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精選16篇)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帝、少”5個生字,會寫“帝、曰”5個生字。
2.理解文言文中實詞“少女、溺、故、堙”的意思。
3.讀通、讀順古文,讀出適當的停頓和節奏,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古文的語言特點。背誦課文。
4.通過文白對照,讓學生掌握《精衛填海》的文言大意,懂得故事背后蘊涵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按照文言文的節奏正確朗讀,并讀出韻味。背誦古詩文。
2.理解文言文中實詞“少女、溺、故、堙”的意思。通過文白對照,理解文言文內容。
【教學難點】
1.了解精衛填海的故事,懂得故事背后蘊涵的精神。引導學生知道怎樣的行為是勇敢的行為。
2.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6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重點)
2.理解文言文中實詞“少女、溺、故、堙”的意思。(難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故事導入,走近《山海經》
1、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特別愛讀書,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現在,我來考考你們,你們都讀了哪些神話故事?
師:你們知道的神話故事真多呀!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一個個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書嗎?(課件出示:《山海經》)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訴他們。
二、資料介紹
簡介《山海經》
《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匯編。
聯系自己讀的神話故事,了解神話的特點。師:大家回憶一下自己讀過的神話故事,你覺得它與我們身邊發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說,教師引導。(出示課件:讓我告訴你。)
小結:現在就讓我們走進《山海經》,讀一讀幾千年前的神話故事,感受故事語言的韻味。(板書:精衛填海)
【設計意圖】
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讀準確。
(1)師:請同學們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感覺難讀的地方就反復多讀幾遍。
(2)生自由朗讀,老師巡視的時候,幫助學生解決生僻字的讀音。
(3)同學們,這些文字都是幾千年前的語言,那時的語言顯然不同于我們現在的話,誰來說說你在讀這段文字的過程中有什么感受?
(4)我們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艱澀,難讀,這么難讀的古文,誰來試一試?指名讀,引導大家注意傾聽并糾正讀音。
(5)指導學生讀這些句子時應該適當停頓,讀出節奏。
2.聽范讀,注意停頓及節奏。
3.借助停頓,讀出節奏。
學生再讀,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和節奏,讀出古文的韻味。
方法指導:
根據意思調整順序理解文言文
理解古漢語中的一些句子時,有的要進行調整,翻譯時才會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通順的講述。
運用:如“女娃游于東海”調整為:女娃于東海游。
學生自由練習,評價激勵:同學們,你們已經讀得很有味道了。
2.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3.學習生字詞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炎帝少女名曰溺水不返
(重點指導生字:帝:“帝”和“締”是形近字,都讀“dì”;
少:在本課讀“shào”,不要讀成“shǎo”;
曰:“曰”和“日”是形近字,不要讀成“rì”應讀“yuē”;
溺:不要只讀一半音,不要讀成“ruó”;
返:“返”和“反”是形近字,都讀成“fǎn”;)
②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復讀。
注意聲母易讀錯:溺(nì)帝(dì)少(shào)
韻母易讀錯:曰(yuē)。
(2)學習多音字:少(shǎoshào)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②讀一讀:在萬惡的舊社會,多少(shǎo)少(shào)年都在資本家的工廠了活活累死了。
(3)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精衛小女兒。
少女傳說中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
炎帝神話中鳥的名字。
溺因此。
故溺水,淹沒。
堙填塞。
(4)齊讀課文。
4.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借助注釋,了解故事內容。
借助注釋,默讀思考,了解課文內容。
讀不懂得地方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也可以問老師。
匯報:課文寫了什么?從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本文講了女娃在東海溺亡之后化為精衛鳥立志填海的故事。.)
(3)梳理課文思路
練填空:課文根據事情發展順序可分為(“游東海”),(“溺不返”),(“銜木石”),(“堙東海”)4個環節。
四、學習“會寫字”
帝、曰、溺、返、銜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溺”屬于“左窄右寬”;“銜”屬于左中右結構;“帝”是上下結構的字上小下大;“返”是半包圍結構的字,書寫時要注意筆順。“曰”是獨體字,書寫時要勻稱。)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溺、銜”。
溺:整體要寫緊湊,兩個弓字上邊要扁小、下邊的豎要長、右邊弓字稍大些。
銜:三部分都要寫窄,左邊是雙人旁,右邊是兩橫、豎鉤在下橫處起筆。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朗讀、指讀,讀熟了課文,讀出了節奏、韻味。掌握了字音,學習了本課生字,理解了詞語含義,并掌握了識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讀完這篇課文,讓我們真切地感受面對困難不害怕,堅持不懈貴堅持。
六、當堂檢測
七、課后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
2.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重點)
3.通過文白對照,讓學生掌握《精衛填海》的文言大意,懂得故事背后蘊涵的精神。(難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初讀了《精衛填海》這篇課文,你們都知道了什么?
