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教案匯編(精選9篇)
少年閏土教案匯編 篇1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通過對閏土外貌形象的描寫和捕鳥等幾件事的敘述,塑造了一個健康、聰明、勇敢、知識豐富的浙江農村少年形象,抒發了“我”對閏土那種自由快樂生活的向往之情。
我國語言大師曾說過,教材只是個例子。新課標也告訴我們:語文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語文應注重課內外的溝通,開發課程資源;語文還應實現三個唯度的統一、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我遵從這些教學新理念設計這堂課,突出了三方面的特點。
1、以讀為本詳略得當: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更為深層次的目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與學生最終對話的,不是文本,而是作者的創作意識,是充滿情感和期待理解的人。實現心靈對話,“讀”是最好的橋梁。捕鳥、看瓜兩件事描寫細致而生動,我確定為讀的重點,設計了一個填空:的閏土。然后,讓學生充分讀課文,采用默讀、分角色讀、齊讀、個別讀、競賽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到閏土性格等方面的特點及所講述事情的樂趣。
指導讀時,我又抓住了重點。“捕鳥”部分,引導學生體會讀的方法,主要采用“突出動詞和省略號”法、“邊讀邊想象”法;“看瓜”部分只指導最難讀的一句話“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引導學生讀出“輕輕”的感覺,要邊讀邊想象閏土躡手躡腳走過去的樣子,這樣才能不嚇跑猹。“以讀為本、詳略得當”的教學設計既實實在在,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2、入情入境發展思維:
閱讀教學從學生與文本的關系上來看,是一種較特殊的文學接受活動,是通過閱讀課實現的文學接受,傳播、鞏固普遍社會價值觀及人文精神的過程。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與作者之間建立起心靈溝通的橋梁,達成真、善、美方面的普遍共識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我設計了兩處語言訓練。兩處語言訓練是:
⑴閏土在時,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見;看不見;看不見;只看見( )。唉!我可真啊!
⑵我們和他們(他們指“我”和閏土)可不一樣,我們既可以,又可以。比如學校組織的活動,就。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創設情境,幫學生體會到文中的情,從而點燃學生的情,以求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高度統一;更是為了有效實現課內外的溝通,開發學校、社會的課程資源為我語文所用。這樣活用教材,實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一定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3、巧妙板書超越教材:
這篇課文把“我”描繪為井底之蛙,我并不是僅僅停留于這一思想水平,而是引導學生思考:閏土真的什么都知道嗎?引導學生認識到:其實“我”和閏土各自擁有不同的天空而已,那個黑暗的社會把閏土也變成了井底之蛙。而后,我巧妙形象地板書“井狀”,把(健康、聰明、勇敢的閏土)框在井中。這樣的設計,使主題自然地得以升華,思想順暢地得以提升,教材輕松地得以拓展,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又一次實現了高度的統一。
總之,這堂課的設計將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結合,同時又激發學生的興趣,更使人文性化為學生自覺的思想意識,從而提升了學生的思想,真正行使了語文課的職責。
少年閏土教案匯編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能寫一段“我”的外貌描寫。
4、了解閏土是個活潑可愛、聰明能干、見識豐富的農村少年。
教學重點:
朗讀說話訓練;“我”的外貌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他們不知道……四角的天空。”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
投影儀
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閏土是個活潑可愛、聰明能干、見識豐富的農村少年。
教學重點:
朗讀說話訓練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介紹人物
這篇課文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表達了我與閏土的友誼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自主讀書
2、要求:(1)要把課文讀通讀順,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字、新詞可利用工具書解決。
(2)把不理解的內容和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
3、匯報交流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情況。
如: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2)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4、再讀釋疑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
(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三、按段朗讀課文,要讀得瑯瑯上口
1——5自然段要多讀幾遍,
讀得瑯瑯上口。
6——15自然段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的內心、情感。
(“我”的好奇、佩服、自嘆不如;閏土的聰明、熱情、純樸等)
少年閏土教案匯編 篇3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寫的短篇小說《故鄉》,文中的魯迅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少爺,閏土是一個窮苦農民的兒子。這篇課文通過魯迅對少年閏土的回憶,運用大量語言、動作、外貌描寫刻畫了一個活潑可愛、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形象。小說字里行間充滿了魯迅對閏土的贊揚和無限羨慕。本文語言簡潔,傳神,人物形象鮮明。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扭、胯”等7個生字;學習動作、外貌等描寫人物的方式。
2.通過小組探究,了解課文內容,感知閏土知識豐富、機智勇敢的形象。
3.體會作者與閏土兒時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閏土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海邊農村少年形象。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與閏土兒時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看圖片);朗誦法;小組討論法;教師導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魯迅圖片。
提問:大家認識這是誰嗎?你對他有哪些了解?他就是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魯迅先生寫的文章《少年閏土》。(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出聲朗讀課文,并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詞,結合課前預習,通過查字典解決問題。
2.這篇課文講要講了什么事?
