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設計(精選4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教學實錄:
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這個人就是父親,這種愛就是父愛。高爾基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
一、回想畫面,直奔主題,呈現主旨。
1、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上節課的內容。(教師范讀課文)
2、師: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對父子,和他們做一次心與心的交流。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把那些能夠震撼你心靈的場景作上記號。還可以試著用一個詞寫下你的感受。(生自讀勾畫寫批注)
3、小組交流感受。
二、聚焦父親,感受“愛”的了不起。
1、生找到第12自然段:讀句子,談感受。
師:這段話將父親拯救兒子的艱難情景展現在我們眼前,值得我們好好品味。拿起書,一起把這段話讀一遍。
(全班齊讀一遍。)
2、師:請你們試著把這段話放到全文中去,上下文聯系起來,邊讀邊聯想,你的眼前出現了一位怎樣的父親?(生自讀自悟)
3、品味救的艱難,感悟父愛的偉大。
①研讀“長時間的辛勞和傷痛”。
a、生1:我覺得這是位了不起的父親。因為這位父親居然能在36小時,這么長時間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廢墟,肯定是很疲憊,又累又餓。但他還能夠堅持下去,實在了不起。
生2:在漫長的36個小時里,一般人會睡覺吃飯休息,而父親一直都在挖。
師:他忍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長時間的疲勞。在這段話中,還從哪里感受到父親的疲憊不堪?
生:“雙眼布滿血絲”可以看出來,顯然是很長時間沒有休息,睡覺了。
師:是啊,要知道他可是36個小時,不,準確說是38小時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眼睛都熬紅了。你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生感情朗讀。
b、師:這位父親僅僅是勞累至極嗎?
生1:我覺得這位父親還遇到很多危險,受了很多傷。
生2:父親流血了,到處都是,身上、手上、腳上。衣服破了。
師:你感受到他處在危險之中。還有哪些地方能夠證明父親處在危險之中?趕快到文中去找找根據,找到一句讀一句。
生:消防隊長……,警察……
師:請大家看課題,這個“中”說明什么?
生:地震隨時可能降臨,危險仍然存在。父親會有生命危險。
師: (師范讀)同學們,請你們閉上眼睛,讓我們再去看看那位父親,在這漫長的36小時里究竟會發生怎樣觸目驚心的場面?父親怎么會變成這樣?
生1:他挖瓦礫時手被扎破,不小心被石頭砸傷,許許多多的碎石劃破了他的衣服和皮膚。
生2:突然有余震,他摔倒了,倒在了石堆里,身上碰傷了,衣服拉破了。
師:漫長的38個小時里,他的體力已經支撐到了極限。誰再來讀讀這段文字,讓我們感受到這位父親危險的處境和巨大的傷痛。
生感情朗讀。
②研讀“長時間的精神痛苦”。
a、師:隨著時間的流逝,父親在一邊奮力挖掘時,他內心會想些什么啊?
生:我的兒子還活著嗎?受了傷嗎?
師:能聯系上下文說說這樣想有可能性嗎?
生:書上寫到教學樓成為廢墟,還有人勸他,說沒希望了。
師:是啊,可能這樣努力挖下去,挖出來的不是活生生的兒子,而是一具冰冷的尸體。時間越長,這種可能性越大。他還會想什么?
生:你們是不是來幫助我的?你們的勸阻動搖不了我,我絕不停下來,我的兒子在等著我。
生:人們根本不理解他,也沒來幫他。要是我會覺得很無助。
師:是啊,人們認為他失常了,在人們眼里,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勞的,別人的不理解,無形中也成了他心理上的壓力呀。
b、師:同學們,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位承受著肉體和精神雙重壓力的父親,在漫長的38個小時里,這位倔強父親忍受著孤獨與苦悶,咬緊牙關孤軍奮戰。他的舉動堪稱壯舉啊!誰再來讀讀這段文字?你會讀得更投入。(指名讀)
師:這句話為什么不直接寫他總地挖了36小時,而是不厭其詳的把這些表示時間的數字一個個羅列起來呢?
