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鏡子中班教案(精選2篇)
照鏡子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學說魔語,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2、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自己由小變大,由大變小,并體驗游戲的樂趣。
3、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課件
1,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以小貓的口吻自我介紹)咳,大家好!大,考吧.幼,師,網我是一只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聰明的小貓,我有一件神奇的寶貝。
師問:小朋友你們猜一猜,小貓會有什么神奇寶貝呢?(幼兒自由猜測)那你們猜的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問一問小貓。師生一起問:"小貓,小貓,我們猜得對不?"教師裝作傾聽小貓說話,然后告訴小朋友說:小貓說你們想知道答案的話,就請認真聽一個故事。
2、觀看課件,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師提問:
(1)小貓有什么神奇寶貝呢?幼:有面魔鏡。
幼兒說:小貓家有一面鏡子;小貓有一面神奇的鏡子。
師:為什么叫它魔鏡?(或者。為什么說這是一面神奇的鏡子呢?(輔助提問:它能把大獅子變得怎么樣?把小貓變得怎么樣?)這面鏡子真是神奇啊,我們就叫它魔鏡吧。
(2)小貓是怎么把獅子嚇跑的?幼兒:是用鏡子把獅子嚇跑的;是用魔鏡把獅子嚇跑的。
為什么魔鏡能嚇走獅子?引導幼兒說出魔鏡能把大獅子變小,把小貓變大。
(3)學說魔語。要讓這面魔鏡發揮魔力,還必須說一句魔語。小貓說了什么魔語把大獅子變小的?幼兒說,如幼兒說不出的話,師可以提醒他當大獅子站在魔鏡前面的時候,小貓在旁邊說了什么?如果還不會說教師自己就說出那句魔語,(請個別小朋友說一說魔語,然后請全體小朋友學說魔語"魔鏡啊魔鏡,變小,變小,變小,小小小。")小貓還有一句魔語,是什么呢?讓幼兒來說一說,說不出的時候,可以用動作引導幼兒說出魔語"魔鏡啊魔鏡,變大,變大,變大,大大大。"全體幼兒學說魔語。
(4)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變小變大。(出示魔鏡),小朋友都學會了魔語,現在,誰會對著魔鏡,說出魔語,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變一變呢?(請一幼兒上來,先問其你想變成什么樣?然后,讓他用肢體動作表現)誰還會變?(提示:變小時候,我們身體動作可以怎么做?變大時候,我們又可以怎么做呢?全體幼兒說一說,做一做,學一學動作。)
3、魔法游戲。
1、第一遍游戲。
(1)哇噢,小朋友做得太好了,現在我這里有一首好聽的《小矮人和大巨人》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變一變。
(2)不過游戲時有個要求:就是在游戲前要對著魔鏡一起說魔語,先說變大,再說變小,說完魔語音樂就會想起來,魔力也就產生了,這時我們就開始變。
(3)讓我們對著魔鏡一起說魔語:"---------"(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先魔語,再跟著音樂玩魔法游戲。)2、第二遍游戲。這個魔法游戲好玩嗎?我們再來一次吧。教師馬上帶領幼兒對著墨鏡念魔語,念完,音樂響起,幼兒繼續用肢體表現變大變小。在音樂快結束時,帶著幼兒變出去了。
附故事:獅子照魔鏡有一天,一只大獅子抓住小貓,張開大嘴巴,想把他一口吞下去。
小貓"喵嗚喵嗚"地叫:"你為什么吃我呀?"獅子聽了哈哈大笑:"那還用問,因為我大,你小。"小貓說:"什么,什么,你大,我小?你一定是眼睛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獅子聽小貓這么一說,糊涂起來了。
小貓說:"你呀,眼睛只看見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見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對呀!"獅子想了一想說:"我看不見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小貓說:"我家有一面鏡子,你照一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大了。"獅子從來沒有照過鏡子,他想,照鏡子一定很有趣,就跟著小貓走,走呀走,一直走到小貓家門口。
小貓家的鏡子可奇怪了,正面可以照,反面也可以照,正面鼓起來,反面凹進去,電鈕一按就轉一轉。