明確:回憶“我”與閏土的故事。
3.大聲朗讀課文,思考總結:課文中閏土給“我”講了的哪幾件事?
明確: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和看跳魚兒。
(三)深入研讀
1.再次朗讀課文,思考:作者在哪些地方描寫了閏土?是用什么方法描寫的?課件出示閏土刺猹的圖片。
明確:第一段,“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動作描寫。第四段,“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外貌描寫。第6-15段大量的語言描寫。
2.默讀1-15自然段,然后小組討論:閏土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閏土機智,有經驗,勇敢、質樸可愛、知識豐富。(板書:活潑可愛、知識豐富、機智勇敢)
3.齊讀第16自然段,體會“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句子的含義。
明確:這句中的“他們”是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表面上指后院高墻上的棱角,實際上是說魯迅和他的朋友像井底之蛙一樣。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閏土無拘無束的生活的向往、羨慕之情。(板書:羨慕)
4.自由朗讀最后兩段:從文章的最后兩段能看出什么?
明確:“我”要與閏土分別,非常地不舍。(板書:不舍)
(四)拓展延伸
結合文章的最后,想象下你覺得在“我”與閏土在分別的時候可能會對彼此說些什么,進行角色扮演。
(五)小結作業
小結:魯迅先生借助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和看跳魚兒等故事,利用動作、語言、外貌描寫等方法向我們展示出了一個聰明能干、機智勇敢并且十分質樸的少年閏土,并表達了對閏土的崇拜和羨慕之情以及與之離別時的不舍之情。
作業:運用外貌、動作描寫,寫一寫你的好朋友。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人物描寫極富典范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寫的示范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反復地閱讀,分析對人物的描寫,體會到鮮活的閏土形象,也學習到了刻畫人物的方法。本節課實現了三維目標,達到了師生共建課堂的效果。
少年閏土教案匯編 篇4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組
17課《少年閏土》
二、教材分析:
《少年閏土》一文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課文通過“我”的回憶描述了一個知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農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兒時有過短暫而真誠的友誼,表達了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全文以“憶——盼——見——佩——思”為線索分為五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點段。
三、學情分析:
六年級上冊后半學段,學生已基本適應高年級閱讀教
學,已能夠初步養成獨立或合作學習課文的閱讀能力,對人物描寫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許多陌生的詞語,加之一些語句的表達形式與現在的表達習慣不同,還有,寫文章的年代與當代距離較遠,因而,學生對文中的一些語句,表達的含義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需要老師提前安排學生查資料。
四、教學目標:
1.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我”和閏土的深厚友誼。
2.體會閏土是個機智勇敢、能干、天真可愛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
五、教學重點:
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學習四件事,揣摩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六、教學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自我介紹,讓學生猜猜老師的年齡,老師猜學生的年齡,出示圖片引出課題:少年閏土
【設計意圖:以“趣”導入,通過互相猜年齡,引出課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課件:介紹主人公的生活背景,
2.根據閱讀提示讀課文,找出課文中閏土向“我”講了幾件稀奇事?
