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案(精選2篇)
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于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通過一系列的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互相合作的學習態度和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1、遇困求知、導出分數
(1)把4塊餅平均分給2個人,平均每個人分得幾塊餅?
(2)把2塊餅平均分給2個人,平均每個人分得幾塊餅?
(3)把1塊餅平均分給2個人,平均每個人分得幾塊餅?
設計意圖:這一階段的教學,復習了平均分,從每份是整數過渡到每份不是整數,自然引出分數。
(1)(2)激活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3)題對學生發出了挑戰,旨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自主創造,探究分數
(1)這半塊餅怎樣表示?請大家想一個辦法。設計意圖:(學生自由創造)(指名學生匯報所想符號,并說出意思)這個問題的設計意在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知識基礎來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原來學的數不能表示這半個,需要創造一種新的數-分數。(出示課題)
(3)你想知道分數的哪些情況?
(4)你準備怎樣學習?設計意圖:這幾個問題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對課題和遇到的新的數學問題,提出所想知道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學習習慣和問題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就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策略意識。(教師從學生的問題中重點篩選以下三個問題作為本課目標:1、分數表示什么?2、怎樣讀?3、怎樣寫?)
(5)現在就請同學們借助于學具和課本自主探索。設計意圖: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不局限于課本上的正方形和線段,引導學生與其它同學爭論,并提出自己的見解,敢于自抒自己的觀點。讓學生通過學具的折疊、涂色、不僅自己學會了什么是,什么樣的結果是。在學習過程中,借助于討論、交流,還能把分數的`意義向完整的整體均分推進,體現學習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6)教學。①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在橫線下面寫2,要表示這樣的一份,在橫線上面寫1,讀作二分之一。②有了分數,我們就可以解決許多問題。這塊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得這塊餅的這塊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個人得這塊餅的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適當總結,促使學生經厲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的過程。
3、自主探索,擴展認識
(1)請同學們自己說幾個分數,再想辦法表示。
(2)小組交流討論。
(3)學生匯報,集體辨論。
(4)練習運用。練習的1、2、3設計意圖:本階段的教學是本節課的主體部分。學生通過自學和教師講解已經初步理解了分數的含義。在這里讓學生想辦法表示分數。學生去進行自主創造、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學生的辦法也許五花八門,但只要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就應該給予肯定。在這里,難點得以突破,教學的各項目標得以集中實現。
4、形成概念,明確認識。
(1)像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讀寫分數。練習的4、5題。設計意圖:這一階段的教學讓學生明確認識,形成分數的完整的概念。
實踐探討媽媽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怎么吃呢?方方說:媽媽吃一塊,我吃一塊,奶奶吃2塊。他們各吃了這個西瓜的多少呢?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么?是怎樣學的?
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認識幾分之一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練習,在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并讓學生在經歷數學的過程中,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活動,感知數理
1、教學例1
(1)認識1/2。
師:同學們,過幾天就是我們的中秋佳節了,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做一些什么事呢?
生:吃月餅,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