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精選14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發布時間:2023-09-18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精選14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以最快的速度通讀全文,了解課文故事的梗概。讀的過程中畫下不認識的字詞,自己查字典解決。

  2、接讀課文、復述故事

  3、 輕聲讀課文,可以通篇讀,亦可選擇重點段落細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線畫出來打上問號,。

  二、展示學習成果

 。▽W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要求: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別人在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ㄒ唬┗A知識展示。(小組內——抽查情況)

  1、小組內學習展示。

 。1)這節課,我學會了一些詞語,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其中的一些詞語造句。

 。3)我能夠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4)我知道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解決了一些課后的思考題或每課一練中的題目等。

  2、抽查學習情況。

  抽查生字的讀,說或寫的情況。(主要是針對中差生)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把自讀懂的地方,用鉛筆在空白處寫出感悟,現在想讀給大家聽聽。

  2、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父親是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去表達他的愛的,兒子又從這偉大的父愛中得到了怎樣的力量。

  3、 幾名同學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記錄出問題的地方,然后集體糾正;同學復述故事的梗概。

 。2)課文朗讀展示,并說說自己讀完以后的新滋味。

 。ㄈ┘ぐl知識沖突(與學習成果展示合為一體)

 。ㄋ模⿲W習收獲展示

  生生展示: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第12小節的處理

  讀說想象畫面:手指摳破了,他沒有停止;衣服劃了長長的口子,他沒有停止;眼睛腫著、布滿了血絲,他也沒有停止!范讀再度想象

  廢墟中隨時可能發生爆炸,父親根本不顧。哪怕發生了大爆炸,父親也要和兒子在一起!因為他說過——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他的眼前出現了一塊大水泥板——

  過渡:還有誰在讀到別的句子時受感動嗎?

  對5——11的處理(“你是不是來幫助我?”),抓對比體會父親的執著、偉大,通過分角色朗讀加深體會。

 。1)老師真的不明白,救火隊長說得清清楚楚,“請你離開”,就是馬上離開,必須離開,父親怎么會聽不懂呢?答非所問,還問什么: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2)分角色讀

  師生分角色朗讀。

  19小節,想象

  就是這樣一位父親,憑著堅強的毅力、靠著自己的血肉之軀,挖著廢墟,堆滿鋼筋混凝土、磚塊、木頭的廢墟。8小時、12小時……直到38小時,奇跡終于出現了!14個孩子還活著!奇跡,真是奇跡!壓在廢墟下38小時,他們是怎樣渡過的?站在廢墟外的我們無法看到,讓我們閉上眼想一想:14個孩子,只有6、7歲,大家蜷縮在墻角,什么也看不見。餓了,沒有面包;渴了,沒有水;困了,無法睡覺……4個小時也許能堅持,38個小時怎么堅持得了呢?更可怕的是壓在三層教室樓的底層,步知道大人們什么時候會來救他們。你們聽到了什么?聽到阿曼達的聲音了嗎?

  學習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13——25小節。

  20小節的朗讀指導:“父親向四周大喊”,讀得好!再喊一次。

  示范朗讀:“快————來——人——————!這里————有14個孩子!都——活——著————————”

  再讀。

  24、25小節

  38小時50分鐘,阿曼達終于可以出來了!父親欣喜若狂,讓兒子趕快出來,可兒子卻說————(引讀24、25小節)

  五、作業。

  1、寫一段文字,描寫自己的父母關愛自己的感人事跡。(也可以寫自己聽說的感人故事)

  2、作業設計,既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又能增強對父母的熱愛之情。寫小本劇,然后排練表演。

 。ㄐ抡n標指出:要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提出更高的學習目標

  1、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對其中的部分問題進行了討論,今天我們這節課的重點是深入的體會文章當中描寫的是怎樣的一位父親,他的偉大之處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2、引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順,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2)通過讀感動的句子,說感動的原因,討論不懂的詞語、句子,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變化。

 。3)表演課本劇。

  二、學文悟情展示

  1、全班展示學習活動,通過讀感動的句子,說感動的原因,討論不懂的詞語、句子,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變化。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示: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保ㄟ@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á購倪@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②該怎樣讀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①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②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保á僬n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②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③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④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⑤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⑥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不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①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②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說③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①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ㄈ﹦撟餍哉故

  1設計兩個和結尾不同的可能發生的結局:

  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經死了。

  B:父親在挖孩子的過程中突然發生爆炸,父親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學生來討論,父親是否還“了不起”?(學生產生心靈上的震撼,被主人公執著的愛感染)

  2、課本劇表演:可以讓學生演一演14個孩子地震之后在瓦礫堆下堅持了38個小時的情景。

  四、激發知識沖突

  為什么文章的結尾說這對父子了不起?談談自己的看法。

  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而這位父親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勸阻他時,"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為了兒子,決不喪失信心;實現對兒子的承諾。)

 。2)課文第12、13自然段"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了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建議學生想像:這連續的38個小時,"爸爸"會是怎樣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雙手恐怕已被瓦礫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堅韌的父親,多么有責任感的父親。

  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通過語句體會:在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有的只是14個同齡小伙伴共人的恐懼,然而7歲的阿曼達卻能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五、歸納積累,從讀學寫,課外延伸

  五、拓展延伸

  1、學生搜集其他贊頌親情的文章。

  2.寫一篇對文中父親的人物賞析。提示:可以通過對文章當中,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及動作的描寫來進行分析,還可以把這位父親與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現加以對比進行賞析。

  3.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自學本文中的生字、新詞。

  2、通過課文的描述,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理解信念和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在最艱難的時候,它能激勵人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父親言行的描寫,體會其愛子之情。

  2、通過對兒子言行描寫,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2、教師準備課件。(有關這次地震音頻、父親在營救兒子時候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回憶故事、簡評父子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美國作家馬克.漢林寫的《地震中的父與子》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課題(生齊讀)

  2、昨天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請回憶一下,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生:課文講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同學的事)

  3、是的,課文主要講了發生在父與子之間的事(板書:父 子)這篇課文講到了一場怎樣的大地震呢?(生讀第一段)

  4、在地震中,許多樓房都成了廢墟,(出現影音資料)同學們,像這樣驚心動魄的大地震,在正常情況下,埋在廢墟下的人生還的可能性大嗎?(生齊答——不大)

  5、是的,生還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這篇課文講的一個兒子與十四個同學在廢墟下支撐了38個小時,一個父親不顧危險堅持不懈地挖了38小時,你覺得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呢?(了不起)板書

  6、你關注到課文的結尾,真會讀書,同學們也來讀這句結尾(投影)

