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比例的意義教案(通用7篇)
西師版比例的意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3、培養學生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斷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個變量之間的比例關系,發現思考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
教 法:
啟發引導法
學 法:
自主探究法
教 具:
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學(5分)
1、已知路程和時間,求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量,求單價
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求工作效率
4、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成正比例的量。
5、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自主學習(8分)
自學內容:書上45頁例1
自學時間:8分鐘
自學方法:讀書法、自學法
自學思考:
1、舉例說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備幾個條件?
2、正比例關系式是什么?
。1)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個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例如底面積一定,體積和高成正比例。
。2)構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量,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二是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三是比值(商)一定
。3)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怎樣用字母表示出來?
y/x=k(一定)
(4)不計算,根據圖像判斷,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體積是175立方米?225立方厘米的水有9厘米。
2、歸類提升
引導學生小結成正比例的量的意義和關系式。
三、合作交流(5分)
第46頁正比例圖像
1、正比例圖像是什么樣子的?
2、完成46頁做一做
3、各組的b1同學上臺講解
四、質疑探究(5分)
1、第49頁第1題
2、第49頁第2題
3、你還有什么問題?
五、小結檢測(8分)
1、什么是正比例關系?如何判斷是不是正比例關系?
2、檢測
1、49頁第3題。
六、堂清作業(9分)
練習九頁第4、5題。
板書設計:
成正比例的量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個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關系式:y/x=k(k一定)
西師版比例的意義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0頁的例3,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九的第3—7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難點:
在學生觀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教學準備:
兩張照片。
預習作業:
1、預習課本第40頁例3,
2、分別寫出每張照片長和寬的比,并比較這兩個比的關系,知道什么叫做比例。
3、在課本上完成第40頁練一練。
教學過程:
一、預習效果檢測
1、昨天學習了圖形的放大和縮?放大或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有什么關系?
2、關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等。)
還記得怎樣求比值嗎?希望這些知識能對你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有幫助。
3、什么叫做比例?
二、合作探究
1、認識比例
。1)呈現放大請后的兩張長方形照片及相關的數據。要求學生分別寫出每張照片長和寬的比。
(2)比較寫出的兩個比,說說這兩個比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發現的?(求比值,或把它們分別化成最簡比)
(3)是啊,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像這樣的比值相等的例子,這種現象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人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起來,寫成一種新的式子,如:6.4:4=9.6:6;6.4/4=9.6/6
數學中規定,像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書:比例)
(4)你能說說什么叫比例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比例的意義)
(5)學生讀一讀,明確: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
2、學以致用
(1)學習比例的意義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斷兩個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
(2)分別寫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長的比和寬的比,這兩個比也能組成比例嗎?
學生獨立完成,再說說是怎樣想的?由此可以使學生對比例意義的豐富感知。
。3)你能根據以上照片提供的數據,再寫出兩個比,并將它們組成比例嗎?
3、交流“練一練”的完成情況。
三、當堂達標檢測
1、做練習九第3題。
先寫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說清楚相應的兩個比是否能夠組成比例的理由。
2、做練習九第4題
獨立審題,說說解題步驟,在獨立完成。同時找兩個同學板演。
3、做練習九第7題
(1)弄懂什么是“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如240米是4分鐘走的路程,所以240米與4分鐘是相對應的兩個量。
。2)分組完成,同時四人板書,再講評。
完成后反饋、引導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及時修正自己的答案。
提出疑問,總結全課。
西師版比例的意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比例的意義。
技能目標:能正確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初步感知事物間是相互聯系、變化發展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難點: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比的知識,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
二、教學過程
1.比例的意義
(1)出示P40例1
操場上和教室里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有什么關系?
2.4∶1.6=3∶2
60∶40=3∶2
2.4∶1.6=60∶40
象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寫成:=
做一做
1、下面那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1)6∶10和9∶15 (2)20∶5和1∶4
(3) ∶和6∶4 (4)0.6∶0.2和∶
答:(1)6∶10=3∶5 9∶15=3∶5 (2)20∶5=4∶1 (3)6∶4=3∶2
(4)0.6∶0.2=3∶2 ∶ =3∶1
所以,只有第一組可以組成比例為6∶10=9∶15
2、用圖中4個數據可以組成多少比例?
答:2∶4=1.5∶3 4∶2=3∶1.5 3∶4=1.5∶2 4∶3=2∶1.5
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是比例?