(《精衛填海》是一個神話故事。)(板書:精衛填海)
過渡:我們再回到課文中。看看文中都寫了什么?從文中找到同學們上節課想知道的問題。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鞏固了新知。
二、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自由讀課文,思考:精衛是個什么樣的人?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板書:意志堅定,不屈不撓,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起因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這句話點明了文章要講的人物,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少女”是小女兒的意思。相傳女娃是太陽神炎帝最鐘愛的女兒。)
精衛填海的起因是什么?在文中找出來。
2.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
指導朗讀,理解詞義。
“精衛”神話中鳥的名字。形狀像烏鴉,頭上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傳說是炎帝的小女兒溺水身亡后的化身。“溺”溺水,淹沒。
(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板書:起因:溺而不返)
(二)經過
畫出描寫精衛填海的句子。
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我們知道了炎帝的小孩子去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小鳥,名叫精衛。精衛天天從西山銜來……和……投進大海里?。那么她為什么要這么做呢?你認為精衛能把大海填滿嗎?
(能,雖然精衛填海的精神可嘉,但神話反映的是上古先民美好的愿望,因為他們無法戰勝自然、解釋自然,所以將愿望付諸神話中,這是神話的本質。精衛填海的最后結局只是精衛鳥銜西山木石以填東海,沒有點明它填平了大海。)(板書:經過:以堙東海)
四、復述故事
借助注釋,想一想怎樣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生動,然后講給別人聽。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
2.問答方式導讀,不添字不漏字。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誰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后來她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小鳥,名字叫做--(精衛)。精衛天天從西山銜來什么和什么,(小樹枝和小石子)投進哪里的大海里?(東海)
3.學生自由讀,復述故事。
【設計意圖】
通過復述故事,達到背誦的目的。
4.配樂齊讀。
師總結:同學們,你們的朗讀真是韻味十足啊!老師就獎勵大家看段動畫片吧!(播放《精衛填海》動畫)
五、感悟品質
1.想一想這個神話表現了遠古人怎樣的精神?
(通過“常”字表現了精衛的持之以恒的勇敢的精神。同時也反映出來了古代勞動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強烈愿望。)
2.在這個故事中,你從精衛身上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板書:堅持不懈)
3.教師小結:同學們既欣賞精衛的善良勇敢,又欣賞大海的美麗,假如你是
勇敢的精衛,運用21世紀小學生的智慧,你會怎樣減少洪水的發生呢?(生發言)。
六、課堂小結
1.大家為精衛想了這么多的好方法,精衛一定很感謝大家,讓我們學習精衛的勇敢善良,一起來維護地球,減少災害的發生。最后,讓我們再一起把這篇課文讀一遍。
2.指導背誦
七、當堂檢測(選做)
1.說說人們通常在什么情況下贊揚精衛填海的精神?(教材課后題第3題。)
2.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八、課后作業(選做)
推薦閱讀有關神話故事。
板書設計
13精衛填海
起因:溺而不返
精衛填海 堅持不懈
經過:以堙填海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1.本課中靈活運用網絡資源讓語文與自然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對學生成功的進行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2.在教學中抓住這些關鍵詞語,牽一發而動全身,窺一斑而知全豹,這是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智慧。例如:“溺”的講解是學生知道故事的起因。
不足之處:
1.朗讀不到位。沒有讓學生進入了情境,感悟到了精衛的勇敢。
2.我在課堂上的語言不夠富于激情和感染力,沒能將學生心底的聲音呼喚出來,在課后小練筆這一環節,有一小部分同學發揮的不夠好,如果能讓學生結合實際談出精衛的精神在學習上放光,那樣會更好。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說說、演演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精衛鳥的由來,能用不同的語氣、語調表現大海和精衛不同的角色形象,感受精衛鳥不怕辛苦、堅持不懈的精神。
3.樂意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堅持不懈做過的事情。
4.欣賞并理解故事,能在集體前復述故事。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師:在蔚藍的大海上,有一只小鳥,它從哪來?它在大海上飛來飛去干什么?
(引導幼兒猜測)
師: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
(二)看PPT課件學習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故事第一段,了解精衛鳥的由來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精衛是誰?它從哪來的?
師:看到精衛鳥每天飛這么遠去銜石頭和樹枝填海,你想對它說什么?
2.欣賞第二段,理解大海和精衛鳥的對話
師:大海是怎么說的?
師:大海為什么嘲笑精衛?誰來用嘲笑的語氣學一學大海說話?(鼓勵幼兒說出“嘲笑”的語氣)
師:精衛鳥聽了大海的嘲笑有沒有停下來?對,它繼續這樣做著,它怎樣對大海說的?
師:精衛說出這樣的話說明它很堅定、自信,我們也來用精衛這種堅定自信的語氣說說看!(鼓勵幼兒用堅定的語氣自信地說)
師:請男孩子來做大海,女孩子來做精衛,我們來說說看!(交換角色說一次)
3.理解故事中精衛的堅持不懈
師:精衛每天早起飛去銜石填海,都來不及喘上一口氣,它這樣做累嗎?會厭煩嗎?(引導幼兒體驗精衛銜石填海的辛苦)
師:可是精衛鳥為了能把大海填平,它有沒有因為累或厭煩而放棄呢?
師: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精衛鳥的這種精神?
師:是的,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停息,明明知道很難實現還要堅持去做,這就叫“堅持不懈”。
(三)遷移經驗,說說自己堅持做過哪些事情
師:你平時做事情會堅持嗎?你做過什么事情是像精衛這樣堅持不懈的?(請個別幼兒來說自己堅持做的事情)
師:把自己堅持做過的事情講給聽課的老師聽一聽!(幼兒下去講)
師:有一句話叫“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如果你們做任何事情都能像精衛鳥這樣堅持,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
(四)完整講述故事,結束活動
師:讓我們回去把這個《精衛填海》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他們也知道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道理,好嗎?
