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4篇)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有收集詞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孩子們,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了涼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
二、讀中識字。
1學生自由試讀詞語。
2分組互助讀詞語,再開火車讀詞語。
3出示生字,學生自主認讀(讀準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的字“層、盡、染、淡、登、翠、爽、壯”。)
4開火車讀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讀。
三、朗讀感悟。
1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畫面。
2 分組試讀,互相幫助,力求讀正確。
3 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畫面,說說自己的感受。
4 學生邊讀邊想象,聯系大自然實際,整體感悟詞語的意思。
5 多種形式讀。
(1)開火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美讀,要求讀得有感情。
(3)自由讀給喜歡的小伙伴聽。
四、在讀中鞏固識字。
1選詞語,讀詞語。出示圖片,選出與圖上景色相對應的本課詞語,讀一讀。
2分小組讀“我會讀”中的詞語,鞏固認讀生字。
3 自編字謎,在編字謎、猜字謎的過程中自主識字。
五、在應用中鞏固識字。
1給生字找朋友(組詞語)。
2卡片游戲《找朋友》。
六、在寫中鞏固識字
1 認讀字音。
2 根據規律分析字形,記住字形。
如,“宜”與“實”,上邊都有一個寶蓋兒,區別在于“宜”的下邊是個“且”,“實”的下邊是個“頭”。
3 分組說說自己喜歡的記字方法。
4 說說難寫的字和容易寫錯的字。
5 師范寫,學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導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6 學生練習。
七、實踐活動
“慶豐收”: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農民收獲了糧食瓜果,我們收獲了詞語。分小組整 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詞語,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誰獲得了詞語大豐收。
關于秋天的詞語
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秋收立秋中秋節
教案怎么寫?
1。明確教學目的。
教師教案寫作中,極為重要的就是教學目的,教學目的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要達到的目標和效果,明確教學目的,就能為教案的寫作指引方向,就能按部就班,以明確,具體的教學步驟一步步進行,較快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整合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師教案的寫作中,要注意整合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是教師整堂課程的核心和關鍵,是教學任務的根本。提煉重點,突出難點,才能便于學生跟上老師的思路,把控整堂課的`思維走勢,配合老師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提高教學效果。
3。創新教學方法,規范教學設計。
教學方法的創新性和靈活性,猶如一雙翅膀,能夠幫助提升整堂課的效果和水平。教學方法的創新性和靈活性,需要依據當堂課程內容進行設計規劃,還要依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水平的高低和教學質量的水準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好的教學方法會大大節省時間和勞動力,并有效提高教學的整體效果。規范化教學設計,有序化教學步驟,可以指導老師上課流程的合理性,有條不紊地完成教學任務。
4。積極引進相關的教學內容。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大量的新鮮事物涌現,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將眼光放得長遠一點兒,開闊一點兒,不要僅僅局限于課本教材,要學會引入新鮮的極具時代感的東西,針對學生心理,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2
《一株紫丁香》
教學目標:
1、會認八個生字,會寫十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
3、有尊敬老師的愿望。
重點:
會認會寫目標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
背誦課文,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有尊敬老師的愿望。
課前準備:
歌曲《每當我輕輕走過你窗前》
第一課時:
一、看圖激趣導入:
1、讓學生看圖:誰認識這種植物呀?
2、有一些同學悄悄在老師窗前種下了一株紫丁香。這株紫丁香代表著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株紫丁香》這首詩歌。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互相考考生字,再把讀給對方聽。
3、運用多種形式練讀生字和詞語。
4、朗讀展示,讀自已喜歡的小節。相機引導評議。
三、品讀課文,體會感情。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體會教師朗讀中所表達的濃濃的師生之情。
2、學習一、二小節。
A、自讀自悟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B、想一想為什么要踮起腳尖兒走進小院呢?想一想這句話該怎么讀?指名讀,評議。
3、學習三到五小節。
A、自讀自悟,小組討論:同學們希望紫丁香能給老師做些什么呢?
B、全班交流,指名讀相關小節,相機指導感情朗讀。例如:通過回憶老師對我們點點滴滴的關懷,體會時時掛牽的意思。抓住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中深、困二字,體會教師的辛苦,從那夢啊,準是又香又甜體會同學們對老師的關心和美好的祝福。
4、聽或唱《每當我輕輕走過你窗前》,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
出示詞語卡片,開火車認讀。
二、誦讀詩歌
①學生先自由練讀,再舉行朗讀比賽,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a、分小組練讀,選出本組的小詩人。
b、全班交流,由選出的同學比賽法,大家評議。
C、小組之間比賽讀。
②看圖,練習背誦詩歌。
a、學生自己練習背誦。
b、教師背誦每小節的前兩行,學生齊背后兩行。再交換背誦。
C、小組讀讀背背。
d、指名背誦課文。
三、識字寫字
①猜字謎:舌頭嘗出甘蔗味(甜)。一人站在大樹旁(休)。
②小組自學要寫的字:歌、牽、院、您、除、息、困。重點記字形,理解字義。
③通過談話,交流各自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教師強化常用的記字方法。注意歌的右邊是欠,不是反文旁。
④練習書寫。
院、除: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都有雙耳旁。
休要和體區另字形。
休、伸: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都有單人旁。
息、您:上下結構,上窄下寬,都有心字底。
歌:第一、六兩筆橫要短,給右邊的欠留出位置。
牽:上邊的大要寫得小一些,中間的禿寶蓋要寫得寬一些。
⑤學生先觀察每個字在四字格中的位置,描一個,寫兩個。注意規范學生的書寫姿勢。
⑥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寫的字,進行評議。
四、拓展活動
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你對老師的愛。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3
《雷雨》
學習目標
1、會認本課時的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讀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樣變化的。
學習重點
1、會認記本課時的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第四、五、六自然段。
學習難點
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樣變化的。
審美視點:
情景美,創造美
課前準備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課件。
2、生字詞卡片。
3、學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直接讀課題,雷雨小朋友都見過吧,誰能說說。
2、剛才大家說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觀察到的雷雨寫進了課文里,讓我們一起走進18課,感受感受作者筆下的雷雨吧。
二、識字
1、作者到底寫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請小朋友自己讀讀課文,讀的時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認識的字請教你的同桌。
自讀課文
2、出示句子:剛才小朋友讀得非常認真,生字這個攔路虎消滅沒有?老師從課文里選了4個句子,看水能字音讀準,句子讀通。其他的小朋友可要聽仔細了,看他的字音讀準沒有,句子讀通沒。
自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讀準,單獨出現還能讀好嗎?
