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找朋友教案(通用3篇)
中班數學找朋友教案 篇1
一、說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嘗試打破傳統集體教學的模式,把幼兒數學活動與游戲活動進行了整合。根據《綱要》中“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對數學活動的要求,我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成有趣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主動的去探索學習。
針對本班幼兒對數量認識水平,特確定以下活動目標:復習1—10數字的認識,知道數字能表示相應物體的'數量,培養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能愉快地參加游戲活動的習慣。此次活動也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幼兒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不知不覺中主動的學習,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二 、說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友愛、互助的快樂,在一個有和諧的環境中,使幼兒能夠主動學習,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認識數字1—10,知道數字能表示相應物體的數量。
三、 說活動分析:
重點:知道數字能表示相應的物體的數量。
難點: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清楚數與物體之間的關系。
四 、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游戲法、操作法等
教學方法,特別是游戲法,是孩子最喜愛的,游戲能增強幼兒的參與興趣。
五 、說學法:
整個過程,我遵循由淺到深的教學原則,層層遞進,,幼兒將運用操作法、游戲法等學習方法。
六、 說設計思路:
在本次活動中,我依據本班幼兒的特點,設計了幾個環節:
①.導入活動。
②.基本活動。
③.結束活動。
在第一個環節,導入活動中,教師出示數字卡片,讓幼兒認識數字,本環節中,主要是回憶起數字。
在第二個環節,基本活動,在認識了數字的基礎上,根據實物匹配相應的數字,感知數字能表示相應的實物,通過提問法,啟發幼兒在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可以也用數字來表示呢。然后根據數字拍手游戲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數,然后通過找朋友的游戲讓幼兒感知數物相對應的關系,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最后通過幼兒動手操作給實物找朋友,小圓點找朋友的連線活動得以鞏固。
中班數學找朋友教案 篇2
一、活動背景
本次活動介于幼兒對二次分類還沒有接觸過,因此以幼兒最熟悉的圖形寶寶為內容開展了這次活動,來讓幼兒嘗試進行二次分類。此次活動也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幼兒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不知不覺中主動的學習,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1、學習兩種看(如顏色、形狀)標記把圖形進行二次分類。
2、會自己收拾整理數學操作材料。
三、活動準備
大的二次分類底板一張,三種形狀的大圖形卡片各四張(每種形狀的卡片分紅、藍兩種顏色)
幼兒二次分類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場地布置二次分類板
活動重點
學習兩種看(如顏色、形狀)標記把圖形進行二次分類 活動難點 能自主地進行數學操作并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四、活動過程
(一)復習認識三種圖形。
( 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圖片,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
1.師:今天有許多圖形寶寶要來我們班上做客,瞧!來了哪些圖形寶寶?它們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來做客?
2.小結:今天來我們班做客的圖形寶寶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它們穿著紅色和藍色的衣服來我們班做客。
評析:導入部分我是直接出示直觀的三種圖形卡片,來讓幼兒辨認,介于幼兒對這幾種常見的圖形記憶深刻,所以幼兒都是脫口而出,其次我引導幼兒說完整的短句,如紅色的圓形,藍色的長方形等等,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幼兒更加牢記。為以下活動做鋪墊。
(二)認識二次分類板和學習圖形的二次分類。
(第一次分類)
1.師:剛才老師接到了圖形寶寶的媽媽打來的電話,要她的圖形寶寶回家,可是圖形寶寶不認識自己的家了,讓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好嗎?
2.師:你們看,圖形寶寶的家有幾個房間呀?哪兩個呢?紅色圖形寶寶住在哪個房間?藍色圖形寶寶住在哪個房間?
3.小結:小朋友們說得不錯,原來這些圖形寶寶有兩個家,一個是紅色標記,
另一個是藍色標記,這是他們兩個家。我請小朋友分別幫這些圖形寶寶找到家。
(請個別幼兒操作) (第二次分類)
4.師:這么多的.圖形寶寶住在一起太吵了,圖形寶寶的媽媽決定把大房間分成了幾間小房間,你們看看有哪些房間?
5.提問:每一個房間里該住什么樣的圖形寶寶呢?現在每個房間里住著幾個什么樣的圖形寶寶呀?
5.小結:圖形寶寶的媽媽幫他們又分了房間,是根據它們的圖形來分的,紅色標記里分別住著紅色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藍色標記里又分別住著藍色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請你觀察一下,馬上來給它們找到自己的小房間。好嗎?
(請個別幼兒上黑板操作)
6.小結:小朋友都找對了,圖形寶寶們都開心極了,因為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家。老師黑板上的這張圖就是二次分類板。
【評析:通過兩次分類,一次是按顏色,一次是按形狀,讓幼兒很快就了解了二次分類的意義。在這個環節中,幼兒的專注度很高,個個都很認真,認真操作。其次在操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說一說,什么圖形在什么家,讓幼兒更加能夠對二次分類了解更滲透。】
(三)幼兒用操作卡片自己練習二次分類。
1.師:桌子上還有許多圖形寶寶沒有找到自己的家,它們呀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你們愿意嗎?送它們回家時你們先要看清楚圖形的的家在哪里,然后再把它們送回家,別送錯嘍!否則圖形寶寶會哭的哦!
