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條形統計圖教案(精選14篇)

條形統計圖教案

發布時間:2023-09-11

條形統計圖教案(精選14篇)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和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初步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

  難點:能用條形圖表示數,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例1主題圖。

  這是北京市8月的天氣情況,從圖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同學們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這些天氣情況進行歸類,把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來呢?小組內互相議一議,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組代表匯報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師將兩種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問:同學們有的用統計表表示,有的畫○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這兩種方法把數據都表示清楚了嗎?(統計表把數據都表示清楚了;畫○的有的要數數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種天數多,哪種天數少)

  教師:還有一種方法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同學們想知道嗎?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條形統計圖。

  (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新課

  課件出示例1的條形統計圖。

  1、向學生說明這就是條形統計圖,用涂了顏色的豎條來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

  2、提問:仔細觀察這個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組內討論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師將學生所知道的信息進行整理歸納。

  4、比較。

  (1)剛才畫○的方法和條形統計圖相比,哪種表示得更清楚?

  (2)條形圖和統計表各有什么特點?

  5、歸納小結。

  條形統計圖左邊豎線上標出的數據表示的是天數(1格表示1天),下邊橫線上標出的是幾種天氣。每種天氣所對的涂色的豎條占了幾格就表示幾天,也可以看相對的涂色豎條最上面對著左邊的數字幾就是幾天,從條形統計圖上不但能看出具體的數據,還能看出誰多誰少。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95頁“做一做”。

  教師出示本班學生出生月份的記錄表,先統計各月份出生的人數,然后完成條形統計圖,小組交流,合作完成,再獨立填寫在教材上。

  2、教材“練習十九”第1、2題。

  教師先引導學生調查,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完成統計圖,小組匯報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新的收獲嗎?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2

  一、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師:統計表的相關知識你了解多少?

  預設

  生1:把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后制成表格,用來分析情況、反映問題,這種表格叫作統計表。

  生2:統計表一般包括名稱、項目、數量、單位等基本信息。

  生3:統計表也分為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

  生4:制作步驟:一是收集整理數據;二是設計表格;三是填寫數據。

  師: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都接觸過哪些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這些統計圖的特點同學們還記得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復習一下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和平均數)

  二、回顧與整理

  1、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哪些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后進行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小結并板書

  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夠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

  2、條形統計圖的分類。

  提問:條形統計圖可以分為幾類?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指名回答。

  預設

  生1:條形統計圖按照形式來分,可以分為橫向條形統計圖和縱向條形統計圖。

  生2:條形統計圖按照實際需要可以繪制成單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條形統計圖,前者只表示1個項目的數據,后者可以同時表示多個項目的數據。

  3、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1)提問:同學們在制作條形統計圖時應注意些什么?

  (2)學生充分討論后指名回答。

  預設

  生1:注意直條的寬窄應一致。

  生2:要注意單位長度。

  生3:還要注意美觀。

  生4:應先在格子圖上畫出縱軸和橫軸,并分別標上名稱。

  生5:還應在橫軸上確定直條的間隔,在縱軸上確定每格代表的數量。

  生6:如果是復式條形統計圖,不同類別要用不同的顏色或形式的直條加以區分,便于比較。

  生7:還要寫統計圖的名稱、日期、單位等。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根據繪制條形統計圖的注意事項,結合下面提供的數據信息繪制一幅條形統計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方格紙上嘗試完成條形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

  (3)課件出示數據信息:希望小學和光明小學六年級各班人數統計表。

  (4)學生繪制出條形統計圖后在全班展示,并說出自己的繪制方法。

  (5)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總結繪制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①根據紙張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作為縱軸和橫軸。

  ②在橫軸上適當分配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③在縱軸上確定單位長度,并標出數量和計量單位。

  ④用不同的圖例區分兩組數據。

  ⑤根據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并標上統計圖的名稱、制圖日期和圖例。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讓學生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學具卡、繪圖工具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小朋友,你們喜歡魔術表演嗎?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表演一個。(老師表演的.魔術可以滲透本課教學二圖合一的教學內容。)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習過統計的內容?這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有關統計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1、觀察統計表,獲取信息。

  課件出示統計表:

  師:這是某地區城鄉人口統計表,從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指名回答)

  師:在這個統計表中,不僅能看到城鎮的人口數量,還有鄉村的人口數量。我們除了用統計表記錄這些數據,還可以用什么來表示呢?(生答:統計圖)

  師:我們以前學過什么統計圖?(生答:條形統計圖)

  2、根據信息,繪制單式條形統計圖。

  實物出示學具卡一:

