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游戲教案(精選12篇)
中班語言游戲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本班有7個學生,都是中高功能的自閉癥兒童,他們對指令的服從性低,喜歡跑動,對游戲規則、游戲技巧的能力較弱,在社交溝通上較被動,結合他們喜歡跑的特點,設計了本活動“蚜蟲游戲”。從游戲中可以讓學生愉悅地進行跑動,同時通過游戲讓學生學習游戲的規則、技巧、角色扮演等等。
活動目標
1.聽到音樂響時能圍著椅子跑動
2.音樂停時能坐在椅子上
3.能進行角色扮演
重點難點
1.聽到音樂響時能圍著椅子跑動
2.音樂停時能坐在椅子上
3.能進行角色扮演
活動準備
1.蛀牙頭飾1個
2.牙齒頭飾6個
3.音樂
4.椅子6張
5.平板電腦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老師告知學生上課了,我們要一起來唱上課歌了,學生能主動唱上課歌。
2.老師根據一到二個特性來點名,讓學生主動觀察并回答“到”。如:我點穿黃色衣服的小朋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留意自己和他人)
二、活動過程
1.用平板電腦播放牙齒的視頻,視頻里有干凈的牙齒,同時有蛀牙的牙齒,我們平時要如何刷牙。
2.照鏡子,觀看自己和同伴的牙齒,看看大家的牙齒是怎樣的?并引導說出為什么?如:為什么會蛀牙呢等等?
3.今天我們要來玩一個游戲:蚜蟲游戲,講解游戲規則:老師或者一位同學來當蛀牙蟲,其他同學就當干凈潔白的牙齒,音樂響時,潔白的牙齒就要圍繞椅子跑動,蛀牙蟲就站在指定的位置上不動,音樂停下來時,潔白的牙齒要立刻坐到椅子上,蛀牙蟲這個時候就要去抓沒有坐到椅子上的小朋友,被抓到的小朋友也變成了蛀牙蟲,下一輪游戲中就輪到被抓到的小朋友來當蛀牙蟲。
4.老師出示蛀牙蟲圖片的頭飾和潔白牙齒的頭飾,學生安靜舉手示意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5.輔助老師放音樂,開始“蚜蟲游戲”。
三、結束活動
1.游戲結束,回顧我們今天玩的游戲叫什么?
2.我們的游戲規則是什么?大家都扮演了什么角色?老師引導學生主動說出。
3.下課,一起唱下課歌。
活動總結
1.學生很喜歡跑動,在音樂停止時個別同學不知道要坐到椅子上,需要成人在旁提示。
2.個別學生能理解自己的角色扮演,大部分學生不理解,只會跟著跑。
3.課程的設計應更多樣化和趣味性。
4.教師的反應要更快、更清晰明確。
中班語言游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傾聽并理解游戲規則。
2.培養幼兒的語言及組詞能力。
3.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皮球一個、排球一個(上面粘有眼睛,鼻子,嘴巴)、水桶一個。
2.快樂歌一首。
游戲規則:
大家圍成半圓坐在地上。老師手里有一個雪球(皮球),老師說一個詞語如:小花。那么下面的小朋友就要用這個詞的最后一個字花組詞。如:花園。這個字的音調可以變,如:把花的音調變成第四聲:畫--畫圖。在這個小朋友組詞時候,其他的小朋友不要提醒,只有當他說不出時才能幫助他。當小朋友都能連貫、準確得完成游戲時,雪球就會變成雪人了。(把事先準備好的排球放在水桶上,雪人即誕生。)。老師示范組詞:花園--圓圈--圈子--子彈(讓幾個語言能力強的幼兒跟教師一起做示范。一兩次后再開始游戲。)
注意:
1.老師可以幫助幼兒總結不同音調的字,以便幼兒更好地區別不同的字詞。
2.鼓勵幼兒說出別人沒有說過的詞組,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
中班語言游戲教案 篇3
設計意圖: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優越的環境和家長的無限寵愛下,孩子們習慣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太懂得珍惜。而《皮鞋推車》是一則贊美惜物、智慧、勤勞的,對孩子們來說有一種震撼、啟示作用。活動以情節為線索,以開放性提問為中介,誘發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求異,讓幼兒體驗廢舊利新的成功感,萌生愛惜資源的意識。
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及問題線索進行大膽思考和想象,并能用較完整的語句進行表達。
2.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同伴講述,學習從用詞、句意等方面進行評價。
3.從幫助小老鼠打扮皮鞋車和學編的過程中,萌發幼兒廢舊利新的情感。
準備:
1.小老鼠、小白兔、小松鼠木偶。
2.破皮鞋、裝飾皮鞋用的各種材料:抹布、彩色花、彩帶、輪子、各色皺紋紙、剪刀、膠帶等。
過程:
一、聽聽、想想、講講
1.出示圖片,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師:仔細看看,草地上有一只什么樣的鞋子?