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看跳魚兒)
【設計意圖:培養了學生概括課文能力。這樣,學生就必須要認真讀書,縝密思考。】
3.師:在這四件事中哪件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雪地捕鳥)
(1)指名讀文。
(2)用橫線畫出描寫閏土動作的詞語。(掃、支、撒、拉)做動作
(3)課件展示閏土捕鳥過程
(4)完成動詞詞填空
(5)有感情的齊讀
師:從雪地捕鳥這件事中,你覺得閏土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板書:聰明能干)
【設計意圖:根據這些動詞做出動作,培養他們的思維和動手能力。】
4.師: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生:看瓜刺猹)
(1)自由讀文,找出表現閏土勇敢的句子。
(2)課件
出示(“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師:月亮底下,猹來了,請同學們輕輕的讀,不要把猹嚇跑了。(練習朗讀)師:還從哪可以看出閏土很勇敢?(生讀13段)
師:雖然猹會咬人,而且伶俐,但還是被閏土刺到了,說明閏土不僅勇敢而且機智,分角色朗讀
師:這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件事,所以雖然三十年過去了,“我”一直都沒把閏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卻,一想起這個閏土,腦海里馬上就出現了這個美麗的畫面,(課件出示:“看瓜刺猹”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我采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同時多媒體展
示畫面并配樂朗讀,體會文章意境的美。】
5.海邊拾貝、看跳魚兒
(1)課件展示海邊貝殼圖全班齊讀
師:我們知道在海邊的生活豐富多彩,撿貝殼是件多么有趣的事啊!老師這有許多漂亮的貝殼請大家欣賞一下出示課件貝殼
潮汛來時看跳魚兒,看大屏幕展示跳魚兒指名讀。
師:你覺得閏土有什么特點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見多識廣
【設計意圖:在教學“海邊拾貝”時,(出示許多漂亮的貝殼課件)我采用欣賞、談感受來體會閏土的知識豐富,農村生活的豐富多彩。在教學“看跳魚兒”用多媒體展示,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6.師: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閏土心里的四件稀奇奇的事,那閏土的心中僅僅只有這四件稀奇事嗎?如果你是少年魯迅你會用什么樣的感情讀好這句話?
課件出示:
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真啊!
【設計意圖:自由填詞,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體會魯迅心中的感嘆。】
7.正因為這樣,所以魯迅把少年閏土看作是難得的好朋友,雖然他才相聚了一個月,卻建立了深厚、真摯的友誼。分別時是多么地難舍難分啊!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交流討論:令你難忘、羨慕、佩服的朋友
【設計意圖:聯系實際,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聯系生活,暢想未來
播放歌曲《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
四、教師總結,拓展延伸
師:好朋友總有離別的時候,可這一別就是三十年,你們想知道三十年后魯迅和閏土見面的情景嗎?老師建議大家去讀一讀魯迅的小說《故鄉》。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將課內的學習方法用于課外的閱讀實踐當中,達到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板書簡潔而明了,突出教學重點,凸現人物形象。】
教學反思:在這節課中,我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步步
雪地捕鳥聰明能干看瓜刺猹機智勇敢海邊拾貝看跳魚兒見多識廣
少年閏土教案匯編 篇5
一、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了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通過聯系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二、課前準備
課件、課文插圖、魯迅介紹及重點語句。
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我國有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發刷子似的直立著,濃密的胡須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魯迅。)
學生回答后,出示課本圖。讓我們隨著本組課文的學習去認識、了解魯迅先生吧!
今天我們先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文章《少年閏土》。
板書課題:
少年閏土
齊讀課題。
2、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①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默讀課文,在課本空白處作簡單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并想一想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②學生自讀圈畫,教師巡視指導。
③質疑。
(學生可能會提出不理解其間、無端、素不知道、如許等詞語,教師可通過后面的練習幫學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出示練習:
把下面的詞語與正確的解釋連線:
其間只知道
無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許從來不知道
希奇其中
單知道無緣無故
④說說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能談多少就談多少。)
四、初識閏土,了解特點
1、我和閏土第一次見面時,閏土是什么樣子的?速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出示:
⑴他正在廚房里用圈子將他套住了。
⑵他見人很怕羞我們便熟識了。
2、閏土的外貌有什么特點?
