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泡泡教案(通用3篇)
美麗的泡泡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園門口賣玩具的小攤上,孩子們對能吹出泡泡的玩具特別感興趣,常常纏著大人買,還把玩具帶到幼兒園來玩。一次,伊諾小朋友帶來的吹泡泡玩具剛和同伴玩了一會兒,一不小心玩具中盛的泡泡水全給灑了,伊諾小朋友著急地哭了起來,所有的小朋友都很想幫助她,于是產生了“自制泡泡水”的想法。為滿足孩子們的探究欲望,達成他們美好的心愿,我特意設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操作實踐,掌握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初步學會觀察泡泡大小與泡泡水之間的關系。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滿足幼兒探索實踐的需要。
【活動準備】
1.提供鹽、顏料、洗衣粉、洗潔精、水、小勺、小碗、吸管等。
2.每組一個操作臺。
3、錄像機。
【活動過程】
一、泡泡水的秘密。
1.教師出示幼兒帶來的吹泡泡玩具,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件玩具,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看看是什么?(教師吹泡泡,幼兒追泡泡)這個玩具好玩嗎?誰來玩一玩?大家都想玩可只有一個玩具,這怎么辦呢?討論結果:自己配制泡泡水。
2.幼兒第一次嘗試配制泡泡水。
(1)幼兒自由分組,在操作臺前嘗試用不同的材料配制泡泡水。
(2)請每組推薦一名幼兒代表本組在全體幼兒前發言,交流經驗。
提問:你們是怎樣配制泡泡水的?能吹出泡泡來嗎?
3.幼兒第二次嘗試配制泡泡水。
幼兒在借鑒同伴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再次動手操作,親自體驗如何成功地配制泡泡水。教師拍攝幼兒配制泡泡水的過程及吹出來泡泡時的情景。
二、觀察泡泡水與泡泡大小之間的關系。
1、回放錄像。
(1)引出用同樣的材料配制泡泡水,吹出來的泡泡不一樣大這一問題,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2)教師總結:泡泡水中如果放得洗潔精或洗衣粉少,它的濃度就小,所以它吹出的泡泡就有小又少;如果泡泡水中放得洗潔精或洗衣粉多,它的濃度就大,吹出的泡泡自然就又多又大。
2.幼兒第三次嘗試配制不同的泡泡水。
(1)試一試,用同樣的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一樣大嗎?
教師與幼兒一起玩,當好一名玩伴、一名合作者、一名引導者,適時讓個別幼兒介紹自己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集中討論。
師:你們配制的泡泡水能吹出幾種不同大小的泡泡?說說你們是怎么配制的,有什么發現嗎?
三、吹泡泡比賽,分享成功的快樂。
比一比,看哪個組的小朋友吹的泡泡又多又大。(允許幼兒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活動延伸】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不僅幫老師配制了泡泡水,還能配出吹出不同大小的泡泡水,太謝謝你們了!不過老師要請小朋友回家試一試,除了可以用洗衣粉、洗潔精配制泡泡水外,還有哪些材料可以配制出泡泡水?
美麗的泡泡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欲,體驗成功的快樂。
2、在玩樂中發現哪些液體可以吹出泡泡,并了解泡泡液體受光的折射可呈現美麗多彩的顏色。
3、初步探索出不同形狀的圈吹出的泡泡都是一致的。
4、嘗試用簡單的符號學做記錄。
【活動準備】
1、割好的大飲料瓶五個、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液、白貓洗滌劑液、泡泡水。
2、每個幼兒一個吸管,不同形狀的小鐵圈若干(長方形、圓形、三角形)。
3、做好的笑臉圖形和不高興臉型圖形若干個、裁割好的吹塑板五張、大夾子五個、推動的黑板一塊、彩色打印的五種液體的圖案、大數字1、2、3、4、5。小桌子五張、三張畫好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紙、一支記號筆
4、先把五種液體的圖案分別貼在五張吹塑板上,然后再把五個數字分別貼在五個圖案的上面,把圖案遮擋好后用夾子夾住吹塑板放在五張桌子上。
【活動過程】
一、課程導入:教師以游戲>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幼兒談話。
二、探索活動:哪種液體可以吹出泡泡。
教師介紹:小朋友們,你們吹過泡泡嗎?(吹過)我這兒有五種液體,他們分別是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水、洗滌劑水和泡泡水,請你們猜一猜哪種液體能吹出泡泡?哪種液體吹出的泡泡最漂亮,哪種液體吹不出泡泡。
1、請幼兒進行大膽嘗試,啟發幼兒自己學做記錄。幼兒自己拿一根吸管挨著吹,覺得不能吹泡泡的拿一個不高興的臉貼在用大夾子撐起的液體板放上,能吹泡泡的拿一個笑臉也貼在液體板上。
2、鼓勵幼兒進行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3、先讓幼兒觀看幼兒自己做的記錄,然后老師依次把數字拿開,露出背后的液體讓幼兒初步了解每一組都是什么液體。
4、教師從1號桌依次吹泡泡與幼兒猜想進行對照來驗證幼兒自己的試驗是否正確。
三、探索活動:嘗試用幾何圖形做記錄。
1、出示幾何圖表,讓幼兒猜猜這些圖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教師在圖表上做好記錄。要求教師把每個幼兒不同的猜想都記錄在內。
2、對三角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狀進行猜想并做記錄。
3、長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狀進行猜想并做記錄。
4、正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狀進行猜想并做記錄。
5、幼兒分成三組進行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6、讓每組選出一名幼兒把結論告訴大家。
7、各組交換用具分別嘗試。
得出結論:不同形狀的圈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并沒有隨著圈的形狀而改變。
四、探索活動:觀察泡泡的顏色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哪種液體能吹出大的泡泡?哪種液體能吹出小泡泡?哪種液體吹不出泡泡。加深幼兒對液體的印象。
2、教師:那么這些顏色是從哪里來的呢?讓幼兒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
3、讓幼兒在教室內和教室外分別進行嘗試觀察是否一樣,引導幼兒發現,在有光的地方泡泡有顏色,而背光的地方泡泡沒有顏色。
教師小結:泡泡是反射的太陽光的顏色。而不是自己的顏色。
【延伸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吹泡泡,觀看泡泡的大小、顏色等。
美麗的泡泡教案 篇3
活動名稱:美麗的泡泡
活動班級:草莓班
執教:陳美英
活動目標:
1、愿意在集體中交流表達自己的發現。
2、感知理解數量“3”。
活動重點:感知理解數量3。
活動難點:愿意在集體中大膽的說說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手偶小猴子、圖片、練習紙及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設計思路:這是我班近階段開展的主題活動“快樂的六個寶”
中的一次數活動。在前一個學習活動“找泡泡”后,孩子們對泡泡產生了較大的興趣,貼出的調查表總會去看看、說說。根據孩子的興趣及結合有關數的內容,我設計開展了本次活動。通過交流、粘貼泡泡的過程中讓幼兒形成3的數概念。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 交流感知 操作體驗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小猴子在哭,原來它找不到泡泡。
2、小朋友幫幫小猴子,哪里有泡泡?
二、交流感知
1、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前期活動,幼兒的經驗準備)
2、教師在相應的物體圖片上貼泡泡。(根據幼兒的表達)
3、看一看,我們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泡泡?一起數一數,找到了幾個泡泡?
三、操作體驗
1、提出要求:練習紙上貼3個泡泡。
2、幼兒貼泡泡,老師觀察與指導。
3、數數粘貼的泡泡,將美麗的泡泡送給小猴子,體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