  投:這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現在我們要解決一個問題,你猜是什么問題

  出示: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二、品讀課文,了解父親的了不起。

  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父親了不起在哪?兒子了不起在哪;分兩方面思考,請大學默讀思考,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然后前后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1.了解:為什么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父親

  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父親了不起的相關的語句。

  全班交流:

 。1)生匯報,師相機出示: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看出父親挖得時間很長,救兒子的執著。)

 。2)他挖了很長時間,到底挖了多長時間(36小時),36個小時兩個白天,一個黑夜就是這樣不停地挖呀挖(板書,挖)這是一個多么堅韌不拔的父親。誰能用朗讀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3)想象畫面,豐富形象。經過36小時的挖掘,父親變成一副什么樣子,聯系前面的錄像讀了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ㄤ摻、玻璃把他的劃破了....)從外貌上去體會父親的艱辛,感受到父親的偉大。

 。4)對于這段話,你有什么疑問嗎?(是什么力量支撐父親挖了36小時?為什么不直接寫36小時?)

 。5)問題提出來了,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可以反復讀句子,聯系上下文)請同學默讀課文,認真地思考這些問題。

  3.交流討論:

  (1)課文為什么要從8小時寫起(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時間很漫長,父親挖得特別辛苦)讀出這種感覺

 。2)父親挖了36個小時,為什么還沒有放棄呢?

  出示讀課文相關句子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3)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是父親經常對兒子說的話。(板書)

 、倌銈兿胂笠幌拢哼@位慈愛的父親曾在兒子遇到什么情況下說了這句話?

  ②現在,在地震中到底發生了什么?課文中怎么說的?生讀課相關句子。

  (4)別的父母是怎樣的?有哪些人在阻擋父親,這位父親是怎樣做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師生引讀課文)

  (5)面對這么多困難父親停止挖掘了嗎(沒有)為了要和兒子在一起,父親克服了哪些困難呢,你能用不論……總…….這樣的句式造個句子嗎?(不論別人怎么勸解,父親總不停止挖掘)(無論父親受了多少傷,總要把自己的兒子救出來)

  (6)小結:無論發生了什么事情,我總是會和你在一起,總之,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生:永遠和兒子在一起)

  4.感情朗讀。

  (1)永遠要和兒子在一起的堅定信念讓父親多么的了不起,同學們,讀—— 生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2)配樂范讀課文:“假如他就是你的父親……到處都是血跡。

  (3)誰想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三、抓補白點,感受兒子的了不起。

  引讀課文父與子的對話部分:“當挖到36個小時,突然聽到…(師生對讀)。

  1.討論:為什么說這是個了不起的兒子?你找到了哪些語句,說出你的體會。(爸爸在38個小時挖掘中,兒子非常信任他,一回憶起爸爸說的那句話,他的信心就回來,他信賴他的爸爸。)

  2、想象說話。

  當他的爸爸這樣挖掘了八小時……,阿曼達和同學們(生接讀課文句子“等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

  (1)對于阿曼達在廢虛下漫長的等待中,你最想問什么?(他是怎樣安慰同學的?在這么長的時間里是怎么生存的?)

  (2)出示: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等待會想寫些什么?說些什么?

  對于這些問題你是怎么想的,先說給同學聽。

  (3)你找到了那些語句體會阿曼達的了不起,誰把想的說給大家聽?

  出示: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兒子之所以可以支持38個小時,因為爸爸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是這種信念支持著他,他相信爸爸會來救他。)

  教師小結:在漆黑的瓦礫堆下,38小時,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恐懼與危險,然而7歲的阿曼達卻能在正中情況下,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告訴同學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多么勇敢多么鎮定啊。是親情,產生信賴;是親情使父子心連心;親情使兒子堅信,父親總會跟他在一起,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首先讓同學出去,表現他舍己為人,富有愛心(板書:勇敢 有愛心)這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來自對父親這句真誠諾言的信賴。

  生讀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4)課文為什么反復出現這句話。

  當父親孤軍奮戰,傷痕累累,疲憊不堪就要倒下的時候,是這句話讓父親充滿了無窮的力量

  師生讀:不論發生什么事情,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師:當兒子饑渴難耐難以支撐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希望

  師生讀:無論發生什么事情,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總結: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父親的責任感表現了崇高的父愛,兒子對這句話深信不疑說明了對父親多么信賴。親情使人勇敢、無畏,親情使人無私、高尚(師:無論發生什么事情,生: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共同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跡。讓我們把父子幸福相擁的境頭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齊讀最后一段,

  出示: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四:課后延伸:

  同學們,骨肉終于團聚,是信守承諾讓他們團聚,是親情使他們這樣幸福,同學們在成長的道路聲,你們也感受著各種各樣的愛。(出示)

  愛,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  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

  愛,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陽,  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溫暖。

  愛,是,                                           ,                                 。

  (回顧你生活,也來說說你心中的愛。)

  五.總結全文:愛是一首不老歌,愛是一首感人的詩,愛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愿我們多能成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

  六.作業:

  1.寫一篇對文中父親的人物賞析。提示:可以通過對文章當中,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及動作的描寫來進行分析,還可以把這位父親與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現加以對比進行賞析。

  2.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板書: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            了不起          兒子

  挖 不論……總……   父子情深    等 只要……就……

  恪守諾言                              勇敢

  有責任感                            有愛心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以讀代講、讀中悟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讀質疑、合作探疑、交流解疑

  1、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之情,也許,我們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種平凡、樸實、無私的父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能想象到它會爆發出何等驚人的力量?創造出怎樣的.奇跡嗎?今天,我們來學習22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

  2、自讀理文

  請同學們帶著預習中的問題以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把課文快速地讀一遍。

  3、小組合作

 。ǔ鍪拘〗M合作要求)

 、侔炎约鹤x懂的內容變成問題考考別人。

 、诎炎约翰欢暮推渌瑢W討論一下,共同解答。

 、墼诤献髦杏职l現了什么新問題?

  4、交流解疑

  為了充分展示同學們合作學習的成果,我們舉行個男女對抗賽,看看哪一組提的問題多而且有價值,能難到對方?哪一組能迎難而上,對課文理解深刻,回答準確到位?我們給優勝組授予“智多星”稱號。

 。▽W生交流探討)

  相機組織辯論:這位父親的精神是不是失常?

  隨機板書:兩眼直直只有一個念頭挖了38個小時

  小結:他失常,但失常的偉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驚人!這就是愛!偉大的父愛。ò鍟簮郏

  二、讀中悟情,以讀促解,突出重點

  1、看看文中有多少個感嘆號?集中在哪兒?