  師:仔細看,這張統計圖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生答:沒有方格。)

  該怎樣來畫呢?誰想來試一試?(一生前臺試畫)

  師說明:先對準豎軸上的數,再看清年份。

  師:條形畫好后,可以怎樣涂呢?(畫斜線或涂滿)請同學們對照統計表,完成學具卡一。(座位右邊的同學畫“鄉村人口統計圖”,左邊的同學畫“城鎮人口統計圖”,比一比,誰完成的又快又好!注意繪圖時要用繪圖工具。(師巡視)

  師:誰來展示你的統計圖。(評其好差)

  師:看著自己的統計圖,回答老師的提問:1985年,城鎮和鄉村的人口數量,誰的多些?(城鎮)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看統計圖)你覺得這樣觀察起來方便嗎?(不方便)

  師:動動腦筋,能不能創造出一種讓人觀察比較起來方便的統計圖?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3、繪制復式統計圖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方法?

  (生答:可以把兩個統計圖合成一個統計圖)

  師:你的辦法真不錯!我們該如何把它們合并成一個統計圖呢?同桌小組商量一下,你打算怎樣做?(師小組指導)

  師:哪小組來說一說你們的想法?(各小組學生匯報)

  課件出示學具卡二:

  師 :這有一張統計圖,誰來試一試?(一生演示畫法)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并提出你的修改意見。

  師:兩個條形畫完就可以了嗎?(涂兩種顏色)

  為什么要用兩種顏色?(能區分開)

  4、引出圖例

  師:為了讓看圖的人比較容易辨認、區分,繪圖時要有圖例(課件出示學具卡二上的圖例)

  師:請你拿出學具卡二,先標上圖例,再完成這張統計圖吧!(學生繪圖,師巡視。)

  師:誰來展示你的統計圖?(其余生進行評價)

  5、比較單、復式條形統計圖

  課件出示:單、復式兩種條形統計圖 師:對照學具卡一中統計圖,說一說今天認識的統計圖和它有什么不同?(生說)

  師 補充說明:學具卡一中統計了一方面的內容,稱為“單式條形統計圖”,而學具卡二中統計了兩個方面的內容,像這樣的統計圖,稱為“復式條形統計圖”。

  (揭示課題:復式條形統計圖)

  師:比較一下,還有別的不同之處嗎?(生答)

  6、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師:像這樣的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好處?

  (從一個圖中同時看到了城鎮和鄉村人口數量的變化情況,便于觀察、比較,讓人一目了然。)

  7、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分析信息。

  課件出示:復式條形統計圖及相關問題。

  師:看著這個統計圖,你會解決下面這幾個問題嗎?

  ⑴ 哪年城鎮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

  ⑵ 哪年鄉村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

  ⑶ 哪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哪年最少?

  ⑷ 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師質疑:為什么城鎮人口逐年增加,而鄉村人口在逐年下降?(學生思考并回答)

  三、鞏固訓練 師:下面就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吧!(課件出示:四年級課外小組人數統計表)

  師:請你拿出學具卡三,完成統計圖,回答下面相應的問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38頁例1,練習十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學會看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2.初步學會制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3.能正確地分析條形統計圖,培養學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制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銷售四種礦泉水的統計表:

  教師:我們怎樣表示才能使四種礦泉水的銷售情況一目了然?(畫條形統計圖)

  生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分析:從統計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利用復習題)教師:條形統計還可以用這樣畫。

  比較:這兩張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上一張數據標在縱軸上,礦泉水的品牌在橫軸上,而下一張數據標在橫軸上,礦泉水品牌標在縱軸上,我們把這樣的統計圖稱為橫向統計圖,現在請同學們把橫向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教師:我們在畫縱軸和橫軸時,都畫上了一個箭號,表示縱軸和橫軸都可向上和向右無限延長。

  根據這張條形統計圖,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內容在四人小組里交流。

  2、小結:大家在畫條形統計圖時,想采用縱向條形統計圖還是橫向條形統計圖,可根據大家的需要自由選擇。

  三、鞏固運用

  教科書第40頁練習十的第1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前兩個小題,然后教師講評。

  (2)你還能提出那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制作統計圖要注意什么?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征。

  2、學習通過統計圖感知數量的多少。

  3、喜歡合作,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記錄紙、記號筆若干4盒蠟筆水果圖片若干小熊仔一對。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喜歡吃水果嗎?喜歡什么水果?

  (出示小熊,與幼兒問答互動環節)

  你們喜歡的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近開了一家水果店,每次進貨的水果都特別新鮮,美味,小動物們可喜歡了。今天勤勞的小熊爸爸又去進貨了,好累好辛苦,你們愿意當小小記錄員,幫小熊記錄一下每種水果的數量嗎?