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破鞋子你會怎么做呢?
幼兒自由講述。
2.教師邊演示木偶邊講述:
a)師:讓我們聽聽小動物是怎樣說的。
教師分別模仿小兔、小松鼠、小老鼠的話。
b)師:小兔、小松鼠和小老鼠對這只破皮鞋的態度一樣不一樣?小老鼠會怎么做?
c)師:小老鼠怎么做才可能使破皮鞋變成一輛干凈的、漂亮的皮鞋車呢?
引導幼兒想一想小老鼠的想法和行為。
d)小朋友想了很多種可能性,下面聽聽小老鼠到底用了什么辦法,是不是和我們說的一樣?
師講述,引導幼兒說說不同之處。
二、打扮皮鞋推車
1.出示破皮鞋和裝飾材料,激發幼兒打扮皮鞋的愿望。
師:小老鼠已經找來了一些材料,我們一起幫助小老鼠打扮皮鞋好嗎?你怎么做呢?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商量打扮皮鞋。
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廢舊利新的成功感。
三、學編、欣賞
中班語言游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學說魔語,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2、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自己由小變大,由大變小,并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
1、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以小貓的口吻自我介紹)咳,大家好!我是一只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聰明的小貓,我有一件神奇的寶貝。
師問:小朋友你們猜一猜,小貓會有什么神奇寶貝呢?(幼兒自由猜測)那你們猜的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問一問小貓。師生一起問:"小貓,小貓,我們猜得對不?"教師裝作傾聽小貓說話,然后告訴小朋友說:小貓說你們想知道答案的話,就請認真聽一個故事。
二、觀看課件,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師提問:
1、小貓有什么神奇寶貝呢?
幼兒說:小貓家有一面鏡子;小貓有一面神奇的鏡子。
師:為什么叫它魔鏡?(或者。為什么說這是一面神奇的鏡子呢?(輔助提問:它能把大獅子變得怎么樣?把小貓變得怎么樣?)這面鏡子真是神奇啊,我們就叫它魔鏡吧。
2、小貓是怎么把獅子嚇跑的?幼:是用鏡子把獅子嚇跑的;是用魔鏡把獅子嚇跑的。
為什么魔鏡能嚇走獅子?引導幼兒說出魔鏡能把大獅子變小,把小貓變大。
3、學說魔語。要讓這面魔鏡發揮魔力,還必須說一句魔語。小貓說了什么魔語把大獅子變小的?幼兒說,如幼兒說不出的話,師可以提醒他當大獅子站在魔鏡前面的時候,小貓在旁邊說了什么?如果還不會說教師自己就說出那句魔語,(請個別小朋友說一說魔語,然后請全體小朋友學說魔語"魔鏡啊魔鏡,變小,變小,變小,小小小。")小貓還有一句魔語,是什么呢?讓幼兒來說一說,說不出的時候,可以用動作引導幼兒說出魔語"魔鏡啊魔鏡,變大,變大,變大,大大大。"全體幼兒學說魔語。
4、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變小變大。(出示魔鏡),小朋友都學會了魔語,現在,誰會對著魔鏡,說出魔語,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變一變呢?(請一幼兒上來,先問其你想變成什么樣?然后,讓他用肢體動作表現)誰還會變?(提示:變小時候,我們身體動作可以怎么做?變大時候,我們又可以怎么做呢?全體幼兒說一說,做一做,學一學動作。)
三、魔法游戲。
1、第一遍游戲。
(1)哇噢,小朋友做得太好了,現在我這里有一首好聽的《小矮人和大巨人》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變一變。
(2)不過游戲時有個要求:就是在游戲前要對著魔鏡一起說魔語,先說變大,再說變小,說完魔語音樂就會想起來,魔力也就產生了,這時我們就開始變。
(3)讓我們對著魔鏡一起說魔語:"——————"(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先魔語,再跟著音樂玩魔法游戲。)
