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案(通用4篇)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分析社會、認識社會,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活動原則:
1、學科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必須緊緊圍繞運用數學知識這個中心,必須緊扣數學教材的內容;
2、實踐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必須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必須是學生的考察、參觀、訪問、制作、公益勞動等的實踐活動;
3、全員參與的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應是全體學生參與的活動,決不是教師或個別學生演示,或部分學生操作,其他學生看熱鬧,只動口不動手的活動;
4、知識的應用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要
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因素,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探索創新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自主地實踐活動,對于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教師不必多加限定,讓學生充分開動腦筋,大膽地進行嘗試,努力有新發明、新創造地完成任務;
6、活動多樣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方式的多樣性包括活動場地的多樣性: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課內,也可以在課外,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在校外;活動方法的多樣性:如參觀、訪問、思考、制作、觀察、實驗、調查、討論、閱讀、操作、競賽、表演等;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等。
三、活動的內容:
小學數學教材第十二冊的教學內容包括:百分數(二);比例;圓柱、圓錐、球;簡單的統計以及整理和復習等,根據教材的這一教學內容,確定六年級下學期的數學實踐活動內容為:
1、根據教材百分數(二)的教學內容,進行以《小小銀行》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儲蓄的意義及儲蓄方面的有關知識,活動時間在三月份。
2、根據教材圓柱、圓錐、球這一部分知識,進行以《做一做》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的立體幾何知識,學做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活動時間在四月份。
3、根據簡單的統計這一知識,進行以《簡單的統計》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并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對所調查的數據進行簡單的統計,活動時間在五月份。
四、活動組織:
1、根據學生居住范圍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出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組長,小組的成員要兼顧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并對各小組的活動提出要求。
班主任老師要與社區、單位等取得聯系,征得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或請家長幫忙,對于學生的活動能給予方便。
2、小組活動的時間以學生的業余時間為主,如周六、周日、節假日等,活動的方式以小組活動為主,也可以在小組長的協調下,合理分工,分散活動。
3、把每周五夕會的十分鐘時間定為各小組實踐活動的交流與總結時間,班主任教師要了解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對活動的形式、內容等進行合理的調整,以達到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有效調控;同時各小組長要對一周來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并提出下一周活動的具體要求。
五、活動步驟:
1、學生按劃分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帶領下,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活動的內容要根據本學期數學
實踐活動的主題來確定。每月的具體活動內容如下:
三月份:
活動主題:《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調查的主要內容:了解周圍人們對電視節目的喜愛情況;
四月份:
活動主題:《做一做》
活動的主要內容:
。1)搜集長方體、正方體、硬紙盒、實物等。
(2)把搜集到的實物用剪刀剪開,觀察各形體展開的面的形狀,各部分尺寸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3)準備做紙盒用的硬紙殼。
五月份:
活動主題:《簡單的統計》
調查的主要內容:
。1)調查近幾屆奧運會中國隊獲得獎牌的情況;
。2)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的情況;
(3)在教師的組織下實際測量各小組學生的身高,體重,并計算各小組男女生的平均身高與平均體重。并記錄所測量的數據。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P5 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理解單式與復式統計圖的異同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復式條形圖的學習。
2、能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有關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判斷和預測。
【教學重點】
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實際運用。
【教具準備】
藍球
【學具準備】
表格。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說 明
一、 復習舊知,解決問題
1、 答話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統計知識?
2、復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你能介紹一下復式統計圖的特點嗎?
3、什么情況下使用復式條形統計圖?
4、你能解決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嗎?
出示P59的練習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指名回答,并集體訂正。
二、聯系生活,實際運用
師:在生活中,你需要用到期復式條形統計圖嗎?
學生分組討論,指名回答。
出示P59實踐活動課題。
說清要求,分組進行。
1、 需要收集什么數據?
2、 如何繪制?
分組進行實踐活動
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1、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
2、評一評,哪一組的統計圖做得最好。
通過復習舊知識,對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加強理解,并能掌握其的實用性。
在運用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討論用什么統計圖來描述這組數據比較合適,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條形統計圖中表示兩組數據,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這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反思】
通過創設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經歷整理數據、描述數據的過程,并在相互的評議和交流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各自的統計圖,逐步明確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從統計圖中發現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驗證猜想,體驗到數據的作用。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十一冊P112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了解調查研究的一般步驟;
2、能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預設:
一、聯系信息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一組信息:
。1)改革開放以來,常州這座具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成為一座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其中,常州市的自來水普及率達98%。
(2)到目前為止,城鄉電話機普及率達22.3部/百人。
。3)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電視機普及率在80年代平均為11.9%,1990
年達到了59.1%,1997年達到了94.8%。
2、思考:
(1)從數據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選擇其中的一句具體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2)由這些數據你聯想到了什么?
3、教師提問:
(1)還能從哪些方面來體現生活水平的提高呢?你能不能猜猜它們的普及率?
。2)你們的猜測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科學性呢?如何才有說服力?
。3)這就需要我們運用到那些已學的知識?
二、設計方案:
1、調查研究活動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所以我們首先要制定一份簡要的研究計劃,你認為計劃中應涉及哪些方面?
2、小組制定計劃(可參考課本P112)
3、交流計劃,互相評價。
4、調整計劃,修正方案。(既要吸取別人的長處,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三、執行計劃:
四、整理調查資料:
分析現狀,估計發展趨勢,并匯報。
五、全課總結:
談談你上了這節課有些什么體會。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大家來鍛煉這一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能提出相關的問題并解決.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3.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能提出相關的問題并解決.
教學難點
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能提出相關的問題并解決.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
(一)談話引入
下個星期,有代表團來參觀我們學校,哪位同學想當小小解說員,帶領客人們參觀我們美麗的校園?
。ǘ┏鍪緢D片:學校平面示意圖
教師提問:
1.如果你是解說員,你都想給大家介紹學校的什么地方?
2.在這些地方,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你們提出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很多問題是關于操場的,大家都喜歡到操場上活動.
你最喜歡哪種活動?
二、活動二
(一)出示圖片:大家來鍛煉
1.分組學習
觀察圖:圖上都有誰?在干什么?
2.獨立填空.
3.匯報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填的?
。1)這里有5棵樹.
(2)有(10)名隊員參加足球比賽.
。3)這里有(3)排樹.
。4)有三個人跳繩,又來了一個小朋友,一共有4人.(3+1=4)
(二)分組討論研究:根據圖中的內容還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問題:
1.一共有幾棵樹?(5+10=15)
2.一共有幾盆花?(3+4+3=10)
3.跳繩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幾人?(3+10=13)
4.踢足球的比做操的多幾人?(10-4=6)
5.爬鐵架子的比跑步的少幾人?(10-3=7)
6.做操的比跳繩的多幾人?(4-3=1)
7.共有10人跑步,有4個女孩,有幾個男孩?(10-4=6)
三、小組活動
上體育課時,分小組到校園里走一走、看一看,想想能夠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和其他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