同桌互讀──男女賽讀
4、記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讀準了,樣子記住了嗎?怎么記的?
5、鞏固生字:
(1)自讀生字卡上的詞語,分大組組詞
(2)在生活中識字
三、學習課文
1、分大組賽讀課文
2、邊讀邊想圍繞雷雨,你讀的這個部分寫的是雷雨什么時候的景象?
指名回答(板書:前中后)
3、品讀課文:想不想欣賞一下雷雨的這三個不同的景象(板書:)
雷雨前:
(1)出示課件:你看見了什么,聽見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書:烏云、大風、閃電)
(2)從你看見的,聽見的,感受到的,你認為這是什么時候的景象?
(3)剛才大家看了,說了雷雨前的景象,現在我們讀一讀作者寫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讀懂些什么?體會到什么?
自讀課文──指名回答──談體會──齊讀
(4)小結:是呀,雷雨前的天氣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黑沉沉的烏云像巨石一樣壓下來,狂風席卷大地,閃電、雷聲也不甘示弱,趕來湊熱鬧,多可怕的氣氛呀,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來告訴大家,讓老師也感受到。齊讀1──3自然段。
雷雨中:
(1)出示課件:不一會,雨下起來了,這時你聽見了什么?(板書:雨)
(2)作者又是怎樣描寫的,請自讀4──6自然段。
(3)讀了第二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4)小結:是呀,雷雨由大變小,真是變化莫測!
(5)讓我們一邊聽雨聲,一邊帶著剛才的感受讀一讀4──6自然段。
雷雨后:
(1)出示課件:漸漸地,雷聲、雨聲都小了,一場雷雨很快結束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樣的?誰能說一說?(板書:彩虹)
(2)是呀,萬物經過大雨的洗刷,一切都變得那么清新,花兒開了,小鳥,小青蛙歡快地唱著歌,如果你現在就是這個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
(3)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7──8自然段,看誰能讀出雷雨后那美麗的景致。
(4)小結:雨過天晴,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圖畫呀。
四、拓展
1、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欣賞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們不同的特點,相信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樣的?誰能說一說。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是一幅永遠也讀不完的書。走進大自然,你一定會得到更多的樂趣,發現更多的秘密。不過,只有細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們愿意做個細心的孩子嗎?讓我們一塊去觀察,把觀察到的記錄下來,寫成觀察日記吧。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4
《寒號鳥》
教學要求
一、引導學生正確地評判故事中的角色,從寒號鳥可悲的下場,懂得只顧眼前,得過且過是不行的,應該像喜鵲那樣看得遠。著眼未來,從現在做起。
二、學習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能創造性地復述課文,能續編、改編故事}。深入領會課文內客,發展兒童創造性。
三、繼續培養兒童的自學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及分角色朗讀課文。
[課時按排]
一課時。
導入。激發學習興趣。自學課文。交流、檢查自學情況。讀講課文。創造性復述(續編、新編故事)補充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起學習興趣。
這一課,李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民間故事。很早以前,很遠的一座高山腳下,有一堵石崖。如果在冬天的夜晚從山腳下經過,你會聽到從石崖里傳來的小鳥的哭叫的聲音:哆羅羅,哆羅羅,所以人民就給這小鳥取了個名字,叫寒號鳥。(板書課題)“號”
是個多音字,在這里表示哭叫,讀第二聲hao,例如“號叫”、“號哭”,課文上的“哀號”都讀第二聲。啊,這名字多么難聽,但又怪可憐的。
寒號鳥為什么在嚴寒的夜晚號哭呢?我們可以去問問它的鄰居喜鵲。喜鵲就住在寒號鳥對面的大楊樹上。(作圖)