附改編故事:《精衛填海》
相傳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字叫女娃。她特別喜歡大海,經常到大海里去游泳,海里的大魚小魚都羨慕她長得美。有一次,當她玩得正開心時,忽然一陣大風吹來,一排排的浪花洶涌而來,一個巨浪一下就把她淹沒了。女娃的靈魂化成了一只鳥,名字叫精衛,精衛痛恨這片大海奪去了她的生命,它決心想把這片海填平。每天一大早,精衛鳥就飛到很遠很遠的山上,用嘴銜小石頭或小樹枝,然后飛呀飛飛到大海上,投下小石頭或小樹枝,來不及喘上一口氣就繼續去銜小石頭和小樹枝了。
大海看到了嘲笑它說:“你想用這些小石頭或小樹枝把我填平嗎?哈哈,那是不可能的!”精衛鳥不聽它的嘲笑繼續這樣做著,它對大海說:“哪怕是干上一千年,一萬年,干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終將把你填平!”精衛飛翔著、鳴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山上去銜石子和樹枝。她銜呀,扔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停息。
后來,精衛生出許多小鳥,小精衛和它們的媽媽一樣,去銜石填海。直到今天,它們還在大海上做著這樣的工作。
小百科: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后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3
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 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 你們想知道精衛是怎樣填海的嗎?
3 板書課題:精衛填海(讀題,認讀“精”“衛”)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讀課文。鼓勵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
2 聽讀。播放朗讀錄音,要求:聽準字音,聽清故事內容。
自主互動、認讀生字。
1 出示本課生字詞
你認識哪些詞語,找出來讀一讀。(學生自讀詞語)
誰喜歡當小老師帶讀,請你來教教大家吧!(學生當小老師帶讀)
2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讀不認識的字,然后交流識字方法。
3 生字全認識了嗎?請小組長把生字卡片分給小組的同學,請你們來教教同學或考考別人。
4 師出示生字卡片,認讀,比一比誰是班里的識字大王。
5 組詞游戲并選擇詞語說一句話。
多種形式,讀通課文。
1 師帶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聽讀不認識的字)
2 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并進行評議)
3 開火車讀課文。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4
教學分析:
本篇課文是中國神話故事的經典之作,這個故事圍繞精衛及其子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讓人感受到其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的品格。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段介紹精衛填海的原因。第二段講精衛用什么填海。第三段是全文的重點段,主要講述了海神和精衛之間的對話。這段文字與課文中的插圖相呼應,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海神的樣子是憤怒的,感受到這種情緒,應注意在讀這一段時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從精衛平靜、堅定的表情中能感受到讀精衛的話時要用堅定的語氣來讀,在朗讀中體會精衛那種堅強不屈的性格。第四段寫的是精衛的子孫們日夜堅持填海。從“不管多大的浪,仍日日夜夜地填海”可以體會到精衛的子孫們堅忍不拔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字,會寫7個字。
2、注意積累詞匯。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神話故事,感受精衛及其子孫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10個字,會寫7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感受精衛及其子孫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的精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本劇頭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會本課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激趣導入,釋題
1.出示詞語:神話
誰認識這個詞,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同學們知道這個詞什么意思嗎?我們一起到字典中查找一下
神話:遠古人們集體創作的神導故事
大家說一說你們都知道哪些神話故事?(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夸父逐日……)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神話故事——精衛填海
2.讀課題,釋題
精衛:神話傳說中的小鳥相機學習生字“精、衛”
那么,精衛為什么要填海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神話故事吧!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課文,生畫出生字,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課文,檢查生字的讀音,糾正字音
4、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和生詞認讀(指名讀、領讀、齊讀)
傳 淹 奪 勇 傳說 淹沒 奪去 勇敢 精衛
(2)分析字形并結合字義組詞
左右結構的字:傳、精、淹
上下結構的字:奪、勇
獨體字:衛
5、寫字指導
勇:第四筆是橫折、不是橫折鉤
完成課后題(讀一讀,會寫的寫下來)
作業: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一說故事的內容?②寫生字、生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通過朗讀感悟,使學生體會精衛不怕困難、意志堅強、舍己為人的品質。
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5
復習檢查,鞏固生字。
1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讀。
開火車讀。
仔細觀察,指導書寫。
1 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
讀一讀,小組討論:如何記住這九個字?
讓學生當小老師說說記字的方法。
2師重點指導“與”、“仍”、“夜”的書寫。
3 觀察其他幾個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與同桌交流。
4 生練習書寫生字。
感情朗讀、感知感悟。
1 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自然段?找出來再讀一讀。
2 指名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自然段?
3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課外延伸、拓展想象。
1 學了這個神話故事,你將如何評價精衛呢?想對她說些什么呢?