2、第二遍游戲。
這個魔法游戲好玩嗎?我們再來一次吧。教師馬上帶領幼兒對著墨鏡念魔語,念完,音樂響起,幼兒繼續用肢體表現變大變小。在音樂快結束時,帶著幼兒變出去了。
附故事:《獅子照魔鏡》
有一天,一只大獅子抓住小貓,張開大嘴巴,想把他一口吞下去。
小貓"喵嗚喵嗚"地叫:"你為什么吃我呀?"獅子聽了哈哈大笑:"那還用問,因為我大,你小。"小貓說:"什么,什么,你大,我小?你一定是眼睛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獅子聽小貓這么一說,糊涂起來了。
小貓說:"你呀,眼睛只看見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見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對呀!"獅子想了一想說:"我看不見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小貓說:"我家有一面鏡子,你照一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大了。"獅子從來沒有照過鏡子,他想,照鏡子一定很有趣,就跟著小貓走,走呀走,一直走到小貓家門口。
小貓家的鏡子可奇怪了,正面可以照,反面也可以照,正面鼓起來,反面凹進去,電鈕一按就轉一轉。
"獅子,獅子,快去瞧一瞧,瞧瞧你自己,是大還是小?"獅子走進屋子,在鏡子前面一站,正好鼓起來的一面朝著他,這時,小貓在旁邊輕輕地說:"魔鏡啊魔鏡,變小,變小,變小,小小小。"說完,魔鏡就發揮了神力,真的把大獅子變小了。而獅子呢,他往鏡子里一瞧,看見自己又矮又小,像只小老鼠。
小貓說:"你看明白了吧,你的個兒有多大?現在你站到旁邊去,讓我來照鏡子。"小貓偷偷地把電鈕一按,鏡子轉了一轉,凹進去的一面朝著他。這時,只見小貓嘴里不停說:"魔鏡啊魔鏡,變大,變大,變大,大大大。"話一說完,嗬,不得了,這鏡子里的小貓比獅子還大呢。
"獅子,獅子,你快瞧一瞧,我比你大呀,還是比你小?"獅子站在旁邊偷偷地瞧了一眼,看見鏡子里的小貓這么大,這么高,嘴巴一張一張,真嚇人。獅子以為小貓要來吃他了,轉過身子就跑,一直跑到樹林里,再也不敢出來了。
中班語言游戲教案 篇5
活動設計
在一次活動中,我讓幼兒用玩具車來比賽,可教室里卻變得亂七八糟,孩子們不按規則比賽,只覺得車子相撞很好玩,很刺激,這簡直是一場撞車大賽。于是我讓小朋友們先把自己的車子停回停車場,比賽重新開始,而且必須要按比賽規則來做,不然誰違反就算出局了,這次比賽效果很好。車子都走自己的道,這回沒有出現撞車現象了。所以我設計一節有關交通規則的語言教學活動。這樣能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簡單的交通規則,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2、樂意在集體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與同伴交流。
3、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4、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停車場”故事圖畫。
2、幼兒自備各種玩具車模型。
3、交通標志牌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
教師帶幼兒坐在小板凳上靜靜地、仔細地聽聽(音樂),引發幼兒聽馬路上一些車的喇叭聲。
二、說一說:馬路上……
1、師:這些車子呀,今天來到我們中一班做客了,誰認識他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把幼兒準備的玩具車模型請出來(一兩個)請幼兒說說玩具車模型的名稱、特征和用途。
2、教師詢問幼兒:馬路上也有各種各樣的車,那你們每天上學放學都見過哪些車?你最喜歡什么車?為什么?
3、教師出示:紅燈、綠燈、斑馬線等交通標志牌,讓幼兒認識并說一說馬路上除了有車輛以外,還有很多的交通標志告訴我們要注意遵守哪些交通規則?
三、聽故事,解決問題。
出示“停車場”標志牌。
1、教師結合圖畫講述《停車場》的故事。
2、師:紅色小汽車為什么哭著回來了?你們能幫助這輛紅色小汽車,告訴它應該遵守哪些交通規則嗎?
3、師:我們在馬路上又應該遵守哪些交通規則?