二、自學課文,初步了解課文。
這是個很有趣的民間故事。現在請你們自己讀課文。看你們自己能看懂多少?有什么不懂的,一遍看不懂,可以再看一遍,然后同座的交流,談談你怎么自學的。
學生自學。
同座交流。
三、檢查自學情況。
大家讀了課文知道了什么?也可以說說我是怎么自學的,注意了什么問題,還可以說說讀了以后的感想。
(從自學的內容、方法和順序上加以引導。)
四、利用反饋,引導掌握下列內容。
①了解大意。
②弄清時間順序。
③注意對比的特點。
五、讀講課文。
1.分段。
出示句子。
幾陣秋風,樹葉落盡,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說到就到,寒風呼呼地刮著。
寒冬臘月,大雪紛飛,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風像獅子那樣狂吼。
概括成:開頭
冬天快到
冬天到了
寒冬臘月
2.著重理解喜鵲看得遠,為了將來,早作準備。
“幾陣秋風……”哪一個字告訴我們冬天快要到了?(盡)
“冬天說到就到……”從哪兒告訴我們天氣冷了?(寫了寒風)用了兩個詞,一個模擬聲音的“呼呼地”,一個表示動作的“刮”,就不是秋風習習地吹著,“寒風臘月……”同樣寫風,怎么寫,告訴我們天氣更冷了,打了一個比喻“像獅子一樣狂吼”。
現在把這些描寫天氣的句子讀讀。剛才提示的詞兒要突出一些。
提示、指點:同樣寫天氣,用詞很講究,再例如課文中同樣寫太陽暖和就有“太陽暖和”、“大好晴天”、“太陽暖烘烘”、“太陽普照大地”。
冬天來了,寒風這么冷;寒冬臘月,北風這么大。這些在冬天還沒有來到的時候,喜鵲有沒有想到,從哪兒知道?(準備過冬)對,當冬天還沒有到,喜鵲就想到冬矢,它想得遠,做得早,從哪兒可以看出它這樣想得遠,很對,這樣做很好?(溫暖、熟睡)
你們說喜鵲傻不傻?
3.指導朗讀。
真正傻的是誰?現在讀他們的對話。
男女聲輪讀喜鵲和寒號鳥的對話。
指導喜鵲的話。
喜鵲熱心幫助,語氣誠懇。“寒號鳥,別睡覺,大好晴天,趕快壘巢。”
喜鵲第二次勸寒號鳥,講出了現在不壘巢的危害,語氣加重。“趁天晴,快壘巢,現在懶惰,將來糟糕。”
如果用“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從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點:從喜鵲說的話,更看出喜鵲看得遠。
指導寒號鳥的話。
寒號鳥有沒有接受勸告?為什么不壘窩?在冬天來到的夜晚,凍得受不了,說第二天就壘窩,到了第二天為什么又不壘窩?誰來做填充。
只看___________,不看___________。
只顧___________,不顧___________。
這就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
“得過且過”(過得去就過去,過一天是一天。)
“得過且過”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淺,鼠目寸光。
讀寒號鳥的話把它的糊涂、懶惰讀出來。
指導讀寒號鳥的兩段獨白。
內容一樣,讀起來語氣語調是不是一樣?
示范。各自練習。
指名讀。
第一次是“悲哀”,表示難過。
第二次是“最后的哀號”奄奄一息。
4.朗讀全文。
小組分角色讀。
指名分角色讀。(集體讀敘述的話,)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5
一、 讀背成語
1.師談話激趣:成語是漢語的精華,一個人如果從小就誦讀它,他的語言能力就會得到鍛煉、 提高,文化知識也會越來越豐富,這學期我們就開始練習“讀背成語”這種童子功。
2. 學生借助拼音試讀4條成語。
3. 提名讀,相機正音,教師范讀。
4. 學生再以多種形式練讀。
5. 借助圖片、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理解成語的意思。
(1) 映示圖片,撥放錄象,引導學生觀察、體驗。
(2) 指導學生表達感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成語。
6. 學生練讀練背成語。
7. 反饋。
(1) 指名背誦說說記憶方法。
(2) 多種形式背誦成語。
8. 教師小結。
二、 讀背古詩《村居》
1.同學們,你們讀過哪些描寫春天的詩歌,能背給大家停一停嗎?
2. 映示古詩的背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弄清圖意。
3.揭示古詩《村居》,明確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 學生借助拼音各自練讀古詩。
5. 提名讀,相機正音,教師示范讀。
6. 學生再練讀,直到讀準音,讀通句子。
7. 借助生活經驗與圖片,引導學生弄懂詩的大概意思。
(1)詩歌主要寫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風光;兒童放風箏)
(2) 田野的風光美在哪兒?
(3) 兒童是怎樣放風箏的?
