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天為主題的教案(精選4篇)
以春天為主題的教案 篇1
活動設計思路:
春天悄悄得走進了我們的校園。雖說春天的腳步靜悄悄,可是也躲不過孩子們敏銳的眼睛。當越來越多的孩子來告訴我他們的發現時,我們開始了春天的主題。中班時我們也開展過春天的主題,在中班的基礎上,我們將重點放在幫助幼兒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大膽嘗試運用多種方式表現春天的美上。
于是,我們設計并開展了:
春天的秘密啟發幼兒發現春天里的變化。
我眼中的春天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即興創編成散文。
春雨的色彩嘗試用接色的方法表現春天的美。
春天進行曲嘗試用小樂器設計演奏春天進行曲。
在以上活動的基礎上,孩子們生成了《我眼中的綠地》、《春天里的為什么》、《綠色和黑色》(創編小青蛙和小蝌蚪的故事)等活動。
我們還嘗試從多方位、多緯度給孩子美的感受,如:
視覺環境創設注重色彩對孩子視覺的沖擊。如綠地的翠綠、蔬菜鏡框中深深淺淺的綠、草莓園的紅等。
聽覺環境創設用班德瑞的《春》作為我班近期活動的背景音樂。
活動名稱:
春天的色彩
活動目標:
1、通過聽聽、畫畫、編編、講講,感受春天的美麗。
2、大膽表現自己對春天的感受,體驗合作創編散文詩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不同色系的油畫棒、卡紙、PPT。
活動指導:
一、創設情景,引出主題。
請幼兒看屏幕。(PPT1)
提問:你們看見什么?這里漆黑一片,猜猜看這是在哪里?聽了散文詩,你們就知道了。
二、感受理解散文詩。
1、完整欣賞散文。(一邊演示PPT一邊朗誦)
提問:散文好聽嗎?還想聽嗎?這次請你聽清楚誰告訴小熊春天是什么顏色的?
2、再次完整欣賞散文。
重點提問:誰告訴了小熊春天的顏色?它們是怎么說的?
為什么小草說春天是嫩嫩的綠色呢?
紅色是甜甜的嗎?說說理由。
顏色會跳嗎?那小兔怎么說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
3、討論:小熊知道了,原來春天是嫩嫩的綠色、甜甜的紅色、清香的白色。小朋友你們覺得小熊說得對嗎?為什么?
過渡語:原來,春天還有許許多多的色彩。
三、春天的畫筆幼兒繪畫。
1、教師提示:在后面的桌子上放了許多不同色系的油畫棒,有紅色系、黃色系、藍色系、綠色系。你想告訴小熊春天是什么顏色,你就去找這種顏色做朋友。請你用接色的辦法,把春天的色彩畫下來。
2、幼兒操作。
提示語:請你一邊畫一邊想:你請誰來告訴小熊春天的顏色呢?
四、討論創編。
1、請幼兒找同一色系的小朋友一起討論商量,準備怎樣告訴小熊春天的色彩呢?
2、鼓勵幼兒討論、商量、合作、大膽表達表現。
五、分享交流:
請幼兒一組一組的表演。
以春天為主題的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春天來了,孩子們去踏青后,回到幼兒園一直議論不休。有的說看見了綠油油的小麥,有的說看見了粉紅的桃花,有的說看見了雪白的梨花等等。于是我決定給孩子們上一堂具的春天氣息的美術課。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麗,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通過美術活動讓幼兒發現美,并大膽地表現美、創造美,積極主動地參加到活動中去。
3、通過美術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各種花的顏色和畫法。
活動準備
1、有關春天的幻燈片。
2、教師示范畫。
3、幼兒用繪畫材料。
4、錄音機,磁帶《春天在哪里》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看幻燈片,分五組播放,每放完一組請幼兒說說他們都看見了什么。
2、請幼兒觀看教師示范畫,激發幼兒作畫的欲望。播放音樂磁帶《春天在哪里》。
3、老師提出要求,讓幼兒畫出自己看見的春天的顏色。
4、幼兒作畫,老師巡回輔導,幼兒邊畫邊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的伴奏磁帶,讓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下畫畫。
5、請幼兒將完成的作品拿起來讓大家欣賞,老師給予鼓勵表揚。
6、老師給幼兒發獎品,鼓勵小朋友把最美的春天畫出來了。
帶著激動而緊張的心情上完了這節準備已久的教研課,其中有很多優點比如:材料準備充分,與課堂內容完全相符,課堂程序環環相扣。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濃。用兒歌的形式突破重難點。尤其是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和繪畫功底得到了老師們的一直好評。但其中也有許多不足。比如:
一、教師范畫新穎但不夠美觀。
這次教學活動對于農村幼兒園是一次新的突破。我打破原來一直在黑板上作畫的慣例,首次采用在繪畫紙上示范畫畫。由于我是首次嘗試,導致作畫時比例不夠恰當,范畫不是很美觀。本來是很美的藝術活動卻不美了。但在紙上作畫確實更美觀,色彩更鮮艷,也算是成功失敗各一半。
