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秋游教案(精選3篇)
數學秋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筆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調商)、商一位數的除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小組交流筆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調商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試商、調商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和樂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正確試商的準確率。
【教學過程】
(一)觀圖激趣、設疑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去郊游嗎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去秋游好嗎?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了解一下每班人數:
通過這張圖片你能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交流,然后匯報提出的問題:
(1)三年級學生都坐小客車,需要幾輛車?
(2)四年級學生都坐大客車,需要幾輛?
(二)探究新知
1、探索“四舍法”試商
(1)解決第一個問題:三年級學生都坐小客車,需要幾輛車?
師:小組合作完成,看哪個小組完成得又對又快。
溫馨提示:①確定商是幾位數。
②估一估結果是多少。
③嘗試用豎式計算。
(2)匯報交流:
方法一:19比24小,商在個位,是一位數。
方法二:24×10=240,應該小于10輛。
方法三:列豎式
192÷24=
答:三年級學生需要8輛車。
(2)試一試:你會計算216÷36嗎?
學生完成后集體交流:
2、探索“五入法”試商。
(1)解決第二個問題:四年級學生都坐大客車,需要幾輛?
師:我們男女生比賽,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溫馨提示:①確定商是幾位數。
②估一估結果是多少。
③嘗試用豎式計算。
(2)匯報交流:
184÷46=□
答:四年級學生需要4輛車。
(3)試一試:你會計算296÷37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
3、歸納試商方法。
小組討論:試商時,什么時候商可能會小?什么時候商可能會大?
學生交流后師小結:
除數估小了,商可能會大。
除數估大了,商可能會小。
試商過程中,往往不能一步找準,要及時調商。
(三)課堂練習
談話:同學們,你們學得怎么樣了?我們一起到智慧樂園挑戰一下自己吧!有沒有信心呢?
1、森林醫生。
2、買28個花盆,需要付168元。每個花盆多少錢?
(四)拓展提高
在方框內填上合適的數。
240÷□8<4,□里最小。
□□0÷ 70<6,□里最大。
學生完成后集體交流:
除數大于60,方框里可以填6、7、8、9,所以方框里最小填6。
商最大是5,被除數最大是410,所以方框里最大填4、1。
(五)課堂總結
師: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交流:
四舍法,商偏大,要改小,
四舍商大減去1,
五入法,商偏小,須調大,
五入商小加上1。
(六)板書設計
秋游
除數估小了,商可能會大。
除數估大了,商可能會小。
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商。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具體的情境,體驗“調商”的過程。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課教學中,我精心設計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數學情境,把那些需要學生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學時,我讓學生說一說情境圖上的信息,然后討論怎樣安排乘車,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引出第(1)題;接著估計商的得數。教材中呈現了兩種估計的方法:一是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估計約需要9輛車;二是車輛數直接取整十數,知道需要的車輛應比10輛少。在討論時,學生可能會有其他的估計方法,只要他們說得合理,就應肯定。在試商的過程中,學生仍會把“34”看作“30”來進行試商,但在具體的計算時,會發現“9 ×24的積”比被除數大。那么,積大了說明什么,為什么會大呢,這些都是討論的重點問題。學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么商是改大還是改小,自然就理解了。
數學秋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體會文章內容情感,指名讀、范讀、自由朗讀等達到不同方式讀書,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朗讀的方法使孩子會讀書。
2.通過讀文、組詞、用詞說話、 討論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里的字只識不寫。理解能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在反復練習中鞏固認知,做到會認會寫會用,在老師的指導下書寫生字,達到規范、端正、整潔。
3.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教學難點:
學會抓住景物的特征,抒發自己的情感。
教法學法:
1.示范朗讀,引導點撥。
2.看圖、想象與品讀相結合。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還記的我們剛剛學到的《秋天到》這首詩嗎?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一聽!
秋天這么好,你們都想出去玩玩嗎?
二、解題
1.讀課題,“秋游”這個課題什么意思?
2.拓展:春天,我們到郊外游玩叫什么?在天朗氣清的秋天里能去郊外游玩是一件多么開心的事呀!帶著這種歡樂的心情齊讀課題。
3.孩子讀了兩遍課文的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帶著問題讀書,肯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觀察圖畫,初讀課文
1.我們先來看看課文的插圖,由遠及近,由上至下,你都看到了什么?天空什么樣子?農田里哪些莊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田野上同學門在干什么?