8. 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9. 反饋讀背古詩效果,交流學習方法。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6
《金色的玉米棒》課文原文
秋后,小兔子藏起了三個玉米棒。那黃澄澄的玉米粒,真逗人喜愛。
冬天,冷颼颼的北風吹在臉上,像針扎一樣。松鼠想,家里的糧食不多了,去找小兔借個玉米棒吧,免得挨餓。
咚咚咚!松鼠上門來了。
小兔告訴松鼠,玉米棒是不能借的。他送給松鼠一把干蘑菇。
雪花飄落了,大雪蓋住了森林里的小路和山坡。一只松雞掂掂口袋,剩下的糧食不多了。她想,去找小兔借個玉米棒吧,他肯定會答應的。
咚咚咚!松雞上門來了。
小兔告訴松雞,借玉米棒是不行的。他送給松雞一碗豆子。
春天到了,泥洞里的刺猬一覺醒來,找不到吃的。他想,找小兔借個玉米棒吧,他必定會幫忙的。
咚咚咚!刺猬上門來了。
小兔告訴刺猬,玉米棒不能借。他送給刺猬幾顆紅棗。
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后,小兔在地里挖了一個個小坑。他剝下玉米粒,一顆顆種下了。
秋后,小兔收了好多好多玉米棒。他送一筐給松鼠,送一筐給松雞,送一筐給刺猬。
松鼠、松雞、刺猬可高興了,他們也挑了三個的玉米棒,藏了起來。
《金色的玉米棒》語文教案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19課《金色的玉米棒》。《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課文講的是在秋天小兔藏起了三個玉米棒。到了冬天,松鼠、松雞、刺猬分別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沒有借給他們,而是送給他們干蘑菇、豆子、紅棗。到了春天,小兔種下了玉米,秋后收了好多玉米棒。送給他們各一筐,松鼠、松雞、刺猬他們也挑了三個的玉米棒藏了起來。教材借這個童話故事,讓學生知道:只有留下種子,才有足夠的糧食!告訴學生一個道理: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糧食,要從小愛勞動!
2、學習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天動、富于想象的特點的認識,特制定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認識16個生字;其中會寫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方法目標:利作多媒體輔助教學、朗讀感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激活教與學的氣氛,力求教學過程的生動活潑。
3)情感態度目標:從內心喜歡閱讀、朗讀童話故事;充分讓學生體會到豐收果實帶來的樂趣。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閱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尤其是對二年級學生更不能做過多的講解,而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生字。
因為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閱讀能力,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蘊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語言的味道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
二、說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為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朗讀主線”的原則,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學法則以誦讀、發現、感悟、體驗為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三、說教學程序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他們在感興趣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特將本堂課的教學思路擬訂為:激趣導入、感受樂趣——研讀課文、體驗樂趣——拓展思維、升華樂趣——布置作業、延伸樂趣。
(一)激趣導入、感受樂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的老師”,這一點對于低年級學生尤其重要。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課伊始,我就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讓學生感受樂趣。
首先讓學生猜謎語,猜出后我出示一個玉米棒實物,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是什么顏色。從而引出課題:金色的玉米棒。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課內容。
(二)研讀課文、體驗樂趣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尤其是第一學段的閱讀要求中提出: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對《新課標》要求的理解,及本課重難點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塊“研讀課文、體驗樂趣”的教學中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初讀感悟。
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初讀感悟之中去,我說:圍繞這金色的玉米棒,森林里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然后學生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最后再聽課件中的范讀,加深印象。
2、深入研讀。
新課程關注的不只是學習結果,更關注的是學習過程。我采用分段研讀的方法幫學生理解課文。首先,跟隨課件學習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思考回答: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接著跟隨課件學習松鼠向小兔借玉米棒的事。針對學習過程,我設計了幾個問題:
(1)為什么借?
(2)小松鼠借到玉米棒了嗎?為什么?
(3)小松鼠帶什么東西回家了呢?
(4)小兔不借玉米棒,可為什么又給了松鼠一把干蘑菇?
學生邊讀邊想,然后回答這四個問題,理解詞語:肯定。從而明白:小兔是心地善良的,是樂于助人的。同時在讀的時候,隨文識字。
后面我就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說一說,松雞、刺猬向小兔借玉米棒的經過。同時理解比喻句:北風刮在臉上像針扎一樣。
然后理解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讓學生說說你發現了什么?理解詞句:“淅淅瀝瀝”的春雨說明是春天播種的季節到了。“一個個小坑”說明挖的坑多,多播種,就有多的收獲。
最后討論:小兔原來不借一個玉米棒,現在卻送一筐玉米棒,這是為什么?刺猬、松鼠、松雞收到玉米棒后是怎樣做的?為什么?