4、鼓勵幼兒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與同伴交流分享。
四、總結。
1、車輛行駛時要遵守交通規則:服從交警的指揮;逆向、超速行駛;不違章停車等。
2、我們在過馬路時也必須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不亂穿馬路;過馬路要走人橫道。
五、教學活動在快樂的歌聲中結束。
寶寶們準備好了嗎?我們就要出發了,汽車汽車嘟嘟叫,我們大家準備好,背上我的小書包,我們出發了。嘟嘟嘟嘟嘀嘀嘀,嘀嘀嘀嘀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嘀嘀嘀嘀嘀嘀嘀……準備到站啦。
在語言活動的組織中,為了進一步增強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我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馬路是他們熟悉的環境,因為孩子們每天上幼兒園、離園回家都要走在馬路上;孩子對馬路上的各種車輛、標志、交通等都充滿著濃厚的興趣。但是走在馬路上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是很危險的,交通標志是我們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最好的題材。在活動中我運用一些交通圖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思維能力。在故事環節上,我還通過圖畫讓幼兒理解圖意的基礎上,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但是活動過程中,有些問題設計偏深,根據幼兒的思維能力有一定困難,而且在教學活動中留給幼兒的時間太少。如果此時,我在授課中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去設計問題,多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想法,多給幼兒創設一些相互討論,相互說說的機會,多設計些游戲活動,那么幼兒就有了盡情表達的機會,鍛煉的機會了,教學活動將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中班語言游戲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發準q(趣)、x(小須須、消息)的音。
2.理解兒歌內容,嘗試仿編動作表演兒歌。
3.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領幼兒觀察螞蟻的活動。
2.活動前,教師根據兒歌內容編一個小螞蟻的故事。
3.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掛圖,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分別出示掛圖(一)和(二),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2.教師講述小螞蟻的故事,幼兒欣賞。
教師邊指掛圖邊講述事先編好的小螞蟻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教師朗誦兒歌,通過提問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JL歌內容。
教師有節奏地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教師根據兒歌內容提問:小螞蟻見面后會怎么做?它們互相碰碰小須須是在干什么?小螞蟻排隊走,去做什么事?
4.帶領幼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小螞蟻真有趣》。
帶領幼兒完整朗誦兒歌2—3遍。用填空的方法帶領幼兒跟讀兒歌,如:小螞蟻,真(有趣),見面碰碰(小須須)。你(碰)我,我(碰)你,報告一個(好消息)。排隊走,一二一,大家去抬(一粒米)。在朗誦過程中注意提醒幼兒讀準q、x的音:小螞蟻,真——?(有趣)見面碰碰什么?(小須須)它們在報告什么?(好消息)請幼兒自己添加動作,邊朗誦兒歌邊表演動作。、
5.教師與幼兒一起表演兒歌。”
教師和幼兒共同為兒歌編動作。
教師和幼兒邊說兒歌邊表演。
中班語言游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觀察不同圖片的聯系,使幼兒能把一句話說完整,學會如何去組織語言。
活動準備:
人物,動物圖片各10張,地方背景圖片(如:小河,高山,草地,花園,森林等),春夏秋冬服裝圖卡,各種食物圖片,各種交通工具圖卡各10張。紙盒做的紅房子,黑房子各一幢。
活動規則:
1.請幼兒隨意把10張人物,動物圖卡(翻轉)放在黑板上排成一排。
2.另請幼兒隨意挑一組圖片(正面向上)排在一排的圖卡下。
3.請幼兒一起說說,第二組圖卡上畫的是什么。
4.請兩個幼兒上來做游戲,每人隨意抽取第一排圖卡中的任意一張,然后把這張與之相對應的下面一排的一張圖卡連起來看。根據第二張圖片中的內容說上一二句有相互關聯的話,誰想好了誰先說,說對了,這二張圖卡就放進紅房子里。說錯了,這二張圖卡就放進黑房子里。
5.游戲依此進行,每組畫卡換著玩,兩組畫卡也可以上下對稱翻或上下隨意翻。
注意: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在幼兒身邊給予即時指導。
中班語言游戲教案 篇8
目的:
1、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咪咪笑"、"哈哈大笑"、"哇哇大哭"、"不哭也不笑"、"憤怒"等詞語,并能看表情迅速說出相應的詞語。
2、培養幼兒仔細聽的習慣及快速對答的能力。
準備:
1、事先請一名大班幼兒學會表演,要求臉部表情生動,且與詞語相配。
2、各種表情臉譜。
規則:
1、游戲是必須用"變變變,變什么?""你來說,我來變。"的對話形式,聽口令做相應的動作。如能聽指令做出相應表情,就可進行角色對換,否則不能交換角色。
2、教師參與游戲。幼兒聽老師口令,做相應的表情。幼兒雙手蒙住臉說:"變變變,變什么?"老師說:"我來說,你來變,大家一起咪咪笑。"幼兒立刻放下手,做出相應的表情。反復交換角色練習不同的表情詞語。
3、幼兒自主游戲。請個別幼兒上來發出口令,其余幼兒做相應的表情。讓幼兒兩兩結伴進行"變臉"表演游戲活動。
中班語言游戲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體驗同伴間相互嬉戲的歡樂。
2、通過觀看表演,學習詩歌內容。
3、學習詩歌,感受詩歌中問答式對話的風格。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掛圖(4張),中班幼兒的情景表演,“家”的創設,小兔、小鹿、小鴨、風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用安全教育的談話帶入詩歌。
教師敲門,請幼兒聽聲音并回答問題:
1、一個人在家時能不能隨便開門?
