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圓舞曲》教案(精選5篇)
《小狗圓舞曲》教案 篇1
歌曲分析
《小狗圓舞曲》又稱《一分鐘圓舞曲》或《瞬間圓舞曲》。由波蘭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間。初 作為鋼琴曲,后被改編為長笛曲、管弦樂曲等。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表演和編創活動,突出小狗圓舞曲的主題,培養學生的愛心與觀察能力。
2、理解歌曲的內容,有感情地演唱,并能發揮想象力編創動作表演。
3、能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4、運用×和×編創節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關小動物的歌曲。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自主創編動作表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編創熱情。
2、學習用歡快活潑的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樂曲送給大家,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并隨著音樂動一動。(聽《法國號》伴奏,師第一段拍手,第二段跟著旋律跳一跳)
2、師: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生答三拍子)剛才老師聽了這首曲子情不自禁地跳了起來,你們有沒有想跳舞的感覺?那就一起來試一試,先聽老師講解一下舞蹈動作。請男生把手放在背后,像小紳士一樣,請女生像小公主一樣手提裙擺。記住,音樂是舞蹈的靈魂,我們一定要跟著音樂的節拍跳舞。(播放《法國號》,師帶著學生跳舞)
3、師:剛才我們所跳的是圓舞曲(寫黑板上),它又叫華爾茲,它是一種可以轉圓圈的舞蹈。
二、新授
1、初聽《小狗圓舞曲》
師:今天,還有一位會跳舞的小伙伴也來到我們的音樂課堂,它是誰呢?聽了下面這首樂曲你們就會找到答案。不過這個小伙伴對你們可有個要求,希望你們能靜靜地看它跳舞。如果實在想說出它是誰,你可以用動作表示出來。
2、復聽《小狗圓舞曲》
師:原來是小狗在跳舞(在黑板上寫“小狗”),這首《小狗圓舞曲》是美國作曲家安德森寫的一首管弦樂曲。小狗的叫聲是用小提琴來模仿的。那小狗跳的這首曲子是幾拍子的呢?它跳舞時的情緒和舞步有沒有變化呢?帶著這兩個問題,請你們和老師一起用圖形來表示我們所聽到的。(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師在黑板上畫圖形譜)
3、欣賞第一部分
師:通過剛才我們一起畫的圖形譜,你們覺得小狗是怎樣跳舞的呢?(學生敘述)小朋友,你能說一說,為什么這里的線條變粗了呢?你從音樂里感受到了什么?(生敘述:音樂加重了,樂器加多了)其實,一開始的音樂快慢交替,描繪了一只天真活潑的小狗在悠閑自在地翩翩起舞,后來啊,很多小狗都被吸引過來了,也開始跳起了圓舞曲。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樂曲的第一部分,請你跟著音樂輕聲地哼一哼。
4、哼唱主旋律
(1)師:這一直在樂曲中反復出現的旋律就是主旋律。請你跟著老師的琴聲用LA 和DA 來唱一唱。
(2)加歌詞演唱
師:用LA 來唱有點單調,所以老師加上了歌詞,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5、欣賞第二部分,跟著跳一跳
師:這只小狗越跳越興奮,越跳越起勁,它開始在舞池里快速地旋轉,讓我們一起跟著它跳一跳。(手,踮腳)
6、欣賞第三部分
師:這只小狗跳的有點累了,但它還是舍不得離去,還想繼續跳下去,于是它放慢舞步,繼續悠閑地跳著。小朋友,你們聽聽,這段旋律熟悉嗎?和哪一段旋律相似?