  2、這些感嘆號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ㄖ笇Ю首x重點句段)幻燈片依次出示

 、佟八械窖矍啊呷!

 、凇笆莾鹤拥穆曇簦 业膬鹤樱 

 、邸笆俏,是爸爸!……和我在一起!”

 、堋耙粋安全的出口……阿曼達!”

  三、以文激情,開放課堂,升華情感

  1、從大家的朗讀聲中,我感覺同學們被這篇課文深深的感動了。感動了就會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告訴老師,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一種方式來表達一下你對父母的崇敬、愛戴!

  四、課后作業

  在以下的幾個形式中選擇一個做一做,體會父母的辛勞和對自己的關愛。

  1、和爸爸媽媽的目光對視一分鐘,你看到了什么?

  2、細細地觀察爸爸媽媽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體會的了什么?

  五、板書設計:

 。裕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父親在極其危險的時刻想著遇難的孩子,這種無私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大家利用課余時間收集了有關地震危害的資料,誰愿意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告訴大家?

  2.師出示課件。

  3.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準字音,讀通句子

  (2)理解新詞

  (3)想一想,試一試: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試著用一句長句子講清楚。

  2.檢查

  3.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品讀課文:

  1.各自讀課文,把你認為父親了不起的地方,用你們喜歡的學習方式體會體會

  2.匯報:

  (1)第二自然段的“沖”,體會作者為什么要用“沖”字讀一讀這句話引讀該段

  (2)與其他父母比,這位父親了不起之處?

  (3)父親做出了驚人的舉動,交流

  (4)投示12節,讀,說說這位父親的哪些舉動感動了你們?

  (5)引讀父子見面時的對話,分角色讀

  (6)這段對話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一句?投示兒子的話,體會齊讀12~19自然段

  (7)齊讀兒子讓同學先出去的話

  3.總結。

  四.啟發擴散:學習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板書設計:

  11.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 愛

  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 初讀初悟,淺層理解“了不起”

  1、 對話: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讀課題,“中”字讓你知道什么?

  2、 災難還在繼續,危險隨時降臨,這時的父與子之間會發生些什么呢?

  3、 想讀課文嗎,這次讀,老師有個要求,要求大家讀完得說點什么,說什么都行,但要與課文內容有關。開始讀

  4、 想和老師說點什么(交流初步感受) 看來,大家覺得故事感人,故事中的“父親”了不起,一起讀讀課文中的這句話[出示:結尾一句]  “了不起”什么意思,從故事的這個結果看,父親了不起在哪?

  5、 讀到這個結尾,老師也有個想法,想和大家交流,可以嗎?你們敢不敢試著把故事的結局改一改,下面我們快速默讀課文,想想這件事還可能出現哪些結果?

  二、改變結局,品讀父親解救兒子的過程,深入理解“了不起”。

  【教學設想:改變文章結局,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簡單討論這個結局出現的可能性,追問學生“你是否仍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為什么?”,引領學生反復品讀父親解救兒子的過程,在“過程”中深入解讀“這位父親的了不起”!

  (一)嘗試改變結局。

  1、 這是我們同學設想的結局

  2、 [多媒體出示改變的結局]

  3、 聽了這個結局,你有什么感受

  4、 如果事情是這樣,父親沒有救出孩子,你還認為他了不起嗎?(生按自己理解,簡單陳述一下理由)

  5、 我聽明白了,你們認為這位父親了不起不是從事情的結果中看出的,而是從父親努力救兒子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是嗎?

 。ǘ┢纷x探究“救”的過程。

  1、 課文哪里寫了父親拯救兒子的過程,誰愿意讀讀?(一生讀)有個自然段集中寫了父親救兒子的過程,找到了嗎?

  2、 出示段落,指名讀,對自己的朗讀滿意嗎?

  (1) 鏡頭讀,在聯想中解讀“了不起”。

  1、老師有個提議,如果你讀書的時候,腦中聯想到當時的場面,你再讀這個句子活段落,你會覺得非常不同,想試試嗎?

  讀句“他滿臉……血跡”,看父親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挖掘的[錄像],默讀句子,你聯想到什么?誰再讀這句。

  想再試試嗎,和小組同學一起讀一讀,想一想,再讀一讀看有什么體會。

  2、看指揮齊讀。

  3、38小時,父親一直在——挖,因為——(讀念頭、信念)

  (2) 體驗讀,角色中體會“了不起”

  隨著老師的敘述,選擇你最想扮演的角色,與老師配合讀。

 。3) 創意讀,再創中感悟“了不起”。

  父子就要重逢,兒子劫后余生,請在小組里繼續讀,讀時可加入其他角色。

  3、 剛才我們也想象了,也體驗了,即使出現這樣的結局[出示],你認為父親還是了不起得嗎?

  板:不放棄、盡全力  愛

  師:父親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父愛。

  三、再改結局,體會細節,深入品讀“了不起”。

  【教學預想:再次改變結局,追問學生“你是否仍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為什么?”,鼓勵表達真實想法,允許適度辯論。辯論之后,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真誠發表觀點,在適當的時機,建議學生找出容易被遺忘的描寫其他父親的段落,從細節中體會蘊涵在其中的愛。 】

  1、 我們在假設一種結局。出示:

  人們搖頭嘆息地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失去孩子,過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剛走開不久,只聽得“嘭”一聲巨響,爆炸真的發生了,這位父親真的永遠和他的兒子在一起了。其他孩子也失去了生還的希望。

  2、 有沒有可能?這位父親還是了不起的嗎?老師認為這位父親延誤了救的時間,不是了不起的。同意嗎?

  3、 小組討論,說說理由。

  4、 小結:父親的了不起,還在于它有1%的希望,付出了100%的努力。即使沒有希望也要試試的責任和勇氣。

  5、 繼續討論:對孩子和其他父母的看法(板:信賴、責任)

  6、 總結:了不起得父愛,孩子的責任與信賴,創造了奇跡。

  四、拓展,深化“了不起  愛”

  1、 巨大的災難中,父愛創造了奇跡。這不禁讓我想到類似的事件。(資料)

  2、 平凡生活中感動無處不在。(舉例)

  五、實踐作業

  1、讀詩句。

  3、 片斷  《平凡中的感動》。

  附:板書          

  父 ——————————  子

  不放棄        愛          信賴

  盡全力       了不起        責任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重難點: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導入課

  同學們齊讀《父愛》這首詩歌,并談談讀后的感受。

  師:是的,父親是一棵大樹,用枝枝葉葉給予我們世界上最安全、最溫暖的庇護。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深沉而寬廣的父愛。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地震中父親與兒子之間又發生了什么故事?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課文,在文中尋找問題的答案。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三、認讀生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交流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并在課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

  2、觀看洛杉磯大地震留下的圖片,并從中認識課文中必須掌握的生詞。

  3、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品讀課文,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1、快速瀏覽課文,文中告訴我們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

  2、學生齊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3、學生靜心默讀課文的1—12自然段,體會父親的了不起,并找到相關的語句寫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4、交流:

  抓住父親面對不同的人的勸告,回答的卻是同樣一個意思的三句簡單的問話,“你是不是來幫助我”體會父親不同的心情。創設情境,指導朗讀,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討論: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父親挖了36小時,而要這樣羅列時間的進程?