生:更加突出挖的時間之長、之艱難。表現出父親救子艱難的過程。
師:是啊,36小時也就是兩個白天一個黑夜,也就是五十多節語文課,這每一分,每一秒是何等的難熬啊!當我們體會到這點,你又會怎樣來讀這段文字呢?(生感情真摯,讀得十分投入。)
4、在這漫長的時間里,這位年輕的父親,承受著肉體的傷痛和精神的重擔,但他決不放棄。是什么力量支持著他這樣做?
生1:父愛的力量
生2:他對兒子說過,不論發生什么,都要和兒子在一起。
師:這句話你們能理解嗎?
生1:當兒子傷心時,父親會陪伴他。
生2:當兒子獲獎了,父親會和他一起分享快樂。
5、師生引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6、這句承諾,這種信念讓父親成為了一座大山,偉岸堅強!讓我們再一次深情朗讀這段話,記住這位了不起的父親。
7、讀到這里,想起連環漫畫《父與子》中的一段話,與大家分享。
三、悉心關注兒子,感受“讓”的了不起。
1、感受兒子在廢墟中“愛的傳遞”的畫面。
生: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先人后己。把安全先給了別人,危險留給了自己。
師:當災難侵襲時,小小年紀能有如此表現,真了不起!你覺得這一“讓”,“讓”出了什么?
生:讓出了勇敢、勇氣。因為在地震時,很多人都會很自然的恐懼、害怕。
但他很勇敢,對生存充滿希望。
師:文中還有一段文字也寫到他的勇敢,你能讀讀嗎?
生讀阿曼達在廢墟中頑強等待的勇敢畫面。
師:漫長的30多個小時里,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說出來。
生1:不要害怕,我爸爸一定會來救我們。
生2:他會對同學說,其實我也很害怕,我不知道爸爸會不會有危險?我們不要哭,我爸爸會來救我們的,我們會活著出去的。
師:誰來讀這段話?生讀。師:真是個臨危不懼的孩子。
師:這一“讓”,還“讓”出了什么?
生1:讓出了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了不起。
師:愛的最高境界是懂得愛別人。
生2:讓出了生命。
師:把生存的優先權讓給了別人。阿曼達簡單的一“讓”,在我眼中也是一種壯舉。
生3:讓出了他對父親的信任。
師: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師:兒子對父親的長期信任已經成為支撐他面對災難、堅持活下去的堅定信念。這一“讓”,讓的真不簡單!!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段對話,把這對父子創造奇跡的那一幕完整地展現給大家。
2、師生回扣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3、讓我們一起深情朗讀最后一段,享受這幸福的時刻。
四、拓展延伸,為豐滿“愛”而吟誦。
1、此時此刻你一定心潮澎湃,拿起筆就把心里想得寫下來。可以是一句話、甚至一個符號。
2、教師與學生交流感受。
3、最后,送給大家一份禮物,兩篇好文章:《地震中的撐起》《奇跡的名字叫父親》,你們自己也可以搜集類似的感人故事,當然,平凡生活中的感動也無處不在。相信你們用心感受之后,會再掬起一滴感動。
板書: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 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愛信念
子 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2、從讀中感悟父愛的偉大及這對父子間的相互信任。
3、在角色寫話中,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設想】
1、引領學生反復品讀父親解救兒子的過程,在“過程”中深入解讀“這位父親的了不起”。
2、抓兒子語言描寫的句子,進行反復品讀,從中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親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生字詞:洛杉磯 阿曼達 瓦礫 爆炸 混亂 廢墟 昔日
指名讀 齊讀
我們初步感受到了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這節課我們將再次走進《地震中的父與子》,去深入感受他們的了不起。
二、感悟“了不起”
1、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⑴ 請大家默讀課文,劃出最能體現父親了不起的句子。
⑵ 交流: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 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①個性化理解──個性化朗讀:
a、能具體說說嗎?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個性化朗讀)
b、請再讀讀這句話,說說還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 (個性化朗讀)② 想象說話──想象畫面讀:
a、8小時過去了,你能想象出父親在廢墟里挖掘的畫面嗎?36小時過去了,你能想象出此時父親形象嗎?