(四)游戲“圖形找家”。
1.師:我們把圖形寶寶都送回家了,圖形寶寶的媽媽說:“我非常感謝我們小朋友,所以想請你們到我寶寶的家里來玩。”你們愿意嗎?你們先去找一個圖形寶寶貼在身上,然后根據自己的圖形寶寶找到自己的家,記住男小朋友住大房間,女小朋友住小房間。
(五)結束活動。
1.師:天已經很晚了,我們也該回家了,我們與圖形寶寶和媽媽說再見吧!
五、活動反思
中班數學找朋友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教材分析:本節課選自我園課題研究《智育愛》中的《分類游戲》這節課,根據幼兒的現有水平制定出符合幼兒發展的目標;運用電子白板多媒體技術,和ipad的游戲功能,通過多次情景化的活動引導幼兒從簡單到復雜的分類。從而培養幼兒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將數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對幼兒今后的生活與學習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情分析:我班幼兒處于中班階段,部分幼兒有簡單的分類經驗,但是對雙維度的分類接觸的很少。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經驗設計了這次活動。通過層層遞進的分類游戲提升幼兒的分類經驗,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發現事物的的差異。
2、鼓勵幼兒嘗試學習按一至兩個維度進行分類。
3、體驗分類游戲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發現事物的的差異。
難點:鼓勵幼兒嘗試學習按一至兩個維度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過簡單分類的經驗
物質準備:課件,操作單,不同顏色的衣服和頭飾。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激發興趣
教師帶領幼兒玩電子互動地面游戲《打地鼠》,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觀察圖片,簡單分類
1、師:小老鼠家有很多的孩子,它邀請中一班的小朋友和他們一起玩,看一看,它們帶我們來到了哪里?
2、教師播放白板課件,利用聚光燈的功能引發幼兒猜想。
3、幼兒猜想后教師退出聚光燈。
4、師:啊,真是小老鼠的家,在它家里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大膽發言。
5、小老鼠家里很亂,鞋子滿地都是。于是,媽媽買來了一個鞋柜,讓它們把鞋子進行分類擺放,這下可難住了小老鼠們了,我們小朋友們來幫幫它們吧,看一看應該怎樣
擺放?
6、幼兒觀察討論后一名幼兒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兒利用ipad幫助小老鼠擺鞋子。
7、教師根據幼兒情況觀察指導。
(三)觀察圖片,復雜分類
1、師:鼠媽媽要帶小老鼠去游玩,因為孩子很多,所以要分坐幾輛車,小朋友們觀察一下都有什么顏色的汽車和哪些司機。
2、幼兒觀察大膽表述。
3、教師講解坐車的規則:小老鼠穿顏色的衣服,身上有yy小司機的標志,就坐yy小司機開的'顏色的汽車。教師結合白板課件反復講解游戲規則。
4、一名幼兒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兒利用ipad進行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5、教師利用白板小結活動結果,對了播放鼓掌聲,錯了播放哭聲。
(四)操作活動,鞏固分類
1、師:嘟嘟嘟,小老鼠們坐著車來到了科技管的兒童樂園,工作人員提出了一項任務“搭建城堡”。
2、小朋友們觀察城堡房頂和房間的顏色,尋找房間顏色和房頂顏色的分類組合來搭建城堡。
3、教師講解搭建規則后幼兒操作。
4、一名幼兒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兒利用操作單進行活動。
(五)游戲活動:小老鼠找朋友
1、幼兒頭戴不同顏色的老鼠頭飾,身穿不同顏色服裝。教師利用白板播放音樂,音樂一停,出現一個小人,幼兒穿的衣服和戴的頭飾和白板上的小人相同的抱在一起。反復聽音樂游戲。
(六)活動延伸:將本節課的內容發布到安康家園網或新浪博客,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聯系實際幫助幼兒練習分類。
活動總結
在這次數學活動中,教師充分運用了白板的拖拽、聲音動畫鏈接、聚光燈、畫筆等功能貫穿于整個活動過程之中,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活動中通過多個游戲活動引導幼兒觀察——思考——交流——感知——操作,了解、感知從簡單分類到復雜分分類的過程,分享彼此的經驗與成果,整個活動充滿了自然、和諧、創造、快樂。幼兒在積極有效地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發揮,幼兒變被動學為自主學,變接受性學為發現學,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很好地達成了目標。
不足之處:在活動之后我們發現了不足,教師在給予幼兒玩小老鼠找朋友游戲時,時間不充足,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會更加周全細致地考慮,繼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