2 小結。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6
這是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神話故事,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我們主要學習精衛勇敢的精神。但一個學生的發言引發了我的思考,學生說“老師,精衛很笨,石頭丟到海里,海水不是越漲越高了嗎?”我猛然意識到,千百年來留給我們的文化應注入新的活力了。于是,我問道:“如果你是精衛,你會怎么做呢?”孩子們一下活躍起來了,有的說:“我用抽水機把水抽干。”有的說:“我用汽車拖石子、磚頭。”而對孩子的話語,我沒有做任何評判。首先我肯定了他們比精衛要聰明,接著,我引導學生思考:海水抽到哪里去呢?抽干了水對我們有什么壞處?把石頭、磚頭扔到海里,海水會怎樣?學生一想,是呀,這辦法并不好。這時,心急的孩子坐不住了,一個個抓耳撓腮的,我適時畫了一個海與堤岸的平面圖,與他們共同分析,海水是漫過堤岸才危害人的,怎樣讓他不危害人呢?這時,幾個孩子恍然大悟,我們可以把堤岸修結實些!
誠然,精衛的勇敢值得我們學習,但我們若不能一分為二的看問題,還去學習精衛的子子孫孫填海,我們的國家又怎能飛速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將生活與教學緊密相連,賦予教材時代的活力,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形成樂于探究,敢于發問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讓他們能思考、會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表達出個人見解,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這不正是新課該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嗎?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學生自由讀,教師范讀,領讀、配樂朗誦等不同形式的朗讀基礎上,學生能夠 讀通、讀順古文,讀出適當的停頓和節奏,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古文的語言特點。
2、學生能借助“小卡片”,了解精衛填海這個神話故事的內容,形成自己的感受。
3、借助溫馨點擊,學生能感受到神話故事精衛鳥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 熏陶。
4、借助活動廣角,讓學生讀詩,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力講故事。
學習重點:
1、按照文言文的節奏正確朗讀,并讀出韻味。
2、了解精衛事跡的同時,感悟她不屈不撓的精神魅力。
學習準備:
老師需要廣泛閱讀精衛與《山海經》的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好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走近《山海經》
1、同學們,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孩子特別愛讀書,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現 在,我來考考你,你都讀了哪些神話故事? 生說。
師:你們知道的神話故事真多呀!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一個個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書嗎?
(課件出示:《山海經》) 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訴他們。
2、簡介《山海經》
《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匯編。
3、聯系自己讀的神話故事,了解神話的特點。
師:大家回憶一下自己讀過的神話故事,你覺得它與我們身邊發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說,教師引導。(出示課件:讓我告訴你。)
小結:現在就讓我們走進《山海經》,讀一讀幾千年前的神話故事,感受故事語言的韻味。
二、初讀《精衛填海》,了解神話故事。
1、自由朗讀,讀準確。
師: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20頁,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讀一讀這段話,把句子讀通順,感覺難讀的地方就反復多讀幾遍。 生自由朗讀,老師巡視的時候,一定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解決生僻字的讀音。(3分鐘左右)
師:同學們,讀完了嗎?你讀了幾遍?這些文字都是幾千年前的語言,那時的語言顯然不同于我們現在的話,誰來說說你在讀這段文字的過程中有什么感受?(生談,難讀,生字多)
師:我們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艱澀,難讀,這么難讀的古文,誰來試一試?指名讀,引導大家注意傾聽并糾正讀音。(2名學生即可)
2、教讀難讀的句子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能把幾千年前的古文讀下來,老師發現讀這些句子時我們應該適當停頓,讀出節奏,下面,老師讀一遍,大家感受一下。 師配樂范讀,生注意傾聽。教師領讀兩遍。
3、借助停頓,讀出節奏。 同學們,現在,你可以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一讀,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和節奏,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出古文的韻味。
學生自由練習,評價激勵:同學們,你們已經讀得很有味道了。
4、借助注釋,了解故事內容。
師:如果能夠對照文中的注釋,粗知這段話的大意,再去讀的時候,就會能讀出古文的意思了。 同學們借助注釋,默讀思考。讀不懂得地方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也可以問老師。(3分鐘)
同學們,你們能讀懂嗎?老師考考大家,文中寫的精衛鳥什么樣子? 配樂齊讀。
師總結:同學們,你們的朗讀真是韻味十足啊!老師就獎勵大家看段動畫片吧!(播放《精衛填海》動畫)
三、溫馨點擊,了解精衛的精神
過渡:古人給我們留下了這么好的一個神話故事,那么古人是想用這個神話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呢? 學生談自己的看法。
1、自讀“溫馨點擊”,了解精衛精神。
師:我們課本21頁的“溫馨點擊”中的話一定會給你更多的啟發。 生自由朗讀2分鐘,然后交流。
2、小結過渡:同學們,你看,我們通過閱讀溫馨點擊,對精衛又有了怎樣的認識?你從精衛的身上學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問題) 生談,(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
四、 活動廣角
1、結合課文圖畫,讀一讀這首詩,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把故事講給小組內的同學聽。同學們講的真好,老師把這個故事講給你聽,作為對你們的獎勵!師講故事。老師講的怎么樣?