  創設不同的情境,指導朗讀這句話,在讀中感受如山的父愛。

  〈3〉抓住“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边@句外貌描寫,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5、小練筆:36個小時過去了,可兒子仍生死未卜,父親會對兒子說些什么了?

  五、總結

  同學們動情的話語,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下節課我們走進阿曼達,看看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又有怎樣一位了不起的兒子。

  板書: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

  了不起

  兒子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7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

  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2、談話導入:

  對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體會。出示一段贊頌親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別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師自己撰寫的:(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親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陽,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溫暖……)讓學生齊讀。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讀了以后,相信大家對這段文字,對親情的可貴一定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學生通過查字、詞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邊讀邊動筆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檢查認讀生字新詞。

  3、指名分部分輪流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4、檢查自讀情況,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⑴ 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 讀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三、再讀課文,直指重點

  1、再讀課文,說說課文所寫的是怎樣的一對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種各樣的。

  2、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人物,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3、質疑:

  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組內探討,交流各自的初步認識。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爆炸”、“廢墟”、“破爛不堪”等詞語意思。

  2、能有感情在朗讀課文,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父親從兒子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段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父親從兒子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問:在平時生活中,你認為誰最關心你?

  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溫暖而熱烈,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蛟S我們平時不太在意它,可這種平凡的愛在危急時刻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跡。

  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走進課文體驗維達爾無私的父愛。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感知大意。

  1、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地震的可怕和給人們帶來的災難。

  2、課件出示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讀課文。

  3、讀后回答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并把話說完整)

  (2)出示詞語(讓學生讀詞語,指導書寫:爆  砸)

  4、這是一對_____的父與子。

  二、朗讀感悟

  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本節課我們先學習父親的了不起表現在哪里。(引導學生體會感悟并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次序根據學生找的情況進行)

  句子1: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這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父親在實現,兒子在堅守。)

  句子2:你是不是來幫助我的?

  (別人來勸他,他還是堅持。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句子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ㄟ@就是文字處理的魅力,這就是文字的藝術,短文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的漫長,地震中,一位父親手無寸鐵在廢墟中連續挖了38小時的堅毅。)

  與句子:“他一直挖了36小時,沒人來阻擋他。”對比,體會評議文字的魅力)

  三、引發思考,感情升華。

  1、出示問題:想一想如果父親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經死了,父親是否還“了不起” ?

  2、出示圖片,讓學生感悟更多的了不起的父母,同時教育學生學會感恩與回報。

  四、留作業

 。1)積累課文中所學的新字詞。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3)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2 、3小題選做其中一題)

  第二課時

  一、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二、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以及章法結構。

  三、完成課后小練筆,給課文補白。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       父   各守諾言  決不放棄  堅忍不拔

  不

  起       子  同死神搏斗  鼓勵同學  先人后己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9

  內容簡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語文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尋找自己的兒子,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日以繼夜的挖掘,最后與兒子劫后相逢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贊揚了父子倆在險惡的環境中充滿自信,不向困難屈服的品格,表現了濃厚的父子之情。

  學情分析:《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以“父愛”為主題的感人文章,對于學生來說,父母的愛并不陌生,所以學生理解和體會父愛比較容易,但對于生離死別的痛苦學生未曾體驗過,所以要去體會文中父愛的人格力量,還是一件難事。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反復吟誦體會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教學理念:根據新課標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避免繁瑣的分析講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通過“讀中悟、悟中讀”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悟語言,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思路:《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在第一課時主要是解決課文中生字難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在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用心領會父子倆的了不起,感受父子倆在困難面前毫不畏懼的品質和父子之間真摯的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認識“塌、昔”等6個生字,會寫“昔、漆”等8個字,掌握“昔日、漆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學習父子倆在險惡的環境中充滿自信、不向困難屈服的品質,感受父母之愛,懂得感恩。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父子倆的了不起。

  教學難點:體會父子倆在險惡的環境中充滿自信、不向困難屈服的品質和父子之間真正的愛和信任。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字典、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教師播放地震情景課件,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2.教師導入:是啊,地震是殘酷無情的,它使多少人親離子散,流離失所。1989年,美國洛杉磯就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大地震,在地震中,有一對失散的父子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最終劫后相逢了,同學們想不想認識這對父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9課──《地震中的父與子》。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俳柚值,聯系上下文認識并理解生字和新詞。

  ②用“~~~”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③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

  3.全班交流:

 。1)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

  ①抽生在黑板上寫出自己找出的生字詞,交流記憶方法。

 、谥该x擇重點字詞講解。

 、埤R讀生字詞,鞏固記憶。                        

 。2)匯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3)用比較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學生默讀課文,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2.師生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

 。1)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有哪些變化?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四、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能體現父親救助兒子心理變化的句子。

  2.全班交流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

  五、回顧所學知識,教師小結

  1.學生交流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2.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們都很厲害,不但學會了課文中的生字詞,還會合作解決我們提出的部分問題,希望我們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再接再厲,精益求精。對于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呢?我們下一節課作為重點學習一下。

  六、布置作業

  1.書寫生字詞。2.圍繞課后題及父子倆的了不起預習課文。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導入,溫故知新

  1.出示生字詞卡片,學生認讀。

  2.復習: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領悟:這是一對怎樣的父子倆?課文里哪個詞最能概括?

  2.學生交流,師隨機板書(了不起)

  三、賞析詞句,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1.師導入: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呢?下面我們就先來看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的了不起?