二、展示作品環節把握不當。
我一直很重視這一個環節,我認為這一環節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最好時刻。所以不管每一個孩子的作品是否真的畫得很棒,只要他能踴躍地上臺來展示他的作品,我都會給他鼓勵!在作品展示過程中我也覺得課堂時間拉得太長,但不相打擊幼兒的積極性只好展示到底。其實只用展示幾幅典型的作品就可以了。
三、嚴重超過了課堂時間。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就擔心會拖堂,果然本來三十分鐘課堂時間,用了四十分鐘?偨Y一下一共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教師范畫準備不夠充分。二是作品展示時過于全面。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不是偶然是必然。因為自己課堂應變能力太差,不會處理突發事件。也不會根據實際情況對課堂內容進行外理和加工,也充分體現出自身的素質的待于進一步提高。
通過這一次教學活動,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應該更加努力,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以春天為主題的教案 篇3
年級:初一年級下學期
教學內容:《渴望春天》
教材分析:
《渴望春天》是一首抒情的少年兒童歌曲。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在1791年用詩人奧弗貝克的一首短詩寫成。同年,作曲家就逝世了。當時他貧病交加、心力瘁盡,處于他短促人生的嚴冬殘年。然而,這首歌卻以孩子純真稚氣的甜美口吻,生動、明朗的音樂語言,表現出少年兒童渴望春天到來、鮮花開放、小鳥歌唱的心情,絲毫沒有晦暗的陰影,充滿了對幸福和光明未來的向往,也反映了莫扎特的本質思想和世界觀。
歌曲為D大調,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
《春潮》是俄羅斯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最明朗、最樂觀的歌,詠唱了春潮不可遏止的活力。它不是一首通常的抒情寫景之作,而是1905年資產階級革命到來前,俄羅斯激蕩、高漲的社會情緒的生動反映。
《北國之春》(日)井出博作詞,遠藤實作曲,是一首演歌調風格的歌謠曲。作于1977年并在一年后流行日本全國。這是一首思念家鄉的歌曲,唱歌人是為了求學或謀生而離開北方農村的年輕人,他在南方城市思念家鄉的春天,歸心如箭。歌曲的民族色彩濃烈,每段歌詞都相同的最后一句旋律扣人心弦
《春之歌》是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無言歌中最為著名的一首。它描寫大地回春,萬物蘇醒,到處生機勃勃的景象。
教學目標:
以“春”為主題,使學生通過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賞春天的樂曲,來尋找春天,發現春天,感悟春天。
能夠用甜美、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欣賞《春潮》、《北國之春》、《春之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及音樂風格。
教學重點:感受和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及風格。
教學難點:歌曲情感的表現。
教具:鋼琴、多媒體等。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聽賞歌曲《渴望春天》
提問:
這首歌曲表達的內容是什么?
這首歌曲的拍子是什么?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你都知道哪些詠唱春天的歌曲和樂曲?
學生聽賞后回答:
唱歌教學
學唱歌曲
學唱一聲部歌譜。
按節奏朗讀歌譜。
學唱歌譜。
出現的問題用對比的方式讓學生分辨:
。ㄗ⒁狻笆恰、“羅”的音準。)
曲式分析及歌曲處理
1、提問:
(1)這首歌曲的曲式結構什么?(A+B兩段體。)
(2)A、B段的旋律、節奏特點是什么?應用什么樣的聲音和情緒來演唱?
2、學生討論后回答:
學生設計演唱方案并演唱。
學生自我評價
欣賞歌吟春天的歌曲和樂曲
。ㄒ唬洞撼薄罚ǘ恚
1、提問:
這首歌曲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它是一首通常的抒情寫景之作嗎?
2、學生討論后回答:
3、教師小結:
歌曲《春潮》是俄羅斯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最明朗、最樂觀的歌,奔放有力的`歌聲,詠唱了春潮不可遏止的活力――不等斑斑殘雪從田間最后消失,便向沉睡的岸邊嘩嘩奔去。
它不是一首通常的抒情寫景之作,而是1905年資產階級革命到來前,俄羅斯激蕩、高漲的社會情緒的生動反映。
。ǘ侗眹骸罚ㄈ眨
提問:
。1)這首歌曲反映的內容是什么?