2、老師這里還有幾幅圖片,大家觀察圖片,試著說一說這些神話故事的名字。
五、作業;
1、把今天的古文讀給家長聽一聽。有興趣的同學在家長的幫助下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古文版神話故事讀一讀。
2、課下讀一讀自己喜歡的神話故事,在單元結束時我們召開故事會,看看誰知道的神話故事多,誰講的最精彩!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8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很重視對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時時刻刻給學生以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嘗試自己學、自己發現、自己體驗。具體表現如下:
一、激發興趣。
針對中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我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呈現傳統文化,營造和諧、富有童趣的學習氣氛,如以圖激趣,以看動畫片引入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本篇課文的學習。這樣一改學古文枯燥無味的狀況,調動起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積極性,讓學生能自覺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注重閱讀。
學生認讀古典神話文本的難度較大,我結合學古詩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古文。先掃清字詞障礙,讓學生讀順句子、讀通文章,再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去感悟,使古文的學習化難為易。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興趣,還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深入感悟。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詳解重難點語句,引導學生準確把握精衛的形象,深刻理解精衛填海的精神,并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暢談啟發和感悟。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9
《精衛填海》是一篇神話故事,文字不多,重點描寫了精衛的執著精神。這樣的精神在愚公的身上也存在。教學時抓住文章中關鍵詞語,對比體會大海之大和精衛之小,體會對比懸殊,體會精衛填海的決心與勇氣。
導課時問學生曾見過什么樣的大海?
學生答: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望無際的大海、蔚藍的大海、風平浪靜的大海......
這一環節設計有兩個目的,一作為一個語言訓練點,提高學生表達能力;二為后文對比“大海之大”“精衛之小”埋下伏筆。
抓住第二自然段“天天”體會精衛從不間斷,無論天氣如何,忘記饑餓勞累,日日夜夜銜石子、樹枝來填海。這是面對強大欺辱時的無畏,這是弱者執著的抗爭!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逐漸體會精衛的內心世界,走進它的精神王國。
文章中的關鍵詞語就是一串珍珠項鏈中最閃亮的珍珠,它藏著作者的情感,傳遞著豐富的內涵,表達著某種精神,訴說著不一樣的情懷。教學中抓住這些關鍵詞語,牽一發而動全身,窺一斑而知全豹,這是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智慧。在日后的語文課堂當逐漸提高自己慧眼識“關鍵詞”的能力,以一點想開去,讓學生找準點,深挖井,收獲汩汩的思想甘泉。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10
教學分析:
本篇課文是中國神話故事的經典之作,這個故事圍繞精衛及其子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讓人感受到其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的品格。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段介紹精衛填海的原因。第二段講精衛用什么填海。第三段是全文的重點段,主要講述了海神和精衛之間的對話。這段文字與課文中的插圖相呼應,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海神的樣子是憤怒的,感受到這種情緒,應注意在讀這一段時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從精衛平靜、堅定的表情中能感受到讀精衛的話時要用堅定的語氣來讀,在朗讀中體會精衛那種堅強不屈的性格。第四段寫的是精衛的子孫們日夜堅持填海。從“不管多大的浪,仍日日夜夜地填海”可以體會到精衛的子孫們堅忍不拔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字,會寫7個字。
2、注意積累詞匯。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神話故事,感受精衛及其子孫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10個字,會寫7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感受精衛及其子孫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的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本劇頭飾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會本課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激趣導入,釋題
1、出示詞語:神話
誰認識這個詞,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同學們知道這個詞什么意思嗎?我們一起到字典中查找一下
神話:遠古人們集體創作的神導故事
大家說一說你們都知道哪些神話故事?(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夸父逐日……)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神話故事——精衛填海
2、讀課題,釋題
精衛:神話傳說中的小鳥相機學習生字“精、衛”
那么,精衛為什么要填海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神話故事吧!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課文,生畫出生字,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課文,檢查生字的讀音,糾正字音
4、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和生詞認讀(指名讀、領讀、齊讀)
傳 淹 奪 勇 傳說 淹沒 奪去 勇敢 精衛
(2)分析字形并結合字義組詞
左右結構的字:傳、精、淹
上下結構的字:奪、勇
獨體字:衛
5、寫字指導
勇:第四筆是橫折、不是橫折鉤
完成課后題(讀一讀,會寫的寫下來)
作業: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②寫生字、生詞。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11
在教《精衛填海》時,課后有個思考題:精衛是只怎樣的鳥兒?按照課文內容的指引,有的孩子回答精衛是一只勇敢的鳥兒,他敢于同奪去別人生命的大海較量。而另一些孩子卻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一個孩子說精衛是一只笨鳥,大海那么大,能填平嗎?