  二、幼兒操作。

  1、交代任務,幼兒分組統計水果并記錄,教師指導。

  師:我們可以怎樣統計水果的數量呢?

  2、教師講解合作統計要求

  老師兒有幾張記錄表,要小朋友們合作記錄。4個小朋友一組,每組1位組長。

  (幼兒按照學號順序分組1—4。5—8 9—12 13—16)

  我們4個人做一個記錄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統計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誰來記、誰來數、誰最后來檢查核對(2人核對)。

  3、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師:小朋友們統計好了嗎?每組請一位小朋友來介紹,果籃里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

  小結:你們用了數字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果籃里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請你們再看看哪種水果多?哪種水果少?原來我們不能很快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三、教師出示條形統計圖。

  師:怎樣讓別人不用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兩天余老師也幫小熊家做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統計圖形式:水果標識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種水果有幾個就涂幾個格子,按從下往上的順序排。

  教師提問:

  1、這張圖上記錄了哪些水果?怎么看出來的?(引導水果標識——橫坐標)

  2、每種水果有幾個?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左邊數據——縱坐標)

  3、哪個的數量最多?哪個最少?(引導“計數條”)

  6、你們也沒數怎么就能知道呢?(介紹計數條最高數量最多,最矮數量最少)

  討論總結:你們的眼睛真亮,像這張記錄表上由橫坐標、縱坐標、計數條組成的表格,我們叫它條形統計圖,它能很快告訴我們統計的信息。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果籃里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少的。

  四、指導幼兒使用條形統計圖再次統計。

  1、師:剛才啊小熊媽媽又去進來一批水果,請你們用條形統計圖再來幫小熊家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小組負責人)講述自己的統計。

  “果籃里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怎么看出來的?”

  五、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1、師:“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條形統計圖,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還有什么時候會用到統計。”

  2、分享圖片:分別觀看幼兒身高、夏季氣溫、熱門動畫片、奧運會獎牌榜統計圖表,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六、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都很棒!晚上回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他們的物品好嗎?

  【活動反思】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了簡單的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條形統計圖的特征,尤其是條形統計圖中橫軸、縱軸表達的意義及制作條形統計圖時直條對應數據是本節課著重要突破的知識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突破難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以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 學生是真討論真探究了

  與以前類似教學相比,統計教學往往熱鬧有余,而思考不足,學生的能力并沒有多大提升。我認為這節課學生是有收獲的。知識的難點真的是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的。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緊扣難點,圍繞“1、你知道縱軸上的這些數量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2、標數據的直條該如何確定高度呢?3、為什么要在直條頂端標出相應的數據?”展開討論先讓學生再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發散他們的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完成后用展臺展示學生作業,請同學互相觀察“他畫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嗎,完美嗎?”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讓他們指出同伴們的優缺點,我認為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三、教師引領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展開思維碰撞。 在大組交流中不斷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縱軸上數量的設計,提供一組數據,請學生來設計縱軸數據,即一格表示多少數量,要參看原始數據,以及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準確定位直條的高度。溝通學生知識儲備,運用平均分的知識準確把握數據,從而定位直條的高度。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6

  一、說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四年級上冊第九單元75—78頁。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數據整理的方法,學會繪制和分析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學生前面學習的統計知識的一個延續和發展,也是后面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非常有助于學生建構知識系統,培養統計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對數據的統計過程有所體驗,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還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具有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能力。另外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喜歡探究發現學習,接受知識的能力也較強,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及策略。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的資源。

  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充分感受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使學生與老師一起經歷條形統計圖的制作過程,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滲透統計思想,培養動手操作和觀察分析的能力。教學重點: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步驟。教學難點:橫軸位置的確定與縱軸單位長度的劃分。

  重點:是復式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和讀圖能力。

  難點:是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作出合理的分析與預測

  四、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本節課我主要采用“探究發現教學法”,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經歷觀察了解——嘗試動手制作——掌握規律——運用規律等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與自主學習的能力。主要的學習方法是:運用舊知遷移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討論學習法等。另外教學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和實踐意識,注重合作學習過程中合作精神的培養等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搜集各種統計圖。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五、說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播放20xx年中國申請20xx年的世界博覽會的視頻,問:同學們,你們知道20xx年12月3日是什么日子嗎?你知道當時各個城市的得票數嗎?學生課前已經搜集好。