。2)這首歌曲的體裁是什么?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后回答:
教師小結:
。1)這是一首思念家鄉的歌曲,唱歌人是為了求學或謀生而離開北方農村的年輕人,他在南方收到媽媽寄來的包裹和捎來的話語后,情不自禁地想念年老的父母,思念未能吐露真情的心中人,思念家鄉的春天,歸心如箭。歌曲的民族色彩濃烈,每段歌詞都相同的最后一句旋律扣人心弦。這首歌曲寫于1977年并在一年后流行日本全國。
。2)這是一首演歌調風格的歌謠曲,演歌調是日本大眾歌曲中的一種。歌曲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用與日本民間唱法有聯系的粗壯的發聲法演唱;二是歌曲旋律中具有日本民族民間歌曲獨特的拖腔。
。ㄈ洞褐琛罚ǖ拢
1、提問:
(1)這首樂曲的曲式結構是什么?
。2)這首樂曲的體裁是什么?有什么特點?
2、學生討論后回答:
3、教師小結:
這首樂曲的曲式結構是三部曲式。
這首樂曲的體裁是“無言歌”!盁o言歌”也稱“無詞歌”,是小型器樂曲的一種獨特體裁。它追求器樂聲樂化。歌唱性的、浪漫歌曲式的曲調,是這種作品的中心。美國舞蹈家鄧肯經常用此曲即興表演舞蹈。
創作活動:
學生分組:
運用《春之歌》或《渴望春天》即興創作表演舞蹈。
用詩歌或繪畫等形式表達對春天的感悟。
小結、下課
以春天為主題的教案 篇4
大班音樂:歌唱春天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2、在老師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圖示理解,記憶歌詞。
3、體驗通過自己探索,學會唱歌的快樂。
活動重點:
探索使用圖譜,初步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
嘗試將有關圖片配到相應的樂譜空格中。
活動準備:
圖譜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感受歌曲旋律。
1、幼兒聽樂曲。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春天的歌曲,請小朋友們先聽一聽曲子。”(幼兒聽曲子一遍)
“聽完這首曲子,你好象看到春天的什么景色?”(幼兒回答)
2、教師隨音樂做動作,幼兒觀看。
“老師為這首曲子編了幾個動作,你們看看是表示什么意思?”(幼兒聽音樂觀看一遍)
“你看懂了老師的動作是什么意思嗎?”(幼兒回答)
二、學唱新歌。
1、老師范唱,幼兒傾聽。
“剛才小朋友聽了曲子,看了動作,下面聽老師來唱歌,看看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師清唱一遍,幼兒傾聽)
2、引導幼兒回憶曾經使用過的記憶策略。
“歌里唱了什么?聽到什么說什么!保ㄓ變夯卮穑
“你有什么好辦法來學唱這首歌嗎?”(幼兒回答)
3、出示圖譜,引導幼兒發現圖譜和歌詞內容的關系。
“今天我們要用一種沒有用過的方法來唱這首歌,要靠小朋友自己去學,而不是老師教你們,你們有信心嗎?好,從你們的座位下拿出這張圖,請小朋友們用手指著圖聽我再唱一次!
4、教師幫助幼兒理解圖譜的意思,引導幼兒發現下面的小圖貼在大圖上就是完整的一幅圖。
“你看懂了圖譜上有什么?(幼兒回答)原來老師把剛才唱的歌變成了這張圖譜,那你有沒有發現這張圖譜有什么問題呢?(有些地方空著)空的地方我唱了沒有?”
“那么空的地方的小圖片在哪兒呢?對了,在大圖的下面。空著的地方是用來貼下面的小圖片的。”
“你們看一看,小圖中有哪些你認識的字?(春天)”
5、在教師幫助下,幼兒嘗試將有關圖片配到相應的空格中,邊唱邊討論相應的擺放位子。
“有沒有好辦法看看小圖片應該貼在哪個格子里?這樣吧,我們大家一邊唱一邊試著把小圖都填到大圖空白的地方,好嗎?”
唱1-6句討論第6句,
唱1-7句討論第7句,
唱1-8句討論第8句,
唱1-13句討論第11、12句。
6、看圖譜完整演唱。
“有什么辦法可以檢查自己貼得對不對呢?”(再看圖完整地唱一遍)
“這次我們站起來,把圖譜舉得高高的,像電視里的歌唱演員一樣,自己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引導幼兒反思:今天我們學會了一種什么新的記憶方法。
“今天我們用什么方法來學習唱歌的?(利用圖譜來記歌詞)它給了我們什么幫助?(記不清歌詞時,可以看圖譜提示)看圖譜學唱歌,這個辦法真不錯,以后我們學唱歌時都可以用它。”“最后,我們邀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邊看圖譜邊演唱歌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