2、你怎么才能知道外面的人是誰呢?
二、學習詩歌,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詩歌中問答式對話的風格。
1、看掛圖,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提問:
(1)小姐姐家來了哪些朋友?
(2)朋友們來時都做了一個什么動作?發出了什么聲音?小姐姐聽到敲門后問了一句什么話?
(3)你還聽到詩歌里講了什么?
2、看中班情景表演,學習詩歌。提問:
(1)第一位敲門的朋友是誰?小姐姐對小白兔說了什么?為什么要請小白兔給我們看看他的耳朵?
(2)第二位敲門的是誰?小姐姐怎么知道是小鹿?
(3)第三位敲門的是誰?小姐姐讓花鴨給我們看看他的什么呢?
(4)最后一位敲門的朋友是誰?小姐姐又是怎樣回答的?
三、學念詩歌,請幼兒參與詩歌的情境表演。
1、請幼兒跟隨老師一同來朗誦詩歌,感受詩歌的優美。
2、請幼兒分角色上臺,臺下的幼兒扮演主人,進行一問一答的情境表演。
四、創設情境,當有人敲門時我們怎么辦?
教師總結:開門時要先了解門外是誰,注意安全。請幼兒到教室里一起做游戲。
附詩歌:《請進來》
篤篤篤,
“誰敲門呀?”
“是我,小白兔。”
“你要真是小白兔,
就讓我們看看你的耳朵。”
篤篤篤,
“誰敲門呀?”
“是我,小鹿。”
“你要真是小鹿,
就讓我們看看你頭上的角。”
篤篤篤,
“誰敲門呀?”
“是我,花鴨。”
“你要真是花鴨,
就讓我們看看你的腳丫。”
篤篤篤?
誰敲門呀?”
