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泥塑活動教案(通用3篇)
大班泥塑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看看、說說春天的景色,嘗試用泥工的手法表現春天的生機盎然。
2.在塑形的過程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設想,使作品富有個性。
活動準備
橡皮泥若干、各種泥塑輔助材料、一棵樹根、音樂《春天在哪里》。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1.導入活動:《春天在哪里》音樂響起,教師帶領孩子感受春天的到來。
2.小結:春天萬物復蘇,有許多樹發出了嫩綠的新芽,各種花也爭相開放。
二、分組合作,大膽塑形
1.師:春天是這么的美,樹根也想感受一下春天的美麗景色,讓我們用橡皮泥來表現春天美麗的景象,然后把它們展示在樹根上面吧。
你會使用哪些方法進行捏制呢?
2.提創作要求:
(1)3~4人為一組,先商討要制作的內容,再一起協作完成。
(2)橡皮泥要搓得圓滑,可以使用泥塑輔助材料。
(3)作品完成后,展示在樹根合適的位置上。
3.幼兒制作。
4.交流講評。
(1)小組內幼兒互相介紹。
(2)每組推薦一名幼兒向其他組介紹。
幼兒園大班泥塑活動:特別的我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夸張的藝術形式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頭部,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2.培養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體驗自由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陶泥和泥工板若干,各種輔助物(豆類、鉛絲、火柴、羽毛、毛線等),背景音樂磁帶;
2.網上下載的臉譜圖以及一些大師的作品;
3.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
活動過程
1.師生一起玩“照鏡子”的游戲:找一找自己頭部特別的地方。
教師:你覺得自己什么地方最特別?
幼兒:我的眼睛小小的,還戴著眼鏡;我的耳朵象數字3;我的頭發是卷卷的……
教師小結:每個小朗友都很特別,這些特別的地方都很有趣。
2.欣賞網上下載的有趣的頭部造型或大師的作品,拓寬幼兒思路,引導幼兒富有個性地想象。
教師:老師這里也有幾張特別的臉,有的還用了一些特別的材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你覺得哪幅作品最特別?什么地方最特別?它是用什么材料來裝飾的?
幼兒:這些作品都很特別,有的耳朵象蝴蝶;有的一張大臉上還有三張小臉;有的臉象個愛心;有的辮子上還有兩個小臉;有的臉上還插著羽毛……
教師小結:這些作品有的很有趣,有的給人感覺很奇怪,但這些作品都很特別。
3.幼兒創作“特別的我”。
(1)教師:老師也想變一個特別的我。教師運用泥工的基本技能進行示范講解:先用紫砂泥做臉盤(紫砂泥有些硬,可以先捏一捏,再壓一壓,盡量使臉盤變大),然后用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做眼睛、嘴巴、耳朵等五官,最后選用自己喜歡的輔助材料裝扮“特別的我”。
幼兒互相交流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適時追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變?”“你想用什么材料來裝扮自己?”
(2)幼兒操作,教師提示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輔助材料進行創作。(放背景音樂。)
4.交流展示幼兒作品。
(1)請小朋友和同伴互相說一說自己什么地方變得最特別?心里是怎么想的?
(2)同伴間互相評價:你覺得誰最特別?為什么?
(3)教師評價幼兒作品:表揚有創意、能顯示個性的作品。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每個小明友都用紫砂泥和輔助材料為自己設計了一張特勛的瞼。老師覺得,只要我們小朋友能夠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大膽地表現出來。那你就是最棒的。
活動反思
泥塑是小朋友非常喜歡的活動之一,本次活動選擇了孩子們感興趣的材料——陶泥,并加以輔助材料:羽毛、紐扣、吸管、毛線等,讓幼兒與材料展開積極互動,大膽想象和創作。另外,活動中還提供了一些大師的作品,讓幼兒與大師直接對話,感受其獨特的構思和創意,這為幼兒的想象打開了更寬廣的空間。尤其是本次活動立足于讓幼兒在熟悉“團圓、搓條、壓扁”的技能基礎上,大膽想象創作出“特別的、與眾不同”的我,突現了幼兒對自己的想象和對自我的認識,促進了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幼兒園大班泥塑活動:小小手鏈設計師
活動目標
1.練習鞏固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的塑型手法。