  2.默讀課文,找出表現父親了不起的語句,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3.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4.指名匯報,課件出示有關語句,師相機指導朗讀,重點品味以下句子: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僖龑W生抓住重點詞語談感受。(比如“沖向”一詞體現了這位父親尋子心切,擔心孩子會有危險。)

 、趲熤笇Ю首x。

  (2)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一邊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一邊跪在地上大哭起來。

 、購倪@里可以看出父親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悲痛。

 、谠撛鯓幼x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3)哭著哭著,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賹W生交流感受: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向廢墟走去。

 、趲熞龑Ю首x。

  (4)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小時……他不停地挖著,沒人再來阻止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渾身上下的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

 、僦该勼w會。

 、诰渥颖容^:(感悟省略號的作用)

  他挖了三十六小時,沒人再來阻止他。

  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小時……他不停地挖著,沒人再來阻止他。

  ③師:課文沒有給我們介紹父親是如何挖的,我們來想象一下,面對著巨大石塊,面對著破碎的玻璃,父親是怎樣挖的?學生想象父親挖掘的過程。

 、苤该麉R報。

 、輲;正如同學們所說的,父親就是這樣忘掉白天黑夜,忘掉疼痛饑餓,堅持不懈地挖著,那么是什么力量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指名回答,課件出示父親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齊讀。

 、抟x:是啊!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這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就是這堅定的信念創造了奇跡,到第三十八小時,父親突然聽到兒子的聲音,了不起的父親同樣有一個了不起的兒子。

  四、以讀導學,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1.分角色朗讀課文的12-22自然段。

  2.品讀體現兒子了不起的語句。

  ①通過朗讀“我告訴同學們……你總會和我在一起”這句話,體會兒子在困難面前充滿信心、不屈服的品質。

 、谕ㄟ^朗讀“不!……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體會兒子無私的優秀品質!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師: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子倆的堅強和他們之間真誠的愛讓我們感動。面對著這樣的父子,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你此時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2.學生動筆寫自己想對父子倆說的話或學了課文后的感受。

  3.學生匯報交流。

  4.師:以后我們也要懂得珍惜回報父母之愛,向阿曼達學習,做一個堅強的兒女。

  六、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0

  教材簡介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兜卣鹬械母概c子》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1994年美國發生的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出自己的兒子,在一片地震中堅持不懈地挖掘了38個多小時,最終成功救出兒子以及兒子的十四個同學。

  是一種什么力量支撐著父親在其他人感到絕望時他一直心存希望?是一種什么力量支撐著兒子在黑暗的地震中始終等待著父親的援救?是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是父親深沉、偉大的愛。

  這單元緊緊圍繞“人間真情”這一主題,講述了素不相識的人之間的友愛(《炊煙》《賞花》);鄉鄰之間的關愛(《古井》),以及學生們深沉博大的父愛(本課以及《新年禮物》)。前兩課已經初步學習了體會句子的方法,本課是一篇自讀課文,也是這一方法的進一步理解和運用?梢砸龑W生自主讀書,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文本的內容,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力量。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3、初步體會比喻、擬人等表達方法在課文中的作用。積累優美的詞句、語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從中引發開去,珍惜生活中父母對子女的愛,學會感謝父母。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自讀感悟。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遇到不認識的字畫下來。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最疼愛你的人是誰嗎?(父母)

  是的,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父母對我們無比博大的愛,所以父母成了我們最信任的人。想一想生活中父母對你的關愛,哪次讓你感受最深?學生回憶與父母發生的感人的事。

  2、地震中的父與子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這對父子。

  二、自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1、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找一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邊讀邊思考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2、引導學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在1994年美國華盛頓發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出自己的兒子,在一片地震中堅持不懈的挖掘了38個多小時,最終成功救出兒子以及兒子的十四個同學。

  三、小組合作、品讀課文、交流評析。

  1、自讀課文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并些下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外貌等語句來品讀。

  2、如果你有了感動就與你的小組同學說一說,把感動傳遞給別人。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感動)〕

  3、誰愿意把感動與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讀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從他人的發言中汲取有價值的觀點。

 。1)第3段“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他堅定的說。父親的意志堅定。

  (2)第5段“……他便埋頭接著挖——父親不肯放棄。

 。3)第8段“他挖呀挖一直挖了三十六個小時——父親堅持不懈,疼愛兒子。

 。4)第9段“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兒子的先人后己,與父親心心相通。

  四、感情朗讀,升華理解。

  1、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朗讀給同學聽。

  2、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父親的堅決,兒子的信任。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讀了這篇課文你對父親和兒子各有什么樣的感受?

  2、如果你是在地震中剛剛獲救的阿曼達,你想對父親說些什么?展開想像扮演阿曼達寫一寫自己最想說的話。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7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1)、聽寫詞語:洛杉磯、廢墟、阿曼達、破爛不堪、塌下來、砸著(為復習本課的詞語)

 。2)、用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二、授新:

  1、課文中是如何評價這對父與子的?出示句子“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了下起”是什么意思? (抓住關鍵句,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2、賞析詞句、品評父親的了不起。交流:這位父親為什么了不起?文中的哪個畫面最讓你感動?

 。1)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保ǜ赣H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ǜ赣H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自己對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個人讀,評議,齊讀)

 。2)就在他挖掘的時候,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并大喊: “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是!整整36小時啊!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挖著。這么長的時間相當于同學們上50多節課。然而父親在這36小時里,只是做著一件事。

  同學們試想一下,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在這36小時應該做些什么?(應該吃飯、睡覺、休息之類的  )

  是!以你的生活體驗,父親應該吃飯、休息是吧?而父親卻一直在挖,你為此而感動。還有嗎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說明父親在挖的時候發生了很多危險。父親可能把手劃破了,即使是手破了,衣服破了,但父親還在堅持的挖,不停地挖,挖得多么艱難啊!父親這種毅力深深地打動了我。)

  為什么不直接寫挖了36小時?(這句話不是直接寫36小時,而是從8小時寫起,這樣寫,表現出艱難的過程,更能體現父親執著的信念和父救兒所克服的巨大困難。)

  那現在為什么沒人阻擋他?曾經有哪些人來阻擋他?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引讀)人們以為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只有精神失常的人才有這樣連續挖38個小時,但是我們知道這位父親沒有失常。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救我的兒子!他在等著我!這就是愛,偉大的父愛!

  3、“為什么說父親是了不起的?”現在你們明白了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描寫父親的幾個自然段,是怎樣把父親的了不起寫出來的。

  學生瀏覽課文交流(課文就是通過寫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內心世界,體現父親的了不起,這是這部分的主要表達特點。)(“讀懂”既包括讀懂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了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幾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4、我們再看看兒子阿曼達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兒子的那些畫面感動了你?