“是我,我是風。”
“你果真是風,
你就請進來吧。
你自個兒從門縫往里鉆。”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采用了游戲法、欣賞法和情景法,通過這種方式的開展,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也體現了活動形式的豐富性。在活動中,多數幼兒能充分展開想象,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自始如終地參與活動之中。在整個學習兒歌的過程中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思維始終處于積極地興奮狀態。學說兒歌的聲音隨著身體的動作而表現出來,真正體現了文學活動帶來的快樂。
本次活動中的不足之處:就是我沒有在最后環節進行完整性地讓幼兒念一遍兒童詩,在有些問題上也沒有充分做好預設和生成的準備,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還需要不斷學習和改正。
中班語言游戲教案 篇10
正反話
目的:
1、通過游戲,讓幼兒鞏固對五官的認識。
2、通過游戲培養幼兒的反應靈敏。
準備:
1、一張人臉的畫(五官要具體的)2、幼兒對五官的認識,可以說出名稱以及指出正確的位子。
游戲規則:老師說眼睛,幼兒就不可以指眼睛,一定要指臉上其他的五官,比如鼻子,嘴巴等。
注意:
1、先選能力比較強的,而且控制一下時間,三四輪后可以換人,爭取讓更多的幼兒參與)
2、在課前,可以利用示范畫向幼兒再介紹一下五官以及作用,幫助幼兒鞏固。
3、如果是兩個幼兒互相玩的話,可以讓他們邊玩邊說,比如:(甲:我指我的眼睛乙:我指我的眉毛)讓他們可以實物對應。
中班語言游戲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咪咪笑”、“哈哈大笑”、“哇哇大哭”、“不哭也不笑”、“憤怒等詞語。
2、要求幼兒聽信號快速地做相應的表情,并能看表情迅速說出相應的詞語
3、培養幼兒仔細聽的習慣及快速對答的能力。
教學準備:
1、事先請一名大班幼兒學會表演,要求臉部表情生動,且與詞語相配。
2、各種表情臉譜。
教學過程:
1、創設游戲情境
(1)老師用神秘的語氣說:“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演員,給我們表演一個節目,叫‘變臉’,你們想不想看?”大班一幼兒,雙手蒙住臉說“變、變、變!”當第三個“變”字一出口,立刻放下雙手,臉部做出一種表情。以次方法類推,可根據有關詞語做出不同的表情,如咪咪笑、哈哈大笑、哇哇大哭、憤怒、不哭也不笑等。通過觀看大班幼兒的表演,引起幼兒的注意及興趣。
(2)師:“剛才小演員表演得好嗎?我們請她再表演一次。老師拿一張臉譜,請小演員模仿,然后小朋友說出小演員是什么表情。”請大班幼兒一種一種地表演。每做一種表情,就讓幼兒用相應的詞語表達,幫助幼兒理解和豐富關于表情方面的詞語。
2、幼兒游戲。
(1)師:“剛才小演員給我們表演了精彩的節目,下面老師請小朋友也來當當小演員,來表演變臉的節目。”教師邊出示臉譜邊說出相應詞語,幼兒變臉。
(2)交代新游戲規則。
教師向幼兒介紹游戲規則:(a)游戲是必須用“變變變,變什么?”“你來說,我來變。”的對話形式,聽口令做相應的動作。(b)如能聽指令做出相應表情,就可進行角色對換,否則不能交換角色。
3、教師參與游戲
(1)幼兒聽老師口令,做相應的表情。幼兒雙手蒙住臉說:“變變變,變什么?”老師說:“我來說,你來變,大家一起咪咪笑。”幼兒立刻放下手,做出相應的表情。
(2)幼兒發出指令,老師做出相應的動作。老師雙手蒙住臉說:“變變變,變什么?”幼兒說:“我來說,你來變,呂老師咪咪笑。”老師立刻放下手,做出相應的表情。如此反復交換角色練習不同的表情詞語。
4、幼兒自主游戲。
(1)請個別幼兒上來發出口令,其余幼兒做相應的表情。
讓幼兒兩兩結伴進行“變臉”表演游戲活動。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可巡回觀察了解幼兒游戲情況,并給予必要的幫助,使每位幼兒都能愉快的游戲。
中班語言游戲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學習發準“蓋、怪、菜”等容易混淆的字音。
2、探索游戲玩法,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各種菜肴的名稱。
3、產生對聽說游戲活動的興趣,并積極參與游戲。
活動過程:
1、通過情景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鍋蓋,邊用手指頂著鍋蓋,邊念兒歌,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游戲氣氛,引起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兒歌里講了什么?怎樣用我們的手來玩“頂鍋蓋”的游戲呢?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兒歌,練習發準音:蓋、怪、菜等字音。請幼兒做一做頂鍋蓋動作,啟發幼兒探索用手掌當鍋蓋,用食指頂著手掌心。
3、介紹游戲玩法。
(1)幼兒必須邊念兒歌邊用食指頂著鍋蓋。
(2)兒歌念完,鍋蓋才能去抓住頂著鍋蓋的食指,同時食指要趕緊縮回,不讓鍋蓋抓住。
(3)若被抓住,“鍋蓋”要問:燒的什么菜?被抓住的幼兒必須說出一道菜的菜名,說出來了就交換角色繼續游戲。
4、引導幼兒學習游戲的難點部分。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各種菜肴的名稱,豐富關于菜肴的經驗。
提問:你吃過什么菜?你最喜歡吃什么菜?它是用什么做的?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各種菜的名稱。
5、師幼共同游戲。
6、幼兒結伴游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