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曬被子》優秀教案(精選3篇)
手工《曬被子》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幫小動物曬被子的情境中嘗試按顏色和數量(4以內)進行對應匹配。
2、初步知道曬被子的好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事先有曬被子的經驗,以及對動物的習性有簡單了解。
2、材料準備:教師演示用ppt課件。展板:一面為草地背景掛有供幼兒"曬被子"的夾子,展板上方有1-4的數字標記;另一面為4幢房子背景,每間房上分別有小動物(狗、雞、兔、貓)標記,房內各有4張標有數字1-4的小床。操作材料:畫有不同數量的小動物愛吃的食物圖案的"小被子"若干。(分別為肉骨頭圖案的黃色被子、小青蟲圖案的紅色被子、胡蘿卜圖案的藍色被子、小魚圖案的綠色被子,圖案數量分別為1-4。)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引入主題。
播放課件第一頁,太陽升起來。
1、春天到了,紅紅的太陽出來了,小動物們會來干什么?
點擊課件第一頁,小動物出現。
2、哦,原來他們想趁著好天氣,把自己的被子曬一曬。知道他們為什么要曬被子嗎?
3、一共來了幾個小動物?是誰呀?他們的被子是什么顏色的?
播放課件第二頁,小狗拿著被子出現。
4、小狗的被子真好看,(黃色)上面有什么圖案?(肉骨頭)原來小動物被子上的圖案都是他們最喜歡吃的食物。猜猜小狗把被子曬在哪條繩子上呢?播放課件第三頁。
5、依次幫助其他動物按顏色對應找到他們喜歡的晾繩,其間可讓幼兒猜猜某個小動物的被子上會是什么圖案?
依次播放課件第四--第九頁。
二、幫小動物曬被子。
播放課件第十頁,太陽出現。
1、第二天,又是一個大晴天,紅紅的太陽暖洋洋,曬曬被子香噴噴,小動物們又來曬被子了。這回,小動物們拿來了許多被子,都忙不過來了,想請我們寶寶一起來幫忙好嗎?
2、(出示第一面展板)這是綠綠的草地,這是曬被子的夾子,夾子真漂亮,有些什么顏色呀?(紅、黃、藍、綠)我們可以把紅被子夾在紅顏色的夾子上,把黃被子夾在黃顏色的夾子上。
3、這里一共有4塊草地,每塊草地上還有一個數字標記,你們認識這些數字嗎?(認讀數字)
4、師示范曬被子。
5、幼兒分散曬被子,師隨機指導。(看清楚可以曬在幾號草地?用什么顏色的夾子?)
6、集體檢驗并糾錯。
三、給小動物送被子。
點擊課件第十頁,太陽下山。
1、太陽下山了,我們該收被子了,收好被子,我們再幫小動物把被子送回家好嗎?
2、(出示第二面展板)看看這分別是誰的家?(請幼兒辨認房子上的.動物標記,如,小狗。)應該把什么樣的被子送到小狗家?(有肉骨頭圖案的被子。)
3、師示范取一條肉骨頭圖案的被子:小狗家有好幾張小床,我這條被子應該放到哪張小床上去呢?為什么?(引導幼兒數數有幾根肉骨頭?如是4,就送到標有數字4的小床上。)
4、讓我們一起來把所有的被子都送到小動物家里好嗎?送的時候要看清楚哦:先看看被子上的圖案是什么?想想應該送到哪個小動物的家?再數數圖案有幾個?把被子送到標有相同數字的小床上。
5、幼兒分散操作,師隨機指導。
6、集體檢驗并糾錯。
7、還有一張床是空的(是數字5),想想這上面的被子會是什么樣的?
手工《曬被子》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7以內的數量,能手口一致地正確點數。
2.在游戲情境中學會按被子特征進行對應匹配。
3.積極愉快地參與游戲,感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已認識數字1--7。
2.物質準備:
教具:(1)PPT;(2)展板:一面為草地背景掛有供幼兒"曬被子"的繩子、夾子,草地上有3-7的點卡標記;另一面為5幢房子背景,每間房子分別有不同動物(狗、兔、貓、雞)、不同顏色(紅、黃、藍、綠)標記,房內小床枕頭上有4-7的數字標記;(3)布袋若干。
學具:不同數量食物圖案的"小被子"(米黃色、紅色、黃色、藍色、綠色)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發興趣。
1.觀看、交流PPT一,進入主題。
師:今天的天氣真好啊!瞧,紅紅的太陽出來了,小動物們也出來啦,有誰呀?一共來了幾只小動物?它們出來干什么的呀?
2.師小結。
二、游戲:幫小動物曬被子。
1.觀看、交流PPT二---八,學習按一個特征進行匹配。
(1)師:它們的被子有什么不一樣?小狗的被子上為什么是骨頭?小狗被子上有幾根肉骨頭?那你們猜一猜小狗會把被子曬在幾號竿上?為什么?