  2、為了便于分析,整理出的數據,我們可以制成統計表,出示統計表,還可以制成什么?學生經過前一天的預習,能說出還可以制成統計圖。

  3、你知道有哪些統計圖嗎?把你搜集到的統計圖給我們展示一下,師也出示各種統計圖,并就其中的一張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你能看懂這張統計圖上表示的數量各是多少嗎?或者問,你能獲得哪些信息?讓學生討論,互相說一說,初步感受到條形統計圖是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的。此題可以用實物投影出示。

  4、條形統計圖怎樣畫呢?它有什么樣的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研究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1、先出示方塊圖。但是方塊圖比較麻煩和零碎,所以可以直接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制成條形統計圖。出示改編后的例題。

  2、生先自學P75的制作步驟。

  3、師引導生匯報,師板演,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①畫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分別叫橫軸與縱軸,分別表示人與得票數,要畫在一張圖紙的左下方,但下面和左面都要留有一定的`空間;

  ②在橫軸上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因為有五個城市,所以要把橫軸平均分成10份,一般情況下,直條的寬度和間隔一樣寬,在2、4、6、8、10等份下注明五個城市的名字;

  ③在縱軸上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得票數,一格表示5票,最大的數量是36票,所以縱軸的長度至少要畫8等份,并在縱軸的上面內側標明單位:票;

  ④根據數量的大小畫出不同的直條,為了美觀,直條中可以涂上顏色。并在直條的上方注明數據;

  ⑤寫出條形統計圖的標題和制圖日期。后兩個步驟可以放手讓學生在教師發的圖紙上畫,圖紙上已經畫好了一根直條,留下兩根讓學生自己畫。

  4、統計圖的分析

  5、與統計表相比,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形象具體,一目了然,更便于比較各種數量的多少。

  6、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步驟。先討論,互相說,再看屏幕說。

  三、練習強化

  試一試

  出示1020年世界博覽會申辦城市第三輪得票情況統計表,讓學生史著做一個條形統計圖想想做做

  1、出示77頁第1題問學生從中獲得了那些信息?

  2、在書上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題。

  3、第3題橫向條形統計圖學生有可能會把數據寫錯,所以我要在這里提醒他們。

  課后拓展

  分小組選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如家庭用水、用電,全校各年級人數,等,實踐調查,制成條形統計圖。

  四、全課小結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數據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的方法。

  2、使學生知道繪制簡單統計表的方法,并學會看簡單的統計表。

  3、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團隊。

  教學過程:

  1、師: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制成統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計圖,統計圖的種類很多,今天我們學習其中的條形統計圖。出示P、126統計圖

  2、問:你有什么想法?(作用、制作方法、和統計表的區別)

  3、認識統計圖

  (1)讓學生看剛才的統計表和統計圖,反映的.情況都是學生轉圈的情況,請大家認真觀察、仔細對比,想一想他們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板書(形象具體、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條形統計圖的結構、意義和作用。

  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對比,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現在以這一幅統計圖為例,誰能說一說統計圖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標題、制圖日期……)

  你從這幅統計圖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師:怎么看出來的呢?

  生:直條越長,數量越多。

  師:說明直條的長度是根據什么畫出來的?

  生:數量的多少。

  師:(畫出豎軸)垂直射線也可叫做縱軸或Y軸,在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數。

  師:(畫出X軸)水平射線也可叫做橫軸或X軸,在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統計的項目。

  師生談話制出條形統計圖。

  師:這幅圖說明了什么?

  生:……

  師:這樣的統計圖是條形統計圖。

  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比較,你覺得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優點?

  生: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較大小。

  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形象、直觀、具體,更容易看出數量的多少。

  (板書:條形統計圖的作用——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聯系實際: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條形統計圖?它們的Y軸表示什么?X軸表示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還有哪些數據可用條形統計圖來展示?可以怎樣設計?(討論后再回答)

  四、自主練習

  五、

  1、通過今天這節課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

  2、這些知識和方法你是怎樣學會的?(觀察對比、自學課本、合作交流、動手操作……)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把簡單的復式條形圖補充完整。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培養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以及與他人討論、交流的能力。

  課前學習

  根據閱讀材料,幫助學生回顧復式統計表的必要性和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課上交流

  把我們課前的有關內容相互交流一下

  1、你選擇了哪一個統計表,為什么這樣選?

  2、介紹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怎樣畫好直條?(要準確反映數量、還要注意美觀。復習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這是我們以前學習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注意:如果縱軸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較準確的反映數量,舉例說明。明確:只有準確繪制,才能準確反映現狀。

  3、你在圖中得到哪些信息?

