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生活的活動教案(精選4篇)
關于幼兒園生活的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思想:
一天,劉逸豪小朋友帶來了一張交通標志圖,我把圖片貼在了益智區的墻上。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發現孩子們三三兩兩地對圖上的標志進行討論。“這是什么標志?是不是向右轉?”“這個標志我在幼兒園門口看見過。”“這個標志和那個標志圖案一樣,怎么顏色不同呢?”我們認為這一興趣點是個很好的教育契機。于是我們開展了標志的共構活動,孩子們通過發現、觀察、認識、比較各種交通標志,開闊了眼界和視野,激發了幼兒探究發現的興趣,促進了他們的觀察比較、語言表達、創作、遵守規則等各方面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課時建議]
2課時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知道在生活中標志的作用。
2.能夠遷移對各種標志認識的經驗,進行大膽地設計。
[活動準備]
1.在此活動之前幼兒已對交通標志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2.孩子們收集的各種與生活有關的標志的圖形、照片、繪畫作品及實物。水彩筆、白紙若干。投影儀一臺。
在活動室內的墻上張貼交 通標志圖;教室內可以懸掛各種孩子們自己制作的交通標志。
[活動過程]
一、對收集的生活標志進行分享。
師:在生活中我們發現了很多標志,請小朋友們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所找到的生活標志。先請幼兒和鄰座的小朋友交流自己所找到的標志。然后再請個別幼兒用投影儀將自己發現的生活標志展示給大家看。(收集的標志:小心滑倒、小心觸電、請將垃圾投入箱中、公用電話、靜等標志)
教師以一個引導者和傾 聽者的身份融入到幼兒當中,和幼兒一起分享自己的發現,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交流和 分享。
二、對生活標志作用的討論。
師:這么多標志有什么用處呢?請幼兒討論后個別回答。讓孩子們知道標志的作用有警告、提醒、提示的作用。標志是無聲的語言。鼓勵幼兒自己發現生活標 志的作用,教師可針對具體的標志作出引導。
三、對幼兒園中我們生活的環節進行討論,找出需要提示、提醒的地方。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呢。比如在洗手的時候?請幼兒討論后回答。教師對進餐、喝水、解便、睡覺的環節都提出問題,讓孩子討論后同答。
教師應當有預先的考慮。在幼兒談到環節中具體需要的標志設計時,才能有意識地進行指導。
四、設計標志。
師:你會設計什么樣的標志來提醒大家在洗手的時候要注意的問題呢? 警告的標志是什么樣的?(三角形、黃邊) 禁止的標志是怎樣的'?(紅圈、斜杠) 提示的標志是怎樣的呢?(正方形、藍邊)現在我們就開始設計吧。
幼兒進行設計,教師進行巡回指導。
教師在了解了幼兒的設 計意圖后,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設計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標志。
五、交流與分享。
繪制完畢后,請孩子們進行交流,然后將所設計的標志貼到教室里的相應位置上。在貼上孩子們設計的標志以后,鼓勵孩子們按照標志改變自己的行為,并及時做出評價。
【活動延伸】
1.鼓勵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有關的標志,督促家庭成員執行。
2.將孩子在家庭中的設計圖收集后進行分享和交流。
3.對公共場所所需要的生活標志進行設計并到公共場所中進行宣傳、張貼自己的生活標志。
關于幼兒園生活的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結合運動中發現的問題,鼓勵幼兒學著又快又整齊的將衣服掛在衣架上,從而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2、激發幼兒表現自我能力的積極性,初步形成我的小手真能干,會做許多事的積極想法。
活動重點
鼓勵幼兒學著又快又整齊的將衣服整掛在衣架上,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活動難點
知道正確的掛衣方法。
材料與環境創設
衣架、衣服若干
設計思路
運動時由于運動量的變化,幼兒會感到熱,所以脫衣服掛衣服是運動中的一個必要環節。中班幼兒年齡小,自我服務能力不強,有的幼兒脫下衣服后隨手將衣服甩在衣架上;有的想掛卻不知道如何掛;還有的掛時動作太慢而影響了運動……種種現象對幼兒的 生理、心理健康極為不利,作為教師有必要創設一定的情境與機會,使幼兒的自理能力初步形成與提高。因生活活動來自與生活,所以本次活動就班級的實際情況,就運動中發現的問題組織幼兒展開討論,使幼兒知道合適的掛衣方法并學著動作迅速的去完成,同時最后的集體掛衣又給了每一位幼兒行為鞏固的機會。本生活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兒知道我有一雙能干的會做事的小手。
活動流程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行為鞏固——延伸
一、發現問題
1. 你們快來看呀,衣架上的衣服怎么是這樣的?