(用“有的??,有的??,有的??。”回答)
瞧!讀書的時候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在這美麗的秋天里同學們玩得多開心呀!讓我們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2、自學生字。3、想想我們提的小問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課文預習的時候我們標出了小節,畫出了生字詞。讓我們分小節來讀讀課文吧。
指名讀,評價。
聽你們評得這么好,老師也想讀讀這篇課文了。
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指名交流板書。其實,課文的第一小節就告訴了我們課文主要講的事情。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課件比較:天氣涼了和天氣漸漸涼了,有什么不同?哪個更準確?“郊外”什么意思?到城市以外的田野游玩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呀,讓我們一齊讀讀第一小節。瞧,孩子認真讀書就會有收獲。
四、認識生字
1.相信讀好了課文,我們能更好地認識課文的生字寶寶。
2.課件出示詞語,同桌互讀,遇到不會讀的字怎么辦?
3.指名讀。
4.四人小組讀字組詞,討論記字辦法。
5.交流
6.開火車讀字組詞。
五、指導書寫
1.認真觀察田字格,看看哪個字容易寫錯,給大家提醒。
觀察一下生字表中的生字,想一想怎樣才能把它們寫正確、美觀?(生自由說,師作適當補充。)
2.按筆順表書空。
3.師范寫生字,生書空。
4.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5.展出寫得好的學生作業。
數學秋游教案 篇3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本教學設計中,結合教材情境引入新課,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境中,把探討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中。
2.觀察、演示,突破難點。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讓學生經歷猜測、嘗試、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意識到:初商有時候并不一定會合適。并通過觀察、計算等活動理解“調商”的過程,掌握調商的方法,體會“商大”變小,“商小”變大的道理,總結出靈活試商的技巧。
3.培養能力,注重人人發展。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注意倡導學生發揮集體力量,通過合作學習,使大家都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使每一個人都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樣的設計不僅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計算能力,而且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創設情境,獲取數學信息。
(課件出示教材72頁情境圖)
實驗小學為了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增加同學們的成長體驗,特地在星期日組織了秋游活動。圖上是師生秋游前等待出發的場面,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車站有兩種車可供大家租用:每輛大客車限乘客46人,每輛小客車限乘客24人;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共有192人,四年級學生共有184人,五年級學生共有230人)
2.激趣導入。
如何安排出游的車輛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決師生們在秋游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秋游)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下面的探究新知埋下伏筆。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引導提問。
結合所獲取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合理即可)
2.引導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問題一:
三年級學生共有192人,他們都坐小客車,需要幾輛車?
①這道題的已知條件是什么?所求問題是什么?
(已知每輛小客車限乘客24人,三年級學生共有192人,求需要幾輛車)
②如何列式?為什么?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重點說明列式原因。求需要幾輛車,就是求192里面有幾個24,用除法計算,列式為192÷24)
③估計一下,商大約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計的?
(學生自由回答)
④用豎式計算,體驗試商的過程。
(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a.請同學們試著獨立計算。
(指名板演。在學生試算時,教師要巡視指導)
b.展示發現的問題并引導思考:除數與商的積大于被除數,說明了什么?應該怎么辦?
(說明商大了,應該把商調小)
c.合作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預設
生1:把24看作20,商是9,可是24和9相乘的積是216,192不夠減。
生2:商9大了,改商8。24乘8正好等于被除數192,所以最后的商是8。
生3:看被除數的前兩位是“19”,而除數的最高位是“2”,2和9相乘最接近“19”,所以先試商9,結果大了,再將商調為8,結果正好除盡。所以商是8。
通過交流明確:把除數“24”看作“20”來試商,初商“9”大了,改商“8”。用“四舍”法試商,把除數看小了,商容易偏大。
d.完成豎式。
(2)課件出示問題二:
四年級學生共有184人,他們都坐大客車,需要幾輛車?
①請列出算式并說明列式原因。
(求需要幾輛車,就是求184里面有幾個46,用除法計算,列式為184÷46)
②估一估需要幾輛車,請說清估算過程。
(自主估算,交流估算過程)
③用豎式計算,體驗試商的過程。
a.請同學們試著獨立計算。
b.思考:老師發現有的同學在計算時,余數等于除數,這說明了什么?應該怎么辦?
(說明商小了,應該把商調大)
c.討論交流。
(把除數“46”看作“50”來試商,初商“3”小了,改商“4”)
d.完成豎式。
3.回顧試商過程,小結試商方法。
(1)在剛才試商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2)議一議。(課件出示)
①什么時候商會小?
②除數與商的積大于被除數說明了什么?
③余數大于或等于除數說明了什么?
(3)明確結論。
我們在試商的過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調小,商小了就調大,這就叫“調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