  自主探索

  1、設置懸念,用認知矛盾凸現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如果用一個統計圖來反映該縣的人口狀況,你準備利用哪一個統計圖?為什么?用一個直條表示兩種不同的數量顯然是不行的,怎么解決?

  2、探索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1)、如果讓你來幫他們完善,你準備怎么做?(討論)以1985年為例子小組討論、交流:怎么表示?注意什么?注意區分兩種數量,什么方法區分?

  (2)、把剩下的繪制完成。明確:從外觀上看,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區別呢?揭題——復式條形統計圖

  3、分析研究復式條形統計圖,看圖回答問題:

  (1)、哪年城鎮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鄉村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哪年最少?

  (4)、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能反映剛才單式條形統計圖的信息嗎?除了這些,還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組討論交流。全班交流,明確:城市人口逐漸增多,鄉村人口逐漸減少,城市和鄉村的人口數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總數逐年增加。

  進一步引導學生:這些信息能說明什么問題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提高,鄉村人口不斷轉為城鎮人口,所以鄉村人口不斷減少,城鎮人口不斷增加,所以城鄉人口差距逐年增大。

  4、突出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意義:

  以上這些信息都是在單式統計圖中看不到的。復式統計圖使我們更加完整的表達了文章所表達的意思。通過對這個統計圖的描述和分析,發現了很多的信息,了解了很多情況,復式條形統計圖有著更大的作用和意義。

  5、社會問題的滲透:

  通過分析這個復式條形統計圖,我們發現該縣的人口總數逐年增加。人口總數不斷增加是人口問題。人口問題是個嚴峻的社會問題,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性的問題,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

  介入一段簡短的文字,顯示世界人口問題。世界人口的數量以驚人的速度在增長。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25億,到1987年,達50億,經短短6年,到1999年增加到60億,今年7月,聯合國發表最新的'世界人口報告,全球人口達到67億,相當于把現在世界上的人一個接一個地排列起來,可以從地球排到月球排20次。人口數量急劇膨脹,意味著地球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意味著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破壞,意味著地球生態系統受到威脅。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到地球資源被消耗殆盡的時候,人類將何以為家?

  我們國家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就是為了控制人口增長,而現在能做的就是保護我們周圍的環境,節約使用資源。

  課后作業

  上網查詢25屆——29屆奧運會中國和美國的金牌數,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并回答問題:

  (1)、你從這個統計圖中得到什么信息?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經歷讀條形統計圖并根據圖中的數求平均數的過程。

  2.能讀懂條形 統計圖,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進一步了解"平均數"的意義。

  3.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在統計圖上了解數學信息。

  教學難點:

  根據掌握的數學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開心詞典對某個答案的統計情況、挑戰主持人對某個選手的支持情況等等都利用了統計圖。統計圖給人以清晰明了的認識。

  二、新授:

  出示課本56頁的例題,在一次"保護環境"活動中,三(2)班第四組5名同學收集廢舊電池數量的統計圖。

  1.讓學生讀圖,說說從統計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張紅云收集的最多,是19枚。

  馬波和李云萍收集的一樣多,是16枚。

  李強收集的最少,是11枚。

  ……

  2.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張?

  (1)讓學生先試著用自己的.方法計算。

  (2)交流計算方法。

  (11+19+16+18+16)÷5

  =80÷5

  =16(枚)

  在計算加法求和時,可讓學生介紹自己的算法。

  ①把16作為基準數,多加少減。

  ②把11作為基準數,多加。

  ③把19作為基準數,少減。

  三、議一議:

  收集最多的比平均數多幾枚?收集最少的比平均數少幾枚?

  要讓學生實際比一比,進一步感受"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四、練一練:

  課本57 頁第1題:讓學生自己完成,然后重點交流(2)、(3)兩個問題。

  五、作業:

  課本57頁第2題。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10

  預計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的用途;

  2、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的用途;難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制作條形統計表,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用統計圖來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

  (1)出示我校1998~XX年人數統計圖。

  (2)觀察這張條形統計圖你認為在制作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統計圖要標明統計圖的名稱、制作時間、統計項目等。統計圖的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的每一小段長度都相等。

  2、制作全校各年級人數統計圖。學生將制作好的作品進行展示。

  三、鞏固練習

  將課前調查的全班同學體重的情況制成條形統計圖。

  四、小結

  1、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

  2、你已經知道了關于“條形統計圖”的哪些知識?還想知道什么?