2. 你們覺得這樣放衣服好嗎?
二、解決問題
1. 哦,你們都發現了,這樣掛衣服是不對的,那應該怎么樣掛呢?
2. 幼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講講自己的方法。
3. 師:是這樣掛的呀,你能掛給我們看看嗎?(個別幼兒示范)
4. 師:這樣掛衣服還真不錯呢,一件一件就象我們小朋友排隊一樣真整齊,我記住小朋友的方法了,你們知道了嗎?
小結:先找到衣服或帽子的中間,再把衣服輕輕掛在鉤子上就行了。
5. 我還想問你們一個問題,為什么衣服要一件一件整齊地掛在鉤子上,不能隨手一放呢?(幼兒議論、發言)
6. 小結:這樣掛衣服看上去比較整潔,拿的時候又方便不容易掉而且最重要的是說明我們小朋友長大了,我們的小手可以做好多好多的事情。
三、行為鞏固
1. 那兒還有幾個衣架上的衣服沒有掛好,我們一起去把它掛好吧,看看哪些小朋友掛的又快又好。(幼兒操作,師觀察指導)
2. 看呀,這些衣服一件一件多整齊,這可都是我們小朋友的功勞,你們開心嗎?老師也為你們高興,因為你們有一雙能干的小手。
3. 最后我還有一句話送給大家:希望你們在平時也象今天一樣又快又整齊的掛衣服,你們說能做到嗎?
四、延伸
1. 待會兒,我們把這些衣服送到其他班級去,再把你們今天學會的本領教給他們,讓他們也變的和我們一樣能干好嗎?
2. 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提醒幫助幼兒)
關于幼兒園生活的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在認識個民族服飾的特征的基礎上,按自己的意愿大膽想像,設計、制作出少數民族的服飾。
活動重點:
設計各少數民族的服飾。
活動難點:
幼兒按自己的意愿大膽想像、設計。
活動準備:
各少數民族的服飾和娃娃、剪刀、各種碎布料。畫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1、示范演示:
(1)、教師介紹布貼民族服飾的要求。
(2)、演示剪裙子、衣服,粘貼在紙上的全過程。
2、幼兒結伴討論:
(1)、設計什么民族的服飾?
(2)、怎樣才能反映各民族的特點?
3、制作欣賞:
(1)、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2)、欣賞同伴的作品。
(3)、猜猜同伴設計的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服裝?
關于幼兒園生活的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2、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與數字相關的生活物品的照片
2、各種與數字相關的物品實物。
活動過程:
一、觀察生活中運用數字的實物照片,初步感知數字的用途
師: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什么?你還發現了什么?
2、它們的上面都有什么?
3、照片上都有些什么數字,這些數字有什么用呢?(教師重新播放照片)
二、回憶生活中的有關數字,進一步感知數字的用途
師: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也有數字?(家里、商場、馬路等)
……
師:你們真能干,想出那么多。(出示錢幣、門牌號、報箱、站牌等的照片)你們知道這些東西上的數字有什么用嗎?
三、尋找自己身邊的數字,切身感受數字與自己生活的關系
師:1、我們身上有數字嗎?
2、老師的鞋子上有數字,你們鞋子上有數字嗎?是多少呢?
3、老師的鞋子號碼是38。我們來比比誰的鞋子大。為什么呢?
師:原來鞋子的號碼越大說明鞋子也越大。
師:我們的衣服上有數字嗎?
教師出示兩件不同號碼的衣服,請幼兒比較后知道:數字就越大,衣服越大。
師:我們中班活動室里有數字嗎?它們有什么用呢?
師:老師這兒還有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請小朋友上來每人拿一件,找一找上面有數字嗎?它們又有什么用呢?(與同伴交流)
四、教師小結
今天小朋友找了許多生活中的數字,它們都有不同的用途,請小朋友以后再去找一找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數字?它們的用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