3、猜心理,感情朗讀,現場表演。
首先讓學生猜猜小動物心里想什么,還會有什么樣的動作,會說些什么話。然后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學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來鼓勵學生大膽地演動作、扮角色表演,進一步理解課文,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并且對表演得好的學生未完行表揚。
(三)拓展思維、升華樂趣
每一篇課文都要給學生一種思想的啟迪,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這篇課文的教育價值就在于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勞動,做一個勤勞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塊“拓展思維、升華樂趣”中我讓學生談談:你通過勞動,得到了哪些收獲?就是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這也是讓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舞臺。
(四)布置作業、延伸樂趣
一節好的語文課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調”,引人入勝的“主旋律”和余音饒梁的“終曲”,這種精彩的“終曲”不但可使課堂氣氛迭起,而且能讓學生把這種情感延伸到課外,達到“課雖終,思未了,趣不盡,情更濃”的境界。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我設計了一個延伸性和開放性很強的練習:
1、續編課文。
2、做課件中的練習,這是一個可以動手的題。可以讓學生在電腦上自由輸入詞語,句子。
四、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了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于學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總之,本堂課的設計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體驗,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并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建構課堂教學,力求體現新的課程觀念。
《金色的玉米棒》教學反思
《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課文講述了秋后,小兔藏起了三個玉米棒,松鼠、松雞和刺猬分別在冬天和春天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卻不借。春雨過后,小兔種下了一顆顆玉米粒,秋后收獲了好多玉米棒,并且各送給它們一筐。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收獲更多的糧食。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入文—學文—拓文三個環節。入文環節,通過猜有關玉米的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課文的學習。然后通過聽課文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出文中向小兔借玉米棒的重點人物—三個小動物:松鼠、松雞和刺猬。在學文環節,主要抓住三個小動物分別向小兔借玉米棒的重點段落,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和理解課文內容,然后通過填表格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牢牢掌握住課文的重點內容。最后在突破本課的難點上,也是通過抓住重點語句和重點詞語,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受和體會小兔種玉米粒的辛苦,它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收獲了更多的玉米棒,從而使學生懂得只有勞動才能獲得吃不完的糧食,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達到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美好品質的目的。而《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最注重的是“讀”,“讀”是教學的主要活動,也是學生品味語言的主要方法。最后在拓文環節,通過想象畫第二年春天小兔它們種玉米的情景和想象秋收后小兔它們會怎樣處理收獲后的玉米棒來升華對課文內容的感悟。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7
《小作家》
教學目標
1.學會“桌、臺、閃、印、忙、怕、乎、訴、但”9個字,會認“睡、著、探、構、寄、楚、耐、結、稱”10個了,掌握多音字“著”、“結”、“幾”。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小作者想當作家的夢想以及為實現夢想付出的努力,感受“我”實現夢想的自豪,激發學生樹立自己的理想并為實現理想而付出行動。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及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我”為自己的夢驕傲的原因,感受小作家美夢成真的自豪和他在追求夢想中
教學難點:了解小作者想當作家的夢想以及為實現夢想付出的努力,感受“我”實現夢想的自豪,激發學生樹立自己的理想并為實現理想而付出行動。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生詞,了解課文內容,學習概括文章的大體內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說一說,由課題,你猜測文章是寫什么內容的?
理解“作家”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1.自主識字,認讀生字。
方法:自讀課文,找出田字格的生字畫上圈,找出雙橫線線中的字,畫上波浪線。
2.同座互讀互查。
3.集體正音。
4.認讀詞語:書桌、擰開、構思、閃耀、依舊、興奮、幾乎、安慰、著急、稱呼、驕傲、耐心(注意“興、幾、著”等多音字的讀音)。
5.分段讀課文,評讀正音。
6.指名讀全文,說說文章的大體內容。
7.指導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舉例:第一自然段,說說誰什么時候做什么?
后面的內容學生說,看誰的語言精練。
提示:“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早日發表,連做夢都夢到自己的作品發表了,我把這個夢告訴了小朋友,可大家都不相信。這段話講得是哪幾個自然段的內容。
8.用一段完整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9.說說剛才的問題你知道了哪些答案,還有什么不懂得問題?
三、學習生字,練習書寫。
1.出示生字“桌、臺、閃、忙、印”,指名讀后全班讀。
2.同桌交流:如何記住這些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師生交流,重點指導:“印”左右大小差不多,左上右下。“桌、”下面要能托住上面部分,寫平穩。
4.學生描紅,教師個別輔導。
5.學生在田字格中練習寫幾個,寫好后同桌交換評一評。
第二課時:學習內容:朗讀和理解課文,理解“我”為自己的夢驕傲的原因,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換位體驗,領悟情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朗讀第一自然段,通作互相朗讀,說說自己會怎樣讀這段?
2.說說這段中哪些地方寫的?問什么?
3.勾畫出這段中表示動作的詞,背誦第一自然段。
4.看課件練習背誦。
我( )爬起來,( )衣服,( )鞋子,( )走到書桌前,( )臺燈,( )我構思的童話。
(二)學習第二——四自然段。
1.讀第二自然段,體會“悄悄地”怎樣讀好。
如果是你把自己的作品信寄出去以后,心情是怎樣的?(學生自由發言)
2.自由讀課文第3、4自然段,體驗情感
3.說一說從這兩段中你感受到小朋友怎樣的心情?
提示:極度盼望、企盼自己的童話能發表的心情。其中也有遭到小朋友的笑話后心里難過的感情。
4.把小朋友夢中的情景勾畫出來,積累背誦。
過度: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事情的結果怎樣呢?
(三)品讀體味,激起共鳴。
1.讀課文最后兩節,說說你從這里知道了什么?