  五、課內作業

  練習二十五的第2題。

  創意、作業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體驗編一道加法應用題必須要有一件事情,兩個已知數(條件)及一個問題。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自編加法應用題。

  2.發展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想象力,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課件

  學具:算式卡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復習5的組成。

  1.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5的組成。

  教師:“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嘿嘿,你的1球碰4球。)……

  教師:通過剛才的游戲,你們知道5有幾種組成嗎?(4種)對了,5有4種組成,5有哪4種組成?

  教師板書:說得真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引導幼兒看圖編5以內的加法應用題。

  1.教師點擊課間出示圖片一,引導幼兒觀察

  (1)教師:“盒子里有什么?”(盒子里有3塊糖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3)

  教師:又怎么樣了?(又拿來了2塊糖果)

  引導幼兒嘗試用“一共”來提問。

  教師:誰能看著圖再提個問題?(一共有幾塊糖果?)

  教師:現在老師用數字3和2以及你們提出的問題編一道加法應用題,你們要仔細聽哦。(教師邊指圖邊講)“盒子里有3塊糖果,過了一會兒又拿來2塊糖果,一共有幾塊糖果呢?”

  教師分析:(結合圖)這道題叫應用題,在這道應用題中,必須講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是:盒子里的糖果;還要有兩個已經知道的條件,這兩個條件是:盒子里有3塊糖果是已經知道的和又拿來了2塊糖果是已經知道的,也就是3和2是已經知道的條件。最后還要提出一個問題,一共有幾塊糖果呢?

  (2)體驗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教師:“現在我們把三句話連在一起說一遍”

  “這樣我們就編好了一道應用題。”

  教師:“那這是一道加法應用題還是減法應用題?”

  教師:誰來列算式?(幼兒列算式,教師出示3+2=5)

  總結:我們一起說說這個加法算式中的各個部分分別表示什么?(3表示盒子里有3塊糖果,2表示又拿來了2塊糖果,也就是3和2是已經知道的條件; 5表示一共有五塊糖果;用算式:3+2=5。)

  2.教師點擊課間出示圖片二,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圖上有什么?”(圖上有2顆草莓)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又怎么樣?(又拿來了3顆草莓)

  引導幼兒嘗試用“一共”來提問。

  教師:誰能看著圖再提個問題?(一共有幾顆草莓?)

  教師:“現在我們把三句話連在一起說一遍”

  教師:誰來列算式?(幼兒列算式,教師出示3+2=5)

  3.出示圖片三

  教師:“圖上有什么?”(圖上有4只蝴蝶)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又怎么樣?(又飛來了一只蝴蝶)

  引導幼兒嘗試用“一共”來提問。

  教師:誰能看著圖再提個問題?(一共有幾只蝴蝶?)

  教師:“現在我們把三句話連在一起說一遍”

  教師:誰來列算式?列出算式4+1=5。

  三、看加法算式編應用題。

  教師:請看圖片上的這道加法算式,剛才小朋友們都學會了看圖編加法應用題,那你們能根據加法算式編出相應的應用題嗎?和你的伙伴說一說,(2分鐘)

  教師:誰想好了?(老師重復)小朋友編的這道應用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表示算式中的4,表示算式中的1,問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教師邊指圖邊講)說的真好表揚他。

  教師:還有誰想出了不一樣的?(請多位幼兒嘗試編應用題并檢查糾正不正確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有學會了新本領,會看算式編應用題。知道編一道應用題要有兩個已經知道的數字及一個問題。如果少了一個數字或少了一個問題,這道就不好編了,更沒辦法算了。

  四、請幼兒看卡片自由編應用題。

  教師:請每位幼兒拿一張算式編應用題(2分鐘)

  請幼兒與同伴或老師分享自己編的`應用題。

  收拾操作材料,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1.作為教師應該掌握孩子的思辨能力,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進行分析,制定適合孩子學習的方法,適合教師的教法。

  2.本次活動中,活動目標基本達成,幼兒能夠根據教師的要求自編加法應用題。

  3.在列算式這個部分可以看出孩子們對算式和應用題的概念還不是很強,可以在平時的活動中加強此方面的鍛煉。

  4.在演示部分,可將操作材料一一對應演示,讓孩子更加一目了然,更加容易了解如何編加法應用題。

  5.在糾正量詞以及提問上,花費的時間過長,語言不夠簡潔,精煉,在以后得數學教學過程中還有待加強,提高語言的有效性。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另一種繪制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學會從統計圖中獲得信息,了解統計圖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經歷橫式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過程,體驗遷移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熟練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突破方法:

  通過直觀遷移,掌握橫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教學難點:

  能發現統計圖中的信息.

  突破方法:

  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使學生掌握分析數據和信息的方法.