"獅子,獅子,快去瞧一瞧,瞧瞧你自己,是大還是小?"獅子走進屋子,在鏡子前面一站,正好鼓起來的一面朝著他,這時,小貓在旁邊輕輕地說:"魔鏡啊魔鏡,變小,變小,變小,小小小。"說完,魔鏡就發揮了神力,真的把大獅子變小了。而獅子呢,他往鏡子里一瞧,看見自己又矮又小,像只小老鼠。
小貓說:"你看明白了吧,你的個兒有多大?現在你站到旁邊去,讓我來照鏡子。"小貓偷偷地把電鈕一按,鏡子轉了一轉,凹進去的一面朝著他。這時,只見小貓嘴里不停說:"魔鏡啊魔鏡,變大,變大,變大,大大大。"話一說完,嗬,不得了,這鏡子里的小貓比獅子還大呢。
"獅子,獅子,你快瞧一瞧,我比你大呀,還是比你小?"獅子站在旁邊偷偷地瞧了一眼,看見鏡子里的小貓這么大,這么高,嘴巴一張一張,真嚇人。獅子以為小貓要來吃他了,轉過身子就跑,一直跑到樹林里,再也不敢出來了。
活動反思:
在這次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我讓孩子在調羹上找自己,激發了孩子對于多種鏡子成像現象的興趣,并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各種鏡子,加深幼兒對這個有趣的故事的理解。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能夠找到實物哈哈鏡,讓孩子們照一照,這樣的話教學效果一定會更加好,孩子們的投入度一定會更高。
照鏡子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生動有趣的情境,并嘗試用歌聲和動作表現歌曲。
2.在“幫助小貓變干凈”的歌曲情境中,通過與教師扮演的小貓、PPT中的小貓的互動游戲反復學唱歌曲,并知道在尾奏部分創編洗漱動作,從而獲得歌唱帶來的快樂體驗。
3.體驗幫助他人帶來的快樂,知道要養成勤洗臉、勤洗澡、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一個、服裝(涂上顏料塊的黃色雨衣一件);
2.洗漱工具三種:毛巾、梳子、沐浴海綿;
3.教師穿上涂有顏料色塊的黃色雨衣、頭發上掛上了樹葉、臉上涂上咖啡色顏料,裝扮成一只臟兮兮的小貓。
4.鋼琴伴奏、ppt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臟小貓,引導幼兒進入“臟小貓照鏡子”的故事情境。
教師介紹自己:“你們好!我是小花貓,我最喜歡在泥坑里滾來滾去,在草叢里鉆來鉆去。但我不喜歡洗臉了,因為那太麻煩啦!”接著教師指著鏡子:“這是什么呀?”(鏡子)“真好玩,讓我來瞧一瞧!”
2.教師范唱歌曲3遍,激發幼兒“幫助臟小貓”的欲望。
教師通過范唱和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熟悉難點歌詞“氣得胡子翹”、“左照照”、“右照照”,并引導幼兒在傾聽中觀察“臟小貓”臟的部位。
(1)教師清唱1,提問:“噢,怎么那么臟,氣得我胡子都怎么樣了?”(胡子翹)小朋友們,你們說是鏡子臟還是我臟呀!”(幼兒比較猜測)“這次我得仔細照一照!”
(2)教師加動作范唱2,得出結論:“啊呀真的是我臟呢!這次請你們和我一起照鏡子,幫我看看我哪里臟好嗎?那我們怎么照鏡子呢?”(左照照、右照照)
(3)教師加動作范唱3,提問:”我哪里臟呢?(幼兒指臟地方)”
3.在“幫臟小貓洗漱”的互動游戲情境下,幼兒嘗試跟唱歌曲。
(1)教師繼續扮演臟小貓,提問:“我這么臟,請你們幫幫我,好嗎?”“這是貓媽媽的工具箱,里面有很多清潔工具,我們來看看有什么——‘毛巾’、‘洗澡海綿’、‘梳子’,我們可以怎么使用這些工具呢?”師幼共同商討工具使用的方法和相對應的'洗漱部位,為后面互動游戲做鋪墊。
(2)幼兒嘗試跟唱歌曲第1遍,個別幼兒選擇一個清潔工具與教師互動游戲。教師在歌曲尾奏部分邀請個別幼兒與自己互動游戲,引導幼兒知道在教師說“請你幫幫我”的時候要去選擇一個清潔工具在教師(“臟小貓”)的身上洗漱。
(3)幼兒繼續邊跟唱邊律動2-3遍,教師在歌曲尾奏部分輪流邀請個別幼兒與自己互動游戲直至小貓變干凈,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和練習歌唱。
4.在“幫助其他臟小貓洗漱”的情境下,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1)教師播放PPT,引出其他臟小貓,激發幼兒幫助其他小貓的欲望,教師:“看,我的弟弟妹妹和我一樣不愛洗臉洗澡,渾身臟兮兮的,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幫助他們嗎?”“他們哪里臟?”(臉上、身上、牙齒)“可以用哪些工具呢?”(突出牙刷)
(2)師幼共同完整演唱2遍,并在尾奏部分模仿使用各種清潔工具洗漱的動作,直至PPT中的小貓變干凈。
5.師幼共同約定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師:“不愛洗臉洗澡的習慣,好嗎?”“我們要養成一個勤洗澡、勤洗臉的好習慣!”“這個小鏡子我就送給你們,每天都去照一照,如果發現哪里臟就快去洗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