  ( 1)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兒子才只有七歲,但他能安慰大家,并堅定地告訴同學們,爸爸一定會來救我和大家的,一定不會拋棄我們不管的。兒子有信心,因為兒子也時刻記著爸爸對他說的話:“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真的見到了爸爸,兒子是多么興奮呀!大家帶上堅定和興奮的心情一起讀(學生齊讀16自然段)。

 。2)“不! 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 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

  (他終于要見到了父親,他卻自己不出來,讓同學出來,他有著保護同學的意識,對同學們很有責任感。)父親挖了38小時。兒子也就在廢墟中苦苦等待了38小時。在這種情況下,還讓同學先出去,多么的了不起啊!讓我們一起帶著對阿曼達的敬佩把這一句話讀一讀?(齊讀)

  5、請大家齊讀最后一句話。你從哪體會到他們是非常幸福的呢?

 。ㄒ驗楦赣H相信兒子,兒子相信父親,他們心靈相同,終于團聚了。父親愛著兒子,兒子相信父親。是愛,讓他們幸福著。)

  6、“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睘槭裁捶磸统霈F?

  三、拓展,感情升華

  你還讀過哪些有關父愛、母愛的文章?

  四、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并積累誦讀。

  2、搜集表現父愛母愛的感人故事。

  3、說說父母親為我們做了哪些微不足道,卻又飽含父母之愛的事,選一件動筆寫一寫。

  五、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               子

  決不放棄          堅忍不拔

  恪守諾言          舍己為人

  不論發生了什么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2

  教材簡析:

  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學目標:

  1.掌握“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歡聲笑語、血絲,血跡!钡仍~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詞入境,引入課題

  1、我經常跟老師們說我們班同學的朗讀水平特別好,連讀詞都非常入情,今天就讓大家領略一番了,一起先來看一組詞語,誰愿意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出示第一組詞語: 混亂  廢墟  瓦礫  爆炸  破爛不堪  

  2、說說由這些詞想到了什么?

  3、是呀,多少無辜的生命在這次地震中夭折,多少高遠的志向在這次地震中破滅,多少年幼的孩子要從此孤身一人!讓我們一起再讀這些詞。(學生讀詞)

  出示第二組詞語: 疾步   絕望   顫抖

  4、說說又讓你想到了什么?

  5、突如其來的地震中震跨的不僅僅是房屋,還有許多人的心。今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讓我們對這些詞感同深受。讓我們一起讀。(學生讀詞)(評:詞語都能讀的如此入情,相信等下學習課文會更精彩)

  6、1994年4月美國的洛杉磯也經受了一場災難,讓我們一起看一段錄像。(多媒體播放錄像)

  7、在這場災難中,幾萬座房子倒塌,幾萬人無家可歸,成千上萬的人被埋在廢墟下,災難給人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也考驗著人們的毅志,在歷史的長河中,似乎每場災難都能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人性的光輝,在這片廢墟中同樣演繹著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誰能把這個故事的名字告訴大家。(課件出示課題,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二、切入文本,初步感受

  請同學們翻開語文書第93 頁,按要求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課件出示要求:1、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2、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1、學生自由讀文。

  2、再次讀詞。

  3、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小結:的確,面對大地震這樣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轉瞬間灰飛煙滅,可就在這樣的災難中,這對父與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中是怎么評價這一對父與子的?(學生回答)

  三、細讀文本,體會情感

  是啊,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學生齊讀)

  那么課文是怎樣寫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的?又是什么力量使這對在地震中分離了整整38個小時的父子得以無比幸福的擁抱在一起的呢?讓我們深入文本,細細研究體會。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2—12自然段,為父親的了不起找到有力的證據,劃出最能打動你的詞語或句子,可以在空白處寫寫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2、學生自學。

  3、交流體會。

  ■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同學們學得很認真。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彼此的學習體會。誰來說一說,文中哪個畫面打動了你?讓你感到了父親的偉大?

  (師隨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擊出示句子并深入體會)

  1、           理解第2自然段,重點體會“沖”的內涵。

 。1)學生讀句子說體會,師出示句子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2)抓住描寫父親動作的詞“沖”來體會,“沖”是什么意思? 這個“沖”字寫出了父親什么心情,(急切、迫切、著急、不顧一切……)說明了什么?(愛他的兒子,不想失去兒子,兒子是他的一切……

 。3)帶著心情朗讀句子。

  2、理解第3自然段,體會父親的語言。

  師隨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2:當父親看到漂亮的三層教學樓變成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他堅定可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你見過地震后的場面嗎?我們看看圖片(課件),當父親“沖”向他兒子的學校,看到的是這樣子的“廢墟”,他會怎么想?

  (2)是啊,當父親看到兒子的學校已變成一片廢墟時,他以為兒子死了,他悲痛欲絕,大喊(引讀——阿曼達,我的兒子)這是悲痛的喊聲,這是泣血的喊聲,還可以怎么讀?(多媒體效果這句話變色)

 。ㄒ龑W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必要的時候教師采用不同的語氣范讀)

 。3)是什么讓如此心痛的父親堅定地站起身來?(引讀他常對兒子說的那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多媒體效果這句話變色)

 。4)“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你還讀出了什么?

 。ㄗx出了父親對兒子的愛

  讀出了父親的自信和承諾

  讀出了的堅強,讀出了父親同生共死意愿

  ……)

 。5)多么偉大的父愛啊,師生合作讀。

  3、匯報12自然段,體會父親的堅強。

 。1)師隨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2)很多同學都劃出了這兩句話,那就讓我們一起把目光聚焦到這兩句話,請同學們自己有感情的讀一讀這兩句話,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

  1)36小時是多長時間?(一天半或著說是兩天一夜)

  2)對比:如果寫成“他挖了36個小時”,這樣與原句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情朗讀)

  3)在這漫長的36個小時中父親都在干什么?(挖)

  4)“挖”是什么意思?

  師:1小時過去了,父親在—(生答)手酸嗎?

  8小時過去了,父親在—        餓嗎?

  12小時過去了,父親在—       渴嗎?

  24小時過去了,父親在—       想睡覺嗎?

  36小時過去了,父親在—       累嗎?

  5)透過“挖”你讀出了什么?這是怎樣的36小時。浚P鍵的、艱難的、痛苦的、寒冷的、饑腸轆轆的、口干舌燥的、萬分疲憊的……)

  6)讓我們讀讀第一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指2-3名讀)

  7)我覺得這還是孤獨的36小時,從哪個詞中可以看出來?(生答:沒人、再)

  8)從“再”中我們讀出曾經有人阻擋過父親,到課文中找找有哪些人曾經阻擋過他?

  (師根據學生回答媒體出示句子4)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消防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薄【熳哌^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指名分角色讀)

  8)父親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指名讀。你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

  9)可是,父親說這三句話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嗎?讀一讀體會體會。(學生交流)

  10)小結:同學們,從這簡簡單單的三句問話中,我們讀出了他的懇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潰,就讓我們把體會送進這段話來讀一讀。

  當有些人走上前來勸說父親,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懇求的問:(生接:誰愿意幫助我?)