(小作者的夢實現了,從小朋友叫他“小作家”可以體會出來。)
2.應該怎樣讀這兩段?(讀出高興、活潑、頑皮)
3.指名讀書。
二、整體回顧,完成練習。
1.看拼音寫詞語。
(出示拼音)書桌臺燈閃耀印書依舊連忙幾乎告訴但是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
悄悄地( )輕輕地( )興奮地( )耐心地( )
閃耀的( )跳舞的( )構思( )格外( )
3.學會完整地回答問題。
“我”做了一個什么夢?為什么“我”會為自己的夢驕傲?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8
《王冕學畫》
教學目的要求:
1、進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學習王冕刻苦學習的精神。
2、能有表情地、流暢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程序:
一、朗讀練習
注意指導學生讀出合理的停頓。
二、分析課文
第一自然段講王冕小時候家里很窮,他一邊給人家放牛,一邊學習。因為“他”的父親死得早,家里很窮,所以只念了三年書,就去給人家放牛。王冕一邊放牛一邊找些書來讀,表明他雖然不能進學校念書,但十分愛學習。
第二自然段講王冕看到湖中荷花的'美麗景色,想把它畫下來。“那多好啊”表達了王冕想把荷花畫下來的強烈愿望。先講一個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邊放牛,忽然下了一陣大雨,再講大雨過后湖中的景象。最后講王冕想把美麗的荷花畫下來。
第三自然段講了王冕天天學畫荷花,后來,他畫的荷花像真的一樣。先講王冕用“平時節省下來的錢”買了畫筆和顏料,“找來了”一些紙,照著荷花畫。接著講開始畫得不像,但他“不灰心,天天畫”最后講他畫的荷花像真的一樣。
三、指導學生再讀課文
四、小結
作業:背誦課文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9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個幫助殘疾人。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詩歌。
教具學具準備:
生字卡、小黑板,錄音帶、投影。
主要板書安排:
作業設計:
課內:抄寫字詞、組詞、擴詞。
課外:讀背詩歌。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人們都很關心殘疾人,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小朋友關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課題,解題。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會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喜滋滋鄰居送給田野歡樂童年清波替
(3)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字詞,指名讀。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
(3)指名分段讀課文。
3、分小節,理清脈絡。
(1)這首詩共16行,分成幾個小節?每個小節有幾行?
(2)看看下面四個小節的意思,對照課文,在括號里填上序號。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給盲婆婆送蟈蟈。
向盲婆婆說明送蟈蟈的目的。
相信會使盲婆婆滿意。
(3)指名學生填寫。
(4)小結。
(5)分4組讀課文,每組讀一節。
5、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精讀訓練
1、看圖。
(1)圖上畫了什么人?
(2)戴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樣?他右手提著什么/蟈蟈是什么顏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樣?她的手勢、動作說明了什么?
(4)小結圖意。
2、分小節學習。
第一節
(1)指名讀。
(2)這一節只有一句話,告訴我們這位紅領巾提回蟈蟈時神情怎樣?他為什么會這么高興?他為什么要關心盲婆婆?
(3)小結。
(4)齊讀第一節。
第二節
(1)指名讀。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么?蟈蟈真的會唱歌嗎?那為什么紅領巾說它會唱歌?
(3)第二句說了什么?紅領巾說在我上學的時候,就這句話說明了什么?你們看,紅領巾愛蟈蟈,但他更愛誰?為什么這么說?
(4)小結,齊讀。
第三節
(1)指名讀。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么?這句中的歌聲指的是什么?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蟈蟈本來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見東西,為什么偏要說她會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說了什么?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時間?請想一想,上面一句說的是歌聲會使盲婆婆想到田野,這一句說的是歌聲會使人想到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圖上的盲婆婆拿著什么?她神情怎么樣?她為什么這么開心?
b、在盲婆婆的周圍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說說圖意。
(5)指名二人分讀本節兩個字詞對稱的句子,聯系圖意,體會一下。
(6)小結。齊讀。
第四節
(1)指名讀。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這一句和第二小節第一句說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們能體會出來嗎?
過渡:蟈蟈到底能不能給盲婆婆帶來歡樂呢?請看第二句。
(3)第二句說了什么?紅領巾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4)指名有感情地讀第四節。
(5)小結。
三、總結
這首兒童詩說的是紅領巾送蟈蟈給盲婆婆,讓盲婆婆得到歡樂,表現了少年兒童對殘疾人的愛心。
你們讀了,有什么體會?你們也關心殘疾人么,可以說說。
第三課時
一、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
2、學生練讀。
3、指名讀,師生評議。
二、背誦
1、放錄音欣賞。
2、指著板書引背。
3、各人輕聲背誦。
4、分組交換背。
5、全班齊背。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0
設計理念
寓言故事幅短小,內容淺顯,寓意深刻,教學時應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品讀、實踐等教學活動,理解內容,感悟寓意,從而陶冶情操,培養健全的人格。
教學目標
1比鮮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并能組詞、擴詞。
2崩識量撾模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兩則寓言的意思,并從中受到啟發。
3庇兄鞫學習寓言的愿望。
教學重點
會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寓意。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動物頭飾、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情景導入
1弊婀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有語言精湛、意境優美的唐詩宋詞;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練的成語,還有約定俗成的俗語、諺語。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叫寓言。
2卑迨榭翁猓涸⒀粵皆頡=柚拼音讀課題。
3痹⒀允峭ü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道理的文學體裁,本節課我們學習《坐井觀天》。
4泵教宄鍪荊(小鳥飛來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師解說圖像。
5鼻嗤芎托∧竇面了,它們說些什么,讓我們走進課文去聽聽吧。一邊看著書,一邊聽錄音。
二、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
1弊雜啥量撾模標出生字。
2苯柚漢語拼音,認讀生字。
3斃∽榻渙鰨核鄧的閿檬裁捶椒ㄊ都巧字。
4苯淌檢查識字情況:抽讀、正音、齊讀。
5敝傅際樾礎按恕薄ⅰ翱省(可讓學生交流)。
6憊闖鑫鬧猩詞,并讀幾遍。
三、熟讀課文、理解內容、體會寓意
1筆吞猓鶴井觀天。質疑:誰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樣?
2逼攵量撾模邊讀邊想:小鳥和青蛙為什么事而爭論不休?
3斃∽樘致郟
(1)青蛙和小鳥為什么事而爭論?