教師適時板書:
紫色的圓臉頭戴小氈帽頸套銀項圈
3、從閏土的外貌特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少年?
⑴若學生不知從哪說起,可引導學生做一個小練習:
拿鉛筆將圓臉的圓,小氈帽的小和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一句話輕輕劃掉,進行對比閱讀。
⑵如果學生沒有新發現,再做一個練習:
用鉛筆將紫色的劃掉,換上蒼白的蠟黃的一類詞語,讀后說說有什么體會。
板書:
年少健康天真活潑
⑶結合他見人很怕羞我們便熟識了體會閏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潑的特點。
四、隨文練筆,進行仿寫
1、讓學生結合對閏土外貌描寫的學習,說一說描寫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抓住人物的特點。)
2、用幾句話描寫一位同學的外貌:
一位學生讀,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寫的是誰。
(如果同學們能很快猜出來,就說明他寫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點。)
板書設計:
少年閏土
紫色的圓臉
頭戴小氈帽
頸套銀項圈年少、健康
天真、活潑
少年閏土教案匯編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7個字。正確讀寫“胯下、廚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詞語。
2、能快速地默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整體感知閏土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
1、有速度地默讀課文。
2、概括課文主要講了幾件事。
3、根據畫面展開聯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在舊中國深重的黑暗下,閏土身上的健康、機靈、純樸和勇敢。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閏土的形象。
教學難點:
揣摩人物的特點,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激發興趣
1、介紹朋友:今天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一個新朋友,他叫閏土。板書:閏土(出示課文插圖)
2、打招呼:與朋友初次見面,誰能與閏土打個招呼?指名說(過渡:看來同學們都會打招呼,想不想趕快了解我們的這位朋友?)
3、魯迅先生在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時也像你們一樣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兒時的伙伴,當母親和他提起這位朋友時,他的腦里就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畫面
靜靜地音樂聲中聽老師講述閏土刺查的故事。說說聽了故事之后的感受。他就是魯迅小說《故鄉》中的主人公──少年閏土。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你想認識這位少年嗎?細細地讀讀課文。
(二)學生反饋交流。(板書學生對閏土和“我”的認識。)
三、提出問題,互釋疑點,保留問題
魯迅的文章語言精辟,同學們在初讀課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請大家快速讀讀課文,找一找,做好記號。先由四人小組長組織,進行組內交流,再把你們解決不了的寫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夠相互解決一部分。
1、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2、反饋交流,部分問題存疑。教師從學生的問題中了解學生的關注點和疑問點。
四、學習閏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學生問題進入第一自然段教學。
1、請同學們找一找二人初次見面時閏土是怎樣的形象。
2、指名讀,同學們仔細聽,聽完后說說閏土的形象有什么樣的特點。(看出閏土是一個純樸、活潑的孩子)
3、老師給大家捎來一頂紹興的小氈帽,我們找個小朋友戴一戴。仔細觀察,戴上氈帽的小朋友像閏土嗎?