b、能結合你看到的畫面來讀讀這句話嗎?先自由地讀讀。再指名讀。
③情境感受讀:
a、導:面對這樣一位父親,哪些人來阻擋過他,他又是怎樣回答的呢,找出相應的句子讀讀。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能讀出當時處境的危險嗎?這位父親急需別人的幫助。
b、導:是什么支撐著父親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堅持挖下去呢?出示: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齊讀句子──個性化讀) 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c、導:因為父親要實現對兒子的承諾……于是他挖了……齊讀句子。
④ 深化朗讀:
a、導:8小時過去了,12小時過去了,24小時過去了,36小時過去了,沒人再來阻擋他因為……人們搖頭嘆息地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師:同學們也這么認為嗎?(是呀!這就是愛,深深的父愛。)板書:愛。
b、詩化讀:師引讀:是這深深的愛和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無論……正是源于父子間的約定無論……
2、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⑴ 師:兒子的了不起你又是從哪里感受到的呢?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劃出句子
⑵ 交流,隨機出示: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① 說說自己的理解:(兒子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能如此沉著冷靜真了不起!)
②你能把阿曼達對同學說的話沉著冷靜地再說一次嗎?(第三人稱轉換)
③請大家再來讀讀這句話,你還讀出了什么?(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
④你能把阿曼達對同學說的話自信地再說一次嗎?(第三個稱轉換說)
⑤師小結:親情,產生信賴;親情使父子心連心;于是阿曼達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齊讀句子)
⑶導:還從哪里感受到了兒子的了不起呢?“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① 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兒子很善良,勇敢,對父親很信任)個性化讀:
③引讀師:親情使人勇敢、無畏,親情使人無私、高尚。當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兒子的回答是──齊讀這句話。
⑷朗讀訓練(13~19小節)。
① 導讀:當父親聽到地下傳出兒子的聲音,當兒子得知是父親來救他時,父子間展開一段感人的對話,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從中你感受到他們怎樣的心情?交流(驚喜,自信,激動)導:能讀出這對父子此時此刻的心情嗎?
② 同桌分角色練讀──指名分角色讀(評價)──男女分角色讀。
(5)師小結: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三、升華“父愛”
1、角色寫話,此時假如你是14個得救孩子中,一位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是先前勸說過這位父親的好心人、救火隊長、警察、你想對這對父子說些什么呢?請選擇一種角色寫一寫──交流。
2、總結:讀完這個故事我想到了一首詩(師范讀──生個性化讀)。
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
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
這個人就是父親,
這個愛就是父愛。
四、作業:1、講: 我要把這感人的故事講給別人聽。2、讀:我要品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感受其中的父愛。3、寫: 我想寫一篇作文,題目是《父親的愛》。
【板書設計】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挖---------------→ 等
愛 信任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2、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習預習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詞。
2、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導入
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將一塊來學習一個在地震中發生的蘊涵著深深父愛的感
人故事。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地震中的父與子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們
自由地朗讀課文。
三、檢查生詞。
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大地震)從哪兒看出的?(30萬人在不到四分
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還從哪里可以看出?(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這就是地震給我們造成的強烈對比。
在一組圖片的展示中深情敘說。( )
出示詞語:
廢墟 爆炸 瓦礫
在這樣一場大災難中,人的生命是多么的渺小啊,可是父親與兒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這是怎樣一對父子?
板書: 父親
了不起
兒子
從哪些細節中表現了父與子的了不起?你從哪兒讀出了這是位了不起的父
親?