(2)青蛙和小鳥各自認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
4被惚ń渙鰲
5泵教宄鍪廄嗤芎托∧裾論的對話。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讀,通過讀、議、評,體會句子的意思。
6蹦閎銜青蛙和小鳥誰對誰錯,為什么?
7筆導活動:用白紙卷成一個小筒,從筒的一頭看天。交流體會,從而理解青蛙認識事物的局限性。
8倍亮蘇飧齬適攏你明白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拓展練習
1狽紙巧表演《坐井觀天》。
2幣導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會怎么想,怎么說?
3繃系生活實際,說說學了這則寓言的感受。
五、學法遷移,自主學習《亡羊補牢》
1斃∽槎量撾模交流:你讀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讀不懂?
2比班齊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地方:討論、交流、理解。
3泵教宄鍪揪渥櫻骸案峽彀蜒蛉π摶恍蓿堵上那個窟窿吧。”
“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把反問句變為陳述句,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讀中感悟句子意思和養羊人的心情。
4繃誥雍脫羊人的看法誰對誰錯?為什么?
5背槎痢⑵攵磷詈笠歡巍L致郟赫庖淮窩羊人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變化,結果如何?
理解:后悔,事后懊悔,趕快抓住時機,加快速度。你認為養羊人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6弊芙嵩⒀裕和鲅蠆估巍M觶憾失。牢:牲口圈、羊圈。羊丟失了再修補羊圈。比喻:錯誤發生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為遲。
六、拓展延伸
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說說錯誤發生后,應該怎樣做。
附:板書設計
青蛙坐井觀天(眼界狹小)
天井口般大(所見有限)
亡羊補牢
羊丟失了第一次不修羊圈,羊又丟了
第二次趕緊修羊圈,羊再沒丟了
比喻:錯誤發生了,及時糾正,還來得及。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1
《學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復習生字詞了解課本內容
1、你能用其中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嗎?老師先說一個:古時候,有兩個學生跟秋學棋。
2、專心致志能手用因為……所以把這兩個詞連起來說一句話
3、指名讀,你知道哪些詞語的意思,可以做動作來解釋給大家看。什么時候會走神,因為他走神了,所以老師――提醒他要注意聽講。
二、學習第一段
1、(直接出示內容)指名讀。
2、第一段的內容老師覺得太長了,哪位聰明的小朋友幫一幫老師,用一句話把這一段的意思說出來。(用因為……所以……復述內容)
出示:因為秋______,所以有兩個學生______。多指名說
3、過渡:說得真是太棒了!不知道你們的眼睛亮不亮?
看圖:兩個學生開始學下圍棋,你覺得他們學得怎樣?看看哪位同學的眼睛最亮。自主看圖
三、學習第二段
1、看圖說說兩個學生分別是怎么學的(指導注意觀察眼神、動作、表情)。其他學生評價補充
2、輕聲讀第二段,用你聰明的腦袋,靈巧的小手,找出你認為能反映他們學習情況的地方(先找出表現那個學習特別認真的學生的詞語)
專心致志一邊一邊問上幾句(學問學問,要學要問,眼到耳到心到)
(1)誰能讀出一個學生學棋的認真勁兒,指名讀,師生評價
哪兒讀得好,哪個詞,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再讀,品讀,齊讀
走了神想拉弓射箭只聽了一會兒(三心二意、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又去想別的事了
指名說為什么
(2)能不能讀出另一個學生走神的感覺,如果你愿意可以在需要的地方,加上一些動作,因為是走神嘛,動來動去是正常的。同桌練一練,一人讀,一人演,看誰練得最像那個走神的學生。
指名練,(脫離書本)評價眼神、動作、表情。
3、輕聲連起來自讀,老師巡視
4、小結
農民伯伯有一句老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付出了汗水,就會有豐收的喜悅,你心不在焉、上課走神,不付出努力當然什么都得不到。現在,老師請你猜一下,這兩個學生最后會是怎樣的呢?指名說(說出理由)
四、學習第三段
同學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當然一下子就猜到了他們的結局,果然如此(出示)齊讀
五、總結課文
今天,老師發現同學們就像那個專心致志學棋的學生一樣,個個很認真,看來,學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有很大收獲,是不是?你能勇敢地舉起你的手,向我們大家說一說你心里的話。注意表揚評價
出示:
一個學生因為___,所以后來成了(出色,了不起、獨一無二)____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因為___,所以棋藝_____。看來,學習、讀書時都要___,不能____。指名說(還有不一樣的嗎?)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2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9個生字,會寫本課要求寫的12個字。
2、有感情地誦讀詩詞,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瑰麗神奇。
3、背誦課文積累古詩詞佳句,有誦讀古詩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自讀識字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二、合作交流
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通過讀、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三、品讀感悟
再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圍繞:煙:指云霧。紫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
生:產生。
生紫煙:發出一種紫色的煙霧來。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
討論:遙看:
川:水道、河流。
掛: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
3、讀三、四行詩句。
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夸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么樣?(想象)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你能把詩人心里想的話說一說嗎?