  當消防隊長出現在父親面前,父親覺得自己的兒子有獲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問:(生接: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上前來,要父親馬上回家,這個一心要就兒子的父親簡直要崩潰了,于是,他問道:(生接: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11)我想問問阿曼達的父親,人們這樣勸阻,震情這樣厲害,你為什么不離開呢?(學生交流)

  12)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父親。

  眼前出現了一位為了搶救兒子,堅持不懈,決不放棄的父親

  出現了一位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

  出現了一位為了兒子,不顧惜自己,幾乎瘋狂的父親。

  ……

  13)父親在痛苦中不斷地挖,他挖的哪里是土,分明是飽含血淚的情,令人心痛的愛!在孤獨無助的境遇下,依然堅定執著,這就是父親。讓我們懷著深深的敬意讀這兩句話。(學生齊讀)

  14)為什么后來沒人再來阻擋他?(由于人們認為他精神失常了,所以后來就沒人阻擋他了)

  15)你們認為這位父親精神失常了么?

  16)雖然大家認為父親精神失常了,不吃不喝、不聽別人阻擋……但是我們都知道其實父親的精神并沒有失常,因為在他心中一種父愛的力量支持著他,堅定著他,鼓舞著他,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一定要救我的兒子,一定要救和兒子一樣被壓在廢墟下的孩子們!所以說,他失常,但失常的偉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驚人!這就是愛,偉大的父愛。ò鍟簮郏

  17)再次充滿愛意朗讀這兩句話。

  4、尋找力量的源泉

  這偉大的力量也正源于什么呢?是父親對兒子說的(引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課件出示句子5)

  是的,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正是這句話把兒子和父親緊緊的維系在一起。

 。1)    當父親看到倒塌的三層教學樓,悲痛欲絕地時候,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生接讀句子5: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2)當父親疲憊不堪就要倒下的時候是這句話讓父親充滿了無窮的力量

 。ㄉ幼x句子5: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3)當兒子在瓦礫地下饑渴難耐難以支撐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無窮的希望

  (生接讀句子5: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4)一句話牽動兩顆心,是父親深沉的愛和兒子對父親的無比信賴,創造了這一生還的奇跡!這對父子終于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板書:信任)

 。5)讓我們懷著一顆感動的心,懷著一份崇高的敬意一起讀課文的最后一句話。

  四、總結拓展,升華情感

  1、此時你最想對父親說什么?(生答)

  2、同學們,令我們感動的地方太多太多了。通過學習,我想父親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在感受父愛的同時也別忘了回報吧!至于兒子的了不起體現在哪些地方,我們下節課再細細感受。最后讓我們共同欣賞一首描寫父愛的小詩。(配樂)

  致我最親愛的父親

  曾經

  你堅定的雙腳

  踏著坎坷崎嶇的山徑

  在每一個拂曉的早晨

  走向熟悉的田地

  用滴滴的汗珠

  滋潤我童年的夢想

  風雨無情吹打

  歲月無痕流過

  你無怨無悔

  蒼老的身軀

  總在昏黃的深秋

  化為如血的殘陽

  照向牽掛的遠方

  站在都市的高樓

  回望故鄉的山 故鄉的水

  父親 我的父親

  依然是山水里

  最動人的一道風景

  思憶他那疲憊的身影

  淚水已模糊我的雙眸

  酸澀得無法品味....

  父愛 如歌聲永遠縈懷

  在我心靈最深處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3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人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編排了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令人震撼,讓人感動,引人思考!兜卣鹬械母概c子》這篇課文,記敘了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子,而堅持不懈地挖掘了38個多小時后,成功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本文對父愛的歌頌,學生應該很容易理解。但要去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卻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我通過情境創設,去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研討、合作、反復吟誦中領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

  二、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瓦礫、”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ㄒ唬┯懈星榈乩首x課文,讓學生從讀中感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ǘ╊I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四、教學準備

  (一)學生預習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

 。ǘ┙處煖蕚湔n件。(用PPT制作的有關課文內容的文字片和與地震相關的圖片與音樂)。

  五、課時安排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還記得20__年5月12日這個令全中國人民都無法忘卻的日子嗎?是啊,這天無情的大地震襲擊了我國的四川汶川等地,造成了近7萬同胞死亡,數百萬人無家可歸的慘痛景象。孩子們,有一年在美國洛杉磯也發生過一場大地震,30萬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今天這節課講述的是發生在那次大地震中的一個感人故事。

  揭示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

  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讀文,學習生字,感知主要內容

  1、師:在這場大地震中,在父與子之間又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學生讀文時,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并用橫線劃出答案)

  2、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學習生字。(出示詞語: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疾步、爆炸、瓦礫、砸著、顫抖。)

  師:誰愿意讀一讀這些詞語?其他同學請注意如果他讀的正確請跟讀,如果不正確請你們為他糾正。

  生讀詞語

  同桌互相讀詞語,小組開火車讀。

  [課件出示圖片]你看到這幅圖,能想到我們剛剛學得哪個詞語?

  過渡:同學們,這些悲慘的畫面,就是這場大地震帶給我們的。雖然大震無情,但是人間有愛,在震中涌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跡,這篇課文又為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感人的事呢?

  指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的確,面對大地震這樣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轉瞬間灰飛煙滅,可就在這樣的災難中,這對父與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請問課文中怎么評價這一對父子?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告訴我們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

  生: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生齊讀,師板書)

  三、品讀體驗

  這節課,我們先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默讀課文1—12自然段:這部分課文當中有許多有關這位父親的描寫,看看有什么地方,有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這位父親的了不起。劃記下來,然后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前后四人為一個小組進行交流。

  1、剛才讀的很投入,咱們來交流交流。你從哪些語句中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

  2、匯報交流(指名學生先讀劃出的句子,然后談感受。教學過程的順序可根據學生的回答酌情而定。)

 。1)同樣是父母,其他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對比這讀一讀。(分角色讀)談談感受。

 。2)處境如此危險,隨時可能發生余震,倒塌,不少人來勸說父親,咱們都來看看父親都聽到了哪些勸阻?父親又是怎么做的呢?分角色讀讀吧。ㄕn件出示5—9自然段)

  生:有消防隊長、警察,還有路過的人。

  師:說說他們分別是怎么勸的?