2.能創造性地運用、搭配色彩,設計造型多樣的手鏈。
3.嘗試通過多樣化排列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設計出造型多樣的手鏈。
活動準備:白色塑型泥20克、其他色塑型泥各10克,手鏈實物或圖片。
活動過程:
教師先出示多種造型的手鏈實物或圖片,鼓勵幼兒嘗試從串珠的顏色、形狀以及排列規律上簡單描述每串手鏈的特點。然后,請幼兒選出自己認為最漂亮的手鏈,并說明原因。最后,教師指出有些手鏈的串珠顏色搭配得非常美,有些手鏈的串珠排列得十分有規律……現在就請小朋友們當小小手鏈設計師,嘗試用塑型泥來設計色彩美麗、造型獨特的手鏈。
1.制作手鏈的串珠。教師請幼兒用各種顏色的塑型泥制作串珠的基本造型:球形、柱形、水滴形。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幼兒多用幾種不同顏色的塑型泥來制作每種造型,而且每種造型都應有大、小兩種不同的型號。比如對球形造型,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用紅色、綠色、藍色塑型泥來制作,并且每種顏色的球形造型都包括大、小兩種不同的型號。
2.嘗試多形式排列串珠。教師請幼兒用做好的串珠嘗試設計漂亮的手鏈,在幼兒設計前教師可以提醒幼兒,請他們想想自己準備怎樣排列各種不同顏色、形狀、大小的串珠?這些串珠怎樣排列才漂亮?在幼兒排列結束后,請幼兒互相欣賞、評價對方的設計。(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采用不同的方式多次排列串珠,設計多種造型的手鏈。)在串珠風干后,教師可和幼兒一起用線把串珠串起來,做成手鏈。教師可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裝飾手鏈,如用泥塑工具刻畫花紋、用畫筆添畫等。
3.手鏈示例。
活動分析
1.豐富幼兒知識經驗,促使幼兒頭腦中“內在圖式”的積累。內在圖式指的是以信息形式儲存在頭腦中的種種表象、概念,它是幼兒從事泥塑活動的原材料。比如,要設計新的手鏈,幼兒頭腦中就必須有手鏈的相關信息存在,以及與設計有關的色彩和樣式組合方面的感知,否則就很難表現。因此,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擴大幼兒的知識面。
2.給幼兒創設審美環境,加強幼兒審美情感的體驗。要激發幼兒進行泥塑創作的動機,教師就必須先調動幼兒進行泥塑活動的情感因素。所以在泥塑活動中,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去獨立選擇與自己的活動目標相適應的材料,并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操作。同時,教師還應為幼兒創設充滿情感色彩的環境,使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從事泥塑活動。
3.適時引導幼兒,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在泥塑活動中,幼兒探索活動的意義遠大于做出一件作品的意義。在泥塑活動中教師要注意讓幼兒自主探索,培養幼兒的泥塑思維能力,引導幼兒對事物的形態、色彩、空間等要素組成的完整形象進行整體性把握。這有助于在幼兒頭腦中形成美的意象,為培養幼兒豐富的審美想象力、透徹的審美理解力和活躍的審美創造力打下基礎。為此,教師要多用提問、暗示、創設情境等方法對幼兒進行啟發和引導,以開闊幼兒的思路,引起幼兒進一步的思考,最終創作出富有創造性的作品。
大班泥塑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鳥類的認識,并知道鳥類是人類的好朋友。王澤芬、激發幼兒愛護鳥類,保護鳥類、樹立初步的生態環境意識。
3、通過動手實踐,綜合運用捏、搓、拉長、團圓、連接等技能,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幼兒之間的協作精神和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1、多媒體課件2、泥、工具、泥板。
活動過程:
1、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觀看多媒體課件,教師播放《歡樂的小鳥》課件,讓幼兒觀看小鳥在樹林里快樂的生活。(同時讓幼兒感受小鳥的歡樂)豐富幼兒對鳥類的認識。
2、教師講述故事: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小鳥在嘰嘰喳喳的唱歌、跳舞,非常的快樂。小鳥在森林里歡聲歌唱。
3、引出小鳥的家在美麗的樹林里小朋友你們看到、聽到了什么(幼兒擴散回答)小鳥家在哪(在美麗的樹林里,小鳥自由自在、開開心心地歌唱跳舞。)王澤芬
欣賞:小鳥在森林里歡聲歌唱。引出小鳥的家在美麗的樹林里小朋友你們看到、聽到了什么(幼兒擴散回答)小鳥家在哪(在美麗的樹林里,小鳥自由自在、開開心心地歌唱跳舞。)2、新授過程:融入角色,啟迪想象。
(1)教師播放《歡樂的小鳥》課件,讓幼兒觀看小鳥在樹林里快樂的生活。(同時讓幼兒感受小鳥的歡樂)我們來看看小鳥為什么會這么快樂(有家:美麗的樹林、溫暖的窩;有爸爸、媽媽所以幸福、快樂)(2)教師插入被砍得光禿禿的森林課件。