師:大家都聽出來了,原來和第一段旋律相似。那么我們把這段旋律稱為A,第二段稱為B,第三段呢,和A段旋律相似,那我們就稱它為A′。
7、完整欣賞
師:小狗想邀請我們一起加入他們的舞蹈,小朋友們愿意嗎?不過一直跳舞有點累,所以我們聽第一段時輕輕地跟著旋律演唱,聽第二段時就跟著小狗跳舞,聽第三段時我們邊唱邊學小狗的動作。
8、尾聲
師:在樂曲的尾聲部分誰出現了?(小狗)對呀,突然的幾聲狗叫使正在專心跳舞的小狗大為震驚,這時的音樂用了什么樣的旋律呀?(一連串上行音)
沒錯,一連串的`上行音,形象地描繪了小狗聽到小狗的叫聲后迅速逃離舞池的場面,就這樣,作曲家巧妙地結束了全曲。
這首樂曲就是由4小節的引子加上A段、B段、A′段,還有這個小狗出現的尾聲組成的。
三、欣賞《小狗圓舞曲》
1、初聽
師:你們知道小狗為什么來嗎?其實它也想來跳圓舞曲。你們聽,它跳的正歡呢!
2、介紹樂曲并簡單分段賞析
師:《小狗圓舞曲》的速度怎樣?又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呢?
(速度快,鋼琴)
非常棒,這首樂曲速度飛快,因此又被稱為《一分鐘圓舞曲》。
這首樂曲是波蘭作曲家肖邦寫的,你聽這段音樂,能說說你覺得小狗在干什么嗎?(師彈奏鋼琴,生敘述)小狗想咬住自己的尾巴,便不停地轉圈圈,肖邦覺得很有意思,于是寫下了這首樂曲。如果改成這樣的旋律,你覺得好嗎?為什么?(師再次彈奏不同的旋律)
中間,你覺得小狗在干嗎?(師彈奏第二段)小狗轉的頭暈了,于是休息片刻,搖搖晃晃的走著。最后又開始追逐自己的尾巴。
3、完整欣賞
師:這首樂曲有趣嗎?讓我們再來聽一下。
四、小結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音樂課堂真熱鬧,其實用小動物作題材的樂曲還有很多,下一次老師再給大家介紹。
《小狗圓舞曲》教案 篇2
歌曲分析
《小狗圓舞曲》又稱《一分鐘圓舞曲》或《瞬間圓舞曲》。由波蘭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間。初 作為鋼琴曲,后被改編為長笛曲、管弦樂曲等。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表演和編創活動,突出小狗圓舞曲的主題,培養學生的愛心與觀察能力。
2、理解歌曲的內容,有感情地演唱,并能發揮想象力編創動作表演。
3、能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4、運用×和×編創節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關小動物的歌曲。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自主創編動作表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編創熱情。
2、學習用歡快活潑的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樂曲送給大家,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并隨著音樂動一動。(聽《法國號》伴奏,師第一段拍手,第二段跟著旋律跳一跳)
2、師: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生答三拍子)剛才老師聽了這首曲子情不自禁地跳了起來,你們有沒有想跳舞的感覺?那就一起來試一試,先聽老師講解一下舞蹈動作。請男生把手放在背后,像小紳士一樣,請女生像小公主一樣手提裙擺。記住,音樂是舞蹈的靈魂,我們一定要跟著音樂的.節拍跳舞。(播放《法國號》,師帶著學生跳舞)
3、師:剛才我們所跳的是圓舞曲(寫黑板上),它又叫華爾茲,它是一種可以轉圓圈的舞蹈。
二、新授
1、初聽《小狗圓舞曲》
師:今天,還有一位會跳舞的小伙伴也來到我們的音樂課堂,它是誰呢?聽了下面這首樂曲你們就會找到答案。不過這個小伙伴對你們可有個要求,希望你們能靜靜地看它跳舞。如果實在想說出它是誰,你可以用動作表示出來。
2、復聽《小狗圓舞曲》
師:原來是小狗在跳舞(在黑板上寫“小狗”),這首《小狗圓舞曲》是美國作曲家安德森寫的一首管弦樂曲。小狗的叫聲是用小提琴來模仿的。那小狗跳的這首曲子是幾拍子的呢?它跳舞時的情緒和舞步有沒有變化呢?帶著這兩個問題,請你們和老師一起用圖形來表示我們所聽到的。(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師在黑板上畫圖形譜)
3、欣賞第一部分
師:通過剛才我們一起畫的圖形譜,你們覺得小狗是怎樣跳舞的呢?(學生敘述)小朋友,你能說一說,為什么這里的線條變粗了呢?你從音樂里感受到了什么?(生敘述:音樂加重了,樂器加多了)其實,一開始的音樂快慢交替,描繪了一只天真活潑的小狗在悠閑自在地翩翩起舞,后來啊,很多小狗都被吸引過來了,也開始跳起了圓舞曲。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樂曲的第一部分,請你跟著音樂輕聲地哼一哼。
4、哼唱主旋律
(1)師:這一直在樂曲中反復出現的旋律就是主旋律。請你跟著老師的琴聲用LA 和DA 來唱一唱。
(2)加歌詞演唱
師:用LA 來唱有點單調,所以老師加上了歌詞,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5、欣賞第二部分,跟著跳一跳
師:這只小狗越跳越興奮,越跳越起勁,它開始在舞池里快速地旋轉,讓我們一起跟著它跳一跳。(手,踮腳)
6、欣賞第三部分
師:這只小狗跳的有點累了,但它還是舍不得離去,還想繼續跳下去,于是它放慢舞步,繼續悠閑地跳著。小朋友,你們聽聽,這段旋律熟悉嗎?和哪一段旋律相似?