  生: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生: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生:……

  師:面對他們的勸阻,父親的回應是這樣的三句話。(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三句話,你有什么發現?(生回答)

  師:父親說這三句話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嗎?你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再說。

  師:從父親這三句簡簡單單的問話中,我們讀出了他的懇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潰,就讓我們把體會送進這段話,咱們一塊兒來讀一讀。老師和大家合作,就請你們讀父親的三句問話。

  師生合作讀。

  師:我想問問阿曼達的父親,人們這樣勸阻,震情這樣厲害,你為什么不離開?(指名生回答)

  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父親的這三句話。

  小結:從眾人在勸阻父親的短短幾句問話,我們讀懂了父親的懇求、焦急、崩潰,而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真真切切切地感受到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課件出示句子)

  師:有哪些同學都畫下了這個句子。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阿曼達的父親一直在干什么?

  師:為什么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而要從8小時開始寫起?

  [課件出示句子: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師:你能把你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朗讀。

  師:我來問問,是什么支撐著這位父親這苦苦挖掘?

  小結:而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感嘆,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滿臉灰塵……到處都是血跡。”(出示課文片斷)

  師:就是因為父親挖了這么久,現在已是“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樣的父親?你讀——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樣的父親?你讀——

  就讓我們記住這位歷盡艱辛,疲憊不堪,傷痕累累的父親的形象。男同學讀(課件出示第12段他挖了8小時……到處都是血跡。)

  同學們,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不顧危險,不畏艱辛,不知疲勞地挖掘呀?(父愛)

  多么偉大的父愛,多么驚人的力量!就讓父親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們的心里吧,(配樂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抽讀——齊讀)

  四、總結

  父母親的懷抱,永遠是我們最溫暖的家。我們活在父愛如山的背上,活在母愛如海的懷里,我們幸福的,下節課,再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這位深愛兒子的、了不起的父親,又有著一位怎樣了不起的兒子。

  五、布置作業

 。ㄒ唬┏瓕懕菊n生字。

  (二)摘抄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六、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親愛兒子

  挖不論…總…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4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么,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說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來表現父母之愛的,從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在讀中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2、 學生準備:認真預習課文,搜集有關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父愛的偉大,受到愛的教育。

  2、初步領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等描寫來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檢查預習

  1、播放視頻,感受地震。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了解學情。

  二、順學而導,感受父愛

  (一)請潛心讀書,勾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做批注。

 。ǘ⿲W生匯報學習收獲,教師相機點撥并指導朗讀。

  句段一: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學生談讀書體會。

  2、引導學生抓住“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在讀中體會父親感情的變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學生談閱讀體會。

  2、師根據學生的理解,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1) 抓住寫時間的詞,體會時間的漫長,感悟句子的表達效果,并指導朗讀。

 。2) 透過父親的外貌描寫,聯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長的挖掘過程中,父親所經歷的艱辛,體會父愛的偉大,并指導朗讀。

  (3) 聯系上下文,在讀中體會“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親帶來的精神力量。

 。ㄈ┬〗Y課文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父愛的寫作方法。

  三、讀寫遷移,感悟信賴

  (一)學生繼續匯報讀書收獲,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1、學生讀寫阿曼達的句段,并談體會。

  2、引導學生想象廢墟下的阿曼達和他的同學是怎樣度過這漫長的38小時,嘗試著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一寫。

  3、反饋交流。

  四、緊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幸福”的含義。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                                子                 

  總會在一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并聯系實際,深入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之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2、在讀中進一步領悟和學習文章的多種表達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

  一、聽寫導入,再現畫面

  二、深入情景,品讀感悟

  (一)勾畫出寫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變化的句子,談體會并指導朗讀。

  (二)“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在文章中反復出現有什么好處?

  (三)課文除了運用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文章的中心,還用了哪些寫法?

  三、角色寫話,升華情感

  父親經歷了38小時艱辛的挖掘,兒子和伙伴們經歷了38小時的漫長等待,父與子終于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面對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個得救孩子中的父親或母親,或是曾經勸說過這位父親的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你想對這對父子說些什么呢?請選擇一種角色寫一寫。

  四、拓展延伸,以文激情

 。ㄒ唬┙涣髯约菏占降挠嘘P父母之愛的文章。

  (二)談一談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愛。

  (三)總結抒情,引發深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內容簡析:《地震中的父與子》是語文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尋找自己的兒子,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日以繼夜的挖掘,最后與...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設計理念:通過分析課文內容和配樂朗讀課文,體會父愛如山,兒子對父親的信賴的思想感情.教學目標:1,自學生字,新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教學目的: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讀懂課文,使學生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難點: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用具:投影片、掛圖。教學時數:一課時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教學目標:1、自學本文中的生字、新詞。2、通過課文的描述,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3、理解信念和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在最艱難的時候,它能激勵人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爆炸、廢墟、破爛不堪等詞語意思。 2、能有感情在朗讀課文,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父親從兒子身上汲取的力量。...

  • 《地震中的父與子》習題(精選16篇)

    一、寫出近義詞 安頓 ( ) 絕望 ( ) 疾步 ( )二、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漆黑( ) 幸福( ) 疾( ) 消失( )肯定( ) 絕望( ) 冷( ) 清楚( )三、多音字組詞四、《地震中的父與子》講的故事確實非常感人,那么你覺得應該向...

  • 感悟父子真情,學會品析人物──《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雜談(精選14篇)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周坪小學劉玉梅】〖如何正確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進行親情熏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社會、學校、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視了對孩子的人格教育。...

  • 《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范文(精選14篇)

    一、 說教材:感悟用智慧與心靈寫就的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實錄(精選17篇)

    設計理念:《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時,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救出兒子和兒子同伴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

  • 18 地震中的父與子(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讀懂課文,使學生受到父子親情的感染,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教學重點、難點: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現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 《地震中的父與子》(通用16篇)

    石橋鋪小學 唐 英教學目標1.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父愛的偉大的。...

  • 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 《地震中的父與子》參賽設計(精選16篇)

    周明玉,女,1973年12月出生,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學教導主任,小學高級教師。先后榮獲全國課改實驗工作優秀教師,南昌市“三八”紅旗手等光榮稱號,獲全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大賽一等獎,江西省高年級閱讀教學大賽第一名。...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富民县| 合作市| 黄梅县| 六枝特区| 桐乡市| 中方县| 昭苏县| 建德市| 阿坝县| 洛浦县| 大同市| 德江县| 两当县| 崇礼县| 克拉玛依市| 云霄县| 深圳市| 三门峡市| 平武县| 吉隆县| 关岭| 宁夏| 台南市| 米易县| 遵义县| 夹江县| 昆明市| 新昌县| 海盐县| 弥渡县| 武隆县| 邓州市| 辽中县| 黄大仙区| 文昌市| 蒙城县| 宁波市| 宁南县| 安仁县|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