出示句子,有這些人勸了父親,父親回答的是這樣三句話。看看這三句話有
什么發現?雖然是一樣的,是重復,但父親的心情是一樣的嗎?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和學生合作,敘述的部分由老師改編說。
我想問問阿曼達的父親,此時此刻,情況這么危急,你為什么不離開?
聯系上下文找找,父親曾經對兒子有個什么承諾?(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齊讀這句話。
阿曼達的父親,你為什么不向大家解釋呢?
他的懇求,焦急,甚至有點崩潰,就是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讀懂了一位父親內心深深的愛!
還有哪些地方看出父親的了不起?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出示句子:
請你帶著你自己的體會來讀。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看看這個句子:他挖了8小時,……在這36小時中,他不可能只做了“挖”這一個動作吧?還可能做些什么?可作者就寫了一個“挖”字,從這個“挖”字你體會到什么?
一個簡簡單單的“挖”,卻有無窮的內涵,這就是中國文字的魅力,讓我們定格于這個“挖”字,讀好這個“挖”字,再讀句子。
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挖了36小時,而要羅列時間的進程?
把各自的體會帶入句子,好好練讀這個句子,自由讀,指名讀。
讀得這么緩慢與低沉,是為了什么啊?還有不同的讀法嗎?讀得越來越弱,是為什么啊?還有不同的讀法?
雖然是簡簡單單的四個詞,卻讀出了不同的理解,也許會發生余震,也許會 ,但父親(讀,他挖了……)
也許他會挖到別人的尸體,可父親還是(讀,他挖了……)
是什么支撐著父親挖了36個小時?“挖”又讓我們讀到了如山的父愛。
36小時過去了,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位父親,讀句子。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出示句子:
讓我們記住,記住這位堅強的父親,女生讀。
讓我們記住,記住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男生讀。
讓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形象定格在我們每一個心中,全班讀。
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四川大地震中這樣一幅幅畫面。
(課件出示畫面,教師深情述說)
①躺在擔架上的這個小女孩應該是幸運的,大地震發生時,她被壓在了廢墟之中,是她的爸爸,像阿曼達的爸爸一樣,用自己的血肉之手,硬是把她從瓦礫中挖了出來,此刻,她正深情地對爸爸說:“爸爸,我謝謝你啊!”
②這是一位叫程林祥的普普通通的男子,背上用紅布遮蓋的是他讀高一的兒子程磊。四川地震后的第三天,他在廢墟中找到了兒子的尸體,這位身材瘦小的男子,用他并不偉岸的身軀背著兒子,在沼澤地般的山路上艱難地前行。盡管旁邊就是湍急的岷江,山上不時滾下足球大的碎石,他隨時都有可能被這山水吞沒,可他沒有退縮,因為他心中有一個信念:我不能把兒子丟在廢墟中,我要帶他回家!
③看,畫面上躺在解放軍叔叔懷中的這個小寶寶睡得多甜啊!她還太小了,不知道她的媽媽已經永遠地離開了。5月13日中午,救援隊員發現媽媽的時候,媽媽已經沒有了呼吸。透過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地支撐著身體……救援人員在媽媽身下發現了這個寶寶,他躺在一條紅底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有母親的身體庇護,孩子毫發未傷。隨行的醫生過來準備給孩子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
大災難面前,父愛、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跡。
小練筆:已經堅持挖掘了36個小時,可兒子還生死未卜,這一刻,父親會對兒子說些什么呢?請你寫在書頁的空白處。
(評價:兩個一定,讀出了父親的承諾,)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總有一種力量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感動。
這節課,我們被父親深深地感動著,下一個課時,我們將繼續學習兒子是怎樣堅信承諾,和父親重逢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設計 篇4
【設計理念】
本節課要引導學生潛心鉆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讀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瓦礫、破爛不堪”等詞語。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用課余時間搜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2.教師導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殘酷,多么地驚心動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它給人類帶來多少災難!但是面對這樣的災難,有一對父子卻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要我們來學習17、《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資料是對學生收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力的訓練。在上課時讓學生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既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又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更為口語訓練提供了一個平臺。
二、初讀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4)遇到不懂的地方,用“?”標出。
2.學生自由讀文,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教師巡視輔導。
3.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初讀感受和不懂的問題。
【設計意圖】
在初讀中認識生字、讀好詞語促進學生的再讀感受,在小組交流中讓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更是深入再讀課文的動力。
三、檢察反饋,初入情境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匯報:
(1)大家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我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出示本課生字,糾正讀音,重點記住“虛、礫、顫”等字形。
(3)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3.討論交流: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說說你受感動的理由。
(3)練讀感受深刻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感情。
