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6篇)
人民出版社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知道24時記時法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認識年、月、日,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大月、小月、各有哪些月。了解平年閏年的知識。
2、程與方法:通過學習、交流,掌握每個月天數的記法。了解平年閏年的知識。
3、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參與探索實踐活動中學會交流、合作與簡單的評價,同時引導學生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了解平年閏年的知識。
教學難點:
學會記憶大小月天數的方法,判斷平年還是閏年。
教學方法:
自學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 問題導入
1、大約有多少天?有那幾個月?小月有幾天?有哪幾個月?
你是怎樣記大小月的?
二月是什么月?有多收天?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自學閏年的產生(課件出示)
地球因為地球饒太陽公轉一次實際是上是365天還要多幾個小時,而不是我們認為的一年365天整。所以饒4圈后也就是四年
多出了的時間剛好和一天的時間相差很小所以出現了四年一閏,閏年就是這樣產生的
2、閏年的計算方法
學生說說晚上9時是怎樣變成21時的?
判定公歷閏年遵循的一般規律為: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的為閏年。②、世紀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閏年。
③、對于數值很大的年份,這年如果能整除3200,并且能整除172800則是閏年。
3、練習:你知道20xx是什么年嗎?
怎樣判斷?
三、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過程,說一說體會。
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作業設計:
68、69頁的練一練
板書設計:
人民出版社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認識幾分之一,教材第90~91頁。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知道分數各個部分的名稱,能正確的讀寫分數。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思維,培養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會讀寫分數;
教學難點:借助具體的實例,說出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展示、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利用中秋分月餅的故事,引出課題——幾分之一。
二、解決問題,深入理解
1、讓學生思考一份月餅怎樣表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個月餅的。
2、板書;讀作:二分之一。
3、帶領學生分析意義。
三、舉一反三
1、運用練習題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分數的形式。
2、介紹分數各部分名稱。用其中一個分數,講授并板書出分子、分母、分數線的位置。
四、折紙游戲
1、請學生拿出老師課前準備的紙,折一折,并用筆畫出他的四分之一,老師巡回指導。
2、請學生起立展示,并總結方法。
3、讓學生聯系生活,并舉例用分數表示。
五、課堂練習
闖關游戲
六、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本節課的知識,教師引導完善。
作業布置:
用自己喜歡的形狀的紙折出八分之一并用顏色表示出來。
板書設計:意義: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人民出版社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注重聯系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給足學生觀察、發現、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
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
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板書設計:
人民出版社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
2、能用準確的方位名詞對某一地點的位置進行描述。
教學重點:
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
能用準確的方位名詞對某一地點的位置進行描述。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版貼。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你們農村嗎?農村什么樣?現在的農村修起了公路,蓋起了樓房,還開發了旅游項目,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農村看看,感受一下農村的新氣象,好嗎?(板書:走進新農村)
二、質疑新知
(一)活動1
我們首先來到鳳凰村(引導看課本 52頁情境圖)觀察一下鳳凰村有哪些景點?小組交流。
你想到村里哪個地方?
從村口到風景區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組內交流。(學生交流走的幾種方法)
你知道風景區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小結:風景區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東與北之間,是東北方向。
(二)活動2
剛才我們參觀了風景區,現在如果我們想從文化中心到飲料加工廠怎么走?
你能說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個方向嗎?(與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板書: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大家仔細觀察這四個方向。你能試著把我們認識的八個方向在紙上表示出來嗎?
(學生獨自完成)
我發現同學們都能當一個合格的小導游了,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一位小導游,繼續帶領大家參觀鳳凰村,并說出你們的參觀路線。
小組活動。
三、鞏固與應用
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個方向嗎?
(引導學生學會看秤和物品包裝袋上的質量標記。)
2、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說說校園內各個方向有些什么?
3、集體活動:找朋友
四、課外延伸
向同學或家長介紹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圍的一些地點。
板書設計:
走進新農村——位置
北
西北 東北
西 東
西南 東南
南
人民出版社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觀察、聯系生活情景,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發展初步的計算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教師知道下能提出并解決問題,體會生活里數學問題的多樣性和問題的不確定性。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情境圖并交流感受,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通過聯想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
一、揭示課題,認定目標。
1.看教師演示無序上下車情境。
指名說說車上人數增減情況。
思考為什么不能確定車上人數增加變化情況。
2.看教師演示有序上下車情境,說說車上人數的增減情況,猜一猜車上人數大約有多少人。
3.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二、目標驅動,自主學習。
看教學情境圖,思考問題。
(1)從剛才的圖中,你看懂了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
(2)你能用學具來擺一擺剛才乘車的情況嗎?
(3)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圖的意思嗎?
三、全班交流,提煉建模
1.交流答案。
2.認定目標。
3.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加減混合的算式怎樣計算呢?
4.一起讀一讀課前讀過的兒歌。
四、分層練習、內化提升。
必做題
1.基礎練習,想想做做1。
學生看圖說說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列式計算。
2.基礎練習,想想做做2。
指導學生說清圖意,再解答。
3.綜合練習,想想做做5。
指導學生先看清圖意,再與同桌交流一下看到了什么。
選擇一組數量進行列式。
交流圖意。
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本堂課的收獲與體會。
人民出版社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據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
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后,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秒4時=分9分○9秒36分○2時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時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
你現在回算經過的時間嗎?計算經過的時間應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業
“練習一”的第10、1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