師:大家都聽出來了,原來和第一段旋律相似。那么我們把這段旋律稱為A,第二段稱為B,第三段呢,和A段旋律相似,那我們就稱它為A′。
7、完整欣賞
師:小狗想邀請我們一起加入他們的舞蹈,小朋友們愿意嗎?不過一直跳舞有點累,所以我們聽第一段時輕輕地跟著旋律演唱,聽第二段時就跟著小狗跳舞,聽第三段時我們邊唱邊學小狗的動作。
8、尾聲
師:在樂曲的尾聲部分誰出現了?(小狗)對呀,突然的幾聲狗叫使正在專心跳舞的小狗大為震驚,這時的音樂用了什么樣的旋律呀?(一連串上行音)
沒錯,一連串的上行音,形象地描繪了小狗聽到小狗的叫聲后迅速逃離舞池的場面,就這樣,作曲家巧妙地結束了全曲。
這首樂曲就是由4小節的引子加上A段、B段、A′段,還有這個小狗出現的尾聲組成的。
三、欣賞《小狗圓舞曲》
1、初聽
師:你們知道小狗為什么來嗎?其實它也想來跳圓舞曲。你們聽,它跳的正歡呢!
2、介紹樂曲并簡單分段賞析
師:《小狗圓舞曲》的速度怎樣?又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呢?
(速度快,鋼琴)
非常棒,這首樂曲速度飛快,因此又被稱為《一分鐘圓舞曲》。
這首樂曲是波蘭作曲家肖邦寫的,你聽這段音樂,能說說你覺得小狗在干什么嗎?(師彈奏鋼琴,生敘述)小狗想咬住自己的尾巴,便不停地轉圈圈,肖邦覺得很有意思,于是寫下了這首樂曲。如果改成這樣的旋律,你覺得好嗎?為什么?(師再次彈奏不同的旋律)
中間,你覺得小狗在干嗎?(師彈奏第二段)小狗轉的頭暈了,于是休息片刻,搖搖晃晃的走著。最后又開始追逐自己的尾巴。
3、完整欣賞
師:這首樂曲有趣嗎?讓我們再來聽一下。
四、小結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音樂課堂真熱鬧,其實用小動物作題材的樂曲還有很多,下一次老師再給大家介紹。
鋼琴獨奏曲《小狗圓舞曲》是波蘭音樂家肖邦在世時最后發表的圓舞曲。樂曲以快速進行,在很短的瞬間終止,因此又被稱為《瞬間圓舞曲》或《一分鐘圓舞曲》。全曲為簡單的三段體,在四小節引子過后,主旋律以反復回轉的形態出現,速度很快讓人目不暇接,中段是優美抒情的旋律,一、二兩段形成明顯的對比,第三段為第一段的反復。
在教學時,我先播放音樂,讓學生通過聆聽初步感受音樂的情緒變化;再次聆聽時,引導學生通過樂曲速度的變化為樂曲分段,然后指導學生辨別哪兩個部分是基本相似。分段聆聽時,分析比較一、二兩段在旋律進行及節奏上的各有什么不同。聽賞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配合音樂的情緒與節奏、速度等音樂元素進行小狗的模仿表現。通過這樣的欣賞教學,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激發學生對音樂聽賞的興趣。
《小狗圓舞曲》教案 篇3
對于小班,我可以說是不熟悉的,我不知道自己應該用怎樣的方式去面對他們,第一次上小班的課,心中緊張極了。
本次活動我猶豫了很久,一遍一遍地聽著《小狗圓舞曲》的音樂,卻不知從何處下手。后來通過尋找相關資料、請教老教師,最后就出現了大家所看到的這堂課。原本,我想讓孩子坐在墊子上上課的,這樣便于孩子的活動,但何老師說小班是孩子形成生活常規的重要時期,坐墊子不合適,因此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原本的游戲導入,也因考慮到孩子的能力而取消,改為開門見山,直搗主題。
這是一堂欣賞課,我卻將重心偏向了游戲上,忽略了讓孩子安靜地欣賞音樂的重要性(一般需安靜地完整欣賞三遍),以至于雖然孩子的表現、課堂的氣氛十分活躍,但對于音樂的理解以及所表達的內容的掌握就比較欠缺,與欣賞課的目標背道而馳,這是我將在以后內容定位時所要注意的。
值得高興的是在幼兒跌倒時,我以“呀,這只小狗轉暈了,他都跌倒了。”來解釋孩子躺在地上的表現,不是手足無措、視而不見。同時難過的是沒有引導孩子如何使自己不跌倒,致使許多孩子跟著紛紛跌倒。有些老師說我后面的課有點急,這是由于意外的發生引起的緊張造成的,她們建議我在備課時預先想好幼兒的反應,這樣當出現意外情況時,不會很緊張。最令我意外的是:我會那么溫柔的對待孩子。說實話,我一向是一個大嗓門,我一說話,十步遠的人都能聽到,但這次我卻…… 可能是自己意識到了這個情況,怕嚇壞孩子吧。