非累死不可;另一孩子說,大海也有生命,精衛不該心胸那么狹窄,與大海不共戴天,不分晝夜地將銜來的小石子和小樹枝投進大海想填平它呢?我覺得他們的回答都很有價值。回答精衛是勇敢鳥兒的學生,他從課文中學到了正義感,體會到勇敢的品質;回答精衛是笨鳥的學生,他關注生活,把所學習的內容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進行了合理的思考;而對精衛的正義行為提出疑問的學生思維更為廣闊、全面,他懂得了由己及人地思考,不用簡單的對錯來劃分世界,而是把每一個個體都放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來對待。他的問題在班上炸開了鍋,許多孩子受到啟發,馬上與周圍的同學展開討論,有的說應該和大海講道理,勸告他不要再奪去別人的生命;有的說應該修建堤壩,防止大海再泛濫。
這節課上完了,我并沒有給他們一個正確的答案,因為每一個答案都是合理的,而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不止一種的答案。在寫教后記時,我想:如果我用傳統的模式,老師精心地解讀課文,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認識到精衛的堅韌與勇敢,而不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學生會有這些交流和收獲嗎?會有這些多元的解讀嗎?我想這就是課改的精髓所在了。給予孩子發現的天空,讓學生自己學,自己發現,自己體驗,呵護每一個孩子思維的獨特性,讓這些天生的研究者、探索者在無際的天空中自由遨游,熠熠生輝。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12
《精衛填海》的故事學生讀過,但是小古文的學習還是第一次,所以說,對于這篇課文的學習,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學會古文學習的方法才是重點。
1.教學效果(思效)。
小古文比較簡單,寥寥數字,理解了詞語意思也就明白了故事內容:故:所以 ;湮:填塞。整篇小古文的意思是說: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叼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
神話故事內容很簡單,學生借助注釋,學生能感受到神話故事精衛鳥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熏陶。這才是學習的深層目的。
所以,整節課以讀代講。在學生自由讀,教師范讀,領讀、配樂朗誦等不同形式的朗讀基礎上,學生能夠讀通、讀順古文之后,我能夠引領學生讀出適當的停頓和節奏,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古文的語言特點。這算走好了古文教學的第一步。
2.教學收獲(思得)。
(1)采取直觀形象的方式降低小古文學習的難度。因為第一次學古文,一定要引發學生對于古文學習的興趣,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而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于直觀性的東西更易于接受。以看動畫片引入,配樂朗讀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本篇課文的學習,學生能自覺地去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這樣,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傳統文化與自然、音樂等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營造了和諧、富有童趣的學習氣氛。
(2)其實,學生對古典神話文本的認讀難度較大,雖然這篇很簡單,卻是為以后古文教學提供范例。我結合學古詩的方法給學生總結出學習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讀通課文、讀懂內容、讀出感受。并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孩子去感悟、去實踐。在合作學習中,使學生對古文的學習化難為易。這樣不僅提高了閱讀的興趣,還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也為以后的古文學習打下基礎。
(3)在課堂上,重視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時時刻刻地給學生以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學,自己發現,自己體驗。
3.不足之處(思失)。
本文簡單,學生的學習也不吃力,但是學生的學習也僅僅是停留在本課的神話內容方面,并沒有廣度和深度,缺少對學習內容有益的補充和整合。應該借助活動廣角,讓學生讀文,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講故事。
4.改進措施(思改)。
比如課堂伊始讓學生說自己感興趣的神話故事的名字閱讀了《精衛填海》這首淺顯易懂的小古文之后,讓學生充分馳騁想象的翅膀,設想精衛為她的填海大業不停奔忙的情形,結束時再推薦一些神話故事鼓勵學生在課下閱讀。這樣不僅把課內外有機地聯系起來,還擴大了教學資源。《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匯編。可以推薦學生課下讀一點《山海經》,進一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 認識15個生字,會寫9個字,能綜合運用學過的方法識字。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積累詞語。
3 了解課文內容,知道精衛這樣的行為是勇敢的行為。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 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 你們想知道精衛是怎樣填海的嗎?
3 板書課題:精衛填海(讀題,認讀“精”“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讀課文。鼓勵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
2 聽讀。播放朗讀錄音,要求:聽準字音,聽清故事內容。
三、自主互動、認讀生字。
1 出示本課生字詞
你認識哪些詞語,找出來讀一讀。(學生自讀詞語)
誰喜歡當小老師帶讀,請你來教教大家吧!(學生當小老師帶讀)
2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讀不認識的字,然后交流識字方法。
3 生字全認識了嗎?請小組長把生字卡片分給小組的同學,請你們來教教同學或考考別人。
4 師出示生字卡片,認讀,比一比誰是班里的識字大王。
5 組詞游戲并選擇詞語說一句話。
四、多種形式,讀通課文。
1 師帶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聽讀不認識的字)
2 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并進行評議)
3 開火車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鞏固生字。
1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讀。
開火車讀。
二、仔細觀察,指導書寫。
1 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
讀一讀,小組討論:如何記住這九個字?
讓學生當小老師說說記字的方法。
2師重點指導“與”、“仍”、“夜”的書寫。
3 觀察其他幾個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與同桌交流。
4 生練習書寫生字。
三、感情朗讀、感知感悟。
1 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自然段?找出來再讀一讀。
2 指名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自然段?
3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四、課外延伸、拓展想象。
1 學了這個神話故事,你將如何評價精衛呢?想對她說些什么呢?