區分紫色──又白又嫩,體會閏土的健康。
4、抓住重點詞,親切地朗讀這句話。
閏土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愛,可惜課文中沒有寫到“我”是怎樣的一種形象。再讀讀課文,你們能不能根據閏土的形象特點來想象一下“我”會有怎樣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據,合乎邏輯。
5、學習作者對閏土外貌的描寫,將大家對“我”的設想用幾句話寫一寫。
6、反饋交流,師生評價。
7、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這樣想的緣由,我們到下節課可以繼續研究。
五、教學第一段畫面:正是這不同于我的外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讓我最記憶猶新的則是看瓜刺猹的閏土。
(一)輕輕地讀讀這段話,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饋交流,體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學:
(1)指名讀第一句。同桌互讀,并且把認為讀得好的同桌推薦給大家。再請這些同學齊讀。學生評價。學習讀。
(2)教師點播:在閏土奔馳在一望無際的海邊時,我在哪里?試想,每每回憶起這幅畫面時,我的心中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3)深情地讀讀這段話,把這幅畫面,把這個小英雄深深刻在腦中。
2、第二句教學:
(1)刺猹──閏土不僅健康可愛,還非常勇敢,看插圖中的少年分明是一個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體味朗讀,鼓勵生生之間的評價與賞識。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腦中了?閉上眼睛,再把這個形象回味一下:“其間……”
3、指導背誦本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直入主題
1、談話: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少年閏土》。請同學們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圖片。
①師引述: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個十一二歲的少年在做什么呢?誰能把這幅畫的內容續下去?
②請全班的同學看圖,背誦第一自然段。
③小結:看來同學們對上一節課的內容掌握得不錯。
這幅畫可以看出閏土是個怎樣的少年呢?(機智勇敢)
3、過渡:閏土還不只機智勇敢,他還有很多特點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品讀體會
1、課文講了閏土幾件事?你對哪一件事情最感興趣?捕鳥、拾貝、刺猹、觀魚
2、在這四件事中,我們還能了解到閏土的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學習課文。
閱讀提示:自由閱讀課文,體會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外貌、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興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讀幾遍,然后和老師同學交流討論。
(1)閏土是個捕鳥高手。
(2)閏土很勇敢。
(3)簡略學習“撿貝殼”、“看跳魚兒”部分:體會閏土的自由自在
3、小結:綜合閏土給“我”講的這四件事,我們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
重點理解:
“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師:“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們”指誰?“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4、小結:由于環境的不同,閏土和文中的“我”對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5、爭辯研讀,深入理解課文
作者魯迅是如此的向往閏土的生活,那閏土和作者相比,誰的生活有意思呢?同學們!如果要你選擇,你是向往閏土的生活還是課文中“我”的生活?請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也可以結合你對魯迅的了解以及魯迅的作品來談。
6、展開想象,訓練口語。
A、過渡:與閏土相處了一個月,“我”與他已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必須回家了。當時會發生怎樣感人的情景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閏土分別時會說些什么?
B、誰能結合圖中人物的神態、動作再說一說。
C、課文是怎樣寫的呢?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段。
D、課文最后說他們從此沒有再見面,其實三十年后,他們倆又見面了,不過三十年后的閏土改變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變的呢?有興趣知道的同學,請去找魯迅的小說——《故鄉》來讀讀吧!
少年閏土教案匯編 篇7
簡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少年閏土的特點,體會“我”與閏土之間深厚的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3、運用多種方式(聯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資料、抓住關鍵詞等)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抓住人物特點(外貌、動作、語言)描寫人物的方法。
5、初識魯迅,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課文的語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內涵及學習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參賽課時)
一、展示圖片,引出閏土
1.出示魯迅照片,師生交流魯迅資料。引出感嘆詞“啊”。
2.展示“看瓜刺猹”圖,了解魯迅筆下的閏土。
二、整體感知,初識閏土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閏土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筆做上記號。
2.交流印象深刻的內容,并梳理出課文結構,其間注意生字的讀音和長、難句的指導。