  教學方法:

  講解法.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 , 課堂引入:

  同學們,統計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上次課我們學過了畫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動手畫一畫,好嗎

  教師出示ppt,請你根據表中的信息,說說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內容.學生回答:復式條形統計圖包含有標題,圖例,單位,刻度,數據,橫軸,縱軸等部分.

  教師現場演示.

  這樣一幅完整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了.請同學們說一說,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橫軸表示的是種類,縱軸表示的是數量.

  有些時候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統計圖還可以橫向畫,你們想不想學

  學生:想.

  二,探究新知:

  教師展示教材p105頁,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與我們剛才繪制的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學生回答:1,橫軸和縱軸的位置進行了調換.2,直條是橫著畫的,數據寫在直條的右邊.教師:我們上次學過的統計圖叫做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像這樣的統計圖叫做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圖中給出了轎車的畫法,你能模仿它,畫出面包車,大客車以及貨車的直條嗎

  組織學生動手畫一畫,并完成圖.

  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能模仿畫出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現在,請同學們看看題目給出的兩個問題,小組討論一下,請一位同學回答一下你能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你又能發現哪些信息

  三,應用反饋:

  1,完成第106頁"做一做".

  2,練習二十第3題.

  四,課堂總結: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請一位同學概括一下.

  我們不僅要學會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還要學會從統計圖中分析數據,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五,板書設計: 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甲乙兩個停車場車輛停放情況統計圖 甲停車場

  種類

  乙停車場

  數量/輛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征:橫坐標是統計的物品種類、縱坐標是統計的物品數量。

  2.能根據前后統計圖的對比,明白條形統計圖一眼就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并能獨立制作完成條形統計圖。

  3.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齒輪積木8個、雪花積木5個、子彈積木7個、圓圈3個、聰明棒6個。

  2.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幅;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空白條形統計圖。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現在你們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積木啊?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積木?他們有多少個呢?

  小結:哦,像這種先把要統計的物品分一分類,再數一數,最后再把統計結果記錄下來,就是統計。

  2、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統計。

  (1)幼兒按要求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物品的數量。

  師:在統計的時候呢,一桌5個小朋友,擔會請小朋友自己去選擇,統計一下你們桌上的東西并把統計結果記錄在桌上的統計圖上。在統計的時候可要細心一點,別統計錯了。

  (2)交流統計結果,鞏固、復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師: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的統計結果。(老師把他的統計結果記錄在大的統計表里)小結:從這張圖上你們能看出統計了哪些東西?他有多少嗎?(一起看圖說一說)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記錄方法,看,這里也有一張統計圖,你能看懂這張圖嗎?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點引導孩子從橫縱坐標上看出物品的數量)(2)比較前后兩張統計圖。

  師:這張統計圖和剛才我們畫的統計圖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要用條形來制作統計表呢?(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種物品數量多,哪種數量少)小結:小朋友們的眼睛真厲害。那像這種有橫坐標、縱坐標,用條形來表示物體數量的統計圖,我們就叫他條形統計圖。在條形統計圖上,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數量的多少。

  4、操作體驗,學習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師:你們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嗎?老師幫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張空白的條形統計圖,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在這張條形統計圖上該怎么記錄呢?在記錄統計物品的數量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記錄呢?(要看縱坐標上的數字)(2)幼兒根據原來統計圖上的數據,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請小朋友拿出剛才的統計圖,根據統計圖上的統計結果,把他們制作成一張條形統計圖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講講你的統計圖,你統計了什么?你能從你的統計圖上一下子就看出來什么積木最多?什么積木最少嗎?誰也想來說一說?

  5、活動延伸。

  欣賞生活中的條形統計圖。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用到條形統計圖,你們在生活中見過條形統計圖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條形統計圖統計了什么?有多少?你怎么看出來的?你能一眼就看出來什么東西最多?什么最少嗎?

  結束:原來條形統計圖有這么大的用處啊,可以不用數數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為這個優點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下課后,我們再去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條形統計圖吧!