我了解到:不管上什么課,不管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老師的引導語言、動作、眼神,甚至是說話聲調,都能深深影響孩子的情緒,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要用適合于他們年齡特點的方式對待,不能一視同仁。活動內容要富有懸念,語言要精練,有時孩子比我們以為的聰明多了,我們也能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正所謂“教學相長”也。
《小狗圓舞曲》教案 篇4
《小狗圓舞曲》是波蘭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間,樂曲表現了一只小狗飛快的旋轉著追逐自己的尾巴,樂曲篇幅短小,速度很快,一氣呵成。所以在設計教案時,在初聽時,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再聽時,讓學生按節奏的變化區分樂曲分段并聯想兩個主題描寫了小狗怎樣的形態,并隨著音樂模仿小狗的不同神態、動作,接著分組創編,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經過不同層次上的反復聆聽及親身體驗,合作參與后,使學生在體驗中達到了有效欣賞的目的。
《小狗圓舞曲》教案 篇5
音樂對學生的美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其中蘊涵著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因而在欣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仔細地聆聽樂曲,張開想象的翅膀,在廣泛的時間, 空間里遨游,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的美,從中找出最佳的^解答.如在欣賞課《小狗圓舞曲》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初聽時,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再聽時,讓學生按節奏的變化區為樂曲分段,并辨別哪兩個部分基本相似;分段聽時,分析比較兩個主題在旋律進行及節奏上的特點,
聯想這兩個主題各描寫了小狗怎樣的形態,并隨著音樂模仿小狗的不同神態,動作;接著分小組討論,可用哪些形式來表現樂曲 于是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有的創編故事,有的創編小品,有的用繪畫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現樂隊員后出示一條旋律,學生仔細觀察后找出提示中的旋律進行及變奏規律,進行創編樂曲,然后分別視唱改編前后的樂曲,再次體驗旋律,節奏等因索與樂曲情緒的關系.這樣經過在不同層次上的反復聆聽及親身體驗,合作參與后, 使學生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得出音樂的旋律進行及節奏變化與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之間的內在聯系,并通過再次合作,
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這樣的欣賞教學,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實踐能力均有提高;思維及反應能力較前敏捷;自修心增強;研討氣氛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