2 小結。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會認“帝、曰”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少”,會寫“帝、曰”等5個生字。
2.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和趣味,力求熟讀成誦。
3.能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等方法讀懂課文,理解故事大意。
4.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展開想象講故事,感受精衛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精神。【語文要素】
5.通過學習文言文,豐富人文底蘊,培養學生對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能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述精衛填海的故事。
2.能和同學交流精衛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學課時]1~2課時
一、觀看視頻,揭示課題
1.觀看介紹《山海經》的視頻資料。同學們,剛才視頻里說《山海經》不但內容涉及廣泛,關鍵還是我國古代神話故事的匯編,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出自這本書,且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精衛填海》,齊讀課題。
2.精衛是一只鳥,它長什么樣呢?(課件出示精衛鳥的圖片及原著中描述外形的文言文)
在《山海經》中是這樣描述精衛鳥的: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學生自讀這段話,說說對這段話的理解。
二、初讀感知,學習字詞
1.生自讀課文,老師巡視,幫助學生明確生僻字的讀音。
2.生認讀生字新詞:炎帝、名曰、溺而不返、銜、堙。
3.了解炎帝:炎帝是一個怎樣的傳奇人物?他跟我們有什么關系?(課件出示炎帝的資料,學生自讀后談認識)
4.學習銜”字。
(1)課件展示:“銜”字的變形過程。明確古意:“銜”指的是為了控制馬匹的行進速度,橫在馬嘴里,兩端系著韁繩的小銅棒。
(2)讀文中句子:常銜西山之木石。句子中的“銜”是什么意思?(口里含著)
5.在田字格里書寫課文中的五個生字。
三、反復誦讀,讀出韻味
1.指名讀課文,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練讀后,全班按照節奏再讀課文。
3.課件出示:金文版《精衛填海》。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這些歷史故事剛開始是口口相傳,后來就有了文字的記載,這是用金文記載的《精衛填海》,同學們都來讀一讀。
4.漢字經過演變,人們慢慢地把筆畫、結構、大小進行統一,就出現了篆書。
課件出示:篆書版《精衛填海》。生齊讀。
5.漢字就是這樣不斷地演變著。課件出示:繁體字的《精衛填海》。這下子大家一定能認出更多的字了,誰來讀讀?指名讀。
6.沒有標點的課文,大家能夠讀得很流利了,如果現在再來讀課文,相信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全班齊讀課文。
四、借助注釋,讀懂文意
1.借助注釋,了解內容。借助注釋,同桌交流,說說文意。
2.檢查學習情況,逐句解釋,教師相機點撥。
用聯系上下文和結合注釋的方法理解“少女”“游”“溺”“堙”的意思,以及文言虛詞“之”“以”“于”的意思。
比較三個帶有“之”的句子,理解“之”的不同用法。
炎帝之少女常銜西山之木石光持石擊甕破之(《司馬光》)
比較后明確:“之”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會發生變化。
3.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精衛為什么要填海?(溺而不返)故事的經過是什么?(常銜西山之木石)結果呢?(以堙于東海)
4.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并結合注釋,說說課文的意思。
5.學生講述故事。
(1)課件出示講故事的要求。
起因經過結果溺而不返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引人入勝:很久很久以前展開想象(加入語言、動作、心理活動)耐人尋味
(2)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說一說。
(3)這則文言文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那么誰能根據表格中的提示,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展開想象,繪聲繪色地講一講《精衛填海》這個故事呢?
6.集體再次誦讀全文。
7.學生嘗試背誦這則文言文。
五、情感升華,感悟主旨
1.剛才我們通過反復誦讀,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講了精衛填海的故事,可是這廣闊無垠的大海,一只小小的精衛鳥每天銜點樹枝、石頭能把它填平嗎?明知不可為卻偏要為之,還被老百姓們口口相傳,這是為什么呢?(人們在傳頌精衛鳥兒堅韌執著的精神)
2.讀詩文,感受精衛鳥的不屈精神。
精衛鳥被歷代詩人盛贊:
早在東晉時期,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就曾經這樣說:(生齊讀)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到了唐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也曾寫道:(生齊讀)鳥有償冤者,終年抱寸誠。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
后來到了清朝,著名的思想家顧炎武也說過: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就連著名作家茅盾也認為:精衛填海的神話故事,其實寫的就是一種百折不撓的意志,這種意志正是值得我們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優秀品質。
3.讀了這些詩文,你對精衛鳥有什么新的認識?
六、總結學法,拓展閱讀
剛才這節課通過反復誦讀、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我們已經完全讀懂并且能背誦這一篇文言文了,在《山海經》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課后大家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教學板書]
13精衛填海
溺而不返堙于東海堅韌不拔
精衛填海起因:女娃溺而不返
經過:常銜西山之木石
結果:以堙于東海堅韌執著
[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我通過播放《山海經》的視頻資料來激發學生對我國古代神話故事的興趣,并結合《山海經》原著片段,讓學生對于《精衛填海》這個故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接著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好停頓。再引導學生借助注釋,結合插圖,了解大意,講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最后熟讀成誦,結合本課的學法,拓展閱讀原著,培養學生對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
本課的亮點在于指導學生朗讀時,采用了金文、篆書和繁體字等多種版本,讓學生了解了漢字的演變過程,學生對于這種授課方式興趣十分濃厚。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孩子們通過學習,根據情景中鳥兒的不同數量列出8的減法,并能較好的理解了8的交換規律,在學習中利用掛圖,讓孩子觀察、講述小鳥的不同,從而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能力和細心觀察能力,并按規律掌握了8的減法,再過渡到拋雪花片,從中進一步鞏固了8的減法。幼兒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創設與幼兒相適宜的環境,提供具有意義的操作材料與機會,鼓勵幼兒去發現與交流,豐富幼兒的數經驗,促進幼兒的邏輯思維的發展。不足之處:學習加減法對孩子來說是枯燥無味的,對個別孩子出現的個別現象,在區域中投放豐富的材料,讓孩子多練習。通過今天的教學讓我明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是極為重要的,這就要老師花更多的時間備課,寓教于樂。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識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精衛填海的故事。
4、感受精衛填海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猜圖導入,初步講述
1、中國古代有很多神話故事,老師帶來了幾幅圖,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話故事。誰愿意猜一猜?(出示“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圖片)
2、生猜圖。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神話故事就是精衛填海。(板書課題)
4、誰能講一講你所知道的精衛填海的故事?
