害啊,那咱們一看古力和古拉想到什么辦法呢?(出示古力和古拉運送雞蛋的圖片,一共四幅圖片,請幼兒一個一個的觀看,并說出可行與不可行)原來這些辦法都不可以,那怎么辦呢?這個可是難不住兩只小老鼠哦,你們瞧(出示古力和古拉把做蛋糕的工具運送到蛋糕的地方)他們想出了什么辦法呢?(幼兒觀察圖片回答)哦,原來兩只小老鼠把做蛋糕的工具都拿出來了,這個辦法不錯哦,那我們和古力和古拉一起做蛋糕吧,播放音樂和幼兒一起做蛋糕,你們覺的做蛋糕要先加什么呢?(幼兒回答)你們想做什么樣的蛋糕就做什么樣的。漂亮的蛋糕做好了,那做好的蛋糕下一步干什么呢?(出示烘烤的照片)哇,好香啊,你們聞道了嗎?瞧瞧這么香的蛋糕把森林里的小動物們全都招過來了,(出示一起分享蛋糕圖片)他們在干什么呢?(幼兒回答)這個大大的蛋糕這些小動物們吃了心理課高興啦,古力和古拉的心理也非常的開心,這一次問題又來了(出示用完工具的圖片)那這些工具要怎么辦呢?你們有沒有好辦法呢?(請幼兒回答)咱們一看古力和古拉是怎么樣做的(出示蛋殼車的圖片)咦,他們是怎么樣做的啊?(幼兒回答)哦,原來他們是做了一個蛋殼車啊,把所有的東西全都運回家了,這一天過的真的是太棒了。
三、結束部分:
兩個好朋友古力和古拉,真的是太棒了,這個好聽的故事,我希望小朋友們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你們說好嗎?
活動反思
首先對這一節課來說,看著視頻老師的語言組織上和上課的表情,是我需要學習的,老師上課的語言很簡潔,每一句話都是干練明確,而我上課的時候總是會問一些幼兒無關緊要的問題,比如:我要上這一節課,開始出示圖片的時候我會說,這是兩只小老鼠,對嗎?直接把圖片上展示的內容說出,而不是讓幼兒去觀察,還有總是會說:“是不是啊?對不對啊?這樣的字句,這是我存在最大的問題。
孩子們一定都會喜歡有聲有色的故事或者是一節課,那么我在上課的時候都是一個表情從開始到結束,老師的表情也是我要學習和改正的。
對于這一節課來說,按照視頻模仿下來的,還算不錯,但是在出示古力和古拉是怎么把雞蛋運回家的這一環節,我省略的很多,每一個圖片沒有讓幼兒仔細的觀察,很著急的就一帶而過,可能會讓孩子們有所困惑為什么是不可以的。上課很著急這也是我的一大缺點,沒有耐心讓幼兒有足夠的時候去觀察圖片或著是在進行某一個環節的時候總是想著快點進行下一個環節導致是我來題幼兒說出。
通過這一次的學習,我的收獲也是很多的,以后要經常看看視頻聽聽老師的課,從中學習補自己的不足。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初步學會朗誦詩歌,體驗詩歌的節奏美;
2.認識一些秋天的水果,知道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
二、活動準備:
1.盤子一個。
2.各種秋天的水果:核桃、龍眼、蘋果、橘子、香蕉、獼猴桃、柿子、梨。
3.梨子、葡萄、橘子、綠蘋果、紅柿子等剪好的圖片和大盤子圖片幼兒人手一份。
4.膠水。
三、活動過程:
1.聽秋天的音樂,如活動室。
2.提問: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
教師說: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我今天就給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水果,小朋友們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水果呀?
3.教師總結:其實秋天就是一只大盤子呢?
現在就把小朋友們剛才說的各種水果編成了一首好聽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叫《秋天果子多》。現在我們就來聽聽吧!
4.幼兒學念詩歌
a.第一遍:教師邊念兒歌,邊在大盤子圖片里貼水果。念完時把水果拿下來。
b.第二遍:放慢速度,教師念一句幼兒念一句,在念的同時貼上一個水果,直到念完貼完為止。
c.讓幼兒一起參與。請一位小朋友上來貼水果圖,幼兒集體念詩歌;
d.幼兒個別練習:請一位幼兒把手中的水果圖片按照詩歌內容,邊念,邊貼到大盤子圖片上。
5.幼兒制作水果盤:請幼兒每人貼一個水果盤。
6.教師說:現在果子已經裝到秋天這個大盤子里了,我們把水果盤送給客人老師好嗎?(好)
小朋友們送水果盤給客人老師的時候要記得念《秋天果子多》這首詩歌給客人老師聽哦!
附詩歌:
秋天像只大盤子,盛滿各種甜果子。
綠蘋果、紅柿子,黃澄澄的大梨子。
串串葡萄賽珠子,像燈籠的是橘子。
秋天是只果盤子,人人喜歡吃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