1、教師繼續講述故事:有一天,森林里來了幾個人,他們把樹子砍掉了,全部都砍掉了,原來的森林不見了,小鳥在空中飛啊飛、找不到它們大家,小鳥很傷心,哭了。
2、教師引導幼兒觀看森林砍伐、環境污染的畫面,了解環境破壞給鳥兒帶來的危害,激發幼兒愛護鳥類、保護鳥類的情感。
3、教師激發幼兒進行思考:引導幼兒找到幫小鳥解決痛苦的辦法:(重建美麗的家園。)
重建美麗的家園。
3、幼兒積極參與我給鳥兒安個家的活動。
(1)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鳥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一個地球上,我們要愛護鳥,為鳥兒提供美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一起來給鳥兒安個家。
(2)教師發放材料橡皮泥,(面泥王澤芬)并交代幼兒注意安全、衛生。
(3)幼兒自由組合,共同進行設計制作。
(4)引導幼兒協商分工合作,有的幼兒制作各種小鳥,表現出鳥兒的特征;其他幼兒合作設計制作大樹、小鳥的家等。
(5)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能綜合運用捏、搓、拉長、團圓、連接等技能。
(6)幼兒相互介紹為小鳥設計的家,體驗成功的喜悅。
4、教師總結:綠綠的樹林不光對小鳥有好處,對人類環境、身體健康也有好處,所以小朋友們回家以后要告訴爸爸媽媽,不能砍樹,要多種樹。
活動延伸:請我們的小朋友回家以后,主動去動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們一起加入到我給小鳥安個家活動中,一起動手制作,并能將制作好的家放置到大自然中去。
附:故事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小鳥在嘰嘰喳喳的唱歌、跳舞,非常的快樂,有一天,森林里來了幾個人,他們把樹子砍掉了,全部都砍掉了,原來的森林不見了,小鳥在空中飛啊飛、找不到它們大家,小鳥很傷心,哭了。
大班泥塑活動教案 篇3
【主題名稱】主題五《神通廣大美猴王》次主題一《走進西游記》
【活動名稱】《師徒四人行》
【課程設計人】林樂娜
【活動時間】一課時
【活動目標】
1、發展概括性觀察能力,能抓住師徒四人的典型特征。
2、嘗試用彩泥制作豬八戒的形象,練習團、搓、壓、對接等泥工技能。
【活動準備】
1、幼兒有一定的泥塑活動經驗。
2、彩泥、塑料棒。
3、豬八戒泥塑步驟圖,見幼兒用書第3冊第7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我們先來唱一首歌,請小朋友隨音樂唱《猴哥》。(進入情境)
(2)歌唱完了,請小朋友看看這幾張圖片,告訴我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他們長得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自由回答)
師總結出各自的明顯特征:
孫悟空,外號美猴王,,自封為齊天大圣,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制于五行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熱愛自由。
豬八戒,孫悟空常稱他“呆子”。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犯錯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豬八戒只會三十六種變化。它雖好吃懶做,卻心地善良,待人熱情。
唐僧,誠實善良,一心向佛。他沒什么本領,經常不能識破妖怪的詭計,落入妖怪的陷阱之后,只會喊:“悟空,救我!”
沙僧,原是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后跟隨唐僧西天取經,對師傅忠心耿耿。
二、基本部分:
1、介紹材料及方法,引發幼兒泥塑的興趣。
(1)師:看,老師在捏面人的老爺爺那里買了四個泥人,小朋友們,好玩嗎?請小朋友看看他們是用什么做成的?(幼兒回答)
你們想不想也做一個啊?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學捏面人的老爺爺,捏一個你喜歡的《西游記》里的人物。
(2)師:捏泥人可不是一樣簡單的事,除了要用到橡皮泥外,還要用到很多東西,小朋友們可要聽清楚老師手里的這些東西是干什么用的,怎么用的,要不你的泥人可就做不成了。
介紹輔助材料,師幼共同討論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用。
教師重點示范對接的技能。
2、師:下面我們小朋友就開始你的泥塑創作吧。
引導幼兒獨自進行泥塑創作。讓幼兒參照幼兒用書中豬八戒泥塑步驟圖進行塑造,指導幼兒運用不同顏色的彩泥表現人物特征,同時注意面部特征的塑造要精細,啟發幼兒運用輔助材料(牙簽等)進行人物身體不同部分的對接。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捏的泥人可真棒,都快趕上捏面人的老爺爺了,現在老師為你們和泥人照張相吧。
活動延伸:引導幼兒在手工區繼續進行泥塑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