(2)依次幫助其他動物按數量對應找到它們喜歡的竿子。
(3)師幼共同小結。
2.師交待游戲規則。
3.個別幼兒示范曬被子。
4.幼兒游戲,師隨機指導。
5.活動評價。
三、游戲:幫小動物送被子。
1.出示房子展板,學習按多個特征進行匹配。
2.個別幼兒示范送被子。
3.師交待游戲規則。
4.幼兒游戲,師隨機指導。
5.活動評價。
6.結束語:X這間房子怎么沒有被子呀?想一想為什么?
手工《曬被子》優秀教案 篇3
一、說教材
《雪被子》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五年制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雪被子》第一課時說課設計之一。本冊教材在編排上最大的特點就是:以發展語言為主線,注重聽說讀寫的協調發展。提倡讓學生在課堂中多“動腦、動口、動筆”。而這一編排特點也恰好體現了大綱對。
本教材“使學生初步形成閱讀能力”的要求。因而,讓學生全面參與課堂教學,培養閱讀能力是本冊教材總的指導思想。本篇課文是一篇兒童散文,它是繼一冊《雪娃娃》之后的又一篇有關雪的課文,文章以優美的語言、音樂般的節奏和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在潔凈美麗的白雪覆蓋下的冬景,一個神奇猶如夢幻般的境界。課文共分三個自然段,包含著兩個自然科學知識:“小雪花給麥苗蓋上了雪白的被子”說明厚厚的積雪能保持地溫,抵擋寒風和霜凍對莊稼的侵襲;“雪被子下面,麥苗們做了兩個快樂的夢”,揭示了“瑞雪兆豐年”的自然規律。這篇課文可分三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掌握6個生字(麥、苗、蓋、呼、淘、哨)教學1—2自然段。
第二課時:教學第3自然段,進行聽說訓練,掌握相應的生字新詞。
第三課時:總結課文,朗讀訓練。
而本課時即第一課時的教學,應以訓練為主線,即讓學生做到“三動”,以學生為主體,初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本課時教學目標
(1)初談課文,了解大意。
(2)學會“麥、苗、蓋、呼、淘、哨”6個生字,理解“被子、滿天、雪花、麥苗、暖呼呼”的意思。
(3)讀通課文,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明白“雪被子”能保持地溫這一科學道理。
(4)培養合理的想象力。
學會6個生字,新詞;懂得雪被子能給麥苗保暖,使麥子長得好而豐收的道理。
2.教學難點
麥苗為什么覺得暖呼呼的?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教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是當今教學改革的主流,生字教學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即集中讀拼音,分散教學字義,并運用部件分析法,熟字比較法教學生字字形。運用啟發式提問、圖文結合、句子比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等方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主動地探索新知識,掌握內容,積極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能力,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雪被子》第一課時說課設計之一》。
2、學法
在教學上,放手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拼音知識,指導學生自學、鍛煉其自學能力,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積極主動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記憶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才能舉一反三,形成能力,“授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明學習方法指導的重要性。
3、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所掌握的知識程度看,生字“淘”的正確書寫要重點指導。新詞“暖呼呼”要聯系上下文去理解,積雪能保持地溫,二年級的小朋友不可能一下子明白,以借助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這個道理。
4.教具準備
課文錄音、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三、說教學程序
本課教學思路:
談話引題激趣——聽錄音初感課文——自學課文生字詞——檢查自學情況——學習課文l、2自然段——復習鞏固
1.談話引題激趣。
小朋友,冬天到了,你覺得大自然中什么景色最美?下雪的時候,你們常常干些什么?雪不但潔白、美麗,對莊稼還很有用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雪被子》。運用談話法揭題,自然、簡潔、有趣,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準備狀態。
2.聽錄音初感課文。
利用配樂朗讀,讓學生感受課文優美的語言,音樂般的節奏,從而產生學習課文的強烈愿望,同時,在—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3.自學課文生字詞。
自學要求:(小黑板出示)
(1)初讀課文,利用拼音學習新字;
(2)劃出生字新詞,想想它們的意思。
(3)看出字,說字形。
---------------------------
(4)想—想:課文寫誰喜歡什么?
這—過程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讓他們去獨立動動腦,動動口,讓學生在自己讀、看、比較、思考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字詞的音、形、義,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檢查自學情況。
(1)看卡片讀生字。
學生易讀錯的字shào(哨)mèng(夢)fēng(豐),
多音字jiē(結)多讀幾次。
(2)記字形。
比較法:“麥”與“表”相比較,“苗”與“貓”比較
動作演示法:蓋
部件分析法:呼——口十乎,哨——口十肖
筆順分析法:“淘”字右半邊的筆順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出示句式:課文主要講(誰)喜歡(什么)?讓學生說說課文大意。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能讓我們教師有重點地查漏補缺,又讓學生有充分動口的機會,既掌握了新知,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