以“小組練讀、分角色讀、評讀”等形式,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小結: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基本讀懂了課文,而且同學們能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濃厚的父子之情。
【設計意圖】
人們常說“學貴有疑”,而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只有一個字?讀,所以在第一課時,重點仍以“讀”為主,讀會詞語,讀順句子,讀通課文,讀出讓你感深感動的地方,讀出個人獨特的體會,讓學生充分與文本交流,為第二課是時打下堅實基礎。
四、課后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摘抄課文中感人的句子。
【設計意圖】
課后讓學生講故事,能很好地訓練學生“說話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都在父母的關愛中快樂地成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親情有了越來越深切的`體會。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刺破夜幕;親情是冬日里溫暖的陽光,驅走嚴寒。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感愛這種濃濃的愛。(板書,齊讀課題)
2.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與子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書:了不起)
【設計意圖】
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所以這個導語的設計既緊扣單元,又揭示課文中心,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
二、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學生看地震的短片。
2.學生談各自觀片后的感受。
3.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里看出父與子的了不起。。
【設計意圖】
通過播放大地震的情景,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直面觸摸課文,為學習下文作鋪墊。
三、品讀感悟,體會親情。
(一)了不起的父親
1.高爾基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那么你從課文哪里看出父親的了不起呢?
2.學生匯報: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
重點抓住“沖”這個動作,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擔心的心情。
(2)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A.引導體會父親失去兒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導有感情朗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3)“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A.引導學生從讀中體會父親的堅定信念。
B.分小組練讀,展示讀,評讀。
(4)理解重點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引導學生體會:A.時間之漫長 B.過程之艱難C.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D.當時的情況危險。
①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語羅列出來,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②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
引導學生從人物外貌描寫中體會父親堅定的信念,感受偉大的父愛。
③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3.身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這位父親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撐著他呢?(板書:不論……總……)
加深理解“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體會它是父親的堅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書:愛的諾言)
(二)了不起的兒子
1.過渡:父愛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親,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兒子。課文哪些地方體現了兒子的了不起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2.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3.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阿曼達呢?
4.課文中為什么反復出現“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板書:信任的源泉)
5.讓我們一起分享它們劫后重生、親人團聚的喜悅。
齊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6.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同桌交流,談感受。(板書:父愛)
【設計意圖】
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難點,通過扣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句,反復讀,細細品味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熏陶。同時讓學讀懂作者用來表感情的語言形式,了解課文的語言特色。
四、激情升華,拓展延伸。
過渡:從這對父子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平凡、樸實卻又偉大、深沉的父愛,讓我們一起看看一些孩子們對父親愛的宣言。
1.觀看課件,聽朗誦,感悟父愛。
2.讓我們把心中對父親的感激化為一句簡單的話語,寫下來。
【設計意圖】
聽感人的朗誦,與溫馨的畫面相互配合,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將文本的主題延伸到我們現實生活中。同時“寫話練習”讓學生在需要表達的時候練習表達,情動而辭發。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這篇課文讓我們體會到深深的父愛,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跡,讓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把愛傳遞,讓世界充滿愛。
2.閱讀有關父愛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設計意圖】“父愛”不僅在文本中、課堂中,更應在生活讓它不斷延伸下去,讓“父愛”在學生心中不斷回蕩。
板書: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不論……總……
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