拓展延伸
用8、12四個數分別作為比例的項,你能組成幾個比例?
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是比例?
課后習題
一、填空
1、( )叫做比例。
2、兩個比的( )相等,這兩個比就相等。
3、把6×8=24×2改寫成四個比例。
4、把7m=8n改寫成四個比例。
5、根據8×9=3×24,寫出比例( )
6、如果7a=6b,那么a:b=( ):( )。
7、如果9a=5b,那么b:a=( ):( )。
二、選擇
1、下面的比中能與3∶8組成比例的是( )。
A.3.5∶6 B.1.5∶4 C.6∶1.5
2、甲數除乙數的商是1.8,那么甲數與乙數的比是( )。
A.9:5 B.5:9 C.1:8
3、下面的數中,能與6、9、10組成比例的是( )。
A.7 B.5.4 C.1.5
板書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西師版比例的意義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2.能判斷一個給定的函數是否為反比例函數,并會用待定系數法求函數解析式
3.能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條件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體會函數的模型思想
二、重、難點
1.重點: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能根據已知條件寫出函數解析式
2.難點: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三、例題的意圖分析
教材第46頁的思考題是為引入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而設置的,目的是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探索其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通過觀察、討論、歸納,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體會函數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頁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數法求反比例函數解析式的題,此題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學生對反比例函數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數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函數所蘊含的變化與對應的思想,特別是函數與自變量之間的單值對應關系。
補充例1、例2都是常見的題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補充例3是一道綜合題,此題是用待定系數法確定由兩個函數組合而成的新的函數關系式,有一定難度,但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西師版比例的意義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初步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提高學生綜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運用變化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的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的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昨天老師買了一些蘋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師提問
1.你為什么馬上能想到還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教師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
。ㄈ┙處熣勗
在實際生活中兩種相關的量是很多的,例如總價和單價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總價和
數量也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二、新授教學
。ㄒ唬┏烧壤牧
例1.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
12345678……
1.寫出路程和時間的比并計算比值.
。1)
(2)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3) 這個比值表示什么意義?
。4) 360比5可以嗎?為什么?
……
2.思考
。1)180千米對應的時間是多少?4小時對應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這一組題中上邊的一列數表示什么?下邊一列數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師板書:時間、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樣得到的?
教師板書:
(4)路程比時間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當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這組題中誰與誰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如何相關聯的?舉例說明變化規律.
3.小結:有什么規律?
教師板書:商不變
。ǘ┏煞幢壤牧
1.華豐機械廠加工一批機器零件,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
2.教師提問
。1)計算工效和時間的乘積.
(2)這一組題中涉及了幾種量?誰與誰是相關聯的量?
(3)請你舉例說明誰與誰是相對應的兩個數?
(4)在這一組題中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如何變化的?(舉例說明)
3.小結:有什么規律?(板書:積不變)
。ㄈ┎怀杀壤牧
1.出示表格
2.教師提問
(1)總噸數是怎樣得到的?
。2)誰與誰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3)它們又是怎樣變化的?變化的規律是什么?
運走的噸數少,剩下的噸數多;運走的噸數多,剩下的噸數少;總和不變
(四)結合三組題觀察、討論、總結變化規律.
討論題:
1.這三組題每組題中誰與誰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2.在變化過程中,它們的異同點是什么?
共同點: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量也隨著變化
不同點:第一組商不變,第二組積不變,第三組和不變.
總結:
3.分別概括正、反比例的意義
4.強調第三組題中兩種相關聯的量叫做不成比例
5.教師提問
。1)兩種量成正比例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2)兩種量成反比例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ㄎ澹┳帜戈P系式
三、鞏固練習
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一種圓珠筆
(1)表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2)說出幾組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
。3)每組等式說明了什么?
(4)兩種相關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當速度一定,時間路程成什么比例?
當時間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當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成什么比例?
3.長方形的面一定,長和寬
4.修一條路,已修的米數和剩下的米數.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義,并能運用正反比例的意義判斷一些簡單的問題.通過正反比例意義的對比,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要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關系還是反比例的關系,要抓住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這是本質.
五、課后作業
(一)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1.蘋果的單價一定,購買蘋果的數量和總價.
2.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3.每小時織布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4.長方形的寬一定,它的面積和長.
(二)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2.種子的總量一定,每公頃的播種量和播種的公頃數.