(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落)
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么大膽、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抓住:生、掛、飛、落)
四、鞏固延伸
1、誦讀詩文,背誦詩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2、指導書寫
“遙”、“瀑”寫得左窄右寬。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
練習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自讀識字
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合作交流
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通過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三、品讀感悟
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么?(“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千秋雪”就是終年不化的積雪,并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并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么一種閑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東吳指什么地方?為什么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四、鞏固延伸
1、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復練讀。
練習背誦。
2、指導書寫。
“柳”左右結構,“窗”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學生描紅練寫。
3、背誦課文。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3
《友誼橋》
學習目標:
1.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會認雙橫線中的10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集體的力量大,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學會與他人合作,領悟友誼的真諦,分享集體生活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1.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能夠正確書寫。
2.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蘊涵的道理------學會欣賞別人,學會與他人合作,追求真摯的友誼。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課后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及雙橫線中的10個生字,會寫田字格中4個生字。
2.初讀課文,試著把課文讀通順,了解課文大致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1.出示課題,指名認讀“誼”字。
2.全班讀題,設疑而問:看了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友誼橋是一座什么樣兒的橋?誰架起了友誼橋?)
二、自主識字,在游戲中識字
1.學生自由地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翻翻課后生字表,把字音讀準。
2.學生找藏在文中的生字寶寶,田字格中的“會寫字”用圓圈圈畫,橫線上的“會認字”用橫線畫,邊畫邊讀。
3.出示會認會寫的字,指名認生字。
4.送生字寶寶回家,學生自由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5.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并正音。
三、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卡,上面寫有“娃、膚、吵、厚”四個字,問學生:你有什么發現?又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書寫時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書上描紅。
4.在本子上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聯系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寫后面的四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集體的力量大,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學會與他人合作,領悟友誼的真諦,分享集體生活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復習生字組成的新詞:娃娃、皮膚、爭吵、忠厚、麥田、一支歌、架起
二、聯系生活實際,讀文感悟
1.學生圍繞“爭吵”這個話題,講述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學生自由朗讀1、2、3、4、5自然段,了解蠟筆娃娃們為啥爭吵?
3.分角色朗讀2、3、4、5自然段。重點指導朗讀“藍娃娃”說的話,讀中理解“傲慢”一詞,要求學生讀出“藍娃娃”傲慢的態度。
4.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和看法,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讀中理解“忠厚”一詞,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
三、圖文結合,深化體驗
1.出示插圖,欣賞蠟筆娃娃們一起畫的“藍天”、“紅日”、“青山”、“小溪”、“麥田”……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第8自然段,體驗蠟筆娃娃的感受:“啊——真是美極了!”理解“驚嘆”一詞.再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要讀出驚嘆的語氣。
2.在“藍天”、“紅日”、“青山”、“小溪”、“麥田”的畫面上添加“一道彩虹”,讓學生聯系前文,展開討論:“一個蠟筆娃娃能畫出美麗的彩虹橋嗎?”自由練讀最后幾個自然段,體驗蠟筆娃娃們的自豪、快樂的心情。
四、自主選擇,讀文背誦
1.學生朗讀全文,說說自己喜歡哪個蠟筆娃娃?為什么?
2.自主選擇合作角色,朗讀課文。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五、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卡,上面寫有“忠、麥、支、架”四個字,問學生:你有什么發現?又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教師重點指導“麥”字。
3.生在書上描紅。
4.在本子上練習。
最新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
3.產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收集新疆吐魯番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喜歡吃葡萄嗎?在我國有一個盛產葡萄的地方,你們想去那兒看看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游覽一番,去領略一下那里的風土人情。(板書課題)
(播放介紹葡萄溝的紀錄片)
師:看到這么誘人的葡萄,你想些什么呢?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品嘗那“沉甸甸的,五光十色”的葡萄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輕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及句子。
2.同桌一起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3.小組合作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4.匯報識字情況。
(1)查地圖識字:疆、魯、番、維、吾
(2)以舊帶新識字:難誰—維語—吾
(3)利用形聲字特點識字:堡溝
(4)形近字對比識字:密—蜜
(5)編字謎識字:弟弟站在木頭邊。(梯)
5.鞏固識字
(1)同桌互相猜字
(2)編號找字
三、再讀課文,交流反饋
1.默讀第1自然段。
你讀懂了什么?
(生可能回答:葡萄溝在新疆的吐魯番。葡萄溝出產水果,葡萄溝出產的水果多)
師:秋天,這里的葡萄園又是什么樣呢?下節課,我們再到秋天的葡萄園去看一看。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生組詞讀
2.指導寫字,重點指導“蜜密”第一筆起筆要高,寫在豎中線上,中間的“必”字盡量寫扁,一撇不能漏掉。
3.學生練習
4.組內互評,交流展示。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認字卡,口頭組詞
2.指名讀文
二、精讀課文,理解深化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葡萄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回答)
2.師相機提句:“為什么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3.引讀第二自然段,抓住描寫“夏季枝繁葉茂”,“秋季葡萄美麗”和“老鄉熱情好客”等詞語進行感悟。
4.課件展示秋季的葡萄,引導學生比較“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的區別。
5.抓住“準會”、“吃個夠”等詞感悟維吾爾老鄉的熱情好客。
6.師相機提問:“葡萄”還能制成什么?理解“陰房,確堡”。
7.齊讀最后一段,問:為什么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8.賽讀提高,表現出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三、拓展練習
1.對葡萄溝你還了解什么?
2.你知道我們的家鄉什么很有名嗎?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生字,生觀察發現規律
2.重點指導“夠”。
3.學生練習
4.展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