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題秋葉飄教案(精選3篇)
小班主題秋葉飄教案 篇1
目標:
1、會欣賞、會觀察秋天的樹葉飄落的自然現象,感受秋天的美,有一定的想象力。
2、學習詞匯:飄落、爬、躺、坐、游、藏等。
準備:
⒈、到戶外觀察秋季景色,進行拾落葉、觀察秋蟲等活動。
⒉、配套掛圖。
過程:
⒈、教師和幼兒談話: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樹葉變黃了,然后落了下來)今天,我們來講一個故事,名字叫《秋葉飄》。
⒉、教師講述故事,幼兒能認真傾聽,初步感受故事的內容。
⒊、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⑴秋風起了,樹葉是怎樣從樹枝上落下來的?
⑵樹葉分別落在了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
⑶學習動詞:找出故事里運用的動詞,并通過做動作、學說話加以體會和理解。
我們來學一學樹葉是怎樣從樹上飄落下來的?(幼兒自己創編“飄落”的動作)
讓幼兒用動作表現出爬、躺、坐、游、藏的情境。
⒋、啟發幼兒想象。
⑴樹葉還會落在什么地方?會發生什么事情?
請小朋友模仿故事的語言進行完整講述。
⑵小朋友想用落葉做什么?
5、幼兒戴上頭飾表演故事。
6、觀察落葉。
帶領幼兒在戶外觀察秋葉飄落的景象,玩風吹秋葉飄落的游戲。
7、活動延伸
幼兒用自己采集來的樹葉進行樹葉貼畫。
在組織形式上,我選擇了動靜交替的形式開展,開頭部分我首先用拋灑樹葉的方法一下子把幼兒帶進了秋葉飄落的意境,激發了幼兒表達的欲望:樹葉落在了小船上、樹葉落在了小溝里、樹葉落在小河里。然后我用一句: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中的樹葉到底落在了哪里?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很自然地引入老師講述的故事中。接著我采用分段講述提問,角色表演相結合的方法,每段變換不同的角色扮演,師生共同扮演角色,讓幼兒在情景的扮演中學會角色的語言,從而達到老師預設的目標。幼兒從頭至尾處于一種愉悅的情緒中學習,較好地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連今天新來的小朋友和平時一直不愿參與的徐志浩小朋友也快樂地參與其中,最后在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圖書一起完整講述故事的氛圍中結束了本次活動。
小班主題秋葉飄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綜合教育活動
活動內容:
秋葉飄飄
活動目的:
1、幼兒認識秋天的樹葉落的自然現象。培養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2、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樹葉找媽媽游戲的樂趣。培養愛心。訓練粘貼技能。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秋天的景色圖片、投影儀、收集的各種樹葉、錄音機、磁帶、剪的樹葉樹干{準備粘貼樹葉}
活動過程:
1、幼兒看這是什么?(秋天的落葉)
2、投影儀,觀察樹葉什么顏色?樹葉怎么落下來?模仿動作。講秋天來了。天氣涼了,小朋友穿厚了,(啟發小朋友摸自己的衣服)樹葉變黃。落了。
3、聽音樂《秋天的落葉》幼兒隨音樂做動作。
4、老師交待,每個人取2片樹葉,(認識數字2)每人取兩片樹葉,束到手腕上。游戲:樹葉找媽媽,方法:我是大樹媽媽,秋天來了,樹葉孩子離開了媽媽,媽媽是多么想你們啊,孩子們,快快飄回到媽媽的身邊來吧?幼兒學樹葉飄,來到大樹媽媽的身旁。
5、那還有棵大樹,樹上光光的,他也非常孤單,每個小朋友快把你的身上的樹葉送給大樹
反思
生活是豐富多彩、生動真實的,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材料,給孩子提供一個樂中學的空間。但是活動的結束并不代表這個知識點的結束。老師在區域中繼續提供各種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體,讓幼兒不斷地感知,動手操作,數數排排,注重幼兒主體性的發展,注重形成幼兒持續學習的意向。幼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孩子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因此幼兒的興趣得以激發,各種潛能得以開發。)
小班主題秋葉飄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散文內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進一步加深對秋天樹葉飄落自然現象的認識,感受秋天的美。
3、學習詞匯:飄落,爬,躺,坐,游,藏等。
4、初步懂得做事要小心,遇到意外不慌張,并設法解決。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重點:
初步理解散文內容,學習用語言描述秋天的落葉。
活動難點:
感受秋天樹葉飄落的美,有一定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散文圖片,落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秋天大樹落葉的圖片,激發幼兒談話的興趣。
1、師:"秋天到了,小朋友們看看大樹媽媽發生了什么變化?"幼兒自由發言
2、師一邊拋灑落葉一邊說:"樹葉寶寶是怎樣從大樹上落下來的?誰來學一學。"教師灑落葉幼兒做動作,較自然地學習詞:飄落(評;這一過程幼兒興趣高漲,教師飄灑落葉讓幼兒有直觀的認識,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
3、師:"樹葉寶寶離開了媽媽飄呀飄呀會落在哪里呢?小朋友猜猜看?"鼓勵幼兒自由發言。
二、師依次出現草地、水溝、小河、院子四組圖片,幫助幼兒了解散文內容。
師:"看,樹葉落在哪里?誰來了?小樹葉象什么?"(評:這里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描述,為下面的整體散文欣賞打下鋪墊。)
三、師結合圖片,朗誦散文,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散文。
1、提問:樹葉落在哪兒?誰來了?它是怎么說的?
鼓勵幼兒學說對話,并用動作來學習相應動詞:爬,躺,坐,游,藏。
(評;結合動作來表現詞匯幼兒積極性高,更好地理解動詞的意思。)
四、游戲;
秋葉飄幼兒分成四組分別扮演散文中的四個小動物,師手拿落葉飄灑,飄落到哪一組該組幼兒就講散文中的對話,并做相應的動作(評;游戲的開展幼兒如身臨其境,將幼兒的學習狀態再次推向高潮。)
五、拓展思維,啟發幼兒想象。
1、師:"秋風又起來了,樹葉寶寶又開始飄呀飄,它還會落在其它什么地方?又會發生什么事情?"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學習用散文中的語言來講述。
2、師:"你們想用樹葉做什么?"(評:由于有了前面的講述,幼兒想象比較大膽,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了想象力。)
六、戶外玩音樂游戲:小樹葉。
(評;結束較為自然,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落葉的有趣,顯得美好而輕松。)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關鍵,尤其對于小班的幼兒,更是如此。本節課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正是較好地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從而成功地開展了活動。一開始教師就采用拋灑落葉的方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創設秋天落葉飄落的環境,讓幼兒對落葉飄落有直觀體驗。同時活動設計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點,在實施過程中充分讓幼兒通過看,聽,做動作,玩游戲等形式全面調動幼兒感官參與學習。教師始終以幼兒為主體,使幼兒能在活動中大膽表現,樂意說,并敢于大膽說,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達到了教學效果。正如《綱要》中所說的那樣:"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當然,在實施活動的過程中,也發現教材中一些"水溝"、"院子"這些詞語由于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在幼兒身邊已較少接觸到了,在講述時不易理解,因此,在以后實施過程中可以進行修改,以便更好地讓幼兒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