  活動反思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了簡單的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條形統計圖的特征,尤其是條形統計圖中橫軸、縱軸表達的意義及制作條形統計圖時直條對應數據是本節課著重要突破的.知識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突破難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以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是真討論真探究了

  與以前類似教學相比,統計教學往往熱鬧有余,而思考不足,學生的能力并沒有多大提升。我認為這節課學生是有收獲的。知識的難點真的是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的。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緊扣難點,圍繞“1、你知道縱軸上的這些數量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2、標數據的直條該如何確定高度呢?3、為什么要在直條頂端標出相應的數據?”展開討論先讓學生再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發散他們的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完成后用展臺展示學生作業,請同學互相觀察“他畫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嗎,完美嗎?”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讓他們指出同伴們的優缺點,我認為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三、教師引領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展開思維碰撞。

  在大組交流中不斷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縱軸上數量的設計,提供一組數據,請學生來設計縱軸數據,即一格表示多少數量,要參看原始數據,以及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準確定位直條的高度。溝通學生知識儲備,運用平均分的知識準確把握數據,從而定位直條的高度。

條形統計圖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鞏固對顏色和幾種幾何圖形特征的認識。

  2、初步學習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統計,并記錄統計結果。

  3、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的幾何圖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長方形、半圓形、梯形)。

  2、黑板,水彩筆,幾何圖形若干,幼兒人手一份統計操作材料和白紙,集體操作材料兩份。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們身上藏了許多的圖形,把他們請出來吧!”

  2、學習統計方法。

  (1)請幼兒按圖形的形狀特征進行統計,教師記錄或請個別幼兒進行記錄。

  (2)請幼兒按圖形的顏色特征進行統計,教師或幼兒記錄。

  3、幼兒操作。

  (1)請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教師進行簡單的介紹,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看清特征再進行統計記錄。

  (2)請個別幼兒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統計結果。

  4、創意拼貼畫。為幼兒提供幾何圖形進行圖形拼畫。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延續幼兒以往的學習經驗,將圖形融合在一起,拼畫成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如:機器人、小汽車等,讓幼兒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探索發現,初步學習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統計,活動材料注重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通過操作發現數學活動的樂趣。

條形統計圖教案(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通用14篇)

    一、教材分析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復式條形統計圖》。教材簡析本課是在學生經歷了簡單的統計活動,學習了復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又是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重要基礎。...

  •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精選6篇)

    活動目標:1. 學習基本的統計方法,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優點。2. 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3. 敢于嘗試和探索,愿意與同伴合作。活動準備:1. 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張2.幼兒人手一張白紙、記號筆3. 鉛筆、膠水、剪刀、書本學習用品若干份4.多...

  •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教案(精選5篇)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初步體驗編一道加法應用題必須要有一件事情,兩個已知數(條件)及一個問題。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自編加法應用題。2.發展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想象力,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精選8篇)

    【活動目標】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征。2、學習通過統計圖感知數量的多少。3、喜歡合作,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 條形統計圖(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意義和用途.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教學重點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教學難點制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我...

  •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精選7篇)

    “條形統計圖”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六年制小數第十二冊課本第55-56面教學目標1.讓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2.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通用11篇)

    課題:簡單的統計(三)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p79頁-80頁例1,練一練,練習十八1、2。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條形統計圖的組成和畫法,并能依據所給的數據,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的直條。...

  •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精選4篇)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并從中進行觀察、分析。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條形統計圖,對于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給學生的思維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 單式條形統計圖教案設計

    預計目標: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的用途;2、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怎么寫?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條形統計圖說課稿范文,希望能夠幫到您!一、教材分析本課編排和原來的內容相比,更側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所以我覺得本節課應該把重點放在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數據的能力培養上。...

  •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

    活動目標:1. 學習基本的統計方法,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優點。2. 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3. 敢于嘗試和探索,愿意與同伴合作。活動準備:1. 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張2.幼兒人手一張白紙、記號筆3. 鉛筆、膠水、剪刀、書本學習用品若干份4.多...

  • 第二課時 條形統計圖

    【教學內容】教材第75~78頁【教學要求】使學生知道統計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比較形象具體,便于分析研究問題,學會整理出數據制成的統計圖。【重點難點】學會制作統計圖【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⒈ 談話導入介紹上海世博會。...

  • 《橫向復試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六單元第105頁的例2,第106頁做一做,練習二十1~2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橫向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條形統計圖”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六年制小數第十二冊課本第55-56面教學目標1.讓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2.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課題:簡單的統計(三)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p79頁-80頁例1,練一練,練習十八1、2。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條形統計圖的組成和畫法,并能依據所給的數據,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的直條。...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甘洛县| 隆安县| 祁东县| 社旗县| 石棉县| 宁武县| 陆丰市| 康定县| 丹凤县| 泾源县| 武川县| 建阳市| 石屏县| 河北省| 娱乐| 永胜县| 西和县| 巴里| 汉阴县| 墨脱县| 泸西县| 乐清市| 大连市| 泊头市| 玛沁县| 勐海县| 湖口县| 乌海市| 内江市| 三门峡市| 社旗县| 临漳县| 比如县| 同江市| 维西| 揭阳市| 仙桃市| 买车| 左贡县|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