5、生講述,師相機板貼:游泳、溺水、化鳥、銜石、填海。并根據板貼梳理故事。
6、這則神話故事記錄在《山海經》中,今天我們就看一看《山海經》中記載的是什么樣的。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猜圖引出故事,再講一講自己所知道的故事,相機將故事的脈絡貼在黑板上,不僅有助于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還能了解學生的語言品質,為后面的學習與提升做了鋪墊。)
二、初讀文言,讀準讀通
1、《山海經》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記錄的,先來跟老師讀一讀,注意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
2、指名讀,師正音,重點是“少”“溺”“堙”。
3、指名領讀。
4、生齊讀。
(設計意圖:教師的領讀作用非常大,在領讀的過程中,不僅教會學生讀正確的字音,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文言文的語感。語感,并不是僅僅畫停頓符號所能解決的,教師正確的范讀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基礎上,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會讀,且要發動學生領讀,營造良好的誦讀氛圍。)
三、理解大意,再次講述
1、課文讀完了,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先找一找不理解的字詞,再通過結合注釋、同伴交流,看看最終不理解的有哪些。
2、小組合作。
3、交流反饋,重點解決“少女”“故”“堙”的含義。
4、理解:剛才同學們講的故事就是從這篇文言文變化而來的,同學們能不能把“游泳、溺水、化鳥、銜石、填海”這五個環節,貼到對應的句子下面呢?
5、請學生到黑板前貼,交流點評。
6、那你能不能根據這篇古文再來講一講《精衛填海》的故事?(生講述,師點評。)
(設計意圖:文言文的學習還要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自己交流不理解的地方,通過結合注釋、同伴互助來解決其中的部分問題,在交流實踐中讓學習真正發生。同時,把“游泳、溺水、化鳥、銜石、填海”貼到相應的語句下面,能構建起文言文與學生已知情節的聯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大意。再一次講述是建立在理解文言大意基礎上的,是比第一次講述更有品質的。)
四、研讀神話,生動講述
《精衛填海》這則神話非常感人,要想講好這個故事,我們不妨發揮合理的想象。
1、請大家看第一句,一起讀——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誰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文言文呢?(生講述)
3、老師教你一招,后面加上類似“女娃特別可愛”這樣的句子,會讓故事更加生動。你來試試看。(生再次講述)
4、同學們看,我們在原文的基礎上,發揮合理的想象,編進一些恰當情節,就會讓故事更加生動。這樣的方法叫“添枝加葉”法。
5、接下來,請同學們小組合作,選擇課文中你喜歡的一處,運用“添枝加葉”法講一講。稍后我們一起交流。
預設:
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
①學生講述,可以圍繞“游”的動作、“溺”的語言來展開。
②練習:這個時候,精衛心想:
③朗讀。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①學生講述,可以圍繞“銜”“堙”來進行。
②書寫“銜”。
③從西山銜來木石,來填東海,你想問精衛什么問題?
④如果你是精衛,你要怎樣回答這些問題?
⑤說一說:這是的精衛。
⑥朗讀。
6、小結:
①齊讀課文。
②運用“添枝加葉”法把課文完整地講一遍。(請學生到講臺前講述,其他學生點評。)
(設計意圖:先以第一句作示范,學習“添枝加葉”法講故事,再遷移運用“添枝加葉”法,將課文剩下的句子生動地講述出來。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運用一定的方法,不斷提升學生表達的生動性。同時,句子練習、提出問題、角色互換、練習說話等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精衛的鮮明形象,感受文言文學習的樂趣。)
五、總結全文,拓展升華
1、《精衛填海》表現出的是古代先民不屈不撓、勇于抗爭的精神,這樣的精神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
2、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做正確的事情時,也要具有精衛填海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廢,要像精衛一樣堅持、勇敢。能說一說在哪些事情中要發揚精衛填海的精神嗎?
3、總結。
(設計意圖:揭示精衛勇于抗爭的精神,并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將課文與生活聯系,將語文與育人相結合。)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優質教案 篇16
《精衛填海》是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神話故事,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我們主要學習精衛勇敢的精神。但一個學生的發言引發了我的思考,學生說“老師,精衛很笨,石頭丟到海里,海水不是越漲越高了嗎?”我猛然意識到,千百年來留給我們的文化應注入新的活力了。于是,我問道:“如果你是精衛,你會怎么做呢?”孩子們一下活躍起來了,有的說:“我用抽水機把水抽干。”有的說:“我用汽車拖石子、磚頭。”而對孩子的話語,我沒有做任何評判。首先我肯定了他們比精衛要聰明,接著,我引導學生思考:海水抽到哪里去呢?抽干了水對我們有什么壞處?把石頭、磚頭扔到海里,海水會怎樣?學生一想,是呀,這辦法并不好。這時,心急的孩子坐不住了,一個個抓耳撓腮的,我適時畫了一個海與堤岸的平面圖,與他們共同分析,海水是漫過堤岸才危害人的,怎樣讓他不危害人呢?這時,幾個孩子恍然大悟,我們可以把堤岸修結實些!
誠然,精衛的勇敢值得我們學習,但我們若不能一分為二的看問題,還去學習精衛的子子孫孫填海,我們的國家又怎能飛速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將生活與教學緊密相連,賦予教材時代的活力,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形成樂于探究,敢于發問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讓他們能思考、會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表達出個人見解,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這不正是新課該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