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與黑夜公開課教案(通用2篇)
白天與黑夜公開課教案 篇1
目標
1、樂于觀察和探索白天、黑夜的形成。
2、感知白天和黑夜,初步建立時間概念。
3、能分辨出白天和黑夜。
活動準備
1、自備材料:太陽、月亮、星星、圖片
2、物質準備:白天黑夜背景圖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情景導入;夜晚來臨,小貓在玩線團,貓媽媽叫小貓睡覺。
教師:貓媽媽為什么要叫小貓睡覺?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教師:夜晚天空變黑了,天上出現了月亮和星星,小貓靜靜地睡著了。
二、活動展開
1、感知白天和黑夜
(1)出示白天圖片,認識白天。
教師:小朋友,這是白天還是黑夜?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分辨白天和黑夜。
(2)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并自由講述。
教師:圖中的畫面是白天還是黑夜?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討論:白天可以做什么?夜晚天黑時可以做什么?
教師小結:小朋友說的都對,白天和黑夜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樣的。
活動結束
操作材料:給每個幼兒發放太陽、月亮、星星、卡片,請幼兒根據背景圖片將星星、太陽、月亮卡片分別粘貼在白天和黑夜的圖片上。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白天和黑夜,可以看出大自然的變化真奇妙,關于大自然,還有更多有趣的現象等著小朋友們去發現呢!
活動延伸: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白天和黑夜,并將看到的情景畫出來。
白天與黑夜公開課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轉,自轉一周為一天,約24小時。 2.知道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造成的。
3.了解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與哥白尼的貢獻。
重點
使學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轉,自轉一周為一天,約知道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造成的。難點
知道晝夜交替的原因
教具
地球儀、手電筒和課件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使用白夜圖景和日出日落對比引出內容。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晝夜不停地交替出現呢?
二、新課
一)晝夜交替是怎樣產生的24小時。
1.我們用手電筒表示太陽,地球儀表示地球,做一個晝夜交替的模擬實驗。
2.出示地球自轉示意圖。
小結:地球是圍繞太陽運轉的一顆行星,地球在圍繞太陽運轉的同時也在自轉。地球自轉一周約需24小時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一天。在地球的某一個地方,在一天當中,正對太陽時就是白天,繞到背向太陽的一面時就是黑夜。
二)古人是怎樣認識晝夜變化的?三)世界各地的晝與夜
在同一時刻,北京的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紐約的太陽已經向西落下,世界各地的晝夜變化存在著差異。
由于世界各地的晝夜存在著差異,同學們可以借助網上交流了解在同一時刻各地的時間、晝夜狀態是不同的,體會世界各地晝夜的差異,進一步理解晝夜變化是由于地球自轉造成的。
三、作業:
查找資料,了解更多有關動植物生長活動受晝夜變化影響的知識。
一、晝夜交替是怎樣產生的
二、古人是怎樣認識晝夜變化的?
三、世界各地的晝與夜