3.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4.華容做12道數學題,做完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六、板書設計
西師版比例的意義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0頁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練習四的第1—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教學比例的意義
1.復習。
(1)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教師把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2)教師: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
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比,讓學生求出它們的比值。
12:16 :1 4·5:2.7 10:6
學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哪兩個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4.5:2.7=10:6)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2.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敝该麑W生讀題。
教師:這道題涉及到時間和路程兩個量的關系,我們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表格的第一欄表示時間,單位“時”,第二欄表示路程,單位“千米”。這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邊問邊填寫表格。)
“你能根據這個表,分別寫出第一、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板書: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200:5
然后讓學生算出這兩個比的比值。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0:2=40, 200:5=40。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比的比值。再提問:
“你們發現了什么?”(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
“所以這兩個比怎么樣?”(這兩個比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80:2=200:5或 = )像這樣(指著這個式子和復習題的式子4. 5:2.7=10:6)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著比例式80:2=200:5,提問:
“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引導學生觀察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然后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讓學生齊讀一遍。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 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限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例如判斷10;12和35:1: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 ,35:42= ,所以10:12=35:42:(以上舉例邊說邊板書。)
(2)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呢?
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最后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3)鞏固練習。
、儆檬謩菖袛嘞旅婵ㄆ系膬蓚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就用張開拇指和食指表 示;不能就用兩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 : :
學生判斷后,指名說出判斷的根據。
、谧龅10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書,不抄題,直接把能組成比例的兩個比寫在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
、劢o出2、3、4、6四個數,讓學生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舉全)。
④做練習四的第3題。
對于能組成比例的四個數,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題,給出的四個數都是分數,在寫比例式時,也要讓學生寫成分數形式。
二、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同學們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請同學們翻開教科書第10頁看第6行到9行?纯词裁唇斜壤捻、外項、內項。(學生看書時,教師板書:80:2=200:5)
指名讓學生指出板書出的比例的外項、內項。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接著板書如下:
80 :2=:200 :5
內項
外項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質呢?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在比例的意義后面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請同學們分別計算出這個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教師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80×5=400
兩個內項的積是2×200=400
“你發現了什么?”(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板書:80×5=2×2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式都是這樣的呢?”讓學生分組計算前面判斷過的比例式。
“通過計算,大家發現所有的比例式都有這個共同的規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規律說出來?”可多讓一些學生說,說得不完整也沒關系.讓后說的同學在先說的同學的基礎上說得更完整。
最后教師歸納并板書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并說明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的呢?”(指著80;2=200:5)教師邊問邊改寫成: =
“這個比例的外項是哪兩個數呢?內項呢?”
“因為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所以,當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等號兩 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怎么樣?”邊問邊畫出交叉線,如: =
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是等號兩端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板書: = 80×5=2×200
3.鞏固練習。
教師:前面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我們是通過計算它們的比值來判斷的。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后,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能不能成比例。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3:4和6:8能不能組成比例。
教師:我們可以這樣想:先假設3:4和6:8可以組成比例。再算出兩個外項的積(板書:兩個外項的積:3×8=:1)和兩個內項的積(板書:兩個內項的積:4×6=24)。因為3×8=4×6(板書出來).也就是說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所以
3:4和6:8可以組成比例。(邊說邊板書:3:4=6:8)
(2)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1題。
三、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么?
四、作業
練習四的第2題。
西師版比例的意義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第33-34頁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會組比例。
3、理解并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復習比的知識
教師出示課件,結合畫面引入。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們祖國各地的風景圖片,我們的祖國幅員非常遼闊,卻能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清晰可見各地位置;科學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細胞時,想清楚地看見細胞各部分,就要借助顯微鏡將細胞按比例放大。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
教師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師:說到比例,我們很容易想起前面學過(教師拖長聲音)
生:比(幾乎異口同聲地)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完成學案的“課前檢測”部分,復習一下比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借助現代電教媒體,用形象、直觀的圖片,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愛祖國、愛科學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學習比例的意義
1、探求共性,概括意義
師:剛才第三題10:6 與 4.5:2.7 的比值有何特點?
生1:我發現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 師:既然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請你想想用什么符號把這種關系表示出來!
生2:用等號。(師把左右兩個中間板書 = )
師:同學們現在用了等號表示出這樣一個式子,這是一個新的表達式,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生:比例(有幾個學生低聲說)
師:這幾位同學很聰明,數學上也起名為“比例”(師板書:比例)
師:你現在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嗎?
