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白鶴教學建議教案(精選3篇)
三只白鶴教學建議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認識“鶴、剩、留、朝”4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哪只白鶴找到了魚,懂得另外兩只白鶴找不到魚的原因,啟發學生通事要開動腦筋。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培養觀察圖畫和理解詞、句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重點難點:
1、三只白鶴怎樣記住埋魚的地方?各以什么做標志?學習生字新詞。
2、明白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鶴找到魚。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誰來說說我們以前學過什么寓言?誰能給大家講講。(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題目是《三只白鶴》
板書課題;三只白鶴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
2、畫出本課生字新詞。
3、思考:課文講了三只白鶴的什么事?
(三)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新詞。(出示幻燈片)
注意讀準“旁、剩、朝”三個字。
2、指名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三只白鶴的什么事?
(四)理解課文內容。
1、仔細讀課文思考:三只白鶴為什么埋魚?怎么找魚的?
2、結合圖理解埋魚的'位置。
(1)指導看圖。
注意白鶴的頭朝向什么地方。
兩只抬頭看,一只看太陽,一只看白云,還有一只看河邊的大柳樹。
(2)指名三個同學分別讀一句話,即每只白鶴以什么做標志,板書:太陽底下,白云下面,柳樹旁邊。
“底下”“下面”“旁邊”都是表示什么的詞?(方位詞。)
再指名讀課文,邊聽邊看,書中說的“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白鶴,你能從圖上找出來是哪只嗎?
(3)三只白鶴,都記住了埋魚的地方,記得方位是不是一樣?(不一樣。)
哪只記憶辦法最好,能夠準確地找到魚?
3、圖文結合,理解找魚的過程。
(l)指導看圖2
圖上畫了什么?它們在干什么?
它們怎么找的?
第一、二只白鶴的翅膀和腳正在展翅飛向太陽、白云。
第三只白鶴的翅膀收攏,腳也縮起來,落下來了,落在河邊柳樹旁。
(2)讀第三段。
三只白鶴怎樣找魚的?
第一只為什么朝太陽飛去?(記住大魚埋在太陽底下。)
第二只為什么朝白云飛去?(記住大魚埋在白云下面。)
第三只為什么飛到河邊柳樹下?(記住大魚埋在柳樹旁。)
三只白鶴都是按照自己所記住的標志去找的,標志不同,找的方位也不同,結果如何呢?
(3)讀第四段。
哪只白鶴能找到理在地里的大魚呢?(第三只。)
另外兩只呢?(找不到。)為什么找不到呢?(因為地球圍著太陽轉,所以太陽的位置是在不停移動的,從東方升,在西邊落。第一只白鶴記得是太陽底下,這不是一個確定的位置,所以找不到魚。
第二只白鶴向白云飛去找得到嗎?為什么?
(因為白云不停地飄動,位置在移動,所以找不到魚。)
小結:因為太陽、白云的位置在不停地移動,所以用太陽和白云做標志是找不到魚的。
第三只白鶴為什么能找到魚?
(“河邊柳樹”這個位置是不動的,所以按這個標志能找到魚。)
4、深化總結。
(l)三只白鶴誰最聰明,為什么?
(2)學習了本課,你懂了什么道理?
(做事要動腦筋,才能把事情做好。)
(3)說說你知道的寓言故事。
(五)朗讀全文。
朗讀指導:本文長句子較多,要指導學生注意標點,讀好停頓,有些雖沒有標點但也需停頓的地方,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如“哪只白鶴/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魚呢?”可通過聽錄音、范讀、個別讀等方式進行指導。要重視朗讀的評議,鼓勵學生認真聽別人朗讀,善于發現別人朗讀的優缺點,并能在評議別人的基礎上,自己讀得更有進步。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朗讀全文。(指讀或分段讀。)
2、認讀生字詞。
中午、明天、抬頭、記住、底下、天空、白云、旁邊、剛剛
(二)自學本課生字。
在小組內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三)檢查自學情況重點指導。
“飽、記”都是形聲字,可根據形聲字特點進行識記。“午、埋、第、旁”
可運用學過的筆畫、偏旁、熟字來識記,注意區別同音字“弟——第”。
(四)指導書寫。
“第”注意“一’約占田字格的四分之一,下面的“弓”要寫得扁些寬些。
“旁”中間的“寶蓋”要寫得略寬,“方”的一橫在橫中線上。
“飽、記、埋”要寫緊湊些。
(五)作業
練習書寫本課生字。
布置作業:
1、讀一讀。
2、看拼育寫詞語。
3、比一比,組成詞語。
4、選詞填空。
條 只 朵 棵
5、把句子補充完整,寫情楚“誰在哪里?干什么?”。
(l)白鶴在|。
(哪里) (干什么)
(2)老牛在。
(哪里) (干什么)
板書設計
三只白鶴教學建議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初讀文,練說話。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4課《三只白鶴》。認真看老師寫的“鶴”字,左右結構,鳥字旁。
師:請小朋友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標清自然段的序號。
師:哪組小朋友愿意讀書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注意聽。
師:請小朋友再讀文,想一想,本文主要講了什么事?(三只白鶴埋魚,記地點,找魚的事。)
師:如果你能用“先……接著……最后……”這種句式來說就更好了。
二、質疑。
師:根據文章的主要內容,你能提幾個問題嗎?
歸納為三個:
1、為什么埋魚?
2、怎樣記埋魚的地點?
3、第二天,哪只白鶴找到了魚,為什么?
三、細讀,交流探究。
1、讀文。
師:同學們提出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你對哪個問題感興趣,你就帶著這個問題讀一讀有關課文,可以與身邊的同學討論。
2、交流。
A、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發表見解,尊重學生的感受與體驗。
B、重點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采用填空的形式。
C、第三個問題,教師總結:太陽和白云的位置不固定,而樹長在土里,在短時間里是固定不變的。
3、探究。
A、假如河邊沒有那棵柳樹,第三只白鶴能想出別的.辦法嗎?
B、找不到大魚的白鶴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呢?
四、 總結。
師:這篇文章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的。小朋友們通過自己讀文——質疑——讀文——解疑,自己就學會了,真棒!
三只白鶴教學建議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三只白鶴的故事情節,理解其中的道理。
2.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故事教育學生愛護自然、珍惜生命。
教學內容:
1.三只白鶴的故事情節。
2.故事中的道理。
3.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出示三只白鶴的圖片,讓學生猜測故事的情節。
二、講述故事
1.教師講述三只白鶴的故事情節。
2.學生跟讀故事,加深理解。
三、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1.教師提問:你們覺得三只白鶴為什么要相互幫助呢?
2.學生回答:因為只有相互幫助才能生存下去。
3.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生活中也需要相互幫助,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需要別人幫助的情況?
4.學生回答:比如我們上課時有些問題不會,就需要老師或同學的幫助。
四、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
1.教師提供相關問題,讓學生自行閱讀故事并回答問題。
2.學生回答問題,并進行語言表達。
五、總結
1.教師總結故事中的道理,強調珍惜生命、愛護自然的重要性。
2.學生進行總結發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學反思:
通過講述三只白鶴的故事,學生不僅了解了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通過閱讀故事、回答問題、進行語言表達等方式來加深理解。在教學中,我也發現有些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練習和指導。總之,這節課讓學生了解了故事中的道理,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