3.歸納出對閏土的總體印象,回扣“啊”字。
三、順學而導,了解閏土
1.找出文中帶有“啊”的句子,引導學生質疑。
2.以閏土語言為突破口體會人物特點:
(1)指名輪讀閏土的話,讓學生明白閏土的話中包含著“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看跳魚兒”四件事。
(2)自讀閏土的話,邊讀邊想象畫面。問:你最感興趣的是閏土的哪些話?生讀師相機指導。重點指導“雪地捕鳥”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聯系實際、引入背景資料、對應比照”等多種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讀。
3.用上“啊”說說對閏土的感受。
4.出示課文插圖體會兩人對話時的神情、動作,問:閏土和“我”的對話中,“我”的語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據“我”的想法想像出“我”當時說了什么嗎?寫在“我”的感受旁。
5.同桌分角色朗讀、指名讀。
四、多元解析,記住閏土
1.師小結引說,比照“我”與閏土的不同。
(1)你從這個“啊”中讀出了什么,如果用語言表示“我”的感嘆,你會怎么說?讓生帶著各自體會有感情讀句。
(2)借助多種方式(聯系上下文、圖片對比、聯系生活等)體會“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內涵。
2.引導生回扣第一自然段并背誦。
五、拓展延伸,再識閏土
1.啟發學生想象說話:“我”和閏土分別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見了,見面時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
2.讓生快速閱讀《故鄉》原文片段:
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后,我吃過午飯,坐著喝茶,覺得外面有人進來了,便回頭去看。我看時,不由的非常出驚,慌忙站起身,迎著走去。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么說才好,只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涌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么擋著似的,單在腦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1.找出閏土和“我”的語言,用上“啊”表示自己的心情。
2.布置學生讀小說《故鄉》,自主探究原因。
六、小結全課,升華認識
師以“啊”作小結。(主要從魯迅、閏土、學生表現及展望未來等方面去說。)
第二課時(簡案)
一、簡要復習全文,聽寫部分新詞,指名背誦第一自然段。
二、尋找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的部分,深入探究其妙處,小練筆實踐:請學生或老師做模特,生口述后寫片段,師生共同評議。
三、結合《故鄉》進一步讓學生認識作品內涵、了解魯迅。
四、簡介魯迅部分代表作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祥林嫂,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其作品,觀看其影視作品。
五、摘錄描寫閏土外貌和動作的句子,可以嘗試背一背。
板書設計:
少年閏土
想盼羨
(嘆)
(啊!)
少年閏土教案匯編 篇8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主背誦第一自然段。
3、學習課文寫的四件希奇事,了解閏土是一個勇敢機智、聰明能干、見多識廣的農家少年,感受作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4、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補寫課文中“我”的外貌,體會不同身份人物的不同穿著和外貌。
教學的重點:
學習四件稀奇事,了解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文章中的感情。
教學的難點:
理解:“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天空。”等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補寫“我”的外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同學們,大家了解魯迅嗎?看過那些魯迅寫的作品和有關與他的故事。(生說……)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與我們年齡相仿的朋友。出示課題“少年閏土”本篇課文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
二、啟發定向,選擇目標。
老師引導:請大家根據課題,想象課文中的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列舉,老師歸納出主要問題:
A:課文寫了少年閏土的那幾件事,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
B:課文是怎樣寫閏土的?
C:根據單元目標,課文的幾句難理解的句子,我們采用怎樣的方法去理解,含義又是什么?
D: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整體感知,小組合作,自主釋疑
1、選擇幾個問題讀課文,利用字典,自學生字和新詞。
2、選擇自己最喜歡交流的小伙伴,討論自己學不懂的生字和新詞。
3、在老師發下的卡片上,選自己認為最難的生字和新詞,說說那些地方需要注意,那些需要提醒同學們,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點交流一些不常見的字詞(視學生掌握的情況而定):祭祀忙月秕谷鵓鴣……
四、作業
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選擇生字、新詞抄寫的遍數。
少年閏土教案匯編 篇9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1、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位與我們年紀差不多的孩子,他就是(少年閏土板書)
2、師:閏土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健康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適時點評。)
3、師:我們對閏土有了初步的了解。一說大膨潤土,作者腦海里就會立刻浮現這樣一幅畫面。
引讀:深藍的天空中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在干什么呢?誰能繼續描述這幅畫?