生:想(學生聲音響亮,愿望強烈)
師:那就請同學們自學課本32-33頁做一做之前的內容,并完成學案上自學引導部分的問題。(5分鐘后多數學生停了筆,教師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板書比例的概念,并引導學生把文字語言轉化成數學符號語言,得出比例的兩種表達式: a:b=c:d或 = (b、d不能為0)
2、根據意義,判斷比例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新的式子比例,要是讓你來判斷兩個比是不是能組成比例,你會怎么辦?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師出示課件: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1)6∶10 和 9∶15 (2)20∶5 和 1∶4
師:比一比 看誰說的又快又好!
生1:因為 6∶10 = 0.6
9∶15 = 0.6
所以 6∶10 = 9∶15
生2: 因為 20∶5 = 4
1∶4 = 0.25
所以 20∶5和1∶4不能組成比例. (學生邊說教師邊用課件展示解題過程,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規范解題格式。)
師:請同學們自己獨立完成學案上的課堂訓練
。ㄒ唬┑1題。(再次鞏固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并熟練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學,充分重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找準了新知識的生長點。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親自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合作探究,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
1、組織看書,認識名稱
師:a:b里比號前面的a叫——(生齊答:前項)比號后面的b叫——(生齊答:后項)。那么在比例里的各部分有哪些名稱呢?請同學自學課本,并匯報。然后完成學案上的課堂訓練
。ㄒ唬┑2題進行鞏固。
2、活動探究,總結性質
小組活動內容:
、儆^察比例的兩個內項與兩個外項,算一算,你發現了什么。
、谌绻驯壤龑懗煞謹敌问,是否也有上面發現的規律?
③是不是每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都具有這種規律,請你再找幾個比例進行驗證。
④通過以上研究,你發現了什么?(5分鐘后,學生基本停止了討論。)
師:請匯報你發現的規律。
生1: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生2:不對,老師,我有個反例:0:1=1:0 0×0=0,1×1=1,所以
還沒等生2說完,生3迫不及待:不對,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你這個不是比例。
生2:那我0:1=0:2 (很著急的改了)
生4:那0×2=0 ,1×0=0,還是兩個外項積等于兩個內項積。
師:同學們驗證得非常認真,現在我們可以一致公認——(生齊答:任何一個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師:和比的基本性質一樣,我們把這種性質叫做比例的——(生齊答: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基本性質)
3、應用性質,自主判斷
師:剛才我們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決了這兩個問題(課件展示剛才的問題: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1)6∶10和9∶15 (2)20∶5和1∶4)
師: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后,你有新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不一會,就有學生舉起了小手。
生1:第(1)題,只要算一下6×15=90,10×9=90,乘積相等,所以能組成比例.
生2:第(2)題,20×4=80,5×1=5,乘積不相等,所以不能組成比例.
師:很好!同學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現在請大家用你發現的方法完成學案課堂訓練
(二)。
4、總結方法,辨析概念
師:我們學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后,你有幾種方法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生:兩種,一種是利用比例的意義,通過計算兩個比的比值來判斷;另一種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通過計算能夠構成內項與外項的兩個數的積是否相等來判斷。
師:(驚喜。┻@節課我們一直類比著比學習比例,比與比例僅一字只差,它們會有什么區別呢?
生1:比是兩個數相除,是一個算式;比例是兩個比相等,是一個等式
生2:比有兩項,比例有四項。
生3:比與比例各部分的名稱不同,比的項分別叫做前項和后項;比例的四項,有兩個叫做外項,有兩個叫做內項。
師:同學們的概括能力很強,你們真的很棒!
師:把你們回答的內容總結一下,邊說邊展示課件: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設計意圖:以上比例基本性質的教學,把知識的探究過程留給了學生。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共性讓學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將學習內容“大板塊”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同時小組共同探討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靈活運用,大顯身手
師:以上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掌握的情況,請認真完成學案靈活運用與拓展天地的部分。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設計了活用知識點與拓展天地兩個部分,其中活用知識點側重于考察基礎知識、而拓展天地則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拓展天地的這個問題要想寫出全部的八個比例式,需要綜合運用比例的意義與基本性質,難度比較大,而教師的教學設計就是要善于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向縱深,并以此為載體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五、歸納小結,交流收獲
師:同學們,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反思自己學習過程的意識,有利于學生掌握、鞏固新知,并促使學生能深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