全班一起描述。
從內容和畫面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景和人)五分鐘
二、學習“看瓜刺猹”部分過渡:
文中的“我”和閏土僅僅相處了一個月,卻建立了真摯的友誼。三十年過去了,回憶起閏土便想起這幅畫面?課文中還有哪些文字具體描述了這幅畫?用“-----”畫出來,并圈點詞句談感受。
學生匯報:
1、出示句子:(月亮地下,你挺,拉拉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一柄胡叉,輕輕地走去)
抓住“輕輕地”,體會到閏土的機智,動作輕巧有經驗。
閏土把我們帶到了西瓜地里,那我們讀一讀,可把猹嚇跑了。(生讀)
2、還有哪些句?出示句子:“它不咬人嗎?”“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范從胯下竄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走……看見……你便刺(勇敢)
指導讀你便刺-----快而重(讀出他的機智勇敢)
這畜生很伶俐,反從胯下竄了:用猹的狡猾伶俐反襯出閏土的機智勇敢。
3、過渡:閏土“看瓜刺猹”的經歷是那樣的驚險刺激,作者心中不由得慨嘆:啊!閏土的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
三、過渡:
文章還寫了哪些希奇的事?(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跳魚兒)請畫出描寫閏土的語句,讀讀從中感受到閏土什么特點?把自己的感受和小組的同伴進行交流。
師:學生匯報。
雪地捕鳥
句子:“我們沙地上……藍貝。”感受到閏土的聰明能干。
哪些詞語最能表現他聰明能干?(動詞)幻燈出示標明。
小結:閏土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而且這段話抓住動詞把不鳥過程說清楚,更能體現他聰明能干。我們要讀出什么感情?(佩服)作者的心中不由得慨嘆:啊!閏土的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疑問)
用動詞描寫一件事的方法真好,我們也能用上一連串的動詞寫一件事。“叮鈴鈴”上課鈴響了,老師,放學了同學們。
小結:運用一連串的動詞寫一件事的方法真好。
海邊拾貝、出示句子:“你夏天到我們這里來,我們日里到海邊拾貝殼去……觀音手也有。”
閏土見多識廣。
生活怎樣?(快樂、豐富多彩)作者的生活呢?(乏味、單一)作者多么(羨慕)閏土呀!讀句子后回讀:“你夏天到我們這里來,我們日里到海邊拾貝殼去……觀音手也有。”
作者心中不由得慨嘆:啊!閏土的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
看跳魚兒
句子:我們沙地里,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只腳……
閏土見多識廣
作者沒有看過,可閏土卻知道“我們沙地里”生接讀可見他是見多識廣。
讓作者心中不由得慨嘆:啊!閏土的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
四、觀察兩個人的表情、動作閏土講得怎樣?我又聽得如何?
①閏土講得眉飛色舞……
②“我”緊咬嘴唇聽得津津有味……
設想:你就是作者,此時心里會想:(感受)
2、句子:啊!閏土的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①讀,“他們”指(作者的朋友)。“他們”都是寫什么人?(富家子弟,少爺之類的人。)
②那他們不知道哪些事?
“四角的天空”指(狹小的空間)
作者對閏土的生活十分向往,十分羨慕。(情感)
⑤過渡:“我”為什么會對少年閏土如此佩服,對閏土的生活如此向往呢?
課件:(引讀,接讀)
閏土在(海邊)時,(他們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邊有如此美麗的貝殼。)
閏土在(雪地里捕鳥)時,(他們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可以捕鳥,而且捕到很多鳥。)
閏土在(看瓜刺猹)時,(他們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什么東西,不知道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
五、小結:
正因為這樣,“我”把少年閏土當成是難得的朋友,我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真摯的情誼,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就要走了。
①讀17自然段。
②看插圖,用一個詞概括此時兩人的情況(難舍難分)(課件圖片)
小結:課文最后說他們從此沒有見面,其實三十年后他們又見面了,不過,三十年后的閏土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變的呢?老師建議大家去讀一讀魯迅的小說《故鄉》。
六、作業
運用外貌、語言來反映一個人的特點,寫一段話。
板書:
17少年閏土
閏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